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集训(原卷+解析)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集训(原卷+解析)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集训(原卷+解析)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集训(原卷+解析)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集训(原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集训(原卷+解析)记叙文阅读集训

——郑州近三年模考真题

[22年郑州二模]

代价

郑兢业

女主人进屋后不经意扫一眼客厅,眉宇间骤然拧出疙瘩。她恼火地叫道:小凯!

家庭女教师凯歌抖甩着手从厨房出来,陪着笑脸问候女主人:您今天下班挺早的。

女主人冷颜冷目指指角柜质问:花瓶怎么打了?

我问过慧明和明慧,两个小家伙也不知道花瓶啥时候烂的。我觉得这事不好向您解释,所以没收拾残局。您不妨再找机会问问孩子。

女主人显然不满意她的回答,愤愤弹出弦外之音:我在暑假请人给孩子补课,足以证明我承认自己的孩子并不特别聪明,但他们却特别诚实。你可以把碎片收拾起来了,再放一百年,也不可能恢复原样了。

女教师难堪得额头直冒虚汗,她悄声敛气地把烂花瓶收拾到一个塑料袋里。

女主人打开窗户,扯着嗓门儿把正在楼下街角花园玩耍的孪生儿子喊了回来。母子三人进卧室后虽紧掩了房门,凯歌仍能听到窃窃私语声。不用说,是女主人在侦破花瓶案。

当天夜里,待两个孩子入睡后,女主人推开凯歌的住室。她开门见山:小凯,我感到你不再适合做我孩子的家庭教师。明天你就到别处高就吧。

女教师眨了眨眼,默然点点头。

女主人说:那对白水晶花瓶,是120元买来的。让你原价赔偿也不合理,扣你40元工钱你看公平吗?

女教师声音虽低,却斩钉截铁:要说公平,您扣我4毛钱、4分钱都不公平!我来的时候,并没有讲定,您的物品损坏了由家庭教师赔偿。

女主人强压怒气,尽力使声音低些:我不会荒唐到那份上。但损坏东西要赔偿,这可是古往今来天经地义的。

女教师猛然从床沿站起,又极力克制着坐下,说:大姐,您怎么断然认定花瓶是我弄打的?根据是什么?我就是再卑微,也决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花瓶,在我的学生面前抛弃尊严,树立推诿说谎的榜样。请相信我的诚实好吗?

女主人低声冷笑:我很想相信你的诚实,可是,我若相信你的诚实,就得怀疑我儿子的诚实。而儿子的诚实品德,正是我这个被遗弃的女人最大的慰藉和骄傲。

女教师低头叹息一声,慢慢昂起头:好吧,为了您的慰藉和骄傲,我答应赔偿花瓶。这个莫名其妙的故事就此画上句号好吗?除了今天这个不愉快的插曲,近二十天来我生活得很快乐。很感谢您给了我这个假日打工的机会,今天是周三,如果您允许的话,我愿无偿服务到周末,这样,您就有时间物色更合意的人。至于以前的佣金,到我离开您家时再给我也行。

女主人冷若冰霜的脸让凯歌这番话给解冻了。

次日下午,女教师让慧明、明慧在两个房间里做作业,她在客厅里精心布置。感到圆满之后,她悄然走进慧明的房间,掏出两块巧克力塞到慧明手里,亲切又神秘地附在他耳边低语:真奇怪,客厅里另一只花瓶又打了。我竟没听到一点声响,你听到了吗?

小脑袋摇成了拨浪鼓:我啥也没听到!

女教师皱皱眉:这就怪了,我刚去过明慧屋里,问他看没看到谁把花瓶又弄打了,他说是你。在我下楼取牛奶那会儿,你用鸡毛掸子碰倒了花瓶,哗啦一声就烂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一会儿你妈下班了,你就该老实承认错误,自觉接受处罚。

慧明听得小脸通红,挥着小拳头辩驳:不是我打的,是明慧打的!我去厕所撒尿,隔着门缝……

已经到了做晚饭的时间,凯歌并不进厨房,她坐在客厅里随意翻着报纸,看到有吸引力的招聘启事便动笔记下。

女主人一进屋,凯歌就向她大声报告:大姐,您看,仅剩的那个花瓶又打了。

女主人怒不可遏,大叫道:真见鬼!又是谁干的好事?!

今天不是无头案,您的两个孩子都是目击者。

两个孩子闻声而动,争先恐后向母亲报告看到对方弄打了花瓶,一个比一个说得逼真。女主人听得目瞪口呆,无力地瘫坐在沙发上。

女教师不容置辩地说:您先别急着为孩子的诚实骄傲,请把工钱一分不少地给我,我要马上离开这个诚实的家。

女主人痛苦不堪,如数付了工钱。

女教师把打点好的行李放在门口,转身从厅柜里拿出一只白水晶花瓶对女主人说:今天并没有谁打烂花瓶,两个孩子是无辜的。角柜旁的碎玻璃,是昨天那个烂花瓶的尸体。今天我讨回公道的做法虽然不够光明正大,但您至少该明白:任何轻信都要付出代价的。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河南卷》,有删改)

7.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是扁平的,而是复杂的、立体的,请参考示例,为小说中的家庭女教师写一段人物分析。(4分)

示例:女主人是一个被丈夫遗弃的可怜又可悲的单亲母亲,她视孩子为支柱和慰藉,重视孩子的教育,相信他们的诚实;但又武断强势,毫无根据地怀疑是家庭女教师弄打了花瓶,并将其辞退,扣其工钱。后来她听到两个孩子争先恐后地编造谎话相互诬陷,痛苦不堪。

8.这篇小说的情节设计很有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6分)

9.小说的题目“代价”有多重内涵,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6分)

7.示例1:女教师是一个聪明、自尊、有修养的大学生。当女主人武断地认为是她弄打了花瓶,并将她辞退,让她赔偿时,她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忍气吞声,而是据理力争,利用机智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利益。但她为讨回公道、自证清白而不惜采用利诱孩子的手段,又有损于自己的形象。

示例2:女教师是一个冷静机智、有礼有节的人。在发现花瓶碎了后,她没有收拾残局,而是等女主人回来处理;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她努力克制自己,设计自证清白,回击女主人的轻信;她挑拨利诱自己的学生说谎,确实过分,但她没有恶意打碎花瓶,事后还向女主人道出了真相,这说明她并非成心使坏。

8.示例1:小说情节曲折紧凑,矛盾迭出,极富戏剧性。故事发生在女主人家中,情节围绕一个碎花瓶展开,场景简单,线索清晰;从家庭女教师被怀疑打碎花瓶,到她“忍气吞声”接受惩罚,到巧设计谋自证清白,到最后向女主人说出真相,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家庭女教师与女主人的形象在这戏剧化的冲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6分)

示例2:情节设计巧妙。小说从女主人进门一瞬间非正常的反应写起,牵出“碎花瓶案”,将两个主要人物的冲突展现在读者面前,可谓起笔巧妙,引人入胜;中间部分写两个人物之间的交锋,第一回合以女主人完胜、家庭女教师妥协认输结束;但女教师设计反击,使情节发生反转;结尾处女教师揭开第二个“碎花瓶”案的真相,既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6分)

示例3:小说围绕一只碎花瓶来设计情节,悬念设置别具一格。那只不知被谁弄打的碎花瓶,是小说情节设计的关键点,它让两个主要人物之间硝烟顿起,给了家庭女教师设计自证清白的灵感,并成为她实施计谋的重要道具。但花瓶究竟怎么打的,这一悬念直到最后也没有被揭开,因而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事件的真相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怎样的态度去处理问题,对待他人。(6分)

示例4: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突出矛盾冲突,小说开端,即以女主人不善意的呼唤开启了女主人与家庭女教师之间的第一次交锋,前者咄咄逼人,不容置辩;后者隐忍克制,绵里藏针,言语之中已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第二次交锋,由家庭女教师的大声报告开启,家庭女教师成竹在胸、不容置辩,女主人被动挨打,无言以对,与第一次交锋形成巨大反差。(6分)

9.该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

A层级:单一角度,浅层理解(1-2分)

示例:女主人盲目相信两个儿子的诚实,结果却发现两个儿子为洗清自己而争相撒谎诬陷对方,她痛苦不堪,颜面扫地,为自己对儿子的轻信付出了代价。(2分)

B层级:多个角度,关联分析(3-4分)

示例1:两个孩子弄打了第一个花瓶,却不敢对妈妈承认,导致家庭女教师被冤枉,设圈套让他们互相诬陷,以证明他们的不诚实,结果让妈妈痛苦、难堪,他们自己也很可能会受到严惩。他们的不诚实让自己和妈妈都付出了代价。(3分)

示例2:女主人武断地认为是家庭女教师打碎了花瓶,而后者为了讨回公道,不惜用欺骗和利诱的手段,让两个孩子互相诋毁揭发。家庭女教师虽然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证明了女主人的轻信,却也有损自己的品行。她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够光明正大”,日后想起自己利诱学生说谎的行为,可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4分)

A层级,多角度关联,抽象理解。(5-6分)

示例1: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付出了代价,女主人因盲目相信自己的孩子而无端怀疑家庭女教师的人品,最终颜面扫地、痛苦不堪;女教师为了自证清白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设计套路两个幼小的孩子,不仅让自己的形象和人品大打折扣,还可能背负良心的谴责;而孩子们不仅没有因为花瓶事件得到适当的诚实教育,反而被诱导相互诬陷,他们在这场冲突中看到了更高明的不诚实可以挽回尊严和利益,这也许会影响他们一生。(6分)

示例2:两个幼小的孩子因为一个小小的花瓶付出了最惨重的代价。在碎花瓶风波中,他们看到了母亲对待家庭教师的不公平,也看到了母亲受到打击时的痛苦不堪;而家庭教师精心设计的圈套对他们的心灵更是一种伤害。母亲的强势武断和家庭老师的欺骗行为,可能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6分)

示例3:假如花瓶真是两个孩子打碎的,女主人却因为盲目相信他们而归咎于家庭女教师,这可能会让两个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认知——做错事后可以通过撒谎来掩饰过失,逃避惩罚;从女主人对待家庭女教师的言行态度看,她情绪易怒,性格强势,处理问题比较武断,这些性格也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让他们不敢说实话,不敢承担责任。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非理性的处事方式,可能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付出代价。(6分)

[22年郑州一模]

镜子

星期天下午,女孩儿戴着耳塞,在床上。听这种节目就是要尽量放松。而且最好旁边没人,可以想笑就笑,想哭就哭。爱唠叨的妈妈在节目开始前出去了,这就棒极了。

这是女孩儿最喜欢的谈心节目,叫《窗前明月光》。主持人小窗的声音如月光般温润又朦胧,令人着迷。女孩儿早就以小窗为偶像,尽管她几百次拨打听众热线却一次都没拨通过。

怎么妈妈这么快就回来了?女孩儿张望了一下,妈妈带了位年轻的女客人回来。她们在客厅里交谈着,久别重逢的样子。女孩儿的耳朵塞着,听不见也不想听她们在谈什么。她立刻又回到小窗的节目中,紧张地抓着无绳电话,希望今天运气好。

不一会儿客人就起身告辞。走过女孩儿房门时,妈妈顺便给女儿介绍。女孩儿一脸茫然,妈妈便将她的耳塞扯掉:"这是我过去的学生,好多年没见了,正巧碰上。”

客人对女孩儿一笑,问她:“在听什么节目?”

女孩儿没回答。客人的声音使她大为惊讶:“你是……?”

妈妈说她的这位学生在电台当主持人,主持《窗前明月光》。妈妈从没听过《窗前明月光》。

真的是小窗!可耳塞里的声音……小窗解释说,她去外地出差刚回来,今天的节目并非直播,是出差前预先录好的。

刚刚吃了水果,小窗要补补妆。女孩儿赶紧递上自己的镜子。

千言万语哽在喉头,女孩儿急出了汗珠。

面对偶像,她竟然只会出汗,眼睁睁地看月光消失了。

她想让妈妈挖掘一些小窗的逸事,但妈妈说她对这个学生已毫无印象。刚才在马路上是学生认出了老师。女孩儿别提多懊丧了。唯一的幸运是——她的镜子被小窗用过了。

女孩儿关上房门,感觉异样地拿起镜子。

小窗的面容出现在镜子里,虽然貌不惊人,却是十分亲切。女孩儿呆呆地注视这面容。

好一会儿她才发觉不对劲儿。镜子里应该映出她自已呀。她试着噘一噘嘴,镜子里的小窗也噘一噘嘴;她闭上一只眼睛,镜子里的小窗也闭上一只眼睛。

这是怎么回事?

她开了房门,妈妈站在门外。她困惑地对妈妈说:“这镜子……”

“镜子怎么啦?”

妈妈拿过镜子看了看,没发现什么异常。妈妈在镜子里看到的是妈妈自己。

女孩儿再照镜子。她看到的仍然是小窗。

小窗给妈妈留下了名片,鼓了多少回勇气,女孩儿照着名片给小窗打电话。

打通了,小窗在那边“喂”了一声。A女孩儿嗫嚅着说:“我是……你用过我的镜子的……”

小窗很快反应过来:“哦,你好。有什么事吗?”

“你照过的镜子……你留在镜子里了。”

“是这样?”小窗的声音显得挺震惊。

小窗便告诉女孩儿,她小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事。

“你知道我那时候最崇拜谁?就是你妈妈。不为别的,就为她漂亮。无论什么衣服,穿在她身上件件出众,人家说她披块麻袋布都好看。她教学生跳舞,谁都学不像她那姿态。我从书上学到一个词,来形容地的舞姿,叫‘婀娜’,B我为班上写黑板报时,总喜欢用你妈妈用过的粉笔,别的粉笔写出的字不可能这样秀丽。我有点儿害怕长大,长大了要是不能跟你妈妈那样,像颗土豆发不出光来,那可太没意思了。”

“一天,我看见你妈妈的迷人的小皮包放在讲台上,教室里没有别人。我就屏住呼吸去抚摸那皮包。后来就轻轻地把包打开了。包里是些小东西。我拿出一面小镜子,在镜子里我看见的不是我自己——对了,是你妈妈。我挺吃惊,怎么会这样?我眨眨眼,镜子里的老师也眨眨眼;我扬扬眉毛,镜子里的老师也扬扬眉毛。这时我听见有人来了,就慌忙把镜子放回包里。”

“那以后,我从没对你妈妈提过镜子的事。但我老想着这事。不知怎么的,我再也不害怕长大了。我所倾慕的形象在我的血液里化作了成长的力量,我不再照镜子。很长很长时间不照镜子。一直长大到‘有一天’我想看看镜子里的我自己,这时我已经不再怀疑镜子里会不会不是我自己了……”

女孩儿放下电话听筒。她将镜面贴在胸口,感受着血液的变化。

(选自周锐的《出窍》,略有删改)

8.初中阶段,我们要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那么本文是写实的,还是虚构的?请做出判断,并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5分)

9.从文中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做批注。(2分)

我选______________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在女孩儿的故事中嵌入了小窗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5分)

11.第二天,假如女孩子再次拿起镜子,她将会从中看见谁?请说说你的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4分)

8.是虚构作品。理由:①情节离奇(故事富有想象力)。文中“女孩儿”和曾经的“小窗”照镜子时,从镜中看到的竟然是别人的形象(女孩儿和小窗照镜子,看到的竟然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偶像),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②巧合太多。女孩儿家里的来客竟然正是她想要联系的偶像小窗,而小窗不仅是妈妈的学生,还曾以妈妈为偶像,并跟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这一系列巧合在现实中很难同时出现;③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或类型化的倾向)。文章虚化人物活动的背景,淡化对人物的个性化描写,两个主要人物,都只聚焦于其偶像崇拜这一个特点,更像是根据写作意图刻意设计出来的。

9.A处示例一:两处省略号写出了女孩说话断断续续、结结巴巴的样子/“嗫嚅”,指有话想说又不敢说,表现了女孩儿说话时吞吞吐吐的样子/女孩儿说话,一会儿我,一会儿你,语无伦次,由此可见她跟小窗打电话时紧张、激动的心理。

A处示例二:女孩儿第一次跟偶像打电话,难免紧张、激动,所以才会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语言描写特别真实传神!

B处示例一:小窗的字应该本来就是秀丽的,但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将其完全归功于用了老师用过的粉笔头,这样的偶像崇拜已经丧失自我了。

B处示例二:小窗喜欢老师,可谓“爱屋及乌”,在她眼里,连老师用过的粉笔头都有了神奇的魔力。

10.①女孩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通过打电话这一契机巧妙嵌入小窗的故事,既丰富了小说内容,又不影响主体故事的完整性(巧妙勾连,让两个故事相互映照,体现出构思上的别具匠心);②通过两个相似故事的叠加,突出偶像崇拜这一现象的普遍性;③在女孩儿困惑之时,让其偶像小窗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经历启迪女孩儿走出偶像崇拜的误区,巧妙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11.示例一:小窗。人的成长变化需要一个过程。小窗在照镜子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将偶像崇拜转化为一种成长力量;后来她好久不照镜子,直到长大后才逐渐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才能毫不怀疑地接纳自己。短时间内,女孩儿也不可能产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她从镜中看见的应该还是小窗。

示例二:女孩儿自己。女孩儿从小窗的故事中得到启发,意识到真正的偶像崇拜是从偶像身上汲取力量,而不只是肤浅地崇拜和模仿偶像;要想让自己的人生发光,就要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而不能一直活在偶像的阴影中。明白这一道理之后,女孩儿再照镜子,看到的应该是自己。

[21年郑州二模]

月下有霜

妈妈:

①夜里忽然醒来,听见天空有大雁的鸣叫,开始以为听错了,起身到窗边,看见天上有一轮圆月亮,一队大雁正从月亮边飞过去,有八只呢,大雁翅膀的银亮清晰可见。我低头咬一下手指,确信这次真的不是做梦。

②大雁飞远,不见了,我还站在窗边。后来冷把我逼回床上,可我再也睡不着,于是打起手电筒在被窝里给你写信。节气很奇妙,虽然大人总说气候变暖,冬不像个冬,夏不像个夏,但是你看,刚过霜降,大雁就来了,还是很准呀。今天语文课上,姚老师教的,就是二十四节气里的霜降,霜降往后15天,每五天为一“候”,共分三“候”。“一候”里,像豺这类动物开始为过冬储备食物了。爸爸说过,我们这里几十年都看不见豺。这真遗憾。“二候”草木黄落,这是眼睛能看到的,爸爸在家那时候,每回去田里,或站在大门口看我走上去学校的公路,就会说,你看一过霜降,柿子树叶就添了黄红,蒙了霜气。我觉得爸爸不像个农民,像个诗人。

③写到这儿的时候我仿佛听到爸爸的声音了,想起他说话的时候嘴里喷出一股股白烟,让霜降的日子显出温暖,又像是更冷了一点儿。你和爸爸还是每隔一月才能碰上两人的轮休日,转两趟车,行五十里地一起吃顿饭,见个面吗?奶奶说广州很大,我笑话她又没去过广州咋知道广州大。你和爸爸也说广州很大,到底有多大,比我们这里的月亮山大吧?山那边的王二妹,她妈妈每隔半个月就能来学校看她一次,带来家里的泡萝卜。萝卜又香又脆,好吃极了。我慢慢咀嚼,舍不得咽下最后一口,不是贪嘴,是我在萝卜的味道里想起妈妈你了。你在家的时候我们家也有这个味道的泡萝卜。

④上星期来了位作家阿姨到我们寄宿小学来采访。我们的体育课改成了和作家阿姨的见面会,我们在操场上列队迎接她。可能是我站在前排的缘故,阿姨走着走着,忽然在我身边蹲下来,在我的脸蛋上亲了一口,这使我打了个冷战,脊背上起了一片鸡皮疙瘩,真不适应。我多久没和人这样亲热了?有两年了,你的手、爸爸的手,都没有碰过我的身体。我现在很不喜欢和谁亲热,但是很奇怪,当鸡皮疙瘩从我的背上消失,当我的右脸由麻热变得清冷,我竟有些留恋这亲热的感觉。

⑥阿姨这一亲,我闻见她脖子里藏着像极了妈妈你的味道,我心里感动欢喜,却也有点儿难过,因为阿姨的味道挽留不住。我很想抓一下阿姨的手,把我的手放进她的手中,被她握住、拉着,走几步,我很想去她的怀里。

⑦估计她抱我也会嫌我重了。两年前爸爸抱我的时候,我把他的眼泪都压出来了。他说,闺女长高了变重了眼看就要抱不动了。现在我肯定更高、更重了。阿姨比爸爸瘦,也比你瘦,肯定是抱不动我的。要是有张椅子她坐着,我能在她腿上坐一会儿,也就满足了。但我们校长一点儿都没挽留她坐一会儿的意思。操场上只有两个空空的篮球架子,找不到一个可以坐的地方,我的心思也只能暗暗地放在肚子里。

⑧我就这样眼看着阿姨走了。

⑨重阳节那天又来了一位电视台的姐姐,就是她让我在视频电话里看见了妈妈你。我看见你在那边只顾流眼泪,说话含糊不清,结结巴巴,都是病句,要是我那样造句子,语文作业肯定要重写(一个小鬼脸)。但我还是很心疼,我也没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只是重复那句“妈妈我想你,我也想爸爸了”。后来视频挂断了,但是你的一缕哭声从被掐断的视频里露了出来,像是谁把你的声音弄伤了,叫我很后悔。我连着几天都不能安心,晚上睡觉,有时候在梦里都听见你在哭。我觉得这是我不好,连带地,也不喜欢那个电视台来的姐姐了。后来又有个网站的大哥哥来采访,有三个同学在视频里和父母通话。我只站在墙根,远远看着替他们担惊受怕。

⑩妈妈,你也给我写信吧。电话和视频里,咱们说话总是短,我每次也因为激动说不清话,电话挂断的时候声音就消失不见了,要把你散在空气里的声音抓住,实在太难了。那样的夜晚我总是会做不好的梦。信不一样,它上面的字,每回看着都是清楚的,能看,能摸,能枕着睡觉。妈妈,我知道你很累,爸爸也很累,可我还是盼望你能给我写一封信。你给我写一封信来吧,这样,我就可以有信陪着,等到过年了。

今年过年,你们可要记得一定回来。

ㄚㄚ

2020霜降

(陈毓,选自2020年第12期《百花园》,有删改)

5.文中的丫丫很久没有见到父母,所以眼前的景、事、物等无不勾起她对父母的想念,请简要梳理这些内容。(4分)

6.做批注是阅读的好方法。请从文中四个画线语句中任选两个,自选角度做批注(形式不拘,能结合相关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理解、思考、质疑、赏析等,符合情理即可)。(4分)

我选[]处,我的批注:

7.本文标题“月下有霜”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本体会其中的情味。(3分)

8.这是一篇“书信体”小说。采用书信的形式来写这篇小说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5.①晚上醒来看到大雁飞远(感到天气转寒),丫丫想起了爸爸的话和爸妈的打工生活;②吃着王二妹妈妈带来的泡萝卜,丫丫想起了妈妈和她做的泡萝卜;③作家阿姨在丫丫脸蛋上亲了一口,让丫丫想念爸爸妈妈的爱抚和妈妈的味道;④短暂的视频电话,让丫丫更加想念、牵挂妈妈,盼着妈妈能给自己写信。

6.处。

批注示例1:“咬了一下手指”这一细节,形象地写出了丫丫夜半从梦中醒来,恍惚之中不确定看到的情景是真是梦的心理状态。

批注示例2:“确信这次真的不是做梦”,暗示“月光下大雁飞过”的情景曾多次在丫丫的梦中出现。为什么丫丫会常常梦到这样的情景呢?因为大雁南飞,意味着天气转寒,年关将至,爸妈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丫丫日有所思,所以夜有所梦。

处。

批注示例1:这是丫丫对爸爸的评价,透露着她对爸爸的爱和崇拜——爸爸虽然是农民,却总能用诗意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诗意的语句描摹生活。

批注示例2:我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但长时间生活在农村的丫丫爸爸却能敏感地捕捉到自然变化之美,并能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感受,难怪丫丫说他“不像个农民”而“像个诗人”。

处。

批注示例1:这句话独立成段,极具画面感,让我们仿佛看那个目送作家阿姨走远的小女孩落寞的身影,也更能体会她想要被阿姨抱在腿上而不得的怅然若失和对爱抚的渴望。

批注示例2:想象丫丫眼睁睁看着作家阿姨走远的情景,让人格外伤感,她的孤单落寞,她渴望被抱在怀里而不得的怅然,我感同身受。

处。

批注示例1:“只站在墙根”,“远远看着”说明丫丫上次跟妈妈视频通话之后心有余悸,她无比想念妈妈,却害怕跟妈妈视频,害怕视频挂断后更强烈的牵挂和忧伤,这种心理实在让人心疼。

批注示例2:跟经年不见的妈妈视频,对孩子们来说应该是求之不得的吧?毕竟能看到妈妈的模样,听到妈妈的声音啊,怎么能不欢喜不激动呢?可丫丫竟然是这种反应,我觉得小说这样写不合情理。

批注示例3:视频通话带给丫丫的感受让她为同学担惊受怕,这说明她是一个敏感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7.示例1:“月下有霜”点明季节,写出了深秋时节月夜的清冷,给人以空旷寂寥之感;景中寓情,投射出丫丫夜半醒来,触境思亲时的落寞(失落、孤寂)之情。

示例2:丫丫写信,是在霜降那一天(节气)的夜晚,月下并不一定有霜,但月光容易让人联想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清冷的月光让丫丫感觉大地仿佛蒙了一层寒霜,也让丫丫更加渴望温暖的怀抱,更加想念远方的父母。

示例3:“月下有霜”情景交融,月清冷如霜,霜洁白如月,清冷的月照着冰冷的霜,更给人心头增添了寒意;丫丫独自站在窗前,面对这苍茫天地、无边夜色,其情其景,何其忧伤!

8.该小题采用分层赋分。

A层级4-5分。能将书信的形式与小说联系起来,从情节的展开、情感的抒发、主题的表现和读者的阅读体验等方面选取至少两个角度分析。

示例1: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弱化了小说情节,使行文更加自由,便于串联各种场景,在现实与回忆、想象之间灵活切换,展现丫丫和父母现在及过去的生活;丫丫在信中自述经历、处境和所思所感,不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也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5分)

示例2:采用书信体的方式,让丫丫直接在信中向妈妈倾诉牵挂、思念之情,使这篇小说较之一般小说具有更强烈的抒情性;也便于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丫丫的敏感细腻、纯真善良,能唤起读者对这个小女孩儿的怜惜之情。(5分)

示例3:小说采用书信体的方式,让丫丫以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处境、生活和所思所感,描写自己的心理状态,陈述自己的情感诉求,使小说具有了很强的感染力,让读者很容易将自我代入小说中,引发情感共鸣。(4分)

示例4:用丫丫给妈妈写信的方式,通过她自述经历和感受,来展现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表现他们内心的孤独和对父母陪伴的渴望,让读者更易于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4分)

B层级(2-3分)能结合小说内容,至少从一个角度具体分析采用书信形式的好处。

示例1:采用书信体的形式,让小女孩丫丫向妈妈诉说自己的生活和各种细微的感受,比客观的叙述、描写更有助于表现她敏感细腻、感情丰富的特点。(3分)

示例2:书信体更有利于串联各种生活场景,小说通过丫丫的自述,将现实和回忆中种种小事串联起来,过渡自然,谋篇灵活,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丫丫和她父母的生活。(3分)

示例3:采用书信体的方式写小说很便于抒情。书信体有具体的倾诉对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都很适合。如文中丫丫对妈妈的思念,亲近作家阿姨的渴望等等,我们都能深切体味到。(2分)

示例4:采用书信的方式,便于对丫丫进行心理描写,从而使读者更好地感受丫丫的思想活动,也使丫丫的形象鲜明可感。(2分)

C层级(0-1分)不能结合具体内容,或不能关注“书信”与“小说”的联系。

示例1:书信不受文体限制,表述方式灵活多样。(1分)

示例2:通过写信,表现丫丫是一个懂事体贴、关心父母,盼望父母回家的孩子。(1分)

示例3:写信可以直抒胸臆,表述丫丫对爸爸妈妈的思念之情。(1分)

[21年郑州二模B卷]

大脚怪阿郎

阿郎天生一双大脚,脚掌厚实,并且长满老茧和毛发,走路十分缓慢。

阿郎自知自己的缺陷,整天待在家里。因为一出门,身后就会跟着许多好奇的小孩子。他们嘲笑阿郎巨大的脚。

“大脚怪……”他们嬉笑推搡,用小石子砸阿郎,然后迅速地消失在他的视线中。

阿郎十分伤心,他想用刀子切掉自己的大脚,被家中的老爷爷阻止了。

老爷爷仔细端详了一会儿阿郎的双脚,叹了口气,“其实还在于自己。”

阿郎似乎没有听见,他已经完全沉浸在挫败感中。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郎的脚越来越大,他无奈地看着身体的变化,蜷缩成一团,新求神尽快把他带走。可是神没有听到他的祷告,阿郎活得好好的,身体健康,连病都没生过。

一天,阳光格外好,阿妈劝阿郎出去走走。在阿妈的再三坚持下,阿郎穿上长长的大衣,虽然盖不住脚面,但是能让脚看起来不那么突儿。外面刚下过雨,空气潮渢而清新,雨季过去,正是草莓成熟的季节,引来不少外地人前尝鲜。阿郎在人群中穿梭,还好大家的注意力都在草莓身上,没人留意到阿郎。

有人在跳踢踏舞。阿郎踮起脚越过人们的肩膀,看到的是一老一少两个外乡人。

老人背着手风琴,拉着节泰短促,基调欢快的曲子,小的是个短发女孩,年龄跟他差不多,鼻子上全是雀斑。他们笑容灿烂,强大的感染力使周围的村民不由自主加入他们。一时间人们忘了还有生意要做,着了魔般不肯停歇。

阿郎也被深深吸引住了。因为他们祼露的小腿下面,长着一双跟他相似的大脚。他拨开狂欢的人群,想靠近这两个外乡人,可很快被人潮推了出去。

无奈的他站在离他们较远的泥巴地上。正在跳舞的小姑娘注意阿郎,她灿烂地笑着,露出参差不齐的牙齿。

她一定是个小精灵。阿郎想。

回到家的阿郎很开心,甚至在吃饭的时候哼起了歌曲,他的改变令全家人惊喜,问他看到了什么,阿郎说:“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明天我要去找她玩。”

他睡觉前想,拥有同样大脚的人肯定是朋友。

第二天阿郎很早起床,兴致勃勃地出了门,可人们行色匆匆,完全没了昨天的疯狂。他有种不祥的预感。

他来到集市中心,一片狼藉,没有人在。阿郎很失望,他拉住一个路过的人,问,“昨天在这跳舞的老爷爷和小姑娘去哪了?”

那人打量-番阿郎,说:"他们是西边来的外乡人,昨天路过这里,今天已经走了。"

他心里有说不出的孤独与失落,头一次,阿郎感到身体里有股力量在蠢蠢欲动。

他想走路。

走到远方,去那个小姑娘的家,给她看他的大脚,然后告诉她笑起来就像精灵一样。

从不远行的阿郎打算走了。这个消息像鸟儿一样飞遍小村子。

阿郎的家人并没有阻止他,孩子长大了,自然要远行,等他回来,定是一个不一样的阿郎。

有人给了他一张地图,阿郎有了它就不会迷路了。

在一个睛天,阿郎拄着拐杖,背着简单的行李出发了。

由于很少走路,出了村庄后阿郎的脚就起了水泡,水泡破了发炎红肿,阿郎就用泉水冰一冰,草叶襄上继续走。脚大不是坏事,阿郎每-步都踏踏实实地踩在大地上,稳健地向目的地走去。

一个月过去了,阿郎长高了不少,他伯偻的背挺直了。风呼啸着从阿郎的耳边划过,此刻他觉得能够奔跑的感觉好极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阿郎终于找到了小姑娘的家。

在一望无际的芦苇丛中,一幢两层小木屋前,阿郎看到门口浇花的小姑娘,她还是老样子,就像第一次看到她那样,黑油油的短发,明亮的眼睛,鼻子上的雀斑一颗也没少,活泼地看着风尘仆仆的阿郎,灿烂地笑了。

“你好,我是阿郎,你看,我们有着相同的大脚。”说着,阿郎抬起脚给小姑娘看。

“我是来找你玩的,”阿郎走上前,诚恳地说,“我们做朋友吧。”

“有何不可。”小姑娘大笑起来,露出不整齐的牙齿,清脆的笑声响遍山林,活像一头小山羊。

这时候,阿郎才真正快乐地笑起来,即使像大脚怪一样,有何不可,在同类前,这或许就是最大的优点。

所以,当以后人们说起阿郎,总会在前面加上一句……“看到了吗,那个蹒跚走路的老人,他就是大脚怪阿郎,他年轻时,可是走了很多路的!”

(选自《中国青年报》)

7.文中阿郎经历了哪些事情?心理上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4分)

情节阿郎因为天生一双大脚受到嘲笑和羞辱②③阿郎远行寻找小姑娘,最终找到并成为朋友

心理①很开心孤独与失落④

7.①十分伤心,有挫败感;②阿郎遇到笑容灿烂、跟他长着相似大脚的小姑娘;③阿郎找小姑娘做朋友,但他们已离开;④真正快乐地笑起来.(意思对即可,1点1分,共4分)

8.文中画线句是怎样描写一老一少两个外乡人的?(4分)

8.示例一:①通过对老人的动作描写,对小姑娘的外貌描写,对两个人的神态描写来展现他们对生活的乐观与热情。②通过侧面描写周围的村民着了魔般随之不停歇地跳舞,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两个外乡人笑容的灿烂和强大的感染力。(意思对即可,1点2分,共4分)

示例二: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分)。②先正面描写两人的动作、外貌、神态,再通过周围村民着威般随之不停跳舞,来侧面烘托他们灿烂的笑容带给大家的强大的感染力(3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9.文中阿郎的成长历程是如何展现的?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任选两个角度)。(4分)

9.①运用对比的手法。阿郎之前因为大脚的缺陷深感自卑,后来被小姑娘灿烂的笑容所感染,勇敢地走出去,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快乐先前的自卑与后来的乐观形成了对比,展现了阿郎勇敢战胜自我,追求美好未来生活的成长历程。

②运用对比的手法。同样是长着-双大脚的缺陷,阿郎自卑挫败的心态与小姑娘积极乐观的心态形成鲜明对比,小姑娘的灿烂笑容深深感染了阿郎,鼓励他勇敢走出了阴霾,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快乐。通过阿郎与小姑娘的对比,展现了阿郎勇敢战胜自我,追求美好未来生活的成长历程。

③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文章开头先极力展现阿郎因为--双大脚的缺陷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甚至想要放弃生命,可谓“抑”到极点。后来,阿郎被有同样缺陷的小姑娘的灿烂笑容所感染,最终勇敢地走出阴霾,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快乐,由抑到扬。以欲扬先抑的手法展现了阿郎勇敢战胜自我,追求美好未来生活的成长历程。(意思对即可,①②任答1点得2分,③2分,共4分)

10.这篇童话故事意蕴丰富,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感悟?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个方面。(4分)

10.①文中的阿郎和小姑娘都有同样的身体缺陷,但一个自卑封闭,一个积极乐观,可见阳光乐观的心态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快乐美好,而非个人外表。

②每个人生下来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面对自身的不足,我们应该像文中的小姑娘那样接受自己,悦纳自己,这样生活才会更加快乐。

③一个人不能一味地沉浸在过去封闭自己,要学着像文中的阿郎一样勇于改变自己,付诸行动追求梦想,最终才能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④成长的道路上少不了磨难和坎坷,但也正是这些磨难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好,就像文中的阿郎,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远行中锻炼了体魄,强大了自己。(意思对即可,1点2分,答出两点,共4分。)

[21年郑州一模]

公共汽车

①我的孩子跟我说了不止一次了:“我长大了开公共汽车!”

②我想了一想,我没有意见。

③不过,这一来,每次上公共汽车,我就只好更得顺着他了。他一上来就往前面钻,站在那里看司机叔叔开汽车。有一两次我没有尊重他的愿望,一上车就抱着他到后面去坐下了,及至发觉,前面已堵得严严的,怎么也挤不过去了。于是他跟我吵了一路。“我说上前面,你定要到后面来!”——“你没有说呀!”——“我说了!我说了!”——他是没有说,不过他在心里是说了。“现在去也不行啦,这么多人!”“刚才没有人!刚才没有人!”这以后,我就尊重他了。但是我“从思想里明确起来”,则还在他宣布了他的志愿以后。

④开公共汽车。这实在也不坏。

⑤开公共汽车,这是一桩复杂的、艰巨的工作。你知道,北京的公共汽车有多挤。在公共汽车上工作,这是对付人的工作,不是对付机器。

⑥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工作的,绝大部分是一些有本事的、精干的人。我看过很多司机,很多售票员。有一些,确乎是不好的。我看过一个面色苍白的、萎弱的售票员,他几乎一早出车时就打不起精神来。他含含糊糊地报着站名,吃力地点着钱,划着票,眼睛看也不看,带着淡淡的怨气:“不下车的往后面走走,下面等车的人很多……”也有的司机,在车子到站,上客下客的时候就休息起来,或者看他手上的表,驾驶台后面的事他不关心。

⑦但是我看过很多精力旺盛的,机敏灵活的,不知疲倦的售票员。我看到过一个长着浅浅的兜腮胡子和一对乌黑的大眼睛的角色,他在最挤的一趟车快要到达终点站的时候还是声若洪钟。一副配在最大的演出会上报幕的真正漂亮的嗓子。大声地说了那么多话而能一点不声嘶力竭,气急败坏,这不只是嗓子的问题。我看到过一个家伙,他每次都能在一定的地方,用一定的速度报告下车之后到什么地方换乘什么车,他保持着自然的语调高低,咬字准确清楚,没有像有些售票员一样把许多字音吃了,也没有变成一种过分职业化的说白,而且每次他都是恰好把最后一句话说完,车也就到了站,他就在最后一个字的尾音里拉开车门,顺势弹跳下车。我看见过一个总是高高兴兴的小伙子。夏天他穿一件背心,已经完全汗湿了而且颇有点污脏了,但他还是笑嘻嘻的。我看见他很亲切地请一位乘客起来,让一位怀孕的女同志坐,而那位女同志不坐,说她再有两站就下车了,“坐两站也好嘛!”她竟然坚持不坐,于是他只好无可奈何地笑一笑;车上的人也都很同情他的笑,包括那位刚刚站起来的乘客。这个座位终于只是空着,尽管车上并不是不挤。车上的人这时想到的不是自己要不要坐下,而是想的另外一类事情。有那样的售票员,在看见孕妇、老人、孩子上车时也说一声:“劳驾,给孕妇、抱小孩的让个座吧!”说完他就不管了。甚至有的说过了还急忙离孕妇、老人远一点,躲开抱着孩子的母亲向他看着的眼睛,他怕真给找起座位来麻烦。他不。对于他提出的让座请求是不会有人拒绝的,因为他确是在关心着老人、孕妇和孩子,不只是履行职务,他是要想尽办法使他们安全舒适的。当车快到站的时候,他立刻扬声报告所到的站名和转乘车辆的路线,打开车门,稳健而灵活地跳下去。

⑧我看到过一个司机。就是跟那个苍白疲乏的售票员在一辆车上的司机。这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四十多岁,一张瘦瘦黑黑的脸,没有什么表情。这个人,车是开得好的,在路上遇到紧急情况时,从不大惊小怪,也不大声呵斥骑车行路的人。这个人,一到站,就站起来,转身向后,偶尔也伸出手来指点一下:“那位穿蓝制服的,你要到西单才下车,请你往后走走。拿皮包的那位同志,请你偏过身子来,让这位老太太下车……”很奇怪,车上的人就在他简单、平淡的指挥下,变得服服帖帖,很有秩序。他从来不呼吁,不请求,不道“劳驾”,不说“上下班的时候,人多,大家挤挤!”“外边下着雨,互相多照顾照顾吧,都上来了最好!”“上不来了!后边车就来啦!我不愿意多上几个呀!也得挤得下呀!”他不说这些!这个人身上有一种奇特的东西,那就是:坚定、自信。我看了看车上钉着的“公共汽车司机售票员守则”,有一条是“负责疏导乘客”,“疏导”,这两个字用在他身上实在是再恰当也没有了。我再看看“公约”,第一条是“热爱乘客”。像他这样,是“热爱”吗?我想,是的,是热爱。

⑨人,是各色各样的。

⑩……我的孩子长大了要开公共汽车,我没有意见。

7.对于“我”的孩子长大要开公共汽车这件事,开头和结尾虽都说“我没有意见”,但态度又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并解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8.第⑦段中“我看到过一个……角色”“我看到过一个家伙”“我看见过一个……小伙子”,同样是售票员,为什么分别使用三个词来称呼他们?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4分)

9.汪曾祺的语言多含“弦外之音”。请从所给语句中任选其一,根据提示,揣摩其言外之意,并具体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1)大声地说了那么多话而能一点不声嘶力竭,气急败坏,这不只是嗓子的问题(还可能是什么原因?)。

(2)车上的人这时想到的不是自己要不要坐下,而是想的另外一类事情(他们会想什么?)。

10.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写作技巧的作用,往往匠心独运。试借鉴下面的示例,说一说本文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特点,并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

示例:《变色龙》这篇文章在对比中善用夸张来增强讽刺效果。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奥楚蔑洛夫对待小狗前后态度变化之快、反差之大,在富有喜剧性的对比夸张之中和绘声绘色的描写之中,突出人物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丑态,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揭示并批判了孕育奴性人格的社会环境。

7.开头的“我没有意见”是想了想才说的,暗含犹豫、担忧,态度不那么肯定;结尾重复“我没有意见”,则是对孩子志愿的充分肯定和坚定支持。因为“我”在乘坐公交的过程中看到各色各样的司机和售票员,被其中一些司机和售票员对待工作和乘客的态度打动了(意识到开公共汽车只要认真负责、热爱乘客,就值得肯定和赞美);也意识到人是各种各样、各有特点和特长的,儿子喜欢公共汽车,“我”就应该尊重他的意愿。

8.①这样用词,活泼而富于变化,可以避免行文上的重复单调;②三个称呼分别跟人物的特点巧妙照应:第一个售票员长相很有特点,嗓子特别漂亮,很有“角儿”的风范,所以用“角色”;第二个售票员报站提醒准确及时,对到站时间的把握精准之极,“好家伙”,真令人赞叹,所以称之为“家伙”;第三个售票员年轻、活泼、快乐、热情洋溢,以“小伙子”呼之,亲切自然。(三个称呼暗含对三个售票员的情感态度:“角色”一般指剧中人物,用以称呼拥有“一副配在最大的演出会上报幕的真正漂亮的噪子”且自始至终不知倦怠的售票员,含有佩服之意;“家伙”用于称呼人,有诙谐幽默之感,第二个售票员报站提醒语调自然,咬字清楚,对到站时间把握精准,下车动作轻盈潇洒,称之为“家伙”有赞叹喜爱之意;“小伙子”用来称呼年轻人,而第三个售票员年轻、活泼、快乐、热情、讨人喜欢,以“小伙子”呼之,贴切、亲切,洋溢着喜爱之情。)

9.(1)①言外之意:还因为他有对乘客负责的态度,对工作饱满的热情和平和乐观的心态。(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2分)②好处:不直接评价这个售票员,而是通过留白推动读者由浅入深,思考其精神品质(有助于调动读者深入思考这个售票员不知疲倦、不气急败坏的原因,理解其精神品质)。(意思对即可,2分。如果只答套话,如“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思考”,“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等,最多给1分)

(2)①言外之意作答示例:这个小伙子真好啊,他是真正为乘客着想(不像有些售票员那样敷衍了事,怕麻烦);孕妇执意拒绝小伙子和让座人的好意,弄得场面多尴尬,售票员的工作还真是不容易啊,以后可要积极配合他们;这辆车的乘客素质挺高的,即使位置空着也不坐,大约是被售票员的认真和让座人、孕妇的谦让态度打动了吧;以后我坐车时要主动把位置让给更需要的人,不争不抢……(根据当时的情境,想象合理、价值观正确即可,2分。)②好处:不对想象的内容做固定解读,不仅节约文字,还可以让不同读者对未尽之处做各种揣测(补白),更好地表现人们心理活动的丰富多样(通过留白,让读者通过舍身处地的想象/参与文本建构的过程,揣摩乘客们在此情境下的心理活动,有助于丰富其阅读体验。(意思对即可,2分。如果只答套话,如“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思考”,“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等,最多给1分)

10.示例1:对比点多(多处运用了对比)。有不同类型的售票员、司机整体上的对比;有同一车上的售票员与司机对比;有不同售票员、不同司机之间的对比。在对比中(含蓄地批评了不负责任的司机和售票员,)热情地赞美了那些认真负责、热爱乘客的司机和售票员(通过对比突出了一些司机和售票员认真负责、热爱乘客的精神)。

示例2:在具体描写中进行对比(把不同售票员或不同司机放在同一情境中加以对比)。通过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让不同司机和售票员的工作状态或处理同一问题的不同态度方式等形成鲜明对比(如将一些售票员的“苍白萎弱”与小伙子的“总是高高兴兴”“笑嘻嘻”加以对比/将一位司机冷静疏导乘客与别的司机总是呼吁请求加以对比),在描写、对比中蕴含着对那些认真负责、热爱乘客的司机或售票员的赞美之情(通过描写和对比突出了一些司机和售票员认真负责、热爱乘客的精神)。

示例3:在对比中穿插评论(议论),点明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如第⑥段(“……他不。……因为他确是在关心着老人、孕妇和孩子,不只是履行职务……”)第⑦段(“……他不说这些!这个人身上有一种奇特的东西,那就是:坚定、自信。”),在比较小伙子和司机与其他售票员和司机行为态度山的不同时,融入对小伙子、司机的评价,表现了对他们的肯定和赞赏。

示例4:在对比人物的言行时,通过恰当的详略安排来突出想要赞美的对象。文章重点写了那些精干负责的司机和售票员,而对那些“确乎不好的”则着墨不多,从而突出这个群体整体上是可爱可敬的,也交代了最终赞同儿子的愿望的原因/这种印象使得最终坚定地支持儿子的愿望。(第⑥段详写了小伙子帮乘客找座位以及被拒绝后的表现,略写了做同样的事情但是害怕麻烦、敷衍应付的售票员的表现,从而突出小伙子积极、热情的形象)。

[20年郑州一模]

流动的紫槐花

我开了一家花店,生意还算不错。下班刚到家,就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一位妇女,看上去有五十多岁年纪,衣着整齐,背微驼,满头白发。我刚想问她找谁,她一把抓着我的手说:“闺女,我找不着家了,请你帮我送回去。”

我一听,原来是走错路了。在这个一百多栋一模一样的建筑里。如果不记门牌号码,走错路是常有的事情,昨晚我还走错了:骑着车没注意,到了车库门口,拿出钥匙开门,却怎么也打不开,再一看,原来家在12栋的我却跑到后面13栋楼了,这样的事,对在这住了几年的我来说是经常发生的。我赶紧安慰她说:“不急不急,您告诉我您家是哪栋楼的,门牌号是多少。“她说记不得。我想,肯定是刚搬来的人家。

那您记不记得您家附近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她说:“我家那儿有很多很多高大的洋槐树,开着紫色的花朵,非常好看。”紫色的洋槐花?我想了一会儿,小区里好像没看到有这种树。小区东边那条南北走向的小河两岸会不会有呢?我决定带她去看。

河水如一条流动的玉带,缓缓向前,河堤上垂柳依依,鲜花盛开,芳香怡人,很多人在堤上散步。我们从南边第1栋楼找到第32栋楼时,果真看到了一树怒放的洋槐花,紫色的花朵倒挂在枝丫里,如一艘艘起航的小船挂满枝头。

“您看,是这儿吗?”我问。地点点头又据接头说,“这树太少了,那儿的洋槐树一排一排的,有丰里长。那花儿开得压满枝,蜜蜂像赶集似的忙,香气很远就能闻到。前几天,我还去描过洋槐花,可好看呢。”

可是哪儿有她说的那么多的紫槐花呢?我带她到旁边楼上一问,果然没人知道,也没人认识她,我们继续找。她很健谈,她说每到槐花盛开的时候,她将锋利的镰刀绑在长长的竹竿上,一用力,那槐花就从空中纷纷扬扬地飄落下来:她讲她如何将槐花洗净,再放进鸡蛋炒给孩子们吃:她讲槐花馍怎么做……

我们把小区里靠近洋槐树的楼都问了一遍。认识她的人没有,不过帮她找家的人却越来越多。连小区保安也加入进来。

“您记不记得家里有哪些人?叫什么名字?”保安拿着厚厚的小区住户明细册问。她说:“我儿子叫杨淮,是一名警察,立过二等功。他小时候特调皮,洋槐开花的时候,他一哧溜就上了树。折下几条带花的树枝,编成帽子给我戴。”

“那您儿子呢?”

“儿子在开满紫色的洋槐花的地方等我呢!”她一脸自信。

天完全黑了下来,我们仍然没有找到她的家人。有人建议报警,有人说:“才几个小时,还没有到该报警的时间,再等等。”灰蒙蒙的天空飘起了雨丝。

“要不这样,我们把她的照片发到小区微信群,发动所有人来找。”

“这个办法好,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拍着脑门说,“请大家拿出手机立即行动。”

22点18分,一位二十六七岁的姑娘焦急地找了来。一见妇女,扑上来喊妈妈。我们心里都松了口气。可她怎么也不跟那姑娘回去,说那不是她的家,那儿没有许多紫色的洋槐花,不管大家怎么劝都不走。我们不解。

“对不起。去年洋槐开花时,我哥去执行任务,被急眼的逃犯连打几枪……”姑娘梧着脸哭了起来,“后来,将他安葬在他从小就喜欢的那片洋槐树下。母亲天天去看望哥哥,渐渐地就变成这个样子了。为了缓解她的思念,我们决定重新换个环境,在离家五十多公里的这个县城安了家。可是她还是到处去找紫色的洋槐花。中午吃饭的时候,一不留心,她就出走了。”

“这几没有那么多的洋槐花,怎么办?”我想了会儿说,“大家跟我去,我有紫色的洋槐花。”

我把家里所有紫色的花桑都拿了出来,又有人去折了些洋槐树的树技来,大家拿在手里,站成一排。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紫色的花朵在我们手里流动,不停地向这处伸展。她一边数着,一边笑着,向家里走去。

7.请阅读全文,概括“她”的槐花情结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8.文章第二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我们从南边第1栋楼找到第32栋楼时,果真看到了一树怒放的洋槐花,紫色的花朵倒挂在枝丫里,如一艘艘起航的小船挂满枝头。(为什么要用“果真”这个词语呢?)

(2)这树太少了,那儿的洋槐树一排一排的,有半里长。那花儿开得压满枝,蜜蜂像赶集似的忙,香气很远就能闻到。(这里为什么要用对比呢?)

10.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题目中“流动”一词的含义和作用。(4分)

7.①她喜欢洋槐,喜欢花开时的繁密茂盛香气宜人;②她念念不忘用槐花炒鸡蛋给孩子们吃,还做槐花馍;③她时常想起儿子小时候编槐花帽子给她戴;④她每天都去看儿子安眠之地的那片洋槐花树(搬家后,她到处去找紫色的洋槐花)。(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8.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小区楼多,为下文寻找时间长,参与的人多做铺垫(通过"我"对老人的安慰,可以看出"我"的体贴和热心,为下文"我"带老人找家做铺垫);②以"我"迷路的经历,推测老人迷路的原因及对老人的理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写出了迷路的寻常,与下文老人找家的真正原因形成反差,结尾出人意料,情节富有波澜。

(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共4分)

9.(1)“果真”的意思是实际的情况与预料的情况相符合,表现老人的话真实可信;分)也表现出"我们"一路寻来终于看见洋槐花时的欣喜。(1分)

(2)运用对比,写她记忆中的家洋槐树之多,槐花之美;表现出她对家里洋槐树的自和眷恋(也表述出她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内容1分,情感1分;共2分)

10.①写出了洋槐花的变化,由故乡的槐花、到小区的槐花再到人们手中的紫色花,在人帮助下老人快乐地走回家,形象地表现了爱心传递的主题(对人间的真情和助人者的美品质的赞美);②写出了寻找过程中人数的变化,从"我"自己到小区保安、人越来越多表现了人们的善良和热心;③写出了寻找过程中地点的变化,从第1栋楼到32栋楼、又小区询问,最后找到老人的家,表现了"我"的热心;④写出了老人住址的变化,由老搬到了县城,表现了女儿的孝心:⑤紫槐花总在她心中,她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体现着对儿子的思念。

(内容2分,作用2分,内容作用要一致:第①点必答2分:其他四点一点1分,答出意两点即可;共4分)

[20年郑州一模]

偷星星的母亲

①那个有着一双大眼睛的小女孩说:“我的妈妈是个偷星星的人。”女孩的声音银铃般动听,她说:“我今年六岁了,我妈妈每天都要趁我睡觉时偷天上的星星,现在她把月亮和太阳都偷走了。”

②女孩说话时,她的母亲在身旁轻轻搂着她的肩膀。母亲笑着对她说:“乖孩子,你放心,妈妈一定把它们再放出来,把它们还给你,但就像妈妈一点点偷走它们一样,妈妈也要一点点把它们还给你,你不要着急。”

③小女孩用力点着头,大声说:“我相信妈妈,虽然我看不见星星,但我知道妈妈就把它们藏在我身边,所以我一点也不害怕,再黑再冷也不怕。”母亲笑了,脸颊上却流下了两行晶莹的泪水。

④我是在眼科医院遇到这对母女的,我在她们之后进入诊室。一开门,就看到她们坐在诊室的椅子上说着话,一位女医生一边耐心听着她们对话,一边用一只小小的手电筒在小女孩眼前晃来晃去,不断调整着灯光的强度。

⑤过了一会儿,女医生关闭手电筒,紧皱着眉头,轻轻摇了摇头,母亲的眼光顿时黯淡了下去。想了一会儿,女医生轻轻对女孩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妈妈很快就会把偷走的星星都重新挂回天上了,但你要帮帮她。”

⑥小女孩高兴极了:“太好了。我怎么帮妈妈呢?”女医生也笑了:“你知道吗?摘星星不费力气,往天上放星星却很辛苦,而且现在到处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清,要用天下最明亮洁净的东西把天空照亮,才能让星星回到它本来的位置。”

⑦小女孩问:“是眼睛吗?”女医生说:“对,它是世界上最亮、最美、最洁净的东西!你放心,我们只是暂时借用一下你的眼睛,用完之后,就会把它们还给你。”女医生拍拍小女孩的头继续说,“不过,借用你的眼睛时会有点疼,你怕吗?”见小女孩有些犹豫,母亲握住了她的手,小女孩立刻说:“不怕!”母亲搂过小女孩,对医生点了点头:“谢谢您!”

⑧小女孩笑了,可大大的眼睛里却是一片空洞,她是个盲人。但我觉得,当她母亲说,把天上的星星一点一点还给她时,她的眼睛竟在瞬间有了丝光亮,那是泪光。

⑨送走母女俩,我突然发现自己的眼睛也变得明亮了起来,那种又痛又痒、怕光怕风的感觉不知何时消失了。女医生说:“看来,你是看这对偷星星的母女入神了,眼睛也被净化了吧!说实话,我和她们接触的这几天,也觉得自己的眼睛明亮了许多。”

⑩原来,女孩从小就患了一种眼病,视力一点一点消失,母亲怕她害怕,就骗她说玩游戏,把天上的星星一颗颗都偷走了。“我觉得,她成功了,她把星星月亮太阳都放在心里了,好像全身都充满了爱和光明。唉,都是当母亲的,我懂这种滋味。所以,我决定也撒个谎,骗她们说手术费很便宜,我知道,她家里条件不好,没有多少钱。”女医生说着说着眼角也湿润了起来。离开医院前,我执意留下了联系方式和一些钱。我决定也为女孩尽点微薄之力。是她们医治了我的心病。

晚上,我特意仰望星空,深蓝的天空中缀满了星星,像眼睛,像宝石,闪闪烁烁。我忽然发现自己也很久没有看天上的星星了,很久没有回故乡看望老母亲了,这些年心里装满了蝇营狗苟的事,心也变得盲了,忽略了那些尘世间触手可及的美好。那位偷星星的母亲,给我这个萍水相逢的人带来了那么真切的美好与光明。

(石兵,有改动。)

6.请以“我”的视角概括文章内容。(4分)

7.文章两处写到流泪,请具体分析流泪的原因。(4分)

(1)母亲笑了,脸颊上却流下了两行晶莹的泪水。

(2)她的眼睛竟在瞬间有了丝光亮,那是泪光。

8.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9.在写法上,本文与《故乡》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内容简析。(4分)

6.“我”去医院看眼病,遇到一个患眼病的小女孩,听说她母亲为减轻她的痛苦,哄骗女孩做偷星星的游戏;(1分)“我”看到医生善意地告诉女孩,要借她的眼睛帮妈妈将星星挂回天上,以便给她做手术,又听医生说骗她们手术费很便宜;(2分)“我”深受感动,离开时执意留下联系方式和一些钱,心中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光明。(1分)(共4分)

7.(1)母亲的“泪水”,既是为女儿的眼病伤心难过而流,又是为女儿的乐观坚强感动而流。

(2)女儿的“泪光”既有对母爱的感激,又有重见光明希望的激动和喜悦。

(一处2分,共4分)

8.母亲哄骗女孩做偷星星的游戏,让她坚强乐观,突显了母爱伟大的主题;女医生善意帮助母女俩,并感染“我”尽微薄之力,则表现出爱心在传递的主题;偷星星的母亲给“我”以启示,使“我”重新发现世间的美好,突出了爱心能净化心灵、给人带来美好与光明的主题(珍惜美好的主题)。

(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共4分)

9.本文结尾与《故乡》的一样,都是先进行环境描写,然后引发议论抒情。(2分)《故乡》是先描写一幅色彩极为鲜明、纯净、充满生机的海边月夜图,寄予理想,进而直接议论抒情,表述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1分)本文结尾也是先描写一个富有美感的星空画面,为后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接着进行议论抒情,突出爱心能净化心灵、给人带来美好与光明的主题。(1分)(共4分)记叙文阅读集训

——郑州近三年模考真题

[22年郑州二模]

代价

郑兢业

女主人进屋后不经意扫一眼客厅,眉宇间骤然拧出疙瘩。她恼火地叫道:小凯!

家庭女教师凯歌抖甩着手从厨房出来,陪着笑脸问候女主人:您今天下班挺早的。

女主人冷颜冷目指指角柜质问:花瓶怎么打了?

我问过慧明和明慧,两个小家伙也不知道花瓶啥时候烂的。我觉得这事不好向您解释,所以没收拾残局。您不妨再找机会问问孩子。

女主人显然不满意她的回答,愤愤弹出弦外之音:我在暑假请人给孩子补课,足以证明我承认自己的孩子并不特别聪明,但他们却特别诚实。你可以把碎片收拾起来了,再放一百年,也不可能恢复原样了。

女教师难堪得额头直冒虚汗,她悄声敛气地把烂花瓶收拾到一个塑料袋里。

女主人打开窗户,扯着嗓门儿把正在楼下街角花园玩耍的孪生儿子喊了回来。母子三人进卧室后虽紧掩了房门,凯歌仍能听到窃窃私语声。不用说,是女主人在侦破花瓶案。

当天夜里,待两个孩子入睡后,女主人推开凯歌的住室。她开门见山:小凯,我感到你不再适合做我孩子的家庭教师。明天你就到别处高就吧。

女教师眨了眨眼,默然点点头。

女主人说:那对白水晶花瓶,是120元买来的。让你原价赔偿也不合理,扣你40元工钱你看公平吗?

女教师声音虽低,却斩钉截铁:要说公平,您扣我4毛钱、4分钱都不公平!我来的时候,并没有讲定,您的物品损坏了由家庭教师赔偿。

女主人强压怒气,尽力使声音低些:我不会荒唐到那份上。但损坏东西要赔偿,这可是古往今来天经地义的。

女教师猛然从床沿站起,又极力克制着坐下,说:大姐,您怎么断然认定花瓶是我弄打的?根据是什么?我就是再卑微,也决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花瓶,在我的学生面前抛弃尊严,树立推诿说谎的榜样。请相信我的诚实好吗?

女主人低声冷笑:我很想相信你的诚实,可是,我若相信你的诚实,就得怀疑我儿子的诚实。而儿子的诚实品德,正是我这个被遗弃的女人最大的慰藉和骄傲。

女教师低头叹息一声,慢慢昂起头:好吧,为了您的慰藉和骄傲,我答应赔偿花瓶。这个莫名其妙的故事就此画上句号好吗?除了今天这个不愉快的插曲,近二十天来我生活得很快乐。很感谢您给了我这个假日打工的机会,今天是周三,如果您允许的话,我愿无偿服务到周末,这样,您就有时间物色更合意的人。至于以前的佣金,到我离开您家时再给我也行。

女主人冷若冰霜的脸让凯歌这番话给解冻了。

次日下午,女教师让慧明、明慧在两个房间里做作业,她在客厅里精心布置。感到圆满之后,她悄然走进慧明的房间,掏出两块巧克力塞到慧明手里,亲切又神秘地附在他耳边低语:真奇怪,客厅里另一只花瓶又打了。我竟没听到一点声响,你听到了吗?

小脑袋摇成了拨浪鼓:我啥也没听到!

女教师皱皱眉:这就怪了,我刚去过明慧屋里,问他看没看到谁把花瓶又弄打了,他说是你。在我下楼取牛奶那会儿,你用鸡毛掸子碰倒了花瓶,哗啦一声就烂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一会儿你妈下班了,你就该老实承认错误,自觉接受处罚。

慧明听得小脸通红,挥着小拳头辩驳:不是我打的,是明慧打的!我去厕所撒尿,隔着门缝……

已经到了做晚饭的时间,凯歌并不进厨房,她坐在客厅里随意翻着报纸,看到有吸引力的招聘启事便动笔记下。

女主人一进屋,凯歌就向她大声报告:大姐,您看,仅剩的那个花瓶又打了。

女主人怒不可遏,大叫道:真见鬼!又是谁干的好事?!

今天不是无头案,您的两个孩子都是目击者。

两个孩子闻声而动,争先恐后向母亲报告看到对方弄打了花瓶,一个比一个说得逼真。女主人听得目瞪口呆,无力地瘫坐在沙发上。

女教师不容置辩地说:您先别急着为孩子的诚实骄傲,请把工钱一分不少地给我,我要马上离开这个诚实的家。

女主人痛苦不堪,如数付了工钱。

女教师把打点好的行李放在门口,转身从厅柜里拿出一只白水晶花瓶对女主人说:今天并没有谁打烂花瓶,两个孩子是无辜的。角柜旁的碎玻璃,是昨天那个烂花瓶的尸体。今天我讨回公道的做法虽然不够光明正大,但您至少该明白:任何轻信都要付出代价的。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河南卷》,有删改)

7.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是扁平的,而是复杂的、立体的,请参考示例,为小说中的家庭女教师写一段人物分析。(4分)

示例:女主人是一个被丈夫遗弃的可怜又可悲的单亲母亲,她视孩子为支柱和慰藉,重视孩子的教育,相信他们的诚实;但又武断强势,毫无根据地怀疑是家庭女教师弄打了花瓶,并将其辞退,扣其工钱。后来她听到两个孩子争先恐后地编造谎话相互诬陷,痛苦不堪。

8.这篇小说的情节设计很有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6分)

9.小说的题目“代价”有多重内涵,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6分)

[22年郑州一模]

镜子

星期天下午,女孩儿戴着耳塞,在床上。听这种节目就是要尽量放松。而且最好旁边没人,可以想笑就笑,想哭就哭。爱唠叨的妈妈在节目开始前出去了,这就棒极了。

这是女孩儿最喜欢的谈心节目,叫《窗前明月光》。主持人小窗的声音如月光般温润又朦胧,令人着迷。女孩儿早就以小窗为偶像,尽管她几百次拨打听众热线却一次都没拨通过。

怎么妈妈这么快就回来了?女孩儿张望了一下,妈妈带了位年轻的女客人回来。她们在客厅里交谈着,久别重逢的样子。女孩儿的耳朵塞着,听不见也不想听她们在谈什么。她立刻又回到小窗的节目中,紧张地抓着无绳电话,希望今天运气好。

不一会儿客人就起身告辞。走过女孩儿房门时,妈妈顺便给女儿介绍。女孩儿一脸茫然,妈妈便将她的耳塞扯掉:"这是我过去的学生,好多年没见了,正巧碰上。”

客人对女孩儿一笑,问她:“在听什么节目?”

女孩儿没回答。客人的声音使她大为惊讶:“你是……?”

妈妈说她的这位学生在电台当主持人,主持《窗前明月光》。妈妈从没听过《窗前明月光》。

真的是小窗!可耳塞里的声音……小窗解释说,她去外地出差刚回来,今天的节目并非直播,是出差前预先录好的。

刚刚吃了水果,小窗要补补妆。女孩儿赶紧递上自己的镜子。

千言万语哽在喉头,女孩儿急出了汗珠。

面对偶像,她竟然只会出汗,眼睁睁地看月光消失了。

她想让妈妈挖掘一些小窗的逸事,但妈妈说她对这个学生已毫无印象。刚才在马路上是学生认出了老师。女孩儿别提多懊丧了。唯一的幸运是——她的镜子被小窗用过了。

女孩儿关上房门,感觉异样地拿起镜子。

小窗的面容出现在镜子里,虽然貌不惊人,却是十分亲切。女孩儿呆呆地注视这面容。

好一会儿她才发觉不对劲儿。镜子里应该映出她自已呀。她试着噘一噘嘴,镜子里的小窗也噘一噘嘴;她闭上一只眼睛,镜子里的小窗也闭上一只眼睛。

这是怎么回事?

她开了房门,妈妈站在门外。她困惑地对妈妈说:“这镜子……”

“镜子怎么啦?”

妈妈拿过镜子看了看,没发现什么异常。妈妈在镜子里看到的是妈妈自己。

女孩儿再照镜子。她看到的仍然是小窗。

小窗给妈妈留下了名片,鼓了多少回勇气,女孩儿照着名片给小窗打电话。

打通了,小窗在那边“喂”了一声。A女孩儿嗫嚅着说:“我是……你用过我的镜子的……”

小窗很快反应过来:“哦,你好。有什么事吗?”

“你照过的镜子……你留在镜子里了。”

“是这样?”小窗的声音显得挺震惊。

小窗便告诉女孩儿,她小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事。

“你知道我那时候最崇拜谁?就是你妈妈。不为别的,就为她漂亮。无论什么衣服,穿在她身上件件出众,人家说她披块麻袋布都好看。她教学生跳舞,谁都学不像她那姿态。我从书上学到一个词,来形容地的舞姿,叫‘婀娜’,B我为班上写黑板报时,总喜欢用你妈妈用过的粉笔,别的粉笔写出的字不可能这样秀丽。我有点儿害怕长大,长大了要是不能跟你妈妈那样,像颗土豆发不出光来,那可太没意思了。”

“一天,我看见你妈妈的迷人的小皮包放在讲台上,教室里没有别人。我就屏住呼吸去抚摸那皮包。后来就轻轻地把包打开了。包里是些小东西。我拿出一面小镜子,在镜子里我看见的不是我自己——对了,是你妈妈。我挺吃惊,怎么会这样?我眨眨眼,镜子里的老师也眨眨眼;我扬扬眉毛,镜子里的老师也扬扬眉毛。这时我听见有人来了,就慌忙把镜子放回包里。”

“那以后,我从没对你妈妈提过镜子的事。但我老想着这事。不知怎么的,我再也不害怕长大了。我所倾慕的形象在我的血液里化作了成长的力量,我不再照镜子。很长很长时间不照镜子。一直长大到‘有一天’我想看看镜子里的我自己,这时我已经不再怀疑镜子里会不会不是我自己了……”

女孩儿放下电话听筒。她将镜面贴在胸口,感受着血液的变化。

(选自周锐的《出窍》,略有删改)

8.初中阶段,我们要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那么本文是写实的,还是虚构的?请做出判断,并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5分)

9.从文中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做批注。(2分)

我选______________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在女孩儿的故事中嵌入了小窗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5分)

11.第二天,假如女孩子再次拿起镜子,她将会从中看见谁?请说说你的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4分)

[21年郑州二模]

月下有霜

妈妈:

①夜里忽然醒来,听见天空有大雁的鸣叫,开始以为听错了,起身到窗边,看见天上有一轮圆月亮,一队大雁正从月亮边飞过去,有八只呢,大雁翅膀的银亮清晰可见。我低头咬一下手指,确信这次真的不是做梦。

②大雁飞远,不见了,我还站在窗边。后来冷把我逼回床上,可我再也睡不着,于是打起手电筒在被窝里给你写信。节气很奇妙,虽然大人总说气候变暖,冬不像个冬,夏不像个夏,但是你看,刚过霜降,大雁就来了,还是很准呀。今天语文课上,姚老师教的,就是二十四节气里的霜降,霜降往后15天,每五天为一“候”,共分三“候”。“一候”里,像豺这类动物开始为过冬储备食物了。爸爸说过,我们这里几十年都看不见豺。这真遗憾。“二候”草木黄落,这是眼睛能看到的,爸爸在家那时候,每回去田里,或站在大门口看我走上去学校的公路,就会说,你看一过霜降,柿子树叶就添了黄红,蒙了霜气。我觉得爸爸不像个农民,像个诗人。

③写到这儿的时候我仿佛听到爸爸的声音了,想起他说话的时候嘴里喷出一股股白烟,让霜降的日子显出温暖,又像是更冷了一点儿。你和爸爸还是每隔一月才能碰上两人的轮休日,转两趟车,行五十里地一起吃顿饭,见个面吗?奶奶说广州很大,我笑话她又没去过广州咋知道广州大。你和爸爸也说广州很大,到底有多大,比我们这里的月亮山大吧?山那边的王二妹,她妈妈每隔半个月就能来学校看她一次,带来家里的泡萝卜。萝卜又香又脆,好吃极了。我慢慢咀嚼,舍不得咽下最后一口,不是贪嘴,是我在萝卜的味道里想起妈妈你了。你在家的时候我们家也有这个味道的泡萝卜。

④上星期来了位作家阿姨到我们寄宿小学来采访。我们的体育课改成了和作家阿姨的见面会,我们在操场上列队迎接她。可能是我站在前排的缘故,阿姨走着走着,忽然在我身边蹲下来,在我的脸蛋上亲了一口,这使我打了个冷战,脊背上起了一片鸡皮疙瘩,真不适应。我多久没和人这样亲热了?有两年了,你的手、爸爸的手,都没有碰过我的身体。我现在很不喜欢和谁亲热,但是很奇怪,当鸡皮疙瘩从我的背上消失,当我的右脸由麻热变得清冷,我竟有些留恋这亲热的感觉。

⑥阿姨这一亲,我闻见她脖子里藏着像极了妈妈你的味道,我心里感动欢喜,却也有点儿难过,因为阿姨的味道挽留不住。我很想抓一下阿姨的手,把我的手放进她的手中,被她握住、拉着,走几步,我很想去她的怀里。

⑦估计她抱我也会嫌我重了。两年前爸爸抱我的时候,我把他的眼泪都压出来了。他说,闺女长高了变重了眼看就要抱不动了。现在我肯定更高、更重了。阿姨比爸爸瘦,也比你瘦,肯定是抱不动我的。要是有张椅子她坐着,我能在她腿上坐一会儿,也就满足了。但我们校长一点儿都没挽留她坐一会儿的意思。操场上只有两个空空的篮球架子,找不到一个可以坐的地方,我的心思也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