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三中学生物七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F/06/wKhkGWXIIWiAJDe3AAHhmEPHKsw921.jpg)
![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三中学生物七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F/06/wKhkGWXIIWiAJDe3AAHhmEPHKsw9212.jpg)
![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三中学生物七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F/06/wKhkGWXIIWiAJDe3AAHhmEPHKsw9213.jpg)
![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三中学生物七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F/06/wKhkGWXIIWiAJDe3AAHhmEPHKsw9214.jpg)
![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三中学生物七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F/06/wKhkGWXIIWiAJDe3AAHhmEPHKsw92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三中学生物七下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B.图中②是左心房,内流静脉血C.图中③、⑤分别是肺静脉和上腔或下腔静脉D.图中④内流的是静脉血2.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B.小肠长约5~6米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3.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对某种疫苗预防某种病毒感染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如图为该实验的某些关键步骤,其中需要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的是A.a、c B.b、cC.b、d D.c、d4.有人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不小心戳穿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A.耳廓 B.咽鼓管 C.半规管 D.鼓膜5.如果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正确的是()A.甲容器放入干燥的土壤,乙容器放入潮湿的土壤B.甲容器放入20条蚯蚓,乙容器放入10条蚯蚓C.甲容器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乙容器放在寒冷的环境中D.甲、乙两容器均放入等量的土壤和各一条蚯蚓6.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依次是()A.神经元、反射弧 B.神经元、反射C.神经中枢、神经细胞 D.神经、神经细胞7.温室效应是指全球()等气体的排放量增加,导致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碳8.“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血,一次献血多少不会影响健康()A.200﹣300毫升B.300﹣450毫升C.400﹣500毫升D.500﹣600毫升9.“植物人”是指具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这种病人的脑没有受到损伤的部分是()A.大脑 B.中脑 C.脑干 D.小脑10.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 B.青春期是人身体发育最快的时候C.青春期开始同龄女孩一般要比男孩早 D.青春期是性器官迅速发育的时期11.经检测,某人的尿液中发现了少许蛋白质和血细胞,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脏的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肾盂12.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组织,可以感受冷热、压力等功能B.近视眼可以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C.当人从明亮处到暗处时瞳孔会缩小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13.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的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科学家尝试使用噬菌体来消灭细菌,获得了一定的疗效。下列关于细菌和噬菌体说法正确的是()A.细菌是一种原生生物B.细菌和噬菌体间是捕食关系C.噬菌体比细菌结构复杂D.噬菌体必须在活菌内寄生14.眼和耳都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A.虹膜和耳蜗 B.晶状体和半规管C.视网膜和鼓膜 D.视网膜和耳蜗15.下列哪项不属于家鸽适于空中飞翔的骨骼特点(
)A.有的骨愈合在一起
B.长骨中空C.胸肌发达
D.骨片薄16.小李经常偏食,导致他夜晚看不清东西,还出现了牙龈出血现象。这可能是由于他体内缺乏A.维生素A维生素B1 B.维生素A维生素CC.维生素C维生素D D.维生素C维生素B117.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增加的二氧化碳产生于A.肺 B.鼻腔 C.组织细胞 D.血液18.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主动脉之间、动脉血管中、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这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19.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作用,这是因为唾液()A.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C.含溶菌酶,能杀灭某种细菌,属于特异性免疫D.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0.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A.鼻 B.肺 C.喉 D.气管21.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A.溶菌酶和肝脏 B.血液和消化液 C.皮肤、黏液 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22.骨折后,医生在做手术时,特别注意保护骨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A.保护骨膜中的血管B.保护骨膜中的神经C.保护骨密质D.保护成骨细胞23.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肾单位中属于系统的结构是4B.2中流的液体与1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C.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D.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4.温室效应是指全球()等气体的排放量增加,导致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A.二氧化氮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硫化氢25.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是()A.气管 B.口腔 C.喉 D.咽26.图甲和图乙表示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图丙是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丙中,呼吸道的起点是__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2)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图丙中的[2]_______________。(3)图甲表示________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状态,此时膈肌_________________。27.在不同状态下,脉搏、血流量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请根据下列图解分析回答问题:(1)图1表示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某器官的速率。试分析①骨骼肌在运动时的血流量_____(增大减少),为骨骼肌细胞提供充足的_____;②皮肤在运动时的血流量_____(增大减少),可加快汗液排出,调节_____。(2)据图1中运动及休息时胃、肠内的血流量变化,你认为应养成怎样的生活或运动习惯?如饭前、饭后_____(要不要)做剧烈运动。(3)甲、乙、丙三位同学为比较谁的心脏更健康,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分别测量在运动前静坐时的脉搏频率;②分别做如下运动:甲散步,乙慢跑,丙快跑,运动3分钟后停止;③在运动3分钟时、运动停止3分钟时、运动停止6分钟时,分别测量每人的脉搏频率,测量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图2:运动停止时,_____同学的脉搏频率变化最大。他们得出的结论是:3人中_____的心脏最健康。为使实验更严谨,请为上述实验提两点改进建议:1.让甲、乙、丙三个人进行_____的运动:2重复测量,取_____数值。28.下图是模拟膈肌运动图,看图填空。(1)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③表示的是_____。(2)图_____表示吸气,此时胸廓的容积_____,肺处于_____状态。29.请分析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资料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狗、猫等宠物,这为狂犬病的传播带来隐患,我市狂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狂犬病患者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专家提醒:如被宠物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资料二:几年前曾经肆虑的甲流,因为甲流疫苗的广泛使用而得到了有效遏制,而没有接种过甲沆疫苗的人则往往容易患病。资料三:古人云:“是药三分毒。”但在我国,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却非常普遍,有的人把它当作感冒等疾病的“万灵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1)被宠物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获得狂犬病免疫力,这种有针对性的免疫属于_____免疫,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注射的狂犬疫苗属于_____。(2)甲流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没有接种甲流疫苗的人属于_____。学校为防止甲流大面积流行,采取了定期消毒、开窗通风等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_____。(3)抗生素类药属于处方药。为确保用药安全,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用药前都应关注_____上的各项信息。30.科学探究你经常熬夜做作业吗?那么熬夜会不会影响第二天学习时的反应速度?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在暑假期间仿照课本用尺子“测定反应速度”的方法进行实验,手指捏住尺子的位置与尺子下端的距离越小,代表人的反应速度越快。他们初步制订计划如下:请一位同学连续在三个晚间的三个不同时间段开始入睡,第二天均在早晨6点30分起床,进行正常的学习和运动,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反应速度的测定。以上为第一轮实验,之后再重复两轮,计算出三轮实验中所得数据的平均值。每轮之间间隔三天,这三天之内保持充足睡眠。他们设计的记录表如下:睡眠充足睡眠较少|睡眠过少(22点以前入睡)|(23-24点入睡)|(凌晨1点以后入睡)第一轮测定(cm)|第二轮测定(cm)|第三轮测定(cm)平均值(cm)请分析回答:(1)实验中,当被测同学看到尺子下落时,立即用手指去捏尺子,这种反应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叫做_______。(2)该兴趣小组制订的计划尚不够严密,请你为他们提出改进建议(至少答出两点):_______(3)如果实验设计科学合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预期结果应是_______。(4)关于“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你还能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呢______?(至少提出两个)31.“肾功能衰竭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在可以采用人工肾代替患者已丧失功能的肾,其原理就是肾透析。下图是肾透析仪示意图和正常人体内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在透析仪器中,通过导管与患者的动脉和静脉相连,管内有一种半透膜,膜外是特殊药液一一透析液,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血浆相似.当患者的血液经过这些管子时,其中的废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去,而透析液还可以向患者的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最后经过透析的、除去废物的血液再由静脉流回人体内。阅读上述资料,比较肾透析仪示意图和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回答问题:(1)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人体内的________相似。(2)上述尿液形成示意图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A、B、C共同组成的结构是__________,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3)血液在流经A时,通过________作用,除________和________外,血液中其它成分,都可以进入B中,形成原尿。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C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_________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_作用。
参考答案1、D【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两图对照可知,图中①是上下腔静脉而不是主动脉,内流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A错误;图中②是左心房,内流动脉血而不是静脉血,B错误;图中③、⑤分别是肺静脉和主动脉而不是上腔或下腔静脉,C错误;图中④(右心室)内流的是静脉血,D正确。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2、C【解题分析】
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故A正确;小肠长约5-6米;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故B正确;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故C错误;
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个D正确.3、D【解题分析】
(1)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或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2)图中a表示利用病毒经过人工减毒、或灭活制备疫苗的过程;b表示给乙组小鼠注射疫苗,c表示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注射同种病毒,乙组小鼠没有发病。d表示给甲组小鼠注射病毒,甲组小鼠生病死亡。(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题目详解】制备疫苗(a)后,给乙组小鼠注射疫苗(b),它进入鼠体作为抗原起作用,使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具有免疫力的抗体,再注射同种病毒后,病原体已侵入,抗体立即与之结合,从而被吞噬细胞消灭,因此乙组小鼠没有发病。而甲组小鼠没有注射疫苗(b),体内没有抗体,因此注射病毒生病死亡。可见甲组、乙组唯一的变量是否注射疫苗(体内有无抗体),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所以,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来研究某种疫苗对于预防某种病毒感染的有效性。如图为该实验的某些关键步骤,其中需要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的是c、d。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图中各环节的含义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4、D【解题分析】某人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这个过程只会在外耳道,外耳道与中耳的交界处是鼓膜,不小心戳穿鼓膜,导致声音不能引起鼓膜的震动或震动减弱,致使听力下降导致耳聋。5、A【解题分析】
生物探究实验一般是对照实验,又叫唯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变量。探究土壤干湿度对蚯蚓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变量是土壤的干湿程度不同,其它量要相同。【题目详解】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变量是土壤的干湿程度不同,其它量要相同,甲容器放入干燥的土壤,乙容器放入潮湿的土壤,A正确;
甲容器放入10条蚯蚓,乙容器放入10条蚯蚓,B错误;
甲容器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乙容器放在寒冷的环境中,变量是温度,C错误;
不能放入一条蚯蚓,因为数量少偶然性大,D错误。【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求。6、B【解题分析】
考点定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题目详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故选B7、B【解题分析】
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给人类及环境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题目详解】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所以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增加引起的。所以答案选择B。【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理解掌握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8、A【解题分析】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9、C【解题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题目详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其中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所以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他肯定没有受损伤的部位是脑干。故选D。【题目点拨】脑干是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较小部分,位于大脑的下面,脑干的延髓部分下连脊髓。呈不规则的柱状形。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10、B【解题分析】
此题是关于青春期发育特征的知识的选择题,据此答题。【题目详解】A、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正确。B、人身体发育最快的时候不是青春期的发育特点,错误。CD、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至成熟,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生殖器官的开始迅速发育直到成熟标志着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女孩的青春期为10-20岁,男孩一般比女孩晚2年,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掌握青春期发育特征是本题解题关键。11、A【解题分析】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题目详解】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若某人的尿液中发现血细胞,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12、D【解题分析】
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听觉。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题目详解】皮肤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构成的,是具有保护、运输、储存、运动、传导等功能的器官,故A错误;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要看清远处的物体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而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要看清近处的物体需要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光线由亮变暗,瞳孔扩大,光线由暗变亮,瞳孔缩小。因此当人从暗处进入明处时瞳孔会变小而不是会变大,故C错误;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故D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视觉、听觉的形成、近视眼的成因和成像特点。13、D【解题分析】
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题目详解】A、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是一种原核生物,A错误。B、噬菌体侵染细菌属于寄生关系,B错误。C、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噬菌体比细菌结构简单,C错误。D、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必须寄生在活菌内,D正确。【题目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噬菌体与细菌的结构和关系。14、D【解题分析】
(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题目详解】眼球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无色透明,便于光线通过,巩膜是白色坚韧,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内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做瞳孔,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膜即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人的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因此人的视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分别位于视网膜和耳蜗。所以答案选择D。【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掌握眼球和耳的基本结构及其各结构的功能。15、C【解题分析】
家鸽的飞行生活是和它的形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长骨中空,胸肌发达等。【题目详解】家鸽的骨有的薄,胸部和腰部的脊椎骨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适于飞翔生活,ABD不符合题意;家鸽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属于家鸽的肌肉适于飞行的特点,C符合题意。【题目点拨】鸟的特点要分清是骨骼还是肌肉等方面的,要审题清晰。16、B【解题分析】
维生素的功能及缺乏症如图:【题目详解】由分析可知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皮肤也会出现干燥的症状。牙龈出血是坏血病的表现,坏血病是由于人体缺少维生素C造成的,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长期不吃水果缺少维生素C会造成坏血病。故选:B【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各种维生素的功能及缺乏症。17、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的是由组织细胞产生的,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故选C。考点定位:人体内二氧化碳的来源。18、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静脉是将全身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所以管腔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心脏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由于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静脉的结构。19、D【解题分析】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这种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20、B【解题分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题目详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故B符合题意。【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呼吸道的组成。21、D【解题分析】分析: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详解:A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肝脏不属于三道防线。A错误;B、血液中具有吞噬细胞,消化液内均有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B错误;C、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错误;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是基础题,关键是要能区分三道防线的组成。22、D【解题分析】
骨膜内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题目详解】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因此医生在做外科手术时,总是十分小心的保护骨膜,这主要是为了保护骨膜里的成骨细胞。【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掌握骨的结构和功能。23、A【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图中,1入球小动脉、2肾静脉、3收集管、4肾小球、5肾小囊、A表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考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题目详解】肾单位中4(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形成的球状结构,属于血液循环系统的一部分,题干未说清楚是哪一个系统,故A错误。1(入球小动脉)中流的液体与2(肾静脉)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多,而2中的液体中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正确;5(肾小囊)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收集管)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正确;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正确。24、B【解题分析】
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给人类及环境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题目详解】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题目点拨】理解掌握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25、D【解题分析】
(1)人体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2)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题目详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通过二者对比可知: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26、1咽吸气收缩【解题分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的起点是鼻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题目详解】(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的起点是鼻腔。因此,图丙中,呼吸道的起点是1鼻腔。(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因此,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图丙中的2咽。(3)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肋间肌舒张,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缩小,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引起胸腔上下径减小,胸廓的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出肺。因此,图甲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肌收缩。【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肺通气的概念。27、增大能量增大体温不要甲丙相同平均【解题分析】
由图1可知:在运动时,血液流经骨骼肌、皮肤的速率增大,且骨骼肌的速率大于皮肤的速率;流经消化道的速率减少。【题目详解】(1)①运动时,全身骨胳肌的活动加强了,呼吸也加深加快,可以吸入更多的氧,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流经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大,为骨骼肌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即能量。②皮肤的附属物有汗腺,汗腺分泌汗液。汗腺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大,可加快汗液排出,调节体温。
(2)据图1中运动及休息时胃、肠内的血流量变化可知,休息时胃、肠内的血流量增大,运动时胃、肠内的血流量增小。所以如果饭前、饭后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饭前、饭后不要立即做剧烈运动。
(3)据图2可见:甲同学的脉搏频率变化最大。丙在静坐时脉搏频率最小,运动时脉搏频率变化最小,停止运动后脉搏频率恢复最快,可见丙的心脏最健康。为使实验更严谨,可进行如下改进:1、让甲、乙、丙三个人进行相同的运动;2、重复测量,求平均值。【题目点拨】解此题的关键是解读图,从中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并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从而得出答案。28、气管肺B扩大扩张【解题分析】(1)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做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本图演示呼吸运动过程,玻璃管①代表气管、②代表支气管,气球③代表肺(或肺泡)、④模拟人体的胸廓,橡皮膜⑤代表膈肌;(2)B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此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点睛:关于呼气和吸气时膈肌、肺、胸廓的变化情况,是考察的重点,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掌握。29、特异性抗原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解题分析】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五股东共同投资协议文本
- 2025年新型可控气氛炉项目申请报告模稿
- 2025年医疗行业信息共享合同样式
- 2025年创意企业合作协议标准文本
- 2025年分期付款合同服务全方位指南
- 2025年供应商与采购商海鲜交易合同
- 2025年酸碱平衡调节药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5年废弃土地资源化合同
- 2025年专利申请买卖双方协议
- 2025年人才选拔与委托合作协议标准文本
- 2024年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春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第七章老年人泌尿系统疾病
- 2025年枝江金润源建设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培训
- 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大学
- 校园安全案例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医疗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潜力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人工智能导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天津大学
- 校史馆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