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市重点中学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也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为“赋”“比”“兴”。B.《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小石潭记》是宋代作家柳宗元的作品选自《柳河东集》。D.《马说》是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韩愈世称“韩昌黎”。2.(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撺掇(cuānduo)漩祸(xuánwō)迁徒(xǐ)轻歌漫(màn)舞B.磅礴(pángbó)龟(jūn)裂彷徨(pánghuáng)挑拨(tiǎobō)离间C.缄(jiān)默蛮横(hèng)窈窕(yǎotiǎo)戛(jiá)然而止D.穹(qióng)顶懈怠(xièdài)推搡(sǎng)销声匿(nì)迹3.(2分)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深夜,小强一人走在黑暗的巷子里,自言自语道:“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因一点事耽搁,我来晚了。”张华一边擦汗一边对等候多时的朋友说:“还请见谅。”C.小马提醒小红:“过马路不要玩手机,太危险啦!”小红回应道:“多管闲事!”D.公交车上小雪冲着身边的小伙子吼道:“不要再挤了,我都要被挤成罐头里的沙丁鱼了。”4.(2分)《苏菲的世界》里用非常通俗易懂的事情将哲学的原理演绎出来。下面说法符合原作内容的一项是()A.作品中通过光看身体的男人,来表现佛洛依德的潜意识理论。B.通过苏菲玩积木的过程让人们理解康德的时间和空间直观形式。C.在描述德谟克里特斯的原子理论时,小说中是通过皇帝的新衣来讲述的。D.通过戴眼镜等方式讲述苏格拉底的智慧,以及人类并非万能和无所不知的。5.(2分)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作者是丁肇中,江苏无锡人,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被誉为“当代毕异”。B.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C.“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句话中“卖弄”是贬词褒用,实际上是表达作者对大自然无穷的创造力的赞美,D.《平凡的世界》作者是路遥,小说的主人公孙少平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农村贫困的面貌。他自强不息,坚忍不拔,虽经历重重困难却不改初衷,最终成为了村里的“冒尖户”。6.(2分)(题文)下列各句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狼藉锁屑交卸喋喋不休B.窸索叱骂清谈俯拾皆是C.狞笑纨绔暴燥不知所措D.鲁莽赎罪褴褛精兵拣政7.(2分)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回延安》是一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B.《桃花源记》借桃花源这一线索展开全篇,通过对桃花源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的讲演,高度颂扬了李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还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站起来,一起与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D.《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记叙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绘了各拉丹冬独特的气候和地域特点,展现了它的雄奇、壮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8.(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怠慢dài缄默xiān襁褓qiǎng暴风骤雨
zhòuB.羁绊pàn龟裂guī虔诚qián挑拨离间jiànC.怅惘chàng驰骋chèng翌日yì拾级而上shìD.彷徨páng蛮横hèng矗立chù白雪皑皑ái9、(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题。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①(门框/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儿。把点着的黄烟子②(丢/放)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③(攒齐/凑足)十二样。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文中两处()内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系(jì)粘熏苋(jiàn) B.系(xì)沾醺苋(xiàn)C.系(jì)沾熏苋(xiàn) D.系(xì)粘醺苋(jiàn)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门楣②丢③凑足 B.①门框②丢③攒齐C.①门楣②放③攒齐 D.①门框②放③凑足3.下列诗句中与端午节无关的一项是()A.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B.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C.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D.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10、填空。(8分)按要求默写填空:(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周南》)(2)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正如《礼记》中所言:“老有所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白居易在《卖炭翁》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表现了底层劳动人民极为矛盾的心理。二、阅读理解。(42分)11、(10分)父亲的雨谢宗玉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城梯田的上助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劳,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⑦一年夏天,天平了很久,大秋以为再没而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回里放水,父亲左动右功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而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地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1.仿照示例,梳理文章内容,完成填空。父亲在来雨时,往山塘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年老时一身病痛,为年轻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2.结合上下文说说文章第③段中写父亲挨骂了,为什么还“快乐”呢?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何好处?5.认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1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壶口瀑布梁衡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③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④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或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料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⑤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校,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1.请你从第②段和第④段中,分别找出两个词语,概括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特点。2.第③段画线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作者由壶口瀑布联想到哪些内容?4.有人认为第⑤段是写“脚下石”的,与本文写壶口瀑布的内容无关,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5.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它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13、(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A.科学家在小白鼠身上发现的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在成年生物体中也不会丧失活性。B.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科学家们已经能够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C.小白鼠实验之前,科学家们已经进行过“激活”衰老细胞、重启它们生长机能的研究。D.基因调节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B.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和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新发现的特殊基因作用更强大,能在成年生物体中增强组织器官的修复能力。C.第⑤-⑧段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分别介绍了器官自愈研究的成果、工作原理和过程以及展望应用前景。D.第⑦段加点词“或许”不能删去,因为删去后会改变原文表达的意思。3.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也请简述理由。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愈合。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三、写作。(50分)14、命题作文请以“有一种声音唤醒回忆”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C【解题分析】
C选项中,柳宗元,字子厚,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不是宋代。故选C。2、A【解题分析】
漩涡,迁徙,轻歌曼舞。故选A。3、B【解题分析】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指未能遇到贤明的君主,与“光线暗看不见人”语境不符;C.小红的回应很不礼貌;D.小雪的语气过于生硬,容易引起他人反感。故选B。4、A【解题分析】
B.有误,通过戴眼镜等方式让苏菲理解康德的时间和空间直观形式;C.有误,在描述德谟克里特斯的原子理论时,是通过苏菲玩积木的过程来讲述的;D.有误,以皇帝的新衣讲述苏格拉底的智慧,以及人类并非万能和无所不知的。故选A。5、C【解题分析】
A.错误,《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作者是是王选。B.搭配不当,改为: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个人。D.“小说的主人公孙少平不安于现状”错误,哥哥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面貌。故选C。6、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C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A:锁屑——琐屑。B:不能自己——不能自已。D:精兵拣政——精兵简政。7、B【解题分析】
《桃花源记》的线索是“武陵渔人的行踪”,故答案选B。8、D【解题分析】
A.缄xiān——jiān,B.绊pàn——bàn,龟guī——jūn,C.骋chèng——chěng,拾shì——shè。9、1.C2.A3.D【解题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第(2)小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辨析三组近义词之间的区别,根据句子的表达需要选词填空即可。第(3)小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理解四句诗的意思,其中D项写的是“七夕”,与“端午”无关。10、(1)君子好逑(2)曲径通幽处(3)壮有所用,幼有所长。(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解题分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幽、贱”的正确书写。二、阅读理解。(42分)11、1.父亲冒雨补山塘水,非常快乐:父亲为了村民利益,甘受委屈。2.因为叨唠是母亲心疼父亲的表现:父亲还沉浸在为村民控到水的快乐与满足中。3.示例:运用了动作指写,用“跑”“拾”“甩”等动作,生动地写出父亲将斗笠扔回屋里时的样子,表现出父亲雨天时的快乐心情。(或: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父亲“跟着”风跑,“终于”在风前面,侧面写出风大的特点,从而衬托出父亲不畏风雨的精神。)4.“雨”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表现文章主要内容是关于父亲与雨的事情;暗含父亲对雨的深厚感情,借“雨”来表现父亲的精神品质,题目新颖,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5.①责任心强。来雨时,村人都乐得什么都忘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②甘于奉献。风雨越大,父亲越快乐,因为可以为村民储蓄更多的水③顾全大局。面对村人天旱时拼命往自己家的田里放水,不懂节约的自私行为,父亲虽然想撤手不管给他们一个教训,但为了大伙的利益还是忍不住又冲了出去拦水。【解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情节的梳理。文中写了父亲和雨的故事,首先“在每一城梯田的上助总得有一口山塘”“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然后写了“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最后写道“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据此概括作答。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情节的理解。第③段中写父亲“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劳,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句中“挨骂”是因为母亲心疼他,同时父亲因为冒雨为水塘蓄了水,造福了村民,所以也是快乐的。据此理解作答。3.此题考查的是人物描写及其作用。人物描写通常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判断起来通常比较容易,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运用的描写方法+写出的内容+表现的感情。“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动作的麻利和大雨来临时的快乐心情。4.此题考查的是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的作用通常有:①概括文章内容②揭示文章主旨③提示文章线索④紧扣文章内容⑤吸引读者注意⑥一语双关。题目“父亲的雨”中的“雨”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父亲的雨”又表现了父亲和雨的亲密关系,表现了父亲对雨的喜爱,暗示了文章的主题。据此理解作答。5.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体现了他的责任心强,“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可见他乐于奉献,“大伙以为再没而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回里放水,父亲左动右功要节约”,可见他顾全大局。据此理解作答。12、1.雨季:危险、震耳欲聋;枯水季:凝重、猛烈。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形状、态势、力量,表现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3.小小的壶口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联想到中华民族的特点。4.不能删,第⑤段作者以“脚下石”被“寸寸剁去”,侧面表现黄河水的以力相较,奋力抗争。5.示例: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我们要永远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解题分析】1.考查根据题干要求提取关键词语的能力。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答题区域,找到相关语句提取关键词语即可。如可概括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特点的词语可分别提取第2段“危险、震耳欲聋”和第4段“凝重、猛烈”作为答案。2.欣赏文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表现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气概。3.考查作者由壶口瀑布联想到的内容。可分析第4段“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第6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等句,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联想到人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4.这种题一般都要答不能删。要读懂文段的内容,结合上下文的情节或文章的中心体会不能删除的原因;或分析其写作手法,探究对描写黄河水的意义。如作者写“脚下石”被“寸寸剁去”,是从侧面描写黄河水的性格特点,即不服输的以力相较,不服从命运的奋力抗争。是黄河水的形象更加丰满突出。5.考查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要根据壶口瀑布的特点写启示,写人生的启迪。通过描写壶口瀑布,赞美了黄河壶口瀑布大气磅礴,一泻千里,波涛汹涌;展示了雄壮、浑厚、博大的力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养育了中华儿女的身躯,也同时孕育了高贵的灵魂。中华民族5千年来奋勇向前,自强不息。因此,作者通过写壶口瀑布,也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饶,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今后的生活中,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面对困难要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永攀高峰。13、1.B2.B3.【
参考答案】“可以”示例:放在第①段中合适,因为这个例子说明的是人体本身具有自愈能力,与第①段开头提到的依靠遗传而获得的自愈能力是一致的。“不可以”示例:因为本文主要说明的是以科学手段通制病变,使病变的器官自愈的问題,而这则材料所讲的是人体自身靠遗传就具有的自愈能力。【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与原文不符,这是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理解分析错误,由“比作”可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过去的干细胞与现在的特殊基因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没有用到下定义的说明方法。3.本题属于材料分析与探究能力,并且考查了说明文的内容的理解,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材料介绍的内容,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判断是不是对说明内容起一定作用,进而解答即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三、写作。(50分)14、有一种声音唤醒回忆又是夏日。我手持油纸伞,听着身畔“沙沙”的落雨声,走在熟悉而陌生的青石板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锌空电池市场需求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计算机机房行业运行态势及发展盈利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纯铁钢坯市场运行态势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糕点及面包市场运行动态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硅藻土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4数学竞赛CHKMO中国新加坡合练训练题
-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液压元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气工程前沿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工业大学《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企业运营管理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 运动会活动流程中的医疗安全保障措施
- 2025公司员工试用期合同(范本)
- 第十章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医学美容教研室袁晓野讲解
- 2025年冷链物流产品配送及仓储管理承包合同3篇
- 2024年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成都高新区七上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人机对话的实现》说课稿及反思
- 2025年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开题报告】中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
- 2022+ADA/EASD共识报告: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