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寄生虫病学教学-绪论_第1页
家畜寄生虫病学教学-绪论_第2页
家畜寄生虫病学教学-绪论_第3页
家畜寄生虫病学教学-绪论_第4页
家畜寄生虫病学教学-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兽医寄生虫学

VeterinaryParasitology教学安排总学时50学时,其中理论35学时,实验15学时(5次实验)讲课:分总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家畜常见寄生虫病三章实验:5次,寄生虫常规诊断方法(2次)、吸虫和绦虫观察、线虫观察、节肢动物和原虫观察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概述寄生虫与宿主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与地理分布寄生虫病的免疫特点寄生虫病的诊断和综合性防治措施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的一般特征和发育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原虫类Protozoa肝片吸虫吸虫类Tremadodes绦虫类Cestodes猪蛔虫毛首线虫线虫类Nematodes蜘蛛昆虫类Arthropods一、寄生的概念寄生(寄生生活parasitism):一种生物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另一种生物那里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给后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引起死亡。前者是寄生物(parasite),后者是宿主(host)。营寄生生活的动物叫寄生虫。以寄生虫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叫寄生虫学(parasitology),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共栖和互利共生:共栖(commensalism)是寄生物得到好处,但不损害对方,即片利共生;互利共生(mutualism)是二种生物在一起生活时,双方都有好处。以上三种生态关系通称共生(symbiosis)二、寄生虫学的发展和内容2700年前《皇帝内经》中有蛔虫病的记载1904年左右,西兽医传入中国;30年代开始开设兽医寄生虫学课程显微镜的发现,为寄生虫新种的发现、超微结构研究提供了便利。特别是近30多年来,寄生虫学研究在诸多方面有了较大发展寄生虫学已是一个独立学科,它以人和动物寄生虫为对象,阐述寄生虫形态、分类、生活史、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和病变、生理生化和免疫、诊断和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寄生虫病是兽医临床的重要疾病,寄生虫学包括一般动物学和兽医学内容,以多个学科为基础。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兽医原虫学、蠕虫学和蜘蛛昆虫学三、寄生虫病的危害慢性消耗:具体表现在营养不良、生长缓慢、饲料报酬率下降、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屠宰率下降,肉品质下降或不能食用、内脏废弃传播其它疾病人兽共患,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第二节寄生虫与宿主一、寄生虫的类型专性寄生虫与多宿主寄生虫(stenoxenousparasite,polyxenousp.)暂时性寄生虫与永久性寄生虫(temporaryp.,permanentp.)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endoparasite,ectoparasite)固需寄生虫与兼性寄生虫(obligatoryp.,facultativep.)二、宿主类型终末宿主(finalhost)中间宿主和补充宿主(intermediatehost,complementoryhost)保虫宿主(reservoirhost)贮藏宿主(paratenichost)媒介物(vector)带虫宿主(带虫者,carrierofparasites)通过宿主三、寄生虫感染的来源和途径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一个完整循环过程称寄生虫生活史(发育史),一般经过卵→幼虫→成虫→卵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为直接发育;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为间接发育。寄生虫的发育类型:宿主→外界环境→宿主;宿主→中间宿主→宿主;宿主→媒介物→宿主;宿主→宿主;宿主→用具等→宿主寄生虫病感染来源:1、水、土、饲草饲料。经水、土、饲草饲料感染宿主的寄生虫叫土源性寄生虫。2、昆虫等无脊椎动物。经昆虫等无脊椎动物感染宿主的寄生虫叫生物源性寄生虫。3、媒介物。寄生虫病感染途径:口、皮肤、节肢动物、接触、胎盘和自身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tenella)生活史子孢子随肠内容物到达盲肠,进入上皮细胞内形成滋养体第一代裂殖子侵入新的肠上皮细胞,经第二代、第三代裂殖生殖产生大配子和小配子小配子离开宿主细胞进入含大配子的细胞,使大配子受精为合子,合子周围形成一厚壁,变为未孢子化卵囊滋养体的细胞核进行无性分裂发育为第一代裂殖体,裂殖体成熟后释放第一代裂殖子,进入肠腔宿主细胞破裂后,未孢子化卵囊随鸡粪便排出体外未孢子化卵囊在外界适宜条件下,经孢子生殖,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孢子化卵囊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tenella)生活史-直接发育孢子化卵囊被鸡吞食,进入肌胃和小肠中,通过机械、酶及胆汁作用,释放出子孢子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contortus)生活史虫卵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幼虫第1期幼虫从卵内孵出,经第一次蜕皮成第2期幼虫,经第二次蜕皮后发育为第3期幼虫(感染性幼虫)第3期幼虫被牛羊等宿主吞食后,在第四胃内经第3次蜕皮变为第4期幼虫第4期幼虫经9~11天发育,完成第4次蜕皮变为第5期幼虫(童虫)童虫在第四胃中发育为成虫,雌虫产卵随粪便排至外界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contortus)生活史-直接发育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生活史

粪便中的卵囊滋养体、子孢子、缓殖子、速殖子和组织中的包囊卵囊和组织中的包囊被吞食后,很快转化为滋养体,滋养体侵入有核细胞和肌肉组织中,发育为组织包囊慢殖子,如果孕妇感染,滋养体通过血液感染胎儿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生活史-间接发育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钩球蚴钩球蚴孵出后,游于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水蚤食入在水蚤体内发育为原尾蚴含原尾蚴的水蚤被第2中间宿主蝌蚪吞食,在其体内发育为裂头蚴当蝌蚪发育为成蛙时,幼虫迁移至肌肉中蛙被蛇、鸟类等转续宿主吞食不发育为成虫,停留在裂头蚴阶段犬、猫等终末宿主吞食含有裂头蚴的青蛙或转续宿主后,裂头蚴在小肠道发育为成虫猪蛔虫(Ascarissuum)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中虫卵随猪粪便排出体外猪吞食感染性虫卵后,在小肠中孵出,幼虫钻入肠壁,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少数由肠壁进入腹腔再进入肝脏幼虫随血流经肝静脉、后腔静脉进入肺动脉到肺部毛细血管幼虫从肺部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发育为第四期幼虫第四期幼虫离开肺泡,经细支气管和支气管,随黏液到达咽,再经食道和胃进入小肠发育为第五期幼虫(童虫),再继续发育为成虫猪蛔虫(Ascarissuum)生活史-直接发育第二期幼虫在肝脏中经第二次蜕皮变为第三期幼虫虫卵在土壤中,卵内发育为第一期幼虫,经蜕皮形成第二期幼虫,再发育为感染性虫卵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人、牛、羊等)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雌雄合抱雌虫产卵,一部分随血流到肝脏,一部分沉积于肠壁虫卵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遇到中间宿主钉螺,钻入其体内在钉螺体内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尾蚴自钉螺体内逸出,自由游于水中,遇到终末宿主,钻入其皮肤,脱掉尾部发育为童虫童虫经血液循环,移行至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发育为成虫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生活史-间接发育四、寄生生活的建立寄生虫建立寄生生活的条件:存在有对宿主特异的、能发育到感染期的寄生虫;宿主与寄生虫接触的机会;一定的感染途径。能否建立寄生生活与诸多因素有关:首先宿主对虫体是否适应,对虫体是否特定;其次寄生虫能否顺利移行(寄生虫进入宿主体内以后须经历长或短、简单或复杂的运动过程到达它们的寄生部位,此过程称移行migration);第三虫体要躲避宿主的免疫监视。五、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构造、发育、繁殖的影响;外界环境对寄生生活的影响;寄生虫之间的影响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形态构造和繁殖发育方面的影响外界环境对寄生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湿度和酸碱度的影响寄生虫之间的影响:互不影响或协同作用或颉抗作用六、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影响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包括:1、移行期的影响;2、吸取宿主的营养、血液和组织液等;3、机械性损伤;4、毒素的毒害;5、带入其它的病原体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包括:1、遗传因素(天然免疫);2、年龄因素(年龄免疫);3、机体屏障作用;4、局部组织抗损伤反应;5、免疫反应第三节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和地理分布一、流行病学概念研究动物群体和某种寄生病的发病原因和条件、发生发展规律、传播途径、流行过程和转归等方面的科学内容包括以下9个方面:1、从寄生虫幼虫感染宿主到它们成熟排卵的时间;2、寄生虫的寿命;3、寄生虫以什么发育阶段排出体外?在外界的耐受性、发育条件、发育时间如何?在自然界保持存活、发育和感染力的期限;4、中间宿主的情况;5、贮藏宿主的情况;6、感染来源和途径;7、终末宿主的情况(营养健康状况、品种、饲养方式、卫生状况等);8、人的因素;9、自然状况(自然条件、温度和湿度等)二、寄生虫病的地理分布世界6个动物区系:古北区:欧洲全部、亚洲北部,我国长江流域以北,为欧亚大陆的温带地区;远东区:我国长江以南,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南半岛诸国,为热带和亚热带;新北区:主要为北美,与古北区相似;澳大利亚区:其陆地部分主要在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埃塞俄比亚区:非洲全部、阿拉伯半岛一部分,分布在赤道两侧的热带和亚热带;新热带区:主要为中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理位置的不同,气候和自然环境就会不同,造成动物区系和植被的差异,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寄生虫的分布动物区系的不同,就意味着宿主、中间宿主和媒介的不同,必然影响到寄生虫的分布。如刚果锥虫分布于非洲与采采蝇有关,日本血吸虫分布于长江以南与钉螺有关第四节寄生虫病的免疫寄生虫病免疫的概念和抗原:寄生虫想要在宿主体内生存,而宿主则要抗御寄生虫的寄生,这种抵抗力主要表现为免疫反应,它与细菌、病毒病和免疫反应是类似的,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先天性免疫包括屏障作用、补体系统和吞噬作用;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称抗原,多为蛋白质。寄生虫的抗原成分非常复杂,不同发育阶段有不同的抗原,也有特异抗原。按来源分为虫体、分泌和代谢抗原。众多的抗原成分使寄生虫的免疫反应较细菌和病毒的复杂得多。一般分泌抗原和排泄抗原的抗原性较强。二、寄生虫免疫的特点不完全免疫:寄生虫感染宿主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与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免疫反应相似,但效果并不理想,通常表现为不完全免疫。产生的原因为:抗原众多,分散了功能抗原的作用;不断改变自身抗原结构;模拟宿主蛋白质成分;不与细胞接触。带虫免疫:寄生虫与宿主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即宿主体内有一定数量的虫体,但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并对相应虫体的再感染有一定抵抗力。虫体消失,这种抵抗力就消失。自愈现象三、寄生虫致病性变态反应感染寄生虫病以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一方面表现为对再感染的抵抗力,但另一方面也可产生病理性免疫反应。分四类:过敏反应型IgE介导细胞毒型IgG或IgM介导免疫复合物型迟发型细胞免疫反应四、寄生虫免疫的应用在诊断方面的应用:主要是血清学反应,包括有补体结合反应、凝胶沉淀反应、凝集试验、变态反应、标记抗体类等寄生虫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寄生虫病的免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于寄生虫抗原的复杂性,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广泛应用的寄生虫虫苗。目前,寄生虫免疫的方法和疫苗有以下数种人工致弱苗(用放射线照射)人工控制感染量(低剂量虫体感染)接种分类上接近但致病力弱的虫株(异源性虫苗)第五节寄生虫病的诊断和综合性防制措施二、寄生虫病综合性防制措施选药原则:广谱、高效、低毒、适口性好、剂量小易投服、价廉、无致畸及残留,安全指数一般要大于3,不要长期单独使用同一种药物由于寄生虫的生活史非常复杂,与外界联系紧密,因此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综合性防制措施包括二个大的方面:对病畜的驱虫、环境卫生及预防再感染。对病畜的驱虫--包括以下3个方面:1、治疗病畜:可随时进行。但要有专门的场所和卫生设施,投放驱虫药后要隔离2~3天,其间的排泄物要集中无害化处理2、预防性驱虫:又叫计划性驱虫。为了防止寄生病的爆发,每年在发病高峰前进行驱虫。主要包括秋季驱虫、春季驱虫、成熟前驱虫、定期驱虫等。预防性驱虫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确定。如果要进行传染病预防,应该先驱虫然后再进行免疫预防3、化学预防:在寄生虫病感染季节,经常或定期服用或注射某些抗寄生虫药物,使感染的寄生虫不能发育或被杀死,达到防止发病的目的。如鸡球虫等第六节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是动物,它们在动物界有一个分类地位,现行动物分类系统按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基本单位,它指有一定形态学特征和一定遗传学素质的生物群,近缘的种集合起来叫属,近缘的属集合起来叫科等等。与寄生虫有关的动物有如下动物门:原生动物门(亚界):鞭毛虫纲、孢子虫纲、肉足虫纲、纤毛虫纲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绦虫纲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棘头虫动物门:棘头虫纲环节动物门:蛭纲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蛛形纲、昆虫纲、五口虫纲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寄生虫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原核生物界(Monera)动物界(Animalia)真菌界(Fungi)植物界(Plantae)原生生物界(Protista)原虫马古里斯(Margulis)1974年蠕虫节肢动物寄生虫的分类阶元(以猪蛔虫为例)界(Kingdom)动物界(Animalia)门(Phylum)线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纲(Class)线虫纲(Nematoda)目(Order)蛔目(Ascarida)科(Family)蛔科(Ascaridae)属(Genus)蛔属(Ascaris)种(Species)猪蛔虫(Ascairssuum)上述分类阶元中,还有一些中间阶元,如亚门、亚纲、超科、亚目、亚科、亚属、亚种、变种等动物的命名是以林奈的双名法命名的,国际通用拉丁文,前一个名是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一个名是种名,第一个字母要小写,在文献中要斜体写

与兽医有关的寄生虫分类轮廓

——多细胞寄生虫

动物界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线虫纲棘头虫纲蛛形纲昆虫纲五口虫纲蛭纲吸虫纲绦虫纲蠕虫

与兽医有关的寄生虫分类轮廓

——单细胞动物(1985年Levine分类系统)肉足鞭毛门顶器复合门微孢子虫门粘孢子虫门纤毛虫门动物鞭毛虫纲(锥虫)叶足纲孢子虫纲(焦虫、球虫)微孢子虫纲(鱼类寄生虫)动基裂纲(小袋虫)粘孢子纲(鱼类寄生虫)原生动物亚界第七节寄生虫形态特征及发育一、原虫1、一般特征:单细胞动物。整个机体由一个细胞构成,但它能执行生命活动的全部功能。原虫只有小部分是寄生生活,致病力一般较强,如球虫等。原虫体积微小(2~200微米);形态多样。整个身体包括表膜、胞质和核三部分;运动器官有鞭毛、纤毛、伪足等;摄食方式有渗透、吞噬和胞饮等。专性寄生虫居多;寄生部位广泛,许多是细胞内寄生虫2、繁殖和发育A、无性繁殖:有多种繁殖方式二分裂法binary:细胞核先分裂成两部分,然后胞质分裂,类似细胞分裂,也有分裂成3~4个的。出芽生殖法budding:细胞核先分裂为大、小两个核,小核向虫体一边伸出,形成芽体,长大后脱离母体裂殖生殖法schizogony:细胞核先进行多次分裂形成一个多核虫体,叫裂殖体,随后胞质(原生质)围绕每个小核形成许多新个体,叫裂殖子。B、有性繁殖接合生殖conjugation:两个虫体临时结合在一起,互相交换核质然后分开,形成两个新的个体配子生殖gametogony:经过一定时间的无性繁殖后,原虫发育为配子体,配子体进一步发育分化形成较大的、无运动性的雌性配子和较小的、运动活泼的雄性配子,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有运动性的叫动合子),合子进一步发育,并在外表形成一层坚实的被膜,成为卵囊。如球虫就有这种繁殖方式分类原虫分类争议较多,传统的分类为原生动物门Protozoa,有关的纲有鞭毛虫纲Mastigophora、孢子虫纲Spo-rozoa、肉足虫纲Sarcodina和纤毛虫纲Ciliata较新的分类系统是:原生动物亚界,与寄生虫有关的门为肉足鞭毛门Sar-comastigophora、顶器门Apicom-plex、纤毛门Ciliophora、粘孢子门Microspora和微孢子门Myxospora,后两个门是鱼类寄生虫一些原虫代表二、吸虫1、形态特征A、外观形态吸虫多为内寄生虫,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吸盘发达,是附着器官,围绕口孔的叫口吸盘,许多种类还有腹吸盘。生殖孔多位于腹吸盘前方,排泄孔在体末端。大小在0.3~75mm之间。B、内部构造:主要包括体壁、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体壁由角质层、角质下层和肌层,合称皮肌囊,吸虫无体腔,各器官包埋在皮肌囊中,器官之间填充结缔组织。皮肤有吸收营养、感觉和抵御宿主消化酶的作用。吸虫的内部结构吸盘(sucker)消化系统(digestivesystem)生殖系统(reproductivesystems)雄虫生殖器官male雌虫生殖器官female消化系统digestivesystem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和肠构成。口周围常有口吸盘围绕;咽为肌质;食道后的肠管分两支,位于虫体两侧,末端封闭,又称盲肠,肠管形态常有变异。腹吸盘与体内不相通,常是分类依据。生殖系统(雌性)reproductivesystems

offemale吸虫一般为雌雄同体,雌雄生殖孔共同开口于生殖腔生殖系统(雄性)reproductivesystemsofmale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出)精管、贮精囊、射精管、前列腺、雄茎和雄茎囊构成。睾丸一般2个,形态和位置多有变化;贮精囊膨大,后接射精管;雄茎周围有前列腺;雄茎囊常将雄茎及射精管、前列腺和贮精囊包裹。口吸盘(oralSucker)口(mouth)腹吸盘(ventralSucker)生殖孔(genitalpore)食道(esophagus)肠管(intestine)咽(pharynx)输精管(vasdeferens)睾丸(testis)梅氏腺(mehlis’sgland)卵巢(ovary)卵黄腺(vitellaria)雄茎囊(Cirrussac)前殖吸虫2、发育吸虫发育史复杂,多数为间接发育,需要一至二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陆生或水生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有鱼、虾、蟹、螺和昆虫等。发育过程经卵egg→毛蚴miracidium→胞蚴sporocyst→雷蚴redia→尾蚴cercaria→囊蚴metacercaria→成虫adult→卵吸虫生活史卵一般有卵盖,排出时有的未发育,有的有了毛蚴。毛蚴呈倒三角形,周身披纤毛,前端有穿刺腺,到螺的肝脏发育为胞蚴;胞蚴无性繁殖出许多雷蚴,雷蚴繁殖出许多尾蚴。胞蚴和雷蚴都呈囊状,尾蚴似蝌蚪。尾蚴出螺体后,有的形成圆形的囊蚴;有的直接感染终末宿主;有的进入第二中间宿主形成囊蚴。囊蚴经口感染,在胃脱囊成为童虫,移行到寄生部位发育为成虫。3、吸虫分类吸虫属扁形动物门Platyheminthes、吸虫纲Trematoda。与动物寄生虫有关的包括三个目:单殖目Mono-genea、盾腹目Aspidogastrea和复殖目Digenea。单殖目吸虫寄生于鱼类和两栖类鳃和皮肤,直接发育。盾腹目种类少。复殖目种类很多,分腹口亚目Gasterostomata和前口亚目Prosostomata,前者为鱼类寄生虫。前口亚目寄生于脊椎动物,分七类:无盘类non-stomes,鸟类寄生虫,口、腹吸盘均缺乏;单盘类,多寄生于鸟类,只有一个口吸盘;对盘类,腹吸盘位于体末端;全盘类,身体明显分前后两部分,口腹吸盘均位于前部;棘口类,虫体具有头冠和头棘;分体类,雌雄异体,寄生于血液;双盘类,口腹吸盘相距很近。单盘类Monostomes对盘类Amphistomes全盘类Holostomes棘口类Echinostomes分体类Schistosomes双盘类Distomes三、绦虫1、形态特征:属扁形动物门、绦虫纲。为背腹扁平、左右对称、白色或乳白色、身体分节的带状虫体。长度几毫米至十多米,节片几个至几千个;身体由头节scolex、颈节neck和体节strobila组成。头节球形(圆叶目)或梭形(假叶目),上有4个吸盘(四周)或2个吸槽(背腹),有的种类还有吻突rostellum,上有小钩。头节是绦虫分类的重要依据。颈节只有一节,内有生发细胞,后面的节片segment,proglottid都由它长出。体节分三部分:幼节、成节和孕节。绦虫全貌根据绦虫种类不同幼虫时期也各不相同。假叶目绦虫有原尾蚴procercoid和实尾蚴plerocercoid(裂头蚴sparganum)时期,后者具感染力。圆叶目绦虫的幼虫有多种形式:似囊尾蚴cysticercoid(多数是这种幼虫时期)、囊尾蚴cysti-cercus、多头蚴coenurus、棘球蚴echinococcus、链尾蚴strobilocercus等。这些幼虫形式都可以感染终末宿主。感染后,头节翻出,在肠内发育为成虫。头节scolex成熟节片matureproglottid孕卵节片gravidproglottid虫卵(圆叶目)中绦期的各种形态

多头蚴棘球蚴似囊尾蚴链尾蚴囊尾蚴头节假叶目绦生活史犬复孔绦虫生活史带科绦虫生活史3、分类绦虫纲分两个亚纲:单节绦虫亚纲Cestodaria和多节绦虫亚纲Cestoda。前者不分节,和吸虫类似,变温动物寄生虫;后者是重要的畜禽寄生虫。最重要的是假叶目Pseudophyllidea和圆叶目Cyclophyllidea。假叶目头节上多有吸槽,卵经产孔产出,六钩蚴外披纤毛,中间宿主多为2个,重要的科有:双槽头科Dibothriocephalidae

槽首科Both-riocephalidae圆叶目头节上一般有四个吸盘,有的有吻突和钩,卵随节片排出,重要的科有:裸头科Anoplocephalidae

带科Taeniidae

代文科Davaineidae

双壳科Dilepididae

膜壳科Hymenolepididae四、线虫1、形态特征A、外形:长线条状,如毛发状、圆柱形、杆状等;横断面圆形;颜色多乳白或红褐色,雌虫较雄虫大;虫体分头尾、躯干、背腹;长可达1米以上。头钝圆,雌虫尾直,雄虫尾弯曲,有交合伞、性乳突等结构。体表有口、肛门、排泄孔、生殖孔,雄虫生殖孔和肛门合并,雌虫单独。B、体壁:分角皮层、皮下层和肌层。角皮cuticle透明,延伸至各孔道,形成其内壁,并参与形成线虫的许多特殊结构,如头泡cephalicvesicle、叶冠leafcrown、颈翼cervicalalae、饰带cuticularcordons、切板cuttingplates、乳突papillae、尾翼caudalalae、交合伞bursal

copulatrix等,这些结构是线虫重要的分类依据。肌肉有多肌型、少肌型和全肌型,使虫体运动。线虫有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虫体唇乳突齿C、消化系统:为一直管,口位于头端顶面,有的有口囊;口后为咽和食道,食道一般肌质。口周围或口囊内有许多特殊结构:唇、叶冠、乳突、齿、切板等。头端有头泡、颈翼、饰带等。食道形状多变,有的有食道球,有的后有小胃等。食道后接肠道,有中肠和直肠,后接肛门或泄殖腔。泄殖腔周围常有乳突。交合伞引器腹肋交合刺雄虫生殖系统颈乳突头泡食道球交合刺性乳突饰带神经系统:食道部有神经环,为中枢,向前后各发出6条神经,连接各乳突。头端有一对特殊感觉器官—化感器。尾端也有尾感器。排泄系统为腺型或管型。线虫卵呈卵圆、椭圆或圆形,黄褐、灰褐或无色。虫卵产出时,有的未发育(卵生);有的含有幼虫(卵胎生);有的产出幼虫(胎生)。2、线虫的发育线虫典型发育过程为卵→L1(larva1)→L2→L3→L4→L5→成虫。有4次蜕皮,前2次在外界,后2次在终末宿主体内,第3期幼虫一般为感染期。有的线虫在外界发育时一直包在卵壳中,当它们具有感染力时,我们称感染性虫卵。有的幼虫在外界蜕的皮不脱下,此时的幼虫称披鞘幼虫。线虫多数直接发育。直接发育线虫有的在外界发育至L3,经口或皮肤感染终末宿主;有的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内含的幼虫不一定是L3),经口感染,移行或不移行。间接发育的线虫有的产卵或幼虫,到外界后主动或被动进入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L3,终宿主吞食中间宿主感染;有的产幼虫进入血液,由媒介吸血时进入媒介物(中间宿主)发育为L3,媒介再次吸血时传给终末宿主;还有的产下幼虫,进入本宿主肌肉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其它宿主食下这些肌肉被感染(旋毛虫)。蛔虫生活史钩虫生活史丝虫生活史旋毛虫生活史3、分类线虫是除昆虫外最大的动物群体,种类繁多。与兽医寄生虫有关的目有:

蛔目Ascarida

尖尾目*Oxyurida

杆形目*Rhabditida

圆形目Strongylida

旋尾目Spirurida

毛尾(首)目Trichurida

膨结目Dioctophymida。蛔目:雄虫无交合伞,代之许多性乳突。头端有三瓣唇。幼虫不在外界孵化。主要有:蛔科Ascaridae、禽蛔科Ascardiidae异尖科Anisakidae、弓首科Toxocaridae尖尾科*Oxyuridae、异刺科*Heterakidae圆形目:雄虫有交合伞,唇3~6瓣,无唇的有叶冠。L3为感染期幼虫。主要有:钩口科Ancylostomatidae、圆形科Strongylidae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毛线科Trichonematidae比翼科Syngamidae、原圆科Protostrongylidae后圆科Metastrongylidae、网尾科Dictyocaulidae裂口科Amidostomatidae、小杆科*Rhabditidae冠尾科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