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件-8 感觉器_第1页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件-8 感觉器_第2页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件-8 感觉器_第3页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件-8 感觉器_第4页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件-8 感觉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感觉器第二节前庭蜗器第三节

皮肤第一节视

器第八章感觉器第一节视器(眼)第八章感觉器第八章感觉器第一节视器(眼)视器眼球眼副器眼球壁内容物外膜(纤维膜)角膜巩膜中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第八章感觉器第一节视器(眼)巩膜静脉窦:巩膜与角膜交界处的深部,有一环行小管称巩膜静脉窦。一、眼球(一)眼球壁:角膜:前1/6,无色透明,无色透明,无血管,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屈光作用。1.外膜(纤维膜):巩膜:后5/6,后5/6,乳白色,厚而坚韧。第八章感觉器第一节视器(眼)一、眼球(一)眼球壁:2.中膜(血管膜):虹膜:位于角膜的后方瞳孔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睫状体:位于虹膜的后部睫状突睫状小带睫状肌脉络膜:位于虹膜的后部含有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后前第八章感觉器第一节视器(眼)一、眼球(一)眼球壁:3.内膜(视网膜):黄斑;

视神经盘颞侧3.5-4mm处黄色的斑点。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是感光辨色最敏锐的部位。视神经盘中央凹黄斑视神经盘:感光细胞视杆细胞:感受弱光。视锥细胞:感受强光和辨色。无感光细胞,生理上称为盲点。

第八章感觉器第一节视器(眼)一、眼球虹膜和角膜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称虹膜角膜角。神经盘透明无色,充满于眼房内具有营养和屈光作用。

1.房水:双凸透镜状,有弹性,无色透明,无血管和神经2、晶状体:虹膜角膜角(前房角):3、玻璃体透明胶状物,有屈光作用和支撑视网膜

(二)眼球内容物(三种屈光结构):第八章感觉器第一节视器(眼)房水的产生与循环:眼屈光系统包括:角膜前房瞳孔后房晶状体

玻璃体视网膜外界光线经哪些途径投射到视网膜上: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外界光线睫状体产生房水后房瞳孔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第八章感觉器第一节视器(眼)二、眼副器(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一)眼睑:内眦、外眦、睑缘、睑板腺。分为5层: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睑结膜。(二)结膜:按部位可分3部:睑结膜、球结膜、结膜穹。当上、下睑闭合时,整个结膜形成囊状腔隙称结膜囊。第八章感觉器第一节视器(眼)二、眼副器(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三)泪器:泪腺泪道(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上睑提肌提上眼睑(四)眼球外肌:上直肌瞳孔向上内内直肌瞳孔向内下斜肌瞳孔向上外下直肌瞳孔向下内外直肌瞳孔向外上斜肌瞳孔向下外泪腺鼻泪管泪小点第二节前庭蜗器(耳)第八章感觉器第八章感觉器第二节前庭蜗器(耳)耳廓前庭蜗器外耳外耳道鼓膜内耳骨迷路

膜迷路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中耳第八章感觉器第二节前庭蜗器(耳)一、外耳耳轮对耳轮耳垂外耳门耳屏(一)耳廓(二)外耳道(三)鼓膜骨部软骨部外耳道的皮肤含耵聍腺,能分泌耵聍松弛部紧张部鼓膜脐光锥第八章感觉器第二节前庭蜗器(耳)(二)咽鼓管:是鼻咽连通鼓室的通道,幼儿的咽鼓管短而平,腔径大,故咽部的感染易引起中耳炎。

为颞骨乳突内含气小腔,与鼓室相通。(三)乳突小房和乳突窦:二、中耳听小骨:由外向内:锤骨、砧骨、镫骨(一)鼓室上壁又称鼓室盖下壁称颈静脉壁外侧壁(鼓膜壁)内侧壁称迷路壁前壁称颈动脉壁后壁称乳突壁鼓室6个壁:第八章感觉器第二节前庭蜗器(耳)三、内耳(迷路)内耳是前庭蜗器的主要部分,又称迷路。由骨迷路和膜迷路组成,全部在颞骨岩部的骨质内内耳外耳中耳第八章感觉器第二节前庭蜗器(耳)三、内耳(迷路)由前向后:耳蜗、前庭、骨半规管。(一)骨迷路耳蜗位于前庭的前方,形如蜗牛壳。蜗底朝向后内(即内耳道底);尖端朝向前外,称蜗顶。前庭位居骨迷路中部的空腔,内藏膜迷路的椭圆囊和球囊。骨半规管前骨半规管、外骨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后骨半规管。第八章感觉器第二节前庭蜗器(耳)三、内耳(迷路)螺旋器(Corti器)(二)膜迷路可分为蜗管、椭圆囊和球囊、膜半规管。蜗管基底膜:螺旋器(Corti器)听觉感受器。椭圆囊和球囊椭圆囊斑、球囊斑,位觉感受器。膜半规管膜壶腹、壶腹嵴,位觉感受器。第三节

皮肤第八章感觉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梅克尔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基底层

棘层

颗粒层

透明层

角质层附属器真皮非角质形成细胞乳头层网织层毛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皮肤皮肤组成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皮肤总面积约为1.5-2.0m2

皮肤的厚度根据部位有所不同。功能:屏障、保护、排泄、感觉、吸收、调节体温和参与免疫应答等。皮肤构成:表皮和真皮皮肤概述表皮真皮厚表皮光镜图(HE染色)一、皮肤的组织结构基底层:1层立方形细胞,附着于基膜上

棘层:

4-10层多边形细胞

颗粒层:

3-5层梭形细胞

透明层:

2-3层无核扁平细胞

角质层:多层无核扁平角质细胞功能:合成角质、参与表皮角化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第三节

皮肤厚表皮模式图第八章感觉器(一)表皮1.表皮的分层和角化总结: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动态变化过程就是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移行的过程,角蛋白丝是角质合成的物质基础,颗粒层的透明角质颗粒是角质形成关键。细胞结构变化:细胞器逐渐减少至消失细胞核逐渐退化角蛋白丝束、板层颗粒、透明角质颗粒逐渐产生至增多角质层细胞不断脱落更新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厚表皮模式图一、皮肤的组织结构第三节

皮肤第八章感觉器(一)表皮1.表皮的分层和角化2.非角质形成细胞(1)黑素细胞:散在分布与基底细胞之间。生成黑色素,吸收紫外线,保护皮肤。(2)郎格汉斯细胞:散在于棘层浅部,有树突状突起。抗原呈递作用,引发免疫反应。(3)梅克尔细胞:分布于基底层细胞之间,细胞基底面与感觉神经末梢形成突触。感受触觉刺激(机械刺激)黑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厚表皮模式图一、皮肤的组织结构第三节

皮肤第八章感觉器(一)表皮(黑素体内)酪氨酸酶黑色素酪氨酸紫外线缺乏黑色素白化病白化病患者体内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突变,不能合成酪氨酸酶,酪氨酸不能转变成黑色素,从而导致皮肤、粘膜、毛发、眼等白化,因虹膜缺乏色素而出现畏光。2.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紧靠表皮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1.乳头层2.网织层3.皮下组织乳头层下方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即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构成乳头层网织层皮肤皮下组织皮肤光镜图(HE染色)(二)真皮一、皮肤的组织结构第三节

皮肤第八章感觉器毛:分为毛干、毛根和毛球皮脂腺: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