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复习方法_第1页
环评复习方法_第2页
环评复习方法_第3页
环评复习方法_第4页
环评复习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大()PAGEPAGE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复习与应试策略

没有万能的策略

针对自身特点确定相应策略,制订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确保正常水平的发挥,目的通过考试

如果水平不行,最好的策略都是空话

通过培训,希望应试技能不足的人员折扣打得少一些

在边缘晃荡的人员能够达到要求

复习基本策略

建议至少认真全面阅读教材一遍,将你认为的重点、要点划下来——将书读薄了

针对大纲,将要求“掌握”的部分汇总,有条件自己形成一个文件,一定要牢记

针对大纲,将要求“熟悉”的部分划下来,多看几遍

复习基本策略

如时间比较充裕,大纲中要求“了解”的部分也适当多看几遍

为了保险,有时间的话,教材的全面阅读可以多次

为了便于系统全面记忆,建议适当总结,对比

复习基本策略

在一定复习的基础上,争取融会贯通,将书读厚了

关于习题问题,个人建议先针对大纲读教材,在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再做适量的习题,特别要注意教材和习题集可能出现的错误

复习时可以自己构造习题,以增强复习效果

复习基本策略

“评价技术方法”可以与“导则”一起复习,两者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只是“评价技术方法”更具有一般性,“导则”具有特殊性(适合中国国情)

应试策略

拿到试卷,一定要冷静,不要先入为主

拿到试卷,一定不要急着做题,先通读试卷,了解试题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一定要看清题意,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题要区分清楚

应试策略

先做会的,没有必要非按顺序做

做选择题时,一定不要空,先填1个或几个把握不是十分大的答案,在题旁作记号,有时间检查时再细细琢磨

多采用排除法,可以明显排除的打

应试策略

做选择题时,一定要读完全题,千万不能发现了一个自认为准确的答案而不顾后面试题的内容。

从2005年的考试题目来看,出题范围较广,在大纲中很多是“了解”的部分都出了题目。

复习应全面。

大纲分析

从2005年和2006年大纲的变化可以看出:第一,考试内容明显增多。第二,考试的要求提高。“掌握”、“熟悉”的内容所占比例增加。2005年“掌握”、“熟悉”部分所占比重为72.6%,2006年“掌握”、“熟悉”部分上升至85.6%。

大纲分析

从命题人的角度来说,增加了命题的范围,出题的角度更有空间,出现超纲的现象机率减少。

从考生的角度来说,增加了复习的难度,看书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要多,要考出好成绩更不容易。

大纲分析

根据命题的一般规则,如果“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大致相当的情况下,题量中“掌握”的占60%,“熟悉”的占30%,“了解”的占10%,但存在内容交错的情况。

对于本科目,“掌握”和“熟悉”的内容达到了85%以上,与此有异。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业务所必需的技术方法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及相关业务工作中正确把握、运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能力。

一、工程分析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1)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

(2)熟悉使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

(3)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4)掌握水平衡计算的方法;

(5)熟悉无组织排放的含义;

(6)掌握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

(7)熟悉事故风险源强识别与源强分析的方法;

(8)掌握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

(9)掌握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含义及计算;

(10)熟悉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11)了解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编写要求;

(12)熟悉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13)了解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

类比法: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使用时要求:(1)工程一般特征相似;(2)污染物排放特征相似;(3)环境特征相似。

可以利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来计算污染物的总排放量。

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

物料衡算法:是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的方法。

总物料衡算

单元或某工艺操作过程的物料衡算

可以确定这些单元工艺过程、单一操作的污染物产生量

常用的物料衡算:(1)总物料衡算;(2)有毒有害物料衡算;(3)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

资料复用法: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方法简单,但数据准确性很难保证,只适用于低等级评价的建设项目

P10-12

产污环节分析

利用工艺流程图或流程示意图进行,工艺流程中标出污染物产生的具体部位,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必要时列出主要化学方程式和副反应式

P13-15

源强分析与核算

水平衡(P17-18)

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P18-19

无组织排放:无排气筒或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排放的污染物,如工艺生产过程中设备的跑冒滴漏

无组织排放量的确定

物料衡算法

类比法:与工艺相同、原料类似的同类工厂相比

反推法: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进行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模式反推。

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

将评价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可以评价区的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东(E)和北(N)为正X和正Y轴。网格的单元,一般可取1×1(km2),评价区较小时,可取500×500(m2),建设项目所占面积小于网格单元,可取其为网格单元面积。然后,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

a.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

b.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

c.面源分类,如果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

P39-40

事故风险源强识别与源强分析的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类比法,加权法和因素图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概率法和指数法

详细内容见(HJ/T169-2004)

事件树或事故树、类比分析法(P28)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P214-215)

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LCA分析);

体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

容易量化;

满足政策法规要求并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清洁生产分析指标(P215-218)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物耗指标

能耗指标

新水用量指标

产品指标

污染物产生指标

废水、废气、固体废物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环境管理要求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分析程序:收集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若无与国内外同类装置清洁生产指标比较;预测环评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值;对比预测值与标准值,得出清洁生产评价结论,提出清洁生产改进方案和建议

分析方法

指标对比法

分值评定法

P218

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分析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分析项目采用污染处理工艺后,排放污染物达标的可能性

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投资中占的比例

依托设施的可行性分析:如接纳外排废水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

先分析可研报告等提出的措施,若达不到要求,再提出改进意见(P19)

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分析

厂区与周围保护目标之间所定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的保证性

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考虑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

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1)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技术要点;

(2)掌握分析项目组成、布置和工程特点的基本方法;

(3)熟悉分析项目施工期、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的技术方法。

工程分析基本内容

工程概况

施工规划

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替代方案

工程分析技术要点

工程组成完全

重点工程明确

全过程分析

污染源分析

其他分析:施工期建设方式、运行期运行工况

P23-27

分析项目组成、布置和工程特点的基本方法

要把所有的工程活动都纳入分析中,如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辅助工程、大临工程、储运工程等,一般应有完善的项目组成表。

有布置图

识别重点工程

分析项目施工期、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的技术方法

实地调查法

类比法

见生态影响预测的基本方法

例题(不定选择题)

无组织排放源的确定方法有(ABC)P19

A.物料衡算法

B.类比法

C.反推法

D.示踪法

E.遥感法

例题(不定选择题)

无组织排放是指(AC)P18

A没有排气筒

B排气筒高度低于20米

C排气筒高度低于15米

例题(不定选择题)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有(ACDE)

A.工程概况

B.施工规范

C.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

D.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E.替代方案

例题(不定选择题)

生态影响评价工程分析技术特点有(ABCDE)

A.工程组成完全

B.重点工程明确

C.全过程分析

D.污染源分析

E.其他分析

例题(不定选择题)

清洁生产分析指标的选取原则有(ABCE)A.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

B.体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

C.容易量化

D.方便环境监督管理

E.满足政策法规要求并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例题(不定选择题)

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有(AD)P218

A.指标对比法

B.类比调查法

C.指标评价法

D.分值评定法

E.专业判断法

例题

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已知其取用新鲜水量1000m3/d,重复利用水量500m3/d,问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

A.50%

B.33%

C.67%

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1)掌握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要求;

(2)掌握评价因子筛选的方法。

环境影响识别

一般技术要求P108

项目的特性

项目涉及的当环境特性及环境保护要求

识别主要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目标

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识别环境影响

突出对重要的或社会关注的环境要素的识别

环境影响识别

初步识别(定性识别)P108-109

识别方法P110-111

清单法

矩阵法

叠图法

网络法等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P111

依据:拟建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污染状况

优先选择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物

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影响的污染物

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污染物

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

依据:拟建项目废水排放特点和水质现状调查结果

从所调查的水质参数中选取:常规水质参数、特殊水质参数及与水生生物、底质有关的其他参数

具体说:对地表水环境危害大以及国家和地方要求控制的污染物

P112

例题(不定选择题)

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技术考虑方面有(ABCDE)

A.项目的特性

B.项目涉及的当地环境特性及环境保护要求

C.识别主要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目标

D.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识别环境影响

E.突出对重要的或社会关注的环境要素的识别

例题(不定选择题)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依据和选择方法有(ABCDE)

A.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

B.结合当地大气污染状况

C.该建设项目等标排放量Pi值较大的污染物

D.在评价区内已经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

E.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

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三)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四)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五)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六)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1)掌握自然环境主要要素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

(2)了解社会经济环境状况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P34-36

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要说明项目所在地的距离和交通条件。

地质: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及与其相应的地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当地已探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情况。

地形地貌

气候与气象: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

地表水环境

地下水环境

土壤与水土流失

动植物与生态等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包括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

文物与景观:

人群健康状况:项目传输某种污染物或拟排污染物毒性较大时进行

(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掌握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2)掌握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的应用;

(3)熟悉气象台站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应用及与现场观测资料相关性分析的方法;

(4)掌握常用地面气象资料(风场、风玫瑰图、风速随时间的保护、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调查分析方法;

(5)熟悉高空气象资料(风廓线、温廓线、混合层高度)调查分析方法;

(6)掌握不利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7)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布点方法;

(8)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9)掌握采用单项质量指数法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大气污染源分类

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

现场实测法

如排气筒排放的SO2、NOX或颗粒污染物,可根据废气流量和污染物浓度计算

物料衡算法:适合于整个生产过程及任意局部

经验估计法:适用于某些特征污染物的排放量估算,如染煤排放的SO2,可借助于经验公式或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

气象台站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应用及与现场观测资料相关性分析的方法

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应用P41

地面气象资料

高空气象资料

常规气象资料与现场观测资料相关性分析的方法P40

分量回归法:将两地的同一时间风矢量投影在X和Y轴上,然后分别计算其X、Y方向速度分量的相关性。

一级,相关系数不宜小于0.45;二级,相关系数不宜小于0.35

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

风场

风是空气水平运动,属于矢量,具有方向(风向,16个方位)和大小(风速)

风频:表征下风向受污染的频率

风玫瑰图:16方位风频联连而成的图

污染系数与污染系数玫瑰图:综合反映风速风向影响

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

大气湍流与大气扩散系数

大气污染物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扩散方式:连续点源扩散、相对扩散(烟团扩散)

大气扩散参数:表征大气湍流强弱及扩散能力的参数。可采用示踪剂法、平衡球法、照相法、双向风标、激光雷达扫描法、环境风洞模拟实验法、经验公式法(国标法)确定

大气稳定度

风和湍流是动力因子,大气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属于热力因子,均影响污染物扩散

大气稳定度:指空气的稳定程度,即反映大气对位于其中的气团作垂直运动是加速、遏制还是无影响的一种热力学性质

d法、Ri法(里查逊法)、M-O法、P-T法(帕斯圭尔-泰勒法)等,其中P-T法仅用地面常规气象观察资料来判断大气稳定度,在我国环评中常用•

判断方法:

P-T法具体应用

将稳定度分为A、B、C、D、E、F六类

考虑因素:地面风速(U10)、日照量、云量

具体做法:首先确定太阳辐射等级,然后与地面风速结合确定大气稳定度等级(见表3-6和表3-7),其中太阳高度角按下式计算

联合频率

综合反映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对某点位共同造成的影响

是风向、风速和大气稳定度构成的组合频率,即不同风速、风向和大气稳定度出现的几率。其中风向取17个方位、稳定度分为不稳定(ABC)、中性(D)和稳定(EF)三类。

具体示例见表3-5

大气边界层风场

风速廓线: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曲线

温廓线

温廓线:反映温度随高度变化影响热力湍流扩散的能力。

温度层结

d,有利于污染物质扩散;–

正常: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温度梯度大于

d;–

中性: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温度梯度等于

等温:气温不随高度而变化;

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d=0.89K/100m–

干绝热温度递减率:

混合层高度

混合层高度是指边界层中存在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以下的大气层

确定方法

Holzworth法

计算法

常见不利气象条件

平坦地形:静风、小风、逆温、熏烟等

复杂地形:局地风场(海陆风、山谷风、过山气流、城市热岛环流)

教材中:

熏烟型气象条件

从全年每小时和每日计算出的小时或日平均地面浓度中筛选对环境敏感区和综合各关心点造成污染较重的小时或日典型气象条件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监测布点

采样点数目:一级>10,二级>6,***:1~3

采样点位置:注意代表性和实用性(见表3-11)

监测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数据统计:计算平均值、超标倍数、超标率、单项质量指数法。

监测数据分析: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方法:单项质量指数法

1,清洁<1,Ii>=1污染P54

例题(不定选择题)

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有(BCD)P38

A.收集资料法

B.物料衡算法

C.经验估算法

D.现场实测法

E.遥感方法

例题(不定选择题)

联合频率是由(ABC)构成的组合频率。

A风向

B风速

C大气稳定度

D云量

E风频

例题(不定选择题)

P-T法判别大气稳定度的方法论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CDE)P45

A.混合层高度

B.逆温层厚度

C.云量

D.地面风速

E.日照量

例题(不定选择题)

常见的不利气象条件有(ABCDE)

A.静风

B.小风

C.海陆风

D.熏烟

E.逆温

(三)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

(2)熟悉常用环境水文特征值获取的基本方法;

(3)熟悉确定不利水文条件的方法。

(4)熟悉水污染源按产生及进入环境方式、污染性质进行分类;

(5)掌握不同类型污染源的调查方法;

(6)掌握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水质监测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方法及取样方法;

(7)掌握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的应用。

环境水文与水动力特征

河流的基本环境水文与水力学特征

水流形态:虽然有多种流态,但实际主要考虑一维恒定或不恒定流

年最枯时段径流量选择与设计:采用固定时段选样和浮动时段选样确定两种方法,频率:50%与75%~95%

河流断面流速推算:

河流的混合

环境水文与水动力特征

湖泊的基本环境水文特征

蓄水量及其变化

动力特征:振动(如波动、波漾)和前进(如湖流、混合和增减水)

水温:分层与混合型

湖泊水量:会随时间改变。涉及代表年的选择。多水年:水量变化频率10%,中水年50%;少水年75%~95%

环境水文与水动力特征

河口与近海的环境水文动力特征

河口、海湾及陆架浅海的环境特点:淡水径流、潮汐与潮流

海口、海湾的基本水流形态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

调查范围与时间

水文调查和水文测量

河流

感潮河口

湖泊、水库

降雨调查

水污染源按产生及进入环境方式、污染性质进行分类

按产生及进入环境的方式:点源和面源;

按污染物性质: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水体酸碱和热效应等污染源

不同类型污染源的调查方法

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可补充现场调查与现场测试

点源调查(P66-67)

非点源调查(P67)

河流水质采样

断面的选择与布设:对照、控制和削减及背景断面

断面上采样点的布设:取样垂线的确定(取决于河流宽度);垂线上取样点的确定(取决于水流深度)

取样方式:一级评价:各点独立取样分析;二级评价:考虑混合过程段水质时,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取样垂线各点水样混合分析,其他情况:每断面每次取一个混合样分析

取样频率:每水期一次,每次3~4d,至少有一天测定所有选定的水质因子等

水质采样

河口水质采样

断面及采样点布设:同河流,只是在数目和位置上不同

取样频率

湖泊、水库水质取样

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方法和数目:取决于排污量、评价等级和湖泊、水库的大小

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取决于水深

取样方式

取样频率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

一般水质因子Sij

特殊水质因子DO和pH

例题(不定选择题)

按污染性质可以将水污染源分为(BCDE)P66

A面源

B持久性污染物

C非持久性污染物

D热效应

E水体酸碱度

F点源

例题(不定选择题)

下述指标中,不可以利用Sij=Cij/Csi公式评价水环境现状的指标有:BDP71

A.BOD5

B.pH

C.Cd

D.DO

E.COD

F.水温

(四)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1)掌握环境噪声现状评价量的含义及应用;

(2)掌握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的要求;

(3)熟悉工矿企业、铁路(公路)等建设项目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的方法及要点;

(4)掌握声环境现状评价的方法。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调查方法:收集资料法与现场调查测量法相结合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量

环境噪声现状的测量量即是现状评价量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量

A声级

环境噪声的度量,不仅与噪声的物理量有关,还与人对声音的主观听觉有关。人耳对声音的感觉不仅和声压级大小有关,而且也和频率的高低有关。声压级相同而频率不同的声音,听起来高频声音比低频声音响。这是人耳的听觉特性所决定。

为了模拟人耳对听觉的反应,在噪声测量仪中安装一个滤波器,这个滤波器通常称为计权网络。当声音进入网络时,中、低频的声音按比例衰减地通过,而1000Hz以上的高频声音则无衰减地通过。由于计权网络是把可听声频按A、B、C、D等种类特定频率进行计权的,所以就把A网络计权的声压级称为A声级,B网络计权的称为B声级,同样有C声级、D声级等,单位分别计为“dB(A),dB(B),dB(C),dB(D)”。

A声级与人耳对噪声强度和频率的感觉最相近,能较好地反映出人们对噪声吵闹的主观感,因此A声级是应用最广的评价量。

等效连续A声级Leq

昼夜等效声级

统计噪声级——L10、L50、L90

统计噪声级是指某点噪声级有较大波动时,用于描述该点噪声变化状况的统计量。一般用L10、L50、L90表示。

L1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

L5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9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评价航空噪声

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的要求

测量量

测量时段

测量记录的内容

测量仪器的情况

各测点对应的声级数据

声源的运行情况

P75-76

典型工程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方法

工矿企业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重点关注85dB(A)以上的噪声源分布及声级分析。厂区内可采用网格法;厂界噪声测量点在厂界外1m处开始;生活居住区采用网格法

公路、铁路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重点关注沿线的环境噪声敏感目标

环境噪声环境现状评价

噪声源现状评价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方法:对照相关标准评价达标或超标情况并分析其原因;评价受到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情况

例题

机场声环境影响评价利用的评价量为:

A.A声级

B.等效连续A声级Leq

C.昼夜等效声级

D.WECPNL

(五)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掌握通过地面调查收集生态环境现状信息的方法;

(2)熟悉陆生植被类型、生物量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3)了解陆生动物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4)掌握生态环境敏感目标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5)熟悉生态评价图件的基本要求;

(6)了解水生生态环境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7)了解3S技术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调查内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区域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区域敏感保护目标;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生态环境历史变迁

调查方法:资料收集(资源部门、政府管理部门、地调部门)、野外调查、专家走访、定位或半定位观测等

植被调查

现场样方调查:关键是根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样地大小。通常:草本植物>1m2;灌木林>10m2;乔木林>100m2。其次确定样地数目

物种重要值确定:等于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

生物量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陆地生态系统生产能力估测

地方已有成果应用法

参考权威著作提供的数据

区域蒸散模式

生物量的测定采用样地调查收割法

水生生态环境调查

内容: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资源,偶尔包含水生植物

方法

3S技术应用

RS:景观生态调查、植被调查

GIS

GPS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一般要求:核心是找出主要的或敏感的保护目标

评价方法: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法、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评价

物种评价

群落评价

栖息地(生境)评价

生态系统质量评价

生态完整性评价

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敏感保护目标的识别

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保护目标

具有美学意义的保护目标

具有科学文化意义的保护目标

具有经济价值的保护目标

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具有社会安全意义的保护目标

生态脆弱区

各种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的人工环境系统

环境质量急剧退化或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域、水域

特别关注的社会环境系统

生态评价图件的基本要求P175

由正规比例的基础图件和评价成果图件组成

3级评价项目要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图、关键因子的评价成果图

2级评价项目要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分布图、资源分布图等基础图件和主要评价因子的评价和预测成果图

1级评价项目除完成上述图件和达到上述要求外,要用图形、图象显示评价区域全方位的评价和预测成果

例题

下列属于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有:

原始森林

风景名胜区

学校

动物园

植物园

江河源区

(六)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1)熟悉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2)熟悉水环境容量计算的基本方法。

修正的A-P值法:不需要知道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适用于开发区规划阶段环境条件的分析。计算出的容量只能是粗略的估计值,不能直接作为总量控制目标

模拟法:适用于规模较大、具有复杂环境功能的新建开发区或将进行污染治理与技术改造的现有开发区。需要了解开发区大气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

线性优化法:适用于污染源布局、排放方式已经明确的开发区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确定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明确受纳水体不同断面的水质标准要求,弄清受纳水体的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受纳水体水质达标程度

利用水质模型建立污染物排放和受纳水体水质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

确定合理的混合区

注意:多污染因子共同存在时,容量取决于容许排入量最小的污染因子

例题

大气容量的计算方法(ABC)

A修正的A-P法

B模拟法

C线性优化法

D现场监测法

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二)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三)声环境预测与评价

(四)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五)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六)区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掌握常用预测模式基础资料的要求;

(2)熟悉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方法;

(3)掌握按排放特征、地形条件等正确选用相关模式的方法;

(4)掌握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的运用;

(5)掌握抬升高度的计算方法;

(6)掌握地面轴线及最大落地浓度计算;

(7)熟悉小风、静风扩散模式和熏烟模式的运用;

(8)了解颗粒物扩散模式的运用;

(9)熟悉线源和面源扩散模式的运用;

(10)掌握日均浓度计算就气象条件;

(11)熟悉卫生防护距离的估算方法。

常用预测模式基础资料的要求

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

气象条件计算清单

地形数据计算清单

确定相关计算参数

P113(3)(4)(5)(8)

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各种气象条件、地形条件下的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转化和清除等物理、化学机制。

物理模拟法——风洞

类比法

大气环境影响模式及应用条件

模式的选用

根据排放特征和地形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

按排放特征,大气扩散通常分为“连续点源扩散”和“相对扩散(烟团扩散)”两大类,前者通常应采用高斯烟羽模式;后者常采用烟团模式

按地形条件,有平坦、复杂和山区地形之分

环评实践常采用法规扩散模式

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

假设条件:有风;同一稳定度;连续;污染物浓度不随时间变化;污染物满足“保守性”和“被动性”;平坦地形;全反射;在x方向(主导风向)上平流输送大于湍流扩散(一般气象条件假设)

应用范围:平稳均匀大气流场,开阔平坦地形的点源模拟。复杂地形和其他气象条件以此为基础修正

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

污染物沿下风轴线的分布

抬升高度的计算方法

有风,中性和不稳定条件下

抬升高度的计算方法

抬升高度的计算

扩散模式

静、小风点源扩散模式

0.5~1.5m/s与0~0.5m/s

不能用高斯公式

熏烟模式

熏烟污染:发生在早晨逆温情况下

地面浓度及其出现距离

颗粒物扩散模式

对气态扩散模式中的源高参数进行修正

适合于粒径>m的粒子10

扩散模式

线源扩散模式

采用点源求和法

面源扩散模式

后退点源模式:面积小于1km2

箱模式

窄烟云模式

扩散模式

日平均浓度的计算

典型日法,关键在于典型日的选择

典型气象条件: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的组合条件(P123)。

长期平均浓度计算

联合频率法

卫生防护距离P126-127

适用于无组织排放

卫生防护距离大小:依照国家规定或根据无组织排放量计算确定

无组织排放量计算法:注意无组织排放量并不是各个企业直接产生的量,而是工艺合理、生产管理与设备维护处于先进水平的所有同类企业正常运行时无组织排放量的平均值;企业污染源应按无组织排放量大小分类管理;多种有害成分同时排放时,取其中最大者

例题(不定选择题)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中计算日平均浓度的方法有()

A.保证率法

B.联合频率法

C.换算法

D.典型日法

E.点源叠加法

例题(不定选择题)

影响烟气抬升高度的因子有()

A.烟气本身的性质

B.源强

C.取样时间

D.周围大气的性质

E.下垫面地形及粗糙度

例题(不定选择题)

如果计算烟气抬升高度,需要明确的计算参数有():

A烟气出口温度

B排气筒出口处平均风速

C烟囱距地面的几何高度

D大气压力

E烟气热状况及地表状况系数

F用煤量

例题(不定选择题)

如果采用连续点源高斯模式,计算某稳定度下排气筒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的地面轴线1小时平均浓度,必要的输入参数有()

A.排气筒的几何高度和抬升高度

B.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

C.排气筒出口处的风速

D.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

E.该稳定度下的大气扩散参数

例题(不定选择题)

主要的面源扩散模式有()

A后退点源模式

B窄烟云模式

CNOAA模式

D箱模式

E艾根模式

例题(不定选择题)

下述不可用高斯扩散公式的条件是()

(A)风速大于5m/s

(B)评价尺度大于20km

(C)风速小于1m/s

(D)评价尺度10~20km

(E)风速1~5m/s

(二)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熟悉水污染物在地表水中的输移、转化、扩散的主要过程。

(2)掌握预测水质因子的筛选方法;

(3)熟悉确定环境影响预测条件的方法;

(4)掌握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5)了解湖泊、河口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6)掌握水质数学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7)掌握河流完全混合模式、一维水质模式的运用;

(8)熟悉二维稳态混合模式的运用。

(9)熟悉河口二维动态混合衰减模式(微分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迁移过程:推流迁移和分散(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

转化过程:化学和生物过程

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混合:混合完成顺序依次为垂向(水深)、横向(河宽)和纵向(水流);横向完全混合距离

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

预测水质因子的筛选方法

对河流,可以按下式将水质指标排序后从中选取:

ISE越大说明建设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指标的影响越大。

数学模式法

物理模型法

类比分析法

专业判断法

预测条件的确定

受纳水体的水质状况

拟预测排污状况(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

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

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

P133

常用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正常设计条件下河流稀释混合模型:与点源及非点源对应的河水、污水混合方程;考虑吸附态和溶解态污染指标的耦合模型

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式:适合于狭长且浅的河流的水质模拟,重点掌握忽略纵向弥散时的稳态解及其应用

S-P模型:DO-BOD耦合模型,重点掌握临界氧亏位置及该位置处氧亏值的计算

河流二维水质模式:适用于河流宽度不能忽略时的水质预测。重点掌握适用于顺直均匀河流的二维基本方程;及其在连续点源和瞬时点源条件下的应用计算

完全混合模型

应用条件:

河流是稳态的,定常排污;

污染物在整个河段内均匀混合

废水中的污染物为持久性物质

河流无支流和其他废水进入

忽略弥散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型

适用河流较小,流速不大,弥散系数很小情况,微分方程为:

S-P模型的解

河流水质模型的应用

从空间维数;时间尺度;污染负荷、源和汇;模拟预测的河段范围;流动及混合输移;模型中的变量和动力学结构等方面选择合适的水质模式,具体见表6-1(P149)

河流水质模型参数确定方法

公式计算和经验估值(如复氧系数、混合系数);

室内模拟实验测定(如耗氧系数);

现场实测(如混合系数);

水质数学模型优化法(如沉降系数和综合削减系数)

单参数测定方法

耗氧系数K1的单独估值方法

实验室测定法:

两点法:

参数测定方法

3)多点法(m

Kol法:

复氧系数K2的单独估值方法

经验公式法

欧-道公式

复氧系数K2的单独估值方法

欧文斯等人的经验式

丘吉尔经验式

混合系数的经验公式单独估算法

泰勒法求横向混合系数My(适用于河流)

费希尔法求纵向离散系数DL(适用于河流)

混合系数的示踪试验测定法

向水中投放示踪物质,追踪其浓度变化,据此计算所需的各环境水力参数

示踪物质选择:要求在水中不沉降、不降解、不产生化学反应(化学惰性);测定简单准确;经济无害,包括NaCl、LiCl、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等

投放方式:瞬时投放、有限时段投放、连续恒定投放(投放时间应大于1.5xm/u,xm为投放点至最远取样点的距离)

可同时求出Mx和My

多参数优化法

利用实测水文、水质数据,利用优化方法同时给出多个环境水力学参数的方法(也包含一个参数情况)

数据需求:各测点、排放口及河流分段断面的位置;u、Qh、H、B、I、umax等水文参数;拟预测水质参数在各测点的浓度及数学模式中涉及的参数;各测点的取样时间;各排放口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支流的流量及水质

如K3和K的联合确定

湖泊(水库)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完全混合箱式模型

富营养化预测模型:Vollenweider负荷和Dillon负荷模型

潮汐河口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一维水质预测模式

二维水质预测模式

例题(不定选择题)

预测地表水水质变化的方法有()

A.数学模式法

B.专业判断法

C.类比分析法

D.物理模型法

E.其他方法

例题(不定选择题)

河流水质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包括()

A.公式计算和经验值估算

B.室内模拟实验测定

C.拟合曲线法

D.水质数学模型优化法

E.现场实测

例题(不定选择题)

耗氧系数K1的单独估值方法()

A实验室测定法

B两点法

C多点法

DKOL法

E欧文斯经验公式

(三)声环境预测与评价

(1)掌握声音的三要素;

(2)掌握噪声级相加与相减计算方法。

(3)掌握点声源衰减公式及应用;

(4)掌握线声源衰减公式及其应用;

(5)熟悉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的计算方法;

(6)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7)熟悉绘制等声级线图的技术方法。

声音的三要素

声源

介质(传播途径)

接受器(受体)

噪声级的相加

若噪声本底值为100dB,影响值为98dB,则预测值是否为198dB呢?

应依据下式计算:

则两个80dB之和为83dB;100dB加上98dB为102.1dB。

噪声级相减

噪声随距离的衰减

点声源衰减:点声源的声音向外发散遵循球面分布规律

r2)L1=10lg(1/4

距离点声源r1~r2处的衰减值

L1=20lg(r1/r2)

线声源衰减:遵循圆柱体分布规律

rl)L1=10lg(1/2

r/l<L1=10lg(r1/r2)1/10时,无限长线声源

1,视同点声源•

r/l

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的声级差

室内声场近似扩散声场时,则室内噪声的等效室外声级可按下式计算

L2=L1-NR=L1-(TL+6)

声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建设前环境噪声现状。

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评价标准,评述建设项目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状况(以敏感区域或敏感点为主)。

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包括受超标和不超标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原因。

声环境影响评价

分析建设项目的选址、设备布置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对策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

为了使建设项目的噪声达标,评价必须提出需要增加的、适用于评价工程的噪声防治对策,并分析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

提出针对该建设项目的有关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

绘制等声级线图的技术方法

计算出各网格点的噪声级,采用某种数学方法(双三次拟合法、按距离加权平均法、按距离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并绘制出等声级线

等声级线的间隔不大于5dB。对于Leq,最低可画到35dB,最高可画到75dB的等声级线,一般需对应项目所涉及的声环境功能区的昼、夜间标准值要求。对于WECPNL,一般应该有70dB,75dB、80dB、85dB、90dB的等值线。

例题

线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而衰减,传播距离增加一倍,其衰减值为()

(A)1dB

(B)2dB

(C)3dB

(D)4dB

(E)6dB

例题

在某点对一声源进行监测,共测得如下数值:73dB、82dB、79dB、80dB、76dB,问其平均噪声强度为()

(A)77.0dB

(B)78.0dB

(C)79.0dB

(D)80.0dB

(E)78.5dB

例题

噪声源的叠加,若噪声源一的强度为80dB,噪声源二的强度为82dB,噪声源一与噪声源二叠加,其强度为()

(A)162dB

(B)82.0dB

(C)83.5dB

(D)84.1dB

(E)81dB

(四)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熟悉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技术要点与基本方法;

(2)掌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点与方法;

(3)了解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生物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4)了解景观美学影响评价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预测基本内容

影响因素分析

生态环境受体分析

生态影响效应的分析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技术要点与基本方法

见教材P163-164

类比分析、生态机理分析、景观生态学方法、数学模拟法等等

技术要点:8条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

生态学评估指标与基准:从生态学角度判断发生的影响是否为生态所接受。包括灭绝风险、种群活力、最小可存活种群、有效种群、最小生境区等;或最重要生境区、最重要生态系统及需要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生境和生物种群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与基准:资源的可持续性、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

政策与战略作为评估指标与基准

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规:世界、国家和区域级

经济价值损益和得失:稀缺性、惟一性和基本生存资源等

社会文化评估基准:公众关注程度、敏感人群特殊要求、社会损益的公平性等;历史性、文化价值、稀缺性和可否替代等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

类比法及其应用

通过既有开发工程及其已经显现的环境影响后果的调查结果来近似分析说明拟建工程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

技术要点:

从工程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考虑选择合适的类比对象。工程角度规模、性质、建设方式等类似;生态环境方面,最好具有相同的生物地理区、相似的地貌类型和相似的生态环境背景

选择可重点类比调查的内容

类比调查方法:资料调查、实地监测或调查、景观生态调查法、公众参与调查法

类比调查分析:

统计性分析:调查多个类比对象,进行统计分析

单因子类比分析

综合性类比分析:生态系统整体性评价的综合分析或一项工程的整个影响的综合分析

替代方案类比分析:将不同的方案放在一起,按设定的一组环境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水土流失预测与评价方法

侵蚀模数预测方法:已有资料调查法、物理模型法、现场调查法、水文手册查算法、土壤侵蚀及产沙数学模型法

水土流失评价:根据土壤侵蚀强度分级评价,评价参数为侵蚀模数。根据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确定水力、重力侵蚀强度及风力侵蚀强度

水体富营养化

流域污染源调查:确定总磷负荷

营养负荷法预测富营养化

营养状况指数法预测富营养化

景观美学影响评价基本内容

景观敏感度评价:考察视角或相对坡度、相对距离、视见频率、景观醒目程度等指标

景观阈值评价:景观对外界干扰的耐受能力、同化能力和恢复能力

景观美学评价:自然景观实体的客观美学评价和评价者的主观观感,以前者为主。重要评价指标包括代表性、稀有性和新颖奇特性等

景观影响评价

景观保护措施:从规划着眼,从建设项目着手

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导则

图形叠置法

生态机理分析法

类比法

列表清单法

质量指标法

景观生态学方法

系统发现法

生产力评价法

数学评价方法

图形叠置法

把两个或更多的环境特征重叠表示在同一张图上,构成复合图,用以在开发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指明被影响的环境特征及影响相对大小。

生态机理分析法

调查环境背景现状

调查植物和动物分布,动物栖息地和迁徙路线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划分,描述其分布特点、结构特征和演化等级

识别珍贵物种

根据兴建项目后的环境变化,对照无开发项目条件下动物、植物和生态系统演替趋势,预测动物和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影响,并预测生态系统演替方向。

——需要扎实的生态学知识。

类比法

整体类比

单项类比

一般单项类比比较多。

列表清单法

将实施的开发活动和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列于同一张表格的列与行,在表格中用不同的符号判定每项开发活动与对应的环境因子的相对影响大小。

方法简便,不能定量表示。

质量指标法

式中p,h为前后环境质量指标

关键是建立环境因子的评价函数曲线

景观生态学方法

空间结构分析

模块的确定

优势度的计算

功能与稳定性分析

生物恢复力分析

异质性分析

种群源的持久性和可达性分析

景观组织的开放性分析

系统发现法

专家咨询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

综合排序法

系统动力学方法

灰色关联法

生产力评价法

生物生产力

生物量

物种量

非生物学参数

数学评价方法

多元线性回归

多元非线性回归

趋势面方法

例题(不定选择题)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的指标有()

A.生态学评估指标

B.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

C.政策与战略评估指标

D.环境保护法规和资源保护法规评估指标

E.经济价值损益和得失评估指标

F.社会文化评估指标

(五)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了解固体废物的类型;

(2)熟悉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及在环境中的迁移途径;

(3)掌握运行中的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4)熟悉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固体废物的类型: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固体废物中污染物释放方式:进入大气、水和土壤环境介质

在环境中的迁徙途径:大气、土壤、水、食物链等,最终威胁人群健康

垃圾填埋场主要污染源

渗滤液

填埋气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主要环境影响

渗滤液处理不当或泄露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

填埋气释放对大气的污染;

填埋场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

填埋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

填埋机械噪声影响;

潜在疾病传播危害;

对流经填埋场区径流的污染等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场址选择评价、自然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程污染因素分析、施工期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污染防治措施、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其他评价项目(如景观美学评价)

(六)区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掌握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了解累积影响评价方法

(六)区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基本方法(P207)

建立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确定每一指标的具体数值

针对多个发展方案,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某个小区的环境承载力大小用归一化后的矢量模来表示

根据承载力大小对区域生产活动进行布局或选择环境承载力最大的发展方案作为优选方案

五、环境保护措施

(1)熟悉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论证的技术要求;

(2)熟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烟、粉尘)控制的主要方法及效果;

(3)熟悉主要的污水处理方法及效果;

(4)熟悉防治噪声污染的基本方法;

(5)熟悉固体废物控制及处理处置的常用技术方法;

(6)熟悉环境风险的防范、减缓措施与应急预案的制定要求;

(7)熟悉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措施;

(8)了解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

(9)了解绿化方案编制的技术要点。

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论证的技术要求

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类型

洁净煤燃烧技术:先进燃烧技术、燃煤脱硫脱氮技术、煤制洁净能源技术、煤炭及粉煤灰有效利用及节能技术

高烟囱排放技术

颗粒污染物或烟(粉)尘净化(除尘)技术

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

SO2控制技术及NOX控制技术

SO2控制技术

烟气脱硫:干法和湿法

洁净燃烧技术

NOX控制技术

烟气脱硝:干法和湿法;或催化还原、吸收法、固体吸附法

洁净燃烧技术

烟(尘)控制技术

改进燃烧技术

采用除尘技术:干式(机械力除尘、过滤除尘、电除尘、声波除尘)和湿式(洗涤)除尘。选用具体的除尘技术时,应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指标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类型

按作用原理: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处理法

按处理程度:一级、二级和***处理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

均和调节

隔滤:格栅与筛网、过滤

沉砂与沉淀

隔油

化学处理技术

中和处理

化学沉淀

氧化-还原处理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混凝澄清法

浮选法

活性炭吸附

离子交换

生物处理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