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东方中学决定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的规模与速度。B.甘肃两个中学的老师也参加了这次教学基本功竞赛。C.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D.华亭县关山莲花台风景区成为我省继崆峒山、麦积山、敦煌鸣沙山风景区后第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2分)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海啸到来时,很多人都在默默无闻中,完全没有察觉到灾难的来临。B.姚明精湛的球技,使与他同场竞技的球星们都黯然失色。C.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D.林凡批评同桌写作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3.(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新时代,新追求,我们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B.春节期间,外地游客纷至沓来,观赏雅安熊猫灯会,带动了雅安餐饮、旅馆业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C.虽然生产、销售“地沟油”的行为不会戛然而止,但“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的通知”对不法经营者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D.危机时刻最能看出人的胆识,勇者首当其冲,怯者畏缩不前,我们当做前者。4.(2分)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休身、齐家、治国的地步,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B.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和环绕冰山的波状褶皱,想象着在慢长的时光里,冰山的前进后退,高低消失,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C.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永往直前,正像人经历了磨难便有了个性。D.名人跟人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森林发生了大火,火势蔓延很快,必须马上控制住,否则将会给周围居民带来灭顶之灾。B.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通知指出,不得恶搞优秀传统、亵渎文化经典、调侃崇高精神。C.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的工匠精神,离不开亿万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再接再厉。D.“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呀,也许我们即使很平凡普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妄自菲薄。6.(2分)下面对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B.“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段名言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朱赫来的临终遗言。C.《三国演义》中描述有一位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好汉,他就是刮骨疗毒面不改色的关云长。D.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描写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7.(2分)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信息传播个人化的今天,传统媒体的受众同时接受多种媒体的洗礼,各种信息纷至沓来,使人应接不暇。B.2018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升空。C.春夏之交,井冈山上的翠竹长得正盛行将就木,一片葱郁,好看极了。D.据笔者观察,近年来我市诗歌创作一直比较活跃,涌现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8.(2分)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A.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中响着闷雷。B.王一生坐在场当中一个靠背椅上,把手放在两条腿上,眼睛虚望着,一头一脸都是土,像是被传讯的歹人。C.取出一个棋子,确实很小,在太阳底下竟是半透明的,像是一只眼睛,正柔和地瞧者。D.他一个人空空地在场中央,谁也不看,静静的像一块铁。9、(4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②青年是,也是。③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需要自觉承载起时代的重任,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④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将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写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A.世界的未来B.国家的未来3.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填空。(8分)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①唇焦口燥呼不得,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__________,白露未晞。(《蒹葭》)③《马说》中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④《小石潭记》中高度概括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2分)11、(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脚下的流沙①放学回到家,母亲在院子里看到我回来了,抬头看了看我,皱起了眉头,说道:“怎么,放学后又到小河边玩去啦?”我心中慌乱地赶忙回答道:“没有啊,一放学我就回来了。”母亲听了,脸一下子拉下来了,她有些生气地说道:“你撒谎,你脚下的流沙告诉了我,你到小河边玩耍去了。”②母亲铿锵有力的一句话,吓得我赶忙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下,这一看,不禁令我大吃一惊,只见两只鞋边沾上了点点粒粒的沙子,没想到,这沾在鞋上的沙子,竟成了无可抵赖的证据。我无话可说,只好羞愧地低下了头。③母亲走了过来,拿来一双干净的鞋,让我将脚上的鞋换下来。母亲将那双鞋拿到水池边,边洗刷鞋上的流沙,边说道:“脚踩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即使细小到你眼睛看不见,但别人也能看得见。流沙,就是一个人的足迹,也是一个人的人生。”④我惊讶地望着母亲,没想到,我那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竟说出了这么富有诗意的话来。那一刻,我感到母亲好聪明,甚至好伟大。那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流沙这个词,原来流沙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就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伴随在人的脚下。⑤一次,老师让同学们用“沙”这个字组词,班上同学大都组成了沙漠、沙发、沙子、沙滩、沙地……只有我一个组成了“流沙”这个词,当时课本上还没有学过这个词。老师特意在全班表扬了我,说这个词组得好,并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⑥我将那个鞋上沾有流沙的故事说给了老师听。老师夸我有一个智慧的妈妈。听到老师的夸赞,我心里充满了自豪和甜蜜。⑦二十多年后,同学聚会,许多同学还向我说起那个我在班上说过的流沙的故事。他们说,这么多年了,只要一看到自己鞋上沾上的那些流沙,他们就会想起我,想起我说过的那个故事。⑧我听了,感动莫名,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少年时,大家在一起的许多时光,都已淡忘、模糊了,但课堂上偶尔说过的这个故事,竟然让同学们记了几十年。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不能不令人感慨,心如潮涌……⑨长大了,我离开母亲,到过许多地方,并在很远的城里安了家。每次回家,母亲看到我,总是先低下头,看我脚上的鞋。我开始不明就里,问道:“妈,您在看什么呢?”⑩母亲认真地说道:“我在看你脚上的流沙,看你是否走错了道,沾上了不该沾上的流沙。”⑪母亲轻轻的一句话,惊出了我一身冷汗。孩提时的那一幕,像电影一样,又在眼前浮现,真真切切,忧如昨日。我下意识地在努力检索自己所走过的路,心中隐隐地有些忐忑和不安。⑫这么多年过来了,尽管母亲不在自己的身边,但我仿佛感到她一直就在自己的身边,她的一双眼睛一直在紧紧地盯着我脚下所走过的路,使我丝毫地不敢懈怠和放纵,生怕自己一招不慎,走错了路,脚下沾上了不该有的流沙。母亲说得对,人走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无论自己行走的多么隐蔽,都隐藏不了脚下的流沙。⑬这世界上有一种孝,就是努力走好自己人生的路。可以平凡、可以寻常、可以贫穷,但绝不能走错了人生的路。只有走得正直、走得刚强,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孝。1.本文以“脚下的流沙”为线索讲述了哪几件事?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1)结合语境,说说第⑧段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但课堂上偶尔说过的这个故事,竟然让同学们记了几十年。(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每次回家,母亲看到我,总是先低下头,看我脚上的鞋。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⑬段画线句“这世界上有一种孝,就是努力走好自己人生的路。”的理解。4.标题中的“流沙”在文中有哪些含义?12、(16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健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邃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0-9]{1,}.(9分)[0-9]{1,}.(9分)[0-9]{1,}.(9分)(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7日)1.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2个字)2.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_________的观点,和前文形成了对比论证.3.文章第⑥段能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13、(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墨乌镇彭学明说乌镇是一墨乌镇,是因为乌镇的底色是墨色的。淡淡的墨色,让乌镇显得格外古朴。乌镇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几千年如一日地站着、坐着或者蹲着,既老成持重,又沉稳肃穆,当然也很沧桑和简朴。一件粗布衣穿了3000年,一件灰色裤穿了3000年,一件褐色被也盖了3000年。3000年不浓妆艳抹,3000年不花枝招展,3000年一种本色,难啦!然而正是这3000年不变的颜色和本色,才完美了乌镇成就了乌镇,才让乌镇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穿越了时空,扬名中外。乌镇是老,但老得周正老得硬朗,老得神清气爽。就像酒,越老越香。斑斑驳驳的墙壁,只是它风霜岁月的一层老茧。墙顶的几把荒草,只是它仙风道骨的几缕胡须。而那些浅浅淡淡的青苔,则是它人生磨难出的一点点老年斑。石板铺就的街巷,平平仄仄地穿行在乌镇的每一个角落,或长,或短,或窄,或宽,或直,或弯。是乌镇斩不断的根,割不了的筋。没了这每一条街巷,乌镇就没了章法,乱了方寸,乌镇就成了一潭死水、一盘死棋,乌镇的人就走不出自家的屋檐,只能坐井观天。上了年纪的人,有许多的记忆,花儿正开的人,也有许多难忘的回忆。不管是谁,只要走进乌镇的这些小街小巷,只要踏响每一块发亮的青石板,就会唤醒许多尘封的故事,就会生出许多深长的遐想,就会不由自主地披满一身古色古香。不要说戴望舒的古巷和丁香,更不要说跟戴望舒诗句一样的姑娘。乌镇有的是江南柔情的雨丝,有的是雨丝下打伞荷笠的姑娘。因为乌镇本身就是一束江南的丁香。你运气正好,对面走来了一个江南的女子,背面也走来了一个江南的女子,两个女子都笑靥抿抿,两个女子都鲜若桃花,两个女子的秋波都与你在这里狭路相逢,你选择哪一个?哪一道秋波更能打湿你爱情的梦?哪一泓秋水更能漫进你温柔的梦乡?无论荣华富贵还是淡泊清贫,乌镇都是含蓄而内敛的。就说徐家厅、朱家厅和张家厅,里面那么富丽堂皇那么气派宏大,外面却与贫民百姓一样普通,有如小家,亦如碧玉,与整个乌镇浑然一体。由此,不管怎么看,乌镇就都有几分平淡几分儒雅几分绅士。打铁的,染布的,唱戏的,经商的,穿官袍的,都在不经意间透着一种平和、一种文气。不知是家家都种着花养着鸟,还是个个都识点文断点字有点见识,时光和岁月就是遮不住乌镇人的淡淡书香。是什么呢?或许是家家门前挂着的那盏红色灯笼,或许是条条巷子飘出的那段印花染布,或许是满镇子飘着的那比歌声还柔软的声声吴语。其实,更精彩的是在水上。乌镇的水是浑浊的,远不及我故乡湘西的水清澈甘甜,但乌镇的水是为乌镇而生的。没有乌镇就没有这条蜿蜒迤逦的水巷,没有这一条蜿蜒迤逦的水巷就没有水,没有水,乌镇就没了水色没了灵气没了生命没了灵魂。之所以说乌镇的水是为乌镇而生的,因为乌镇的河是人工的,这运河就是因为乌镇而来这里安家落户的。如果不是为了与乌镇结一门金玉良缘,这运河就不会绕这么远的路,就不会流到这里与乌镇朝夕相处、唇齿相依。所以乌镇与水的关系,是血与水的关系,血浓于水,血也融于水。这条飘飞的水巷,是乌镇的血脉,软软的脉管上,是乌镇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细节。租一条蚱蜢舟,我们就驶进乌镇的水墨画里了。悠悠的水巷,像一支写意的工笔,轻描淡写地描摹着两岸,勾勒出两条笔直的风景线。黑瓦白墙的民居,仪态万方地闪立在两边,一半住在岸上,一半跳进水里,它们像一群淘气的孩子,把脚伸进水里,把手也伸进水里,戏弄一河鱼虾。虽然它们没有我湘西吊脚楼的气势和高大,但却小巧精致,异曲同工。水阁的窗口,往往会探出一盏女儿的脸,那不是茅盾笔下的淑女,就是我们江南的表妹,好看,好看,好美,好美。于是你觉得一河的风景都被这女儿的脸照亮了,一河的水阁都是这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了。本来也是这样,你看,在那岸边的每一座河埠旁,在河埠的每一条帮岸上,在帮岸的每一条廊棚里,在廊棚的每一个美人靠里,你都会看到一个个洗衣淘米的表妹,一个个挑花绣朵的表妹,一个个等待爱情的表妹。美人靠是什么?美人靠是水乡女儿的专用工具,在临河的每一个廊棚里。不管是男人女人,你都靠一靠吧。靠一靠,你就是美女了;靠一靠,你就有美人了。坐在船上,看着风景,想着美人,再品一品乌镇男人用白水白面白米酿制的“三道白”酒,品品乌镇女人手擀的姑嫂饼,乌镇的滋味就全了,你就品不尽想不完,就乐不思蜀、游而忘归了。那么,留下来,你就会是茅盾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是千年乌镇的一个情节和段落。1.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乌镇?2.作者是湘西人,在文中他也谈到自家的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留下来,你就会是……千年乌镇的一个情节和段落”?三、写作。(50分)1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D【解题分析】

A.搭配不当,“加快......的规模”动宾搭配不当,应删去“的规模”。B.有语病,句子有歧义,可以理解为“两个中学老师”,也可以“两个中学的所有老师”。C.有误,语句重复,应去掉“切忌”或“不可”。故选D。2、B【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A.“默默无闻”比喻人或事物没有名气,句中指人们不知道海啸的来临,不合语境;B.正确;C.“指日可待”是不久就可以实现的意思,与前面的“多年“相矛盾;D.“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句中指的是不加标点符号,该成语使用不当。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3、B【解题分析】

A.“目空一切”是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褒贬误用;C.“戛然而止”是形容声音突然终止。适用对象错误;D.“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望文生义,这里应当用“一马当先”。故选B。4、D【解题分析】

A休身——修身。B慢长——漫长。C永往——勇往。5、C【解题分析】

A.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使用正确。B.亵渎:冒犯,不恭敬。使用正确。C.巧妙绝伦:灵巧高明,无与伦比。使用不正确。D.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使用正确。故选C。6、B【解题分析】

B.有误。这段话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病愈后,在烈士墓前面对新生和缅怀烈士时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思考的时候说的。故选B。7、C【解题分析】

C.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正确。故选C。

8、B【解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A项运用了比喻,从“像半空中响着闷雷”可以判断出来;B项没有运用修辞方法;C项运用了比喻,从“像是一只眼睛”可以判断出来;D项运用了比喻,从“静静的像一块铁”可以判断出来。故选B。9、1.“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BA3.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需要自觉承担起时代的重任,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解题分析】1.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辨析。①句将引号外的句号调里引号里。2.“世界的未来”比“国家的未来”范围要广,因此先是“国家的未来”,再是“世界的未来”。3.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与修改。③句搭配不当,将“承载”修改为“承担”或“担任”。10、①归来倚杖自叹息②蒹葭萋萋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④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解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杖、蒹葭、萋、祗、骈、槽枥、凄、怆、邃”等字词的书写。二、阅读理解。(42分)11、1.示例:①母亲从“我”鞋上的流沙发现“我”在撤谎;②“我”用“流沙”组词受到老师夸赞;③同学聚会,大家对流沙的故事记忆犹新;④长大后,母亲用“流沙”设喻,教育“我”走好人生的路。2.(1)示例:“竟然”,竟,出乎意料的意思;二十多年了,同学们竟还记得课堂上那个流沙的故事,既表现了“我”的吃惊与感慨,也突出了这件事对大家的影响深远。(2)示例: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描写了每次回家母亲检查“我”鞋上流沙,表现了母亲以此教育“我”走好人生路的做法,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3.21.示例: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是母亲对“我”的教导和期望,只有做到了,才是对母亲的孝。无论儿时还是长大后,母亲都用“脚下的流沙”设喻,教育“我”不要懈怠放纵,要正直、刚强,表现了母亲的教育智慧,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4.示例:一是指河边的沙子,二是喻指人生道路中的错误。表达了对要正直、刚强地走好人生之路的感悟,以及对母亲教育影响的感激。【解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和概括。文中围绕题目“脚下的流沙”在①-④段中“你撒谎,你脚下的流沙告诉了我,你到小河边玩耍去了。”写了母亲通过脚上的流沙发现“我”撒谎了;⑤⑥段写“我”组了“流沙”这个词,“老师特意在全班表扬了我,说这个词组得好,并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并赞扬了妈妈;⑦⑧段写“同学聚会,许多同学还向我说起那个我在班上说过的流沙的故事”;⑨-⑪段写长大后,母亲用“脚上的流沙”教育“我”不要走错路。据此理解作答。2.(1)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赏析。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词语的意思+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刻画)的内容。“但课堂上偶尔说过的这个故事,竟然让同学们记了几十年”句中“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我”当年的故事能让同学们记忆犹新这让“我”很意外,同时同学们对这件事有深刻的印象,也表现了这件事对同学们的影响。(2)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每次回家,母亲看到我,总是先低下头,看我脚上的鞋”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我”每次回家后母亲的举动,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据此理解作答。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结尾的理解。文章结尾“这世界上有一种孝,就是努力走好自己人生的路”,母亲经常用“流沙”教育“我”,“她的一双眼睛一直在紧紧地盯着我脚下所走过的路,使我丝毫地不敢懈怠和放纵,生怕自己一招不慎,走错了路,脚下沾上了不该有的流沙”,这让“我”感觉到走好脚下的路,就是对母亲最好的回报,也是尽孝的一种方式。据此理解作答。4.此题考查的是标题的含义。标题的含义通常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这里的“流沙”表层含义就是指的河边的泥沙,深层含义,结合母亲的话“我在看你脚上的流沙,看你是否走错了道,沾上了不该沾上的流沙”可知这里的“流沙”指的是不该有的错误。题目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对母亲的感激。12、1.善用语言的力量或让语言释放抟慧和力量。2.①乡村动员植树讲空话套话②安全事故后的新闻发布讲废话③“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3.不能刪去,第⑥段补充论述了语言和行动要结合起来(要知行合[0-9]{1,}.(9分)[0-9]{1,}.(9分)[0-9]{1,}.(9分)【解题分析】1.考查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答此题,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最能表达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语句段落,加以提炼。紧扣第1段句子“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抽取关键词即可。2.考查事件概括和论证方法分析能力。事件概括要通读语段,抓住人物、事件等主要要素。尽量概括成“谁干什么”句式,事例“有的乡村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人物:乡村,事件:动员植树讲空话套话;事例“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人物:安全事故后的新闻发布,事件:讲套话废话。据此概括。论据为证明论点服务,第5段的中心论点是“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上述两个事例论证的就是此论点。3.考查概括理解语段和语段的作用。答此类题,要在通读文章,概括语段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语段与上下文的关系,对于突出中心的作用。第6段补充论述了语言和行动要结合起来(要知行合[0-9]{1,}.(9分)[0-9]{1,}.(9分)[0-9]{1,}.(9分)13、1.①色彩:乌镇的底色是墨色的,淡淡的墨色,让乌镇显得格外古朴。②历史:古老久远。③人文:江南的女子柔美,江南的人平淡儒雅。④水:具有灵气。2.作者在文章中写道“我故乡湘西的水清澈甘甜”,写出自己家乡的水甘甜秀美,相比之下,作者认为“乌镇的水是浑浊的”。作者以家乡水的清秀,反衬出乌镇水的特色,突出了“乌镇与水的关系,是血与水的关系,血浓于水,血也融于水”。3.乌镇是一幅画,里面的人都是这幅画的组成因素。作者在这里想说,如果你留在乌镇,你将成为这幅画的组成部分,也就成了描写乌镇的文章的组成段落,表现了作者对乌镇的喜爱之情。【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通读全文,划分层次,结合关键句子回答。“说乌镇是一墨乌镇,是因为乌镇的底色是墨色的。淡淡的墨色,让乌镇显得格外古朴”写乌镇的色彩古朴;“乌镇是老,但老得周正老得硬朗,老得神清气爽。就像酒,越老越香。斑斑驳驳的墙壁,只是它风霜岁月的一层老茧。墙顶的几把荒草,只是它仙风道骨的几缕胡须”写乌镇的历史古老久远;“乌镇有的是江南柔情的雨丝,有的是雨丝下打伞荷笠的姑娘”“不管怎么看,乌镇就都有几分平淡几分儒雅几分绅士。打铁的,染布的,唱戏的,经商的,穿官袍的,都在不经意间透着一种平和、一种文气”写乌镇的人文气息;“没有水,乌镇就没了水色没了灵气没了生命没了灵魂”写乌镇的水具有灵气。2.本题考查把握写作手法的能力。散文写法一般有托物言志、以动写静、借景抒情、侧面烘托、虚实结合、对比等。“我故乡湘西的水清澈甘甜”,写自己家乡的水甘甜秀美;“乌镇的水是浑浊的”写乌镇水的特色。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是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乌镇的水是为乌镇而生的”“乌镇与水的关系,是血与水的关系,血浓于水,血也融于水”,即乌镇的水具有灵性。分析其作用,要结合语境和作者情感回答。答题模式: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以……反衬出……的特点,突出了作者……的情感。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要理解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留下来,你就会是茅盾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表层意思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