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层治理能力培训课件CATALOGUE目录基层治理概述基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基层治理中的民主与法治基层治理中的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基层治理中的社会管理与创新基层治理中的文化建设与传承CHAPTER01基层治理概述基层治理是指在社区、乡村等基层单位中,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居民等多方参与,实现公共事务有效管理和服务的过程。基层治理的定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基层治理也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基层治理的定义与重要性基层治理的现状当前,我国基层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社区建设、乡村振兴等政策的实施,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组织能力不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居民参与不足等。基层治理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基层治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城乡差距扩大、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矛盾增多等问题,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治理的现状与挑战法治化保障法治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未来基层治理将更加注重法治化保障,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多元化参与未来,基层治理将更加注重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居民等多方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智能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层治理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管理,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社区化服务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未来基层治理将更加注重社区化服务,通过完善社区设施、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等措施,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基层治理的发展趋势CHAPTER02基层干部的素质与能力03社会稳定的促进者和维护者基层干部需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0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基层干部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向群众宣传,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02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基层干部应时刻关注群众需求,积极反映群众意见,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基层干部的角色定位与职责坚定的政治立场,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执行力。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不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030201基层干部应具备的素质群众工作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基层干部应提升的能力01020304善于与群众沟通,了解群众需求,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满意度。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反应,妥善处理,确保事态不扩大。在工作中敢于创新,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推动工作不断进步。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善于与同事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CHAPTER03基层治理中的民主与法治民主决策的重要性01民主决策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它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参与式治理的实践02参与式治理是民主决策的具体体现,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开展民主协商、推行阳光政务等方式,让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的全过程。民主决策与参与式治理的互动关系03民主决策为参与式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而参与式治理则为民主决策提供了实践平台,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民主决策与参与式治理法治建设对基层治理的保障作用法治建设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范基层治理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基层治理对法治建设的推动作用基层治理是法治建设的基础,通过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法治建设与基层治理的互动关系法治建设与基层治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法治建设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另一方面,基层治理的实践经验为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完善方向。法治建设与基层治理的关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加强党组织对基层治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包括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等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实现。完善基层民主制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群众遵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强化法律服务保障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措施CHAPTER04基层治理中的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社会组织提供的,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目的的各种服务性活动。公共服务的定义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福利。公共服务的内容公共服务的概念与内容民生保障是基层治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民生保障的重要性与措施民生保障的措施民生保障的重要性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的途径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高服务便捷性和可及性。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推动基层公共服务创新发展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和方式,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CHAPTER05基层治理中的社会管理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概念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的目标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公民权利,推动社会进步。社会管理的概念与目标通过划分网格,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实现精细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社会化服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社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信息化手段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推动多元共治完善制度保障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建议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管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基层队伍。CHAPTER06基层治理中的文化建设与传承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文化建设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优化文化环境等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创新文化传承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如数字化保护、虚拟现实技术等,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整理、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加强文化教育普及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途径,加强文化教育普及,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文化传承的途径与方法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如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场所。完善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文化建设经验,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加答案解析
- 儿童艺术创作故事解读
- 农业信息化应用培训指南
-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安装施工全流程指南
- 制冷行业高效节能制冷方案
- 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与实践经验分享
- 健康食品开发及生产协议
- 2025年郑州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详解
- 中学生百科知识课本征文
- 勇气铸梦青春勇创新-修改版
- 散状料上料安全操作规程模版(3篇)
- 2025户外品牌探路者线上新媒体运营方案
- 《个案工作介入涉罪未成年人的家庭帮教研究》
- 2024年中学总务处工作总结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 文化创意合作战略协议
- 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商法》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题库
- 2023年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 2024年妇保科工作总结及计划
- 北京理工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