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陕西省学林教育高中系列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年6月16日至19日,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排列成“一条直线”,上演了罕见的“七星连珠”天文现象。根据天文学家计算,该天文现象平均77年出现一次。下图为“七星连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各大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属河外星系B.都可用肉眼直接观测到C.自身可以发光、发亮D.行星甲、乙、丁都属于类地行星2.人们可以看到“七星连珠”现象的前提条件是行星绕日运动具有()A.同向性B.共面性C.反光性D.周期性〖答案〗1.D2.B〖解析〗【1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图中行星位于太阳系,属于银河系,A错误;肉眼能看到的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B错误;行星自身不能发光,C错误;甲为水星、乙为金星、丁为火星,和地球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相似,属于类地行星,D正确。故选D。【2题详析】“七星连珠”现象的前提条件是行星绕日运动的轨道接近同一个平面,即具有共面性,B正确;不同向、没有周期,都有可能发生七星连珠,AD错误;七星连珠与反光性无关,C错误。故选B。光伏树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各种仿生树相结合,具有多种功能(遮阳避雨、休闲娱乐、充电停车等)的发电装置,多设置在大城市生态公园内。下图为某城市生态公园中的光伏树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3.仅从太阳辐射的角度考虑,下列城市中最适宜设置光伏树的是()A.重庆B.兰州C.成都D.上海4.光伏树获得的太阳辐射()A.同一地区冬季多于夏季B.同纬度地区沿海多于内陆C.低纬度地区少于高纬度地区D.同纬度地区高海拔多于低海拔〖答案〗3.B4.D〖解析〗【3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庆、成都、上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而兰州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全年降水量稀少,太阳辐射强,适宜设置光伏树,B正确,ACD错误。故选B。【4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同一地区来说,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季的,且昼短夜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少于夏季,A错误;一般来说,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多,同纬度地区沿海获得的太阳辐射少于内陆,B错误;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往往多于高纬度地区,C错误;同纬度地区高海拔地区大气削弱作用弱,高海拔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于低海拔地区,D正确。故选D。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是剧烈的太阳活动爆发。天文学家在太阳爆发事件中观察到了暗条和热通道,两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太阳大气分层,热通道位于暗条的上方,与耀斑处于同一层。下图示意暗条——热通道系统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暗条和热通道分别位于太阳大气的()A.光球层、色球层B.色球层、光球层C.日冕层、色球层D.色球层、日冕层6.暗条和热通道物质活跃时,可能导致()A.电网稳定水平提高B.地球南北磁极倒转C.地表白昼时间变长D.卫星导航遭到干扰〖答案〗5.A6.D〖解析〗【5题详析】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因为耀斑位于色球层,热通道与耀斑同层,故应位于色球层;太阳暗条是指太阳边缘的日珥投影到太阳表面上所呈现的暗黑色条带,暗条即日珥在光球层的投影,位于光球层,所以A正确、BCD错。故选A。【6题详析】暗条和热通道物质活跃时,太阳活动活跃,可能影响地球磁场,从而影响电网稳定以及卫星导航,A错,D对;但不至于使得南北极磁场倒转,B错;地球白昼时间长短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C错。故选D。某科幻电影中,中国的“南极庭院计划”真空隧道,由中国的漠河穿过地心到达南极大陆的南极半岛。地球隧道运输没有摩擦力,地心列车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穿行于隧道,全程耗时约40分钟。完成下面小题。7.地心列车出发时最初穿过的地壳层()A.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B.海洋部分较厚C.平均厚度为5-10kmD.含有软流层8.地心列车播报“您现在已到达4100km深度,速度为7.5km/s,继续加速”时()A.已过莫霍面,未到达古登堡面B.位于液态地核中部,奔向固态地核C.已通过地心,位于液态地核中部D.接近地心,检测到地震波横波和纵波9.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面时()A.纵波、横波速度都突然减慢B.纵波速度突然减慢,横波消失C.纵波、横波速度都整体加快D.纵波消失,横波速度突然减慢〖答案〗7.A8.B9.C〖解析〗【7题详析】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地壳厚度不一,海洋地壳薄,陆地地壳厚,平均厚度为17千米;软流层位于地壳以下,上地幔的顶部。A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析】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分别大致位于33km,2900km深处。地心列车正在加速,说明未过地心;到达4100km深度,已经过了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位于外核中部,B正确,A、C错误;地震波横波不能通过液态介质,故液态外核不会检测到横波,D错误。故选B。【9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C正确,A、B、D错误。故选C。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以集合的形式示意地球四个圈层,圆甲示意岩石圈,圆乙、圆丙和椭圆丁示意地球的外部圈层,则图中圆乙、椭圆丁分别代表的圈层是()A.大气圈、生物圈B.生物圈、水圈C.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生物圈11.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圈层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B.丙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C.丁圈层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D.乙圈层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答案〗10.D11.B〖解析〗【10题详析】读图可知,甲位于最底层表示岩石圈,丙圈层分布最高故表示大气圈;丁圈层广泛分布于其它几个圈层,联系了其它几个圈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圈(丙圈)的底部,水圈(乙圈)的全部,岩石圈(甲圈)的上部,故代表生物圈;乙圈层介于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代表水圈。由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排除ABC。故选D。【11题详析】根据上题,甲圈层为岩石圈,根据所学知识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A错误;地球的外部圈层中大气圈的厚度最大,丙为大气圈,B正确;丁圈层为生物圈,C错误;生物圈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乙圈层为水圈,D错误。故选B。卡尼斯洪积事件指的是发生在距今2.33亿年前的一次持续了上百万年的地质事件,该事件发生时期全球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造成了部分物种的灭绝。在卡尼斯洪积事件之后,恐龙逐渐成为了地球的霸主。完成下面小题。12.卡尼斯洪积事件发生的地质时期是()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13.卡尼斯洪积事件发生时期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A.裸子植物B.蕨类植物C.被子植物D.海生藻类〖答案〗12.B13.A〖解析〗【12题详析】由材料可知,卡尼斯洪积事件发生在2.33亿年前,此时处于中生代,B正确;新生代距今约6500万年前,古生代距今2.25亿-5.7亿年前,元古代距今25.0亿~8.0亿年前,ACD错误。故选B。【13题详析】由材料可知,卡尼斯洪积事件发生在2.33亿年前,此时处于中生代,繁盛的植被类型主要为裸子植物,A正确;蕨类植物繁盛在古生代,被子植物繁盛的时期为新生代,海生藻类植物在古生代早期繁盛,BCD错误。故选A。某中学地理探究小组对一地质公园谷地地层进行研究,发现该公园地层基本保持完整,仅有过一次地壳抬升(地层沉积物不连续,沉积间断),未经大的地质变动。下图为该谷地地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地层()A.T的形成时间最晚B.P与U都形成于古生代C.D可能存在鱼类化石D.T→P形成时期地壳抬升15.U地层形成时期()A.是地质史上重要的铁矿形成期B.劳亚古陆形成C.出现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D.开始出现人类〖答案〗14.C15.D〖解析〗【14题详析】读图可知,U形成时间最晚,T形成时间最早,A错误;P形成于古生代,U形成于新生代,B错误;D位于古生代,可能存在鱼类化石,C正确;T→P形成时期地壳下沉,以沉积为主,形成沉积岩层,D错误。故选C。【15题详析】读图可知,U地层形成时期是新生代,出现了人类,D正确;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期,A错误;古生代劳亚古陆形成,B错误;中生代构造运动强烈,出现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C错误。故选D。读某海域相邻的两处海岸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6.左上图中甲处的地貌景观属于()A.海滩B.海蚀拱桥C.海蚀柱D.海蚀崖17.若甲处的地貌景观进一步遭到风化、侵蚀,在海洋一侧会形成()A.海蚀崖B.沙嘴C.海蚀穴D.海蚀柱18.下列关于右上图中海岸地貌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A.风力作用下的泥沙堆积B.河流作用下的泥沙堆积C.波浪作用下的泥沙堆积D.冰川作用下的泥沙堆积〖答案〗16.B17.D18.C〖解析〗【16题详析】由图知,左上图示甲处地貌礁石被侵蚀成拱桥状,是海蚀拱桥,B正确;海滩是海浪堆积形成的地貌,A错误;海蚀柱是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后留在海洋中的石柱,C错误;基岩海岸受海蚀及重力崩落作用常沿断层节理或层理面形成的陡壁悬崖叫海蚀崖,D错误。故选B。【17题详析】海蚀拱桥顶部受外力风化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后,留在海上的形成海蚀柱,留在基岩海岸边的形成海蚀崖,D正确,A错误;沙嘴属于海岸堆积地貌,B错误;海蚀穴是基岩海突出部分被海浪侵蚀形成的洞穴,C错误。故选D。【18题详析】读图可知,右上图分布在海岸地区,为海岸地貌——沙滩,主要受海浪堆积作用形成,与风力作用关系不大,C正确,A错误;图示区域没有河流、冰川,因此与河流作用和冰川作用无关,BD错误。故选C。《徐霞客游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飚,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典型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四幅景观图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地貌类型的是()A.①B.②C.③D.④20.与游记所述地貌的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岩石、水文B.气候、土壤C.土壤、地形D.岩石、光照21.下列关于①、②两种地貌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区B.①地貌迎风坡较陡,背风坡较缓C.②地貌是典型的风积地貌D.②地貌具有头大、身小的特点〖答案〗19.C20.A21.D〖解析〗【19题详析】据材料可知,游记中“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说明了该地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孤峰、峰丛和峰林。①图中体现了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A错误;②图体现了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B错误;③图中的山峰为孤峰、峰丛和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C正确;④图中体现了冰川广布的景观,D项错误。故选C。【20题详析】据材料可知,游记所描述的地貌为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高温湿润的条件下化学溶蚀作用强,因此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A正确,BCD错误。【21题详析】①图中体现了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区,A错误;①地貌为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B错误;②图体现了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C错误;②地貌为风蚀蘑菇,据图可知该地貌具有头大、身小的特点,D正确。地球大气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每种成分都有自己的作用,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读地球大气圈25千米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下面小题。气体成分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其他(包含臭氧)体积分数(%)78210.9340.0330.03322.下列与干洁空气共同组成低层大气的有()①水汽②氢气③固体杂质④紫外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3.下列有关干洁空气中的气体成分,说法正确的是()A.氮气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B.氧气是众多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C.氩气体积所占比重最低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答案〗22.A23.B〖解析〗【22题详析】低层大气的组成主要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但水汽和固体杂质较少,①③正确。氢气属于干洁空气的成分,②错误。紫外线属于太阳辐射,不是低层大气的组成物质,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题详析】氮元素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而非氮气,A错误;氧气是地球众多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B正确;在干洁空气中氩气(稀有气体)体积比重高于二氧化碳,不是占比重最低的,C错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错误。故选B。探空气球(如左图)可直接测量并实时传回30km高空的气象数据,假设在下列各地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如右图为地球某大气成分浓度重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是()A.海口(20°N)B.广州(23°N)C.上海(31°N)D.哈尔滨(45°N)25.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若右图示意的大气成分浓度降低,其带来的影响主要是()A.大气透明度提高B.大气透明度降低C.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D.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答案〗24.D25.C〖解析〗【24题详析】纬度越高,对流层的厚度越小,平流层的海拔越低,选项中哈尔滨的纬度最高,平流层的海拔最低,所以各地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是哈尔滨。ABC错误,D正确。故选D。【25题详析】右图中示意的大气成分最可能是臭氧。该大气成分在20~30千米高度范围内浓度最高,该高度范围是平流层,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臭氧减少后,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C正确、D错误;部分地区臭氧的成分的浓度降低不会影响大透明度,AB错误。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21年5月15日,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表面,进行火星勘测甚至取样分析,并传回了在火星上拍摄的第一批照片。下图示意“祝融号”火星车构造。材料二:火星昼夜温差极大,其日间温度能达到20摄氏度,而其夜间温度低至零下80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100摄氏度左右。另外,火星大气层稀薄,大量辐射弥散在火星上空。同时,火星氧气含量极低,还不及1%。下表为地球、火星和木星的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质量(地球=1)体积(地球=1)自转周期/d(地球=1)公转周期/a(地球=1)轨道倾角表面大气平均温度(℃)地球1.001.001.001.00°15火星0.110.151.031.881.9°-65木星317.831321.330.4211.861.3°-110(1)若太空探测器登陆火星轨道之外的天体,指出太阳能电池板面积的变化并说明理由。(2)与地球相比,指出木星遭遇陨星撞击的频率高低并分析原因。(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人类目前不适宜生存在火星的原因。〖答案〗(1)变化:太阳能电池板面积增大。理由:距离太阳更远,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照减少,需要增加受光面积获得较多的太阳能,维持动力。(2)木星受到陨星撞击的频率更高。原因:木星距离小行星带近;质量、体积大,引力大;体积大,受撞击面广。(3)大气稀薄(密度低),缺少氧气;平均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缺少液态水。〖解析〗本题以天问一号发射的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生命存在的条件,太阳能的利用,陨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析】与太阳与火星的距离相比,火星轨道以外的天体与太阳的距离更远,获得的单位面积的太阳辐射能量强度下降,故需要扩大太阳电池板面积,从而获得充足的太阳能,来维持各种仪器的正常运转。【小问2详析】与地球相比,木星距离小行星带更近,且木星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大很多,引力大,导致小行星更容易被拉向木星,体积大,受撞击面更广,所以木星受到陨星撞击的频率更高。【小问3详析】据材料二可知,火星大气层稀薄,空气密度低,火星上氧气含量极低,缺少适合人类呼吸的氧气;火星表面大气平均温度-65℃,使得火星表面缺乏液态水,且昼夜温差可达100℃,日较差大,综上所述,人类目前不适宜生存在火星。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燕子石,又叫多福石,学名叫三叶虫化石。在其形成进程中,三叶虫的一部分形成化石,这一部分化石头鞍弯曲如弓,两弓刺大于身一倍,两弓如翼而融为一体,身小如雨燕而得名,石玩者又称它为“飞上天石”(如左下图)。材料二:2023年3月13日起,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免费对市民开放。科普馆内的恐龙馆有一件全长约24米、背高约3.8米的马门溪龙化石骨架(如右下图),马门溪龙生活在距今约1.5亿年前的重庆、四川等地。(1)推断三叶虫生活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在地球上灭绝的时间。(2)简述马门溪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动物的演化特征。(3)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说明人类研究生物化石的意义。〖答案〗(1)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温暖的海洋环境中。在地球上灭绝的时间是古生代末期。(2)爬行动物大量繁殖;一些爬行动物逐渐向鸟类进化;出现小型哺乳动物。(3)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演化规律,更深刻地认识地球的现状和未来;了解生物进化史,了解物种灭绝的原因,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寻找矿产资源,以便开发等。〖解析〗本大题以三叶虫化石、马门溪龙化石骨架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层与地质年代、生物演化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小问1详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三叶虫在远古海洋中广泛分布,化石遍布现在的各大洲。喜欢生活在温暖的浅海区域,以藻类植物、原生动物等为食,在古生代末期灭绝。【小问2详析】结合材料可知,马门溪龙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中生代时期分为三叠、侏罗、白垩三个纪,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当时以恐龙最为繁盛,在侏罗纪时期成为地球霸主,但在白垩纪却突然绝灭了,当时还出现了从爬行动物发展来的更高级脊椎动物——鸟类和哺乳类。【小问3详析】地层的沉积是有先后顺序的,一般而言,沉积岩中下层岩石较老,上层岩石较新。动植物的进化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其中的化石可以反映沉积岩形成的年代和环境。从而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演化规律,更深刻地认识地球的现状和未来;了解生物进化史,了解物种灭绝的原因,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寻找矿产资源,以便开发等。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流经东南亚五国,由越南注入中国南海,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下面图a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图b为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冲积扇地貌,图c为湄公河入海口处地貌景观的卫星影像。(1)简述图b所示冲积扇的形成过程。(2)从坡度和沉积物粒径两方面描述图b所示地貌景观的特点。(3)说出图c所示的地貌类型的名称,并简述其形成过程。〖答案〗(1)在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2)从扇顶到扇缘,坡度逐渐变小,沉积物粒径逐渐变小。(3)名称:河口三角洲。形成过程:河流携带泥沙,搬运至入海口;入海口地形平坦,并且受海水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解析〗本题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地貌景观和湄公河入海口处地貌景观卫星影像图为资料,涉及了地貌特征及形成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河流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趋于平缓,落差变小,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沉积作用增强,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体,即冲积扇。【小问2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b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因此会形成山前冲积扇;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由于落差变小,坡度逐渐变小,搬运能力减弱使得沉积物颗粒物粒径变小。【小问3详析】结合图片可知,图c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因此地貌应为河口三角洲。形成过程:当河流注入海洋时,水下坡度平缓,流速减慢,同时受到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搬运能力减弱,沉积作用增强,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沉积而成。29.阅读图文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方面的计算机编程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区块链社交网络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广告重定向技术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电视机天线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化油器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头发用手持电动吹风机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工业用烤箱产品供应链分析
- 在线教育考核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保险柜的保养或修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农耕研学基地可行性方案
- PCN、ECN变更管理流程
- 传菜培训课件
- 2023年秋季国家开放大学-04965-学前教育概论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 鼻鼽变应性鼻炎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 菜市场消费者满意度调查问卷(2022版)
-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课件
- 2023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
- 第6章 群体感应系统课件
- 《GE医疗售后服务部》课件
- 中国移动L1-L3等级认证(无线LTE网络优化)考试复习题库汇总-上(单选题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