![浙江省普通高中2024年2月深研联考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5/03/wKhkGWXRcHaAGCN1AAHo8UKLZWQ004.jpg)
![浙江省普通高中2024年2月深研联考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5/03/wKhkGWXRcHaAGCN1AAHo8UKLZWQ0042.jpg)
![浙江省普通高中2024年2月深研联考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5/03/wKhkGWXRcHaAGCN1AAHo8UKLZWQ0043.jpg)
![浙江省普通高中2024年2月深研联考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5/03/wKhkGWXRcHaAGCN1AAHo8UKLZWQ0044.jpg)
![浙江省普通高中2024年2月深研联考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5/03/wKhkGWXRcHaAGCN1AAHo8UKLZWQ00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普通高中2024年2月深研联考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今天我们说的这“根”线叫宇宙射线,就是“来自宇宙的射线”,简称宇宙线。人们是怎么发现它的?它跟我们熟知的种种射线有啥区别?宇宙射线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一个困扰人类近一个半世纪的谜题。是什么电离了空气?18世纪,人们对电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向法国皇家科学院提交了多份关于电磁现象的研究报告,其中一份报告说,他通过一个基于验电器原理制作的扭力天平实验得出结论:由于空气的作用,该装置的电量不能永久保持,总会以自发放电的形式泄露电荷这就是困扰了人类近一个半世纪的空气电离之谜。1903年,卢瑟福在库仑结论的基础上,认为是辐射导致大气电离产生正负离子,这些正负离子碰到金属箔片,中和了金属箔片上的电荷,就像是“偷”走了验电器中的电荷一样。他用铁和铅把验电器完全屏蔽起来,电离速率几乎可减少约三分之一;但验电器内部的空气还是会发生电离,大约是每秒每立方厘米有10对离子产生。卢瑟福进一步提出设想,也许有某种贯穿力极强的辐射从外面进入验电器,导致空气电离,龟离产生的电荷中和了验电器上的多余电荷。为了确定这种辐射从哪儿来,科学家上铁塔、去水下、飞上天……当时,人们对于辐射的认知还停留在“它们来自放射性物质主要是矿物质衰变”的水平,认为放射性元素来自地壳或者是它们产生的放射性气体“氡”。卢瑟福自然也认为,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产生辐射导致空气电离,并且给出了检验方法:如果这些辐射来自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那么辐射强度应该随高度增加而减少。这个道理就像烤火,火焰就是一个会向外辐射热量的辐射源,当我们靠近火源时,就会获得更多热量,感到热;远离火源时,就会感觉到冷。为了确认辐射的来源,1910年,法国科学家沃尔夫带着更加灵敏而可靠的新型验电器登上324米高的埃菲尔铁塔,比较了塔顶和地面两种高度下的电离强度。他发现电离现象随着高度增加变弱,在塔顶的辐射大约是地面的64%。这一结果无疑支持了卢瑟福通过屏蔽验电器得出来的结论:辐射似乎来自地底。在沃尔夫的实验后,意大利物理学家帕西尼分别在陆地上、海上和热那亚海湾的水下用验电器做电离测量,发现水下的电离率比水面处略低,得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结论,即大气中存在一种与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无关的穿透性辐射。1912年8月,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进行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气球飞行。当他上升到5300米时,发现空气的电离速率增加到海平面的三倍左右!他得出结论,辐射是从上方进入大气层的,也就是说辐射源来自天上。在1911至1913年期间,赫斯带着验电器一共飞行了10次,甚至利用日食与昼夜之间的测量对比,得出来太阳并不是射线的辐射源(如果是,那应该叫作太阳射线)的结论。然而,赫斯大胆的结论在当时并不为所有人接受,因第一个测出电子电量而闻名的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就是其中的一位。密立根把探测器放在无人操作的气球上,在15000米的高空测到的辐射强度不到赫斯测量结果的四分之一。根据这个不同于赫斯的结果,密立根认为根本没有地球之外来的电离辐射,辐射都来自地面。不过他很快就被自己“打脸”了。1926年,密立根在加利福尼亚州群山中的缪尔湖(海拔3392米)和慈菇湖(海拔1577米)的深处做实验,把探测器放在水下测量电离速率。通过比较电离速率与湖水深度的关系发现,同样水深的情况下,探测器在缪尔湖测得的电离速率会快于慈菇湖,只有将缪尔湖的探测器再往深处下放2米,两者的电离速率才接近。也就是说2米水深对辐射的吸收作用与近2000米的空气相当。这一结果使密立根和更多的人信服了赫斯“辐射一定来自天上”的结论。这种辐射的射线实际上是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而非来自地面的放射性物质,所以密立根为这些“射线”取名为“宇宙射线”最终,赫斯的发现被证明是正确的,赫斯因此获得了193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也是宇宙线研究历史上的第一枚诺奖。赫斯的高空气球实验无疑是科学探索史上最为壮美的一次飞行。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指出,“赫斯的发现开启了理解物质结构和起源的远景,证明了一种地球外穿透性辐射的存在——宇宙射线,比发现辐射的粒子性和辐射强度随高度变化更加根本”。目前,宇宙线、电磁辐射、引力波被并称为探索宇宙的三大探针,也是贯穿粒子物理学、天文学、宇宙学三大学科领域的基本研究对象。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机制,以及它们与高能天体演化,乃至宇宙的演化等科学问题也无不撩拨着人们的心弦。从宇宙线发现至今的一百余年间,宇宙线科学在物理学发展中扮演了异常重要的角色,始终丰富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理解,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高能宇宙的图景。(摘编自《中国科普博览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库仑向法国皇家科学院提交的报告中阐述了通过扭力天平实验得出该装置的电量不能永久保持,总会以自发放电的形式泄露电荷的结论。B.卢瑟福认为辐射导致大气电离产生的正负离子碰到金属箔片会中和电荷,他发现用铁和铅屏蔽验电器,电离速率可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C.密立根水下测量电离速率,得出2米水深对辐射的吸收作用与近2000米的空气相当的结论,这使更多人信服了赫斯的结论。D.宇宙线是探索宇宙的三大探针之一,宇宙线的起源、加速与传播机制以及一系列科学问题,无不引起人们的兴趣。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卢瑟福发现,如果把验电器完全屏蔽起来,那么验电器内部的空气便无法发生电离。B.密立根当时不接受赫斯大胆的结论,但很快被自己“打脸”,说明其气球实验毫无科学价值。C.因为实验证明辐射的射线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所以密立根为这些“射线”取名为“宇宙射线”。D.宇宙射线存在的证明,与发现辐射的粒子性和辐射强度随高度变化的科学意义同样重要。3.下列选项,最符合原文画波浪线句子意蕴的一项是(3分)A.赫斯将气球上升到5300米时,发现空气的电离速率增加到海平面的三倍左右,因而他得出辐射源来自天上的结论。B.赫斯的气球飞行结论并不被所有人接受,而密立根在缪尔湖和慈菇湖的深处做实验得出的结论,却让更多人信服。C.在1911至1913年间,赫斯带着验电器共飞行了10次,甚至利用日食与昼夜之间的测量对比,得出太阳不是辐射源的结论。D.赫斯的发现开启了理解物质结构和起源的远景,证明了宇宙射线的存在,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4.为了确认辐射的来源,科学家们都做了哪些努力?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4分)5.结合教材中屠呦呦发现疟疾有效疗法的过程,谈谈在宇宙射线的发现过程中,可以看到科学探索者身上哪些精神?(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金桥醉荷葛家华街上的雨,乡下的风。这是我很早对乡村、对自然的认识。乡村长大的人对乡村有着不一样的眷恋,①乡村有着泥土的芳香,有父母,有乡愁,有拔不掉的根。炎热的夏天,更让人想起乡村,想起乡下的风,徐徐吹来,清新自然。喜欢旅行的人也不太愿意在此时出远门,能在乡村走走,感受一下身边的自然景观,也别有一番风味。数日前,因工作需要,寻找一位市政建设的元老,了解街镇管网疏通工作,路过金桥,被一片荷塘深深吸引。这里千亩荷塘一片翠绿,一株荷花按捺不住,先行探身绽放。我知道现在路遇还不是时候,我也没有朱自清对荷花独到的见解、细腻的文笔。②我看莲花是粗线条的,却对莲花有一种由衷的敬畏。在我眼中,她是最纯洁、最完美的象征。相信许多人会与我有同样的想法。这是一片田野,去除界岸,没有纷争,一片连着一片。这里没有游船,不比洪泽湖可以泛舟湖上,采莲方便。这是一个静止而又正在发酵的村庄,你来,我往,荷塘月色一直在奔走相告中,相信他日会有更多的人前来游赏。乡村有着不同的优势,采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感受炎炎夏日特有的清凉。这里不需要你花一分钱,可以自由拍照留念。想想三五日后,将是荷花遍地开,花香四溢,美景尽收眼底,那是何等的快意!当然,也会让人沉醉花事,流连忘返。真羡慕住在周边的农户,有如此庞大的花园,足不出户可以赏花,可以近闻花香,于寂静的夜晚静听蛙鸣、蝉鸣,那是乡村特有的声音,与大自然保持着最和谐的音符,让人无比舒心顺畅。曾听说这附近有位丛姓大叔被查出癌症,两年后却意外康复,是不是看到这片莲池心情开朗,收获意外?我真诚地为他庆幸,我想他对这片莲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感知与想法。梅雨一滴滴洒落清荷,像一颗颗珍珠,短时间停留,又随风摇摆,滚入水中。生长中的荷藕吸收着天地精华,让高温也借此作短暂停留,这时便不再有人怨天。看到这片荷塘,这片莲,也让我想起我的童年。母亲生病,服两剂中药,需一两片荷叶做药引子,老中医开的药方,毋庸置疑,母亲遵从,我顺从。采荷叶自然是我的事,伢儿跑得快,③母亲给我少有的“高帽子”,我虚拟地戴着,也带着兴奋,在乡间小路沿河奔跑。那时乡村的荷花很少,花开了也没有而今的多姿多彩。④故乡小河很多,我逐一寻觅,走过一个又一个码头,只为寻找一片长满希望的荷塘。如不是母亲生病,我脚步没那么急切,转眼已身处五公里外,正当疲劳来袭时,芳踪已现,右前方不大不小的池塘里,三朵莲浮出水面,荷叶还是那样嫩绿,我只为所需,立马返程。说来还真像个奇迹,母亲多年的头痛病在服药三天后轻松治愈。是不是莲叶的功效?我想,任何解释已成多余.莲花却从此在我心中留下最深最美好的印象。莲藕也是个好东西,补血,女人食用更佳。我请偏喜欢藕粉、藕饼,又怕人说我嘴馋,这是个人的秘密,我就决定将此事藏在心底。村书记黄飞还是个小伙子,家住在附近,他介绍了金桥的很多特色:桃果飘香,西瓜满地,梨果丰硕。这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农业自然村。在这风景如画的景色中,你一定不虚此行,而我更愿意守着盛开的莲花一天天老去。(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描写开头,表达作者对乡村、对自然的认识,为下文路过金桥被一片荷塘深深吸引张本。B.在金桥,作者采摘荷叶当遮阳伞,享受一片阴凉;欣赏满塘荷花,拍照留影,沉醉花事,流连忘返。C.文中写母亲生病后轻松治愈、丛姓大叔身患癌症却意外康复,意在表明荷叶是有一定的养生功效的。D.风景如画的金桥,既有千亩荷塘一片绿,更有瓜果飘香次第新,堪称宜居宜游的生态农业美丽乡村。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四个“有”字构成排比句式,语意由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地揭示作者对乡村的深刻领悟。B.句子②由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自然引出作者对莲花的感受,抒发作者对莲花的独到感悟和情怀。C.句子③中的“高帽子”是母亲对“我”的鼓励,增添了“我”跑去找新鲜荷叶给母亲治病的精神动力。D.句子④以小河之多、码头之众来突出故乡的田园风光,烘托金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农业自然村。8.本文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多重的内心感受,请加以分析。(4分)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乡风·荷韵·生态;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以荷为媒。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材料一:上(汉武帝)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汲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十岁而卒。诏徙奸猾吏民于边。(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十二》)材料二:公讳仲淹,字希文。祥符八年举进士。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后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公益病,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节选自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有司已具A公上疏言天子B无北面C且开后世弱人主D以强E母后之渐F其事G遂已。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薄,轻视、看不起的意思,与《促织》“薄产累尽”中的“薄”意思相同。B.九卿,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周朝以少师、少傅、少保等为九卿。C.“趣”通“促”,意为“催促”,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中的“趣”意思不同。D.益,更加的意思,与《苏武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中的“益”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武帝任命汲黯为淮阳太守,汲黯伏地辞谢,不肯接受印信,汉武帝多次下诏,汲黯才接受此职。汲黯还流着泪向汉武帝诉说辞不就职的理由。B.汲黯临行前叮嘱李息揭露御史大夫张汤爱制造事端、玩弄法律条文、依靠不法官吏来建立自己威望的行径,否则忠臣们恐怕都会受到惩处。C.天圣年间,范仲淹担任秘阁校理职务时因上书言事违背章献太后意旨,被贬为河中府通判、陈州通判。后来皇帝征召他担任右司谏一职。D.章献太后临朝听政大会众臣,皇帝要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祈福。范仲淹呈上奏章反对,此事才止息。他又上奏请求太后把理政大权还给天子。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4分)(2)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4分)14.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范仲淹的形象特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随意①陆游随意上渔舟,幽寻不预谋。清溪欣始泛,野寺忆前游。丰岁鸡豚贱,霜天柿栗稠。余生知有几,且置万端忧。【注】①乾道二年秋,陆游因被劾“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罢归山阴。本诗即作于此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预谋”与“随意”呼应,可见诗人登上渔舟寻幽探胜为一时兴起,没有事先计划。B.颔联叙写诗人泛舟清溪,游览野寺;“清溪”“野寺”正能体现上文“幽寻”之“幽”。C.年成丰收但鸡豚价贱,柿栗果稠然霜重天寒:诗人不禁为农民的悲苦命运感到担忧。D.尾联蕴含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慨;“有几”与“万端”形成对照,“且”字亦耐人寻味。16.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写作背景及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密在《陈情表》中自述在外无较亲近的亲戚,在内无照应门户的童仆,然后用“,”写自己生活孤单,没有依靠。(2)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叹息六朝风云变幻皆随流水而逝,唯有那郊外的寒烟与衰草仍凝聚苍绿颜色的两句是:“,。”(3)“丝竹”是中国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借指音乐。古诗文中有很多带有“丝竹”的句子,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兴趣是人的天性,但要成就功德,还得将它转化为目标和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如果想要有更大的成就,兴趣还得转化为责任和牺牲。特别是从事社会科学,必得担大责,才能有大成。比如许多文学少年,当初只是因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而对文学产生兴趣。但真正要成为大作家,如鲁迅,如托尔斯泰,则非有为时代、为民众立言的责任心不可。至于说到社会活动家,更是要心忧天下,以身许国。兴趣只有在注入了目标和责任之后才算成熟,才能抗风雨,破逆境,到达胜利的彼岸。总之,兴趣是成就人生的一粒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先得找见自己的基因,是瓜还是豆,然后再说培育之事。有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弄清楚自己是瓜还是豆,或因环境所迫,瓜秧爬上豆架,满拧着长;有的人知道是瓜是豆,春风得意人①,却耐不过夏天的煎熬,等不到秋天的丰收。只有那些像达尔文一样,一开始就认定要收获一个大瓜的人,②几十年,才能享受到秋收的喜悦。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今天,虽然已经有很多预测台风轨迹的模型了,但没有任何模型能够100%准确地预测出台风接下来的运动轨迹。影响台风运行轨迹的因素很多,①。北半球绝大多数的台风生成于副热带高压南侧的热带辐合带中。台风会在副热带高压的引导下前进,就像是一个大人牵着孩子走。倘若副热带高压很强,呈现带状,从海上一直延伸到我国内陆,台风一般就会西行登陆我国。如果副热带高压不是带状,②,而在东边的海洋上,台风就会沿着副热带高压边缘,走出一个抛物线路径——西行、北上再转东北行。单一副热带高压引导台风,③。但如果副热带高压断裂为多个,这就让台风的路径变得非常复杂。这次“卡努”在我们国家以及日本的东南沿海和南部突然掉头转向,就是因为副热带高压断成了三块的缘故。台风西北侧的陆地上高压和台风南侧的高压相互扯皮,北侧高压减弱后,南侧高压显得略强,引导台风转为缓慢东行。而之后台风东边的高压再次加强西伸,接管台风,引导其北上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2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1)台风会在副热带高压的引导下前进,就像是一个大人牵着孩子走。(2)即使在剥削阶级高压统治的时代,劳动者中也经常涌现出卓越的艺术家。B.(1)台风西北侧的陆地上高压和台风南侧的高压相互扯皮。(2)这个问题因为几个部门扯皮,至今没有被解决。C.(1)没有任们模型能够100%准确地预测出台风接下来的运动轨迹。(2)或许我们需要明白,人生的轨迹不一定会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运行。D.(1)从海上一直延伸到我国内陆,台风一般就会西行登陆我国。(2)他沿着海滩指向另一个地方,告诉我他兄弟是在那个地方登陆的。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落下帷幕。赛场上,“窗帘夫妻”廖珮盛和刘晓晖被聚焦:“‘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我叫廖珮盛,来自山东临沂,是一名窗帘安装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是来自山东临沂的廖珮盛他媳妇,我叫刘晓晖,我从百人团里冲出来了。”赛场下,这对夫妻开着一家窗帘店,每天与尺子打交道,跟布讨生活。对他们来说,比赛之后日子还像往常一样,做窗帘、读诗,平淡而幸福。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解析】“用铁和铅屏蔽验电器,电离速率可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错。原文是“他用铁和铅把验电器完全屏蔽起来,电离速率几乎可减少约三分之一”。2.C【解析】A项,“验电器内部的空气便无法发生电离”说法错误。原文是“但验电器内部的空气还是会发生电离,大约是每秒每立方厘米有10对离子产生”。B项,“说明其气球实验毫无科学价值”说法绝对。密立根只是得出了不同于赫斯的结果,无法推出“说明其气球实验毫无科学价值”的结论。D项,“与发现辐射的粒子性和辐射强度随高度变化的科学意义同样重要”说法错误。原文是“赫斯的发现开启了理解物质结构和起源的远景,证明了一种地球外穿透性辐射的存在——宇宙射线,比发现辐射的粒子性和辐射强度随高度变化更加根本”。3.D【解析】画线句“最为壮美的一次飞行”指的是赫斯的发现在科学探索史上的重大影响。只有D项最为合适,其他几项只是实验的过程和结果。4.①法国科学家沃尔夫在埃菲尔铁塔实验中,比较了塔顶和地面两种高度下的电离强度,得出“辐射似乎来自地底”的结论。②意大利物理学家帕西尼经过实验,得出大气中存在一种与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无关的穿透性辐射。③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进行了气球飞行实验,提出辐射来源于天上的结论。④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证明了赫斯理论的正确性。(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5.①执着探索,潜心研究。屠呦呦经历上千次的失败,依然执着探索、潜心研究,最终取得成功。本文中的科学家们,对于辐射究竟从何而来,前后相继执着探索,潜心研究多种理论,最终得出宇宙射线相关结论。②大胆怀疑,严谨求实。屠呦呦研读文献的过程中对之前的工作重点大胆怀疑,重新为青蒿设计了多种研究方案,严谨求证。本文中的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敢于质疑赫斯的结论,到加利福尼亚的群山中做实验,严谨求实,最终证明了赫斯结论的正确性。③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屠呦呦勇于担当,第一个试药,以检验青蒿提取物对人体的安全;后来工作并未止步,而是进一步勇攀科学高峰。本文中的科学家们,为了确定辐射从哪里来,上铁塔、去水下、飞上天。不畏惧艰难险阻,最终证实宇宙射线的存在与来源。(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6.D【解析】A.“描写”错,应为议论。B.混淆虚实。文中所写摘荷叶遮太阳、欣赏荷花等都是想象的情景,并非作者自己的实际行为。C.“意在表明荷叶是有一定的养生功效的”错,丛姓大叔意外康复体现不出荷叶的养生功效。7.D【解析】曲解文意。句子④主要是表现作者为寻找新鲜荷叶而一路奔波的急切心情。8.示例:①惊喜。路过金桥,被一片荷塘深深吸引,不由得停下脚步。②敬畏。觉得莲花是最纯洁、最完美的象征,她没有纷争,单纯奉献,赏心悦目。③陶醉。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想象着“映日荷花别样红”,不禁流连忘返。(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9.示例一:甲组短评思路:①本文紧扣乡风话题,写乡村美景,叙乡村故事,抒乡情乡愁,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②作品以“金桥醉荷”为题,围绕“荷”组织材料,有条不紊叙写“荷事”,可谓荷韵悠悠;③作品将金桥放置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来抒写,突出荷塘美景、桃果飘香、西瓜满地、梨果丰硕的生态农业自然村特色,抒发了对金桥的赞美之情,进而表达终老此地的美好愿望。(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二:乙组短评思路:①这篇散文以“荷”为媒,主要写作者路过金桥时对如诗如画之景的见闻和感想,线索明朗,条理清晰,可谓“形敬神聚”;②文章先写作者因工作关系路过金桥,发现一大片荷塘翠叶,再由荷叶青翠联想到荷叶下乘凉、荷塘边留影,以及荷花绽放、馥郁芬芳的美景,令人陶醉流连;③由荷塘周边村民的和谐安宁生活,到追忆童年时给母亲采摘荷叶治病的往事,再到村书记介绍金桥的乡村特色,抒发了对这片如画风景的喜爱之情,进而表达了以荷为伴、终老此地的美好愿望。(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10.ACF【解析】原句标点: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11.A【解析】“薄产累尽”中的“薄”是微薄的意思。C项,《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的“趣”同“取”。D项,“武益愈”中的“益”是渐渐的意思。12.B【解析】“否则忠臣们恐怕都会受到惩处”错。原文“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意为“您身居九卿高位,如不早加揭露,恐怕会与张汤一同受到惩处”,指的是李息,不是“忠臣们”。13.(1)汲黯辞行以后,拜访大行令李息,说道:我被弃置到地方郡县,不能再参与朝廷议事了。(“过”“与”各1分,“黯弃逐居郡”被动句1分,句意1分)(2)皇上重用我已经到了极点!但是事情有先后,在长久的安定环境中革除弊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至”1分,“而革弊于久安”状语后置句、“非朝夕可也”判断句各1分,句意1分)14.①擅长文学、忠于朝廷;②不畏强权、敢于上谏;③顾全大局,谅解宽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汉武帝因为淮阳郡地处楚地交通要冲,于是召来汲黯,任命他为淮阳太守。汲黯伏地辞谢,不肯接受印信,经汉武帝数次下诏强行授予,才接受这一职务。汲黯流着眼泪对汉武帝说:“我自以为老死无用,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还会收用我。我时常患病,不能胜任一郡的繁重事务。愿意充当中郎之职,出入宫廷,为陛下弥补过失和提醒遗漏之事,这是我的心愿。”汉武帝说道:“你看不起淮阳吗?我现在把你召回来。只因淮阳的官吏与老百姓不和,我只想借重你的威望,你躺在床上处理郡事就行。”汲黯辞行以后,拜访大行令李息,说道:“我被弃置到地方郡县,不能再参与朝廷议事了。御史大夫张汤,其智谋足以拒绝规劝,狡诈足以掩饰错误,专门说乖巧、奸佞的话,用词诡辩,不肯为天下正事发言,一心迎合主上的意思。凡是主上所不喜欢的,他就乘机诋毁;凡是主上所喜欢的,他就乘机称赞。他还爱制造事端,玩弄法律条文,心怀奸诈来左右主上的心意,依靠不法官吏来建立自己的威望。您身居九卿高位,如不早加揭露,恐怕会与张汤一同受到惩处。”李息因惧怕张汤的权势,始终未敢开口;等到张汤倒台时,汉武帝将李息一同治罪。汉武帝给予汲黯诸侯国相的待遇,命其居守淮阳,汲黯十年后去世。汉武帝颁布诏书,下诏令将奸猾不法的官吏和百姓放逐到边疆地区。材料二:范公名讳仲淹,字希文。宋真宗大中禅符八年考中进士。宋仁宗天圣年间,丞相晏殊因其精通文献典籍举荐他,皇帝就让他以大理寺丞的身份担任秘阁校理的职务。因为上书言事违背章献太后意旨,被贬为河中府通判、陈州通判。过了很久,皇帝想起他的忠诚,就征召他,授予他右司谏一职。当时章献太后临朝听政,在冬至这天于前殿大会众臣,皇帝将要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祈福。有关官员已经做好了准备,范公呈上奏章称天子没有面向北方的道理,何况这样做还要形成后世看弱皇上而仰重太后的风气,这事情才止息没有进行下去。范公又上奏章请求太后把理政大权还给天子,没有得到答复。后来等到太后去世,奏事的人迎合皇上的心意,把太后当朝时的很多政事都拿来深入追究。唯独范公认为太后受先皇的委托,保护帮助天子,没有发现什么过错,应该忽略她的小过失,来保全她的大德。庆历三年春天,皇帝召见范公让他担任枢密副使。到任几个月后,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宰相)。范公感叹说:“皇上重用我已经到了极点!但是事情有先后,在长久的安定环境中革除弊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不久,皇上再次给他手写的诏令,催促他分条陈述天下大事。言官于是就拿夸大其词的事情来中伤他,幸亏皇上明察他的忠心,没有听信这些话。后因生病的缘故请求前往邓州任职。驻守邓州三年,范公的病更重了,于是一病不起(而去世),享年六十四岁。15.C【解析】颈联表达的是诗人的喜悦之情:粮食丰收,鸡豚充足,价格便宜;深秋时节,柿栗果实累累。这一切令诗人感到欣喜。16.①诗人被罢官回乡,但没有因此悲伤、消沉,而是登上渔舟探寻幽景,泛舟清溪,游览野寺,可见他恬然自适,纵情率性,热爱自然;②诗人游览途中,看见年成丰收,物价平稳,物产丰盈,不禁感到欣喜,可见他热爱生活,关心民生;③诗人感慨余生并不漫长,姑且将万千忧愁抛在一边,可见他虽欲抛开烦恼及时行乐,但仍忧心国事。(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3)示例一: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示例二: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示例三: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每空1分)18.①意气风发②苦心孤诣(每处1分,符合语境即可)19.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的兴趣比喻成一粒种子,将成就人生比喻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分)②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兴趣在成就人生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3分)20.D【解析】A项,“高压”的意思分别是“高气压带”和“用强权压制和迫害”。B项,“扯皮”的意思分别是“纠缠”和“处理事情上相互推诿”。C项,“轨迹”的意思分别是“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和“人生发展的方向”。D项,“登陆”的意思都是“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21.①一个重要因素是副热带高压②且没有进入我国内陆③路径相对简明(每处2分,符合语境和字数要求即可)22.这次“卡努”在我们国家东南沿海以及在日本南部的突然掉头转向,就是因为副热带高压断成了三块。(改对一处给2分)【解析】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我们国家以及日本的东南沿海和南部”表意不明;二是“因为……的缘故”句式杂糅。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落下帷幕。赛场上,“窗帘夫妻”廖珮盛和刘晓晖被聚焦:“‘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我叫廖珮盛,来自山东临沂,是一名窗帘安装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是来自山东临沂的廖珮盛他媳妇,我叫刘晓晖,我从百人团里冲出来了。”赛场下,这对夫妻开着一家窗帘店,每天与尺子打交道,跟布讨生活。对他们来说,比赛之后日子还像往常一样,做窗帘、读诗,平淡而幸福。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洛阳理工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音乐学院《软件工程综合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宋元文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医药广告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离散结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东华大学《生物材料检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幼儿语言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机械基础实验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分析化学C(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护士团队的协作和领导力培养培训课件
- QFD模板含计算公式计分标准说明模板
- 慢阻肺试题练习
- 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伦理与法律中的基因编辑与生命伦理问题研究
- 馒头制作过程
- 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条例
- 公务车辆定点维修车辆保养(附彩图) 投标方案
- 00015-英语二自学教程-unit3
- 第二章共混改性基本原理
- 乳腺专业知识课件
- 碳纳米管及其应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