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合质量测评地理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合质量测评地理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合质量测评地理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合质量测评地理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合质量测评地理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合质量测评地理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年5月,我国科学家通过综合分析“祝融号”火星车搭载的多光谱相机获取的科学数据,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海洋沉积岩的岩石学证据,证明了火星北部曾经存在过海洋。由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完成下面小题。1.到目前火星上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 A.太阳光照条件不稳定 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 D.日温度两极化严重2.“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上进行观测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A.夜晚太长,电力无法持续 B.失重严重,着陆困难 C.温度过高,设备容易损坏 D.地形复杂,行动受阻3.下列对“祝融号”火星车将信号传回地球干扰最大的是() A.宇宙射线 B.太阳活动 C.臭氧空洞 D.太阳辐射〖答案〗1.B2.D3.B〖解析〗【1题详析】太阳光照条件相对稳定,A错误;火星距离太阳较地球距日距离更远,地表气温低,没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不适宜生命存在,B正确;不能确定火星表面是以二氧化碳为主,C错误;日温度两极化现象不是火星不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2题详析】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似,并非夜晚太长,A错误;火星属于类地行星,质量与体积与地球类似,不会出现失重严重的问题,B错误;火星温度较地球低,C错误;火星地表地形复杂,火星车在行动时会遇到较大障碍,D正确。故选D。【3题详析】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从而干扰祝融号火星车与地球的信号传输,B正确。太阳辐射、宇宙射线以及臭氧空洞等并不会影响信号传输,ACD错误。故选B。2022年10月9日,以“太阳磁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为探测目标的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其运行轨道距地球表面约720km。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天体系统中,能包含“夸父一号”且级别最低的是() A.行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5.有关“夸父一号”运行轨道空间附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已到地球大气的上界 C.大气稀薄,气压低 D.流星体燃烧形成流星6.材料中提到的两种太阳活动发生时,会导致() A.磁针剧烈颤动 B.极光强度变弱 C.所有通讯中断 D.全球降水增多〖答案〗4.A5.C6.A〖解析〗【4题详析】“夸父一号”是人造天体,距离地球较近,与地球一起绕太阳运行,主要用来观测太阳的特征,属于太阳的人造卫星,和地月系属于一个级别,所以它属于天体系统中、且级别最低的行星系。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5题详析】“夸父一号”运行轨道空间位于高层大气,该层大气稀薄,气压低,C正确;尘埃、杂质、水汽少天气现象不明显,而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对流层的特点,A错误;大气上界是高层大气,高度在距地球表面约550km附近,而其运行轨道距地球表面约720km在大气上界之外,B错误;流星体燃烧形成流星发生在大气层中,D错误。故选C。【6题详析】太阳活动时,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但不能使有线通讯中断,所以C错误;日冕物质抛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所以A正确;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会使极光强度变强,B错误;影响地球气候的太阳活动主要是太阳黑子,它的出现使地球上的降水有时候增多,有时候减少,D错误。故选A。2023年,北京市相关部门联合发布《推进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及相关支持政策,推进新建园区、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达半数以上。同时,也将对2025年底前并网发电和符合条件的光伏发电项目给予支持。下图为北京市某新建园区厂房屋顶太阳能发电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7.北京市推进“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能可再生,绿色无污染 B.北京技术先进,新建园区较多 C.北京经济发达,能源不足 D.太阳能较稳定,不受天气影响8.与成都相比,北京年太阳辐射总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高 B.晴天较多 C.海拔较高 D.白昼较长〖答案〗7.C8.B〖解析〗【7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能资源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绿色无污染,但这不是北京市推进“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A错;北京经济发达,能源不足,通过推进“太阳能屋顶计划”,可以缓解能源不足的问题,C对;北京技术先进,新建园区较多并非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应为供需矛盾),B错;太阳能受天气影响,不稳定,D错。故选C。【8题详析】与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相比,北京年太阳辐射总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晴天较多(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降水相对偏少),B对;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弱,A错;北京没有成都海拔高,C错;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与成都相比,北京白昼较短,而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与成都相比,北京白昼较长,当二分日时,成都、北京白昼等长,D错。故选B。下图为地球内部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关于图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 B.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 C.莫霍界面深度可达100千米 D.大洋地壳较大陆地壳薄10.在某地层中发现三叶虫化石,可推测该地层形成于()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答案〗9.D10.B〖解析〗【9题详析】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没有包含全部上地幔,排除A;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属于岩石圈,排除B;莫霍界面最深处位于地下70千米左右,平均33(39~41)千米,排除C;大洋地壳一般比大陆地壳薄,D正确;故选D。【10题详析】依据所学知识,三叶虫属于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古生代时期,因此,如某地层中存在三叶虫化石,则该地层应该形成于古生代,排除ACD。故选B。雾凇由过冷水汽(温度低于0℃)随微风在枝条等物体上不断冻结积聚而形成。西北内陆沙漠地区降雪后,在梭梭林等植株上容易出现雾凇现象(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雾凇的形成,涉及的地球圈层数量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2.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所属地球圈层的主体是() A.海洋 B.空气 C.岩石 D.植物13.西北内陆沙漠地区雾凇多形成于雪后晴朗的夜晚,其直接原因是()①空气湿度较大②地表湿度较大③冰雪反射较强④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11.C12.A13.D〖解析〗【11题详析】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空气中的水汽在树木等物体上凝结而成,故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3个,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析】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所以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是冰晶,属于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与空气、岩石、植物关系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题详析】空气湿度大是雾凇形成的重要条件,①正确;地表湿度大与雾凇形成之间没有直接关系,②错误;冰雪反射太阳辐射较强,白天气温较低,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较少,不利于形成雾凇,③错误;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有利于白天的水汽凝结形成雾凇,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D。探空气球是将探空仪器带到高空进行气象要素测量并实时传回气象数据的工具,下左图示意一个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38千米处,右图为地球某大气成分浓度垂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4.气球在上升过程中() A.体积不断缩小 B.测定的气温一直在下降 C.体积不断膨胀 D.测定的紫外线先增后减15.假设在下列各地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是() A.海口 B.杭州 C.武汉 D.漠河16.在大气中,右图所示大气成分() A.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 B.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C.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D.是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答案〗14.C15.D16.B〖解析〗【14题详析】随着海拔上升,气压降低,气球内外气压差增大,气球体积不断膨胀,A错,C对;气球升至38千米,已经到达了平流层,在对流层中气温对高度上升而下降,平流层中随高度上升而上升,B错;臭氧层位于距地面22-27千米处,距离臭氧层越近紫外线越少,所以测定紫外线应先减后增,D错。故选C。【15题详析】不同纬度,对流作用强度不同,对流层厚度不同,纬度越高,对流层厚度越小,对流层厚度越小,越能先测得平流层数据,四个选项中,漠河纬度最高,对流层厚度最小,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D对,ABC错。故选D。【16题详析】从分布高度可知,右图所示大气成分为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能力强,而不是地面辐射,A错;吸收紫外线可以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高能射线照射,保护生物,B对;大气中的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C错;臭氧不是生命体的基本元素,碳才是,D错。故选B。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下图为甲、乙两地地面有效辐射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造成两地地面有效辐射最低值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甲一6月降水较多 B.甲一6月气温最高 C.乙一1月天气晴朗 D.乙一1月植被枯黄18.研究发现,近年来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地面有效辐射呈减少趋势,可能导致当地() A.河湖水量持续增多 B.气候逐渐变冷变湿 C.表层土壤温度升高 D.植被演化为季雨林〖答案〗17.A18.C〖解析〗【17题详析】由于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甲在6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由于甲地区为横断山脉,在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所以云量较大,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因此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较少,所以甲在6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A正确,B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乙在1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由于乙在藏北高原,在1月份时地面气温较低,所以地面与空气的温差较小,因此地面实际损失热量较少,所以乙在1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天气和植被对其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A。【18题详析】由于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所以近年来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地面有效辐射呈减少趋势说明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减少,会导致地表层土壤的温度升高,C正确。气候会变得相对更暖一些,B错误。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整体气温较低,所以有效辐射减少不会使植被演化为季雨林,D错误。地面有效辐射呈减少趋势的变化相对较为微弱,不会使河湖水量持续增多,A错误。故选C。下沉式温室大棚是温室内地面下沉一定深度的一种大棚。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下沉式温室大棚侧视结构。完成下面小题。19.棚顶采光面采用玻璃材质,主要目的是() A.提高光利用率 B.加速积雪融化 C.增强太阳辐射 D.抵御自然灾害20.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温室土墙的主要作用是() A.支撑棚面,增强抗压性 B.阻止冷空气进入温室 C.减小温室内气温日较差 D.阻止温室内热量散失21.该类大棚在我国北方使用过程中,主要缺点是() A.水源不足 B.占用空间大 C.光照不足 D.热量易散失〖答案〗19.A20.C21.C〖解析〗【19题详析】相比其他材料,玻璃材质更透明,透光性好,更有利于光线射入,由于光线射入之后,被地面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却难以透射出去,从而提高了光利用率,A正确;影响积雪融化的因素主要是温度,玻璃材质并未改变温度,故不能加速积雪融化,B错误;玻璃材料只是有利于光线射入,但无法增强太阳辐射,C错误;材质对于抵御自然灾害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20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温室大棚位于地下,气温低时,四周的土体会释放热量补偿大棚内的热量损失,保温作用强,白天气温高时,采光面一侧的土墙也有一定的遮阴作用,可以减小温室内气温日较差,C正确;该土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撑棚面,增强抗压性,也可以阻止冷空气进入温室,一定程度上阻止温室内热量散失但不是主要作用,排除ABD。故选C。【21题详析】下沉式大棚的主体位于地下,其作物区也位于地下。地下受四面土体的阻挡,太阳光照时间短,容易出现采光不足的问题,C正确;根据上题可知,该大棚所在地土壤含水量高,不存在水源不足的问题,A错误;下沉式温室大棚修建于地下,占用空间与地面温室大棚相差较小,B错误;该大棚的主体位于地下气温低时,四周的土体会释放热量补偿大棚内的热量损失,保温作用强,D项错误。故选C。冈仁波齐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境内,是冈底斯山脉的第二高峰,为世界上著名的藏传佛教神山,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的转山活动(步行速度约为4千米/时,磕长头行进速度约为0.5千米/时)。读冈仁波齐及其周边区域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22.出发点塔尔钦与冈仁波齐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756米 B.1956米 C.2256米 D.2356米23.转山途中() A.磕长头转山至少需要50天 B.c、f、g三地均能看到神山 C.a~e均在山谷中行走 D.f~g段有饮用水源,适宜宿营〖答案〗22.B23.C〖解析〗【22题详析】据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400米,据此可推算出,塔尔钦海拔在4400~4800米,冈仁波齐的海拔为6656米,两者相对高度范围为1856~2256米(不包括两端点数值),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3题详析】磕长头行进速度约为每小时0.5千米,若按照每天行进12小时计算,每天行进约6千米,1个月行进约180千米,显然,根据比例尺,转山的线路肯定达不到180千米,因此时间应该在1个月以内,A错;f点由于有地形阻挡,看不到神山,B错误;f-g段有沼泽,不适宜宿营,D错误;由图可知a~e段,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说明比两侧地势低,且等高线稀疏,应为山谷,C正确;故选C。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下图示意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4.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丙-甲-乙 D.乙一丙-甲25.有关喀斯特地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高温多雨的地区 B.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 C.喀斯特地貌包括地表和地下两部分,落水洞属于地上部分 D.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地势崎岖,土层薄,不宜发展种植业〖答案〗24.B25.A〖解析〗【24题详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石林地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于受到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地表崎岖的地表形态,因此最先为地表较为平坦,对应丙,随着流水的不断溶蚀,地表崎岖演变为乙,继续溶蚀形成甲这种石林景观,B正确,排除ACD。故选B。【25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A符合题意;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包括地表和地下两部分,落水洞属于地上部分,同时,该分布地区地势崎岖,土层薄,不宜发展种植业,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当地时间2022年9月13日9时52分左右,北海道浦河地区近海海域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图中★为震中)。根据对北海道发现的白垩纪动物化石和它的骨骼复原图(下右图)的研究,发现地质历史时期北海道和大陆相连。(1)推测本次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身体感受及原因,并指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界面时的波速变化特点。(2)简述图中化石所在地层岩石的特征。(3)说出恐龙生活的地质时期地表演化和生物演化特征。〖答案〗(1)身体感受:先感觉上下颠簸,后感觉左右摇晃。原因: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波速变化特点:纵波、横波速度均变小。(2)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位置越偏下,岩石年龄越古老;岩层越古老,含有的化石越简单。(3)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分裂;裸子植物极度盛行;爬行动物大量繁殖;爬行动物逐渐向鸟类进化;出现小型哺乳动物。〖解析〗本题以北海道位置图以及发现的白垩纪动物化石和它的骨骼复原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地震波传播速度差异、沉积岩特征、生物演化规律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小问1详析】地震波中的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纵波较横波更快到达地面,所以地面上的人先感觉上下颠簸,后感觉左右摇晃。地震波在向上经过莫霍面的时候纵波、横波速度均变小。【小问2详析】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之中,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沉积岩一般位置越偏下,说明越早沉积,岩石年龄越古老;岩层越古老,说明地质年代越早,生物相对简单,所以含有的化石越简单。【小问3详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时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分裂;裸子植物极度盛行;爬行动物大量繁殖;爬行动物逐渐向鸟类进化;出现小型哺乳动物。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自地球表面向上,随高度的增加空气愈来愈稀薄。在垂直方向上,地球大气的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差异,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也不同。下图为某纬度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1)图中所示为哪个纬度范围(低、中、高纬)的大气垂直分层?并说明判断依据。(2)在图中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并分析B层适合航空飞行的原因。(3)写出C层名称,并说明C层远离地面,但对人类仍然有着重要意义的原因。〖答案〗(1)低纬度A层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在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图中A层高度大约为17-18千米。(2)B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B层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高,适合航空飞行。(3)高层大气。高层大气是人造卫星、航天器的运行场所;高层大气的电离层反射电磁波,是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的重要保障;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能够阻挡过多的宇宙粒子和射线,保护地球生命安全;高层大气的极光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解析〗本题以大气圈为背景材料,考查大气垂直分层以及各层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侧重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析】根据所学知识,低纬度由于温度较高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可达17到18千米,高纬度气温低,对流弱,对流层厚度只有8到9千米,中纬度对流层厚度介于两者之间为10-12千米,图中显示A层(对流层)厚度为18千米,故图中所示为低纬度的大气垂直分层。【小问2详析】B层为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小问3详析】高层大气中存在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反射电磁波,是地面接收无线电短波通信的重要保障,电离层能够对宇宙粒子和射线起阻挡作用,保护地球生命安全,由图可知,人造卫星、航天器等运行在高层大气,同时流星和极光现象发生在高层大气,极光形成重要的旅游资源。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