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第一节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一.地球上水的分布1.地球水圈活动水(液态与固态水):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冰雪气态水:大气水分矿物化合水、结合水2.地球总水量国际水文协会认为15×108km33.地球的水量分布非均匀性以海水为主体,海水占97%以上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参考资料:化合水是指矿物中的结晶水,又称结合水。以OH-、H+或H3O+等形式存在于化合物或矿物中的水。
例如滑石Mg3(Si4O10)(OH)2、水云母(KH3O)Al2(OH)2(AlSi3O10)等。
化合水在结构中占有一定的位置,须加热至相当高的温度才能使其脱失,并伴随有因结构变化或破坏所引起的放热效应。土壤中的化合水是束缚水的一种。不能直接参加所进行的物理作用,也不能被植物吸收作用。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2/6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1/6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图中单位为可供直接饮用的河流和淡水湖泊10.17万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水循环与水量平衡(一).水循环1.水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蓄积2.循环类型海—气循环海—陆循环海—陆—气循环:非闭合循环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水循环示意图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3.自然水更新周期多年冻土带的地下水或极地水:1×104年海水:2500年深层地下水:1400年湖泊:数至数十年河川:10-20天大气水:8-9天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水量平衡1.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PC+PO=EC+EDPC:大陆降水;PO:海洋降水;E:蒸发量2.水平衡规律:全球降水量等于全球蒸发量全球水量保持平衡海洋是水分的主要来源海洋与陆地水平衡通过径流来实现3.水平衡的区域差异与人类干预水平衡问题无论海洋与陆地,不同纬度的降水量与蒸发量都有差异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参考资料: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1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200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公里,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数千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冰川: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湖泊: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大气: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沼泽: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沼泽: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地下:贵州安顺地下暗河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地下:趵突泉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江河:长江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江河:黄河入海口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航运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海上平台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但是: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一.大洋、海及其区域与分类1.世界大洋洋是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深度大,具有独立的洋流系统和潮汐系统,理化性质较稳定的水域。第二节海水的理化性质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2.海及其分类深入陆地的大洋边缘部分,面积和深度小于洋,有河流注入,理化性质有别于洋,无独立的洋流系统和潮汐。内海:为陆地所圈,以海峡与外海相通。边缘海: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分隔,受外海洋流与潮汐影响。外海:大陆边缘的大洋部分,与洋有广阔联系,如巴伦支海、阿拉伯海。岛间海:由一系列岛屿所环绕形成的水域。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3.海水的组成化学成分海水中含有天然元素80多种。
Cl、Na、K、Ca、Mg、S盐度海水盐度: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大洋盐度一般在33‰-37‰之间。4.物理性质温度:海水表层平均温度变化于-1.7-30度间密度:1.022-1.028g/cm3,是温度,盐度,压力的函数。透明度与颜色海水透明度以直径30cm的白圆盘投入水中的可见深度来表示。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一、潮汐与潮流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钱江大潮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日本海啸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海洋中的波浪1、波浪海洋中的波浪指水质点以其原有平衡位置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作周期性圆周运动的现象。波浪的要素包括波峰、波谷、波长、波高等。2、海洋波浪分类按成因分类:风浪:由风的作用而产生的波浪。海啸:因地震或风暴而产生的波浪。潮波:月球引潮力引起的。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海浪要素海浪是海水运动形式之一,它的产生是外力、重力与海水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4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根据波浪行进海岸时的变化,对于坡岸较缓的海滩,近岸水域按不同水深可分为:深水区、浅水区、击岸波区及岸边区。表示波浪破碎处水深,对应的波高称为破碎波高,用表示。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海岸波浪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气压波:气压突变产生的波浪。船行波:船行作用产生的波浪。按波和水深的相对关系分:深水波浅水波按作用力情况划分:强制波自由波(余波)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波浪的余摆线:参见教材P138。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一、7万年以来的海平面变化近代在全球各个大陆发现的贝壳堤、海滩岩、珊瑚礁、牡蛎堤,以及取自钻孔剖面中的沉积物和生物遗迹标本,都毋庸置疑地证明,即使在最近地质历史时期,也出现过远高于现代的海平面。而大量埋藏在今天的海水下的贝壳堤、海滩、海滨沼泽、村落遗址、河口三角洲和外陆架,又证明过去确曾发生过海平面远低于现代海平面的情况。
局部地区海岸线的变化由于叠加了该地区地壳形变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准确反映海平面升降幅度。但是,全球范围的海平面变化无疑应该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反映。第四节海平面变化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1、距今70000年:海平面上升:渤海西海岸偏西200km,黄海海岸远至大运河、太湖一带;2、距今44000年:
海平面下降:海岸线向东推进到现代海岸以东4个经度。3、距今25000年:海平面再上升;4、距今15000年:海平面下降,东海海岸东移至距日本九州120km处。5、距今10000年:海平面上升。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近百年的海平面变化
刚刚过去的20世纪,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海洋热膨胀和冰川消融加剧,加上CO2排放量猛增形成的温室效应,全球海平面普遍呈上升趋势。三、2l世纪海平面上升预测
1990年以前做出的2l世纪海平面上升预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只有一点为人们所公认,即海平面上升速度将比20世纪更快。
海平面上升将使沿岸地区风暴潮灾害加剧,海岸侵蚀强化,潮滩湿地损失,盐水入侵河口及海岸地下含水层,阻碍陆地洪水与沿海城镇污水排放,理应受到高度重视。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海洋资源:与海水本身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化学元素,海洋生物,矿藏,能量,热量。一.海洋资源(一)海水化学资源海水中含量最大的化学物质是水,水本身就是一项重要而宝贵的资源。除水以外,海水中含有大量溶解固体和气体物质,其中包括80多种化学元素。1.水资源:即海水淡化2.化学物质资源盐常量化学物质:镁、钾、重水、溴、铀微量元素:碘、铜、银、锌、钼等第五节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资料:全球海水淡化现状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3500万立方米左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供水问题,即世界上1/50的人口靠海水淡化提供饮用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厂1.3万多座,海水淡化作为淡水资源的替代与增量技术,愈来愈受到世界上许多沿海国家的重视;全球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总量每年约6000亿立方米左右,替代了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全世界每年从海洋中提盐5000万吨、镁及氧化镁260多万吨、溴20万吨等。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美国研制出的一种新型海水淡化设备海水晒盐技艺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海水晒盐技艺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海水晒盐技艺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海底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海滨砂矿、在大陆边缘海区,还有磷钙石、海绿石和煤、铁、铜、硫等各种矿物资源。深海底的主要矿产是锰结核和含金属泥质沉积物。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1.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在大陆架以及浅海区全球海底石油储量丰富,近2500×108t,占全球可能储量的31%2.海滨矿砂金、铂族金属和金刚石等,铁砂,锡砂等分布广、矿种多、储量大、易开采3.其它矿藏磷钙石、海绿石、煤、铁、铜硫等各种矿物资源深海底矿产锰结核:含金属泥质沉积物:深海区构造活动带的铁、锰、锌、铜、铅、银和金等泥质沉积物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三)海洋动力资源波浪能潮汐能(四)海洋生物资源生物资源丰富20余万种生物海洋生物生产量高a.在不破坏生态平衡下,每年可产出30×108t水产品,可供300亿人食用b.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多,其实物生产相当于全球农产品的1000倍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动植物资源鱼类资源:3×104种之中有1.6×104种在海洋中全球年渔获量的85%以上来自海洋无脊椎动物:头足类、甲壳类、海参类、水母类如乌贼、扇贝、对虾、龙虾、海参、海蜇等海洋脊椎动物:鲸、海豚、海鸟、海狮、海豹、海象等植物资源:海藻类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洋本身构成了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
海洋是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的主要接收者,也是主要的蓄积者,海水冷却时将向空气中散发大量的热,增温时则将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海洋借助自己与大气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间接影响气候和受气候影响的各种自然现象。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第六节河流一.河流、水系和流域(一)河流、水系和流域概念河流:河水经常或周期性地沿自身造成的洼地流动水系:河流干支流网络系统外流河和内流河:前者流入海洋,后者流入内陆湖流域:分水岭围成的集水区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黄河流域太湖流域海河流域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水系形式
水系形式是一定的岩层构造、沉积物性质和新构造应力场的反应。水系形式可按干支流相互配置的关系或它们构成的几何形态来划分。如树枝状水系、羽状水系、……。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类型特征发育地区树枝状水系在地形较缓坡度不大,物质成分均匀,地质构造影响轻微地区花岗岩、玄武岩、砂岩、砂砾岩、片岩、板岩、粘土岩、凝灰岩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形态为树枝状,源头呈钳状侵入岩、块状岩石风化剥蚀馒头山花瓣状沟头树枝状水系总体呈树枝状,源头呈花瓣混合岩叶脉状—树枝状水系水系短而密,多呈直角汇入,三级支流似叶脉状
格状树枝状水系主流和支流呈直角相交,受断裂、裂隙控制沉积岩,变质岩中也有分布梳状—树枝状水系冲沟汇入三级支流,多呈直角或近似直角,并相互近于平行时代较新的胶结砂砾岩肋状水系格状水系的变种,二级支流平直,三级支流与二级支流呈正交,三级支流成对出现,并近于平行,似肋骨变质岩、付变质岩角状水系格状水系的变种,多沿断层、裂隙发育,主流和支流呈直线状坚硬岩石构造发育地区菱格状水系角状水系的变种。水系受“X”型断裂和裂隙所控制,呈菱格状“X”型构造发育地区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树枝状水系(长江)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格状水系(闽江)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类型特征发育地区平行状水系沿某一方向断裂发育,水系平行分布组构造发育的坚硬岩石地区,第四系地层的斜地,冰水堆积物扇状水系主流稀疏,支沟密布,以锐角汇入主流主要发育在河流三角训,在冲积扇较发育羽毛状水系三级支流上的冲沟均以锐角流入支流,冲沟紧而密,分布对称,似羽毛状变质岩中片理较发育的地区,黄土覆盖区的红色土出露地段放射状水系水系由中心向外流,呈放射状火山锥、弯丘、地下隆起向心状水系水系从四周向内流盆地、凹陷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扇状水系(海河)平行状水系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羽毛状水系(渭河)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放射状水系向心状水系(Ⅰ)向心状水系(Ⅱ)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三)河流的纵横断面
河源与河口的高度差,称河流的总落差;而某一河段两端的高度差,则是这一河段的落差;单位河长的落差,叫做河流的比降,通常以小数或千分数表示。河流纵断面能够很好地反映河流比降的变化。
河流横断面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四)河流的分段
一条河流常常可以根据其地理-地质特征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五)流域特征对河流的影响
流域面积:影响河流水量大小;流域形状:影响干流集中程度;流域高度:影响降水形式和气温,进而影响水量变化;流域方向或干流方向:影响冰雪消融。河网密度:地表径流丰富程度的标志。流域气候、植被、地貌特征、岩石和土壤的渗透性和抗蚀能力,是河网密度大小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水情要素河流是通过它的流水活动影响和改变地理环境的。为了认识河流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必须首先了解有关河流水情的一些基本概念。
1.水位: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高度,叫水位。三峡水位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三峡水位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三峡最高水位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2.流速:水质点在单位时间里移动的距离.河流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河流流速分布图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薛齐公式(等流速公式):R为水力半径,即过水断面面积与水浸部分弧长之比;I为河流纵比降;C为待定系数.C与糙度、深度、过水断面形状等有关,可通过实验或公式求得,常用公式有: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1)满宁公式:2)巴甫诺夫斯基公式:上述两式中,R为水力半径,n为河槽粗糙系数。3.流量:单位时间里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量:Q=Av式中Q为流量;A为断面积;v为平均流速。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黄河4.河水温度与冰情河流的补给特征是影响河水温度状况的主要因素。
河水温度也随时间而变化。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黄河凌汛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黄河凌汛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三.河川径流径流(runoff):指流域内的大气降水,除掉部分被蒸发耗损外,其余的在重力或静水压力作用下沿着地表面或地下运动的水流。它包括降水沿地表与地下汇入河网,并向出口断面汇集和输送的全部水流。其中,沿地表(坡面与河槽)流动的水流称为地表径流;在地表面以下岩石、土壤和冲积层空隙中流动的水流叫做地下径流。从地表和地下汇入河川后,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输送和排泄的水流称为河川径流。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由降水开始到到水流流经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降水的形式不同,径流的形成过程也各异。
(一)径流形成常将降雨径流形成过程概化为四个阶段:流域降雨阶段、停蓄阶段、流域产流阶段、河网汇流阶段。1流域降雨阶段降雨过程为降雨径流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降雨引起径流。因此,降雨过程是降雨径流形成过程的首要环节。降雨量大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及其时空变化对径流形成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2、停蓄阶段降雨初期,除小部分雨水(一般不超过5%)直接降落到河槽水面上(称为槽上降水C)直接形成径流外,绝大部分降水降落在流域表面上,并不立即产生径流,而是消耗于植物截留(In)、地表填洼(D)、下渗(f)与蒸发(E),并在满足植物截留(In)、地表填洼(D)、下渗(f)与蒸散发(E)之后,才能产生地表径流。因此,降雨初期,流域内的植物截留(In)、地表填洼(D)、下渗(f)与蒸散发(E)过程,对于径流形成来讲,是降雨的耗损过程;但从减少水土流失和增加下渗补给地下水来说,这个阶段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把降雨开始之后,到地表径流产生之前,降雨的截留、下渗、填洼及蒸发等雨水的耗损过程概化为流域的蓄渗阶段(停蓄阶段)。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3、坡地产流和漫流阶段(1)坡地产流当流域内的降雨量满足了流域蓄渗之后,若降雨持续进行,则开始产生地表或地下径流,称为产流。(2)坡地漫流超渗雨水或超蓄雨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流动的细小水流,叫做坡地漫流或坡面漫流。坡地漫流是地表径流向河槽汇集的中间环节,分片流、沟流和壤中流三种形式,其中网状细沟流为主要形式,但无固定的槽沟。只有在地面坡度相当大的山区,降雨强度大的情况下,才可能在坡面上形成小的侵蚀沟。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小溪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片流不很常见,分布在坡度不大但坡面较平整的地区,大暴雨(降雨强度很大)情况下,可能产生片流。一般地,坡地漫流的流程不超过数百米,甚至仅几米,汇流历时很短,故对小流域很重要,而对大流域则因历时短而在整个汇流过程中可以忽略。地面径流经过坡地漫流汇入河网。壤中流和地下径流也同样具有沿坡地土层的汇流过程,它们都是在有孔介质中的水流运动。壤中流汇流速度比地表径流慢,但比地下径流快得多,有时与地表径流相互转化,所以时常将二者合称为直接径流。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壤中流示意图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4、河槽集流阶段(河网汇流)由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通过不同路径注入河网后,在河网内沿河槽由上游向下游作纵向的流动和汇集,直到最后流出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河槽集流或河网汇流。它是降雨径流形成的最终环节。在河槽集流过程中,随着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不断地汇入河网(河槽),使河网水量增加、水位上涨、流量增大,成为流量过程线上的涨洪段(涨水段)。在涨水过程中,由于大量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汇入,河流水量增加,大部分水量沿河网迅速下泄,最后流出出口断面;而有一部分水量被河网容蓄起来,使河网水位升高;还有一小部分水量渗入到河谷两岸堆积物中,补给地下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当降雨和坡地漫流停止时,河网蓄水和河谷冲积层蓄水达到最大值,而河网汇流过程仍在继续进行。当上游河网补给量(河网总入流量)小于出口断面排泄量时,灌网蓄水开始消退,水位降低、流量减小,形成流量过程线上的退水段。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径流计量单位1.流量Q
Q=Av(m3/s)式中,A为过水断面面积(m2);V为断面平均流速(m/s)。流量有瞬时流量、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多年平均流量等。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2、径流总量W
径流总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横断面的总水量(一般指出口断面)。常用单位为m3,其计算式为:
W=QT式中:Q为流量(m3/s);T为时段(如日、月、年等)长(s)。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参考资料:黄河径流减少与断流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20世纪60年代为575亿立方米;70年代为313亿立方米;80年代为284亿立方米;90年代中期为187亿立方米。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黄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了一多半。与此同时,黄河下游多次断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3.径流模数M: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产出的水量(M3/a·km2)M=Q/F式中;Q为流量(m3/s);F为流域面积(km2);1000为单位换算系数(即lm3水为l000dm3)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4、径流深度R(y)
径流深度是指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也即是把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水层深度,常用单位为毫米(mm)。其计算式为:
式中:W为径流总量(m3);F为流域面积(km2);为单位换算系数。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5、径流系数α。径流系数是指任一时段内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该时段的降水量(或降水总量)之比值。为无量纲,一般用小数或百分率表示。其计算式为:
式中:R为径流深度(mm);P为降水量(mm)。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6、径流变率(模比系数K)
模比系数又称径流变率,是指某一时段径流值(mi,Q或Ri等),与同时段的多年平均径流值(mi,Q或Ri等)之比。其计算式为
式中,m,Q,R含义同上。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三)正常径流量
河流的年正常径流量是指多年径流量的算术平均值,即一年中流过河流某一断面的平均水量。它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值,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值。只有河流的径流年际变化比较小,或者有相当长的观测资料时,才能够精确地计算出河流的正常径流量。
(四)径流的变化
1.年内变化随着气候条件的周期性变化,一年中河流补给状况、水位、流量等也相应发生变化。根据一年内河流水情的变化特征,可以分为若干个水情特征时期,如汛期、平水期、枯水期或冰冻期。
2.年际变化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往往是由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引起的。通常以径流的离差系数来表示年径流的变化程度。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2.年际变化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往往是由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引起的。通常以径流的离差系数来表示年径流的变化程度。中国河流(中等河流)离差系数的分布:长江以南:<0.3;长江下游,黄河中游及东北山区河流:0.4;淮河:0.60;海河:0.70.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五)特征径流
1.洪水河流的水位达到某一高度,致使沿岸城市、村庄、建筑物、农田受到威胁的水位,称为洪水位。连续的强烈降水是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积雪融化也可以造成洪水。流域内的降水分布、强度、降水中心移动路线,以及支流排列方式,对洪水性质有直接影响。洪水按来源可分为上游演进洪水和当地洪水两类。
2.枯水一年内没有洪水时期的径流,称为枯水径流。我国大多数河流的枯水径流出现在10月至次年3-4月。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湘江洪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湘江枯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四.河流的补给(一)河流补给的形式
降落在地表的雨水,除部分被植物截留、下渗和蒸发以外,其余的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河网,补给河流。冰川、积雪、地下水、湖泊和沼泽,也都可以构成河流的水源。此外,人类通过工程措施,也可以给河流创造新的补给条件,这就是人工补给。河流水量补给是河流的重要特征之一。1.降水的补给2.融水补给3.地下水补给4.湖泊与沼泽水补给5.人工补给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各种补给的特点
1.降水补给雨水是全球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来源。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的降水量及其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的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
3.地下水补给河流从地下所获得的水量补给,称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是河流较经常的水源,一般约占河流径流总量的15-30%。地下水补给具有稳定和均匀两大特点。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4.湖泊与沼泽水补给湖泊、沼泽水补给量的大小和变化,取决于湖泊和沼泽对水量的调节作用。湖泊面积愈大,水量愈多,调节作用就愈显著。一般说来,湖泊沼泽补给的河流,水量变化缓慢而且稳定。
5.人工补给从水量多的河流、湖泊中,把水引入水量缺乏的河流,向河流中排放废水等,都属于人工补给范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城市河流:秦淮河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污染的城市河流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三)河流水源的定量估计
对河流水源进行定量估算比较困难,但又相当重要。为了了解河川径流的形成规律及其计算和预报方法,正确地从总水量中划分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常常需要从河流的流量过程线中,把各种形式的补给分割出来。所以河流水源的定量估算,也叫做流量过程线的分割。
1.
直线分割法
2.
退水曲线法
以上两种方法都只限于分割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两部分。地表径流各部分还可以进一步分割。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五、流域的水量平衡
进入任意流域空间的水量,减去所消耗的水量,等于它原来水量的绝对增加量,这就是流域水量平衡的原理。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六、河流的分类
(一)河流分类的意义和原则
河流分类的方法和原则很多,现简要分列于下:
1)
以河流的水源作为河流最重要的典型标志,按照气候条件对河流进行分类;
2)
根据径流的水源和最大径流发生季节来划分;
3)
根据径流年内分配的均匀程度来划分;
4)
根据径流的季节变化,按河流月平均流量过程线的动态来划分;
5)
根据河槽的稳定性来划分;
6)
据河流及流域的气候、地貌、水源、水量、水情、河床变化等综合因素来划分。
很显然,这里列举的大部分原则都有局限性,但又都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在为某个特定目的进行河流分类时,可以分别采用。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我国河流的分类
我国常以河流径流的年内动态差异为标志进行河流分类。这种分类反映了我国各类型河流的年内变化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河流水文和合理规划利用地表径流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主要河流类型及其径流特征介绍如下:
1.东北型河流一年两汛,河水结冰。2.华北型河流两汛,雨季多暴雨,径流变幅大。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3.华南型河流雨季长,汛期长。4.西南型河流径流与降水变化规律一致,河谷深切,洪水危害不大。5.西北型河流冰雪补给,多内流河。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6.阿尔泰型河流积雪补给为主,春汛明显。7.内蒙古型河流地下水、雨水补给,雨季出现最大径流,冰冻期长。8.青藏型河流
冰雪补给,东南边缘河流为雨水补给,春洪夏汛相连。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七、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河流是所在流域内自然地理总背景下的产物。河流的地理分布受着气候的严格控制。流域海拔高度、坡度和切割密度直接影响着径流汇聚条件;地表物质组成决定着径流下渗状况;植被则通过对降水的截留影响径流;等等。
另一方面,河流对地理环境也有显著的影响。河流是地球水分循环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热量和矿物质也随水分一起输送。河流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交通运输、灌溉、发电和水产事业等方面都为人类带来了重要财富。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第七节湖泊和沼泽一.湖泊(一)湖泊的成因和类型
地面上洼地积水形成比较宽广的水域称为湖泊。湖泊形成的两个条件:湖盆和水。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都可以形成湖盆。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纳木错贝加尔湖青海湖构造湖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阿拉斯加坎特迈湖澳大利亚蓝湖长白山天池火山湖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岩溶湖风蚀湖潟湖牛轭湖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巴基斯坦印度河上牛轭湖的形成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汶川大地震唐家山堰塞湖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湖泊的分类
按湖水来源分类
海迹湖陆面湖湖水与径流关系分类
内陆湖外流湖③依湖水矿化程度
淡水湖咸水湖④依湖水存在期
间歇湖常年湖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洞庭湖外流湖鄱阳湖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内陆湖罗布泊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湖水的性质
1.颜色和透明度
湖水一般呈浅蓝、青蓝、黄绿或黄褐色。湖水透明度与太阳光线、湖水含沙量、温度及浮游生物都有关系。确定湖水透明度的方法与海水透明度相同。
2.温度
太阳辐射热量是湖水的主要热量来源。水汽凝结潜热、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热和地表传导的热,也是湖水热量收入的组成部分。而湖水向外辐射和蒸发,则是热量损耗的主要方式。
3.化学成分
湖水的化学成分大致是相同的,但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情况,却可以因时因地而有比较大的差异。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三)湖泊水文特征
1.湖水的运动
(1)定振波:定振波:全部湖水围绕着某一个或几个重心而摆动的现象,称为定振波。成因:外力作用如大气压力变化、暴雨等使湖面大部分水的平衡被破坏。特征:不仅是水面,而是整个水体的水分子都在运动。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2)湖流:湖流:湖水在湖盆内发生的单向缓慢流动。成因:河流注入的湖,河流入口处的水面比外泄处略高,于是湖水就发生;风的作用可使湖水随湖面风向运动;定振波造成水面倾斜,湖水在重力作用下也可发生湖流;水温变化造成湖水的垂直循环,也产生湖流。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2.水位变化和水量平衡
湖水的水位变化是与水量平衡紧密联系的。当湖水收入超过支出,水量成正平衡,水位就上升;相反,若湖水支出超过收入,水量成负平衡,水位就下降。排水湖的水量平衡方程式:X+y+z+k-y,-z,-e=±⊿w收入:湖面降水量X;入湖地表径流量y;入湖地下径流量z;湖面水凝结量k。支出:湖面蒸发量e;出湖地表径流量y,;湖水渗漏量z。另外,⊿w为一定时期内湖的水量变化。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沼泽1、定义:较平坦或稍低洼而过度湿润的地区,生长各种喜湿植物,并有泥炭层.2、沼泽物质组成:①水(约占85%~95%);②干物质(主要为泥炭,占5%~10%)。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泥炭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一)沼泽的成因1、沼泽形成条件:水分。只有过多的水分才能引起喜湿植物侵入,导致土壤通气状况恶化,并在生物作用下形成泥炭层。2、沼泽形成过程
沼泽形成过程基本上有两种情况,即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
1.水体沼泽化
沿湖岸水生植物向湖中央生长
→全湖布满植物→有机物堆积于湖底形成泥炭→湖水变浅→沼泽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挺水植物:芦苇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浮水植物:水葫芦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沉水植物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水体沼泽化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2.陆地沼泽化过程
陆地沼泽化表现为多种形式,但基本形式是森林沼泽化和草甸沼泽化两种。(1)森林沼泽化过程:
森林破坏(砍伐或火烧)→迹地→→草本植物大量繁殖→苔藓植物生长→苔藓沼泽。(2)草甸沼泽化过程:
地表长期过湿→潜水位升高或地下水出露→→草甸过度湿润→低洼处积水→有机质分解成泥炭。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森林沼泽化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2)草甸沼泽化过程:
地表长期过湿→潜水位升高或地下水出露→→草甸过度湿润→低洼处积水→有机质分解成泥炭。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草甸沼泽化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草甸沼泽化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沼泽水文特征沼泽水运动十分缓慢。沼泽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降水、融雪水和地下水;蒸发是沼泽水的主要损耗方式。径流极小。对河流的补给作用较微弱。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三)沼泽的分类
沼泽的分类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系统。目前应用较广的是地貌分类法和综合分类法。我国沼泽研究者,在对若尔盖沼泽分类时,按照综合分类的原则,采用了三个主要特征作为依据:一是沼泽体发育过程的形式与阶段;二是沼泽体所处的地貌类型及水分养分状况;三是植被及其在沼泽体中的分布规律。按第一特征分类:
高位沼泽、
低位沼泽。按第二特征划分亚类:如湖滨洼地沼泽亚型;阶地沼泽亚型;闭流宽谷沼泽亚型,等。按第三特征划分:睡菜-苔草沼泽、蒿草-木里苔草沼泽等。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高位沼泽、低位沼泽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森林沼泽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森林沼泽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一、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一)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一般指温度、颜色、透明度、嗅、味、导电性及放射性等。1.温度
地下水的温度是因自然条件不同而变化的。地下水温度通常与当地气温、地温有一定的关系,温带和亚热带平原区的浅层地下水,年平均温度比所在地区年平均气温高1-2℃。第八节地下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地下水温度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TH=TB+(H-h)/GTH为H深处地下水的温度;TB为所在地年平均气温;H地下水深度;h为所在地地温恒温带深度;G为地温梯度,以33m/℃计算。地下水按温度分类:过冷水:﹤0℃冷水:0~20℃温水:20~42℃热水:42~100℃过热水:﹥100℃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2、颜色及成因
地下水一般是无色透明的,但有时因含某种离子、富集悬浮物或含胶体物质,也可显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地下水的颜色由它的成分和悬浮于其中的杂质所决定。测定颜色的方法,野外是在玻璃管中用试样和蒸馏水进行对比;室内用标准色液进行比较(试管对比样反衬白纸)。
颜色成因翠绿色H2S气体,有硫磺胶体浅蓝绿色FeO褐红色Fe2O3暗黄褐色腐殖质(沼泽)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3、透明度
地下水的透明度取决于水中固体矿物质、有机物和胶体悬浮物的含量。按透明度可将地下水分为四级:透明的、微浊的、混浊的及极浊的。级别特征透明无悬浮物及胶体,60cm内可见3mm的粗线。微浊有少量悬浮物及胶体,>30cm内可见3mm的粗线。混浊有少量悬浮物及胶体,<30cm内可见3mm的粗线。极浊有大量悬浮物及胶体,似乳状,水深很小也不能清楚看见3mm的粗线。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4.比重
地下水比重决定于水的温度和水中溶解的盐类。溶解的盐分愈多,比重就愈大。
5.导电性
地下水导电性取决于其中所含电解质的数量与性质。离子含量愈多,离子价愈高,则水的导电性愈强。此外,温度对导电性也有影响。测定了水溶液的电阻率,即可知道它的导电性。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6、气味及强度等级
地下水一般无气味。在一般温度下气味不易辨别,而在40℃左右温度时气味最显著,故在测定地下水气味时,应将水稍给加热,以使其气味明显易辨。当含有硫化氢时—鸡蛋气味;含有氧化亚铁—铁腥昧;含腐殖质会—鱼腥气味。强度程度特征O无没有任何气味Ⅰ极微弱有经验者能觉察Ⅱ弱注意时能鉴别Ⅲ显著易觉察,不处理,不可饮用Ⅳ强引人注意Ⅴ极强具有强烈的气味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7、味道与成因
地下水的味道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纯水是淡而无味的。测定地下水的味道时应将水加温至20—30℃,这时水的味道最明显。味道成因涩味Na2SO4苦味MgSO4MgCl2墨水味FeO铁锈味Fe2O3清凉可口CO2味美适口Mg(HCO3)2,Ca(HCO3)2土甜味有机质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8、放射性
地下水的放射性取决于其中所合放射性元素的数量。地下水在不同程度上或多或少地都具有放射性,但一般地下水的放射性极弱。具有放射性的成因:放射性矿床、酸性火山岩分布区的地下水放射性显著增强。放射性组分:UTh(钍)Ra(镧)Rn(氡)放射性单位:马海(M.E.)、居里(Ci)1M.E.=3.64×10-10Ci。测定水的放射性时,应在就地进行,因为氡的半衰期很短,为3.825昼夜。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1.气体
地下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CO2、O2、N2、CH4、H2S,还有少量的惰性气体和H2、CO、NH3等。
2.氢离子浓度
天然水中H+离子浓度主要取决于H2CO3和-HCO3-、CO32-的数量。氢离子浓度常用pH值表示。
3.离子成分和胶体物质
(1)氯离子(2)硫酸根离子(3)重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4)钠离子(5)钾离子(6)钙离子(7)镁离子(8)氮化物(铵离子、亚硝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9)铁离子(10)硅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地下水中常见成分阳离子:H+、Na+、K+、NH4+、Mg2+、Ca2+、Fe3+、Fe2+及Mn2+等;阴离子:Cl-、SO42-、CO32-、HCO3-、NO2-、NO3-、OH-、SiO32-及PO43-等;未离解的化合物:Fe2O3
、A12O3及H2SiO3等;气体成分:N2、O2
、CO2、CH4、H2S以及Rn(氡)等。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三)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和硬度
1.
总矿化度水的总矿化度是指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含量,通常是以水烘干后所得的残渣来确定,单位为g/L。根据总矿化度的大小,天然水可以分为五类:
淡水:残渣
<1克/升;弱矿化水:
1-3克/升;中等矿化水:
3-10克/升;强矿化水
:
10-50克/升;盐水
:
>50克/升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2.
硬度
水中钙、镁离子的总量,称为水的总硬度。当水煮沸时,一部分钙镁离子的重碳酸盐因失去CO2而成为碳酸盐沉淀,沉淀的部分叫做暂时硬度。总硬度减去暂时硬度即为永久硬度。表示水的硬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德国度,以1升水中含10毫克CaO为1度;一是用Ca2+、Mg2+的毫克当量/升来表示,1毫克当量硬度等于德国度2.8°。
根据水的总硬度可以把水分为五类:
极软水
<1.5毫克当量(<4.2°)
软水
1.5-3.0毫克当量(4.2-8.4°)
弱硬水
3.0-6.0毫克当量(8.4-16.8°)
硬水
6.0-9.0毫克当量(16.8-25.2°)
极硬水
>9.0毫克当量(>25.2°)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水垢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岩石的水理性质
松散岩石存在着孔隙,坚硬岩石中有裂隙,易溶岩石有孔洞。水以不同形式存在于这些空隙中。岩石与水作用时,表现出不同的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等,这就是岩石的水理性质。
(一)容水性
岩石的容水性:指岩石能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表征指标:容水度,即岩石中所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θ=Vw/V×100%.容水度数值上一般与空隙度(裂隙率、岩溶率)相等。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持水性
岩石的持水性: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力和毛管力在其空隙中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质,称为持水性。表征指标:持水度。即在重力影响下岩石空隙中所能保持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三)给水性
岩石的给水性: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石能够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表征指标:给水度,即流出的水的体积与储水岩石体积之比。颗粒较粗的岩石给水度较大,细粒岩石给水度则很小。
u=(V出水/V砂样容水)×100%。(四)透水性
岩石的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岩石空隙的大小、多少和空隙是否彼此连通,对透水性有着明显的影响。
表征指标:定量指标渗透系数。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三、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
(一)地下水的动态
地下水流量、水位以及温度和化学成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日变化和季变化,称为地下水的动态。
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是水量变化的表现形式,为了准确掌握地下水的动态,必须进行地下水量平衡计算。
某地区地下水平衡方程式:X-(y2-y1)-(z2-z1)-(w2-w1)=ψ⊿h+u+m水收入:降水量X;地表水流入量Y1;凝结量Z1;地下水流入量W1。水支出:地表水流出量Y2;蒸发量Z2;地下水流出量W2。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又设:Ψ——含水层给水度;⊿h——潜水位变化;U——地表水量变化;M——包气带水量变化。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二)地下水的运动
地下水的运动形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层流运动,一种是紊流运动。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速度比地表水慢得多,除了在宽大裂隙或空洞中具有较大速度而成为紊流外,一般都为层流。地下水的这种运动称渗透。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层流运动分析图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紊流运动图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四、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
水在岩石中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按其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分类气态水;吸着水:由固体土粒表面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对水汽分子产生的吸附力而紧密保持的水分;薄膜水:吸湿水达到最大量时,土粒残余的吸附力所保持的水分;毛管水(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水随毛管上升而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或地下水位很深而由毛管引力保持在土壤上层中的水分;重力水:受重力作用在孔隙中自由运动的水;固态水等。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气态水吸湿水、薄膜水、重力水毛管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按含水介质分类孔隙水:储存于松散层中的地下水。裂隙水:储存于基岩裂隙中的地下水岩溶水:储存于可溶性岩石溶穴中的地下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重力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聚积于不透水层之上,使这一带岩石的所有空隙都充满水分,故称这一带岩石为饱水带。饱水带以上的部分,除存在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外,大部分空隙充满空气,所以叫包气带。实际上,第一个不透水层之下,还可以有第二个、第三个不透水层。因此,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基本概念地下水的广义概念: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地下水的狭义概念:赋存于饱水带岩石空隙中的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上层滞水: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水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隔水层隔水底板承压水测压水位潜水水位潜水含水层包气带承压含水层饱水带上层滞水局部透镜体状隔水层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根据埋藏深度,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又称潜水)和深层地下水(又称承压水)(一)上层滞水上层滞水: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特点:补给区与分布区基本一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水和地下水;主要耗损形式为蒸发与渗透。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潜水
潜水定义:埋藏在地表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自由水面就是潜水面,从地表到潜水面的距离称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下伏隔水层之间距离称含水层。潜水特征潜水面为一自由水面靠重力作用由高水位向低水位流动潜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是一致的潜水的水位、流量和化学成分均随时空而变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潜水与河水的关系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相互关系:汛期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时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关系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三)承压水
承压水定义: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称承压水。
承压水特征:承压水位是虚拟水位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动态受季节变化、人为因素影响较小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含水岩层隔水岩层隔水岩层断层自流泉承压井自流井补给区域承压水位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类。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第九节冰川1、冰川的定义冰川是指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它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但不是在短期内形成或消亡。2、冰川形成的条件雪线触及地面是发生冰川的必要条件。因此冰川是极地气候或高山冰雪气候的产物。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天山一号冰川及冰舌对比(左摄于1980;右摄于2005)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3.雪线(snowline)
雪线是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界限。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常年积雪。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不能常年积雪,只能季节性积雪。因此,冰川必须在雪线以上才能形成。一个地区的海拔高度没有超过雪线,就不可能有冰川。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雪线高度在不同地区是不同的,它受温度、降水量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具有从赤道向两极和自平地向高山递减的规律,所以低纬度地区的雪线位置必然比高纬度和极地的雪线高。例如,南美20°~25°间的安第斯山雪线高达6400m,是世界上雪线最高的地方(图12-4),我国祁连山南坡雪线在5000m左右,北坡的在4600m。地形不仅影响温度,也影响降水分布,如由于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使南坡的降水量多于北坡,所以南坡雪线在海拔4400~4600m,北坡的雪线在5800~6000m。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从南极到北极跨越美洲的陆地海拔和雪线高度变化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一、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一)成冰作用
成冰作用是指积雪转化为粒雪,再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冰川冰的过程。
雪的圆化是通过固相的重结晶作用、气相的升华、凝华作用和液相的再冻结作用三种方式来实现。结果是消灭晶角、晶棱、填平洼处,增长平面,合并晶体,形态变圆,雪花变为雪粒。重结晶、渗透和冻结成冰,是成冰作用的三个基本类型。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图示:从雪花到冰川冰的形态转化松散的雪花便逐渐形成粒状的冰,即粒雪。粒雪继续增厚,产生更大的静压力,排出空气,结成致密、透明,呈微蓝色的冰川冰。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二)冰川类型1.按气候分类
根据不同原则可将冰川划分为不同类型。按发育的气候条件和温度状况,可将冰川分为海洋型冰川(temperateglacier)和大陆型冰川(coldglacier)两种:
(1)海洋型冰川(暖冰川),发育在降水充沛的海洋性气候地区,粒雪线在年降水2000~3000mm地区附近,冰川的温度接近压力融点,液态水可从冰川表面分布到底部。由于海洋型冰川补给量大,冰川运动速度快,一般为100m/a,最快达500m/a,冰川尾端常伸入到森林带中。这种类型的冰川侵蚀力量强,形成典型的冰川地貌。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2)大陆型冰川(冷冰川),发育在降水较少的大陆性气候地区,粒雪线在年降水1000mm以下的区域,冰川的形成以渗浸冻结为特征。主要标志为温度低,雪线附近年平均温度低于-8℃,由于气候干燥,降雪量少,雪线高,比海洋型冰川可高出1000米。冰川的活动性弱,消融慢,尾端进退幅度较小,冰舌相应短。冰川尾端不会越过森林上限。
冰川作用较弱,冰川地貌不及海洋型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那样典型。大陆型冰川雪线位置较高,有时可在森林上限以上1000m的位置,因而在森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以上到雪线间有广大范围的裸露地面,这里积雪少,年温差和日温差都较大,地面冻融作用强盛,发育许多冰缘地貌。自然地理学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2、按形态和规模分类通常按照冰川的形态、规模及所处的地形条件把冰川分为山岳冰川、大陆冰川、高原冰川和山麓冰川。(1)、山岳冰川山岳冰川(Alpineglacier):山岳冰川是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中纬和低纬高山地区。由于雪线较高,积累区不大,因而冰川形态受地形的严格限制,其形态和所在的地形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根据冰川的形态和部位可分为冰斗冰川(cirqueglacier)、悬冰川(hangingglacier)和山谷冰川(valleygl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2073-1:2024 EN Gas welding equipment - Part 1: Line pressure regulators and line pressure regulators with flow-metering devices for gas distribution pipelines up to 6 M
- 企业中秋节的慰问信范文(7篇)
- 主持人的心得体会
- DB12T 606.1-2015 农村地区邮政与快递服务规范 第1部分:邮政
- 中秋晚会董事长精彩致辞范文(15篇)
- 端午节周记范文合集4篇
- 高等数学(管)-教学大纲
- 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几点因素
- 影响孩子一生的早期教育
- 糖果王国课件教学课件
- 产品出厂检验报告范本
- 临床常用药物使用观察与护理
- 语音厅策划方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300题及答案
- 阿里巴巴福利分析课件
- 广西汽车站案例分析报告
- 抖音认证承诺函
- 上呼吸道感染呼吸查房
- 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双氧水
- 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
-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