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北省沧州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北省沧州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北省沧州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北省沧州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沧州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引入后,有人认为中国美学思想中的刚健、雄浑、阳刚之美等都可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并不相同,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在中西美学观念的对比中体现出鲜明的美学价值。西方美学的“崇高”观念,产生于抵抗浩大外力之时人的内在感受,蕴含着感性与理性的不和谐。西方近代美学家们认为,“崇高”指向关于伟大,壮丽、惊人甚至恐惧的心理状态,是与美相对立的,外在的观念。在对“崇高”范畴的理论阐发中,西方美学家往往注重冲突各方的矛盾对立与分裂,认为“崇高”是一种由痛感转化出来的消极快感,起源于人们面临危险时所产生“自我保护的心理”,恐怖和惊惧是崇高感的心理内容,只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才活跃起来。与西方美学范畴不同,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源自民族文化精神上的刚健有为、不屈不挠,是正面的、积极奋发的力量表现。宇宙雄浑劲健、运行不息,中华民族的先人从宇宙伟力中感悟永恒而又深邃的启示,充分肯定和高扬人的尊严、自信和理性力量,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获得人的最大自由。在这和谐的壮美之中,没有偏颇,极端、分裂与毁灭,更无恐怖和惨厉。同时,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既包含着阳刚、壮美的精神追求,也包含着刚柔相济的宇宙哲学。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从不对立。《尚书》中就推重“刚而无虐,简而无做”;《易传》认为“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刚健”之中蕴含着韧性的追求,这是中华民族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在中华美学思想中,阳刚之美不仅雄伟、劲健,同时要有内在蕴籍,不能锋芒毕露;阴柔之美不仅要秀丽、柔婉,而且同时要表现出内在的骨力。当然,在两种美之中,阳刚美始终是主导方面,这是中华文化“刚化”之美的鲜明特征。中华民族具有连续性的文化进程告诉我们,文艺必以气象取胜。刚健雄浑的美学精神中,蕴含着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精神力量。这令人联想到鲁迅先生对“刚健”文艺美学的重视和呼吁。在民族陷入生存危机的积贫积弱的年代,他大力倡导“力足以振人”的文艺,批评那种“咀嚼着身边的小小悲欢并视之为全世界”的狭隘文艺趣味,并身体力行,致力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鲁迅晚年倾力于译介外国版画作品,其意正在于通过编辑出版这些版画作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扶植刚健、质朴的文艺,以期达到振作国民精神的目的。刚健、质朴、有力的审美追求,集中体现了昂扬向上、不断奋进的文化品格和时代精神。这种美学精神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广泛共鸣,发挥重要作用,产生深远影响。如延安革命文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结出丰硕的果实,诞生《黄河大合唱》《白毛女》等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文艺作品,不仅激励着革命军民奋起抗战,救亡图存,推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取得最后胜利,也振奋千千万万普通民众走向美好明天的澎湃激情。今天,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求有强大凝聚力、刚健清新、生气昂扬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力量。倡导弘扬传统文论和审美范畴中的“刚健”美学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摘编自叶青《传承“刚健”的自然之力与精神之美》)材料二:诚然,青年人很自信,但也会遇到挫折,短时间内有困惑,但走出后将变得坚忍。在网络上,“躺平”“佛系”成为热词,而调查显示,真正“躺平”的青年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青年口头语中的这种“躺平”“佛系”,更多还是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的表达。如此种种,都表现出刚健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一种特质。刚健是一种珍贵的精神风貌:百折不挠、愈挫愈勇是刚健,追求远大理想,深植家国情怀是刚健,勇担使命、奋发有为也是刚健。无论是优越的物质发展环境,还是富足的精神成长空间,无论是不断彰显的社会公平正义,还是日益完备的政策保障,都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出力出彩创造了优厚的条件。新时代没有辜负中国青年,中国青年也没有辜负新时代。无论疫情防控还是脱贫攻坚,无论奥运赛场还是抢险现场,以及在“天宫”“蛟龙”“嫦娥”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都能看到青年人的身影。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刚健有为的青春就是奋斗的青春。那些用一砖一瓦建造起高楼大及的青年人,那些拧好每个螺丝、焊好每个接头的青年人,那些在希望的田野上寒耕暑耘、精耕细作的青年人,那些风里来、雨里去为千家万户送去外卖的青年人,都在用奋斗拥抱新时代。尽管他们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但身上那种刚健有为的气息,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新时代青年刚健有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建功立业。具体到每个青年人,刚健有为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为青年人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青年人只要瞄定正确方向、跺准时代节奏,就能在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中实现精彩人生。(摘编自王石川《做刚健有为的新时代青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刚健”美学在振奋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倡导要弘扬传统文论。B.材料一认为,比较中西美学的观念可知,中国的“刚健”文化比西方的“崇高”美学精神的内涵更丰富。C.材料一指出,西方美学家眼中的“崇高”范畴包括人在遭遇危险时产生的一种恐怖、惊惧的消极快感。D.材料二认为,网络上所谓的“躺平”“佛系”只是青年们用来调侃释压的,不懈奋斗体现的刚健才是他们的特质。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的“崇高美”中有一种分裂的力盘,而中国的“刚健美”则体现了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和谐壮美。B.中华文化中“刚健”之美的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雄浑苍劲的阳刚美和蕴藉柔婉的阴柔美之间的均衡统一。C.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对中华美学影响较大,诸如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等思维方式影响刚健对韧性的追求。D.具体到文艺领域,能够给人带来自强向上力量并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的文艺作品大都能体现“刚健”美学。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将西方的“崇高美”与中国的“刚健美”进行比较,突出了中华美学刚健精神的独特民族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B.材料一第三段引用《尚书》和《易传》中的句子,说明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中的阳刚和阴柔并非对立。C.材料二中提到诸如建筑、电焊等平凡岗位的青年,旨在论证新时代下社会公平、政策保障完备,没有辜负中国青年。D.材料二首先联系现实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刚健特质,然后阐释其内涵意义,呈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论证思路。4.1935年9月9日,鲁迅在给青年木刻家李桦的信中写道:“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倘取入木刻,或可另辟一境界也。”请根据材料一分析鲁迅推崇汉石刻入木刻的原因。5.某男主播在直播时故意矫揉造作地展示“阴柔美”,引起大部分网友的极大反感而被封杀,此事还在文艺传播领域掀起了崇尚“阳刚美”的大讨论。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当下倡导,传承中华文化中的“刚健美”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秋夜丁立梅满满的月光,带着露珠的沁凉,扑到我的窗前,我才发现,秋了。秋天的月光,不一样的。如果说夏天的月光是活泼的、透明的,秋天的月光,则是丰腴的、成熟的,千帆过尽,无限风情。它招引得我,想到秋夜底下去。对那人说:“去外面走走?”他几乎没有一刻的犹豫,应道:“好,我陪你。”门在身后,轻轻叩上。一前一后的脚步声,相互应和,沙沙,沙沙,我的,他的。黑夜里看不见我们的笑,但我们在笑,是两个顽皮的孩童,趁着大人们不注意,偷偷溜到他们视野之外去,心里面有窃喜。小区睡了。夜是宁静的,更是干净的。空气里,流动着的是夜的体香,树木的、花的、草的,还有露珠的。白天的尘埃不见了,白天的喧闹不见了,白天的芜杂不见了,连一扇铁门上的难看的疤痕,也不见了。每家每户的窗前,都悬着一枚夜色,像上好的绸缎。一切的坚硬,在此刻,都露出它柔软的内核,快乐的,不快乐的,统统入梦吧。再也没有比夜更博大的胸怀了。它可以容下你的得意,也可以收留你的失意;它可以容下你的欢笑,也可以收留你的忧伤。夜不会伤害你。花朵是潮湿的,比白天要水灵得多。弯腰,辨认,这是月季吧?这是一串红吧?这个呢,是不是波斯菊?打碗花是一下子就认出来的,因为它们开得实在太热烈,一蓬一蓬的。尽管夜色迷蒙,还是望得见它们一张张小脸,憋得通红地开着。它们拼尽全身力气,努力绽放出自己最美的容颜,呈给夜看。是等待君王宠幸的妃子吗?一豆灯下,临窗梳妆,对镜贴花黄。而一旦白天降临,它们的花朵,全都闭合起来,一夜怒放,不留痕迹。真是,真是,怎么傻得只在夜里开呢?嘴里面嘀咕着,心里却在为它鼓掌,都说女为悦己者容,花也是啊。它只开给夜色看,那是它的宿命,更是它的执着。“坐一会儿吧。”我们几乎同时说。偌大的草地边,随便找一处石凳,我坐这头,他坐那头。石凳沁凉如玉。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薄凉的,带了露珠的甜蜜。草的香味,这个时候纯粹起来、醇厚起来,铺天盖地,把人淹没。虫鸣声叫得细细切切,喁喁私语般的。树木站成一些剪影,月光动一下,它们就跟着动一下。初秋的天空,星星们稀了,可是,仍然很亮。想起遥远的一句话:“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那时还小吧,当流星划过天空,小小的心里,会一阵惊颤:是谁走了?谁呢?身边的亲人,都在,我摸摸这个,碰碰那个,很不放心。母亲不知我的心,轻轻打我的手,问:“丫头,傻乎乎想做什么?”我是在那个时候就有了恐惧的,恐惧失去,我想紧紧抓住,不再松手。而事实上,在随后长大的过程中,我不断面对着失去,无可奈何。先是和我同岁的表哥,十岁那年夏天,下河游泳,溺水而亡;后来,我的小学同桌,一个大眼睛的女孩子,出天花死了;再后来,走的人陆续多了,他们有的是我的少年玩伴,有的是我的中学同学,有的是我的朋友。昨日还笑语喧喧的一个人,今日却阴阳相隔。及至成年后,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听到一些不幸的消息,村子里,曾经我相熟的某个人,走了。直到我的外公、外婆、祖母、祖父,相继离去。我轻轻叹:“我生命中的人,一个一个少去了。”他过来握我的手,他说:“我们好好过。”笑了。消失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未知,我们无能为力,那就顺其自然吧。可握住的,是当下。当下,我们活着,我们都在,那就好好相待,不浪费每一寸光阴。比如,我们一起来享受这个秋夜的宁静,现世安稳。“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当年宫女的幽怨,留在那年的秋夜。她们终身所求,只不过是一夕相守,却不能够,只能陪着流萤,渐渐老去。我感谢我身边的这个人,他在,他让一个秋夜,充实。他问:“冷吗?”我答:“不冷。”我们不再说话,夜色温柔地漫过我们,我们也成了夜色中的一分子,成了自然的一分子,像一株草、一朵花、一枚树叶子。安静着,恬淡着。文本二:作家程应峰评价:“丁立梅的文字是美丽而有灵魂的,让心灵为之震颤的情感的韵律,在她的文字里无处不在。她总是通过一个个细小的生活细节,让人看到真善美,让人感动的同时,看到生活的明艳。她的内心充满了温情而柔软的东西,她那颗爱美的心,永远醒着。她的心醒着,就会有很多人为之沉醉。”巴兆凯推荐丁立梅的散文时表示:她擅长描写生活中的点滴生活,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中感悟人生、捕捉感人的瞬间。(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由秋天月夜下散步这一极其平常的生活场景而生发了很多哲理的感悟,让我们体味到作者内心的细腻与感悟能力。B.“我”和“他”出门后,脚步声相互应和,引发了“我们”的笑,这笑中有着不同于白天时的“放肆”。C.“我”在长大的过程中,不断地面对着亲朋好友,甚至是至亲的离去,曾经让“我”感到恐惧,感到无可奈何。D.文本一以“我们”沉浸在安静、恬淡的夜色中,成了夜色中的一分子,成了自然的一分子结尾,升华了主旨,让人回味无穷。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将夏天的月光与秋天的月光进行比较,突出了秋天的月光丰腴、成熟的特点,它吸引着“我”想去散步。B.“每家每户的窗前,都悬着一枚夜色,像上好的绸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色的柔和。C.“我”在石凳上坐着,体味着风凉、草香、虫鸣、树影斑驳,通过视听触嗅各种感觉,描写了秋夜的宁静美好。D.作者引用杜牧《秋夕》一诗,通过感叹古代宫女只能陪流萤渐渐老去的不幸,主要表达对封建时代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8.请理解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意。(1)它只开给夜色看,那是它的宿命,更是它的执着。(2)我们也成了夜色中的一分子,成了自然的一分子,像一株草、一朵花、一枚树叶子。9.请结合文本二“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中感悟人生、捕捉感人的瞬间”,分析文本一从哪些内容生发了感悟?都感悟到了什么?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①,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②,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③,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节选自《论语·八佾》)子贡曰:“管仲非仁者欤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④也,自经⑤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节选自《论语·宪问》)材料二: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⑥。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节选自苏洵《管仲论》)【注】①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②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③反坫: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空酒杯的土台。④谅:小信,无原则地守信。⑤自经:自缢。⑥少正卯: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任鲁国司寇后就将他杀了。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管仲非A仁者B欤C桓公D杀公E子纠F不能G死H又相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辅佐,与《孔雀东南飞》中“儿已薄禄相”中的“相”意思不同。B.匹夫,平常人、普通人,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匹夫”意思相同。C.放,释放,与《屈原列传》中“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的“放”意思相同。D.遂,满足,与《琵琶行》中“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的“遂”用法和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孔子通过列举事实和与国君作比较,得出了管仲不节俭和不知礼的结论。B.孔子认为管仲有大节大信,同时也有不足之处,体现了孔子对人的评价有辩证思想。C.苏洵认为齐国大治的根源在于鲍叔牙;大乱的根源在于竖刁、易牙、开方为恶。D.苏洵认为竖刁、易牙之类的佞臣不足畏,可怕的是国无贤者,国既无贤,君自昏聩。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2)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14.材料一、二,对管仲的评价角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子夜吴歌·秋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冬歌李白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歌》一、二句视听结合,“捣衣”蕴含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B.《秋歌》最后两句写思妇直接倾诉自己的愿望,希望早日安定边疆,丈夫回家。C.《冬歌》首二句以驿使第二天天亮出发开篇,意在表现战争的迫在眉睫。D.《冬歌》三、四句的“冷”“那堪”,写出了严寒中女子趁夜缝制征袍之苦。16.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指出“”的人不计其数,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被后世称赞,即“”。(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以视听结合的手法,通过动物来写田园生活场景的两句是:“,。”(3)小刚在南京旅游时,看到长江水清澈无比,似一道白练蜿蜒而来,岸边碧绿的山峰林立,不由想起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两句。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早期美国关于孔子的信息十分丰富,但主流认识是,孔子在个人品行方面几乎①。多种流传和使用广泛的出版物详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经历,②充满了崇敬之情。基本的表述为:孔子自幼天资不凡,异于常人,成年之后,以变革社会、救赎民众为己任,年仅23岁就已经制定出改革社会的纲领。他推行“严格的道德体系”,倡导节制、公正和其他美德,反对华而不实和铺张浪费,志在升华人类的思想境界。尽管挫折不断,孔子仍③,坚持周游列国,改良社会风气。今天的美国以其政治制度为荣。鲜为人知的是,美国早期承袭欧洲启蒙思想,在政治辩论中频繁引用孔子言论。富兰克林认为,一旦显要人物在革新社会方面做出表率,普通民众就会跟进。这一信念就来自孔子思想。1825年6月,《国民日报》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信里谈及到促进人类进步的手段,孔子等人在此方面取得的成就视为政治家追求变革的理想模式。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家所在之地叫“观音寺胡同”,很长一段时期那儿都是我们的乐园,放了学先要到那儿去。有时是为了一本小人书,或者是为了抄作业。还有一回专门是为了比赛胆儿大。“晚上谁敢到那庙里去?”“这有什么,喊!”“有什么?有鬼,你敢去吗?”“废话!我早都去过了。”“嘿,你要不信嘿……今儿晚上就去,你敢不敢?”“去就去,有什么呀,喊!”“行,谁不去谁孙子,敢不敢?”“行,几点?”“九点。”“行,九点就九点!”那天晚上我们①,我们走进庙门时还是满天星斗,不一会儿天却阴上来,而且起了风。我们在侧殿的台阶上蹲着,不敢动也不敢大声说话,荒草摇摇,老树沙沙,月亮在云中一跳一跳地走。有人说想回家去撒泡尿。有人说撒尿你就到那边撒去呗。有人说别的倒也不怕,就怕是要下雨了。②,就怕一下雨家里人该着急了。有人说一下雨蛇先出来,然后指不定还有什么呢。那个想撒尿的开始发抖,大家渐渐都有了便意,说憋尿是要生病的,有个人老是憋尿后来就变成了罗锅儿。大家惊诧道:是嘛?那就不如都回家上厕所吧。可是第二天,那个最先要上厕所的成了唯一要上厕所的,③,说要不是他我们还会在那儿待很久,说不定就能捉到蛇,甚至可能看看鬼。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我们”去庙里前后各有一段关于对话的记叙,两者的叙述方式不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有句台词:“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由此可以衍生出:只要诗在,远方在,人生就会在;只要诗在,梦想在,中华就会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2.B3.C4.①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蕴含着一种雄浑质朴,刚健昂扬的力量。②在当时积贫积弱、民族危亡的时刻,鲁迅鼓励这样的艺术风格,实则欲以刚健之美学,增强民族自信,振奋国民精神。5.①刚健质朴、阳刚有力的审美,集中体现了昂扬向上、不断奋进的文化品格和时代精神,能激发民众勇敢追求美好未来的澎湃热情。②倡导“刚健美”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具有强大凝聚力,刚健清新、生气昂扬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力量。③能帮助时代青年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新时代为青年展现自我提供了平台,而青年则需要用“刚健精神”瞄准方向,奋发有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特别倡导要弘扬传统文论”错误,根据材料一“倡导弘扬传统文论和审美范畴中的‘刚健'美学精神”可知,倡导弘扬的是“传统文论中的‘刚健’美学”,而非传统文论本身。此外,材料二并未涉及“‘刚健’美学”。B.“中国的‘刚健’文化比西方的‘崇高'美学精神的内涵更丰富”错误,根据材料一“由于人文基因和文化传统不同,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与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并不相同,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在中西美学观念的对比中体现出鲜明的美学价值”可知,原文并未涉及两者内涵谁更丰富的比较。选项“内涵更丰富”无中生有。D.“网络上所谓的‘躺平'‘佛系'只是青年们用来调侃释压的”错误,根据材料二“调查显示,真正‘躺平'的青年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更多还是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的表达”可知,“躺平”“佛系”是极少数,更多还是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的表达。选项“只是青年们用来调侃释压的”表述绝对化。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雄浑苍劲的阳刚美和蕴藉柔婉的阴柔美之间的均衡统一”错误,根据原文“当然,在两种美之中,阳刚美始终是主导方面,这是中华文化‘刚健'之美的鲜明特征”可知,“阳刚”占据主导,“均衡统一”的表述不正确。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旨在论证新时代下社会公平、政策保障完备,没有辜负中国青年”错误,根据材料二“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刚健有为的青春就是奋斗的青春。那些用一砖一瓦建造起高楼大及的青年人,那些拧好每个螺丝、焊好每个接头的青年人……但身上那种刚健有为的气息,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可知,原文提到这些平凡岗位的青年,旨在论证“刚健有为的青春就是奋斗的青春”。选项“旨在论证新时代下社会公平……没有辜负中国青年”曲解文意。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原文“在中华美学思想中,阳刚之美不仅雄伟、劲健,同时要有内在蕴籍,不能锋芒毕露”“刚健、质朴、有力的审美追求,集中体现了昂扬向上、不断奋进的文化品格和时代精神”可知,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蕴含着一种雄浑质朴,刚健昂扬的力量。结合原文“中华民族具有连续性的文化进程告诉我们,文艺必以气象取胜。刚健雄浑的美学精神中,蕴含着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精神力量”“在民族陷入生存危机的积贫积弱的年代,他大力倡导‘力足以振人’的文艺,批评那种‘咀嚼着身边的小小悲欢并视之为全世界’的狭隘文艺趣味,并身体力行,致力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可知,在当时积贫积弱、民族危亡的时刻,鲁迅鼓励这样的艺术风格,实则欲以刚健之美学,增强民族自信,振奋国民精神。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原文“刚健、质朴、有力的审美追求,集中体现了昂扬向上、不断奋进的文化品格和时代精神。这种美学精神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广泛共鸣,发挥重要作用,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取得最后胜利,也振奋千千万万普通民众走向美好明天的澎湃激情”可知,刚健质朴、阳刚有力的审美,集中体现了昂扬向上、不断奋进的文化品格和时代精神,能激发民众勇敢追求美好未来的澎湃热情。结合原文“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求有强大凝聚力、刚健清新、生气昂扬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力量”可知,倡导“刚健美”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具有强大凝聚力,刚健清新、生气昂扬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力量。结合原文“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新时代青年刚健有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建功立业。具体到每个青年人,刚健有为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为青年人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青年人只要瞄定正确方向、跺准时代节奏,就能在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中实现精彩人生”可知,能帮助时代青年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新时代为青年展现自我提供了平台,而青年则需要用“刚健精神”瞄准方向,奋发有为。6.B7.D8.(1)“宿命”指打碗花的自然属性,指这种花夜间开放而白天闭合的自然特点,这是不能改变的;“执着”是“我”对打碗花执着、专一精神的赞美,这种花只钟情于夜色,只有在夜晚才将自己的全部美丽绽放。(2)“一分子”指在这满天的夜色中,我们也是自然界的一个部分(或: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写出了人就如那草、花、叶子一样普通与平凡,表达出应该抓住当下的美好,活出平凡而有意义的人生。9.①通过欣赏夜色,感悟夜色的柔软、博大与包容。②通过辨认夜花,感受花的旺盛的生命力,感悟到应为了自己的追求全力以赴,无怨无悔。③通过遥望星空,由联想起生命中渐次逝去之人的哀叹转而感悟到把握当下,不浪费光阴。【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B.“脚步声相互应和,引发了‘我们’的笑”错误,结合原文“门在身后,轻轻叩上。一前一后的脚步声,相互应和,沙沙,沙沙,我的,他的。黑夜里看不见我们的笑,但我们在笑”可知,“我们”的笑,并不一定是脚步声相互应和引发的,而是一种白天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敢放飞自我的自由感引发的“放肆”。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主要表达对封建时代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错误,结合原文“‘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当年宫女的幽怨,留在那年的秋夜。她们终身所求,只不过是一夕相守,却不能够,只能陪着流萤,渐渐老去。我感谢我身边的这个人,他在,他让一个秋夜,充实”可知,主要感悟到应该珍惜自己当下的幸福。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1)结合原文“打碗花是一下子就认出来的,因为它们开得实在太热烈,一蓬一蓬的。尽管夜色迷蒙,还是望得见它们一张张小脸,憋得通红地开着。它们拼尽全身力气,努力绽放出自己最美的容颜,呈给夜看……而一旦白天降临,它们的花朵,全都闭合起来,一夜怒放,不留痕迹”可知,“宿命”指打碗花的自然属性,指这种花夜间开放而白天闭合的自然特点,这是不能改变的;结合原文“真是,真是,怎么傻得只在夜里开呢?嘴里面嘀咕着,心里却在为它鼓掌,都说女为悦己者容,花也是啊”可知,“执着”是“我”对打碗花执着、专一精神的赞美,这种花只钟情于夜色,只有在夜晚才将自己的全部美丽绽放。(2)结合原文“我们也成了夜色中的一分子,成了自然的一分子”可知,在这满天的夜色中,我们也是自然界的一个部分,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融为一体。结合原文“我感谢我身边的这个人,他在,他让一个秋夜,充实”“我们不再说话,夜色温柔地漫过我们”“像一株草、一朵花、一枚树吐子。安静着,恬淡着”可知,写出了人就如那草、花,叶子一样普通与平凡,表达出应该抓住当下的美好,活出平凡而有意义的人生。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结合原文“再也没有比夜更博大的胸怀了。它可以容下你的得意,也可以收留你的失意;它可以容下你的欢笑,也可以收留你的忧伤。夜不会伤害你”可知,通过欣赏夜色,感悟夜色的柔软、博大与包容。结合原文“打碗花是一下子就认出来的,因为它们开得实在太热烈,一蓬一蓬的。尽管夜色迷蒙,还是望得见它们一张张小脸,憋得通红地开着。它们拼尽全身力气,努力绽放出自己最美的容颜,呈给夜看”可知,通过辨认夜花,感受花的旺盛的生命力,感悟到应为了自己的追求全力以赴,无怨无悔。结合原文“初秋的天空,星星们稀了,可是,仍然很亮。想起遥远的一句话:‘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那时还小吧,当流星划过天空,小小的心里,会一阵惊颤:是谁走了?”“我生命中的人,一个一个少去了”“消失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未知,我们无能为力,那就顺其自然吧。可握住的,是当下。当下,我们活着,我们都在,那就好好相待,不浪费每一寸光阴。比如,我们一起来享受这个秋夜的宁静,现世安稳”可知,通过遥望星空,由联想起生命中渐次逝去之人的哀叹转而感悟到把握当下,不浪费光阴。10.CFH11.C12.C13.(1)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时所产生,也一定会有根源和预兆。(2)即使齐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诛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除掉他们吗?14.①材料一,从“礼”和“仁”的角度对管仲进行了评价。②材料二,从举荐贤能的角度对管仲进行了评价。【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但不能以死相殉,反又去辅佐齐桓公。“管仲非仁者欤”,“欤”,句末语气词,中间不断开,在其后断句,故在C处断句;“桓公杀公子纠”,是一个语意完整的主谓宾结构,中间不断开,在F处断句;“不能死”,“不能”修饰“死”,中间不断开,故在H处断句。故在CFH三处断句。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辅佐。/相貌。句意:管仲辅佐齐桓公。/儿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B.正确。两个“匹夫”均指平常人、普通人。句意:难道他要像普通男女那样守着小节小信。/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C.错误。释放。/流放。句意:才知道流放四凶。/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被流放在外。D.正确。满足。/于是、就。句意: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大乱的根源在于竖刁、易牙、开方为恶”错误,结合原文“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可知,大乱的根源在于管仲没有荐贤授能。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作”,发生;“由”,根源;“兆”,预兆。(2)“幸”,侥幸;“诛”,诛杀;“悉数”,全部。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原文“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可知,材料一,从“礼”和“仁”的角度对管仲进行了评价。结合原文“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可知,材料二,从举荐贤能的角度对管仲进行了评价。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管仲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设有放空酒杯的土台,管仲也有这样的土台。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但不能以死相殉,反又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一切,人民到现在还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了。难道他要像普通男女那样守着小节小信,在山沟中上吊自杀而没有人知道吗?”材料二: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时所产生,也一定会有根源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因为管仲,而说是因为鲍叔牙;齐国发生祸乱,我不说是因为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因为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人,他们固然是扰乱国家的人;再看重用他们的人,却是齐桓公。有了舜这样的圣人,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这样的圣人,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么齐桓公是什么样的人呢?回头看看,使齐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的时候,齐桓公询问可以为相的人选。在这个时候,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回答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不合人情,不能亲近罢了。唉!管仲以为齐桓公真的能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齐桓公相处很多年了,也该了解他的为人了吧?齐桓公是个耳朵离不了音乐,眼睛离不开美色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的原因,只是因为管仲在。一旦管仲去世,这三人就可以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住齐桓公了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人,而是怕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么这三人只不过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少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齐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诛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除掉他们吗?唉!管仲可以说是不懂得从根本上治理的人啊!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之时,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这三人又有什么可让人担心的呢?管仲不说他们也罢。15.C16.相同点:都表达了思妇对远征丈夫的关爱、思念之情。不同点:《秋歌》着重表现希望丈夫早日返回家园和亲人团聚,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冬歌》着重表现希望丈夫早日穿上征衣,早日感受到自己挚爱之意的急迫心情。【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意在表现战争的迫在眉睫”错误,结合原文“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可知,明天早上就要出发打仗了,连夜为丈夫缝制征袍。写了女子制备征袍的紧张、急切。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秋歌》“捣衣”蕴含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秋风”两句承上而正面抒情。阵阵秋风不仅吹拂不掉思妇的深沉无尽的情思,反面勾起她们对远方丈夫的忆念,更增加了愁怀;《冬歌》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事情表现其思念、关爱征夫的感情。故两首诗都表达了思妇对远征丈夫的关爱、思念之情。结合《秋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可知,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着重表现思妇倾诉内心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边疆,返回家园和亲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结合《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可知,天气的严寒,使手指也不灵巧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明朝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裁缝给丈夫寄去征袍,再过多少天才能到临洮?她从自己的冷想到临洮那边更冷,因此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着重表现希望丈夫早日穿上征衣,早日感受到自己挚爱之意的急迫心情。17.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摩”“倜傥”“颠”“练”“簇”。18.①无可指摘(完美无瑕)②字里行间(无一例外)③矢志不渝(初衷不改)19.答案示例一:《国民日报》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信里谈及促进人类进步的手段,把孔子等人在此方面取得的成就视为政治家追求变革的理想模式。示例二:《国民日报》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信里谈及促进人类进步的手段,孔子等人在此方面取得的成就被视为政治家追求变革的理想模式。【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原文“但主流认识是,孔子在个人品行方面……”可知,此处是说孔子的品行无可挑剔,故可填“无可指摘(完美无瑕)”。“无可指摘”的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完美无瑕”的意思是形容达到最好标准,没有任何缺陷。第二空,结合原文“出版物详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经历……充满了崇敬之情”可知,此处是说通过文字表达对孔子的崇敬,故可填“字里行间(无一例外)”。“字里行间”的意思是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无一例外”的意思是都是这样,没有其他特殊的。第三空,结合原文“尽管挫折不断,孔子……坚持周游列国,改良社会风气”可知,此处是说孔子遭遇挫折,仍不改变自己的志向,故可填“矢志不渝(初衷不改)”。“矢志不渝”的意思是立下誓言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初衷不改”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做事情,能够始终如一地保持当初的信念,不随时间改变。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意重复,“及到”语意重复,删掉“及”或“到”;二是结构混乱,“在此方面取得的成就视为……理想模式”结构混乱,可改为“把孔子等人在此方面取得的成就视为政治家追求变革的理想模式”或“孔子等人在此方面取得的成就被视为政治家追求变革的理想模式”。20.①真的到那庙里去了(约定好一起去庙里)②有人说下雨也不怕③大家都埋怨他21.①去庙里前对话直接陈述说话内容,使对话节奏加快,体现“我们”比赛胆儿大时内心的兴奋、激动。②在庙里的对话指出说话人是“有的人”,对说话内容进行转述,使对话节奏减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