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南充市嘉陵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3/07/wKhkGWXNXVKAEKbHAAKG8yJrYmA445.jpg)
![2024届四川南充市嘉陵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3/07/wKhkGWXNXVKAEKbHAAKG8yJrYmA4452.jpg)
![2024届四川南充市嘉陵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3/07/wKhkGWXNXVKAEKbHAAKG8yJrYmA4453.jpg)
![2024届四川南充市嘉陵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3/07/wKhkGWXNXVKAEKbHAAKG8yJrYmA4454.jpg)
![2024届四川南充市嘉陵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3/07/wKhkGWXNXVKAEKbHAAKG8yJrYmA44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四川南充市嘉陵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深夜,小强一人走在黑暗的巷子里,自言自语道:“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因一点事耽搁,我来晚了。”张华一边擦汗一边对等候多时的朋友说:“还请见谅。”C.小马提醒小红:“过马路不要玩手机,太危险啦!”小红回应道:“多管闲事!”D.公交车上小雪冲着身边的小伙子吼道:“不要再挤了,我都要被挤成罐头里的沙丁鱼了。”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一如既往继往开来继往不咎怡然自得B.厉兵秣马厉行节约厉精图治名列前茅C.白璧微瑕名闻遐尔遐瑜互见风华正茂D.珠联璧合联袂而至浮想联翩沧海一粟3.(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藩篱酷冬维维连声君子固穷B.斑斓轩蔽独占鳌头发愤忘食C.财赋支调优柔寡断背信弃义D.拙病服辩主一无适飞皇腾达4.(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褶皱诬蔑乌蓬船纷至沓来怒不可遏B.物侯瞳仁蜂窝煤阳俸阴违拾级而上C.缄默斡旋浑浊物接踵而至销声匿迹D.羁绊颠簸水中坻格物致知人情事故5.(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观看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B.滨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C.大量事实表明,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力就转向哪里。D.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要求,是能否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6.(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上课了,正在打篮球的同学们戛然而止。B.年近九旬的他,行将就木,所以需要子女服侍他。C.向优秀的人才学习,你才有可能出类拔萃。D.共产党的优秀干部廖俊波即使批评人时,也是和颜悦色的。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马说》,完成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才美不外见
④策之不以其道2.翻译①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一
石。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
“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___”。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8、(3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9、(7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蒹葭采采,______。(《蒹葭》)(2)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一文中,用“______,______”写出了小石潭溪岸曲折蜿蜒、时隐时现的特点。(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请把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默写完整。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空气中的污染物都到哪儿去了袁越①你有没有想过,空气中的污染物最终都跑到哪里去了?一个简单的答案是向上方扩散,然后在对流层中反复循环,直至被分解。②要想详细解释这件事,必须先科普一下大气分层的概念。我们头顶上的大气层是分层的,最底下的一层叫作对流层,厚度大致在8~20公里。位于地表的空气被土壤反射的太阳光加热变轻,向上移动,上升途中逐渐变冷,再沉降下来,如此反复循环,变化莫测,我们常说的“天气”就发生在这层大气里。③空气中的人造污染物,比如雾霾的主要成分气溶胶,就是被这股上升气流带到高空的。之后会在对流层中反复循环,通常在几周的时间里便会被分解掉,或者变成酸雨重新降到地面。④对流层上方的大气层叫作平流层,这层大气的温度下低上高,和对流层正相反,因此对流层中的大气很难进入到平流层当中。以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只有火山爆发的强大力量才能把水蒸气和火山灰喷到平流层的高度,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类污染物很少能影响到平流层。⑤1996年,科学家们通过气象卫星发现在青藏高原的上空出现了一个气溶胶层,范围大致在地中海东岸、中国西部和印度南部之间,高度大致在13~18公里,几乎已经达到了对流层的最高点。不过当时这个气溶胶层的浓度很低,气象学家们并没有太在意。⑥200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气象学家让-保罗·威尼尔(Jean-PaulVernie)在分析气象卫星发回来的数据时惊讶地发现,这个神秘的气溶胶层的浓度大大增加了,竟然达到了1996年时的3倍。威尼尔意识到问题严重了,因为一旦气溶胶进入到平流层,就可以随着平流层特有的强劲侧风迅速扩散到整个地球大气层,并给臭氧层带来严重的破坏。众所周知,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膜,阳光中的紫外线如果没有被臭氧层吸收,而是直接照射到地表的话,将会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⑦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一现象,NASA向中国和印度政府发出申请,试图派飞机进入青藏高原上空进行采样调查,但一直没有得到批准。于是威尼尔只好退而求其次,和印度气象学家合作,通过高空气球来研究这一神秘现象。2014年,威尼尔在印度的三处地点释放了高空气球,之后他又在2015和2016年进行了两次重复测量,终于得到了可靠的数据。⑧2016年9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召开的气象学大会上,威尼尔向全世界公布了他的测量结果。他发现这层气溶胶当中90%都是直径小于0.2微米的液态污染物,其中大部分是硫酸盐,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灰尘和碳基污染物,其成分和人类活动(比如汽车尾气或者火力发电厂)产生的污染物十分相似。⑨接下来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产生于地表的污染物究竟是怎样跑到如此高的地方去的呢?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气象学家威廉·刘(WilliamLau)通过分析气象模型给出了答案。原来,青藏高原的高海拔使得那块地方上空的大气层被加热,温度比低海拔地区同样高度的大气层温度还要高,这个温差在夏季格外突出,导致青藏高原上方在每年夏天都会出现一个高空气泵,把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空气吸过去,这就是著名的亚洲季风的来源。来自印度和中国平原地区的大气污染物随着这股强劲的季风被吹到了青藏高原上空,再被这个高空气泵吸到了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交界处。⑩这股季风当然自古以来就有,但1996年正好是中印两国经济开始腾飞的时刻,于是两国工业化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终于被气象卫星发现了。这个解释虽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证,但已经引起了国际气象学界的广泛关注。大家知道气溶胶一旦进入平流层的话就很难被降解了,而是会停留在那里很长的时间,对臭氧层带来持续性的破坏。这一现象如果最终被确认的话,这就意味着中印两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不再是地区性的了,而是会变成一个全球性的灾难。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这件事”指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3.第④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第⑤段中“几乎已经达到了对流层的最高点”。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5.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11、(1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天空为何有双彩虹霍寿喜①2016年5月23日傍晚,雨后的京城天空出现了双彩虹。霓虹相伴的美丽场景持续了约数分钟,引爆了市民的围观和晒图热情。②为何天空会出现双彩虹?据气象专家解释,5月23日京城遭遇了高空槽系统的影响,高空槽前也就是东部地区出现了降雨,槽后即西部地区则是晴朗天。此时,西边的阳光照射到东边后,被雨滴折射、反射之后就形成了彩虹。彩虹外围出现的第二道色彩比较暗淡的叫作霓,它的颜色排列顺序与虹正好相反,外紫内红,也被称为副虹。霓和虹的不同点在于光线在雨点内产生了二次内反射,所以人们看到霓的光弧色带与虹正好相反,亮度和艳丽程度也较虹减少和逊色一些。③为了弄清彩虹的面目,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把喷水器调成喷雾状态,在中午的阳光下找一片树阴地点,拿着喷水器朝东南方向的空中喷水,水雾从空中落下就可以把阳光的颜色折射出来了,也就能看到彩虹。④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只要空气中有水滴,而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便可能产生可以观察到的彩虹现象。彩虹的出现与当地天气变化也密切相关,一般东方出现虹时,本地是不大容易下雨的,而西方出现虹时,本地下雨的可能性却很大,所以有民谚“东虹日头西虹雨。”⑤彩虹的明显程度取决于空气中小水滴的大小,小水滴体积越大,形成的彩虹越鲜亮,小水滴体积越小,形成的彩虹就不明显。⑥一般冬天的气温较低,在空中不容易生存小水滴,下雨的机会也少,所以冬天一般不会有彩虹出现。夏季是彩虹最常出现的季节。夏雨过后,大气中的小水滴数量较多,最易形成彩虹,晚唐诗人李商隐就有“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的诗句。由于夏日“太阳雨”的出现,表明夏雨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不下雨的地方,空气水分少,不易形成彩虹,所以,夏雨过后,常常会有“残虹”“断虹”出现。⑦由于雨滴的大小和时空分布的变化,彩虹的绚丽程度也常常处于变幻状态。或隐或现的彩虹,时有时无的“残虹”“断虹”,仿佛一个巨人在执手挥舞,也像是天空中的彩虹舞蹈。⑧正因为夏雨过后出现彩虹的可能性较大,所以,1981年7月29日,在英国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结婚的大喜日子里,气象学家别出心裁,用人工增雨的方式使伦敦下了场大雨。大雨过后,气候宜人,并且天随人愿,伦敦上空出现了巨大的彩虹,为王子的婚礼增添了喜庆色彩,同时也创下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奇迹。(选自《百科知识》)1.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双彩虹?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2.第②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文中第⑥段引用李商隐的诗句有什么作用?4.本文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___________,正是在这位老水手的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3、(5分)八年级三班的同学正在开展以“和为贵的”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为本次主题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请列举两个古代“和为贵”的故事。3.句子仿写。下面是小雨同学参加这次活动的感悟,请根据语境填写。拥有宽容才会有和谐。因为她能浇灭怒火化解愁绪,她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宽容,让我们享受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的滋润。4.通过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按要求作文。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每天都去河边钓鱼,但每次都把鱼放了,邻居问他为什么,老人笑了,说:“为了钓,而不是为了鱼!”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在乎的是充满想象、希望与美丽,甚至有着许多荆棘、坎坷与变数的“过程”,我们在乎的就是在过程中体验到的美感。请以“过程之美”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B【解题分析】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指未能遇到贤明的君主,与“光线暗看不见人”语境不符;C.小红的回应很不礼貌;D.小雪的语气过于生硬,容易引起他人反感。故选B。2、D【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继往不咎”应为“既往不咎”;B项“厉精图治”应为“励精图治”;C项“遐瑜互见”应为“瑕瑜互见”。故选D。3、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C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A:维维连声——唯唯连声。B:斑斓——斑斓。D:飞皇腾达——飞黄腾达。4、C【解题分析】
A.乌蓬船——乌篷船。B.物侯——物候,阳俸阴违——阳奉阴违。D.人情事故——人情世故。5、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修改病句。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缺少主语,应删去“让”;B.语序不当,应将“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C.正确;D.前后不一致,应删去“能否”。点睛:病句题历来是中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中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6、A【解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A项“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用在句中不不恰当。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①只是②通“饲”,喂③通“现”④用鞭子打2.①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②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3.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食”“见”是通假字。“策”是词类活用。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其”难道;“知”,识别。【题目点拨】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结合文意和作者的写作背景可知,文中的千里马指的是人才,相对应的伯乐就是能发现人才并任用人才的人,而那些愚蠢的食马者指的就是那些昏庸无能的统治者了。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联系全文内容和作者的创作背景具体分析即可。根据第3小题中文中各个形象的象征意义分析可知,本文表现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并对昏庸的统治者不能发现人才反而埋没人才的愤懑和控诉之情。8、1.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而且“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示例三: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两相比照,表现出战争形势的紧迫。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赞颂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2.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9、(1)白露未已(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4)俄顷风定云墨色(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解题分析】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已”“羡”“顷”“籁”“磬”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逻辑顺序。2.空气中的污染物最终都跑到哪里去了?3.①作诠释。通过对平流层的诠释,清楚地说明了平流层的位置和特点;②作比较。把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温度特点进行比较,具体鲜明地说明了对流层的大气很难进入到平流层的原因。4.不能删去。“几乎”是“接近于”,表明离最高点差不了多少,但并没有达到最高点,删去后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本文标题运用了设问句,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点明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即说明“空气中污染物的去向”这个事理。【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判断。说明文有三大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文章从“大气分层的概念”先阐释概念,“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一现象……”再列举现象,“接下来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产生于地表的污染物究竟是怎样跑到如此高的地方去的呢?”探究原因,可见使用的是逻辑顺序。2.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代词指代的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结合前文内容来理解,指的是前一句所说的,“空气中的污染物最终都跑到哪里去了?”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划线句子对平流层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平流层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几乎”是“接近于”,从范围上加以限制,但不表示是全部,如果删去,则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5.考查对文章题目的赏析。运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能够增强文章吸引力,生动、形象、新颖引出对“空气中污染物的去向”的说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1、1.降雨后,空中的雨滴受到阳光的折射,便形成了彩虹;光线在雨点内产生了二次内反射,便形成了第二道彩虹——霓。因此便出现了双彩虹。2.作诠释、作比较。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霓的特点,易于读者理解。3.增强趣味性,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富有文化气息。4.结尾引用1981年英国人工降雨一事作结,再次强调了说明对象——彩虹,激发了人们的阅读兴趣。【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②段重点阐释了“为何天空会出现双彩虹?”这个问题,从“西边的阳光照射到东边后,被雨滴折射、反射之后就形成了彩虹”中可以看出这是彩虹形成的过程,从“彩虹外国出现的第二道色彩比较暗淡的叫作霓,它的颜色排列顺序与虹正好相反,外紫内红,也被称为副虹”中可知彩虹的外围还有另外一道彩虹,称为副虹。提取出关键内容,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摹状貌等。从“被称为副虹”可以看出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它的颜色排列顺序与虹正好相反”一句,可以看出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都是为了说明霓的特点,使说明通俗易懂。3.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说明文的语言一般是平实枯燥的,引用一些诗句或谚语可以增强说明的趣味性,丰富文章内容,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4.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结尾列举了1981年7月29日人工降雨致使彩虹出现的例子,再次印证了本文的说明内容,强调说明对象,同时例子本身还激发了人们的阅读兴趣。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朱赫来【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这段话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朱赫莱,在他的影响下,保尔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3、1.①遵古训,和为贵;促和谐,人为本。②家和万事兴,国和富且强。③居众和,养心平。④宽容,化解人与人的恩怨。⑤创造和谐,追求卓越。2.“六尺巷”的故事:负荆请罪;司马徽让猪3.她能感化邪恶播撒善良,她能无私奉献不计得失。4.符合题意即可【解题分析】1.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和为贵的”的主题。如“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同学敦和睦,朋友笃诚信”等。2.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表达的高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特别是多积累古代“和为贵”的故事,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如“将相和”: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的功劳,被赵王封为丞相。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使国家无恙。再如“昭君出塞”: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昭君自愿充当西汉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担负起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做出了杰出贡献。3.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她能浇灭怒火化解愁绪”。句式结构为“她能……”。内容要表达宽容对于和谐的意义,且要与前例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4.写收获。开放性答案。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写心得体会。如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懂得了“以和为贵”的重要性,体验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有轨堆垛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5年01月事业单位题库每日一练模拟题及参考答案0124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三版)》 课件 项目三 常用网络命令
- 2025年01月2025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辅导员公开招聘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度学校食堂聘用清洁工服务协议
- 烹饪工艺学(第2版) 课件 单元7味和味觉的基本理论
- 消化实验室常见检查课件
- Unit 6 How do you feel?Part B Let's talk 【知识精研】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1-甲型流感(甲流)护理查房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航天铝合金部件制造承包合同范本2篇
- 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数学真题(原卷版)
- 05-第三章-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生物转化幻灯片
- 室内钢结构隔层施工合同
- 荣威iMAX8汽车说明书
- 山东省潍坊市高职单招2023年英语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 工科高等数学(下)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上海海洋大学
- 儿童羽毛球教程
- 通信工程安全生产手册
- 流程成熟度模型(PEMM)
- 催化动力学分析法及其应用
- 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下册词汇表音标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