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漏选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1.(2分)一稻济世,万家粮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解决了14亿中国人吃饭的问题。米饭中富含的营养素是()A.油脂 B.蛋白质 C.维生素 D.糖类【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2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B. C. D.【分析】A.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瓶口要紧挨着,据此解答;B.滴管不能倒置,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据此解答;C.根据正确添加酒精的方式解答;D.给液体加热时,先要上下移动预热,据此解答。【解答】解:A.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图中操作正确,故正确;B.滴管不能倒置,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图中操作错误,故错误;C.添加酒精时,把灯帽摘掉,将灯芯向上提起,用漏斗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图中操作正确,故正确;D.给液体加热时,先要上下移动预热,再在火上来回移动,目的是要保证受热均匀,以防止试管炸裂,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的掌握,难度系数不大。3.(2分)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高 C.通常铝制品抗腐蚀性能比铁制品强 D.铜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分析】A.根据金属的存在形式分析;B.根据生铁和钢的成分分析;C.根据铝的特性分析;D.根据铜的金属活动性分析。【解答】解:A.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极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故A说法正确;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低,故B说法错误;C.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通常铝制品抗腐蚀性能比铁制品强,故C说法正确;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氢的后面,铜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故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4.(2分)稀土元素钐(Sm)可用于制作中子吸收剂,元素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钐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2 B.稀土资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C.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0.4 D.钐属于非金属元素【分析】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B.稀土资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D.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解答】解:A.钐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2,该选项正确;B.稀土资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该选项正确;C.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0.4,该选项正确;D.钐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不正确。故选:D。【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5.(2分)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X+Cl2↑+2H2O,则X的化学式为()A.MnCl2 B.ClO2 C.MnCl4 D.HClO【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1个锰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氯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氯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所以X是MnCl2。故选:A。【点评】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是关键。6.(2分)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备Cu(OH)2固体:用CuO与适量H2O反应 B.鉴别稀H2SO4和稀盐酸:取样,分别滴加Ba(NO3)2溶液 C.分离MnO2和KCl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D.除去CO中的少量CO2气体:取样,将气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中【分析】A.根据氧化铜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C.根据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氧化铜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不能用于制备Cu(OH)2固体,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Ba(NO3)2溶液能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出氯化钾,再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分离出二氧化锰,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再进行干燥,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7.(2分)分析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 B.将t2℃甲溶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甲中所含的水的质量比乙少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解答】解:A.没说饱和溶液质量,不能计算溶质质量,故A错;B.将t2℃甲的饱和溶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没说溶液是否饱和,不能比较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B错;C.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含有的水少,溶解度小的含有的水多,乙中含有的水多,从t2℃降温至t1℃时,水的质量都不变,所以甲中所含的水的质量比乙少,故C正确;D.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2分)“低碳生活”是人们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而采取的措施。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更多的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 B.多种植物,保护森林植被 C.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以解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 D.积极开发氢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分析】“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更多的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B.多种植物,保护森林植被,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循环使用会减少植物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C.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以解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D.积极开发氢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9.(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与锰熔合成钢 B.试管破裂 C.铁矿石冶炼成铁 D.测量水的温度【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铁与锰熔合成钢,只是将其熔合在一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试管破裂,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铁矿石冶炼成铁,是利用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铁,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测量水的温度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10.(2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煤炉火上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冰箱中的异味,用活性炭除去 C.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D.回收废旧电池,减少环境污染【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溶解性判断。B.根据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判断。C.根据防触电的原则判断。D.根据回收废旧电池进行解答。【解答】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火上放一盆水,不能吸收多少一氧化碳,不能防止中毒,故A错误。B.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C.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C正确。D.回收废旧电池,减少环境污染,故D正确;故选:A。【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11.(2分)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常见的混合物:空气、溶液、合金等 B.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圆规、游标卡尺等 C.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CO、CO2等 D.常见的胃药成分: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钠等【分析】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组成的;B.根据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来分析;C.根据物质是否具有还原性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溶液中含有溶质与溶剂,合金中也含有多种物质,因此空气、溶液、合金均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B.圆规是用来画圆的工具,而不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故B错误;C.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C错误;D.氢氧化钠虽然显碱性,但是氢氧化钠也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等,难度不大。12.(2分)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温度分子间的间隔大小会受温度影响B用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苯分子分子很小C湖面上柳絮飘扬分子在不断运动D氢气和液氢都能燃烧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A.A B.B C.C D.D【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温度,是因为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大小会受温度影响,故选项解释正确。B.用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苯分子,是因为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C.湖面上柳絮飘扬,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D.氢气和液氢都能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3.(2分)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则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光速大于声速,则雷雨天时,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 C.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D.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能起到保护作用【分析】A.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是,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可能是相对静止状态;B.光速大于声速;C.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D.铁表面的氧化铁疏松多孔,能够吸收水蒸气和氧气,促进铁生锈。【解答】解:A.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例如可以是相对静止状态,该选项不正确;B.光速大于声速,则雷雨天时,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该选项正确;C.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不正确;D.铁表面的氧化铁疏松多孔,能够吸收水蒸气和氧气,促进铁生锈,该选项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4.(2分)下列对图中所示的四个探究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B.实验能够说明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比空气中的大 C.塑料尺是绝缘体,所以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 D.水沸腾时烧杯中的现象,这说明整杯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沸点【分析】A.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甲烷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图中实验,滴入呼出气体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滴入空气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比空气中的大,故选项说法正确。C.图中实验,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说明塑料尺是绝缘体,不导电,故选项说法正确。D.图中实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说明水还没有达到沸腾;水沸腾时的现象是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最终破裂,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空1分)15.(3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生成氧气体积。(1)将注射器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应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3)根据集气瓶内的水进入量筒中的体积可以知道收集的氧气的体积,集气瓶内的水进入量筒的原因是锥形瓶中的反应产生的氧气进入到集气瓶中,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会占据一部分体积,从而将集气瓶中的水压入到量筒当中。【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2)根据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进行分析;(3)根据锥形瓶中的反应产生的氧气进入到集气瓶中,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会占据一部分体积,从而将集气瓶中的水压入到量筒当中进行分析。【解答】解:(1)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生的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2H2O22H2O+O2↑。(2)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所以可以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故答案为:氧气不应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3)根据集气瓶内的水进入量筒中的体积可以知道收集的氧气的体积,集气瓶内的水进入量筒的原因是锥形瓶中的反应会产生氧气,随后氧气进入到集气瓶中,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会占据一部分体积,从而将集气瓶中的水压入到量筒当中,而且根据集气瓶内的水进入量筒中的体积就可以知道收集的氧气的体积,故答案为:锥形瓶中的反应产生的氧气进入到集气瓶中,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会占据一部分体积,从而将集气瓶中的水压入到量筒当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反应原理,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注意过氧化氢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规范书写。16.(6分)无锡有夏至吃馄饨的习俗。周日奶奶给玲玲包馄饨,在这一过程中玲玲发现了许多与化学知识有关的问题。(1)皮:馄饨皮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加入食用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馄饨皮更美味。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2)馅:包馄饨的馅料中主要有:牛肉、芹菜、青椒,食盐、植物油等,其中,青椒、芹菜等蔬菜富含的营养素是维生素。(3)煮:煮馄饨的炊具是不锈钢锅,不锈钢做炊具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煮馄饨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检验。煮馄饨用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写化学式)。(4)洗:吃完后,玲玲用洗涤剂把餐具洗干净,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分析】(1)根据物质的名称与俗称来分析;(2)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3)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以及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来分析;(4)根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来分析。【解答】解:(1)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填:小苏打;(2)青椒、芹菜等蔬菜富含维生素;故填:维生素;(3)不锈钢做炊具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煮馄饨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检验,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煮馄饨用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填:导热;肥皂水;CH4;(4)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填:乳化。【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17.(5分)已知A.B.C.D.E分别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D.E分别为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其中C物质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D物质俗称是纯碱,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1)D的化学式为Na2CO3;(2)B与D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现象生成白色沉淀;(3)写出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4)A物质类别是酸(填氧化物、酸、碱或盐);(5)请写出E的一种用途灭火。【分析】A.B.D.E分别为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其中C物质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所以C是水;D物质俗称是纯碱,所以D是碳酸钠;E能与D相互转化,E还能与水反应,所以E可以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D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E,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E可以是非金属氧化物,B既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又能与碳酸钠反应,所以B可以是碱氢氧化钙,A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碳酸钠反应,所以A属于酸,可以是盐酸。【解答】解:A.B.D.E分别为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其中C物质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所以C是水;D物质俗称是纯碱,所以D是碳酸钠;E能与D相互转化,E还能与水反应,所以E可以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D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E,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E是二氧化碳,B既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又能与碳酸钠反应,所以B可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B是氢氧化钙;A既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又能与碳酸钠反应,所以A属于酸,可以是盐酸。(1)D是碳酸钠,化学式是:Na2CO3;(2)B与D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B与D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现象:生成白色沉淀;(3)E→D是二氧化碳到碳酸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4)A既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又能与碳酸钠反应,所以A属于酸;(5)E能与D相互转化,E还能与水反应,所以E可以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故答案为:(1)Na2CO3;(2)生成白色沉淀;(3)2NaOH+CO2═Na2CO3+H2O;(4)酸;(5)灭火。【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题,每空1分)18.(7分)种植红心柚等特色农产品是河池市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一项支柱产业。小兰的爸爸承包了一块山地,想种植红心柚,小兰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提出问题】(1)这块山地的土壤呈酸性还是碱性呢?是否适合种植红心柚?(2)以前的承包商在山地中施用过化肥氯化铵,土壤中是否还残留氯化铵?【查阅资料】(1)土壤pH在5.0~7.0之间的均可栽植红心柚;(2)氯化银是一种白色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固体。【进行实验】实验探究Ⅰ:测定土壤的酸碱性(1)取少量土壤样品,加水充分搅拌后过滤;(2)用pH试纸测得滤液的pH=6,得出这片山地显酸(填“酸”“碱”或“中”)性,适合(填“适合”或“不适合”)种植红心柚。实验探究Ⅱ:土壤中是否含有氯化铵?【做出猜想】猜想1:土壤不含有氯化铵;猜想2:土壤中含有氯化铵。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实验探究Ⅰ中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和过量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滤液中含有氯离子(或Cl﹣)②另取适量土壤样品,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土壤中含有铵盐【实验结论】猜想2(填“1”或“2”)成立。【反思交流】①由上述实验可知在施用铵态氮肥时,不能(填“能”或“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在一起。②实验探究Ⅰ能不能说明氯化铵溶液显酸性,为什么?答:不能,土壤中组分较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