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卷(一)-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地理试卷(湘教版(2019))(解析版)_第1页
期末卷(一)-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地理试卷(湘教版(2019))(解析版)_第2页
期末卷(一)-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地理试卷(湘教版(2019))(解析版)_第3页
期末卷(一)-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地理试卷(湘教版(2019))(解析版)_第4页
期末卷(一)-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地理试卷(湘教版(2019))(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期末卷(一)-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湘教版(2019))(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范围:必修一】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格利泽667C恒星系距离太阳大约22光年,是一颗温度比太阳低很多的红矮星(照亮了整个星系,是星系的能量源泉)和六颗行星组成的恒星系。其中格利泽667Cc距离格利泽667C大约1170万千米,约为水星到太阳距离的五分之一,质量约为地球的4.4倍,直径约为地球的1.8倍,表面平均温度约为4℃,公转周期约为28.2天,与地球的相似指数高达85%,被天文学家认为是宜居行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日地距离相比,格利泽667C星系中的行星c与中心天体的距离(

)A.较近B.较远C.一样远D.无法比较2.天文学家认定格利泽667C星系中的行星c为宜居行星的主要依据是行星c(

)A.公转周期较长B.周围有较厚的大气层C.围绕的恒星大气活动较弱D.有存在液态水的温度条件〖答案〗1.A2.D〖解析〗1.根据材料“格利泽667Cc距离格利泽667C大约1170万千米,约为水星到太阳距离的五分之一”,而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比水星远,故格利泽667C星系中的格利泽667Cc与红矮星的距离比日地距离近,A正确,B、C、D错误。故选A。2.格利泽667Cc距离恒星不远,故可推测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另外格利泽667Cc表面平均温度约为4℃,温度方面可以保证液态水的存在,与地球的相似指数高达85%,因此被认为是宜居行星,D正确;格利泽667Cc的公转周期只有28.2天,公转周期较地球短,A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格利泽667Cc大气层厚度和红矮星大气活动的强弱,而且恒星大气活动的强弱与行星的温度是否适宜关系不大,B、C错误。故选D。2023年9月24日,中国首条零碳运营高速公路——山东济潍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该高速公路充分利用路边坡、隧道入口、服务区等空间,综合布局光伏发电(下图)和储能系统,实现服务区、隧道及相关设备电力自给自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济潍高速公路沿线采用光伏发电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减轻边坡水土流失B.增加植被覆盖率C.增加耕地资源占用D.保护生物多样性4.与夏季相比,影响济潍高速沿线区域冬季光伏发电量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昼长C.云量D.地形〖答案〗3.A4.B〖解析〗3.读图可知,济潍高速公路沿线采用光伏发电的集热板是覆盖在公路沿线的边坡上的,可以减少降水、地表径流等对边坡造成的水土流失,A正确;集热板占地较多,不能增加植被覆盖率和保护生物多样性,BD错误;集热板是覆盖在公路沿线的边坡上的,并没有占用耕地,C错误。故选A。4.纬度和地形并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AD错误;与夏季相比,冬季昼长更短,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少,会影响光伏发电量,济潍高速沿线区域冬季光伏发电量较夏季少,B正确;冬季云量较少,有利于光伏发电,因此云量不是影响冬季光伏发电量的主导因素,C错误。故选B。甲图中的康拉德面是地球内部的次级不连续面,平均深度约20千米(陆地处)。其深度变化较大,最深约40千米,陆地最浅约10千米,海洋上明显浅得多,甚至没有。乙图示意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推测康拉德面位于(

)A.地核B.下地幔C.地壳D.上地幔6.乙图中(

)A.①圈层的温度、压力、密度都较小B.②圈层最可能为液态C.③圈层横波不能通过D.④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答案〗5.C6.B〖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康拉德面陆地处平均深度约20千米,没有超过地壳厚度,因此康拉德面位于地壳,C正确,ABD错误,故选C。6.①为内核,温度、压力、密度都很大,A错误;②为外核,横波不能通过,可能为液态,B正确;③圈层为地幔,横波和纵波都能通过,C错误;④圈层为地壳,地壳的厚度海洋较陆地薄,D错误。故选B。下图为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自然博物馆参观时记录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哺乳动物化石、三叶虫化石、恐龙化石和两栖类动物化石。完成下面小题。7.关于图中四种物种出现的年代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乙、丁、甲、丙D.乙、丁、丙、甲8.下列现象符合对应地质时期特点的是(

)A.甲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变化B.乙时期形成金、镍矿藏C.丙时期各块大陆汇聚形成联合古陆D.丁时期海洋面积进一步扩大〖答案〗7.D8.A〖祥解〗7.甲、乙、丙、丁分别为哺乳动物化石、三叶虫化石、恐龙化石和两栖类动物化石。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甲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后期,但在新生代快速发展,乙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丙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丁两栖类在晚古生代大量繁衍。因此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序分别是三叶虫化石、两栖类动物化石、恐龙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即为乙、丁、丙、甲,D正确,ABC错误,故选D。8.甲时期主要是新生代,全球出现数次冷暖变化,A正确;前寒武纪形成金、镍矿等金属藏,B错误;早古生代各块大陆汇聚形成联合古陆,C错误;丁时期是晚古生代,海洋面积进一步缩小,两栖类登陆,D错误。故选A。2022年3月28日,中国邮政公布《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特种邮票的表现内容和图稿,广西桂林喀斯特和广西环江喀斯特有幸入选。桂林喀斯特邮票(图a)展现的是漓江阳朔兴坪段银刀湾一带的景色;环江喀斯特邮票(图b)展现的是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锥形喀斯特森林地貌。完成下面小题。9.桂林漓江阳朔兴坪段镰刀湾一带(图a)景观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A.海浪侵蚀B.冰川侵蚀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10.环江喀斯特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区幸存连片面积最大、完好性保存最佳、原始性最强的喀斯特森林,展现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喀斯特演化过程。环江喀斯特今后的演化方向为(

)A.溶沟—峰林—洼地B.峰林—孤峰—残丘C.溶沟—峰林—孤峰D.洼地—峰林—孤峰〖答案〗9.C10.B〖解析〗9.由于桂林漓江阳朔兴坪段镰刀湾一带多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在流水的侵蚀(溶蚀)下,形成第一湾,C正确。与海浪侵蚀、冰川侵蚀以及风力侵蚀等无关。故选C。10.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环江喀斯特目前处于峰丛阶段,由于石灰岩容易受流水的溶蚀作用,被侵蚀明显,随着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峰丛被溶蚀成为峰林,随着溶蚀作用的持续,形成孤峰,最终演化为残丘或侵蚀平原,所以演化方向为峰林—孤峰—残丘,B正确。溶沟和洼地的演化在图示峰丛之前,ACD错。故选B。抛物线形沙丘是一种固定、半固定的沙丘。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不同,平面图像马蹄,又像一条抛物线。在特定情况下,抛物线形沙丘可以和新月形沙丘相互演变。下图为某地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促使图示地区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主导因素是(

)A.风力B.沙源C.植被D.地形12.在图示地区抛物线形沙丘发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风为(

)A.西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南风〖答案〗11.C12.D〖解析〗11.植被作为沙障,能够改变沙丘表面侵蚀沉积结构,进而控制沙丘演化。在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植被在翼角生长,阻碍翼角移动,导致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C正确,风力主要起到对沙粒的搬运作用,降水对植被生长具有影响,地形对沙丘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但不会使得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沙丘转变,ABD与题意不符。故选C。12.根据材料可知,抛物线形沙丘与新月形沙丘相反,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凸出。据图可知,该沙丘向东北凸出,翼角指向西南,说明该地主导风是西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双十一”期间,温州市民蔡先生从网上选购了一批花卉,为了能让花卉顺利越冬,他专门建了一个小型阳光房(图1)。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建阳光房可以(

)A.增强①B.减弱②C.增强③D.增强④14.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辐射B.②辐射C.③辐射D.④辐射〖答案〗13.C14.B〖解析〗13.根据题意知,为了使花卉顺利越冬而建阳光房。阳光房可以透过太阳辐射,不会减少进入房内的太阳辐射①;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基本不受影响,阳光房内地面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地面辐射②也基本不受影响;阳光房阻碍地面长波辐射散失,减少了④,从而使③增强。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图中②辐射是地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后使大气增温,B正确;图中①辐射是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A错误;③辐射是大气逆辐射,C错误;④辐射是散失到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不能用以使大气增温,D错误。故选B。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下图中山谷地区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15.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A.B.C.D.16.图中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A.太阳辐射较弱B.风力较弱C.暖湿水汽充足D.气温较低〖答案〗15.C16.B〖解析〗15.雾形成时,近地面降温快,水汽凝结成微小水滴。根据山谷风的原理,夜晚吹山风,白天吹谷风,A、D错误;白天吹谷风,空气沿山坡向山上吹,谷底上空气流下沉,不易凝结,没有雾形成,B错误;夜晚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底近地面降温快,形成逆温现象,水汽凝结成雾,C正确。故选C。16.图中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雾形成的条件是在逆温、静风条件,空气稳定,风力较弱,B正确;太阳辐射弱、气温低、水汽充足,不是该地山谷大雾形成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提升水环境质量,推进水生态文明,逐渐成为共识。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一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城镇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地表径流减少B.地下径流增加C.蒸发量减少D.下渗量增加18.该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①缓解城市缺水问题②解决城市洪灾问题③净化雨水能力更强④加快径流集聚时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7.C18.B〖解析〗17.城镇化的发展增加了不透水地面,导致下渗减少,雨季地表径流增加,A错误;城市不透水地面增加,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BD错误;城市化发展,硬化地面增加,绿化面积减少,城市区域内蒸发、蒸腾量减少,C正确。故选C。18.该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增加了下渗量,增加了地下径流,补充了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缺水问题,①正确;该模式增加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但不能解决城市洪灾,②错误;该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净化雨水和减少径流集聚时间,③正确,④错误。故①③正确,故选B。红海不仅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也是水温最高的海域。波罗的海地处欧洲北部,在斯堪纳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每年冰封期较长且沿岸雾日较多。下图为红海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红海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海域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②海区风力大,蒸发旺盛③海区封闭,与外界交换少④地表径流汇入淡水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波罗的海冰封期较长的主要原因有(

)①水深较浅②受陆地影响大③盐度低④植被覆盖率低⑤洋流降温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21.波罗的海沿岸多雾,主要是因为(

)A.寒暖流交汇,终年温和湿润B.光照强烈,大量水汽蒸发C.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温泉D.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答案〗19.C20.A21.D〖解析〗19.读图可知,红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高,降水少,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①正确;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风力小,②错误;读图可知,红海通过狭窄的通道与外海相连,海区封闭,与外界低盐度海水交换少,③正确;周围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地表径流汇入淡水少,④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读图可知,波罗的海四周被陆地包围,水深较浅,受陆地影响大,盐度较低,容易结冰,①②③正确;该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较高,④错误;该区域较封闭,受洋流影响较小,⑤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1.波罗的海西侧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但由于海区封闭,洋流影响较小,A错误;该地区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照不足,B错误;位于亚欧板块内部,不足板块交界处,C错误;波罗的海四周被陆地包围,水汽不易扩散,沿岸多雾,D正确。故选D。长白山海拔1800-2000米之间生长着一种岳桦树,此树林木稀疏低矮,枝干呈匍匐状生长(左图),右图为“岳桦树叶”图。完成下面小题。22.岳桦树的生长形态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A.纬度较高,光照弱B.降水充沛,土层厚C.坡度较陡,多滑坡D.气候寒冷,多大风23.岳桦树所属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答案〗22.D23.C〖解析〗22.根据材料“长白山海拔1800-2000米之间生长着一种岳桦树,此树林木稀疏低矮,枝干呈匍匐状生长”可知,岳桦树分布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枝干呈匍匐状生长,多大风,风力强劲,D正确;树林木稀疏低矮,枝干呈匍匐状生长,不能反映光照强弱、降水充沛、坡度较陡,多滑坡的自然环境特征,ABC错误。故选D。23.结合右图信息可知,岳桦树树叶叶片较大,呈三角状卵形、宽卵形,结合其所处位置,位于长白山地区,可以推测岳桦树属于落叶阔叶林,C正确,D错误;常绿阔叶林位于亚热带地区,热带雨林位于热带地区,该地区不符合其生长环境,AB错误。故选C。红壤是在暖湿的条件下,有机质被微生物快速分解,矿物元素被雨水淋溶(氧化铁、氧化铝最不易被溶解,且会在结晶生成过程中形成粒团而不易被雨水冲刷破坏)而形成的具有“酸、黏、瘦”特征的土壤。下图是用掺砂方式改良后的红壤。完成下面小题。24.造成红壤“酸、黏、瘦”特征的因素主要是(

)A.成土母质B.气候C.植被D.地形25.用掺砂方式改良土壤的主要目是(

)A.增加土壤的有机质B.改良土壤的黏度C.控制土壤的流失量D.改变土壤酸碱度〖答案〗24.B25.B〖解析〗24.由材料可知,红壤“酸、黏、瘦”特征是在暖湿的条件下,有机质被快速分解,矿物元素被雨水淋溶形成的,即与气候有关,B正确;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和矿物质成分,植被主要影响土壤的肥力,地形通过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影响土壤的发育,均与红壤“酸、黏、瘦”特征的形成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25.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排泄物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掺砂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A错误;掺砂可以改善土壤的黏度,B正确;保持水土才可控制土壤的流失量,掺砂改良黏度后,红壤易被雨水冲刷,可能会增加土壤的流失量,C错误;改变土壤酸碱度需使用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进行中和,掺砂不能改变土壤酸碱度,D错误。故选B。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读河流阶地相关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河流两侧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面和陡峭的阶坡组成。如图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材料二: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下图a、b、c按顺序表示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1)读材料一判断,河流阶地属于何种地貌类型?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4分)(2)读材料二,按a、b、c三个阶段顺序,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6分)(3)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阶地的形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分别写出两者的异同点。(4分)(4)列举2种常见的河流侵蚀地貌。(4分)〖答案〗(1)流水地貌(河流地貌、河谷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流水作用。(2)a阶段,河流以侧蚀为主;b阶段,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c阶段,河流再一次转为以侧蚀为主。(3)相同:都受流水作用形成。不同:长江三角洲主要受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河流阶地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4)瀑布、峡谷(V形谷)、牛轭湖。〖祥解〗本大题以河流阶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地貌、外力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详析】(1)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的地形。河流阶地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类型,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2)读材料二可知,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当地壳抬升时,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a阶段以侧蚀为主,河漫滩展宽,b阶段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变大,以下切侵蚀为主,c阶段再转为以侧蚀为主。(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阶地的相同之处:都受流水作用而形成。不同:长江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地貌,主要受流水携带的泥沙经沉积作用而形成;河流阶地则主要受流水下蚀、侧蚀等侵蚀作用而形成。(4)瀑布是由于流水侵蚀河床中岩性不一的岩层,由于河床中较软的岩层先被侵蚀,使河床岩层出现陡坎,并在陡坎的基础上继续侵蚀,逐渐形成了瀑布,故瀑布是一种流水侵蚀地貌;峡谷是由于河流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强形成流水侵蚀地貌;牛轭湖是由于河流凹岸侵蚀,造成河流截弯取直形成的。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6分)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西藏自治区中部(如图1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湖区周围风力较大且季节变化明显,湖陆风冬季明显弱于夏季。在湖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作用下,湖区a气象站检测该地雨季多夜雨(如图2所示),同时年内平均气温日变化随季节变化明显(如图3)。(1)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对纳木错冬季湖陆风弱的原因进行分析,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形成过程先后顺序填入相应的方框中。(4分)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②湖陆风弱③湖陆温差减小④冬季湖面封冻、湖泊周围陆地被冰雪覆盖(2)在图4中绘制a气象站与纳木错之间夏季夜间的热力环流图,并画出高空和近地面的等压面。(4分)(3)说出a气象站夏季白天、夜间的近地面风向分别为和。(4分)(4)结合图3比较a气象观测站8月与1月平均气温日变化(日较差)大小,结合图2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其原因。(4分)〖答案〗(1)④③①②(2)见图(3)西北风东南风(4)1月>8月8月降水较多,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多云雨,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所以气温日变化小。(或1月多晴天,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较低,所以气温日变化大。)〖祥解〗本大题以青藏高原南部纳木错湖泊的湖陆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等压面、近地面风向的判断、大气受热过程的应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析】(1)形成热力环流的直接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冬季湖陆风弱,说明冬季湖泊与陆地的温差小。结合区域知识可知,冬季纳木错所在区域的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纳木错湖面封冻,湖泊周围陆地被冰雪覆盖(④),导致湖陆温差减小(③),温差减小,近地面湖泊与陆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①),湖陆风弱(②)。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2)夜间主要考虑降温的快慢。纳木错湖泊降温慢,近湖面气温高,空气上升,近湖面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高空接纳来自湖面的上升气流,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气象站附近的陆地降温快,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高空气流下沉至近地面,高空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垂直方向上,纳木错湖泊空气上升,a气象站空气下沉;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空气由气压较高的气象站吹向气压较低的纳木错,高空空气由气压较高的纳木错湖面上空吹向气压较低的气象站上空。如下图所示。(3)由上题分析可知,夏季夜间,近地面空气由气压较高的气象站吹向气压较低的纳木错。由图可知,气象站位于湖泊东部,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指向西,北半球近地面实际风向应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为东南风。同理,夏季白天,近地面空气由气压较高的纳木错吹向气压较低的气象站,气象站位于湖泊东部,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北半球近地面实际风向应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为西北风。(4)由图3可知,1月份气温日变化大,8月份气温日变化小。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气温日变化,主要考虑大气削弱作用对白天气温的影响和大气保温作用对夜晚气温的影响,大气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均与云量有关。由图2可知,8月降水较多,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较弱,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较少,导致气温较低;夜晚多云雨,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所以气温日变化小。1月降水较少,多晴天,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较低,所以气温日变化大。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渤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且每年冬季都会出现大面积冰封。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