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1课:《教室・角》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室一角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拥仃的学习活动空间,也是分享学生学习成果的快乐园地,需要时常布置
与美化,教室一角常常是小学生班队生活的重要阵地,往往设置有班队活动角。本单元学习的设置正是配
合日常班队活动角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制作、布置的美术学习与实践。教室一角学习活动方式属于“设计,应
用”学习领域。透过美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布置教室一角的设计素养,提高学生布置教室一角的动手能力,
教室角可以提升班队活动的质量和班队活动角的精美程度。它的意义在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中队活动
紧密相关,设计制作为学生日常班队生活所需,制作布置为学生日常班队活动所用,体现“物以致用”的学
习理念。
"活动”为好书推介。“活动二”为队角布置,这里的队角布置主要定位于队角布置方案的设计和队
角中相应物件的制作。“活动三”为课程图标设计,该课时的学习主要定位于课程表的图标设计与组
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用相关的形象图案表现课程的特征,进行图标设
计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的形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培养动脑动手进行创意创造的设计意识: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学生参与美化环境、热爱班级、热爱学习,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和集
体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简洁明了美观大方的图案表明队角、课程的特征。
2、教学难点:直观而形象,简洁而美观的设计队角、各门课程图标;集体合作作业的组织
三、教学时数:2课时
四、课型:绘画
五、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工作纸(标记课程如:1-2数学)、班级课程表底纸(划出切口以便插接图标)、
范画'上色工具、剪刀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内容:队角布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用相关的形象图案表现课程的特征,进行图标设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的形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培养动脑动手进行创意创造的设计意识: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学生参与美化环境、热爱班级、热爱学习,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和
集体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用简洁明了美观大方的图案表明队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而形象,简洁而美观的设计队知、各门课程图标;集体合作作业的组织
课型:绘画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工作纸(标记课程如:1-2数学)范画,上色工具、剪刀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队角是我们少先队的活动阵地,用文字、图画、实物、照片、图书及相应的制作等来宣传一个中心内
容,供我们经常参观和利用。今天我们起来策划个有创新意味的队角布置方案。那如何设计布置方案,
乂如何实施方案呢?、
二、了解队角
1.队角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我们来看看这个队角是什么主题的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主题)课件
出示:教材上的队角图片
2.为了表现这个主题,队角的教育与宣传内容有哪些?
3.队角还有咨询箱、工具箱、小队日志、中队日志等项目内容。课件出示:咨询箱、工具箱、中队日
志等
4.这个队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吹塑纸、彩纸、图片等)
三、探究设计方法
1.我们教室原来的队角是什么主题?你准备用一个什么主题来创意我们的队角?(学生表达创意)课件
出示:各种范图
2.比较队角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分析,小结:构图散乱、颜色灰暗的不好,层次分明的好。
课件出示:正误两种设计
3.说•说教材上设计方案草图的特点。课件出示:教材的设计草图
4.你想设计个怎样的布置方案?我们来试试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尝试草图设计训练)教
师针对问题进行演示示范[
湘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2课:《花手帕》教案
-•、教材分析
染缀,开始于秦汉时期,是唐代最为发达的个印染品种果。从制作方法上古代印染工艺分为三种基
本类型,即绞缴(今称为孔染)、蜡缀(今称为蜡染)、夹缀。印染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
案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缆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
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力花手帕。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
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
一方纸手帕。木课既能提高儿童学习美术的爱好,又能与传统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把自己学到的,头
脑中枳累的图案形成学有所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有关的美术知识和民间传统艺术。
教材中呈现了纸手帕的制作基本过程和方法:
1、折。将方形生宣纸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折叠,如田字格、米字格(主要的方法)、辐射状、折扇形折
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
2、造型设计。学生随意染制一两幅纸手帕后引导学生分析制作要领:色彩不宜过多,3—5种即可;
角、边、中心等位置上的染色可决定图案的形成等。
3、染制。染制分浸染和点染两种,还可运用撞水法,即用清水点已经染了色的地方,用水将色挤向
四方,从而显出淡色斑痕……
4、千后打开,呈现作品。教材中呈现的几幅纸手帕作品,在折法、染法、色彩搭配等方面均有其独
到之处,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二、学情分析
花手帕的制作主要有两个重要的活动,•是“折”,二是“染”。在折的过程中,重点要求在“米”
字形,“田”字形的基础上折出各种形状,怎样折出多种形状,教师可采取分小组自主:探究的形式,相互
交流,目的是在于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意见,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
路,寻找出多种折叠方法,达成教学目标。在染的过程中,主要难点在于染色时间的控制上,教师在示范
的过程中,可采用与学生一起数数的方式,通过控制染的时间的长短,利用对比试验让学生感受浸在彩色
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染缎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掌握染缆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掌握染缴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教学难点:掌握染缴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课型:绘画制作
七、教学准备:方形渲纸,颜料,毛笔等
八、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活动一(制作纸方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染缎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掌握染缆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染缴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教学难点:掌握染缴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课型:绘画制作
教学准备:方形渲纸,颜料,毛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量
I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
(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纸手帕
二、方法指导
1.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
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
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
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
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
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三、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自主表现
I.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
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小精灵儿童网站]
五、分析交流
I.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提问:①你最喜欢明I,•块?说说你的理由?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二(扎染一块花手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染缀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掌握染缴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染缴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教学难点:掌握染缴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课型:绘画制作
教学准备:方形渲纸,颜料,毛笔等
教学过程:
一、尝试表现
1.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回顾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导人新课,提问引导思考:制作纸手帕染前要先折。那么,制作布手帕在染前,你准备将布料做怎
样的处理?
3.学生讨论、尝试。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仿效民间艺人的手法,制作扎染手帕。
5.板书课题:花手帕(二)布手帕
二、方法指导
1.观看短片,了解民间扎染的发展、制作过程、方法,以及民间扎染作品欣赏,画面配讲:
①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用
绳线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凡是扎了的部分染料进不去,这样就保留了布料原有颜色的面貌而形成图案,
因此叫扎染。
②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些
地方仍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
③扎染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
2.教师模拟民间扎染作坊师傅的身份,示范、讲解课堂制作扎染花手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①捆扎布料。②浸染布料。③展开呈现。
三、观察分析
1.将扎法图示和染出的图案两两对比欣赏,从中明了制作扎染手帕的关键所在:扎的方法、位置、松
紧等直接影响扎染纹样的样式,扎、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进行设计。2.学生开。欣赏B中作品。
四、创作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扎染手帕。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
1.将学生的扎染作品悬挂在教师课前牵扯的铁丝或绳线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2.提问:
①你是如何做出扎染手帕的?有小窍门吗?②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③再给你一块白布,
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成花手帕?
湘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3课:《纸品乐陶陶》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利用各种纸材进行艺术造型的有趣活动。采用的材料是皱纹纸搓、捏成的纸团、纸绳,或较厚
的等宽纸条,并根据材料性能运用合适的工艺手段进行构思、设计和制作。所表现的形象装饰性较强,能
够产生浅浮雕的效果.
二、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幅装饰画;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
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作风。
二、教学重点: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件纸条工艺品。
教学难点: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三、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准备:各种颜色的纸绳、粘胶等
教学步骤:
第•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幅装饰画;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
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作风。
教学重点: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件纸条工艺品。
教学难点: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教学准备:各种颜色的纸绳、粘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了解材料,反馈交流,准备材料
1.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翻作的?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纸品乐陶陶3.学生尝试将皱纹纸制作成纸绳或纸团。
4.师生交流解决捌作问题:(1)怎样使纸团的大小基本一致?(2)怎样搓纸绳不易松敢?
5.教师规定时间,学生合作准备材科。
二、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步骤
(1)构思画草图: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简洁鲜明。
(2)涂胶:用胶水或胶棒均匀地涂在所画图形的线上。
(3)粘贴:将纸绳或纸团牯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示范时结合采用单线贴和团线贴法。
三、讨论方法
1.学生根据出示的草图讨论,什么地方可用纸团,什么地方可用纸绳。
2.学生为两幅作品提出评价。(1)纸团排列松散,形象不突出。(2)未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
搭配。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设想
四、掌握技术,自主表现,相互评价延伸拓展
1.两人合用材科,各自用纸绳、纸团制作一幅粘贴画。2.学生自评、互评作业。3.艺术作品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幅装饰画;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
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作风。
教学重点: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教学难点: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教学准备:各种颜色的纸绳、粘胶等
教学过程:
-、体验感受厚纸条的性能特点,尝试探究纸条成形方法(教师预备以各种方法折制的纸条,用投影
仪或幻灯呈现作品。)
1.出示厚、薄两张纸条让学生用力拉扯或折制,并谈感受.
教师总结厚纸条的性能特点:有弹性、易成形。2.学生尝试将纸条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3.评析作业,了解纸条成形的多种方法:折、卷、压、扭等。
4.小组合作将尝试制作的纸条小零件进行组合拼摆。教师适当提供技术指导。
二、作品赏析提供更多参考
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抽象、具象作品,半立体、全立体作品)
三、归纳制作步骤和方法
1.教师示范,小结纸条工艺品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将卡纸裁成等宽纸条。
(2)构思:要求将实物变形.运用概括、夸张、添加、想像等方法,使之变得适合于用纸条制作。(出
示动、植物变形图辅助讲解)
(3)制作:运用卷、折、压、扭等方法进行想像创造。
(4)粘贴组合成形。
2.出示一朵花的草图及相关的纸条工艺品,让学生感受同一内容由于制作方法、组织形式不同,可产
生很大复化。
四、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老师指导粘贴固定纸条的方法。
五、评析交流以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时间告诉我》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湘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四课《时间告诉我》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
做做等方面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愿望。课题将时间拟人化,给人以
亲切的感觉。
2.通过钟表的制作和有关时间的绘画表现,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创造美好生
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但是,
他们接触和了解了•些时间、钟表的知识,在想想和操作能力上还是比较弱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
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四、教学重点: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准备:绘画制作
七、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々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
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々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教学准备:制作
教学过程:
一、观赏钟
1.观看迪士尼影片《time》片段,欣赏感受各种风格的钟表.聊聊钟表的特征及每种风格的钟表给
人的独特感受。
2.学生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钟表,与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
:、了解钟:通过观察自己带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的外形结构。
三、设计钟:
1.师生讨论,考虑钟表设计方法及要求,设计体现创意。从整个钟表外形的设计及指针、刻度和数字
的设计等方面考虑。
2.欣赏钟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钟表?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出适
合做钟面的材料、适合做刻度的材料、适合做指针的材料。
3.通过展示各种设计不够完美的钟表.使学生巩固钟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避免学生制作中出现类似
的问题。如:钟面太过复杂看不清指针、指针太过相似、时间不明确、钟表外形阻碍指针行走等等。
4.自学纸手表的折法,师生共同探讨指正。
四、创造钟
2—3位同学为•组,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只精美别致的钟表。也可折叠•只纸手表,设计添画
完整。与同学一起玩一玩时间游戏。
五、评析钟
开展“我的红星送给谁”的评价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看看同学们设计的钟表外形,相互提提改
进意见,说•说你喜欢的设计,在自己最喜爱的钟表作品上贴上一个红星。最后,比比谁的红星最多。
六、知识迁移
1.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时间的?
2.欣赏历史上最早的计时器(日唇、沙漏等)。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钟的历史文化。
3.课后通过上网找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有关时间的知识。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
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教学准备:绘画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报时”小游戏:
a.讲台前面摆着一个大钟表模型,请一名学生七台根据播音员的报时拨动指针,设置时间,(观看课
件.学生设置时间)
b.请学生上台,模拟电台播音员进行报时游戏,拨动大钟表指针。其他学生一在座位上用上节课制作
的钟表一起拨动指针。
二、方法探索
A.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活动。
1.师生互动:
教师拨动大钟表指针,并报•天中的不同时刻,学生们在座位上(可在座位旁)做动作表演这个时间自
己在于什么。
2.观看课件,教师依次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a.这三幅画各画了什么?这三幅画有什么联系?b.你能将这三幅画按顺序排一排吗?为什么这样排?
(按时间顺序)
3.观看课件:
找错误,(不是同一主人公。两幅画的内容太接近。)并说说理由。
B.表现在相同时间里不同人物的不同活动。
1.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人都忙着做些什么呢?
2.游戏表演:
请•名学生上台拨动大钟表报时,三名同学为组,上台分别从纸盒里抽出•张纸条,扮演纸条上不
同角色(如:工人、农民、医生等).表演在这个时间各自在做什么。
3.讨论:了解有“时差”的现象一世界各地时间不一样。
4.观看课件:说说这些绘画作品的特点,与前面的作画方式有什么不同?
三、创作训练
1.课件出示作画要求。
2.学生任选一种作画形式独立创作。
3.教师巡同辅导。
四、展示交流
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四周的展示板上。与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画,并进行简短的评价。
五、拓展延伸
1.听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谈谈感受。
2.课后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湘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5课:《蔬果的联想》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像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蔬菜、瓜果、雕刻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件:“池塘里的小青蛙,
2.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二、深入感知,巧妙联想
1.提出思考:你认为南瓜变青蛙妙不妙?为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联想
形体(圆鼓鼓)
南瓜色彩(黄绿色)青蛙
纹理(黄绿相间的条状花纹)
4.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和教材第14页小训练中的白萝卜,分组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三、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指导名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出作品的大致造型。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垫板和刀具,注意安全。
3.要求学生自学教材,阅读说明文字,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亥h组合、插接等。
四、赏析作品,创造表现
1.作品赏析。2.分组自由创作。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自由欣赏,自由交流。2.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3.教师拍摄作品。4.欣赏石玩作品。
湘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6课:《玻璃水彩》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和任务相对独立单纯,以探索体验为重点,注重快乐而为。在玩味探索中学习制作玻璃水彩
画的方法。掌握•般方法后,让学生自主探索拓展,采用不同用品多做效果,制作•两幅有意味的玻璃水
彩画作业。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在玻璃匕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过程与方法: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准备:玻璃、水彩颜料、画笔、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欣赏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块奇石③•
个树根
(二)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山峰、石峰……
教师提问:像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
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
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r美的形象。
二、新授
()请同学们再看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
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
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张什么图
画?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
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
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三、范式教学
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弓:动完成)
1.在玻璃上涂色,稍浓。2.点水渗化开来..3.覆盖纸张,轻抹。4.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
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复谓移植?咄媳吃移稿?谋浣抑椒较趺蓟司觥植煌?q?。
5.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
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
儿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h.弹水;c.撒盐。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四、学生作业
(一)作业要求:
1.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I2张玻璃水彩作业。
2.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二)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总结
1.请自认作业成功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
湘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7课:《窗口》教案
一、教材分析
“窗,让我们身处居室依然沐浴阳光。窗,让我们身处居室依然看到风景。”教材开门见山地道出了
窗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教材窗的主体图片是“家的•角”,造型别致、线条优美的大窗,将窗外的美
景框入其中,窗口内外相互映衬,室内空间给人以无限延伸的感觉.主图下的小图为中国古代园林的经典
代表——“上海豫园”中的一个砖雕漏窗,窗外之景与窗内之色遥相呼应,对比成趣,为单调的白墙增添
r•幅美丽的图画。这图片的呈现帮助学生了解到园林艺术作品中所蕴涵的视觉审美特点和魅力。教材
中设置了一个小训练。本课展示学生设计制作的三个窗户,它们分别利用卜纸、包装用的泡沫、纸盒
等材料设计出三种不同造型风格的窗,并配以与窗造型风格和谐的美丽画面。教材还呈现了一幅小图,一
面堵上.画了几个窗,窗前像模像样地摆放了几把推椅。借此提醒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成功
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本课的学习屋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窗的造型,使学生感受艺术
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创造美的生活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教学难点: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四、教学时数:2课时
课型:绘画制作
教学准备:窗框、绘画制作工具等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创造美的生活的欲望。
教学重点: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教学难点: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课型:制作
教学准备:窗框、绘画制作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窗口,了解窗的作用。
2.揭小课题--《窗口》
二、了解历史,认识作用
认识不同时期的窗户形式,了解窗的历史。
三、研究学习,自主探究
1.你家的窗户是什么样的?透过窗口可以看到什么?你喜欢自己家的窗户吗?为什么?
2.利用课件展示欣赏造型多变、风格各异的窗户。
3.讨论分析窗的结构。(窗户分为外框、窗格及装饰等)
4.变一变:窗框有哪些形状的变化?窗格可以怎样变化?
四、娑试表现,创新设计
尝试设计一个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窗框造型,并画出相称的窗格。
五、欣赏评价,反馈提高
1.同学互评:每组评出最佳设计方案粘贴在展板上,并介绍其设计构想。
2.教师点评,学生进一步完善设计。
六、认识材料,初步制作
1.分析材料:哪种材料适合做窗框或窗格?
2.教师指导帮助,全组同学合作制作窗框。
3.展示讲评。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创造美的生活的欲望。
教学重点:能根据窗户的风格设计窗外美景,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教学难点:能根据窗户的风格设计窗外美景,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课型:绘画
教学准备:窗框、绘画制作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想像,欣赏提高
1.欣赏几种窗户,说说它们的特点。想一想,打开这扇窗,窗外会有怎样的景色。
2.课件欣赏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漏窗:设计师巧妙地依据风景设计窗口,达到引景的效果,使窗与
景相得益彰,收到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3.对比欣赏不同的窗口,选出其中你喜欢的并说出理由。4.为窗户搭配合适的风景。
二、综合探索,完善制作
1.根据本组窗户的风格设计窗外美景。2.合作绘制画面。3.进一步添加装饰。
三、延伸应用,激发兴趣
1.自由欣赏展示:你最喜欢哪一个窗口?为什么?
2.将作品挂在教室的墙上。
四、总结评价,获得成功
1.教师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表现,重点评价自主研究、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等方面。
2.大家谈谈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与体会。
湘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8课:《剪纸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剪纸文化,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画面)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L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从各小组中挑出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范。
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学生讨论怎么分工)
3.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①随意剪出外形。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花纹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民间剪纸
作品)中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课件出示)
⑧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一胶涂在底纸上。
出示儿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④添加道具。
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一添加背景、道具等。(课件出示剪纸道具)
四、欣赏:剪纸故事作品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L,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评述作品。
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展示、总结
1.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3.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故事每天都有,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你就能发现,受到启发。愿我们都成为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9.新年吉祥
一、教材分析:
过年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特殊的几天,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天涯的游子在此时
回来相聚;农民们忙着庆贺一年的丰收:工人们忙碌的奔波着准备年货:小孩子们穿上了新衣点燃了鞭
炮……在此时幸福的笑脸是一样的,快乐的心情是一样的,祝福的心愿是一样的。本课学习内容是以过
年的活动为主题,通过让学生说一说过年的习俗和祝福的方式,画一画过年快乐心情的活动,了解民间
春节的风上人情及其相应的民间美术形式(门神画、年画与吉祥符号、农民画等),培养学生借助民间
习俗和民间特有的美术形式发达审美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生活与美术绘画学习的感悟和理解,获得
生活与艺术的情感熏陶,在网忆、接触与表现的活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与艺术的美感。学习活动方式属
于“造型与表现”领域。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过年的一些风土人情与活动方式。从学
习能力来看,学生能通过观察对比和齐齐乐的选题测试,归纳出表现过年氛围的方法。通过情感态度上
看,学生能够感受到过年时的快乐心情,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春节的风土人情及其相应的民间美术形式(门神画、年画、剪纸、吉祥符号等)
2、了解吉祥符号的含义,会画吉祥符号。
3:训练超生对言活的观凳务,熊动学求小民间美术样式的浓厚兴趣,体会过年的快乐心情。
重点:春节的习俗及美术活动的年画、吉祥符号。
难&对民间美未内涵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本、作业本、彩笔、课件、范作、吉祥挂饰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教师鼓励。提问:喜不喜欢过年?学生答:
3、教师总结:讲过年的好处有:
(1)、不用上学(2)、给压岁钱(3)、合家团圆吃团圆饭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古老传统节日,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过年风俗及民间美术活动。
第9课:新年吉祥(板书)
二、讲授.
二'首先了解过年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煮锅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
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一:十扭一扭。”“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过年结束。
二十三又叫“小年”教师讲灶王爷的传说。
2、知道了小年的来历,找同学讲“年”的来历。
师总结:过年穿红衣、放鞭炮、贴对联、吃年夜饭,过年还有哪些活动?(小组讨论)
3、教师提问“福”为什么倒着贴?
学生回答:
4、教师提问为什么过年贴门神?
学生回答:
5、教师讲门神的来历:
(1)钟埴说
(2)神荼、郁垒说
(3)>秦叔宝、厨迟恭说。
由门神产生了中国民间重要画种年画。
6、年画
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称为年画,是中国画的特有绘画题材,大都用
于新年时张贴,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年画制作过程:创作画稿、刻板、套印、彩绘、最后装裱而成。
中国的年画产地非常多,河南的朱仙镇、陕西的风翔、湖南邵阳滩头年画都非常著名。
介绍中国四大年画之乡:
(1)、苏州桃花坞
中国的年画之首,旧称“姑苏版年画”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到达鼎盛,几乎“家
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桃花坞年画清新典雅,并远渡重洋到日本,对日本“浮世绘”艺术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课件欣赏)
(2),天津杨柳青
创始于明末,清乾隆年间逐渐繁荣起来,有“南桃北柳I”之说,它采用刻绘结合手法,刻上精美,
绘制细腻,人物生动,成为我国著名年画品种之一。
(3)、潍坊杨家埠
我们山东潍坊不仅风筝出名,年画也非常有名气。杨家埠年画始于明末,工艺精湛,色彩艳丽,风
格古朴,多用红、黄、绿、蓝、黑色,具装饰风味,杨家埠年画种类繁多,有“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
版过万”之称。
(4)四川绵竹
绵竹年画的历史也是始于明末,兴盛于清。绵竹年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构图对称、完整、饱满、
主次分明,设色单纯艳丽,具有节奏感韵律感。
同学们欣赏•下,讲讲自己的感受。
讲完了年画,我们来了解•下比年画更古老的民间艺术,起源于汉朝的剪纸
5、剪纸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千百年来在民间广为
传承,记录着中国民间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剪纸画成为了过
年装点、观赏的艺术品。(欣赏)
教师讲:贴在窗上的叫窗花,贴在墙上的叫墙花,灯上的叫灯花,贴在棚顶的叫喜花,门上的叫门笺。
欣赏胡锦涛总书记的作品《回娘家》,《回娘家》顾名思义,是一幅描写人物的剪纸作品。一名妇
女回到娘家探望自己的亲人,这是表现人间真情的感人情景。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春佳节剪出这样一幅窗花,
更加增添了亲切和喜庆的气氛。这幅《回娘家》窗花的问世,不仅表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多才多艺,也透视
出他在治国安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憧憬和信心。
6、吉祥话
常言说得好:一斤花生二斤枣,好运常常跟你跑;三斤苹果四斤梨,欢乐和你不分离:五斤桔子六
斤蕉,财源滚进你腰包。过年了我们要说吉祥话。
祝同学:大大向上;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做生意:恭喜发财;老人:万寿无疆等。
生演过年相见相互祝福。
师讲过年的食俗:
酒水——长流水年糕---步步高饺子一大元宝鱼一年年有余等。
7、吉祥挂饰
(1)、中国结:万代盘长“事事顺,路路通”之意
(2),辣椒:寓意“红红火火”
(3),玉米:寓意“金玉满堂”
(4)、鱼饰:年年有余
其他一些属相的吉祥挂饰。
8、吉祥符号
5月式表达?同心相和、彼此相通的美好愿望。
万字:又称“太阳旋转纹”有“万字不断头”之意,象征生命不息。
如意头:有“称心如意”之意。
太极:中国最原始的吉祥纹饰,又相互转化、相互统一之意。
禄字:“福、禄、喜、寿”禄为高官厚禄,长命百岁之意。
三、学生作画
画一画今天学到的吉祥符号,找同学到黑板上画。
四、生表演《过新年》
为了表达过新年的快乐心情,过年我们常常扭起秧歌,下面我们一同体会一下。
五、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过年的习俗和美术活动,课卜上网查•查各地、各族过年的风俗及美术活动,同学
们交流了解,卜.节课我们学习农民画。
湘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10课:《拼泥板》教案
一、教材分析:《拼泥板》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第九册。本课要求运用已
掌握的陶艺知识和基本技法,通过用泥板制作的方法来进行造型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拓展他
们的思维空间,丰富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表现意识。
本课教学通过泥板的制作,用压、拍、卷折、切挖、粘接和刻划等手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的
表现步骤和方法,表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人、事、物。
教材展现的泥板作品运用卷折、切挖、粘贴和刻划等技法表现了人物、动物以及生活用品等多种形象,
如主体图的人物造型主要采用了卷的方法;龙头采用了卷折和切挖的方法;凉鞋则采用了折和粘接的方法。
多种方法的运用使这些形象造型生动,各具特色,并体现出了物体的形象特征。
学情分析:本地学生平时常玩的只有橡皮泥,并且很少接触陶艺。因此在教学中也选择了用橡皮泥来
进行创作。平时学生爱玩泥,在课堂上要注重的就是怎样引导他们去玩,玩出新意。在教学中,教师要逐
步引导学生认识泥工的乐趣,由简单到复杂用泥板造型。同时要让学生了解:泥板的表现形式虽然只有一
种,但表现内容却比较广泛,如:学习用品中的书包、课本,生活中的衣服、鞋袜、提袋、家具、电器、
房屋、汽车、船舶、人物、动物等都是学生可以表现创作的题材。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层次,线索清楚•创
作中给予合理评价,有效控制课党纪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有趣的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有趣的形象。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有趣的形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橡皮泥、小刀等
教学过程::
—>玩一玩
1.每组分发一个教师自制的“雪景”玩具,组员间轮流吹一吹。玩一玩。
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玩具并提出观察问题:
(1)这个玩具由咖儿大部分组成?
(2)每个部分都用了哪些材料?你能用其他材料替代吗?
⑶这些飘动的“雪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4)如果你来制作的话会按什么样的步骤来做?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A.玩具主要由底、盖、景三大部分组成。B.底一泡沫板,盖一塑料瓶,景一综合材料。C."雪
花”其实就是泡沫珠,可用摩擦泡沫板的方法得到。D.制作底与盖一制作“雪景”一将底与景组合后将
底与盖接好一摩擦出泡沫珠将其从瓶口灌入。
3.请学生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
二、看一看
1.欣赏有关雪景的图片和影片。2.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词汇描述一下印象中的雪景。
3.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玩具中的雪地景色。
4.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景色,说说它是如何制作的。(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作者如何巧妙地利
用材料。)
5.学生观察分析自己所带材料,互相说说它们适合制作什么样的景色,并讨论采用什么方法固定在泡
沫底板上。
三、做一做
1.师生合作制作“雪景”玩具,进行简单示范。2.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
安全及教室卫生保洁。
四、说一说
1.学生拿着自制的玩具在教室内自由玩耍,边玩边向其他同学展示介绍自己的“雪景”玩具,或者交换
玩具玩一玩。
2.让学生说说对自己的玩具的看法,好的地方或还有待改善之处。说说最喜欢哪个玩具并说出原因。
五、想一想
1.提问:你们知道“雪花”是如何飘舞起来的吗?
2.课件简单演示空气由吸管进入瓶中,在瓶中流动形成风,于是带动泡沫珠飘动的过程。
湘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11课:《雪花飘飘》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以雪为主:题,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活动。巧妙运
用生活中常见或者废弃的材料,制作个富有情趣,制作精美、观赏性强的“雪景玩具”,使学生在实际
操作中对雪花和雪景有个感性认识。“雪景玩具”是由外部框罩和内部景观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外部框
罩结构是由半个大号透明饮料瓶和泡沫底座、吸管经过切割、穿插的方法组装而成。怎样让切割出的泡沫
底座与饮料瓶组合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呢?只要将饮料瓶放在泡沫板I-.,用笔照着饮料瓶身的外形勾画,两者
大小一致就可以了。在内部景观的设计制作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经过老师的启发,他们
会发挥聪明才智,巧妙地利用生活周围的适合材料布置出一个个小巧精致的“雪天景观”。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泡沫表现雪花,白制一个“雪花飘飘”的玩具,并了解有关制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掌握有关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体验创造的乐趣。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冬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有关制作方法和技巧。
课型:制作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
1.每组分发一个教师自制的“雪景”玩具,组员间轮流吹一吹。玩一玩。
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玩具并提出观察问题:
(1)这个玩具由哪几大部分组成?(2)每个部分都用了哪些材料?你能用其他材料替代吗?(3)这些飘动的
“雪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4)如果你来制作的话会按什么样的步骤来做?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A.玩具主要由底、盖、景三大部分组成。B.底一泡沫板,盖一塑料瓶,景一综合材料。
C.“雪花”其实就是泡沫珠,可用摩擦泡沫板的方法得到。
D.制作底与盖——制作“雪景”一将底与景组合后将底与盖接好一摩擦出泡沫珠将其从瓶口灌入。
3.请学生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
二、看一看
1.欣赏有关雪景的图片和影片。2.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词汇描述一下印象中的雪景。
3.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玩具中的雪地景色。
4.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景色,说说它是如何制作的。(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作者如何巧妙地利
用材料。)
5.学生观察分析自己所带材料,互相说说它们适合制作什么样的景色,并讨论采用什么方法固定在泡
沫底板上。
三、做一做
1.师生合作制作“雪景”玩具,进行简单示范。
2.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及教室卫生保洁。
四、说一说
1.学生拿着自制的玩具在教室内自由玩耍,边玩边向其他同学展示介绍自己的“雪景”玩具,或者交换
玩具玩一玩。
2.让学生说说对自己的玩具的看法,好的地方或还有待改善之处。说说最喜欢哪个玩具并说出原因。
五、想一想
1.提问:你们知道“雪花”是如何飘舞起来的吗?
2.课件简单演示空气由吸管进入瓶中,在瓶中流动形成风,于是带动泡沫珠飘动的过程。
第12课:《色彩ABC》教案
一、教材分析
《色彩ABC》是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3课,是集绘画、制作、审美、游戏为•体的课业形式。教材中
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小物件天然的色彩粘贴成画,让学生们被自己设计的图画生动的画面吸
弓I,更能把学习者带入到热烈的情景中,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
二、学情分析
中高段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色彩基础和造型基础,感觉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
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而又精彩有趣的可见有助于本科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一美术的传统媒材。
过程与方法:能用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1-2种颜料。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能用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1-2种颜料。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颜料的材料、画笔、纸等
课型:制作绘画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一美术的传统媒材。
过程与方法:能用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1-2种颜料。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能用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1-2种颜料。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制作颜料的材料、画笔、纸等
课型:制作绘画
教学过程:
一、发现
1.观看录像。
2.小实验。请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将菊花在白纸上用力摩擦,发现了什么?
3.讨论:在生活中你还发现过这样的事情吗?
4.教师总结:在大自然中有丰富的材料都可以制作出颜料。
二、讨论
1.欣赏儿幅作品和染制的方巾。
2.寻找合适的材料:你从大自然中找来了些什么材料?
3.分小组讨论:如何利用工具将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出颜料呢?
4.总结制作方法:用小棒和碗捣汁,用纱布包好或用过滤网挤压过滤出汁液。
三、试验
边制作边用简短的文字填写研究表格。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
四、交流
每组小组长进行汇报总结,讨论解决遇到的困难。
五、展示
1.用自己制作的颜料组内共同完成幅画。
2.贴在展示板上评一评。
六、拓展
1.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也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直接作画。
2.史前艺术家都是用土和矿石制作出颜料画画。
我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中国画中的朱砂色颜料是把朱砂矿石研
成粉末获取的。
附研究表格:
制作的原料制作的方法遇到的困难颜料的颜色试试效果是否成功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一美术的传统媒材。
过程与方法:能用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1-2种颜料。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能用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1-2种颜料。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制作颜料的材料、画笔、纸等
课型:制作绘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学生观看录像
2.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做•幅美丽有趣的画。
二、整理材料
1.学生观看“超市寻宝”的录像2.学生开展讨论:他们找到的细小物件有哪些颜色?有哪些形状?
3.教师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吗?
三、了解步骤
1.欣赏范画,讨论这些画是用什么颜色和哪些东西做的。2.学生看书,讨论并总结活动步骤。
四、尝试作画
1.尝试作画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未来科技引领的现代艺术设计新方向
- 半导体器件的量子阱结构设计考核试卷
-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全球化互动关系
- 现代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策略
- 科技推动下的健康传播策略创新
- 主管如何应对经济波动计划
- 班级课外活动的评估与反馈计划
- 众诚劳务合同范本
- 班级形成共同愿景的实践计划
- 科技产品的知识产权商业化运营模式探索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全册
- 川教版四年级《生命.生态.安全》下册全册 课件
- JJG 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件:第5章 分组交换技术
- 学校传染病报告处置流程图
- 大小嶝造地工程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标段1施工组织设计
- 物理化学(全套427页PPT课件)
- 肺断层解剖及CT图像(77页)
- LeapMotion教程之手势识别
- 静脉导管的护理与固定方法
- word上机操作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