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吉林省四平市第三中学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吉林省四平市第三中学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吉林省四平市第三中学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吉林省四平市第三中学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吉林省四平市第三中学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吉林省四平市第三中学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当血液流经身体内某些器官时,血液的成分往往要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血液流经肌肉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减少B.血液流经肾脏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减少C.血液流经小肠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中的养料含量增加D.血液流经肺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不变2.某名同学不爱吃蔬菜,近期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他体内可能是缺少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3.取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原尿和膀胱中的尿液进行分析,得如下数据(单位:克/100亳升)。表中能表示尿素含量变化的一行数据是()主要成分血浆原尿尿液A0.030.031.80B0.100.100.00C0.720.721.10D8.000.030.00A.A B.B C.C D.D4.为促进年幼的侏儒症患者的生长发育,可以为他们使用的激素是A.性激素 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 D.生长激素5.某正常中年人,一次饮用过量糖水,尿中出现糖,这说明A.该人是糖尿病人 B.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是有限的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失常 D.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降低6.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B.图中②是左心房,内流静脉血C.图中③、⑤分别是肺静脉和上腔或下腔静脉D.图中④内流的是静脉血7.从平衡膳食的角度来看,下列早餐最合理的是()A.火腿,牛肉,白粥 B.面包,鸡蛋,净水C.鸡蛋,面条,牛奶 D.鸡蛋,馒头,苹果8.陈伯伯做了胆囊切除手术,这将主要影响以下哪种食物的消化()A.豆腐 B.米饭 C.肥肉 D.瘦肉9.小明要和老爸吹气球比肺活量,那他应该()A.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吹B.屏住呼吸后再尽力吹C.快速下蹲后再尽力吹D.扩胸运动后再尽力吹10.尿液排出人体外的正确途径是()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B.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C.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D.肾脏→尿道→输尿管→膀胱11.有人用三种方式让学生识记10张图片,结果如下:单纯视觉识记效果约70%;单纯听觉识记效果约60%;而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识记的效果约86%.这说明了什么道理?()A.学习中应听、看、读、写相结合全面用脑,这样才能扎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B.学习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讲究方法,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C.复习时文理科交替D.学习要积极主动,勤于思考12.下列不含酶的消化液是()A.胰液 B.唾液C.胃液 D.胆汁13.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的是()A.使用工具 B.用复杂的语言交流C.群体捕食 D.能躲避敌害14.如下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AB段表示吸气过程,肋间外肌收缩B.在BC段表示呼气过程,胸腔容积缩小C.在AB段,外界大气压小于肺内气压D.在B点、C点,外界大气压等于肺内气压15.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下列有关“食不言”的解释正确的是()A.说话需要力气,不利于保养身体 B.避免食物由咽、喉进入气管C.有利于保护声带 D.避免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影响消化16.如图是某地男女生身高增长速度曲线图,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比男孩晚B.男孩的身高增长速度总是比女孩快C.生长激素与青少年的身高突增无关D.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征17.下列陈述中不属于事实,属于观点的是()A.少女露西的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B.有化石证据表明,古人类已经能够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C.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D.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18.水、无机盐、尿素的主要排泄途径是()A.泌尿系统 B.皮肤C.呼吸作用 D.随粪便排出19.下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a与b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B.气体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C.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D.血管乙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右心房20.某人在车祸中受伤,伤口处流出的血液呈喷射状,颜色鲜红,由此推断损伤的血管是()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无法判断21.2017年,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称,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6亿,接近中国总人口数量的一半,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今年的6月6日是第二十三届“全国爱眼日”,主题是“科学防控近视,关注孩子眼健康”。(1)眼是重要的视觉器官。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①]________、[④]晶状体和[⑨]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落在[]________上形成物像,其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⑧]________传至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正常的眼球中,多个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以保证清晰的看到物体。如从光亮处移至黑暗处时,瞳孔会________;当观察远处的物体时,________的曲度会减小。(3)不良的用眼习惯,如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上网玩游戏等,会导致近视。下图中,表示近视成像情况的是图________,表示矫正近视方法的是图________。(4)专家指出,全球视力异常患者中约有80%是可以通过预防和控制而避免的。关于近视的预防,你有哪些好的措施和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分析下面有关神经系统的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①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大脑没有发育完全,常发生尿床现象;②胸部脊髓完全横断的成年人,出现尿失禁现象;③脊髓腰骶段损伤的病人,常出现膀胱有尿不能排出的现象(1)新生儿的排尿反射属于____________反射(非条件/条件,选填其一),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内。(2)胸部脊髓完全横断的病人出现尿失禁的原因是脊髓与____________的联系被切断,致使低级中枢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3)脊髓腰骶段损伤的病人膀胱有尿不能排出的原因是脊髓被破坏导致____________结构不完整,反射不能进行。按照神经冲动传递方向顺序,反射弧结构依次包括感受器→_____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效应器。

参考答案1、B【解题分析】血液流经肌肉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增加,A错误;

肾脏作为一个组织器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和养料,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由含氧气多的动脉血变为含氧气少的静脉血,代谢废物减少,B正确;

小肠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因此血液流经小肠后,由含养料少的动脉血变为含养料多的静脉血,C错误;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含氧量增加,由含氧量低的静脉血变成含氧量高的动脉血,D错误。2、C【解题分析】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题目详解】维生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如果缺乏,会有相应的缺乏症,如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牙龈出血等,维生素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量丰富,因此小明不爱吃蔬菜,最近刷牙经常出现牙龈出血,他患有坏血病,体内可能缺少维生素C。3、A【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尿的形成过程,血浆、原尿、尿液的区别,据此分析解答。【题目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比较血浆和原尿的成分,可以看出肾小球有过滤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原尿中含有的葡萄糖在尿液中却没有,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由此可知:尿液中无蛋白质和葡萄糖而血浆中有,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浓度明显增加;排尿主要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故D是蛋白质,B是葡萄糖,C是无机盐,A是尿素。故选:A【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浆、原尿、尿液三者的区别4、D【解题分析】

人体的生长与生长激素的调节作用有密切关系,在幼年时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较少,人体生长迟缓,身材就会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称为侏儒症。【题目详解】A.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而性发育和性成熟需要性激素的激发和维持,故A不符合题意。B.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呆小症,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亢,故B不符合题意。C.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血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所以当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患糖尿病,故C不符合题意。D.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侏儒症,所以为促进年幼的侏儒症患者的生长发育,可以为他们使用的激素是生长激素,故D符合题意。故选D。【题目点拨】对于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可通过对比几种常见的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来掌握。5、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当一个正常人,一次饮用过量糖水,由于肾小管的吸收功能有限,所以导致尿中出现糖。考点:尿的形成。6、D【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两图对照可知,图中①是上下腔静脉而不是主动脉,内流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A错误;图中②是左心房,内流动脉血而不是静脉血,B错误;图中③、⑤分别是肺静脉和主动脉而不是上腔或下腔静脉,C错误;图中④(右心室)内流的是静脉血,D正确。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7、D【解题分析】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所吃的这些食物能为人体提供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鸡蛋含蛋白质,馒头主要含糖类,苹果含维生素,搭配营养较为全面,有利于身体健康,作为早餐最合理,D正确。8、C【解题分析】

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其中,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作用,把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加大了食物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称为机械消化;通过消化酶的作用,把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的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称为化学消化。【题目详解】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其乳化作用,即将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加大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了脂肪消化。选项中,豆腐、瘦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米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肥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脂肪,因此当体内胆汁分泌不足时,将主要影响肥肉的消化。故C符合题意。【题目点拨】此题考查了胆汁对脂肪消化的促进作用。9、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指肺的最大通气量,所以此题答案为A。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肺活量。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肺活量的定义。10、A【解题分析】

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如图,①肾、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题目详解】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题目点拨】尿的排出可结合着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示掌握。11、A【解题分析】据题干中的数据可见:学习中应听、看、读、写相结合全面用脑,这样才能扎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12、D【解题分析】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它们的分泌物叫做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食物的酶。【题目详解】A、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不符合题意;B、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能够初步消化淀粉的酶,不符合题意;C、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不符合题意;D、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加大了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符合题意。【题目点拨】胆汁中虽然不含用消化酶,但脂肪的消化离不开胆汁。13、B【解题分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题目详解】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动物没有语言中枢,动物只能对各种具体的刺激做出反射,人类除了对具体信号的刺激发生反应外,还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反射,用声音交流信息,这类反射的建立与人类的大脑皮层中具有语言中枢有关。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人类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人类特有语言中枢是解答的关键。14、C【解题分析】

(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2)呼气时,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3)图示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题目详解】A.曲线图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此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A正确;

B.曲线图中,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B正确。C.图示中,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肺内气压降低,C错误。D.图示中B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始),A、C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此时外界大气压等于肺内气压,D正确。故选:C。【题目点拨】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常以曲线图的形式出现,涉及到的考查角度有:(1)吸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2)呼吸运动中胸廓、肺内气压的相应变化。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15、B【解题分析】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题目详解】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会厌软骨犹如铁路上的道岔。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的动作无所适从,导致食物“呛”入食管的事故发生,因为人的右支气管一般短而粗,左支气管细而长,所以食管会落入右支气管,严重时可患吸入性肺炎,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题目点拨】呼吸道的组成和消化道的组成是解题关键。16、D【解题分析】由图甲可以看出女孩约在9-11岁,男孩约在11-13岁身高开始迅速增长,可见男孩比女孩进入青春期大约晚1到2年,A、B错误;进入青春期后,人的身高突增主要是由于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促进长骨骺端的软骨层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长长,身体长高,C错误;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征,D正确。17、D【解题分析】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物体、现象和事情等。观点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少女露西的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故A错误;有化石证据表明,古人类已经能够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故B错误;其他地区一直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C故错误;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还只是科学家推测的一种观点,无确凿证据可以证明,故D正确。故选D。18、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解: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故选A考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19、B【解题分析】

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错误.c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氧气。血管甲是肺动脉,血管乙是肺静脉,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是含有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B正确,C错误.血管乙表示肺静脉,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左心房,D错误.20、A【解题分析】

人体具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这样三种结构、功能各具特点的血管。【题目详解】动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动脉出血的特点,血液鲜红、血流速度快,呈喷射状;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出血时,血液暗红,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慢慢渗出.因此某人在车祸中受伤,伤口处流出的血液呈喷射状,颜色鲜红,由此推断损伤的血管是动脉出血,A正确。21、角膜⑦视网膜视神经扩大晶状体甲丙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三个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解题分析】

眼球结构和功能如图:题干图中①角膜,②虹膜,③瞳孔,④晶状体,⑤巩膜,⑥脉络膜,⑦视网膜,⑧视神经,⑨玻璃体。【题目详解】(1)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眼是重要的视觉器官。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①]角膜、[④]晶状体和[⑨]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落在[⑦]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其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⑧]视神经传至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瞳孔的变化是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的,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是光线进出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以避免过强的光线刺伤了眼睛;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便于看清物体。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因此,正常的眼球中,多个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以保证清晰的看到物体。如从光亮处移至黑暗处时,瞳孔会扩大;当观察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会减小。(3)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图2中,表示近视成像情况的是图甲,表示矫正近视方法的是图丙。(4)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或电子游戏不但影响学业,而且因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会导致眼球中晶状体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