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安丘市二中学语文八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山东省安丘市二中学语文八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山东省安丘市二中学语文八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山东省安丘市二中学语文八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山东省安丘市二中学语文八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东省安丘市二中学语文八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句子句式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项是()A.原句:这出戏有张有他,迭宕生姿,一些看似信手拈来的情节,也让人看得津津有味。改句:在这出有张有驰选宕生姿的戏中,些看似信手拈来的情节,也让人看得津津有味。B.原句: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改句:多少年过去了,山顶岩石的表层被风儿化作了泥土,瘠簿而细密。C.原句: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改句:一切职业都是神圣的,所以一切职业都是可敬的。D.原句: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改句:孩子一定要向父母诉苦。2.(2分)选出句子成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B.太阳的脸红<起来>了。C.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D.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3.(2分)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大陆台湾两地血脉相连、亲如一家,不会受人挑拨离间。B.他的文章针对时弊,震耳欲聋,受到人们的好评。C.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如日中天,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D.乍一听,他的解释似乎可以自圆其说,但仔细推敲,漏洞还是很多。4.(2分)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槽枥君子好逑光明正大B.追溯海枯石烂亭台楼阁C.俄顷矫首昂视袖手旁观D.油馍人情事故轻歌蔓舞5.(2分)下面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彷徨堕落神龛屏嶂销声匿迹B.枷锁告诫帷幕燎原再接再励C.酝酿演译懈怠赋予酣畅淋漓D.奠基穹顶絮叨撺掇奔放不羁6.(2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护湘江”行动,旨在培养广大青少年生态环保,动员广大青少年为建设“大美湘潭”贡献力量。——这个句子没有语病。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纪念伟大诗人屈原。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D.“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这句话标点符号是正确的。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雨雪不寒齐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①。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注释)①陛:宫殿的台阶。1.解释下列文中加点字。晏子入见入____________饱而知人之饥知__________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景公)于是就命人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饥饿受寒的老百姓。B.(景公)才下令出门去分发皮衣和粮食给饥饿受寒的老百姓。C.(景公)于是就命令拿出皮衣、发放粮食与抵御饥寒的物品。D.(景公)才令人拿出皮衣、发放粮食与抵御饥寒的物品给百姓。3.从晏子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8、(3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诗人感情有什么作用?2.“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9、(7分)请补充默写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林清玄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里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却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⑦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⑧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里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⑨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⑩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⑪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⑫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⑬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⑭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朵花吧!香给这世界看!(文章有删改)1.选文采用了_______的表现手法,以花为线索,按拾花、_______爱花、_______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2.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其作用。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3.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4.简要分析第⑪段在文中的作用。5.通读全文,谈谈文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的含义。11、(15分)阅读《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及链接材料,完成小题。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②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③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④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量的总和。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链接材料一:汽车制造过程中的污染。汽车的塑料铸件中使用氟利昂作为发泡脱沫剂,氟利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另外,铅基涂料会造成铅污染;油漆溶剂的散逸也会造成污染。链接材料二:汽车噪声。据统计,城市噪声中,交通运输噪声占75%,而汽车在交通噪声中占了85%。据调查,全国80%以上城市交通干道两侧的噪声超过72分贝;上海西藏路中百一店附近的噪声达91.2分贝,有人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喧闹的街道。链接材料三:汽车拥堵。由于汽车保有量剧增,交通堵塞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大城市的顽疾。汽车拥堵降低整个社会的效率,而且加重了空气污染。1.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2.阅读三则“链接材料”,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材料中汽车对环境污染的表现。3.请你在选文第②段,找出一句与“链接材料二”中的划线句用了相同的说明方法的句子,工工整整抄写下来,判断它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5.假如我国要走向“汽车社会”,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既然他已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不是在虚度光阴呢?用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吗?仅仅作为一名无能为力的旁观者,看着同志们战斗前进吗?就这样成为这个队伍的累赘?该不该毁掉这个已经背叛了他的肉体?只是朝心口打一枪,一切难题都解决了!过去能够生活得不错,现在就应当能够及时结束这个生命。一个垂死的战士不愿再痛苦挣扎,有谁能指责他呢?”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1.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以上文段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革命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B.保尔在哥哥介绍下做了司炉助手,并在家中结识了他的革命引路人朱赫来。C.这部作品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该小说出版后,他又忍着病痛完成了另一部小说《暴风骤雨》的创作。D.文中“他”指的是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艰难处境下,他的内心经历了严峻的考验。2.请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题目的含义。3.文段中写主人公有自杀的念头,这样写是否有损于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试作简要分析。13、(5分)某校八(1)班开展以“走进图书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活动中,某同学写了一段介绍XX图书馆的资料,但是部分语句有病句,请你帮助他修改一下。(A)XX图书馆藏有各类图书、报刊大约20余万册。(B)社会科学方面的重点藏书包括地方文献、历史典籍、文学名著、港台书刊等几部分组成;自然科学方面的重点藏书是与科技和经济建设有关的建筑、电子、医学、农业养殖类图书等;馆内还收藏了社会名人的赠书近万册。①A处画线语句有用语累赘的语病,可将“_______________”删去。②B处画线语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2)周末,你打电话给同学小王,准备约她一起去图书馆借阅书籍,可是小王的妈妈不同意她看“闲书”,于是小王想让你帮她劝说她妈妈,你会怎么劝说呢?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活动中,老师让你在图书馆去自助借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请你说说借阅的步骤。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还记得,失败落寞时安抚你的柔声细语吗?还记得,拼搏奋斗时鼓舞你的高声呐喊吗?还记得,骄傲自满时点醒你的谆谆教导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有那么一句话让我们铭记。请以“那句话,让我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作要求:(1)请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校名、人名。(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D【解题分析】

D.错误,原句是反问句。在作者提出疑问的同时已有答案和肯定。这句意思就是说孩子应该向父母诉苦。故选D。2、A【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语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语法知识是学好汉语、运用汉语进行表达的基础,对学生辨析病句、仿写句子、改写句子有很大的帮助。A项成分划分错误,主语是“我最不能忘记的”,谓语是“是”,宾语是“他的背影”。3、B【解题分析】

A.挑拨离间: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污蔑、中伤的说法。使用恰当;B.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句子的意思是用文章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是指对思想的影响。所以与语境不符。使用不恰当;C.如日中天:好像中午时的太阳。比喻事物正在最兴盛的时候。使用恰当;D.自圆其说:意思是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使用恰当。故选B。【题目点拨】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4、D【解题分析】

D.人情事故-人情世故、轻歌蔓舞-轻歌曼舞。故选D。5、D【解题分析】

A.屏嶂-屏障;B.再接再励-再接再厉;C.演译-演绎。故选D。6、A【解题分析】

A.成分残缺,在“旨在培养广大青少年生态环保”后加上“的意识”。故选A。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进入(与“出”相对)知道;懂得,了解2.A3.具有民本思想;善于劝谏【解题分析】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作者:晏子年代:春秋参考译文: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知:知道,懂得,了解。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A项正确,重点词语:乃:于是。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晏子是一个具有民本思想,善于劝谏的人。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8、1.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2.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解题分析】1.考查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叶子红了,菊花开了,无不提醒我已到晚秋,我思念的千里之外的人儿还没有消息。“红叶黄花”指秋天,秋天给人一种悲凉,凄切的情感,用秋意来衬托诗人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2.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解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径、幽、禅、悦”等字词的书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托物言志(或象征、以物喻人)悟花学花2.“雄辩”本义指有说服力、强有力的辩论,这里有“有力证明或辩护”之意。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花朵平静的心态和洁净的心灵,虽然凋落,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从而展现出一种难言的美丽。3.示例: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深情的最后一瞥”无不展示了花对土地的呼唤及对人间深情的依恋,落花有情,即使凋落,也依然美丽。作者爱花,爱花的美丽,同时也怕美丽的失去,“惆怅”一词正是作者复杂心境的体现。4.示例: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巧妙地由上段的卖花因缘过渡到下段的爱花因缘,文章衔接自然,浑然一体。5.示例:文章托物言志,借花寄寓了高远的人生志向:作者珍爱人间的每一朵好花,花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和永恒的智慧,所以作者愿把自己变成一朵花。同时,作者更愿像花那样,即使不被欣赏,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深情地注视人间的美好,用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把花的“芬芳”“香给这个世界看”。点拨:联系主旨回答。作者借花抒写感悟,希望自己具有花的品质和智慧。【解题分析】1.考查写作手法以及写作思路的梳理。1)常见写作手法有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文章借花寄寓了高远的人生志向,所以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2)按写作内容归纳,先写夜市“拾花”,再写自己在赏花中获得的感悟,归纳为“悟花”,接着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归纳为“爱花”,文末抒发了自己愿意成为一朵花的心思,归纳为“学花”。2.考查重点词语的赏析。1)解答此类题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语含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进行分析。“雄辩”本义指有说服力、强有力的辩论,这里有“有力证明或辩护”之意。2)“雄辩”一词赋予花人的性格,“安静和沉默”体现了花儿的一生的平静,有一种此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表现出“我”由落花获得的深刻感悟。3.考查句子赏析。赏析句子的一般格式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主题。这句以花喻人,“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运用比喻和拟人,表现出落花对土地的眷恋,表现了落花的情感丰富,结合前后文,体现了作者既爱花,也怕美丽的失去的复杂心理。4.考查段落作用。解答此题要考虑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卖花是承接上文,爱花引起下文。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内容上,说明了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爱花是天生的直觉。5.考查题目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是要理解课文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具体事物,有多层含义。除了表意之外,还要分析深刻内涵与主旨的关系。从本文内容和主旨来看,作者以“花”为线索,托物言志,表达了对高远人生志向的赞美。作者爱花、悟花最后表达意愿变成一朵花,可理解为绽放美丽高洁的精神,面对人生。11、1.土地制约;能源制约;环境制约。2.汽车制造过程中使用材料产生的污染;汽车噪声污染;汽车拥堵造成空气污染。3.示例一: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列数字;列举数字准确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占地面积巨大的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突出了说明语言的科学严谨。示例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列数字。列举数字准确说明中国交通发展中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发展比美国滞后。突出了说明语言的科学严谨。4.不能删除,“超过”表范围,说明美国的汽车普及率高于50%,去掉表示确数,与原意不符,“超过”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建议:①建造地下多层停车场;②生产太阳能汽车,减少环境的污染;③研发可折叠的汽车,减少占地面积。【解题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第②③④段的首句“第一,土地制约”“第二,能源制约”“第三,环境制约”就是问题的答案。2.此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每则材料的首句就是问题的答案。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方面来分析其作用。从“80%”“72”可知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文中很多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任选一句即可,分析作用时要结合上文的内容。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别说明带有加点词和去掉加点词句意发生的变化,最后一句话点明加点词对说明语言准确性所起的作用。“超过”是“高出”的意思,强调了美国的汽车普及率之高,去掉后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5.本题考查学生提出建议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这是一道开放题,针对文中分析的制约中国汽车发展的三个因素提出对策和合理建议即可。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C2.“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铁是在烈火中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3.没有。因为失去战斗能力,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产生这个念头,是情有可原的。他最后放弃了这个念头,这实际上是从更高层面赞扬了他面对挫折,即使十分痛苦,也能勇敢面对的钢铁意志。(答出大意即给满分。)【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和病魔抗争,在病榻上终于完成了带有自传成份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在1934年冬天的时候,奥斯特洛夫斯基又着手开始写另一部小说《暴风雨中诞生的》。全书原计划写三卷,但作者只完成了第一卷便去世了。《暴风骤雨》是现代作家周立波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故C错误。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标题含义的理解。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意思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在同阶级敌人以及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作者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作书名。3.此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故事内容及事件的前因后果来分析人物性格。在海滨公园,保尔准备自杀,因为保尔身体受了重伤,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永远没有归队的希望了,他自认为没有活着的价值了。但保尔始终想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最后不是结束生命而选择坚强地活下去。这一心理过程的描写既真实可信,又无故意美化、拔高人物的痕迹。13、(1)①“大约”或者“余”②删去“组成”或者把“包括”改为“由”。(2)示例:阿姨,你好!我是小王的同学,我想约她今天一起去图书馆借书看。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说,视野狭窄的人是难以成才的。我觉得我们中学生应该广泛阅读,开拓视野,积累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恳请阿姨同意小王能和我一道去图书馆借书(要有称呼,能针对“看闲书没有用处”这个观点来讲,语气委婉,能起到劝说的作用)。(3)向图书管理员出示有效证件,先找到文学作品处,再找到外国文学作品处,最后从苏联作家作品中找到此书【解题分析】试题分析:(1)A处语意重复。去掉“大约”或者“余”即可。B处句式杂糅。改为“社会科学方面的重点藏书包括地方文献、历史典籍、文学名著、港台书刊等几部分”或“社会科学方面的重点藏书由地方文献、历史典籍、文学名著、港台书刊等几部分组成”。(2)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不能偏离“去图书馆借阅书籍收益多”这一劝说主题。(3)题干要求说说借阅的步骤。也就是在借书时应该遵守的程序,遵守程序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如首先示有效证件,找到外国文学作品,在找到苏联作家作品,最后找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范文:那句话,让我怦然心动母亲,一个自古以来就被歌颂和赞美的词。在如今,却像一缕温暖的阳光,使我的心房即使在春寒料峭的时候也温暖如初;又如同一道固若金汤的穹顶,罩住我脑海中的知识,垒成地基,搭建我成功的殿堂;又宛如一泓清泉,使我的心灵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