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基质栽培方案_第1页
黄瓜基质栽培方案_第2页
黄瓜基质栽培方案_第3页
黄瓜基质栽培方案_第4页
黄瓜基质栽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瓜基质栽培(一)基质选择选用草炭、椰糠、蛭石比例为3:1:2(V/V)的混合基质。椰糠用于培植植物的特点:良好的保水性:可以充分保持水分和养份,减少水分及养份的流失,有利于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很好的吸收养份和水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良好的透气性:防止植物的根系腐蚀,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有缓慢的自然分解率,有利于延长基质的使用期。(二) 品种选择与茬口安排黄瓜有长黄瓜和短黄瓜之分,可根据市场需求选用。一般应选用纯雌性系、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我公司在这次的试验中选择绿清黄瓜作为试种品种,该品种长势好,耐寒性高,抗病性强,单瓜种350克,瓜把粗短,瓜深绿色有光泽,肉厚腔小,瘤小刺密,质脆味甜,商品性好,量产性好,适合平地早春、晚秋栽培。(三) 育苗采用基质穴盘育苗,用1:1(V/V)草炭和蛭石混合基质。播种前基质加适量水,混合均匀后装盘。播种深度1.0〜1.5厘米,上盖一层蛭石。播后用清水浇透,然后保湿催芽,出苗前适宜温度为25°C左右。当60%〜70%种子弓背时,及时将苗盘移至温室育苗架上绿化。小苗适宜昼温26〜27C,夜温18〜20C,大苗适宜昼温25〜26C,夜温约16C。育苗期间水分管理应特别注意,浇水要均匀。幼苗子叶平展、真叶开始长出时,隔天浇一遍完全营养液。(四) 定植定植苗龄为4叶1心。定植前3〜4天将基质浇足营养液,定植时再浇适量营养液,带肥移栽。壮苗时在二叶一心时喷乙烯利1-2次,植株40cm以下侧枝全部摘除。栽培密度春季为1.4株/平方米,秋季为1.2株/平方米。也可选择从植株第五节开始留一侧枝成双秆,以节约用种量。定植深度以达子叶节为宜。定植后两周内应充分灌溉,以利根系生长。(五) 植株管理长黄瓜一般采用伞型整枝。6〜8节开始留果,根据长势和产出高峰期安排每节留1果或每2节留1果。从茎基部至生长线采用单秆,当植株顶端越过生长线后留一片叶在生长线上部,然后摘心。用绳子在该叶片下将主蔓与生长线系在一起,待发出侧蔓时,留两条侧枝继续生长。在侧枝越过生长线后牵引其向下生长,待侧枝长至离地面1米时、摘心留二级侧枝继续生长。以此类推,其形状类似伞状。短黄瓜的主蔓可从基部或第四节开始留果,每节留1〜2个,可采用伞型整枝或单秆坐秧整枝。在枝蔓越过生长线后,每平方米土地面积保留叶面积5平方米较为合适。每周整枝2〜3次(打老叶、整侧枝、疏果)是获取高品质果实的一个重要措施。及时摘除主茎上的侧枝、卷须,可减少养分的损失,同时有利于果实的良好发育和植株的生长。及早摘除不需要的果实对植株生长很重要。如果果实过多,会引起果实畸形、弯曲、粗短或色泽差而影响商品性。及时摘除下部变色衰老叶片(一般叶龄60天以上)有利于通风透光,方便采果,减少植保费用,同时可促进新枝叶的生长。特别在夏季之前,摘除老叶可增加植株顶部的叶面积,对增强植株越夏抗高温非常重要。打老叶、整侧枝宜在上午进行,以利于伤口干燥,减少病菌侵染。绑蔓(绕头)每周3次,宜在下午进行,因上午植株水分含量较高,绑蔓时易折断。(六)肥水管理营养液配制使用国外引进的整套滴灌系统来进行营养液灌溉。采用表1营养液配方,在整个生育期钙镁的浓度可维持在一个范围不变,Ca为100〜120毫克/升,Mg为40〜50毫克/升,微量元素采用常规的配方。表1黄瓜基质栽培营养液配方项目N(毫克/升)P(毫克/升)K(毫克/升)EC可溶性盐(mS/厘米)pH值生长期100〜12080〜100120〜1501.06.5开花坐果期120〜15060〜80150〜2001.56.5成熟米摘期120〜18060〜80170〜2201.5〜2.06.5配制时,配置3个母液罐。氮磷钾镁和微量元素配在A罐,钙配在B罐,C罐为酸罐。母液和灌溉水同步进入灌溉管理,混合成营养液进行灌溉。灌溉控制方法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及不同的天气状况,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浓度。小苗植株蒸腾量和需要的矿质营养较少,灌溉量少;随植株长大,植株蒸腾量和所需的矿质营养逐渐增加,灌溉量也逐渐增加。高温强光晴天灌溉量大;低温弱光阴雨天灌溉量少。为控制灌溉量及灌溉浓度,每个灌溉区域设置2个肥水检测点,每天检测,内容为灌溉液和栽培袋溢出液的量、pH值、EC值、NO3—浓度等。正常溢出液的量占灌溉液量的15%〜30%;溢出液pH值为6.0〜6.5;灌溉液和溢出液的EC值相差不超过0.4〜0.5mS/厘米;溢出液的NO3—浓度250〜500毫克/升。当检测指标不正常时,应立即校正。(七)栽培环境的控制环境条件包括温、湿、光、CO2等,最主要的是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黄瓜不同生育期对温度湿度有不同的要求(表2),应尽量维持在适宜范围内。表2黄瓜不同生育期环境条件生育期最低温(C)最适温(C)最高温(C)空气相对湿度(%)土壤相对湿度(%)苗期1520~303470—8080—90营养生长期1824~283570—8080—90果实成熟期18昼25~28昼35昼70—8080—9015夜17~20夜22夜塑料大棚内的环境条件控制相对困难,要求每天做好三次温湿度的记录,以便及时做出调准。(八)病虫害防治1、霜霉病黄瓜霜霉病的病原是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真菌,温湿度对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影响大。通常气温在15〜20°C,相对湿度在70%以上。因此,预防黄瓜霜霉病可通过培育壮苗、调节温湿度、加强健身栽培管理等农业措施来实现。培育壮苗最好以南瓜苗作砧木嫁接育苗,选用优良的抗病品种作接穗,嫁接的黄瓜苗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不易发生霜霉病。调节棚内温湿度通过控制通风来调节棚内温湿度,使其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菌生长。晴天早晨在温度允许的情况下,拉开薄膜放风30分钟,使湿度下降到75%左右,然后紧闭棚室,使棚温迅速升高到28C以上,实现温湿度双限制,抑制病害发生。温度超过30C时放小风,上午棚温控制在28〜32C,下午可加大通风,使棚温在20〜25C、相对湿度在70%以下,这样有利于叶片的光合作用,实现湿度不利的单因子控制病害。入夜后通过温湿度交替限制病害,前半夜相对湿度小于75%,温度控制在15〜20C,利用低湿来控制病害;后半夜虽然相对湿度可达到90%以上,但温度只有10〜15C,利用低温来控制病害。适时适量浇水根据天气、土壤墒情、苗情适时浇水。阴雨天、午后和夜间不浇水,以免增加棚内湿度。在晴天上午采用膜下浇暗水,既节约用水,又能提高地温、降低棚内湿度,可有效预防霜霉病发生。浇水后马上关闭棚室,使棚温升高到32C,维持1小时(如果期间棚温低于25C,应再闭棚升温到32C,维持1小时),然后通风降温排湿。高温闷棚处理利用温度在30C以上时霜霉病病菌受抑制、42C以上可杀灭病菌的特点,可在晴天中午采用高温闷棚法来控制病害。为防止黄瓜受热害,可在闷棚前1天浇一次透水,在黄瓜生长点上方挂温度计,先使棚温上升到40C,再缓慢上升到45C,保持2小时。温度不能低于42C,也不能超过47C(超过47C对生长点有灼伤)。然后由小到大放风,使棚温降至28C左右,进行正常管理。一般10天后可再闷棚一次,以有效控制病害发展。在化学防治中,应以熏烟、喷粉为主,结合喷雾。注意几种药剂的配合交替使用,这样防治效果好。1.1熏烟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g,均匀地分放在温室大棚内4〜5个点上,用暗火点燃,关闭棚室,次日早上放风,隔7日熏一次,视病情轻重可连续熏3〜5次。1.2喷粉防治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10%防霜灵粉尘剂进行喷粉,每亩用药lkg,每10天喷一次,视病情可喷4〜5次;注意喷粉在早晨或傍晚进行,lh后放风。1.3喷雾防治常用喷雾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等。注意药剂要交替使用,避免病菌产生抗性。2、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温室、大棚等保护地黄瓜上发生较为普遍,露地黄瓜以7〜8月多雨季节发病重,温室大棚栽培黄瓜以春末夏初发病重。又因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症状容易与黄瓜霜霉病混淆,常常被误认为是霜霉病而贻误防治时机,造成大的危害。2.1症状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瓜条和茎蔓。幼苗期发病,在子叶上产生圆形或卵圆形水浸状凹陷病斑,微带黄褐色,后变褐干枯;真叶被害,初为针头大小水浸状斑点,病斑发展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粘液,即菌脓,干后为一层白膜,或白色粉末状。病斑后期易开裂穿孔(霜霉病后期一般不会穿孔)。瓜条、叶柄及茎蔓上的病斑也为水浸状,近圆形,后变为淡灰色,病斑中间常产生裂纹。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潮湿时瓜条上的病斑可产生菌脓,病斑可向瓜条内部扩展到种子。病瓜后期腐烂,有臭味(霜霉病一般无臭味)。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种子内可存活2年。播种带菌种子,种子发芽后即可侵染子叶,引起初侵染。出苗后子叶发病,在病部溢出的菌脓,借水、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蔓延,从气孔、水孔和伤口侵入,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的重要条件是湿度,露地黄瓜5〜6月份雨后发病重,保护地黄瓜在低温、高湿、重茬地温室、大棚发生严重,尤其是黄瓜叶片上有水珠或结露时间长,病害发生也严重。另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浇水量过大、保护地通风不良、湿度大也有利于发病。2.2防治方法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5°C温水浸种15分钟,捞出后立即投入冷水中浸泡2〜4小时,再催芽播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45%代森铵水剂300倍液浸种15〜20分钟或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浸种2小时洗净晾干后播种。2.3栽培防治温室大棚栽培黄瓜结瓜期分3〜4次追施速效氮肥和追施叶面肥,还要进行二氧化碳施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绑蔓或吊秧,摘除枯黄病叶和底叶,带出温室大棚外集中处理;适当控制浇水,减少田间相对湿度。2.4生态防治大棚黄瓜围绕以控制温度、降低湿度为中心进行生态防治。要求黄瓜叶面不结露或结露时间缩短。所以大棚应选无滴膜扣棚。上午日出后拉开两端薄膜,使棚室温度尽快升至25〜30。C,最高不超过33。C,然后,通风降温散湿。使相对湿度降到75%左右。如果早晨棚室温度不很低、相对湿度又较大,可先行短时间通风降湿,再封闭棚室升温。下午温度降至25〜20。C,相对湿度降至70%左右。傍晚20。C左右封闭棚室。盖草苫子之前根据温度、相对湿度情况,亦可再次适当通风散湿。夜间最低温度可降至15〜12。C(上半夜20〜15。C,下半夜15〜12。C)。如夜间棚室外最低气温达12°C以上,可整夜通风,以降低棚室内湿度。如果遇到连阴天气,也要抓住机会,在中午温度稍高时进行通风。浇水和喷洒农药都应选择晴天上午封闭棚室进行,并使温度尽快升至35〜40。C,闷棚1小时后缓慢放风散湿,如果达不到这一温度,也要在温度高点时通风散湿,晚上也要适当放风降湿。阴雨天要避免浇水和喷洒药液。浇水应采用膜下浇暗水技术,浇小水,降低湿度,减少棚内结露持续时间,以控制病害。2.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药防治可减轻危害。常用药剂有30%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DTM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200ppm喷施等。7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喷药前,对中心病株要先摘除病叶病瓜后再喷药。3、灰霉病黄瓜灰霉病俗称化瓜,是黄瓜生产的常见病害,常造成大量烂果,据调查一般减产10%—20%,严重者达30%以上,甚至提前拉秧。3.1症状主要为害幼瓜、叶片、茎。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使花瓣腐烂,并长出灰褐色的霉层,然后向幼瓜扩展,使脐部呈水渍状,幼瓜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面长满灰褐色霉层。烂花、烂瓜落在茎叶上,引起茎叶发病,在叶片上形成浅灰褐色的大病斑,边缘明显;在茎上发病造成数节腐烂,瓜蔓折断,植株枯死。3.2发生规律由真菌侵染引起,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靠气流、雨水、农事操作传播。本菌发育适温18—23°C,持续相对湿度90%以上的高湿条件易诱发病害发生。春季连阴天气,气温不高,棚内湿度大,结露持续时间长,放风不及时,发病重。3.3综合防治措施黄瓜灰霉病一旦发生后迅速蔓延,短期内就暴发流行。在预防用药的前提下,黄瓜结瓜期是该病侵染和烂瓜的高峰期,也正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3.3.1农业防治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避免或减少病菌的初侵染源。推广保护地高垄高畦栽培和膜下暗灌,严防高湿。生长前期及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适时晚放风,降低湿度,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和叶缘吐水。注意勤清扫棚室塑料面上的尘土,增强光照。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通风透光。苗期、果实膨大前一周及时摘除病叶、病茎、病花、病果及黄叶,带出田外深埋,减少再侵染病源。3.3.2生物防治用木霉素300—600倍液防治灰霉病效果较好,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值得推广。3.3.3化学防治薰烟法可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一般每667平方米200—300g,在傍晚将药剂均匀放置4—6个点,密闭门窗,由里向外依次点燃,第二天早晨开口通气。此法既省工、省时、效好,又不用水,可减少棚室湿度。常规喷雾法初发病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或50%多菌灵;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此法可兼治黄瓜霜霉病。采用药剂防治,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效,提倡轮换交替用药为宜,一般6—8天1次,连续2—3次即可控制继续发生危害。4、白粉病白粉病俗称“白毛”为真菌性病害,是保护地和露地黄瓜的常见病害。从幼苗到收获期均可受害,但以生长后期受害较重。4.1危害症状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开始叶面上长有近圆形的白色小粉斑,逐渐向外缘扩展,形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白粉斑,许多白粉斑互相连片,直至整叶布满白粉。霉层下面的叶片组织由褪绿变成褐色,后期霉斑呈灰白色,长有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并渐渐变成黑色。严重时叶片背面也布满白粉,稍触动叶片白粉可向下飞落,最后叶片枯死。一般叶片自下向上发展蔓延。叶柄和茎上霉斑与叶片相同,叶柄上的霉斑环绕一周后,叶片变黄枯死。4.2防治方法4.2.1栽培抗病品种。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栽培上可选择叶片厚实的品种。4.2.2加强栽培管理。生产中应适当增大行距,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增施磷、钾肥料,控制植株徒长。4.3.3实施药剂防治。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同时,在喷药时不要忽略对地面的喷布。5、斑潜蝇采用灭蝇纸诱杀成虫,在成虫始盛期至盛末期,每亩置16个诱杀点,每个点放置l张诱蝇纸诱杀成虫,3〜4d更换1次;在受害作物某叶片有幼虫5头时。掌握在幼虫2龄前,于8〜11时露水干后幼虫开始到叶面活动,或者熟幼虫从虫道中钻出时开始喷洒25%斑潜净乳油1500倍液、1.8%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5%顺式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98%杀虫单可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