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解析)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解析)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解析)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解析)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解析)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文言文阅读练习(历史事件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公仲为韩、魏易地,公叔争之而不听,且亡。史惕谓公叔曰:“公亡,则易必可成矣。公无辞以后反,且示天下轻公,公不若顺之。夫韩地易于上,则害于赵;魏地易于下,则害于楚。公不如告楚、赵,楚、赵恶之。赵闻之,起兵临羊肠,楚闻之,发兵临方城,而易必败矣。”

(选自《战国策·韩策》)

〖解释〗①公仲:韩朋,韩相国。②史惕:周臣。③上:指魏国。④下:指韩国。

1.

用“/”给下面文字断句。(画一处)

公叔争之而不听且亡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无辞以后反,且示天下轻公,公不若顺之。

3.

请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史惕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文本二〗

晋、齐之师陈于鞌①。晋解张御②郤克③。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履,未绝鼓音④,曰:“余病⑤矣!”解张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病未及死,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

(节选自《左传·成公二年》有删减)

〖解释〗①鞌:同“鞍”,地名,在今山东济南西北。②御:驾车。③郤克:晋军主帅。④未绝鼓音:鼓声不断。古代车战,主帅居中,亲掌旗鼓,指挥军队。⑤病:负伤。

〖文本三〗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4.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遂与外人间隔亲密无间

B.衣食所安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居乐业

C.小信未孚忌不自信查无音信

D.一鼓作气右援枹而鼓晨钟暮鼓

5.

把文本一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

下列对三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本一叙述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详写战争起因、战斗状况,略写论战,叙事清楚,详略得当。

B.文本二中齐侯“余姑翦灭此而朝食”的语言和“不介马而驰之”的行动,体现了他的骄傲轻敌。

C.文本三“年少万兜鍪”运用比喻修辞,以“兜鍪”比喻士兵,非常形象。

D.文本一在写法上采用了“春秋笔法”,将褒贬寓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如第二段“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两句表现出鲁庄公缺乏作战经验及谋略,急躁冒进。虽未评价,却暗含贬义。

E.文本三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7.

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相关内容,概括作战取胜的因素。

8.

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三相关内容,分析曹刿和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说苑·敬慎》)

〖链接〗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节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9.填上空题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一老父衣粗衣(2)足以治楚矣

(3)孙叔敖再拜曰(4)臣之妻私臣

10.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2.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B.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C.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不是祝贺,而是进行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D.文章的主旨是:为官应该谦逊谨慎,廉洁自律,善于纳谏。

13.

两篇文言短文中,“老父”与“邹忌”在劝谏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你更认同谁的劝谏方式?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帝①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②以与③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④,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⑤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乙)

齐桓公见⑥小臣稷⑦,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⑧,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⑨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⑩傲禄爵,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选自《吕氏春秋·下贤》)

注:①帝:指汉高祖刘邦。②因:于是。③与:赐予。④饷馈:军饷。⑤连:联合。⑥见:拜见。⑦稷:(jī)人名。⑧万乘之主: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国君。⑨傲:轻视。⑩夫子:对稷的教称。庸:岂,怎么。相率而朝:一同前往朝拜(齐桓公)。靡:无。

14.填上空题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陛下使人攻城略地使:

(2)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所以:

(3)因以与之以:

(4)亦可以已矣已:

1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

(2)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已矣。

16.

请简要概括乙文中叙写的故事。

17.

甲、乙两文蕴含者一个共同的道理,请简明写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越嶲①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②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③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④,举措烦扰⑤,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⑥,乃拔⑦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⑧。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⑨,文公⑩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解释:①越酱(yuèxī):地名:②昭烈:刘备的谥号。③张邰:三国魏大将:④节度:指挥调度。显举措烦扰:军事行动混乱无章。⑥进无所据:前进没有据点。⑦拔:攻取。⑧恩若平生: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⑨得臣:楚国大将成得臣。⑩文公:晋文公。

1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绝其汲道绝:

(2)为之流涕涕:

1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

(2)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20.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21.

结合本文及《出师表》,谈谈你对诸葛亮在任用人才方面的看法。

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下面小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公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2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顾:(2)效:

2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24.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①。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②,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成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子房:即张良,表字子房。②馈饷:粮饷。

25.

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①委而去之委

②亲戚畔之畔

③陛下慢而侮人慢

④不绝粮道绝

26.

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助之至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B.委而去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十二章》)

C.决胜于千里之外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7.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

2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29.

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进行论证。

B.甲文孟子借战争谈政治,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反映了他的“仁政”思想。

C.乙文中高起、王陵的回答主要批评了高祖对待他人的态度问题。

D.乙文高祖认为自己能够得天下的原因除了能同部属分享利益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自己善于用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①之于班固②,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③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④。”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解释〗①傅毅:字武仲,东汉辞赋家。②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③班超:班固的弟弟,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④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30.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自古而然()

②武仲以能属文()

③鲜能备善()

④家有敝帚()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是以各以所长

A.计日以还(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以激怒其众(司马迁《陈涉世家》)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31.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夫人善于自见

32.

翻译下列句子。

(1)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张岱《湖心亭看雪》)

33.

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军初至石头①,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②,至晓而成。闻峻③军严声④,诸将咸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庚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⑤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解释〗①石头: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建康,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②垒:作战时防守用的墙壁。③峻:指苏峻。④严声:严阵以待的消息。⑤帅:统率,率领。

〖资料链接〗

东晋平定苏峻之乱,是在南京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规模内战。公元325年,晋成帝五岁即位,转年,外戚庾亮等人参辅朝政,施行一连串冒进政策,引起朝野上下哗然。327年历阳(今安徽和县)内史苏峻联合豫州(今河南淮阳)刺史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举兵内向,攻克建康(今南京)。后在荆州刺史陶侃联兵讨伐下,叛乱于329年2月得以平定。苏峻因轻敌出战阵亡。

34.填上空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侃从之从:②诸将咸惧其来攻咸:

35.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

36.

石头城一战,陶侃、李根、孔坦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7.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2)蹴尔而与之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万钟于我何加也

3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乙〗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②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观天祥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解释〗①潮阳:地名,与后文的“厓山”都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

3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与俱入厓山/四时俱备

B.使为书招张世杰/乃丹书帛曰

C.天祥泫然出涕/临表涕零

D.国亡不能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40.

请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41.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文天祥的哪些表现,能够阐明〖甲〗文“舍生取义”的观点。

(2)〖甲〗文中的“义”与〖乙〗文中的“仁”有何相同之处。

参考解析

1.公叔争之而不听/且亡;

2.您将没有借口再回来,并且天下人还会因此轻视您,您不如顺势而行;

3.史惕在公叔劝阻公仲失败,将要逃亡的时候,认真细致地分析问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做事认真、心思缜密、思虑长远、考虑周全、遇事冷静的人。

1.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的意思是:公叔竭力谏诤而公仲不听,公叔将要出走。“公叔争之而不听”是原因,“且亡”是结果,中间可以断开,故根据句意以及画一处的要求即可断句为:公叔争之而不听/且亡

2.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反:返回,归来。轻:轻视。不若:不如。顺:顺其自然。

3.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的特点。公仲为韩、魏两国交换土地,公叔竭力谏诤而公仲不听,公叔将要出走。然后史惕劝说公叔不要出走,应该把交换土地这件事告诉楚国、赵国,楚、赵两国都会厌恶这种做法。根据文中史惕劝说公叔的话可知,史惕是一个遇事冷静、聪明机智、考虑周全、目光长远的人。

4.D;

5.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6.AC;

7.①政治上:要取信于民;②战术上:要把握有利战机,不能骄傲轻敌;③精神上:要有坚韧顽强、慷慨赴死的精神和勇气;④将帅指挥上:主帅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8.曹刿在国家危亡时挺身而出,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说明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南乡子》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饱含了词人的爱国情怀。

4.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参与/分开/缝隙;

B.养/怎么/安于;

C.信用/相信/消息;

D.相同,击鼓;

故选D。

5.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忠: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属:类;可以:可以凭借。

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文本一对于战争起因、战斗状况只提到“十年春,齐师伐我”“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既克”寥寥数语,是略写,而详写的是论战;

C.“比喻修辞”错误,应是借代的手法。兜鍪: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故选AC。

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文本一〗第①段中的“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决定条件是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由〖文本一〗第③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知,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重要战术在于,要把握有利战机,不能轻敌,以防陷入敌人圈套。

由〖文本二〗“病未及死,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可知,在郤克受重伤的情况下,解张认为不能停止进军的步伐而是继续前进杀敌,可见精神上,要有坚韧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意志。

由〖文本一〗“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和〖文本二〗“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可知,正是鲁庄公和郤克作为主帅,分别听从了曹刿和解张的正确意见,指挥得当,才取得最后的胜利。据此回答即可。

8.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情感的理解与分析。

〖文本一〗曹刿听说“齐师伐我”时,主动请见,和鲁庄公讨论战前的准备,由“战则请从”可知,他主动请求参与作战,在战场上他沉着指挥应战这些都体现了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积极主动的爱国精神。

〖文本三〗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第一问,词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看到的却是北固楼的优美风光。然而,那时候却是山河破碎,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对于爱国诗人来说,触景生情,心念家国,哪里有兴致去欣赏美景;第二问,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第三问,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全篇都洋溢着辛弃疾的爱国之情。

9.(1)穿,名词活用为动词;(2)足够,能够;(3)又,第二次;(4)偏爱;

10.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11.(1)当了大官就对人傲慢蛮横的人,老百姓就会离开他。(2)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12.C;

13.不同之处:“老父”通过别人祝贺而自己穿丧服、戴丧帽前往吊唁的方式,直接粗鲁地劝告孙叔敖要做好官;邹忌通过叙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事情,委婉劝谏齐威王听取人们的真实意见。更认同“邹忌”的劝谏方式,“邹忌”的劝谏方式委婉含蓄,顾及劝谏对象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容易被接受,而且能够不激怒对方,有利于保护自己。或更认同“老父”的劝谏方式,“老父”的劝谏方式虽然简单粗鲁,但能够引起重视,更有警醒效果。(言之成理即可)

9.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可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判断。

(1)句意: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衣,穿,名词活用为动词。

(2)句意: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足,足够,能够。

(3)句意:孙叔敖再次向老人拜了两拜。再,又,第二次。

(4)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

10.

本题考查句子停顿。根据句子大意及语法关系即可判断。

本句大意为: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孙叔敖”为句中主语,其后可以停顿;“正衣冠”“见之”是先后做的两件事,“而”连接了这两件事,因此“而”前面可以停顿,故本句停顿应为: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11.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要落实“字字落实,意译、直译相结合,意译为主”的原则。本题中的重点词语有:

(1)身已贵:当了大官;骄人:对人傲慢蛮横;去之:离开他。

(2)四境之内:全国的老百姓;莫不:没有不。

12.

本题考查文意理解。

C项中“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不是祝贺,而是进行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多治理好国家的建议,而不是“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故选C。

1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第一问:两篇文言短文中,“老父”与“邹忌”在劝谏方式上有很大不同:“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这“老父”通过别人祝贺而自己穿丧服、戴丧帽前往吊唁的方式,引起孙叔敖的注意,接着直接说出自己对如何做一个好官的看法,粗鲁地劝告孙叔敖要做好官;邹忌先和齐王说起自己与徐公比美的事情,因为妻子偏爱,妾室害怕,客人有求,最终都认为邹忌更美,借此事委婉劝谏齐威王,朝中之事也是如此,要想治理好国家,一定要听取人们的真实意见。

第二问:解析不唯一,主要看理由。

示例一:我更认同“邹忌”的劝谏方式,“邹忌”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真实事例,委婉地表明宫中之事也是如此,让齐王更容易接受,既保全了自己,又实现了劝谏,一举两得。

示例二:我更认同“老父”的劝谏方式,“老父”在出场时极为用心,鲜明的对比引起孙叔敖的注意,自己的话语更容易得到对方的关注,表明观点时,条例清晰,言辞简洁明了,又是老者,更有警醒效果。(言之成理即可)

14.派(或“让”);……的原因;把;停止

15.(1)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

(2)一天去了三次却没能见到,就(也)可以停止了。

16.齐桓公五次拜见小臣稷。(意思对即可)

17.想成就大业,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或“优待贤能之人,才能成其大事。”)

14.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为: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使:让,派;

(2)句意为: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所以:……的原因;

(3)句意为:趁机把土地赏赐他们。以:把;

(4)句意为:也可以停止了。已:停止。

15.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1)重点词语:皆:都是。人杰:人中之豪杰。用:利用,使用;

(2)重点词语:至:到。而:却。已:停止。

16.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可知,“齐桓公见小臣稷”去了五次,令诸侯敬佩、臣服。可概括为:齐桓公五次拜见小臣稷。

17.

本题考查道理理解和概括能力。

甲文“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可知,重用人才的重要性;乙文齐桓公五次见小臣稷,“纵夫子傲禄爵,吾庸敢傲霸王乎”,体现齐桓公礼贤下士、尊中人才的王者风范。

刘邦和齐桓公都成就了一番霸业,故两文的共同道理是:想成就大业,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18.(1)断绝(2)眼泪;

19.(1)天下没有平定却杀了智谋的人,难道不惋惜吗?;

(2)孙武能够制敌取胜于天下的原因,是用法严明;

20.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21.《出师表》中,诸葛亮熟悉蜀汉人才的能力特点,善于发现使用人才。向后主推荐的文臣武将善良、诚实、忠诚、公正、坚贞可靠,有才干,有能力,得到先帝赏识。而本文诸葛亮没有听进先主的建议,没有认清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言之成理即可)

18.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绝:断绝;

(2)句意:为他痛哭流涕。涕:眼泪。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定:平定;而:表转折,却;戮:杀;岂:表反问,难道;

(2)所以:表原因;制:控制,制服;明:严明。

20.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等语句可知,马谡与张邰在街亭交战,马谡不听从诸葛亮的指挥调度,军事行动杂乱无章,失去街亭,于是诸葛亮挥泪斩杀马谡;据此可概括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意对即可。

21.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出师表》原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等语句可知,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推荐的文臣武将是忠诚善良、坚贞可靠、德才兼备,且受到先帝赏识的,诸葛亮了解蜀汉人才的能力特点,并能够恰当的使用人才;

联系本文“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可知,诸葛亮没有听从先主的建议,任命马谡为参军,结果痛失街亭。

22.(1)拜访;(2)功效;

23.(1)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2)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

24.“五月渡泸……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2.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大意: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顾:拜访。

(2)大意: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效:功效。这里活译为任务。

23.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苟:苟且;全:保全;于:在;闻达:扬名显身。

(2)庶:我;竭:竭尽;驽钝:平庸的才能,这是自谦的说法;攘除:铲除。

24.

本题考查文本理解。

“此”是这的意思,这是一个承前指的代词,故相关语句在该句之前。结合文句“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既包含了“报先帝”的意思,指的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又包含了“忠陛下”的意思,指的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因此,该句为“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5.①放弃;②同“叛”,背叛;③傲慢;④断;

26.B;

27.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28.①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寡助之君。

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人才,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

29.C

25.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弃城而逃。委,放弃。

(2)句意: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

(3)句意:陛下傲慢而好侮辱人。慢,傲慢。

(4)句意:使运输线路畅通无阻。绝,断。

26.

A.动词,到\补齐音节,不译;

B.表顺承,可不译\表顺承,可不译;

C.介词,在\介词,表比较;

D.介词,被\介词,对;

故选B。

27.

考查断句。句意为:然而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占领土地。“然”是句首连词,应断开。“陛下”是主语,应断开。“攻城掠地”是谓语。故断句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

28.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以,用;畔,同“叛”,背叛;(2)此,这;皆,都;所以,……的原因。

29.

C.根据“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可知,二人的回答主要是肯定高祖“与天下同利”的行为。故选C。

30.(1)①这样②写、创作③少④破旧(2)D;

31.夫/人/善于自见;

32.(1)傅毅与班固相比,两人文才相当罢了,然而班固轻视傅毅;

(2)(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西湖中怎么还有这样(兴致高雅)的人?”;

33.只能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但文章文体并不是一样的,很少有人能擅长各种文体(的写作),所以都凭着自己的长处,来诋毁别人的短处。

30.试题分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敝”是“破旧”;“然”是古今异义词,“这样”的意思。(2)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题目中的“是以各以所长”中的“以”是“凭借”;A项中“以”是“表顺承,来”;B项中的“以”是“用来”;C项中的“以”是“认为”;D项中的“以”是“凭借”。故选D。

3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夫人善于自见”的意思是: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夫”为句首发语词,要停顿;再依据主谓间停顿。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夫/人/善于自见。

3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于(比)、伯仲(意为不分上下)、耳(罢了)、小(轻视)”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余(我)、焉(怎么)、更(还)”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句“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即可。

34.听从,同意;都;

35.苏峻率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四面围攻,未能攻克;

36.陶侃作为统帅,能总揽全局,清晰地判断形势,善于听取部下建议,以待战机消灭叛军,并在一年后最终消灭了叛军。

李根在久攻不下,无所建树的情况下,建议修筑白石垒,起到了稳固防守阵营的作用。

孙坦在众人听闻敌军击鼓整队,非常恐惧的时候,冷静分析敌军军情,从而稳定了军心,为后边坚守白石垒打下基础。

34.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陶侃同意。从:听从,同意。

(2)句意:众将都惧怕他们前来攻击。咸:都。

35.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帅,率领;步骑,步兵和骑兵;克,攻克。

36.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陶侃、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首先要分析战争形式,其次要点明他们做了什么,最后阐述其作用。

根据“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可知,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城,就想和敌人决战。根据“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可知,陶侃阻止,认为应当待以时日,用智谋战败他们。由此可见陶侃作为统帅,头脑冷静,对形势有清晰地判断,善于把握作战时机;根据“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侃使庚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可知,陶侃善于听取部下建议,坚守营垒,以待战机。根据链接材料中“在荆州刺史陶侃联兵讨伐下,叛乱于329年2月得以平定。苏峻因轻敌出战阵亡”,可知陶侃率联兵,用了一年稍多的时间就平定了苏峻,可见陶侃的用兵策略是完全正确的。

根据“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可知李根在诸军久攻不下、无所建树的情况下,建议修筑白石垒,用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