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题 社会的变革 心灵的觉醒群文阅读(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4/10/wKhkGWXRYuGAb2pXAAKpygcx8jY862.jpg)
![2024人教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题 社会的变革 心灵的觉醒群文阅读(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4/10/wKhkGWXRYuGAb2pXAAKpygcx8jY8622.jpg)
![2024人教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题 社会的变革 心灵的觉醒群文阅读(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4/10/wKhkGWXRYuGAb2pXAAKpygcx8jY8623.jpg)
![2024人教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题 社会的变革 心灵的觉醒群文阅读(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4/10/wKhkGWXRYuGAb2pXAAKpygcx8jY8624.jpg)
![2024人教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题 社会的变革 心灵的觉醒群文阅读(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4/10/wKhkGWXRYuGAb2pXAAKpygcx8jY86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4人教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题社会的变革心灵的觉醒群文阅读(解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
单元群文阅读
社会的变革心灵的觉醒
选文一
(2023河北邯郸大名一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夜[注]
叶圣陶
一条不很整洁的里弄,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桌旁坐着个老妇人,手里抱着一个大约两周岁的孩子。那老妇人深陷的眼眶里,红筋连连牵牵的,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着孩子的脸,定定的,凄然失神。
近来,那孩子特别爱哭,叫开了头便难得停,好比大暑天的蝉。老妇人百般抚慰,可是不大见效,直到他自己没了力,一面呜咽,一面让眼皮一会儿开一会儿闭而终于合拢,才算收场。
今晚那老妇人却似乎感觉特别安慰,时候到了,孩子的哭还不见开场,假如就这样倦下来睡着,岂不是难得的安静的一晚然而她又感觉特别不安,不知道快要回来的阿弟将怎么说,不知道几天来醒里梦里系念着的可怜宝贝到底有没有着落。这时候,她注视着孩子,她衰弱而创伤的脑里,涌现着雾海似的迷茫的未来。她不敢再想,无聊地问孩子:“大男乖的,你姓什么”“张。”大男随口回答。“不!不!”老妇人矫正他说,“我教你,大男姓孙。记着,孙,孙……”“孙。”大男并不坚持,仰起脸来看老妇人的脸,就这样学着说。
老妇人心头一阵酸。“不管哪个问你,你说姓孙,你说姓孙……”声音渐渐凄咽了。
“哇——”大男突然哭起来了。小身躯死命地挣扎,泪水淌得满脸。
老妇人知道每晚的常课又开头了,便以柔和的声音来哄他。大男照例不理睬,喉咙却张得更大了,“哇——妈妈呀——”这样的哭最使老妇人伤心又害怕。一声就像一针,针针刺着自己的心。她于是站起来踱步,让大男躺在臂弯里。从她那动作的滞钝以及步履的沉重,又见得她确实有点衰老了。
外面有叩门声,同时,躺在跨街楼底下的那条癞黄狗汪汪地叫起来。她吓得一跳,但随即省悟这声音极熟,一定是阿弟回来了,便匆遽地走去开门。
门才开一道缝,外面的人便闪了进来;连忙,轻轻地,转身把门关上,好像提防别的什么东西也乘势掩了进来。
“怎么样”老妇人悄然而焦急地问。
“唉!总算看见了。”阿弟摸着额角,颓然,像完全消失了气力。
“看见了”老妇人的眼睛张得可怕地大,心头是一种超乎悲痛的麻麻辣辣的况味。
“阿姊,我今天遇见的那个弟兄,他就是个好人。我找着了他,求他的恩典,指点我去认一认他们的棺材。我说这两个人怎样可怜,是夫妻两个,女的有年老的娘,他们的孩子天天在外婆手里啼哭,叫着妈妈,妈妈……请他看老的小的面上发点慈悲心。”
“他约我六点钟在某路转角等他。我自然千恩万谢,提早等着。他引着我向野外走,一路同我谈。啊——那弟兄唇边粘着支烟卷,一壁吸烟一壁幽幽地说:‘那一天,我们那个弟兄,上头的命令呀,退缩了好几回,才皱着眉头,砰的一响放出去。又是三响,才算结果了,两个染了满身红。’”
“他说棺材上都写着号码,他记得清楚,十七、十八两号是他们俩。我们逐一认去,认到了,一横一竖放着,上面外国号码十七、十八,我识得。”
“十七,十八!”老妇人忘其所以地喊出来,脸色凄惨,眼眶里亮着仅有的泪。一阵愤恨的烈焰在她空虚的心里直冒起来,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的光芒,“那辈该死的东西!”
阿弟看阿姊这样,没精没采回转头,叹着说:“我看棺木还好的,板不算薄。”
“我告诉你,”老妇人咬着牙,身体索索地震动,继续说,“我不想什么了,明天死好,立刻死也好。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命!——怕什么呢!我是映川的娘,姓张的是我的女婿,我要到街上去喊,看有谁把我怎样!”愤恨的火差不多燃烧着她全身,语声哀厉而响亮,再不存丝毫顾忌。她拍着孩子的背又说:“说什么姓孙,我们大男姓张,姓张!啊!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辈该死的东西,给年轻的女儿女婿报仇!”
阿弟听呆了,怀着莫名的恐惧,伸手掏衣袋。“他们留着字条呢!”他说。“啊!字条!”老妇人身体一挺,周身的神经都拉得十分紧张。字条拿出来了,是撕破了的一个联珠牌卷烟匣子,反面写着八分潦草的一行铅笔字。阿弟凝着细眼凑近煤油灯念这字条。“‘儿等今死,无所恨,请勿念。’嗤!这个话才叫怪。没了命,倒说没有什么恨。‘恳求善视大男,大男即儿等也。’他们的意思,没有别的,求你好好看养大男;说大男就是他们,大男好,就等于他们没死。只这‘无所恨’真是怪,真是怪!”
“拿来我看。”老妇人伸手攫取那字条,定睛直望,像嗜好读书的人想把书完全吞下去那样专注。但是她并不识字。
“大男,我的心肝,楼上去睡吧。”她站起来朝楼梯走,嘴唇贴着孩子的头顶,字条按在孩子的胸口,憔悴的眼透出母性的热光,脚步比先前轻快。她已决定勇敢地再担负一回母亲的责任了。
“哇——”孩子给颠醒了,并不睁开眼,皱着小眉心直叫,“妈妈呀——”
(有删改)
[注]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本小说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绘了一幅凄凉惨淡的暗夜图,暗示了老妇人与孩子的生存环境之恶劣。
B.“近来,那孩子特别爱哭”的原因是孩子岁数太小,而外婆年老,照料难以周全。
C.老妇人告诉大男说他姓孙,而且反复强调,是怕时间一久孩子忘了自己的姓氏。
D.老妇人不识字却专注地“直望”字条,说明她在悲愤的打击之下,已经有点神志恍惚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夜”为标题,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同时具有象征意义:反动派凶狠异常,整个社会还处在黑暗残暴的统治之下。
B.小说多次提到大男哭,而且两次写他哭着喊“妈妈呀——”,使情节前后连贯,相互呼应,真实自然,小说的结构因此显得很严谨。
C.“眼眶里亮着仅有的泪”“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的光芒”,这样的细节描写表明老妇人不再伤感,只有愤怒,意欲报仇雪恨。
D.老妇人在女儿、女婿被捕后,感到哀伤痛苦;听到阿弟讲述二人之死后,充满了对敌人的愤怒;而在听了遗书的内容之后,内心变得坚定而充实。
3.请指出小说的两条线索各是什么,并说明它们是怎样交织起来的。(4分)
4.小说随着情节发展,自始至终多次刻画老妇人的心理,请简述其心理或情感变化过程。(6分)
选文二
(2023河北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离婚
鲁迅
庄木三和他的女儿——爱姑——刚从木莲桥头跨下航船去,庄木三一面招呼,一面就坐,将长烟管倚在船边;爱姑便坐在他左边,将两只钩刀样的脚正对着八三摆成一个“八”字。
“木公公上城去”一个蟹壳脸的问。
“不上城,就是到庞庄去走一遭。”
“也还是为了爱姑的事么”好一会,八三质问了。
“还是为她。……这真是烦死我了,已经闹了整三年,打过多少回架,说过多少回和,总是不落局……”
“这回还是到慰老爷家里去……”
“还是到他家,连城里的七大人也在……”
“七大人”八三的眼睛睁大了。“他老人家也出来说话了么……那是……。其实呢,去年我们将他们的灶都拆掉了,总算已经出了一口恶气……”他于是顺下眼睛去。
爱姑愤愤地昂起头,说:“‘小畜生’姘上了小寡妇,就不要我,事情有这么容易的‘老畜生’只知道帮儿子,也不要我,好容易呀!七大人怎样难道和知县大老爷换帖,就不说人话了么他不能像慰老爷似的不通,只说是‘走散好走散好’。我倒要对他说说我这几年的艰难,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
八三被说服了,再开不得口。
只有潺潺的船头激水声;船里很静寂。庄木三伸手去摸烟管,装上烟。
“对对。”木三点头说。
“要撇掉我,是不行的。七大人也好,八大人也好。我总要闹得他们家败人亡!慰老爷不是劝过我四回么连爹也看得赔贴的钱有点头昏眼热了……”
“可是我听说去年年底施家送给慰老爷一桌酒席哩,八公公。”蟹壳脸道。
“那不碍事。”船上一人说,“酒席能塞得人发昏么酒席如果能塞得人发昏,送大菜又怎样他们知书识理的人是专替人家讲公道话的,譬如,一个人受众人欺侮,他们就出来讲公道话,倒不在乎有没有酒喝。”船便在新的静寂中继续前进;水声又很听得出了,潺潺的。前舱中的两个老女人也低声哼起佛号来,她们撷着念珠,又都看爱姑,而且互视,努嘴,点头。
庄木三的烟早已吸到底,火逼得斗底里的烟油吱吱地叫了,还吸着。庞庄,他到过许多回,不足道的,以及慰老爷。他还记得女儿的哭回来,他的亲家和女婿的可恶,后来给他们怎样地吃亏。想到这里,过去的情景便在眼前展开,一到惩治他亲家这一局,他向来是要冷冷地微笑的,但这回却不,不知怎的忽而横梗着一个胖胖的七大人,将他脑里的局面挤得摆不整齐了。
船在继续的静寂中继续前进;独有念佛声却宏大起来;此外一切,都似乎陪着木叔和爱姑一同浸在沉思里。
“木叔,你老上岸罢,庞庄到了。”
木三跳上岸,爱姑跟着,向着慰老爷家走。他们跨进黑油大门时,便被邀进门房去;大门后已经坐满着两桌船夫和长年。
当工人搬出年糕汤来时,爱姑不由得越加局促不安起来了,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难道和知县大老爷换帖,就不说人话么”她想。“知书识理的人是讲公道话的。我要细细地对七大人说一说,从十五岁嫁过去做媳妇的时候起……”
她喝完年糕汤;知道时机将到。果然,不一会,她已经跟着一个长年,和她父亲经过大厅,又一弯,跨进客厅的门槛去了。
在这些中间爱姑第一眼就看见一个人,这一定是七大人了。虽然也是团头团脑,却比慰老爷魁梧得多;大的圆脸上长着两条细眼和漆黑的细胡须;头顶是秃的,可是那脑壳和脸都很红润,油光光地发亮。
她偷空向四处一看望,只见她后面,紧挨着门旁的墙壁,正站着“老畜生”和“小畜生”。
慰老爷向庄木三说话:
“本来新年正月又何必来劳动你们。但是,还是只为那件事,……我想,你们也闹得够了。不是已经有两年多了么我想,冤仇是宜解不宜结的。爱姑既然丈夫不对,公婆不喜欢……。也还是照先前说过那样:走散的好。我没有这么大面子,说不通。七大人是最爱讲公道话的,你们也知道。现在七大人的意思也这样:和我一样。可是七大人说,两面都认点晦气罢,叫施家再添十块钱:九十元!”
“…………”
“九十元!你就是打官司打到皇帝伯伯跟前,也没有这么便宜。这话只有我们的七大人肯说。”
七大人睁起细眼,看着庄木三,点点头。
爱姑觉得事情有些危急了,“七大人是知书识理,顶明白的,”她勇敢起来了,“不像我们乡下人。我是有冤无处诉,倒正要找七大人讲讲。自从我嫁过去,真是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他们就是专和我作对,一个个都像个‘气杀钟馗’。那年的黄鼠狼咬死了那匹大公鸡,那里是我没有关好吗那是那只杀头癞皮狗偷吃糠拌饭,拱开了鸡橱门。那‘小畜生’不分青红皂白,就夹脸一嘴巴……”
七大人对她看了一眼。
“我知道那是有缘故的。这也逃不出七大人的明鉴,知书识理的人什么都知道。他就是着了那小寡妇的迷,要赶我出去。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呵!那么容易吗……我一定要给他们一个颜色看,就是打官司也不要紧。县里不行,还有府里呢……”
七大人慢慢地说:“年纪轻轻。一个人总要和气些,和气生财,对不对我一添就是十块,那简直已经是‘天外道理’了。”
爱姑觉得自己是完全孤立了,爹不说话,弟兄不敢来,慰老爷是原本帮他们的,七大人又不可靠。但她在糊里糊涂的脑中,还仿佛决定要作一回最后的奋斗。
“怎么连七大人……”她满眼发了惊疑和失望的光。
爱姑知道意外的事情就要到来,那事情是万料不到,也防不了的。她这时才又知道七大人实在威严,她非常后悔,说:
“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
全客厅里是“鸦雀无声”。她的话虽然微细得如丝,慰老爷却像听到霹雳似的了,他跳了起来。
“对呀!七大人也真公平,爱姑也真明白!”他夸赞着,便向庄木三,“老木,她自己已经答应,事情是圆功了。我想你红绿帖是一定已经带来了的,大家都拿出来……”
两方面各将红绿帖子收起,大家的腰骨都似乎直得多,原先收紧着的脸相也宽懈下来,全客厅顿然见得一团和气了。
(节选自鲁迅《呐喊》,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离婚”是全文的中心事件,爱姑因为与丈夫离婚之事已闹了整三年也没个结果,最后夫家请了有权势的七大人出面调停。
B.人物对话中常用省略号,如“连爹也看得赔贴的钱有点头昏眼热了……”,让人感受到爱姑对父亲的埋怨,言有尽而意无穷。
C.“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七大人是知书识理,顶明白的”,可见爱姑刚见七大人时心存幻想,认为七大人能主持公道。
D.“微细得如丝”与“听到霹雳似的”运用比喻、夸张和对比,体现出七大人做出判决后,爱姑和慰老爷的不同心理。
6.下列关于文本中各个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八三与庄木三、爱姑的对话,交代了部分情节,如爱姑离婚的原因,慰老爷“和稀泥”式的解决方式。
B.两个老女人看似对爱姑的事情漠不关心,但通过“互视,努嘴,点头”等动作描写,可见她们对爱姑的同情、关心。
C.文本主要运用外貌、语言描写来刻画七大人的形象,如“团头团脑”“脑壳和脸都很红润”“慢慢地说:‘年纪……。’”。
D.“七大人也真公平”“事情是圆功了”等,体现出慰老爷阿谀奉承、拉偏架、假惺惺等形象特征。
7.文本中有三处写到了船的“静寂”,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各自的作用。(4分)
8.爱姑的形象与《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选文三
(2023福建龙岩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杜晚香
丁玲
塬上纷纷下开了雪,父亲一句话也不说,只在前边默默地走。他舍不得这小闺女到人家去做媳妇,也想到自己对不住她死去了的娘,他没有按照她的心愿好好看承这闺女。可是他觉得一切事情都不如他的愿望,他没有一点办法呵!就让她凭命去吧。
路不近,晚香吃力地在寒冷的塬上,迎着朔风,踏着雪地上的爹的脚印朝前走,她懂得她就要踏入另一个世界了。她对新的生活,没有幻想,可是她也不怕。她觉得自己已经不小了,能经受住一切。她也看见过做媳妇的人。她能劳动,她能吃苦,她就能不管闯到什么陌生的环境里都能对付。她是一棵在风霜里面生长的小树,她是一枝早春的红杏,反正她是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孤女,公公婆婆,大姑小叔,也无非是另一个后母。
李家是一个人口众多的人家,老两口有四个儿子和四个孙子,晚香是他们小儿子的媳妇。虽说是穷人家,可比晚香家过得宽裕多了。他们有二十来亩地,自种自吃。他们替小儿子和新来的儿媳妇在他们的房子里砌了一盘小炕。晚香有生以来第一次铺了一床新擀的羊毛毡,她摸着那短毛的硬毡,觉得非常暖和。三个嫂嫂看见她瘦弱的身体都叹气:“这毛丫头能干什么五十块大洋还不如买头毛驴。”
晚香不多说话,看着周围的事物,听着家人的议论,心里有数。婆婆领着她,教她做着家里各种各样的活儿。这个新的小山沟如今就是她全部的世界,外边的惊天动地,改天换地,并没有震动过这偏僻的山沟。公公有时也把在村上听到的一星半点的消息带回家来,但这些新闻对于一个蒙昧的小女子,也无非像塬上的风、沟里的水,吹过去、淌下来那样平平常常。但,风越吹越大,水越流越响,而且临到了每个偏僻的大小山沟。这李家沟也不由自己地卷进去了。这沟里没有地主,没有富农,少数地块是自己的,大片大片的是租种别村的。现在忽然来了解放军、共产党、工作队,忽然地亩这块那块都归种地的人了。晚香家里按人口也分进了不少地。公公婆婆成天咧开着嘴,老两口天天爬到塬上,走过这个地块,又走过那个地块,看了这片庄稼,又看那片庄稼,绿油油,黄灿灿,这是什么世界呵!有这样的好事!晚香一时半刻是不能深刻体会老人们的心意的,可是全家分到土地的喜悦,感染着她,她也兴致勃勃地忙碌着。不久,解放军扩军了,只听人人说什么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晚香还来不及懂得这个新名词,李家的小儿子就报名参军了。两个老人说这是应该的,我们家有四个儿子。于是不久,晚香的丈夫就披红戴花辞别了这高塬深沟。这是一九五一年的事,那时晚香十七岁了。
就在这个时候,又来了土改复查工作队。工作队里有个中年妇女,这个女同志落脚晚香家里,睡在晚香那小炕上。她白天跟着她们爬坡种地,烧饭喂猪,晚上教村里妇女识字。没有一个妇女能比晚香更上心的,她看中了这个十七岁的小媳妇,夜夜同她谈半宵,晚香听得心里着实喜欢,她打开了心中的窗户,她看得远了,想得高了。她觉得能为更多的人做事比为一家人做事更高兴。这个女同志又再三劝说,公公婆婆只得答应让晚香去县上住了三个月的训练班。她回来时变得更为稳定和坚强,外表看起来却又比小时更温顺谦和,总是带着微微的含蓄的笑容。好像一切人一切事,对生活怀着甜甜的心意。人们都会自然地望着她,诧异地猜想她到底遇着什么高兴的事咧。
的确是的,晚香好像又回到了妈妈怀里似的,现在有人关心她了,照顾她了,对她满怀着希望,她像一个在妈妈面前学步的孩子,走一步,望一步,感到周围都在注视着她,替她使力,鼓舞着她。她不再是一个孤儿,一个孤零零,只知道劳动,随时都要避免恶声的斥责和狠毒的打骂的可怜人了。现在是温暖的春风吹遍了原野,白云在蓝天浮游,山间小路好似康庄大道。晚香白天跟在兄嫂们后边干活,挑着担儿爬上爬下,晚上走家串户,学着那些工作队的人们,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她懂的,就现身说法,她还不懂的,就把听来的,生吞活剥地逐条念一遍。她当了妇女组长,又当了妇女主任,这个村才二十来户人家,她得把全村的一半人的心意摸透。随后她被吸收参加了共产党。她有了真正的妈妈,她就在这个村里,慢慢地成长,她生活在这里,就像鱼在水里一样,自由,安适。没有一个人小看她,也没有一个人不服她。
一九五四年,那个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回来了,天天晚上向村里的大伯小叔、哥哥弟弟,讲述一些闻所未闻的战斗故事,大家把他看成非凡的人。晚香知道他是“同志”,她的心几乎跳出来了。她不再把他看成只是过日子的伙伴,而是能终身依靠的两个有着共同理想、共同言语的神圣关系的人。李桂没住几天,便到四川上学去了,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党要培养这批从朝鲜回来的勇敢而忠诚的战士,使他们几年后成为一批有实战经验的初级军事干部。
杜晚香仍旧留在这个闭塞的小山沟。她为他们一大家子人辛勤地劳动着,她又为这个山村的妇女工作而奔波。
(有删改)
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送杜晚香出嫁的时候,父亲“觉得一切事情都不如他的愿望,他没有一点办法呵!就让她凭命去吧”,这表明她的父亲迷信至极。
B.“这毛丫头能干什么五十块大洋还不如买头毛驴”从侧面写出杜晚香身体瘦弱,反映了在那个年代娶媳妇的目的就是要她来干活。
C.“只听人人说什么抗美援朝”“李家的小儿子就报名参军了”“两个老人说这是应该的”表现出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很强的家国情怀。
D.丈夫抗美援朝回来了,“晚香知道他是‘同志’”,“不再把他看成只是过日子的伙伴”,表明杜晚香意识到自己与丈夫之间的距离在拉大。
1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塬上纷纷下开了雪”“在寒冷的塬上,迎着朔风……”的景物描写,分别烘托出晚香出嫁时父亲的无奈与晚香的坚强。
B.小说第二段“她是一棵在风霜里面生长的小树”,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杜晚香在艰苦的条件下成长,能吃苦,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C.小说后文写全家分到土地的喜悦、丈夫参加抗美援朝以及杜晚香的转变等内容与第四段写“忽然来了解放军、共产党、工作队”相呼应。
D.本文以时间为序,形象地刻画了杜晚香的动作、神态等,详细地记述了她的心理活动,语言典雅精致,是一篇叙事记人的美文。
11.文章开头说杜晚香“是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孤女”,后文又说“她有了真正的妈妈”,是否前后矛盾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12.杜晚香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成长的女性的典型,请结合文本分析杜晚香成长的表现。(6分)
群文探究
1.《夜》《离婚》《杜晚香》三篇选文的主人公皆为性格鲜明的女性,比较三篇选文中塑造这三个人物形象的方式有何异同。
2.中国现当代文学,裹挟着历史的风云,将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浓缩成沉重的文字,表述着各个阶层民众的喜怒哀乐,探索着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比较阅读三篇选文,感悟对中国普通民众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关注。
解析与分层梯度式解答
单元群文阅读
1.AB.“原因是孩子岁数太小,而外婆年老,照料难以周全”错误。外婆未必照料得不周全,孩子爱哭的原因主要是见不到妈妈。C.“是怕时间一久孩子忘了自己的姓氏”错误。应该是怕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姓氏后会带来祸患。D.“说明她在悲愤的打击之下,已经有点神志恍惚了”错误。这一细节,说明她懂得了女儿、女婿的心思,参透了字条上的话的意义。
2.C“表明老妇人不再伤感,只有愤怒”错误,面对女儿和女婿的死亡,伤感是不会消失的;“意欲报仇雪恨”错误,老妇人说的是“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辈该死的东西,给年轻的女儿女婿报仇”,选项过度解读。
3.解析①明线:老妇人看护孩子,在静夜守候阿弟回来说明情况,老妇人决定承担抚育孩子的责任。②暗线:老妇人的女儿、女婿进行革命斗争,被捕后惨遭杀害,死前留下遗书。③两条线索借助于阿弟对老妇人的叙述而交织在了一起。
解答首先确定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从文中来看,小说主要写了老妇人和老妇人的女儿、女婿及阿弟。然后分别分析这些人物所做的事情。
先看老妇人及其阿弟,文中写老妇人看护女儿留下的孩子大男,在夜里等候阿弟回来说女儿、女婿的情况,阿弟带回女儿、女婿牺牲的消息和他们留的字条,老妇人最后决定承担抚养大男的责任,这是小说的明线。
再看老妇人的女儿、女婿,由“是夫妻两个,女的有年老的娘,他们的孩子天天在外婆手里啼哭”“那一天,我们那个弟兄,上头的命令呀,退缩了好几回,才皱着眉头,砰的一响放出去。又是三响,才算结果了,两个染了满身红”“他们留着字条呢”“他们的意思,没有别的,求你好好看养大男;说大男就是他们,大男好,就等于他们没死”以及解释可知,老妇人的女儿、女婿参加革命,被捕后惨遭杀害,死前留下遗书,这是文章的暗线。
最后看这两条线索是如何交织起来的。从文中来看,这两条线索主要是通过阿弟对老妇人的叙述交织在一起的,阿弟把自己打探的情况告诉老妇人,两条线索由此交织到一起。
4.解析①老妇人在女儿、女婿被捕后,感到哀伤、痛苦和畏惧;②听到阿弟的叙述后,老妇人内心充满了对反动派的愤怒;③而在听了女儿、女婿留的字条的内容之后,老妇人的内心变得坚定而充实,毅然决然担负起抚育遗孤的重任。
解答由原文“她又感觉特别不安,不知道快要回来的阿弟将怎么说,不知道几天来醒里梦里系念着的可怜宝贝到底有没有着落”“她衰弱而创伤的脑里,涌现着雾海似的迷茫的未来。她不敢再想”“这样的哭最使老妇人伤心又害怕。一声就像一针,针针刺着自己的心”可知,老妇人在女儿、女婿被捕后,感到哀伤、痛苦和畏惧。
由原文“一阵愤恨的烈焰在她空虚的心里直冒起来,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的光芒,‘那辈该死的东西!’”可知,听到阿弟的叙述后,老妇人的内心充满了对反动派的愤怒。
由原文“她站起来朝楼梯走,嘴唇贴着孩子的头顶,字条按在孩子的胸口,憔悴的眼透出母性的热光,脚步比先前轻快。她已决定勇敢地再担负一回母亲的责任了”可知,在听了女儿、女婿留的字条的内容之后,老妇人的内心变得坚定而充实,毅然决然担负起抚育遗孤的重任。
5.C“‘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可见爱姑刚见七大人时心存幻想”错误。爱姑说“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时,还未见到七大人。
6.B“可见她们对爱姑的同情、关心”错误。两个老女人具有的是一种“看客”心理,“同情、关心”属于过度解读。
7.解析①第一处:爱姑严词控诉,大家意见不同,导致对话难以继续下去而“静寂”,凸显人物形象。②第二处:在船上人安慰之下,爱姑对七大人抱着很大的希望,而庄木三感到了不安,“静寂”反衬出人物内心的不平静。③第三处:“宏大”的“念佛声”和船行的“静寂”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爱姑最后的失败,与夫家激烈的矛盾归于平和。
解答第一处:结合前文“爱姑愤愤地昂起头,说……八三被说服了,再开不得口”等可知,面对爱姑的控诉,大家意见不同,导致对话难以继续下去,而出现场面的“静寂”,凸显爱姑勇敢泼辣的人物形象。
第二处:结合前文“‘那不碍事。’船上一人说,‘酒席能塞得人发昏么……他们就出来讲公道话,倒不在乎有没有酒喝。’”可知,船上人安慰爱姑说那不碍事,爱姑对七大人抱着很大的希望;结合后文“想到这里,过去的情景便在眼前展开……将他脑里的局面挤得摆不整齐了”可知,庄木三感到了不安,“静寂”反衬出人物内心的不平静。
第三处:结合后文“独有念佛声却宏大起来;此外一切,都似乎陪着木叔和爱姑一同浸在沉思里”可知,“宏大”的“念佛声”和船行的“静寂”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爱姑最后的失败,与夫家激烈的矛盾归于平和。
8.解析①相同点:都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识,但都以失败告终。面对不忠的丈夫和不公正的判决,爱姑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讨个公道,但最终又迫于七大人的威势,选择妥协;祥林嫂在丈夫死后被迫改嫁时进行了反抗,但还是被她的婆婆压倒。
②不同点:爱姑性格中还有泼辣、强悍、粗鲁的一面,她宣称“要闹得他们家败人亡”,直接称呼丈夫、公公为“小畜生”“老畜生”。祥林嫂则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勤劳、质朴、坚强的品性,处于受剥削、压迫的地位,她“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经历丧夫丧子打击仍千辛万苦攒钱捐门槛。
解答爱姑和祥林嫂的相同点是都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识,但都以失败告终。结合本文“爱姑愤愤地昂起头,说:‘……难道和知县大老爷换帖,就不说人话了么他不能像慰老爷似的不通……我倒要对他说说我这几年的艰难,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爱姑知道意外的事情就要到来,那事情是万料不到,也防不了的。她这时才又知道七大人实在威严,她非常后悔,说:‘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等可知,面对不忠的丈夫和不公正的判决,爱姑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讨个公道,但最终又迫于七大人的威势,选择妥协。而祥林嫂在丈夫死了之后,不能忍受婆婆要她改嫁的安排,从婆家逃了出来,逃到了鲁镇四叔家做女工,这是祥林嫂的反抗。尽管抗争得有点消极,对一个弱女子来说却也难能可贵。改嫁时她出格地闹,以至于“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由此可见,祥林嫂在丈夫死后被迫改嫁时进行了反抗,但还是被她的婆婆压倒。
爱姑和祥林嫂的不同点需要结合相关文本具体分析。结合本文中“我知道那是有缘故的。这也逃不出七大人的明鉴,知书识理的人什么都知道。他就是着了那小寡妇的迷,要赶我出去。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呵!那么容易吗……我一定要给他们一个颜色看,就是打官司也不要紧。县里不行,还有府里呢……”“她偷空向四处一看望,只见她后面,紧挨着门旁的墙壁,正站着‘老畜生’和‘小畜生’”等可知,爱姑性格中还有泼辣、强悍、粗鲁的一面,她宣称“要闹得他们家败人亡”,直接称呼丈夫、公公为“小畜生”“老畜生”。结合《祝福》中“幸亏有儿子;她又能做,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本来还可以守着,谁知道那孩子又会给狼衔去的呢”以及柳妈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于是她千辛万苦攒钱捐了门槛等内容可知,祥林嫂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勤劳、质朴、坚强的品性,处于受剥削、压迫的地位,她“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经历丧夫丧子打击仍千辛万苦攒钱捐门槛。
9.CA.“这表明她的父亲迷信至极”错误。应该是表明她的父亲无可奈何。B.“反映了在那个年代娶媳妇的目的就是要她来干活”错误。应该是反映了在那个年代娶媳妇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干活”,选项言过其实。D.“表明杜晚香意识到自己与丈夫之间的距离在拉大”错误。“晚香知道他是‘同志’”,“不再把他看成只是过日子的伙伴”,表明杜晚香认识到自己与丈夫是能终身依靠的两个有着共同理想、共同言语的神圣关系的人,这说明杜晚香对二人的关系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定位。
10.D“语言典雅精致”错误。本文语言质朴通俗,并不是“典雅精致”。
11.解析不矛盾。①生活中,她确实是个失去母亲的孤女,而后文“她有了真正的妈妈”,是指她被吸收参加了共产党。②她视中国共产党为母亲,在党的关心、引领下,她找到了精神归宿,组织的关心照顾,让她感觉到了妈妈的温暖。
解答首先明确观点“不矛盾”。
根据“她是一棵在风霜里面生长的小树,她是一枝早春的红杏,反正她是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孤女……后母”和“随后她被吸收参加了共产党。她有了真正的妈妈”分析可知,文中“失去母亲”中的“母亲”指的是杜晚香的亲生母亲,而“她有了真正的妈妈”中的“妈妈”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生活中,她确实是个失去母亲的孤女,而后文“她有了真正的妈妈”,是指她被吸收参加了共产党。
根据“她有了真正的妈妈,她就在这个村里,慢慢地成长,她生活在这里,就像鱼在水里一样,自由,安适。没有一个人小看她,也没有一个人不服她”分析可知,她视中国共产党为母亲,在党的关心、引领下,她找到了精神归宿,组织的关心照顾,让她感觉到了妈妈的温暖。
12.解析①身份方面:从普通的农村女性到妇女组长、妇女主任,再到共产党员。②能力方面:从不被别人认可到没有人小看她、不服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普通整流管芯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带棚架松式络筒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室内型电子显示屏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吨包装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丁维钙粉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三氯乙基磷酸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香水木大双龙船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铝条插角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线性增压内压力试验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环氧树脂地坪面层涂料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牛津书虫系列1-6级 双语 4B-03.金银岛中英对照
- 2024-2025学年深圳市南山区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免疫细胞存储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形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指南
- 机械基础(少学时)(第三版) 课件全套 第0-15章 绪论、带传动-气压传动
- T-CACM 1560.6-2023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穴位贴敷
- 07J912-1变配电所建筑构造
- 锂离子电池串并联成组优化研究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4单元教材分析
- JTS-215-2018码头结构施工规范
- 大酒店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