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济源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济源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济源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济源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河南省济源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陶渊明的哲学思考具有鲜明的特点;虽然吸收了先哲的思想智慧,但主要来自他本人的生活体验;有很强的实践性,不是停在纸面上,而是诉诸实践;是以诗的形式表现的,没有逻辑的论证,而只是若干智慧的火花,这使它类似南宗禅的顿悟。陶诗和玄言诗不同,玄言诗并没有写出切身体验的哲理,只是抄录道家之旨,也没有诗意,而陶诗则是活生生的富有哲理的诗。陶渊明哲学思考的三个特点表明,陶诗虽未完全脱离玄言诗的影响,但已不再是玄言诗,在诗史上有其卓然独立的品格。陶渊明的哲学思考可以这样概括: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改变,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那么,深刻的哲学思考给了诗人陶渊明什么呢?首先是异乎寻常的慧眼。在常人看来,南山就是具象的南山,归鸟就是具象的归鸟。而在陶渊明看来,它们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包含理趣和人生的真谛。说陶渊明赋予它们某种象征性,似乎还不确切;这并不是有意为之的技巧,而是慧眼之慧见。他以哲人的智慧悟彻了宇宙和人生,才能随处见到常人见不到的“理”。陶诗源乎景,发乎事,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这理带有普遍意义,既不游离于情景事之外,也不像玄言诗那样作为一个尾巴拖在诗的最后,而是融化在情景事之中。其次是超然悠然的心境。有不少诗人作诗是在激昂慷慨之际引吭高歌,所谓激愤出诗人,陶洲明偏不然,他是在超然悠然的心境下作诗的,许多代表作都是在这种心境下写出来的。虽然他的血也沸腾过,但他仍能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吟咏他的诗句。一团火包在冷隽的语言里,自有一种悠然的气度和透彻的力量。深刻的哲学思考还使他把诗看淡了。他既无逞才祁誉之心,更不存以诗求闻达、功名之意,不在乎诗的有用与否、妙与不妙。他吟诗是借以“自娱”(《饮酒序》》,没有什么苦苦的经营,也没有刻意的雕饰。像杜甫那样“语不惊人死不休”,王安石那样为“春风又过江南岸”的一个“过”字改了又改,或者像王之涣、高适等人旗亭画壁计较高低,这类事在陶渊明是不可想象的。他自然而然,无意为之,而莫不成为佳作。前人异口同声称赞陶渊明的自然、平淡和真淳,以为臻于诗之被致,有人还极力仿效他,能真正体会他的好处已经不容易,仿而效之就更难了。看王维的《与魏居士书》,他与陶渊明大异其趣,没有陶的境界,怎能学到陶的真谛呢?孟浩然、韦应物、柳家元三人的诗也只有陶诗的平淡而没有达到陶诗的深邃。陶诗岂是可以仿效的吗?陶诗岂是可以从字面上仿效的吗?没有陶渊明那种对宇宙和人生的悟彻,那种不以诗为诗的超脱态度,单从风格、字句上学习是学不好的。哲学思维、科学思维和诗(艺术)的思维,是人类的三种既相关又不同的思维方式。诗的思维是具象的、感性的,而且常常是跳跃的、片断的,本不大适合作哲学的思考,然而陶渊明巧妙地把两者融合在一起了。他的思考在当时支持他不与腐朽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躬耕于庐山之下,干干净净地度过了一生。在今天,当物欲几乎要统治人的精神使人成为它的奴隶时,曾经支持过陶渊明的那种智慧和力量也许能给当代人一点帮助,使人站立起来。(摘编自袁行霈《陶渊明的哲学思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源于自身生活体验、具有实践性,具有顿悟性,是陶渊明哲学思考的三个鲜明特点。B.陶诗与玄言诗都表达哲理,不同之处在于哲理的来源、表现哲理的方式和有无诗意。C.陶渊明有一双慧眼,能从具象中看出人生真谛,这使他获得了彻悟人生的哲人智慧。D.王、孟、书、柳诸人学陶诗却不得陶诗真谛,其原因在于缺乏对宇宙、人生的彻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对陶渊明的哲学思考,既指出其来源等诸多特点,又对其内容作了概括评析。B.文章从慧眼、心境、对诗的态度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这是对第二段文意的递进。C.文章通过杜甫、王安石、王之涣等人的事例,对比出陶渊明作诗不求刻意雕琢,D.文章基于诗的思维与哲学思维的差异,彰显了陶诗巧妙融合诗与哲理实属难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以返归“真我”应对社会腐败,虽然无法医治社会,但能提升其个人品德。B.跟陶诗相比,在激昂情绪之下完成的诗作,其悠然气度与透彻的力量会有所逊色。C.玄言诗之所以缺乏诗意,跟它未能将哲学思维与诗的思维有机融合大有关系。D.若能吸取陶渊明哲学思考中的精神成果,也许能帮助当下人们摆脱物欲的奴役。〖答案〗1.B2.C3.B〖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A.概括不当。“具有顿悟性”有误,根据第一段可知,陶渊明哲学思考的第三个特点是“以诗的形式表现”,而且原文“这使它类似南宗禅的顿悟”表明,是“类似……顿悟”,而非“顿悟”。C.因果颠倒。“能从具象中看出人生真谛,这使他获得了彻悟人生的哲人智慧”错误,根据第四段可知,先具备“彻悟人生的哲人智慧”,然后才能“有一双慧眼,能从具象中看出人生真谛”。D.信息遗漏。“其原因在于缺乏对宇宙、人生的彻悟”有误,根据第七段可知,原因还有“那种不以诗为诗的超脱态度”。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的能力。C.材料和观点不一致。王之涣的例子不能“对比出陶渊明作诗不求刻意雕琢”,而是通过对比表现陶渊明作诗“无逞才祈誉之心”。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B.“在激昂情绪之下完成的诗作,其悠然气度与透彻的力量会有所逊色”推断不当。根据第五段可知,陶渊明的作诗方式能让自己的作品激情内蕴,因而“自有一种悠然的气度和透彻的力量”,但不能由此扩大范围,得出“跟陶诗相比,在激昂情绪之下完成的诗作,其悠然气度与透彻的力量会有所逊色”的结论。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备受各方关注的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月球探测自此踏上新征程。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6个重大专项之一,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将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满足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为目的,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需求放在首位,力求发挥更大的作用。整个工程规划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循序渐进,持续发展,为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嫦娥工程规划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三步走。嫦娥工程的一期工程——绕月飞行,即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目前一期工程的目标已经在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后全部实现。嫦娥工程的二期工程——落月探测,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嫦娥工程的三期工程——采样返回,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中新网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工程发展规划:“绕、落、回”三步走》)材料二: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3月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7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卫星成功发射,12月14日嫦娥三号着陆月面,着陆器和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随后,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标志着嫦娥三号软着陆成功。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为人类和平利用月球做出了新的贡献。(摘编自百度百科《中国探月工程》)材料三:十年磨剑,载誉归来!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11月24日,长征五号准时成功发射,之后探测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两两分离、平稳落月、钻表取样、月面起飞、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今天再入返回、安全着陆,整个工程任务现在转入科学研究的新阶段。“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说,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求索寰宇开新篇。据介绍,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为起点,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在奔火的征程;嫦娥六号、七号、八号,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新华社记者张泉、彭韵佳2020年12月17日报道)4.下列对“嫦娥工程”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嫦娥工程”是一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B.2007年10月发射的嫦娥一号已经完成了预定的绕月飞行任务,嫦娥二号的顺利发射是嫦娥工程一期工程圆满完成的标志。C.2013年12月发射的嫦娥三号把玉兔号月球车成功软着陆到月面并开始月面勘测任务,标志着嫦娥二期工程的成功实施。D.“嫦娥工程”是中国正式开展的月球探测工程的名字,后来开展的行星探测工程也相继加入到“嫦娥工程”之中。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09年3月,嫦娥一号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一步到位地实现了“绕”和“落”两项规划任务。B.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采集到月球样品成功着陆,标志着嫦娥工程的三期工程取得圆满成功。C.嫦娥五号发射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太空调控,历经20多个日夜,最终安全着陆,嫦娥工程开始转入科研新阶段。D.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经过十多年砥砺奋斗,嫦娥工程取得了重大成功,我国后续的航天探测计划也将陆续实施。6.材料三中的“新跨越”“开新篇”具体指什么?从中反映了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回答。〖答案〗4.D5.A6.“新跨越”,指圆满完成“采样返回”的“嫦娥工程”三期任务(我国已经具备地月往返能力。)“开新篇”指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特点:①有严谨科学的长期规划;②有明确、合理的航天探索目标;③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步步推进。〖解析〗【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D.“后来开展的行星探测工程也相继加入到‘嫦娥工程’之中”错误。“嫦娥工程”之后的行星探测工程不在探月工程项目内,没有加入到“嫦娥工程”之中。故选D。【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A.“一步到位地实现了‘绕’和‘落’两项规划任务”错误。“落”是指月球软着陆器软着陆月球,嫦娥一号最后的“撞月”,是硬着陆。故选A。【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新跨越”指“任务的成功实施”,即圆满完成“采样返回”的“嫦娥工程”三期任务。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求索寰宇开新篇。据介绍,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为起点,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可知,“开新篇”指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特点根据“整个工程规划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嫦娥工程规划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三步走”可知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有严谨科学的长期规划;根据“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目前一期工程的目标已经在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后全部实现”“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可知,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有明确、合理的航天探索目标;根据“循序渐进,持续发展”可知,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步步推进。(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狙杀良心余显斌突然,荒野传来啪的一声枪响,撕破了无边的寂静。指挥官一头栽下马来,带着一声长长的惨叫声,把黄昏震得一漾一漾,夜色就如水一样扩展开来。荒原上,传来一声瘆人的猫头鹰的叫声。一群正在荒原的暮色里寻找狙击手的士兵中,枪声再次响起,一个黑影倒下去。其他人都吓得匍匐在地,继而惊慌失措地退走。枪声,再次传来。第二天一早,《丰城早报》就公布了一条消息:昨天傍晚,大日本帝国的岗村少将被一枪狙杀。另外,有三个日本武士也随之殒命。一时,“皇军之咒”真正成了日军的魔咒。每一个日军听了都会不寒而栗,不敢再随意走出军营耀武扬威。可是,坂田二郎却相反,他来了,专门来寻找“皇军之咒”。他蜥蜴一般溜进草丛,静静地埋伏着,一动不动,盯着前方。一个王牌狙击手的成功,固然凭着百发百中的枪法,更主要的是得有钢铁般的毅力和高超的隐蔽手段。这些,坂田认为自己一样不少。在那条枪下,已经倒下了四十一个大日本勇士,其中还有赫赫有名的岗村少将。为此,司令官昨天上午特地召来他,脸上的肌肉滚动着,仁丹胡一翘一翘的,许久,拍着他的肩道:“你的,我们的‘天皇的佩剑’,你得教训教训那个支那人。”他立正、敬礼,身板直得如一杆标枪道:“一定的,将军。”对方不现身,他有的是办法,他悄悄用枪挑起自己的钢盔,在草际轻轻一晃,如一个人的脑袋在仰起张望。随之,啪的一声,钢盔落地。他的枪闪电而出,对着刚才子弹发射的方向,反方向呈斜角啪的就是一枪。那边,传来啊的一声长长的惨叫。他内心一喜,这是自己狙击生涯里常用的绝招,看来再次成功。他蛇一样向前游走,百草丰茂,却纹丝不动。他无声无息地靠近了惨叫声发出的地方,却没有人影。他脑门上唰地一下冒出汗来。随之一声枪响,他肩膀一热,知道自己负伤了。他再次蛇一样一蹿,进入草丛深处。他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第四十二个倒在对方枪下的大日本武士。同时,他又有点沮丧,自己竟然上了对方的当,险些毙命。“天皇的佩剑”,皇军的枪神,这个绰号简直白当了。他想。突然,他眼睛一亮,他找到对方的弱点了,不,应该说是对方的一个特点。他想起一件事,对方阻击的四十一个大日本士兵都是成年人,竟然没有一个孩子。皇军中,不缺乏未成年的士兵啊。他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一丝得意的笑挂在嘴角上。他悄悄缩着身子后退,蛇一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草丛里。再次出现在荒原的时候,坂田的面前走着一个日本的孩子兵,一脸的稚气,十四五岁的样子。他用枪顶着这个孩子的背,弯着腰,跟在后面,一步步向另一个片寂静的草丛逼近。这个孩子脸色煞白,显然,他也知道这儿是死亡之地。同时,他更知道,自己已经成了盾牌。太阳照在荒原上,草尖上泛着阳光,一直延伸到天边,延伸向大地的尽头。远处,有淡淡的热浪伴着烟雾飘起来,以至于更远处的草原一晃一晃地动着,如海市蜃楼一般。这一刻,广漠的荒原静悄悄的,仿佛没有生命,仿佛沙漠一般。一步、两步、三步……白亮的阳光下,一个人影呼地一闪站了起来,手中枪对着前面,待看到那个孩子一脸的惊恐时,那人愣了一下。板田要的就是这一刻,一颗子弹嗖地飞了出去。枪声中,那人晃动一下,缓缓倒下去。他哈哈大笑,快速跑了过去。对方仰躺在草地上,双手张开着,已经停止了呼吸,这是个中年汉子。他的身上没有多余的证件,只有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个孩子,十五六岁的样子,露着虎牙微微笑着,望着前面,孩子的眉眼间有着“皇军之咒”的轮廓和样子。坂田冷哼一声,狠狠一把撕了照片。现在,自己就是不败的枪王,是当之无愧的“天皇的佩剑”。突然,寂静的荒原上,再次传来一声枪响,清脆,响亮,震得阳光晃了晃。坂田缓缓地倒下,闭上眼前,他看到那个娃娃兵手中举着一支枪,枪口正冒着袅袅的蓝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对荒原中枪响声和惨叫声的描写,使用了夸张、比拟手法,突出了环境的死寂、枪声的恐怖。B.文章插入对坂田奉命狙击的介绍,补充了相关内容,设置了悬念,为下文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C.“他悄悄缩着身子后退,蛇一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草丛里”,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坂田的狡诈和内心的懦弱。D.画线部分点面结合,刻画了烈日下荒原特有的景象,表面平静的环境中,蕴藏着一场生与死较量,预示着紧张情节的到来。8.中年汉子是小说中着墨极少的人物,也是很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在表现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方法?请概括分析。9.小说中“天皇的佩剑”坂田最终死于日本娃娃兵枪下,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什么样的考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7.C8.第一问:①身负民族之恨的热血抗日者;②枪法高超、机智勇敢的神狙手;③心地善良,心念孩子,不滥杀、爱憎分明的真英雄。第二问:侧面烘托。文章开头写日本士兵接连倒下,“皇军之咒”等,又在与坂田的对决中一步步丰富了他的形象。9.①这样写既出人意料,又符合读者的心理预期,形成了情节上的突转和高潮;②一脸稚气、脸色煞白的日本娃娃兵举枪击毙强大的日本狙击手坂田,在前后对比中引发读者对良知问题的思考,同时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恶。③“一声枪响”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圆融。〖解析〗【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内心的懦弱”错误,结合语境“突然,他眼睛一亮。他找到对方的弱点了,不,应该说是对方的一个特点。他想起一件事,对方狙击的四十一个大日本士兵都是成年人,竟然没有一个孩子。皇军中,不缺乏未成年的士兵啊”“他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一丝得意的笑挂在嘴角上”“再次出现在荒原的时候,坂田的面前走着一个日本的孩子兵”可知,此时坂田找到强敌的弱点,想到对付强敌的办法,所以“他悄悄缩着身子后退,蛇一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草丛里”这一描写应是表现出坂田的狡诈阴险。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手法技巧的能力。第一个问题。对于人物形象题,要先确定人物的身份,坂田是日本侵略者,作为坂田的对手,自然是抗日者,是一位抗日狙击手;然后寻找能展现人物形象的内容,如“荒野传来啪的一声枪响,撕破了无边的寂静。指挥官一头栽下马来”“一群正在荒原的暮色里寻找狙击手的士兵群中,枪声再次响起,一个黑影倒下去”“其他人都吓得匍匐在地,继而惊慌失措地退走。枪声,再次传来”“第二天一早,《丰城早报》就公布了一条消息:昨天傍晚,大日本帝国的岗村少将被一枪狙杀。另外,有三个日本武士也随之殒命”“在那条枪下,已经倒下了四十一个大日本勇士,其中还有赫赫有名的岗村少将”,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作为狙击手,中年汉子枪法高超;如“一个人影呼地一闪站了起来,手中枪对着前面,待看到那个孩子一脸的惊恐时,那人愣了一下”“枪声中,那人晃动一下,缓缓倒下去”,看到坂田面前作为盾牌的日本孩子,中年汉子没有开枪,自己却倒在坂田的枪下,这可以看出中年汉子心地的善良,是一个爱憎分明的真英雄;如“他想起一件事,对方狙击的四十一个大日本士兵都是成年人,竟然没有一个孩子”“他的身上没有多余的证件,只有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个孩子,十五六岁的样子,露着虎牙微微笑着,望着前面,孩子的眉眼间有着‘皇军之咒’的轮廓和样子”,从这些信息可以推知,照片上的少年应该是他的孩子,由此可以看出他不但身负国仇,还兼有家恨,所以是一个身负家仇国恨的热血汉子。第二个问题,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正面描写包括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侧面烘托主要是环境和他人的烘托。就本文来看,中年汉子仅在最后露面,即“白亮的阳光下,一个人影呼地一闪站了起来,手中枪对着前面,待看到那个孩子一脸的惊恐时,那人愣了一下。……。枪声中,那人晃动一下,缓缓倒下去”“对方仰躺在草地上,双手张开着,已经停止了呼吸,这是个中年汉子。他的身上没有多余的证件,只有一张照片”,所以正面描写不是本文塑造汉子的主要手法;文章主要使用侧面描写,如“在那条枪下,已经倒下了四十一个大日本勇士,其中还有赫赫有名的岗村少将”的介绍,如对手坂田的表现,有二人对决时候坂田的各种反应,还有坂田对待日本孩子的态度,这些都是对中年汉子的侧面衬托。【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首先明确结尾的方式,小说结尾“天皇的佩剑”的坂田最终死于日本娃娃兵枪下,这个结尾属于欧亨利式结尾,坂田是入侵者,娃娃兵与坂田同属日本兵,却杀死坂田,这本身是出人意料的,但这样的结尾符合读者的心理预期,因为前面坂田用娃娃兵作为盾牌的时候,娃娃兵的表现“脸色煞白,显然,他也知道这儿是死亡之地。同时,他更知道,自己已经成了盾牌”,尤其是有了中年汉子做法的比较之后,坂田显得极为卑鄙,娃娃兵对坂田自然是仇恨的,所以杀死坂田就成了必然。然后分析这一结尾在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之前的娃娃兵“脸色煞白”,此处的娃娃兵举枪击毙了坂田,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一对比中凸显了二人的形象;同时娃娃兵杀死坂田应该是收到中年汉子善良的感召,所以这一情节让中年汉子的形象显得极为高大。再分析这一结尾在主旨上的作用。这篇小说标题是“狙杀良心”,坂田为了杀中年汉子用日本娃娃兵做盾牌,良心全无;坂田借助中年汉子的善良杀了中年汉子,良心全无;日本娃娃兵凭着良心最终杀死坂田,这一切都是侵略战争造成的,所以小说的结尾表达了侵略战争的厌恶,也引发读者对良知的思考。结构上,“寂静的荒原上,再次传来一声枪响”“一声枪响”照应开头“突然,荒野传来啪的一声枪响”,首尾呼应,结构圆融。二、古代诗文阅读(15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构字肯堂,东平人。少颖悟,风度凝厚。学问该博,文章典雅,弱冠以词赋中选,为东平行台掌书记。参政贾居贞一见器重,俾其子受学焉。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遣丞相伯颜伐宋,先下诏让之,命构属草以进,世祖大悦。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还,入觐,迁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时丞相阿合马为盗击死,世祖亦悟其奸,复相和礼霍孙,更张庶务,构之谋画居多。历吏部、礼部郎中,审囚河南,多所平反。改太常少卿,定亲享太庙仪注。属桑哥为相,俾与平章卜忽木检核燕南钱谷,而督其逋负。以十一月晦行,期岁终复命。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卜忽木曰:“设有罪,构当以身任之,不以累公也。”会桑哥死,乃免。有旨出铨选江西。入翰林,为侍讲学士。世祖崩,构撰谥册。成宗立,由侍讲为学士,纂修实录,书成,参议中书省事。时南士有陈利便请搜括田赋者,执政欲从之。构与平章何荣祖共言其不可,辩之甚力,得不行。以疾归东平。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诸王从者怙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学田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官贷民粟,岁饥而责偿不已,构请输以明年。武宗即位,以纂修国史,趣召赴阙,拜翰林学士承旨,未几,以疾卒,年六十三。构历事三朝,练习台阁典故,凡祖宗谥册册文皆所撰定,朝廷每有大议,必咨访焉。喜荐引寒士,前后省台、翰苑所辟,无虑数十人,后居清要,皆有名于时。(选自《元史·王构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B.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C.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D.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拨/皆时之名士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后来“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B.太庙,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C.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十五日称为“望”。D.铨选,选官制度。吏部主选文武官员。官员有的由皇帝任命,有的由有关部门补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构富有文才,获得赏识。他从小聪明,学问渊博,文章雅典,凭文章入仕;他被贾居贞器重,贾居贞让儿子跟他学习;他写的诏书得到皇帝的欢心。B.王构恪尽职守,主动担当。他为朝廷积极谋划;平反了一些冤案;他和卜忽木去办事,因故可能获罪,他主动要求承担责任,最终被朝廷免职。C.王构积极议政,不惧权贵。有人上书主张搜刮民众,他和何荣祖极力反对,予以阻止;有人倚仗权贵作恶,百姓侧目而视,他把此事上报朝廷。D.王构富有威望,引荐后生。他是三朝元老,熟悉一些事务,朝廷碰到大事都会向他咨询;他喜欢推荐贫寒之士,所推荐的几十人后来都身居高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卜忽木曰。(2)官贷民粟,岁饥而责偿不已,构请输以明年。〖答案〗10.C11.D12.B13.(1)第二年春季他们返回,住宿在卢沟的驿站中,他们估量此行已超过了期限,将会有不可预测的灾祸发生,王构对卜忽木说。(2)官府将粮食借给老百姓,闹饥荒而官府却不断地要求百姓们偿还借贷,王构为百姓请求在第二年交纳。〖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宋国灭亡后,王枸同李槃一起接受了皇帝的旨意,到杭州收取宋三馆的藏书图册、太常及天章阁所藏的礼器和仪仗,将这些物品带回京师。凡是他所推荐和选拔的人,都是当时的名士。“仪仗”和“太常天章礼器”都是“取”的对象,不能直接跟在“归于京师”前面,需断开,排除AB;“同被旨”与“至杭取”是两件事,存在先后关系,需断开。“三馆图籍”是“取”的宾语之一,需跟在其后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吏部主选文武官员”错,应是吏部主选文官,兵部主选武官。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最终被朝廷免职”错,由原文“会桑哥死,乃免”可知,应是因桑哥死去,他们免于被治罪。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明年”,第二年;“度”,估量,估计;“且”,将;“不测”,不可预测(2)“贷”,借;“责”,要求;“已”,止;“输”,交纳。参考译文:王构字肯堂,是东平人。年少时就聪明有悟性,气度深沉庄重。学问渊博,文章典雅,刚成年时就因词赋写得好而中选,任东平行台的掌书记官。参政贾居真一同他见面就很器重他,并让自己的儿子跟从他学习。授予他翰林国史院编修的官职。当时朝廷派丞相伯颜征伐宋朝,事先下诏谴责宋朝,命令王构起草诏书进奏,世祖读后特别高兴。宋朝灭亡后,王构同李槃一起接受了皇帝的旨意,到杭州收取宋三馆的藏书图册、太常及天章阁所藏的礼器和仪仗,将这些物品带回京师。凡是他所推荐和选拔的人,都是当时的名士。王构回到京师,入朝晋见皇帝,调任应奉翰林文字,升任修撰。当时丞相阿合马被强盗杀死,世祖也已觉察到阿合马的奸恶,于是再度以和礼霍孙为丞相,革新政务,其中以王构参与谋划的事情居多。他历任吏部、礼部郎中,到河南密查被押在狱的罪犯,其中很多人是王构给平反昭雪的。改任太常少卿,制定了亲享太庙的仪注。当时桑哥为丞相,让他同平章卜忽木检查校核燕南的钱谷财政情况,并督察那里拖欠的赋税。他们在十一月三十日前往,限期在年底回朝复命。第二年春季他们返回,住宿在卢沟的驿站中,他们估量此行已超过了期限,将会有不可预测的祸事发生,王构对卜忽木说:“假如要被治罪的话,我将自担其罚,不连累您。”恰逢桑哥死去,他们才免于被冶罪,朝廷有旨命他出京到江西选拔人才。回京入翰林院,任侍讲学士。世祖去世,王构负责撰写谥册。成宗登上帝位,王构由侍讲任学士,编纂实录,书编完后,他被任为参议中书省事。当时南方有士人上书陈述便利请求朝廷搜刮田赋,执政的官员想接受这一建议。王构与平章何荣祖共同进言认为此事不能做,他们的辩解十分有力,此事终于没有施行。他因患病回到东平家乡。很久之后,被起任为济南路总管。有诸王的侍从下属依仗主子的势力横行州县,百姓没有人敢正眼相看的,王构将此事上报了朝廷,朝廷把这些侍从下属放逐到了北方边境地区。学田被牧地所侵占,王构予以处理归还学田。官府将粮食借给老百姓,闹饥荒而官府却不断地要求百姓偿还借贷,王构为百姓请求在第二年交纳。武宗登帝位后,因要编写国史,紧急征召他入朝,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承旨,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三岁。王构曾先后在三朝做官,熟悉台阁典故,凡是有关皇帝的谥册册文都是由他撰写定稿的,朝廷中每当有重大事情商议时,必定要向他咨询。他喜欢推荐贫寒出身的读书人,省台、翰林中,他先后推荐并得到任用的,不下几十人,后来都身居高位,在当时都很有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秦州杂诗(其一)①杜甫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③秋。西征问烽火,心折④此淹留。〖备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②生事,即生计。③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④心折,即心惊。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B.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C.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空旷宁静,以此衬托诗人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D.“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淹留?15.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答案〗14.C15.①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悲生事”“因人”,点明家境困苦,要投靠他人而生活。②投靠亲友,漂泊不定之悲。诗人居无定所,只得携家到秦州投奔从侄、朋友而远游。③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过陇山与险关,涉鱼龙河,度鸟鼠山,一路艰险万分。④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一路西征,不停的战火,让诗人担心秦州也不是安宁之所。〖解析〗【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宁静”错误,应为“寂寥”;“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以偏概全,不止远游。故选C。【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能力。首句“满”字大境界,满眼饥荒令人悲伤,表现安史之乱背景下,百姓流离失所,艰难谋生。作者一家是千万个家庭之一,生事犹生计,所经历的困境也是千万个家庭之一,所抒发的个人情感也具有代表性。“因人作远游”依附他人远游异乡。表达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颔联“迟回,徘徊”,实际是抒发内心的犹豫不定。“怯”字即表现陇山的山路崎岖,又指代心情担忧,与“迟回”相照应。“浩荡”是大境界的词,即是到了。到了大震关,前面的怯字并没有生出到达的喜悦,反而是极目之处忧愁之大。颈联两句“水落、山空”表明季节深秋。“鱼龙”川名,“鸟鼠”山名,皆是途中地名,又仿佛途中实景。“水落”,深秋渡河,水少的景况。“山空”,万木凋零,所以鸟鼠深“秋”。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尾联是写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最后以“此地亦不可久留”的心情结束全诗。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描绘出一幅声色俱显、动静兼备的峡江秋景图。(2)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是孤寂时即使面对美景饮酒也往往更添愁绪,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为明证。(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和抒情融一体,笔力遒劲,境界宏阔,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写景转到写人,承上启下。〖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创新不是一味寻求。牛年央视网络春晚的“开新”,最为关键的在于创作团队能够坚守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让的作品传递出青年对家国、亲人的挚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唤起不同年龄层受众的共鸣。(),更不应是局限于某个圈层的狂欢。新媒体时代网络文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打破不同圈层文化之间的壁垒,以崇高的时代精神、开阔的文化格局和鲜活的现实观照,发挥文艺作品引领社会价值的重要作用。牛年央视网络春晚敏感地捕捉到青年群体的潮流热点,以时代精神嫁接青年喜闻乐见的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受众。青春偶像在的交响乐曲中,用一曲《山河无恙在我胸》致敬抗疫英雄;说唱节目《我的家乡最闪耀》,传递浓浓家乡情和拳拳赤子心;零零后女孩儿段奥娟与童声合唱团带来《陪我长大》,不懂事的“小棉袄”也要立志成为守护家人的“防弹衣”。爱祖国、爱家乡、爱家人,晚会以的美育熏陶呼唤着青年要有超越小我的大爱。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标新立异引人入胜大气磅礴春风化雨B.独辟蹊径美轮美奂大气磅礴如坐春风C.标新立异美轮美奂抑扬顿挫春风化雨D.独辟蹊径引人入胜抑扬顿挫如坐春风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网络文艺具有明显的圈层文化特点,但网络文化不是小众文化的代名词B.虽然网络文化具有明显的圈层文化特点,但网络文艺不是小众文化的代名词C.虽然网络文化是小众文化的代名词,但网络文艺不具有明显的圈层文化特点D.虽然网络文艺是小众文化的代名词,但网络文化不具有明显的圈层文化特点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答案〗17.A18.B19.B〖解析〗【1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和见解,表示与众不同,也指敢于革新创造。用于褒义时指有创新精神,贬义时指故意另搞一套,显示自己。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新方法,或新风格。从前文“一味”来看,语境更偏于贬义的“表现自己”,而不强调“独”创,故选用“标新立异”。第二空,引人人胜:形容山水景物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美轮美奂:形容房屋宏伟华丽而众多。语境的使用对象是“作品”,故选用“引人入胜”。第三空,大气磅礴:形容气势盛大雄浑。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悦耳。从下文语境来看更偏重“气势”而非音调高低。故选用“大气磅礴”。第四空,春风化雨:比喻潜移默化的良好教育或称颂师长循循善诱的教诲。也比喻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如坐春风:比喻与人品、学识俱佳的人相处,受到亲切地教诲。根据语境中的“美育熏陶”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故选用“春风化雨”。故选A。【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景补写的能力。根据下文陈述主体为“网络文艺”可知转折词“但”后的部分也应该以“网络文艺”为陈述主体,这样就排除A、D项。从句式协调角度考虑,“但”后面最好是“不是”,以照应下文“更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