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上学期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训练卷附答案_第1页
2022学年上学期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训练卷附答案_第2页
2022学年上学期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训练卷附答案_第3页
2022学年上学期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训练卷附答案_第4页
2022学年上学期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训练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训练卷【中国的自然环境】一、选择题河流犹如大地的血脉滋润着地球上的万物。下面是我国四条河流的干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关于河流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柴达木盆地 B.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C.水源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 D.流经之处孕育了绿洲农业3.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A.上游河段 B.中游河段 C.下游河段 D.中下游河段4.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各具特色.读图选出正确的一组(

)A.①-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B.②-内蒙古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C.③-四川盆地-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D.④-华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下图是长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长江之歌》中唱到“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的“高山”“大海”最有可能是(

)A.秦岭、南海 B.唐古拉山、东海 C.巴颜喀拉山、渤海 D.昆仑山、黄海6.下列关于长江流域防治洪灾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修建水利枢纽 B.加固河堤 C.围湖造田 D.退耕还林我国气候南北差异显著。读“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示四城市中,所处纬度最低的是(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哈尔滨8.导致广州与哈尔滨1月气温差异大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9.图示四城市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A.夏季凉爽B.冬季多雨C.雨热同期D.降水年际变化小6月25日是我国土地日。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完成下列各题。10.我国的耕地状况是(

)A.比重较小,后备资源充足 B.比重较小,后备资源不足C.比重较大,后备资源充足 D.比重较大,后备资源不足11.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A.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B.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C.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D.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油菜在我国分布极广,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个大区。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2.我国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

)A.秦岭——淮河一线 B.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C.冬季-8℃等温线 D.800mm年降水量线13.有关图中油菜分布地区、开花时间与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罗平开花日期早——地势低平B.油菜分布密集区位于珠江流域——水源充足C.冬油菜区三地的开花日期北晚南早——海陆位置D.门源开花日期较其他三地晚——地形地势、纬度位置14.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滚滚河水哺育了沿岸亿万儿女,孕育了古老、灿烂的华夏文明。读图关于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南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B.黄河②处河段形成“地上河”,易引发洪水灾害C.长江中游有众多的支流汇入,其中③是湘江D.长江干流有多座水电站,④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15.关于我国地形地势说法,错误的是(

)A.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B.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种植业C.我国第三级阶梯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D.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16.王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C.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干旱寒潮台风洪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带领我们共同回顾长征历程,铭记长征精神。下图为长征路线简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长征路线从瑞金至延安吴起镇(

)A.经过秦岭和淮河 B.主要位于季风区C.经过自然环境最湿热地区 D.依次经过第二、三级阶梯18.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绘的景观位于(

)A.长江上游 B.长江中游 C.云贵高原 D.江南丘陵19.红军在陕北吴起镇胜利会师,该地所在地形区(

)A.辽阔坦荡,草场广布B.地形崎岖,森林茂密C.地势高峻,雪山连绵 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20.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

)A.夏秋多,冬春少 B.夏秋少,冬春多 C.夏秋少,冬春少 D.夏秋多,冬春多下图示意长江流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最终注入(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22.图中序号代表的支流为湘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3.下列属于②支流水文特征的是(

)A.有结冰现象 B.汛期在冬季 C.含沙量大 D.水量丰富24.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B.冬季风不稳定C.南北跨纬度大 D.地形复杂多样25.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森林资源B.生物资源C.矿产资源D.水资源26.“和煦的阳光,广阔的田野,欢快的鸟儿”所描述的自然资源分别属于①气候资源②水资源

③土地资源

④生物资源

⑤矿产资源

⑥海洋资源A.①②③ B.③④⑤C.①③④ D.③④⑥读“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7.五种地形类型中,占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是(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平原28.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比例是(

)A.约33% B.约26% C.约10% D.约2/329.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A.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地形类型多样,以平原为主C.地形类型多样,以高原为主 D.地形类型多样,盆地面积最小30.据图分析推测,我国地形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耕地资源充足B.交通便利C.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D.利于发展多种经营31.《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下列措施与图中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最相适应的是(

)A.①——管控航运,保护生态环境B.②——必禁建水电站,保护水力资源C.③——疏通河道,加强防洪能力D.④——禁止耕作,防止水土流失下图是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2.①河段(

)A.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B.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C.流速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D.初春时节经常会发生凌汛33.②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林果业,并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措施,带来的影响是(

)A.水土流失加剧B.洪涝灾害频发C.河流含沙量变小D.土壤肥力下降34.下列山脉是太行山脉的是(

)A. B. C. D.二、解答题35.读“中国主要地形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写下列地形区的名称。③是________盆地,④是______盆地,I是_______平原,Ⅱ是______平原,Ⅲ是______平原,A是_____高原,B是______高原,C是______高原,D是______高原。(2)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有:___________。(填代号)(3)塑造地形区Ⅱ的主力是_____。主要分布在晋、陕两省的地形区是_______。纬度最高的盆地是_______。(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36.读三江平原、三江源和三江并流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河流A是,图二是某水文站测得的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图,由图可知该河M、N两次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和,请解释汛期M形成的原因.(2)三江源地区位于高原上,是黄河、长江和(河流)的发源地,其源头水源补给形式主要是.(3)三江并流位于我国(地形区),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峡谷地貌代表地区,试分析此地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参考答案:1.D

2.A3.A4.A5.B

6.C7.A

8.A

9.C10.B

11.A12.C

13.D14.D15.B16.C17.B

18.A

19.D20.A21.C

22.C

23.D24.A25.C26.C27.A

28.D

29.A

30.D31.C32.A

33.C34.B35.

柴达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