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_第1页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_第2页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_第3页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_第4页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最后两种学习的效果相比,后者明显好于前者。原因是后者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残疾人的生活艰辛,从而增进了学生对残疾人的理解与同情,达到教育目的。同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只重视书本内容的教学,不给学生进入到生活中感受数学存在的机会,不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引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时间久了,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与意义,数学能力的提高就难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倡“体验性学习”,需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本领,达到学习的目的。一、走近生活,在情境中感受“活”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领悟并且接受知识的程度越高,原因是具体、生动、形象的生活更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所以数学课堂教学应从生活中引入活水,引导学生将视野投向五彩缤纷的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中感受数学生命的灵光。1、课前走进生活,体验有价值的数学。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丰富,学起一些数学知识来,常常找不到生活中与其相关的数学知识原型,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之前,组织学生走进生活,或参观,或动手,或收集,与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结成亲密的朋友。如教学“统计”时,就可结合学校的“六一”节活动向学生提出“学校要买水果、糖果、书籍,购买的教师不知同学们喜欢些什么,你们能作出调查吗?”这个问题与同学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在课前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调查中去。正式上课了,教师根据同学们收集来的数据,引导他们作出整理分析,绘制统计图,帮助购买教师作出合理的决策。原本像“统计的意义、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过程”这些很难传授的知识,学生在亲身经历之后,有了相应的生活经验,思路打开,上课热情很高,学习起来就很轻松。又如教学“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前,让学生在家与父母合作设计一个长方体;教学“面积测量与计算”前,让学生在家与爸爸一起量量自己房子、自己房间的长宽,算算它们的面积等。这些体验都将为学生课堂中的成功打下基础。2、课中链接生活,开放课堂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绝大部分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实际生活融入到学生学习中来,学生才会感到倍加亲近,才会感到数学其实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当数学学习与生活挂上了钩,数学知识就不再是抽象的,不再是个模型而已,而是活生生的有了生命了。学生学习兴趣浓了,探索欲望强了,这都来自对生活的体验。例如在一节计算教学课,教师让学生估计一下,下面哪个答案接近自己的年龄?A、500分;B、500天;C、500周;D、500月;E、500小时。为了猜测出这个问题准确或比较准确的答案,学生将会进行必要的计算,在这过程中,体会到计算的运用意义——学数学是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又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可通过让学生摸摸自己指头的面、桌子的面,测测、量量、算算黑板、教室的面积,来到操场上,走走、跑跑,来到野外看看、想想,用目测法估计操场与田野的面积大小。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说出生活中一些与数字相关的号码的作用,如你穿几号的鞋子?报警电话是多少?你今年几岁了?通过对这些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数据体验,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含义,学起来也就不难了。二、自主探究,在课堂中经历“学”数学。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把学生引入探究中去。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对学习数学过程的体验。学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规律的第二次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这种再创造活动中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经验找出自己心中的定律。实践经验进一步说明,那种只注重新鲜知识传授的做法必定要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必定会影响孩子们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定是失败的。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从情境练习出发,先让学生计算校园里一块长方形面积的草地,在完成之后,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教学楼右边那块三角形草地的面积?”这个问题的价值体现在两处:一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二是这里面隐藏着一个数学思考方法,即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找到未学过的知识。有价值的问题常能将学生思维的焦点聚集在探究上,引导学生去体验知识获得过程。这一点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2、提供探究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留够动手的时间。“活动是认知的基础”,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在头脑中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觉表象,有助于揭示数学问题本质特征和本质联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担心学生没有自主探究能力,达不到预期目标,不敢让学生动手太久。其实许多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差,很大原因是教师的不放心造成的。教师在一些数学活动过程中,要相信学生,给足学生时间动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立方厘米与立方分米两个单位之间关系时,笔者让学生先猜1立方分米要多少个立方厘米?学生说100、500、1000……,然后让小组几个学生合作用多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叠,学生动手实践了足足有5分钟,40分钟的课堂,5分钟是宝贵的,但也是值得的。不管是叠好了,还是没有叠好,凡叠过看过的同学,对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都会有一个具体表象,此时引导他们理解就水到渠成了。留够思考的空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数学也同样需要学与思相结合。当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当学生在学习后提出有争议价值的问题,教师也要抓住时机,给足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时间。我曾在一本杂志上阅读过一堂“典范”的美国数学课例,当老师问:“我们在体育课上都有跑步的体验,为什么有人跑的快,有人跑的慢?”一学生思考后回答:“谁的个儿高,谁就跑的快,谁个儿矮谁就跑的慢。”在这个时候,老师默不作声,只是怪异的目光望着其他同学——等待。这一等待不要紧,等出了激励的争议,有的说:是这样的,班上A同学个高就跑得快;有的说:不是这样的,班上B同学个儿就没有A同学高,可跑得就比他快;有的说:这和个儿高矮没关系,和步子跨得快慢有关系……就这样,学生在争议中辩清了知识。教师的等待在我们课堂上经常会使用到,这是一种策略,老师像法官一样给学生的回答下结论是没有必要的。数学课上,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要舍得时间,还要提供探究的空间,笔者在教“行程应用题”时,就用了这样一道开放题:放学了,徐青和杨婧同学离开学校回家,徐青每分钟中走50米,杨婧每分钟走60米,15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许多同学一开始就列出式子(50+60)×15=1650(米),教师及时点拔,让学生从思维定势中回过神来,认识到自己原来只考虑到相背而行,实际上还可能是同向。之后还有学生提出“杨婧走了10分钟其实就到了家”等一些有趣而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况。学生对自己的发现既惊喜,又热情,课堂上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留够交流的时间。交流是数学课堂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只有在比较交流、合作交流、争辩交流中,一些模糊的数学概念,一些模棱两可的方法才会更加清晰。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对话、争辩,教师只要在他们唇枪舌箭的关键处恰当点拨与引导。正如有位特级教师所说的:教学无需色彩斑斓,精雕细琢,学生无需精心打造,涂颜擦色。只需供给他们这样一份自由的学习气息,他们会像学者一样去研究,去发现,去争辩,去想像,真正体验到新的一切。三、实践活动,在快乐中感悟“玩”数学。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把学生学习圈固在小范围的课堂中,动口不动手,缺少实践操作。现代教学论要求:学生不光是口、耳要进课堂,手、脑甚至于整个身子都要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即就是要学生参与数学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来,在活动中玩数学,在玩中感悟数学,在感悟中深化情感,深化表象,在感悟中形成自己的数学能力。1、在“玩”中培养兴趣。实践证明,凡是丧失了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学生,一个“玩”字开始是很有效的方法。因为玩中有真情,玩中有快乐,玩能带给学生清晰的表象,玩能酝酿学生探索的内驱力。在“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之后,我和同学们“玩”起了快乐了游戏:我让大家拿出铅画纸,引导他们画出能折成正方体的图案来,并在图案的各个小正方形上分别写上每个面的代码,不管用数字还是字母。在完成后,我让学生走出座位找自己要好的同伴,开展“你猜我验”的游戏活动,验证的同学可出:“‘A’对面是什么面?‘B’在前面时,它的左面是什么?右面是什么?”等问题。猜的学生不仅要说出猜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说出理由。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忘记了疲劳。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空间观念、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在“玩”中捕捉数学规律。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时,教师要努力把课本中的一些知识转化成实践活动内容,营造符合小学生心理规律的学习氛围,来满足儿童天性。在组织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只是要求学生准备了供实践体验的学习材料: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硬纸板,一把剪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求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学生在剪、拼、凑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这种“玩”的过程,学生是终身难忘的。又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体表面积”时,就可以让学生摸摸圆柱体模型,分析各个面的组成规律,然后拿出长方形的纸,动手做做,在做的过程中分析圆柱体各个面与长方形各个面的关系,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圆柱体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侧面积加上上下两个圆的面积。在学生有丰富感性认识后,学生自己也能推出圆柱体面积计算公式。四、回归生活,在现实中体验“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并非像数学课本中的数学一样现成与呆板,要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真正提高,就要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发展数学。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学生的运用意识就会提高,学生创造意识就能得到加强,在生活中运用也让学生得到了宝贵的体验——学有所用。在教学“乘法分配率”之后,学生对它的生活意义理解不了,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组生活问题:如果你在商店买东西,买了7只鸡蛋,每只0.8元,买了7袋黄酒,每代1.2元,又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