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中国!A.唤醒黎明的沉默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舞动大地的雄风B.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舞动大地的雄风叱咤时代的风云C.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唤醒黎明的沉默舞动大地的雄风D.叱咤时代的风云唤醒黎明的沉默舞动大地的雄风挣脱千年的羁绊2.(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勃朗峰》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其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等。B.《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社戏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而成。D.《马说》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他们野蛮的烧毁并洗劫了圆明园,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B.一部分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写作时出现了叙述不具体,思路不清,甚至无话可说。C.这次灾害发生的原因是由于部分地区不注重保护环境,乱砍滥伐树木。D.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4.(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B.《诗经》是我国古老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共315篇。C.《社戏》选自《呐喊》,是以江南农村为背景,展现了一幅记忆中理想的农村画卷。D.顾拜旦是美国教育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5.(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B.通过这次培训,大家懂得了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受益匪浅。C.候风地动仪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由触发机关和报警装置组成的。D.教育是否兴盛强大,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6.(2分)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绚丽(xuān)虔诚(qián)挑拨离间(jiān)选贤与能(yǔ)B.冗杂(rǒng)翩然(piān)强词夺理(qiǎng)纷至沓来(tà)C.窈窕(qiǎo)羁绊(jī)销声匿迹(nì)络绎不绝(yī)D.磅礴(bó)蒹葭(jiā)悄怆幽邃(qiāo)暴风骤雨(zòu)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伐竹取道(砍)B.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C.不可久居(居住)D.俶尔远逝(忽然)2.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的是()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B.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小石潭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寥落空无一人)C.全石以为底。(小石潭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D.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中可以容纳一百来条鱼)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D.第1、2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8、(3分)诗歌理解水仙子·咏江南元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1.“卷香风十里珠帘”是倒装句,其正常语序是__________2.对本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曲前七句写景,最后一句抒情,并点明主旨。B.抓住江南多水的特点,写出了美丽的水乡风光。C.采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了江南美景。D.“[0-9]{1,}.(9分)[0-9]{1,}.(9分)[0-9]{1,}.(9分)9、(7分)古诗词填空(1)气蒸云梦泽,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走近大白山朱明东①大兴安岭有名山,有顶无尖,体高态峻,南陡北缓,西高东低,半山以上浑浑圆圆,积雪难融,皑皑呈状,故曰大白山。②车出呼源小镇向西南行驶不到十分钟,大白山就赫然入目。我之前认为,在大兴安岭不会找到太高的山,几百米高就算不错了。在湖北那些年,经常有人问我:你们的大兴安岭高吗?我都如此作答。可眼前的大白山,海拔明显超过了千米。算我孤陋寡闻吧,轻视了大兴安岭的山,而今给了我补课的机会。走近它,走近它,我大步地向山前走去。③大白山不是一下子陡起来的。山脚下一条两千余米的简易栈道平稳地往山上铺,缓缓的,人在上面走,很轻松也很舒服。不说女人在上面多出款款相,即便是男子在上面走,也多出了一份风雅来。可舒服没有保持多久,栈道就走完了,山也忽然有了坡度。刚才的树还是高大挺拔,可越往上走,树的躯干与姿态都发生了变化。树林先是像好蓄长发的老者,浓浓密密的,落叶松、樟子松、杨树和桦树等树木拥拥挤挤,姿态万千。攀着攀着,高个儿的树少了,矮个儿的树多了,树已不是一棵棵或者一片片,而是一丛丛的了。乍一看,它们就像一盆盆静态的景。原来这就是偃松灌丛和赤杨偃松灌丛啊。这些没高度的树在渐起的坡上不似植着,倒像给山坡盖上了一床被。它们互相较着劲往上长,在山石突兀处与高大的树一样,迎送风雪沐浴星辰,故也勃勃耐看。④大白山树茂石盛。石盛之山,要么有花岗岩要么有火山岩,而大白山二者均有。放眼望去,凡有裸石,其貌虽苍然,却无奇丑厥状。山路向上,树丛稀疏处,宽宽地裸露出大大小小的岩石,白的黑的黄的褐的散散乱乱,一块块如风化了的魂湮没了的躯,似断了的刀挫了的锋。蹲下身随意拾起一块石头,凉凉的冷,让你感知到大白山上有雪未消融。⑤寻雪,雪一定在乱石上方。石上有寒意,寒意养冰雪。雪还真的出现了,不是一捧一捧,而是那种雪结着冰、冰压着雪状。一片一片的,白得让人心动,白得让所有岩石化成银块块银坨坨。大白山真的成了银山。正涌起一份欣喜,四下却起了雾。起初那媚着的阳光,渐渐消失在清冷的空间。⑥大白山的云雾是出了名的美,很多摄影爱好者常以能拍摄到大白山的云雾而得意。云有形,雾无状。大白山的云雾出于林中没于林中。通常云起时,雾就敛于林中,一旦时机成熟就涌了出来,伴着云一起白团团地在山腰处游动起舞。我在云雾间行走,山路却开始逼仄。坡有些陡,额上的汗多了起来,却无热感。温度向与高度成反比,越往上攀,身上越觉得冷。刚上山时,还是T恤衫,现在只好将外衣从背包里拿了出来。雾起起伏伏,一团一团,一片一片。所有白的石,白的雪,所有的景观都被罩成一个银白的世界。⑦在雾的衬托下,大白山就像一幅水墨画般诱人。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周身都醉了。几只大鸟从林中飞起,鸣叫几声后向远处飞去,原来是飞龙鸟。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大白山因高而多禽多兽,兽有黑熊出没,野猪乱行;禽有松鸡掘地,飞龙腾空。飞龙是鸟,貌似鸽子,头小颈短胸凸脊平,趾有鳞如龙爪,故得此名。飞龙鸟味美肉鲜,清末曾为贡品。既然是珍品,遭捕杀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那些年,珍奇鸟类尚未明确保护,明捕暗捕兼而有之。一入冬,一些人就进山专门捕杀飞龙鸟。好在没过多久,国家对野生动物加大了保护力度,包括飞龙鸟在内的大白山上的动物们,总算过上了安生的日子。⑧山一程,路一程,气喘吁吁上山顶。登上山顶的一刻,一道阳光穿过云层映到我的脸上,所有的轻松顿时从身上涌了出来。大白山真是一座美丽的山,它南依大平原,北连大林海,在伊勒呼里山脉上就这样轻轻的一卧,俨然成了岭上的岭、山上的山。其高有云雾飞,其低有河流过,滋养四下树与林,造福一方人与物。如此有意蕴的山岂不是神山?阳光渐渐增强,冲散了四下里成团成片的雾,而脚下绵绵不尽的群岭,像大树破土的根系一样起起伏伏,任万棵树呼风唤雨,任千条河流淌奔忙,各色景致旋即鲜活起来。再看山顶一侧,一座坚实的防火瞭望塔正忠实地矗立在我的身旁。在高山之巅,还有如此高大的塔,岂不是最美的眺望去处?我要登上这座高山顶上的塔,在云浮云动中,把所有的风光都一网打尽,满载收藏。(选自2019年01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通读全文,作者依次描写了大白山的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鸟兽,层次分明地写出大白山的美。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③段作者的视线随脚步由上而下,细写了大白山的树。B.第④段“大白山树茂石盛”这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C.第⑦段画线句运用对偶,表现大白山多禽多兽的特点。D.第⑦段描写的鸟兽画面呈现动态,使大白山的景物更鲜活。3.第②段中写“我”之前对大兴安岭的认识有何作用?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树林先是像好蓄长发的老者,浓浓密密的,落叶松、樟子松、杨树和桦树等树木拥拥挤挤,姿态万千。5.文章最后一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1、(15分)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后面小题烈马青鬃(1)“支左”那年,部队上送我们生产队一匹军马。那马年齿虽老,却是形体高大,浑身铁青,颈上的鬃毛有一尺多长。听老人们讲,那叫青鬃马。(2)青鬃马的性子很烈。被牵进牲口棚的第一天,就咬伤了那头企图骚扰它的黑叫驴。心疼黑叫驴的饲养员上前拉“偏架”,被它一蹄子尥出老远。为此青鬃马没少受饲养员的报复,头脸上常有被马勺磕出的累累伤痕。(3)青鬃马力气虽大,却不会犁地。它快捷的步幅总是令那些和它同驾的牲口跟不上趟儿。要它独拉一架犁,它又顶不了一个工日。对它一动鞭子,它就狂跳不已。没人能够驾御得了它。(4)因此青鬃马经常被栓到树上挨鞭子。特别是生产队长的鞭子。队长使得一手儿好鞭,鞭头硬,打得准。他运足了劲儿,能把马耳朵一鞭打裂。(5)青鬃马便开始变得郁郁寡欢,无精打采。它经常趴在粪水坑里,把自己弄得满身污秽,落魄不堪,就像那年代的“地富反坏右”。(6)把它牵出去遛遛吧!实在不行,就……就怎么样队长没说。因为那年月随便杀牲口可不是小事情。那可是“生产资料”啊!(7)时近中午,饲养员牵着青鬃马回来了。青鬃马身上的泥粪已被洗刷干净,浑身油亮。虽瘦骨嶙峋,却显得精神抖擞。饲养员有掩饰不住的喜悦:队长,这是匹好马哩!骑上它,跑得飞快,还特别稳当!(8)真的?生产队长在青海当过兵,也能骑马。他从饲养员手中接过缰绳,一翻身跨上马背。稍一抖缰绳,青鬃马猛地窜了出去……(9)野外的空阔辽远刺激了青鬃马已近僵硬的神经和蛰伏的野性。它扬起神采飞扬的鬃毛,收腰扎背,四蹄翻飞。跨阡度陌,跃丘越壑,尽情地奔驰在自由的风里。(10)队长满面红光,惬意地从马背上跃下,把缰绳往饲养员手里一扔:妈的!好马不犁地哩!找上几个人,杀杀它的野性儿,绝对是匹好牲口!(11)这次,青鬃马被栓到那棵枯槐树上就显得很隆重。树周围站满了成圈的看客,圈内是轮番抽打的七八个鞭手。在鞭梢儿的呼啸里,青鬃马悲声长鸣,鬃毛纷飞,鲜血崩流……(12)正当鞭手们打累了,队长吩咐把马解开,又要满有把握地收获一头驯服的牲畜时,突然一声惊天的长啸,青鬃马猛地挣断缰绳,后蹄一蹬前蹄一扬,竟跃上了近三米高的枯树!在落上树叉的瞬间,两条插入树枝的前腿骤然折断!白森森的骨茬子都迸出体外!(13)青鬃马发出最后一声长长的哀鸣……(14)那天,队里每家都分到了一块马肉。我记得妈妈用马肉包了饺子,却不太好吃。因为那肉馅儿不但粗糙不香,而且还有股辛酸的味儿。(15)我至今还保留着我捡到的那匹青鬃马的一片马蹄铁。那马蹄铁已磨得很薄,上小学时我曾用它当削笔刀削铅笔,很锋利。——选自《小小说精选》1.小说第二段中交代“青鬃马的性子很烈”,请结合全文,说说小说哪些地方表现着“青鬃马”的性子“很烈”?2.小说是一种讲故事的艺术,特别讲究叙述与虚构。其中,“伏笔”与“照应”是小说叙述艺术中常用的手法。请列举小说中的一处“伏笔”与“照应”,并分析其作用。3.请赏析文章中的两处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1)它扬起神采飞扬的鬃毛,收腰扎背,四蹄翻飞。跨阡度陌,跃丘越壑,尽情地奔驰在自由的风里。(2)在鞭梢儿的呼啸里,青鬃马悲声长鸣,鬃毛纷飞,鲜血崩流……4.阅读小说,有时候需要在一些词语上做一番细致的思索,才能领会作者的深意。请结合全文,说一说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辛酸”一词的含义。5.小说是要讲故事的,但是作者的意图却绝对不只是呈现故事。作者总是试图通过讲述故事,来引发读者丰富的感受和联想,也力图让读者有所思考。那么这篇小说讲述的这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根据相应图片的提示进行填空。尼摩船长、阿龙纳斯教授一行人在海洋进行的两万里旅行中,可谓是险情不断,险象环生。他们在经过托雷斯海峡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岛时,不但①____,而且还②____;他们在印度洋的采珠场为了救采珠人,和③____展开了搏斗,尼摩船长还险些丢掉性命;他们在经过南极时被困在了厚厚的冰层下,舱内④____的缺乏险些使他们葬身海底;在大西洋,他们被⑤____所困扰,不得不展开肉搏战。此外,他们还遭到了炮击,遇到了罕见的大旋流……这次旅程真称得上是九死一生。13、(5分)综合性学习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你的班级将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探“和”之义A组搜集了关于“和字的相关材料,请与他们一起解读材料一: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材料二:“和”字属于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周汝昌《和谐之思》)(1)根据以上材料推测和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现在赋予“和”怎样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个)(2)编“和”之歌B组编写了一首《和字歌》,用你所积累的“和”字叠词,填入歌中,最合适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的日子年丰民和;____________的百姓共享家和;______的邻里亲近祥和;_______的儿女传承亲和。①和和顺顺②和和乐乐③和和睦睦④和和美美(3)倡“和”之道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题一:人生是一个不断收获的过程。在生命的潮起潮落中,任何一种经历都是一种收获,任何一种收获都是一笔财富。请以“收获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三个妇女在打井水,一位老人坐在井边石头上休息。一个妇女对另一个说道:“我的儿子很机灵,力气又大,谁也比不上他。”“我的儿子会唱歌,唱得像夜莺一样悦耳,谁也没有他这样好的歌喉。”另一个妇女说。第三个妇女默不作声。“你为什么不谈谈自己的儿子呢?”两个邻居问她。“有什么好说的呢?”她说,“我儿子什么特长也没有!”说着,她们用桶装满了水,提着走了。老人也跟着她们走去。她们走走停停,她们手臂疼痛,水也溅了出来……忽然迎面跑来了三个男孩,一个翻着斤斗,他母亲露出欣赏的神色;另一个孩子像夜莺一般欢唱着,他母亲听得眉开眼笑;第三个跑到母亲跟前,从她手里接过两只沉重的水桶,提着走了。第一个妇女和第二个妇女一起问老人:“喂,怎么样?我们的儿子怎么样?”“呵,他们在哪?”老人答道,“我只看到了一个孩子啊!”要求:①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B【解题分析】
语意的衔接要结合上下句分析。语意上,“昂首高吭的雄鸡”应对“唤醒黎明的沉默”,“奋蹄疾驰的骏马”应对“挣脱千年的羁绊”,“威风凛凛的雄狮”应对“舞动大地的雄风”,“冲天腾飞的巨龙”应对“叱咤时代的风云”。故选B。2、C【解题分析】
C.《礼记》是儒家不是道家。戴圣朝代为西汉不是东汉。3、D【解题分析】
A.“烧毁”和“洗劫”要互换位置;B.缺少宾语,句末加“的问题”;C.句式杂糅,删去“由于”;故选D。4、C【解题分析】
A.应是儒家思想的著作;B.应是共305篇;D.顾拜旦是美法国教育家;故选C。5、B【解题分析】
A.残缺宾语。句末加“的意识”。C.句式杂糅。去掉“由、组成的”或“的、构成部分”。D.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故选B。【题目点拨】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6、B【解题分析】
A.绚丽(xuàn),挑拨离间(jiàn),选贤与能(jǔ)。C.窈窕(tiǎo),络绎不绝(yì)。D.悄怆幽邃(qiǎo),暴风骤雨(zhòu)。故选B。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C2.D3.C【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的义项。C项加点的词解释错误。“不可久居”的“居”是“停留”之意。2.试题分析:D项“潭中可以容纳一百来条鱼”翻译不正确。改为: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3.试题分析:C项“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也是从侧面写水的清澈见底。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8、1.十里香风卷珠帘(“风卷珠帘”)2.D【解题分析】1.本题是对句式的考查。在理解句意的前提下,理顺语序。“卷香风十里珠帘”:十里人家(家家)飘出的香风卷起珠帘。描写秋光中荷香香飘极远。所以正常语序应为:十里香风卷珠帘。2.D.理解不正确.“[0-9]{1,}.(9分)[0-9]{1,}.(9分)[0-9]{1,}.(9分)9、(1)波撼岳阳城(2)城阙辅三秦(3)青青子佩【解题分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撼,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石头雪云雾2.A3.欲扬先抑,“我之前认为在大兴安岭找不到太高的山”,写出“我”对大兴安岭的轻视,这是“抑”;然后写“我”登上大山领略到的奇景,这是“扬”,从而突出大白山的美丽。4.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白山树林的浓密和生机勃勃,富有情趣。5.表达了作者对大白山造福一方的热情赞美,抒发了作者对大白山的热爱。【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概括作答。通读全文,梳理文章思路可知,文章[0-9]{1,}.(9分)[0-9]{1,}.(9分)[0-9]{1,}.(9分)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通读全文,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A项错误,第③段写作者由山脚往山上走,作者的视线随脚步由下而上。故选A。3.本题考查欲扬先抑手法。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第二段先写了我之前对大白山的认识“我之前认为,在大兴安岭不会找到太高的山,几百米高就算不错了。在湖北那些年,经常有人问我:你们的大兴安岭高吗?我都如此作答。”表现了我对大白山的轻视,因为我认为在大兴安岭找不到太高的山。这属于“抑”。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后面所见到的大白山的美。“可眼前的大白山,海拔明显超过了千米。”和我的印象形成对比。接着三段往后依次描写了大白山的各种美景,这些都是“扬”,这种手法更加突出大白山的美,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4.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树林先是像好蓄长发的老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树林比作老者。用“拥拥挤挤”这个写人的动词来写各种树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这两种修辞的运用都生动的表现了大白山树林的浓密和生机勃勃。5.本题考查对人物感情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全面和准确。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最后一段写作者登上大白山所看到了美丽景象,“大白山真是一座美丽的山”“其高有云雾飞,其低有河流过,滋养四下树与林,造福一方人与物。如此有意蕴的山岂不是神山?”“再看山顶一侧,一座坚实的防火瞭望塔正忠实地矗立在我的身旁。在高山之巅,还有如此高大的塔,岂不是最美的眺望去处?”这些句子流露出了作者对大白山的热情赞美,因为大白山景色美丽,造福一方。表达了作者对大白山的无限热爱之情。11、1.(1)被牵进牲口棚的第一天,就咬伤了企图骚扰它的黑叫驴;(2)饲养员拉“偏架”,它把饲养员踢翻;(3)对它一抽鞭子,它就狂跳不已;(4)虽然经常被鞭打,但是绝不改变自己的烈性,把自己弄得污秽不堪以示反抗;(5)在众人反复鞭打下,绝不屈服,跳上枯树付出生命代价,也不让队长骑;2.文章中有多处“伏笔”“照应”,学生答出一处即可。示例:“伏笔”:青鬃马性子很烈。“照应”:队长要驯服它,找了几个人不停地鞭打它,它却挣脱缰绳越上枯树,宁愿死掉也不屈服。又如“伏笔”:青鬃马是一匹军马。“照应”:能够驰骋的时候,神采飞扬、四蹄翻飞。“伏笔”“照应”的作用是使文章结构严谨,情节不突兀。3.(1)“扬起”“收”“扎”“翻飞”“跨”“度”“跃”“越”“奔驰”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鬃马尽情奔跑时的样子,表现出青鬃马摆脱束缚再次自由奔驰时的兴奋。(2)“悲声长鸣”“鬃毛纷飞”“鲜血崩流”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青鬃马被鞭打时的惨状,表现出了青鬃马内心的悲愤,以及“我”对青鬃马的同情,对残忍对待它的人的愤恨。4.“辛酸”一词表面上指青鬃马的肉质并不好吃,辛酸。深层义是说,“我”觉得青鬃马的遭遇令人同情,让人觉得辛酸。5.面对极具个性的对象,使用暴力让他屈服,恰恰是一种错误的选择;青鬃马本是军马,在它不能效命疆场的时候,人们还是应该按照它的习性尊重它,推而广之,我们应该尊重像青鬃马一样的刚强不屈的人;暴力并不一定能够征服刚强不屈的对象;人类总试图驯服动物,但是这种驯服是充满鲜血的,人与动物之间是不是只能是驯服与被驯服的关系?【解题分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解答此题抓住“青鬃马”的性子“很烈”来梳理概括。第二段“被牵进牲口棚的第一天,就咬伤了那头企图骚扰它的黑叫驴。心疼黑叫驴的饲养员上前拉“偏架”,被它一蹄子尥出老远。”——①不愿受气;第三段“对它一动鞭子,它就狂跳不已。”第五段“它经常趴在粪水坑里,把自己弄得满身污秽,落魄不堪,就像那年代的‘地富反坏左’。”——②不愿屈服;第十段“青鬃马猛地挣断缰绳,后蹄一蹬前蹄一扬,竟跃上了近三米高的枯树!在落上树叉的瞬间,两条插入树枝的前腿骤然折断!白森森的骨茬子都迸出体外!”——③捍卫尊严。2.伏笔:就是上文用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小说文体中的“悬念”)。“伏笔”的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照应:是一种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后的几个句子、几个段落、某个句子和某个段落意思相同,写的是同一件事,我们就说它们相互照应。“照应”的作用是:不但能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能强化某些关键的内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某种启示。如:小说中描写青鬃马以悲壮的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最后发出长长的哀鸣。照应标题“烈马”一说,与前文中队长没说出口的话这一伏笔相照应。3.考查对句子的赏析。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1)句描写青鬃马的飞奔,抓住马奔跑时的几个动词,写出野外的空阔辽远刺激了青鬃马已近僵硬的神经和蛰伏的野性,表现出青鬃马摆脱束缚再次自由奔驰时的兴奋。(2)句中“悲声长鸣”“鬃毛纷飞”“鲜血崩流”描写青鬃马在七八个鞭手的轮番抽打下的惨状,表达“我”对青鬃马的同情,对虐待动物行为的愤恨。4.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先要了解词语的本义,再要结合语境理解出语境义。“辛酸”本义指指辣味和酸味;比喻悲苦。此文青鬃马本该纵横原野,驰骋疆场,人们明知它是一匹好马,却用它耕田犁地,这是对青鬃马能力的扭曲和摧残,另外,饲养员的打击报复,生产队长为驯服它而残忍鞭笞甚至召集众人“杀牲儿”,这让桀骜不驯的青鬃马痛苦不堪,最终以死寻求解脱的遭遇,让人同情,觉得辛酸。5.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学生可以从队长、鞭打的人、“我”、青鬃马等多个角度选择一个角度回答即可,学生的联想与思考只要从小说中来,逻辑合理表达准确即可。如从青鬃马角度,青鬃马之死,是它不能适应新生活的因素,所谓“既来之,则安之”,要适应所在的环境,才能生存发展,否则只会遭受伤害甚至导致死亡的结局。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①潜艇搁浅②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③鲨鱼④空气(氧气)⑤章鱼【解题分析】
考查名著内容。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经历的险情:第一幅:鹦鹉螺号”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触到海峡的礁石而被迫停下来。第二幅:鹦鹉螺号在珊瑚礁上搁浅,全船人员受到巴布亚土著的袭击。第三幅: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兰德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第四幅:在南极鹦鹉螺号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第五幅: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血战,一名船员惨死。13、本义:合奏和平、和谐(2)4231(3)遵古训,和为贵;促和谐,人为本。【解题分析】
(1)可分析材料二中的“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即可推测出“和”的本义是“合奏”。“和”现在赋予的意义有和平、和谐、和缓、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等。(2)运用搭配的方法进行破题、解题,是最快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在我们汉语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搭配的对象是不同的,词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如“和和美美”修饰日子,“和和乐乐”修饰百姓,“和和睦睦”形容邻里乡亲等,既符合事理,又符合习惯。(3)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教师教育培训机构战略合作合同
- 2025福建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2025年度企业产品质量认证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历史辅导班协议书退费及人文知识拓展合同
- 2025年度教育机构员工入职教学与培训合同
- 2025年度劳动解除协议书:物流行业员工退工补偿与就业安置合同
- 智能家居融资居间合同范例
- 2025年度养猪业品牌营销推广合作协议
- 2025年度体育赛事赛事奖励及奖金分配转委托合同
- 2025年度5G通信技术合作介绍费合同
- (2025)驾照C1证考试科目一必考题库及参考答案(包过版)
-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5版 课件全套 陈志祥 第1-14章 生产系统与生产运作管理概述 -丰田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
- 2025年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罕见病诊治与病例管理制度
- 课题申报书:“四新”建设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本范式研究
- 妇科常见急危重症护理
- 春季高考高职单招数学模拟试题七套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一)英语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企业的演讲稿例文(2篇)
- 电瓶三轮车安全培训
- 造船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