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道施工方案_第1页
排水管道施工方案_第2页
排水管道施工方案_第3页
排水管道施工方案_第4页
排水管道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排水管道施工方案1、沟槽定位放线工程放线及高程:本次道路范围内管道放线以道路中心线为基准。高程系统及水准点与道路高程一致。测量人员首先应熟悉图纸并摸清施工现场情况,建立临时水准点;确定下管位置,同时核对接入管线的管内底标高。据施工设计确定的导线桩位置,测定管道中心线。在管线起点、终点和转角处,钉一较长木桩作为中心控制桩,该桩至少应有两个固定点将其控制以便查找,同时在管线中所有排水检查井位置相继用短木桩钉出(木桩位于检查井中心),用白灰线撒出。2、槽开挖及施工排水(1)沟槽开挖本工程雨污水管道施工原则上采用明开槽施工。沟槽弃土随出随清理,均匀堆放在距沟槽上口边线10米以外,堆土高度小于1.5m。沟槽开挖过程中及成槽后,槽顶避免出现震动荷载,成槽后尽快完成铺设基础和管道等工作,避免长时间晾槽。使用机械挖土时,为了防止机械超挖,在设计槽底以上30厘米土层采用人工清底。局部发生超挖或扰动,换填最大粒径10mm~15mm的天然级配碎石。沟槽开挖时,首先确定挖掘宽度,挖掘宽度又包括开挖上口宽度和沟底宽度两项内容。挖掘宽度根据管径大小、土壤性质、管道埋深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经过综合考虑而确定。当H<2.0m,边坡采用1:0.75,条件受限路段可取至1:0.5,必要时需做临时支护措施。(2)施工排水施工时根据不同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各自制定排水方案,设排水沟加水窝子方案、施工前将明水排净后方可进现场施工。管道混凝土基础施工及管道安装施工中沟槽内不允许被水淹没,因此在施工中应根据不同地段地下水位的高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排水。根据不同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本工程采用水窝子加排水沟的排水方法:在沟槽底边两侧各挖一条300mm*200mm的排水沟,每隔25m设一个集水坑,坑中放一个柳条筐,将污水泵放在柳条筐中进行排水。排水沟的构造如图三所示。3、管道敷设雨、污水管道采用180°混凝土基础时、按国标图集12S8-5施做雨水收水支管采用90°混凝土基础按天津标图集12S8-3施做(1)铺设砂石基础铺设砂石基础前,应进行验槽,验槽合格后,尽快铺设砂石基础,减少地基扰动的可能性。严格控制砂石基础顶面高程,防止高出设计高程,影响管道高程。砂石基础未达到抗压强度前,不得受到水的浸泡。(2)管道安装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管道安装作业应在管道基础验收合格后进行,如垫层的平整度、高程、厚度、密实度及排水沟的完好程度、土基无坍松等。管材下管前,必须按产品标准逐节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的管材,严禁下管铺设,下管前应将承口内和插口表面及管身内的泥土脏物清干净按规定选配合理的胶圈,套入插口端部,试其松紧度是否合适,应做到松紧度适中、平正、顺滑、无扭曲。(3)下管时要将管道一字摆开,尽量做到一次就位,以减少槽下滑动。根据管径大小,沟槽和施工机具装备情况,确定用人工或机械设备将管材平稳放在基础管位上,严禁把管材拖拽、跌落或滚入管沟内,下管时须采用可靠的吊具,平稳下沟不得与沟壁、沟底激烈碰撞,吊装应有两个支撑吊点,严禁穿心吊。应保证管道均匀对接。(4)管道安装时,顶拉速度应缓慢,保持两管中心线对准,间隙均匀,并请专人查看胶圈滚入情况,如发生滚入不均匀应停止顶拉,调整胶圈位置后再继续顶拉,使胶圈达到工作位置。管道安装后采取措施,防止管道回弹。每节管道安装就位后,立即测定高程中心线、间隙量等质量指标,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承插口管道安装,在一般情况下插口插入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并由下游向上游依次安装。(5)管道接口排水管道均采用承插口管道柔性接口。胶圈不应有气孔裂缝、破损,胶圈由管材生产厂商配套供应其物理性能符合下列要求:a:邵氏硬度为46~55度b:扯断伸长率>375%C:拉断强度>9MPa管道安装时,胶围涂刷润滑剂(如硅油等)滴滑剂的性能不得胶圈材质有任何不良反应。胶圈其他性能要求参照《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HG/T3091-2000)。雨水口连接管采用钢丝抹口连接。(6)预理支管本工程路段上向地块中预留的雨、污水支管管径分别为d400mm、d300mm,披度预埋至最外层管线外2米砌统检查井。道路交叉口修筑范围外雨、污水预留相交道路管道末端用砖砌楮堵死。4、面水收水支管及收水井雨水收水井采用偏沟式单篦收水井、井篦为铸铁井篦(采用防盗型)。在路 口处根据道路路口竖向设计,将收水井设置在道路侧石边缘最低处。雨水收水支管管径为d200mm,坡度为1%,管材为平口混凝土管。雨水收水支管垂直于主管道接入,有雨水预留支管按与干管呈60“角施做,雨水收水支管接口参照06MS201-1P20进行施做。5、检查井及井盖(1)每隔一定距离布置检查井,位于道路红线内的检查井井盖高程与地面设计高程一致。地块内检查井盖高程按平整后地块改成控制。1000mm圆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D-200-600)按国标图集06MS201-3-12施做1250mm圆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D=600-800)按国标图集06MS201-3-15施做矩形直线混凝土雨水检查井(D=800-2000)按国标图集06MS201-3-32施做炬形90°三通混凝土雨水检查井(D=900-2000)按国标图集06MS201-3-34施做1000mm圆形混凝土污水检查井(D=200-600)按国标图集06MS201-3-21施做1250mm圆形混凝土污水检查井(D=600-800)按国标图集06MS201-3-25施做(2)污水管管径小于600时每隔3个检查井设置沉泥井,具体位置详见平面图布置,做法按天津标图集12S8-84施做、12S8-89施做。(3)检查井井盖采用中700重型铸铁井盖(采用防盗型)。井盖开启方向与管道中心线垂直。(4)检查井按图集设计,若施工中如道路纵断高程发生变更,则排水管道的检查井,收水井顶面高程应根据地面高程作相应调整。(5)施工检查井地基基础应在管道基础施工时同时进行。每个检查井的中心应垂直于管道中心位置或管道中心线的交点。井壁在管道稳好接好接口后修建。井壁砌筑时按图一所示在井的中心位置设置一线坠,并以此为基准进行井壁的施工。井室砌筑的质量标准井径允许偏差±20mm。井室砖墙高度允许偏差±20mm。井室高程允许偏差±10mm。井底高程允许偏差±10mm。井室安装完后应及时安装井盖。6、闭水试验试验前,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已验收合格,进行闭水试验。(1)准备工作及原则①准备标准注水观察容器、带球阀镀锌钢管和试验段管做好堵头。②污水管道必须分段闭水试验合格。带井闭水水头高度为2m(管顶以上2m)。根据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污雨水管道均要求做闭水试验。(2)闭水试验①加水浸管管道两端堵头做好,养护4d以上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向闭水段的检查井内注水。闭水试验的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内面以上2m,如井高不足2m时,将水灌至上游井口高度,经检查管子堵头、管道、井身无漏水和严重渗水现象,再浸泡24小时后进行闭水试验。②试验将水灌至规定的水位,开始记录,对渗水量的测定时间,不少于30分钟。根据井内水面的下降值计算渗透水量,渗水量不超过规定的允许渗水量为合格。(3)闭水试验必须请监理工程师现场监察,并将结果鉴定确认。(4)闭水试验必须于管道埋土前进行。7、管沟回填管道工程的主体结构,管道铺装后要尽快分段压实,防止水泡。(1)雨、污水水普道采用级配砂石,分层务实,在管道两侧管顶以下,其压实度不应低于95%在管顶以上高为500mm,宽为圆管外经范围内,其压实密度可采用85%;其余部位的压实度可采用85%~90%。(2)雨、污水管道均回填至道路基础底标高,以上部分由道路专业处理。沟槽回填时,应先回填管道腋角处,夯实后再行回填管道两侧。管道两侧应对称分层回填,严禁单侧回填,每次回填厚度为200mm。管道两侧的夯实应从沟槽壁开始逐渐向管道靠近,应两侧同时对称进行,严禁单侧夯实。8、成品保护管节、管件运放、安装避免磕碰损伤,并及时砌筑保证管件安装后不受损害;及时回填,避免管道受强力外荷载破坏而产生变形;回填时,防止管道位移或损坏管道,先用人工在管道两侧同时进行回填并夯实;接管时,避免污物进入管道。管道附属设施安装牢固。9、管道交叉(1)排水管道交叉时,应使两管道的承插口接口避开相交处。(2)管道交叉时,如上下层管道净距小于15厘米时,应对下层管道进行360°混凝土全包管处理。(3)管道交叉相碰时,根据有压让无压,小管让大管的原则进行调整。10、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