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名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达州市名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达州市名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达州市名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达州市名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达州市名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字昌黎,世称“韩昌黎”。B.《庄子》是道家经典书籍,《礼记》是儒家经典书籍。C.《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伴随中央与地方文化旅游系统相继正式挂牌,诗和远方’从口号走向实际。”这句话是病句。B.4月12日晚,马云更新了个人微博,表示“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同时又强调“年轻人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解析: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正确的。C.“5月16日上午,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举行。”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活动举行。D.“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这是一个表转折关系的复句。3.(2分)下面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弗食,不知其旨也。(旨,味美。)(《虽有佳肴》)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同“举”,举荐,推举)(《大道之行也》)C.子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没有出路的处境)(《桃花源记》)D.以其境过滑,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居:停留)(《小石漂记》)4.(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斡旋wò冗杂róng幽悄qiǎo接踵而至zhòngB.寒噤jìn缄默jiān龟裂jūn纷至沓来tàC.瞭望liáo虔诚qián载途zài怒不可遏èD.狩猎shòu腈纶jīng衍射yàn戛然而止jiá5.(2分)下列选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日益严重的雾霾天,使得全国10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的状况,京津冀、长三角重污染区已连成一片。B.成语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C.她工作能力强,担任初三(2)班班长和校学生会主席两个重要岗位,多次组织学校大型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D.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包括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用品香料等2314个品种。6.(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不好,就不可能有条有理的思维能力和准确清楚的表达能力。B.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C.据业内专家估算,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以上。D.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这“新四大发明”,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它们塑造了中国的创新形象,引领了全球创新的新趋势。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迂公修屋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儿女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且号且诟。妻诘①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夫?何以为父?”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选自张夷令--《迂仙别记》)(注释)①诘:责备。②适:嫁。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不意乃受此累意:②延人治屋延: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3.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8、(3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2.下列关于《卖炭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节描写了卖炭翁的外貌,“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了卖炭翁面容的苍老和生活的艰辛。B.“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翁希望炭卖出好价,不顾寒冷给别人带来不便的扭曲心理。C.第二节“回车叱牛牵向北”一句,通过对宫使动作的描写,刻画了他们蛮横霸道的形象。D.这首诗反映了唐朝统治阶层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3.诗中“黄衣使者白衫儿”的行为是错误的,应该用《论语》中的哪句话来警告他们?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项,并说明理由。(甲)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乙)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丙)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选择(______)理由:___________9、(7分)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3)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庄子)(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5)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7)《诗经·蒹葭》中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使用典故委婉地表达求仕之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父亲的佛珠孔淑茵①父亲正在和一截木头倔犟对视,彼此互不相让。②这是一截降龙木,来自太行山深处。父亲无法破译降龙木的基因里那层隐秘的佛性,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想做几串佛珠的打算。③现在,父亲开始用他那苍白的、青筋暴露的双手做起那精细活儿。他左手捏紧一粒初具雏形的珠子,右手拿着木锉,他必须小心翼翼,因为稍一用力就会凹进去一块。更何况,他的手实在颠抖得厉害。他尽量屏气凝神也无济于事,不可救药的老年性震颤依旧耀武扬威地不听使唤。一抖起来,他手背上、手臂上的阳光便一朵一朵跟着晃,而手中的珠子便趁机拼命挣扎,又是一番激烈较量。他的胳膊开始发麻,气息有点儿短促,他终究还是败下阵来。珠子躺在茶几上,气定神闲地对老头儿喊话:“看吧,你老了!”老头儿气哼哼地不搭理它,汗珠子啪嗒一声砸进碎木屑里。④父亲做第五粒珠子的那天,老三两口子又闹别扭了。每次吵架都弄得一大家子不得安生。每当这种时候,父亲便喘着粗气,对自己发誓说以后再也不管他们的事了。⑤我说:“好,那就不管。”我选择忽略他的口不对心。⑥可是到傍晚的时候,父亲有些沉不住气了。他催促我给老三打电话。老三肯定又拒接他的电话了——每次惹了事,老三都不接他的电话。父亲也许被这个事实打击到了,有些悻悻的。但马上,他便又遭受了来自我的打击:我不肯打这个电话。父亲有一刹那的错愕,他以为,为了这个家,我们会努力去帮助他们和解。可是我选择了旁观。我想,他对我很失望。⑦我再次回家的时候,父亲正戴着老花镜打磨木珠子,苍凉从他的眉目间、骨头缝里漫无边际地溢出来。我想他真的老了,老到即便在自家的地盘上,也无法再像过去那般生气地拍桌子、声若洪钟地吼我们几个不听话的小崽子了。我突然有了流泪的冲动。⑧父亲每天与木头较劲,与不服管教的老三较劲。他每天都给老三打一个电话,然后坐下来锯木头,锉木头。终于,父亲做完了17粒珠子,将它们串成了第一串佛珠。⑨那天父亲心情相当不错。——老三他们两口子有说有笑的,回来吃饭了。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就爱和老三下棋。“下棋,你不行。”老三用嘴角的微笑挑衅他。“别得意,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父亲立刻瞪着眼珠子反击。父亲果然不是对手,他的脑子慢慢就跟不上节奏了。他佝偻着身子,颤抖的手捏着一枚棋子,久久不能落下。他有些茫然无措,却依旧固执地坚守着每一寸阵地,他以昂扬的姿态节节败退。⑩但父亲败北的场面不荒凉,一切似乎都在相爱相杀中得到体谅与和解。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我们其实都是父亲手里的木头珠子,被他打磨,想从他手里逃脱,却最终被他紧紧地串在一起。⑪我很难想象这个家没有父亲的样子。1.阅读文章第③、⑨段,概括出父亲的两次“败北”事件。2.阅读文章第⑦段,说说“我突然有了流泪的冲动”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1)一抖起来,他手背上、手臂上的阳光便一朵一朵跟着晃,而手中的珠子便趁机拼命挣扎,又是一番激烈较量。(从修辞角度)(2)他佝偻着身子,颤抖的手捏着一枚棋子,久久不能落下。(从描写角度)4.联系文章有关内容,说说你对第⑩段画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11、(15分)春在行走①“莫辜负了大好春光。”妻一边拉着我往屋外走,一边说着。②虽然我更向往构筑内心的春天,因为它比自然的春天要长久,且没有零落萧瑟的时候,但感受春时、沐浴春光也确实是一件爽快的事。③于是揣上相机,骑上电瓶车,在乡村公路上飞驰。春光就像一幅幅画卷在身旁展开。我在行走,春也在行走。④走进一片桃林。桃花开得恣意,一串串结在枝身梢头,直而不奇崛,瘦而无疲态,让人想起如柳条倒竖。只不过柳条细叶似刀剪,桃枝带花如带妆,一绿一红,一妖娆,一妩媚,各自扮演着春的角色。有的花别出心裁,竟直接开在粗枝上,孤独成春,也是别有风景。⑤在桃林中流连,四处张望着大好春色。野雉的“咕咕”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循声移步,竟在草丛中发现了踪迹。我端起相机靠近,再靠近,三米、两米、一米,一张、两张、三张……我小心翼翼,生怕野雉察觉,可还是惊飞一树桃花,留下一窝雉蛋。我默默离去,希望小野雉早点破壳窥春,并在春天里留些歌声。⑥走出桃林,天高地阔,满目苍翠,一派勃勃生机。妻子坐在石上小憩远眺,我却发现旁边的岩石上的一洞春景。一米见方的岩石中间,竟风化出一个斗大的窟窿,如钵斜放,石底可见,可竟有一株植物就在少得可怜的土中,长出了枝蔓,伸出了“钵”外。⑦种子也许是飞鸟衔落在这里,也许是风从别处刮来,但落到这个绝境之中,确实是它的不幸。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土,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这让人不能不感叹坚守的意义。⑧活着不只是生存,活着必须有阳光,有春色。我不由得牵挂起在外打工的亲朋,为了生计,他们背井离乡,每年只有春天到来时才有机会与家人团聚。夏天的燥热,秋天的孤寂,冬天的寒冷,这些也许他们都不放在心上,可对老人照顾不周,对子女教育缺乏,是他们心中深深的痛。我还想起了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痛苦,那些痛苦常常像巨大的冰山覆压在人们身上。可他们还得忍耐,因为他们都在等待春天的到来。⑨一朵黄花和蒲公英并立,我抓住机会按下快门,因为蒲公英随时会乘风飘去,将春的讯息带往各处。这不,刚摄入镜头,蒲公英就无影无踪了。此时我更加笃信春是会行走的。⑩人在行走,欣赏着不同春色;春在行走,走过了不同时节。我往春天走去,将一切蓬勃尽收眼底,让春光透进日渐颓靡的心房。春向春深走去,丢下一路零落,却是为了下一个更好的春光。⑪我不知道春行走的路径有多少条,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从一粒种,到一棵芽、一根茎、一片叶、一丛花,尔后零落成泥,循环往复地坚实地走着,走进炎炎夏日,走进缕缕秋风,走进皑皑冬雪,再走出桎梏,走向阳光,走向自由。⑫春在行走,终会走出头。1.“春”行走在不同的景物中,请结合全文内容填空。春行走在2.按要求完成练习。(1)赏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土,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2)写出第⑧段中两个加点的“春天”的不同意思。3.结合自身经历或课外阅读体验,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4.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你所认识的一位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困惑,发手机短信向你求教,为此请你回信向他推荐阅读《傅雷家书》,并写出推荐的理由,不超过80字。13、(5分)综合性学习河北省“低碳宣传周”开展以来,“低碳”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下面是记者关于“低碳生活”的一则街头采访:市民张先生说“现在我家里的灯泡全是节能灯,包括台灯,过去没有意识到用电和低碳的关系,后来看到每用100度电,需要排放78公斤二氧化碳,觉得有些‘触目惊心’,便在节约用电方面用了心。”市民樊小姐说:“现在我也在用行动践行低碳生活。去超市购物,都是自己带购物袋。家里洗菜的水,则用来拖地或者冲马桶。”市民王先生说:“自从知道少坐一次电梯,可以减少2~6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后,我就尽量爬楼梯了。以前每顿饭都要吃肉,现在知道肉类在屠宰、加工环节浪费了很多资源,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就尽量少吃肉了。”

(1)请写出你从采访对象的谈话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2)请举一个具体事例,谈谈你打算如何“低碳生活”。(3)下面是快板书《低碳生活幸福多》中的一小节,请你模仿画横线的句子创作一句,倡导大家都来过低碳生活。(要求:前后连贯。)说低碳,讲低碳,大家别嫌我啰嗦。低碳生活是什么,低碳生活有十多。

购物多用小布袋,环保意识靠自觉。弃物多用环保袋,小区干净又利索。

,。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题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参观博物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人感到自豪;游览名山大川,壮丽的风光、古老的建筑使人感到自豪……进入初中以来,我们走出家门,走出学校,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总会有那么一次,你的所见所闻让你感到自豪。请自选角度,以“,我为你自豪”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题二: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请以“掌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若选题一,请补充题目;若选题二,请自拟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A【解题分析】

A.错误,韩愈,字退之。2、C【解题分析】

A.不是病句。B.标点错误,“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改为:“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D.“不是……而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故选C。3、C【解题分析】

C.理解有误。“绝境”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故选C。4、B【解题分析】

A.冗杂rǒng、接踵而至zhǒng。C.瞭望liào。D.衍射yǎn。故选B。5、A【解题分析】

B.语序不当。“几千年来”放在“中华民族”后。C.搭配不当。“岗位”改为“职位”。D.成分残缺。句末加“使用标准”。故选A。【题目点拨】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6、D【解题分析】

A.缺少谓语,在“有条有理”前加“具有”。B.缺少主语,去掉“随着”或“使”。C.重复累赘,去掉“超过”或“以上”。故选D。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①想到②邀请2.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3.为人不能太吝啬,要有远见。【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意”是“想到”;“延”是古今异义词,“邀请”的意思。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要根据句意来句读。这句话的句意是: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就不下雨了,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钱吗?”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文章记叙了个性吝啬的迂公,篱笆破了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修理,修了之后还说白白浪费钱。意在告诫人们做人不能太吝啬。讽刺了那些缺乏远见、吝啬、不思进取的人。据此理解作答。参考译文: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叫他迂公,他的性格吝啬。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修理。一天,半夜下起了暴雨,屋子漏雨漏得像水柱,他的妻子和儿女们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妻子一边大叫一边辱骂,妻子责问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凭什么当我丈夫?凭什么当父亲?”迂公无可奈何。第二天,请来工匠将屋子修好。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无比,看不见将要下雨的征兆。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就不下雨了,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钱吗?”8、1.示例:城外的荒野被昨夜的一场大雪覆盖,没膝深的白雪几乎让人无法行走。卖炭老翁赶着牛车,借着清晨的微光在雪中艰难行进,沉重的炭车晃晃悠悠地往前挪着,车后留下两行深深的辙印。2.B3.示例:选择【乙】理由:这句说的是依据私利而行动,会招致很多的怨恨。宫使的行为正是从其私利出发的,所以要用这句话来警告他们。【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描写性的言辞将其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雪天及炭车周围的恶劣环境描绘出来。2.试题分析:B项“卖炭翁希望炭卖出好价,不顾寒冷给别人带来不便的扭曲心理”说法不正确。“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翁担心木炭价格低,希望天气再寒冷一些。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写出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3.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黄衣使者白衫儿”都做了什么,即“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巧取豪夺的谋取私利行为。“放于利而行,多怨”:越是一心为自己谋取私利,就必然越损害到别人,所以得到别人的不满和怨恨就越多。宫使的巧取豪夺的谋取私利行为正好可以用这句话来警告他们。所以选乙句。9、在河之洲海内存知己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山光悦鸟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零落成泥碾作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解题分析】

古诗文名句默写,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注意“俱、碾、蒹葭、羡”的写法。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①父亲做佛珠时手不听使唤。②父亲下棋输给了老三。2.是因为我觉得父亲老了,干活没以前那么利索,即使在自己家里也不能大声骂我们了。(用原文回答亦可)3.(1)本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父亲做佛珠时手颤抖不已的情景,再现了父亲做佛珠的不易,表现了父亲的坚持和对子女的爱。(2)运用动作描写,“佝偻”、“颤抖”生动地刻画出父亲的衰老和失意,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无比心疼的情感。4.这句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把儿女们像珠子一样“串在一起”,互谅互爱,表达出作者的对父亲的感激、敬爱之情。如文中老三两口子屡次闹别扭,我选择了旁观,但正是在父亲的坚持下,全家才和睦如初,可见父亲在家中是多么重要。【解题分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文章三段和九段都写了父亲败北的事情,概括时主人公都是父亲,结果都是失败。第三段是写父亲做佛珠“手实在颠抖得厉害”“不听使唤”,“他终究还是败下阵来”。第九段写父亲和老三下棋,“父亲果然不是对手”“他以昂扬的姿态节节败退”。据此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对人物感情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全面和准确。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另外,人物的感情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第七段“父亲正戴着老花镜打磨木珠子,苍凉从他的眉目间、骨头缝里漫无边际地溢出来”突出了父亲的年老,“我想他真的老了,老到即便在自家的地盘上,也无法再像过去那般生气地拍桌子、声若洪钟地吼我们几个不听话的小崽子了。”突出父亲因年老甚至不能大声骂“我们”了,因为“我”突然有了流泪的冲动。3.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1)“珠子便趁机拼命挣扎”赋予珠子以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内容方面是描写父亲做佛珠时手颤抖的情形,感情上表现了父亲做事执着,深爱子女。(2)从描写角度,“佝偻”“颤抖”“捏”都属于动作描写,内容上生动的写出父亲下棋的姿态,突出父亲的衰老。感情上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心疼。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的能力。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这句是比喻的说法,我们像木头珠子,父亲努力打磨,要把珠子串在一起,比喻生活中父亲为儿女们操心,为了儿女的幸福,父亲尽心尽力,儿女们“最终被他紧紧地串在一起”,父亲用自己的努力让儿女的生活都团圆美满。比如父亲劝解老三两口子。这句话生动的写出了父亲对孩子们的爱,表现了他的执着。更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据此概括即可。11、1.(1)生息繁衍的野雉中(2)顽强生长的枝蔓中2.(1)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株枝蔓生长的不易,表现了它顽强坚守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敬佩和赞美之情。(2)第一个“春天”表示季节;第二个“春天”指美好的未来。3.春天不断向前,历经时节,终会迎来下一个春天,人也应当像春天一样,无论遇到怎样的坎坷,都要坚定地前行,这样才能获得光明的未来。4.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喜爱;对自然界中顽强生长的生命的赞美;对始终充满希望、坚强的人们的关爱和赞美;对美好未来的希望。【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概括的能力。仔细阅读全文,根据题中“春行走在不同的景物”的提示,梳理有关内容,先找到所示两项描写内容,根据内容的相关性,搜索语句,概括填答。2.试题分析: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本题所引句子是描写景物的,其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和排比,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点睛:拟人修辞手法作用答题方法是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排比修辞手法的作用是增强文章气势,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3.试题分析: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阅读全文,了解作者所写春天中那些事物以及它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理解“春在行走,终会走出头”。可从春天的生命力和人要像春天那样不断追求这些方面来理解作答。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阅读全文,了解任务是如何描写春天之物的,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同时思考作者对人们生活的希望,从这些方面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叔叔好!我推荐您读《傅雷家书》,傅雷对教育孩子有独特的见解,在信中屡次指导儿子的生活和成长,且文字生动优美,相信它可解答您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困惑。【解题分析】

要针对“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困惑”来写出推荐的理由。一定要结合《傅雷家书》的内容,特别是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态度。如:《傅雷家书》这本书作者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的指导,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循循善诱,感情真挚。书中有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是父母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可以解决您在教育子女方面的问题。建议您读一读。13、(1)低碳生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2)例: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等。(3)例:照明采用节能灯利国利民利生活。【解题分析】(1)从材料中记者关于“低碳生活”的街头采访,市民的回答看出低碳生活已经走入了百姓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2)“低碳生活”一种经济、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可以从出行、节气、保护森林等来拟写。(3)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句的例句由两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按照其主题内容即“环保节约”仿写即可。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例文:中华文化,我为你自豪话说天下,放眼望去,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文化也在与时俱进。多个独具特色的国家文化相互交融,汇聚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在这百花之中,开得艳丽的数中华文化。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为中华文化而倍感自豪。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灵魂无高低贵贱之分,文化也是如此。但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历史的洗礼,从古至今,源远流长。无数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双手,造就出伟大的中华文化。她不断被填充,不断被丰富,经历漫长岁月,终成百花园中一枝挺立傲然的奇葩,永不泯灭。中华文化,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崛起,见证了千年岁月。她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她孕育着无数中华儿女,支撑起整个中华民族。自古时,中华文化就广为流传。她最早源于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交流的方式。最早在商代,古人发明出甲骨文。经过演变,周时有了金文,到了秦朝,又有了篆书。汉字一直不断的演变发展,一直到了汉代,为便于表达,前人发明出了隶书与草书,丰富了汉字的种类。最终到了魏晋,又涌现出了楷书与行书。多种字体,多种色彩。汉字就这样,由最初的单一,变为了现在的“汉字七体”。战国时期,大规模战争接连不断。在不断地摸索与经验之中,出现了各种《兵法》。在这之后,又涌现出许多学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