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1.当手被针刺到后,人会缩手然后感觉到痛,有关此过程(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缩手反射属于复杂的反射 B.先缩手后感觉到痛C.感觉到痛与大脑有关 D.缩手反射与脊髓有关2.均衡膳食指的是()A.早、中、晚餐食物量均等B.喜欢吃的食物多吃,不喜欢吃的食物可以不吃C.能满足人体对热量需求的膳食D.能量摄入和消耗要平衡,各种营养素的需要要平衡3.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准确地获得信息,下列有关眼和耳的叙述正确的是()A.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看书时眼睛与书本距离过远会造成近视眼C.人的听觉是在耳蜗上形成的 D.听到巨大声响时,张嘴、堵耳4.车祸中受伤的小王需要输血,在不明血型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输入少量的()A.A型血 B.B型血C.AB型血 D.O型血5.关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作用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控制,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B.人体的生命活动只受神经系统的控制,激素不能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C.激素能通过控制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控制人体的全部生命活动D.人体的生命活动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也不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6.如图为处于某一生理状态时的心脏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此时心脏所处的状态是()A.心房收缩、动脉瓣关闭 B.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C.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房室瓣打开 D.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7.生物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运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B.发芽的马铃薯去芽后可食用C.遇到有人溺水时,先保持呼吸道畅通,再实施人工呼吸D.小刚上肢受伤,血液呈暗红色并缓慢而连续地流出,可指压伤口远心端止血8.下列只有单眼没有复眼的生物是()A.蜻蜓 B.蜘蛛C.苍蝇 D.蝗虫9.如图为小东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血小板,能吞噬病菌B.②是白细胞,具有凝血作用C.③是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D.④是血浆,内含大量的血红蛋白10.不久前,初二年级某班出现了感染手足口病的病例,学校随即请感染及疑似该病的学生回家隔离,此预防措施属于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三项都不是11.中医切脉一般是在“桡动脉”,与静脉相比,桡动脉的特点是()A.血管壁薄 B.弹性小 C.血流速度快 D.管腔大12.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A.气管B.口腔C.咽D.喉13.下列人类活动不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农民大量焚烧秸秆 B.农药瓶直接扔到河里C.随处扔垃圾 D.植树造林14.临床上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进行输血。下面有关血型和献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的血型是遗传的,一般终身不变B.在没有同型血而情况又十分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AB型血C.我国法律规定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D.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15.探究温度等因素对霉菌生活影响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霉菌在温暖潮湿环境比低温潮湿环境更容易生长,说明霉菌适宜生长在潮湿环境B.在25℃时,潮湿环境比干燥环境更适宜霉菌生长,说明霉菌适宜生长在潮湿环境C.上述两组实验说明霉菌生长与湿度有关而与温度无关D.上述两组实验说明霉菌生长与温度有关而与湿度无关16.2007年8月《东方早报》报道:人称“长江女神”的白鱀豚数量在近20年的时间里减少得非常严重。你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是①水运业的高速发展②航空业的高速发展③渔业作业范围的扩大④向长江排放污水⑤成立白鱀豚研究所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17.不少年轻人走路、骑车时喜欢戴耳机听音乐,这样不仅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而且长期使用耳机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A.外耳道B.耳蜗C.鼓膜D.耳廓18.小龙掏耳垢时,不小小心戳坏耳朵内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A.外耳道 B.耳蜗 C.咽鼓管 D.鼓膜19.反射弧的各组成部分中,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A.神经中枢 B.传入神经 C.感受器 D.效应器20.成语“金蝉脱壳”和“鹦鹉学舌”分别属于何种反射活动A.简单的反射、简单的反射 B.简单的反射、复杂的反射C.复杂的反射、简单的反射 D.复杂的反射、简单的反射21.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正确的做法是()A.少吃发芽的马铃薯B.将霉变的花生洗净晒干后再吃C.不喝未煮沸自来水D.将水果削去腐烂部分后再食用22.下列营养成分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A.淀粉 B.蛋白质 C.水 D.脂肪23.废旧电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是破坏生态环境的“杀手”。一粒小小的钮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干电池可污染12立方米水、一立方米土壤,并造成永久性公害……下列关于废旧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描述是()A.废旧电池含有大量的铅、汞、镉等重金属B.废旧电池无法回收再利用,应做填埋处理C.科学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D.废旧电池如果随意丢弃,其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24.我们去医院看病,中医切脉实际上是以下哪个部位()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神经25.肾脏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肾单位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26.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A.肾小管 B.肾小球C.肾脏 D.肾小囊27.一般情况下,我们观察物体时,通过眼球能成像在视网膜上。下图中属正常眼的是()A. B. C. D.28.如图所示的血管,表示动脉血管的是()A. B. C. D.29.看书一个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眼,主要原因是()A.使调节瞳孔中的神经得到休息B.使视神经得到休息C.使视觉中枢得到休息D.使调节晶状体的肌肉得到放松30.大脑的表面(大脑皮层)分布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称为()A.神经元B.神经中枢C.脑神经D.中枢神经系统31.燃放爆竹时,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闭嘴、堵耳,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防止鼓膜受损B.保护耳蜗的听觉感受器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D.防止听觉中枢受到损伤32.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新生命诞生的起点是()A.胎儿出生B.排出精子C.排出卵子D.形成受精卵时33.下列与保护视力和听力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看书时与眼的距离越近越好B.看书一段时间后应远眺几分钟C.用耳机听音乐,声音不宜过大D.平时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掏耳朵34.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液情况模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B为脑部毛细血管网,则A中流着静脉血B.若B为小肠,则C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含量增加C.若A为上、下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D.若A、C都流着动脉血,则B代表的一定是肾小球35.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增多了,二氧化碳来源于A.肺泡 B.血液 C.组织液 D.组织细胞36.人体每时每刻必须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把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到空气中,这一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的。图(一)为呼吸系统模式图,图(二)为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容积变化示意图,图(三)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呼吸系统中,[2]_____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和清洁。(2)图(三)中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_____含量增多。(3)图(三)所示的气体按照d方向出肺泡时,图(一)中的[3]膈肌应处于_____状态,而图(二)所示曲线中的_____段与此过程相对应。(4)图(三)中a由4进入肺泡中,要穿过_____层细胞膜。37.如图是人体部分系统的生理活动简单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A系统中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___。(2)血液循环系统中;体循环中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由___血变成___血。(3)C系统中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___。尿液的形成是由于肾小球的___作用和肾小管___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___、全部___、部分无机盐等物质被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38.摄食行为对动物群体的生存至关重要。对于大熊猫这种单一依靠竹子的动物来说,研究摄食行为有助于把握其在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探讨圈养大熊猫摄食行为,2014年3月15日-10月20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对26只大熊猫的摄食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其择食率、摄食速率、辨别食物时间的差异,以期了解大熊猫摄食行为特征,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做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择食率摄食速率(千克/分钟)辨别时间(秒)老年(16岁以上)51.0%0.0556.8成年(5-15.5岁)74.8%0.1523.2亚成年(1.5-4.5岁)41.6%0.0724.5幼体(0-1岁)15.0%0.00610.3注:择食率=(每日投喂的竹(笋)的总重量-剩余竹(笋)的重量)/每日投喂的竹(笋)的总重量(1)大熊猫的摄食行为中,从幼年到成年,择食率和摄食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________;辨别时间随年龄的增加而_______,而老年时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使其摄食行为的特征出现衰退现象。(2)大熊猫幼体在0—0.5岁期间以母乳为主食,这是哺乳动物生来就有的,属于______行为,由_________决定;在一岁左右开始学习食用竹笋或竹子,这属于______行为。(3)研究对每个年龄段的雌、雄个体的择食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数据表明,大熊猫的择食率在_______年龄段出现了雌雄个体差异最大,研究推测,成年雄性个体在繁殖和领域行为方面需要更多的能量支出,所以对成年雄性个体的饲养过程中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阅读资料,回答问题:世界糖尿病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定于每年的11月14日,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一个人的血糖浓度升高到正常参考值之外时,就有可能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除了常规治疗和调节,在饮食方面也应该注意减少高热量食物、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的摄取。2010年2月,我国科学家首次选育出一种水稻新品种——“降糖稻1号”,与普通大米相比,在这种水稻中,“抗性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的含量都比较高。不同于普通淀粉,“抗性淀粉”难以在消化道内降解成葡萄糖,不会使血糖过快升高。科学家利用糖尿病模型大鼠进行的相关动物试验证明,该稻米对于保持体重稳定增长、降低血糖有明显效果。(1)上述提到的各种营养物质中,构建和修复受损细胞的基本原料是________,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是________。(2)如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的程度,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顺序。图中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________,食物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3)糖尿病是人类的常见病,产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____)A.饮食中含糖过多B.胰岛素分泌不足C.胰岛素分泌过多D.胰液分泌不足(4)进行动物试验是验证“降糖稻l号”降糖功效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利用上述模型大鼠还原科学家的简要实验步骤,请你帮助完善:①选取身体和生理状况相近的模型大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②甲组饲喂一定量的“降糖稻1号”大米,乙组饲喂等量的______大米,其他环境和饲养条件相同;③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实验鼠的体重和__________,预测实验结果是:甲组大鼠保持体重稳定增长,且__________。④要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仅凭上面一组实验结果是不可靠的,还需要______________40.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相关结构,请分析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物质血浆肾小囊腔内液体输尿管内液体甲0.030.032.00乙7.000.000.00丙0.100.100.00(1)①是_____,内流动脉血;④是_____,与③⑤共同构成肾单位。(2)与①中液体相比,③中液体不含______和血细胞;与①中液体相比,⑦内液体成分中氧气、营养物质和_____明显减少。(3)上表为血浆、肾小囊腔内和输尿管内液体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度(单位:克/100毫升)。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丙分别是_____A.尿素、葡萄糖、蛋白质B.葡萄糖、尿素、蛋白质C.尿素、蛋白质、葡萄糖D.蛋白质、葡萄糖、尿素(4)若某人肾脏功能正常,而尿液中却含有较多葡萄糖,则可能是______分泌不足引起的。
参考答案1、A【解题分析】
A、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缩手反射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的,因此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故A错误B、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必须经过脊髓上行传导到大脑才能产生感觉,因此先缩回手后感觉到疼痛.故B正确C、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因此感觉到痛与大脑有关.故C正确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因此缩手反射与脊髓有关.故D正确故选A.2、D【解题分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均衡膳食.均衡膳食是指每日均衡的吃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每日早中晚能量比例为:30%.40%.30%.解答:解: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均衡膳食的含义.3、A【解题分析】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题目详解】近视眼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去度过大,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A正确;看书时眼睛与书本距离过近会造成近视眼,故B错误;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把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故C错误;遇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或闭嘴堵耳为的是防止鼓膜受到损伤,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故D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及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结构、视觉听觉的形成和眼睛的保护。4、D【解题分析】
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O型血。异型血的输血原则如下:【题目详解】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为如果大量输血的话,有时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作为输血者和任何血型都不会发生凝集反应,是万能输血者,可以少量的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题目点拨】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而AB型血的人是万能受血者,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都不会发生凝集反应。5、A【解题分析】【分析】通过神经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叫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运输而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就叫体液调节。如激素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是通过血液的运输而起作用的。【题目详解】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例如当人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会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这些激素能促使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所以A正确。【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知识。6、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图示的过程为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此时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房室瓣被血液推动而关闭使血液不能倒流回心房,心室内压力大于动脉内压力,动脉瓣打开,使得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故B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心脏的结构特点,通过对图的判断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难度中等,理解层次。7、B【解题分析】
(1)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2)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3)病人在生命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时,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4)体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因而外伤出血时成喷射状或一股股的流出;而体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流回心脏的血管,压力小,血流较缓。【题目详解】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A正确;
发芽的马铃薯内有剧毒物质龙葵素,去芽后,龙葵素仍存在,不能食用。B错误;
遇到有人溺水时,先保持呼吸道畅通,再实施人工呼吸,C正确;
小刚上肢受伤,血液呈暗红色并缓慢而连续地流出,可以判断是静脉出血,应指压伤口远心端止血,D正确。【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多个知识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8、B【解题分析】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有复眼和单眼,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题目详解】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有复眼和单眼,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胸部一般有3对足、2对翅。复眼是昆虫纲的生物具有的特征,其他生物不具有。蝗虫、蝇、蜻蜓都属于昆虫,都有单眼和复眼,ACD错误,而蜘蛛是蛛形纲动物不是昆虫,只有单眼而无复眼,B正确。【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昆虫的特点。9、C【解题分析】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是血小板,②是白细胞,③是红细胞,④是血浆。【题目详解】①是血小板,能促进止血并加速凝血,A错误;②是白细胞,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B错误;③是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能运输氧气,红细胞含血红蛋白,过少会引起贫血,C正确;④是血浆,主要成分是水,有运输血细胞和营养物质等作用,D错误。【题目点拨】掌握血液的组成以及相应功能是本题解题关键。10、A【解题分析】
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三个环节。所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针对传染源所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针对传播途径所采取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针对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题目详解】A、感染手足口病及疑似该病的同学是传染源,因此学校随即请感染及疑似该病的同学回家隔离,此预防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正确。BCD、针对传播途径所采取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针对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感染手足口病及疑似该病的同学是传染源,不是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错误【题目点拨】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本题解题关键。11、C【解题分析】
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题目详解】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动脉血管大多数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动脉虽然大多数分布在身体的较深部位,但是在体表的个别部位也能摸到。如手腕部的桡动脉。可见C符合题意【题目点拨】熟练掌握动脉的特点,其它血管的特点也要了解。12、C【解题分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通过二者对比可知: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13、D【解题分析】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影响。森林、植被被当地人们砍伐和破坏;草原过度放牧,沙尘暴危害严重;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环境等都会破坏环境。【题目详解】A、大量燃烧植物秸秆,会造成空气的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B、农药瓶直接扔到河里,会污染水资源,同时造成水生生物死亡,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C、乱扔垃圾是一种恶习,除了影响公共卫生,还造成苍蝇、蚊虫孳生,危害百姓健康,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不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D、植树造林,能有效的防风固沙,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不能造成环境污染,符合题意。故选:D。【题目点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14、B【解题分析】人的血型是遗传的,一般终身不变,A正确;在没有同型血情况下,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B错误;我国法律规定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C正确;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D正确。15、B【解题分析】
细菌、真菌等生物的基本生存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物质,据此解答。【题目详解】霉菌在温暖潮湿环境比低温潮湿环境更容易生长,说明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在25℃时,潮湿环境比干燥环境更适宜霉菌生长,说明霉菌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因此,上述两组实验说明霉菌生长与湿度和温度都有关系。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对探究温度等因素对霉菌生活影响的实验的认识。16、A【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威胁白鳍豚生存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威胁白鳍豚生存的原因方面来分析。【题目详解】白鱀豚的生存受威胁的原因有:①水运业的高速发展。日益增加的航运流量使得水下噪音成倍增加,也使得白暨豚更容易被船只撞击,被螺旋桨击伤,任何的伤害都是致命的。为了拓宽航道,以及非法捕鱼中使用炸药,对白暨豚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③渔业作业范围的扩大,乱捕滥杀。如70年代和80年代在长江中普遍存在的漂网和滚钩应对50%以上的白暨豚非正常死亡负责;长江沿岸架设的迷魂阵渔网常常将误入其中的白鳍豚缠绕溺毙。虽然这样的渔具已被禁止使用,但在沿江的渔民中仍有部分使用,这些布置对剩下的白暨豚依然构成威胁。电渔不仅对白暨豚造成直接伤害,而且对白鳍豚的食物﹣﹣鱼类造成毁灭性打击,而且不论个体大小和种类。④向长江排放污水。由于滥伐和农业水土流失,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域严重淤塞,不能满足白暨豚繁殖的需要。随着工业、农业的发展,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最终进入长江,长江水质严重退化。每年有160亿立方米污水排放入长江。占中国污水排放总量的40%。其中有约120亿立方米的污水排放是没有经过处理的。而成立白鱀豚研究所则是为了保护白鱀豚,航空业的高速发展对水域及其内的生物无直接影响。故选A【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17、B【解题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如图: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感受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B正确。18、D【解题分析】小龙掏耳垢,这个过程只会在外耳道,外耳道与中耳的交界处是鼓膜,不小心戳穿鼓膜,导致声音不能引起鼓膜的震动或震动减弱,致使听力下降导致耳聋。19、C【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包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题目详解】A.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不符合题意。B.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不符合题意。C.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符合题意。D.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20、B【解题分析】
(1)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题目详解】金蝉脱壳是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鹦鹉学舌,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故选:B。【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21、C【解题分析】
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题目详解】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平时马铃薯中含量极微,一旦马铃薯发芽,芽眼,芽根和变绿,溃烂的地方龙葵素的含量急剧增高,可高出平时含量的40~70倍,人吃了这种发芽的马铃薯,轻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昏迷、抽搐等现象,严重者还可因心肺麻痹而死亡,因此吃发芽的马铃薯会中毒,A错误;霉变的花生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十分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能损坏人的肝脏,物发肝癌等症状,B错误;自来水由氯气消毒,但这并不能使自来水的卫生指标达到饮用水标准,水中还是会有较多的微生物。煮沸可以基本杀灭这些微生物。所以不喝未煮沸自来水,C正确;不能用发霉、变质的水果。这是因为发霉、变质的水果中有毒物质会大量积累,如果削去腐烂部分仍食用,有毒物质会大量积累在体内,这不仅影响了人的生长发育,也会因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而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D错误。【题目点拨】食品安全是关乎人们健康与否的大事,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22、C【解题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题目详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有重要的意义,C符合题意。23、B【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废电池的危害及控制措施,解答时可以从废电池的危害、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措施方面来分析。【题目详解】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如果乱丢弃,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特别是含汞或镉的电池,大力开展无公害的环保型充电电池,对于废旧电池,则应当及时回收,设置废电池专用垃圾箱集中进行收集和安全处理,B错误。【题目点拨】掌握废电池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24、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切脉是汉族独创的诊法,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切脉”,“切”主要是在桡动脉.如图:。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的知识。25、A【解题分析】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题目详解】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所以在人体肾脏中,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A正确。【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26、C【解题分析】
(1)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2)肾脏形似蚕豆,呈红褐色。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题目详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尿在肾中形成,故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故选C。【题目点拨】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器官是解题的关键。27、A【解题分析】
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题目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图A是正常人的眼睛成像在视网膜上,A正确;图B是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B错误;图C是佩戴凹透镜后的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C错误;图D是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D错误。【题目点拨】正常人的眼睛是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若像不成在视网膜上,这样的眼睛是病态的,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的是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是远视眼。28、B【解题分析】
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题目详解】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故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由图可知B表示动脉血管。【题目点拨】对于一些血管的判断,可根据血管的特点以及内血液的流动方向等进行掌握。29、D【解题分析】看书一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使调节晶状体的肌肉(睫状体)放松,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有利于促进眼的血液循环,加强眼的营养,保护视力、预防近视。30、B【解题分析】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题目详解】大脑表面分布的各种生命活动功能区,即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位于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31、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故选A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耳的保健.32、D【解题分析】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如人、动物、植物,新生命的开始一般由受精卵开始的。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动物还形成系统,进而构成植物体或动物,据此解答。【题目详解】人体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因此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新生命诞生的起点是受精卵,故D符合题意。故选D。【题目点拨】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33、A【解题分析】
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题目详解】A、看书时书与眼的距离越近,进状态的曲度越大,眼睛越容易疲劳,时间长了会形成近视,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看书一段时间后应远眺几分钟,可以放松睫状体,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有利于促进眼的血液循环,保护视力,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耳机听音乐时,声响过大,会使鼓膜受到剧烈震荡,甚至损伤鼓膜,使听力下降,因此声响不宜过大,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尖锐的东西掏耳,容易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容易引起中耳炎,因此平时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掏耳,如有堵塞,可以用双氧水冲洗,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保护视力和听力的措施。34、C【解题分析】
(1)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3)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4)一般来说,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判定:A是动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血管。【题目详解】如果B为脑处毛细血管,A是动脉,流动动脉血,C是静脉,C内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A错误;若B表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少,养料多,B错误;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所以若A为上、下腔静脉,C为主动脉,则B为心脏,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C正确;肾小球的一端连着入球小动脉,另一端是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因此B结构可能是肾小球,若A、C都流着动脉血,则B也可能是心脏(如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肺静脉和主动脉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D错误。【题目点拨】本题用一个简单、抽象的示意图,考察了与循环系统相关的多个知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知识“面”的考察,是值得注意的,需要灵活解答。35、D【解题分析】
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呼吸的意义是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题目详解】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如图所示: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故选D。【题目点拨】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来源于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而产生的。36、呼吸道氧气舒张ab和cd4【解题分析】
图(一)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图,呼吸系统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3是膈肌;图(二)为人体在呼吸时胸廓容积变化示意图;其中ab和cd段表示呼气,bc段表示吸气;图(三)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4肺动脉、5是肺静脉、ad是二氧化碳、bc是氧气。【题目详解】(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中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2)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因此图(三)中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3)图(二)为呼吸系统模式图,图(一)中3是膈肌,把胸腔和腹腔隔开,膈肌的收缩舒张,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增大或缩小。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骨间的肌肉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气压降低,低于外界气压,于是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图中ab、cd廓容积缩小,代表呼气过程;bc段气胸廓容积扩大,代表吸气过程。(4)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图(三)中a是二氧化碳由4内进入肺泡中,要通过两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四层细胞膜。【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以及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37、小肠动脉静脉肾脏滤过重吸收水葡萄糖【解题分析】
1、人体内有两大循环途径,分别是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里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2、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由图可知:A为消化系统,B为呼吸系统,C是泌尿系统。【题目详解】(1)A系统即消化系统,完成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2)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3)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尿液的形成要经过两个过程即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新陈代谢的有关知识。38、增大(升高)减少(减小,缩短,更快)先天性遗传物质(遗传)学习成体投喂比雌性更多的竹笋【解题分析】
动物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的是由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指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行为。【题目详解】(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摄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等,摄食行为是摄取食物的行为,不同的动物其择食率、择食速度等不同,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年龄段其择食率,择食速率也不同。因此,大熊猫的摄食行为中,从幼年到成年,择食率和摄食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升高);辨别时间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减小,缩短,更快),而老年时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使其摄食行为的特征出现衰退现象。(2)大熊猫幼体在0—0.5岁期间以母乳为主食,这是哺乳动物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是一种本能行为;在一岁左右开始学习食用竹笋或竹子,这属于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行为。(3)通过对柱状图分析可知,在老年、亚成体和幼年时期,雌雄大熊猫对竹笋的择食率异差不明显,但是在成体时雌雄大熊猫对竹笋的择食率差异明显,在饲喂时注意。因此,数据表明,大熊猫的择食率在成体年龄段出现了雌雄个体差异最大,研究推测,成年雄性个体在繁殖和领域行为方面需要更多的能量支出,所以对成年雄性个体的饲养过程中应该投喂比雌性更多的竹笋。【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结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39、蛋白质膳食纤维丙DB普通血糖(血糖浓度)血糖降低多次重复实验【解题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滑雪教学团队承包服务合同
- 2025班主任年度考核与激励方案服务合同
- 2025版财务内部控制顾问聘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蓝牙耳机产品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合同
- 2025版大型活动筹备垫资全面服务协议
- 2025版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墓园环保设施建设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美发行业计件制劳动合同
- 2025年极性微晶玻璃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五版电商知识产权保护股东合作协议范本
- 2025版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销售安装协议
- 2025年基层调解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吉林省中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详解解读(精校打印)
- NT8012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培训-尼特
- 党务工作岗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华文出版社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中国地理矿产资源课件
- 2025-2030中国AI艺术生成器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大CK品牌管理制度
-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应对策略-洞察阐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