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_第1页
学习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_第2页
学习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_第3页
学习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_第4页
学习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让我翘首以盼的同时又惴惴不

安,欣喜若狂之余却又满心焦虑,细细看下来,对其中的内

容,我并不能完全吃透,虽然已经过几次线上的培训学习,

很多地方依旧是半知半解。这次培训学习,从中我受益匪浅,

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与体会,进一

步认识到了自身要深入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X老师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讲座:一是学习新课标,

了解主要内容的“变”与“不变”;二是结合统编教材的教

学案例谈任务群的理解和实施;三是结合作业设计和考试命

题谈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一致性。

对比2011版课标,在课程方案上不仅完善了培养目标,

优化了课程设置,更细化了实施要求。在课程标准上强化了

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

对比我们的两版语文课标,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到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从

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到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

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到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

合;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到增强课程实施

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再到倡导课程评价

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不断修订是为了

跟随时代的发展,本质上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虽然一直在

修订,但是语文的核心与本质是不变的。语文教学是在实践

中不断精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面临许多新事物,

我们要用辩证的目光去看待。守正创新,是语文教学的应有

之义。

尤其是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使用,也让我走出了误区。

X老师用文本解读的方式指导我们读懂课标,读薄课标。并

展示了一个单元的设计,为我们解读“学习任务群”的前世、

今生、未来。我豁然开朗,列出具有关联性的学习任务,并

且要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原来“学习任务群”的

实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标的学习要落实

到课堂上,转化为贴近实际的具体教育教学活动,进而滋润

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他们似雄鹰翱翔天际,释放梦想。道

阻且长,行则将至。

学习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今年的4月份发

行了。学校布置自学,我在网上一页一页地翻读,但是读后

却感觉有些迷茫,总觉得这次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变化有些

大,有些内容感觉理解不透彻。幸好,在5月10日晚上,认

真听了参与教材编写的温儒敏教授做的题为《遵循课标精神,

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的讲座,听后感觉对2022版

《语文课程标准》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提出育人价值概念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坚持以德育为主,也就是“立德

树人”,这样育人价值的提出,定位了语文课程的性质。除

此之外,在育人价值方面,新课标还强调了良好的个性,健

全的人格,这些都要在中小学阶段打好基础。新课标中还特

别提到了“以文化人”,教师要关注到语文在育人方面有不

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二、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

20H版《语文课程标准》只提了听、说、读、写能力方

面的“语文素养”,而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

“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核心素养包括文化素养、语言

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

体,彼此不能分开。但是作为语文老师,提升思维能力、审

美能力,传承和理解文化,都是要以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为基

础,这一点我们绝对不能忘记。

新课标中要求我们要重点关注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新

课标的最大亮点。以前我总认为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是数学学科的事情,现在发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除此

之外,这次新课标还讲到了思维品质的提升,其实就是语言

思维训练过程中最基本的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及对创

新的追求,并以此来推动我们的语文教学。

三、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在

以前的小学语文课标中,从来没有看到“任务群”三个字。

刚接触这个名词时,真是一头雾水。”何为任务群?”,上

网查阅相关资料,还是不太明白。正好学校教导处推荐网上

学习温儒敏教授的讲座,终于对“任务群”有了点了解:

“群”是外在的组织和呈现形式,“学习任务”是“群”里

的核心内容。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作用,准确理

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从已任教过的中

高年级教材来看,每个单元都有单元提示,都有一个训练重

点,这实际上就是在落实学习任务群了,只是落实的是任务

群中的某一方面。“任务群”该怎么落实,教师要关注每个

单元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按照提示,强化情境,强化学习的

自主性。比如六下第一单元的单元提示是:分清内容的主次,

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

出特点。因此,教学时,老师的讲解要努力指向单元目标,

要有针对性,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在作业设计上要立

足于学习任务群,做到“少而精”“实而活”。这样就可以

把课标的精神、教学实际和用好统编教材结合起来。但是,

我认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要进行群文教学,有些课还是需

要老师多讲、精讲,先要学生读懂、读明白,然后才能开展

活动。

四、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概念

新课标还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小学阶段是一个人

最好的黄金读书时间段,现在学生面临的问题是阅读量不够,

没有阅读量,语文素养是上不去的。有阅读量和阅读面,课

堂上教师的点拨才有效。每册语文教材里都有“快乐读书

吧”,也是一本一本给学生推荐,他们都属于整本书阅读。

我们老师平时要做的是教给学生一定的基本阅读方法,激发

他们读书的兴趣,但是班级也要有相对自由的书单,提倡学

生自己去自由阅读,不要有过分的苛求,不搞过多的活动,

要想办法让学生真正想读书。

总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加明确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带来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系统提出了核心素养目标,明确

立德树人,充分彰显教育目标,以文化育人的导向。强调立

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

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创新性。对于语文新课标,需要学习和

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学习新课标,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2022语文新课标》心得感悟

我们这次研修活动围绕“聚焦核心素养,提升生命质量”

展开,当我刚看到标题时,就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有生命质

量的课堂”,王校长在开幕式致辞中谈到:有温度有活力的

生命课堂,是聚焦核心素养、是建设学习共同体,是提升生

命层次的生命课堂。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有了这些基础认识,

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学习收获:

第一,读进去,跳出来

在新课标公布电子版的时候,我就已经自己打印好开始

研读。偶尔跟随线上名师的解读进行梳理。那时只是在理解

“是什么”的问题,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增添了什么,修改

了什么。而这次的集中研修,在专家老师的解读下,我在一

定程度上明白了“为什么”的问题,课标的修订在社会发展、

政策背景下的必然需求。对于新课标的学习要知其然,更要

知其所以然。将内容熟记于心,更要跳出来更全方位地理解

新课标。

第二,学进去,用起来

18日的两位专家老师在讲座中都重点提到了“语言文

字运用”的核心意义,并且通过对课例的解析来凸显学以致

用的重要性。这三天的学习收获让我对新学期的课堂教学充

满了信心,新学期我执教的是二年级语文,在内化理解核心

素养的基础上,紧抓“语言文字的运用”,以此来提升学生

学习活动的“语文味儿”。这段时间我也在围绕学习任务群,

探索二年级上册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找到统编教材与新课

标的融合点。也希望自己在实践中始终保持着研究的姿态进

行再学习。

第三,领进去,研起来

我非常喜欢申宣成教授在分享的最后说到的一句话:教

师是最重要的课程。我就想到了我们在拼尽全力探索学生应

具备哪些核心素养,反观我自己是否也同样具备这些呢?新

课标关于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第一点就提到了教师应该

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教学相长,应该就是最好的

解释了。在探索研究新课标的过程中,我对自己也提出了明

确的要求:专家把我领进门,努力修行在个人。最简单又最

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先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才

能来通过教育教学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聚焦核心素养,

提升生命质量”是学习新课标的精神,同样也将成为我的工

作、生活常态。

2022年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22年8月26日我学习了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暑期《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线上培训会。虽然只有

短短的一天,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

财富。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教学课

堂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

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就浅浅的说一

下我的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

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

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

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

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

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而“整本书阅读”拓展型学习

任务群就属于第三层。

《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

读书兴趣,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

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整本书阅读

被郑重地写进了课程标准之中。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

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阅读整本

书:“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可见整本书

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需要阅读整本书”,学生浸润在整本书中,而

不是单篇文章,把整本书作为教学内容,积累整本书阅读的

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

世界,培养每一个读者精神世界的“景深”。统编教材将整

本书阅读变得更为系统,它重视的不再是以前一味的强调

“读书吧”“你读了没”这样的结果,而是给予学生系统的、

螺旋上升的、层层递进的读书的方法,学会有目的地阅读,

学会批注,学会提问,学会预测等等,无一不是对孩子能力

的提升,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来转变。在“快乐读书吧”

中,推荐书目,提醒学生坚持读整本书。指导学生读整本书,

教给他们读书方法,并且要“坚持到底”,课前导读课、课

中研讨课、课后延伸课,以一整本书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帮助孩子去读更多的整本书,这对于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必

将是最大的帮助!

整本书阅读首先是“读”,教师无法替代学生的阅读体

验。整本书阅读关键在于“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例如一年级语文上册就可以用以下的教学策略指导:热爱阅

读,不是靠一堂课去完成,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教师

要营造班级读书氛围,可以和学生一起建设图书角、举行故

事会等,发现典型,树立榜样(阅读之星评选)。

那么整本书阅读读什么书呢?这里所说的“整本书”,

也并非完全要按照老师推荐的书目,可以允许学生有一定的

自由空间,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爱上读书,提倡学生可以自由

阅读。其中主要指教科书所涉及的和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

物的建议”中推荐阅读的书。而教科书所涉及许多单篇文章

都来自整本书。那么,将单篇置于整本书中就应该成为阅读

教学的常态,即由单篇而读整本。这样在整本书与单篇之间

“穿梭”,既能引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又能提升单篇

阅读的品质,一举多得。比如在精读课文的“阅读链接”中,

《祖父的园子》链接了《呼兰河传》的结尾、《草船借箭》链

接了《三国演义》的原文(段落)等。

还有之前我们五年级学生阅读古典四大名著,就命制客

观题(如判断题、选择题)考查“有没有读过”,如把书中

的人物、情节、重要事件发生地、典型风俗名物等,与相应

的书名联系起来;也可以命制主观题考查“有没有读

懂”“有没有想法”,如“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

庐'”“唐僧、悟空、八戒、沙僧,你最喜欢谁?说明理

由”“有读者认为贾宝玉只喜欢玩闹不喜欢读书。你同意这

种观点吗?请举书中的例子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如果过于模式化,要求过多,

反而适得其反,弊大于利。鼓励学生读整本书,打造“书香

班级”,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充分阅读,只有增大阅读量,

语文素养才会得到提升。

很多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读整本书时,可以边读边做批注,

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悟,也可以圈画出优美词句,读《西游记》

时可以给妖怪分分类,画一张《红楼梦》家族图谱,为尼尔

斯制作一张人物历险记等等,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能够帮

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理清人物关系,在不知不觉中

将文本内容消化了,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读整本书,教师要“教”,更要“不教”。“不教”,

也就是自己读与学生一起读,与学生读同一本,与学生分享

读书的方法、乐趣和收获,这样“不教”胜于“教”。

小学语文老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2022年版)》心得体会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是为了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

积淀语感,凭借语感,运用语言。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说:

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

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

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

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夏丐尊

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讲到语感,他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

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

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

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

吧。”而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正是语文课该有的味道。

一、披文以入情。

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听、说、读、写有机交织在一

起的过程,所谓“熟读精思子自知”,古人说:“文贵自得,

书忌耳传”凡是“告诉”的东西,都比不上“自得”的好。

所以一堂语文课,老师的讲解分析过多,就索然无味了。只

有让学生读,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读出韵律,读出滋

味,读出情趣,才能养成良好的语感。记得张田若先生曾经

提出过著名的“四三二一”语文教学评价标准,他把“看全

班同学是否把课文读熟了”作为第一条标准,占40%o语文

课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随着时间的推移,越

来越真切地感受到读的重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读进

去,进而悟其意、悟其情。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文化”

的过程。而“文化”学生,只能在读中“文化”,老师的讲

点拨、鼓励,只能起“催化”作用。

二、厚积而薄发

学文如聚沙,学习语文,你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

今天积累一个词,明天记住一句话,日久天长,积累多了,

说话、写文章就会越来越自如,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还有一个比喻也非常贴切,学语文好比在天上布雨,云布得

越厚,雨下得越大,良好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

和语言环境。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

让学生“熟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

把不熟悉的语言变成了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到语言的意蕴

和文章的气势。通过背诵,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精美

篇章,不断充实语言积累,并从背诵中进一步领悟谋篇布局、

遣词造句的精妙,领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这将使学生受益

终身。背诵佳篇名作有利于学生贮存语言,积淀语感,从而

扎扎实实提升语文素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

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语感培养的最好注

脚。实践也证明:大凡爱看书的学生,语感都较强,想象力

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把握非常准确。因此,

语文学习一定要“广积粮”。

三、习惯成自然

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反复地练习

和实践,“学而时习之”,只有“习”才能“惯”。而朱作

仁教授把学习语文的规律概括为两句话:大量读写,读写结

合。学习语文,读和写是交叉在一起,是“滚动”发展的。

学生在阅读中习得的语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运用,

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阅读教学中,努力创设实际情境,让

学生无拘无束进行口语交际;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朗读、说话、

演讲,或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转述等,深化感悟。

在学生读懂、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扩写、缩写、仿写、

改写、写读后感等,读写结合,升华感悟。拓展阅读教学的

空间。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

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

言的源头活水,又是运用语言的广阔沃土。因此,要注重课

内外相结合,把生活当作语言的大教材,立足于课内,得益

于课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把生活积累与运用语言结合起

来,让其真正成为一种习惯。

语感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与学生的听、说、读、写都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会文字、推敲语言、品析文本、领

会情感,更要重视读写结合,由此才能把语感的培养从被动

接受转换为主动输出,让学生在长效的阅读体验之中建立自

己的语感体系、构建自己的阅读世界。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临近开

学,为了使我们一线教师读懂教材,吃透教材,更好的运用

教材传授知识,卢氏县教体局精心安排县内优秀教师及县外

名师为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课标教材培训,在此次培训中,

各位名师倾囊相授,分享了他们宝贵的经验,为我们今后解

读教材、课堂设计、教法研究指明了方向。

统编版教材“好教”,但“教好”不易。“好教”的明

显优势在于其编排体系,它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授,还关注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虽然统编教材目标更加明确,能有效

地聚焦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大大地实现了培养学生语言文

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初步的审

美能力,也为教师解决了所纠结的“教教材”和“用教材教”

的难题。但是要教好这套教材,又绝非易事,我们不仅要有

深厚的文学底蕴,更强的专业基础,还要具有钻研、创新的

精神。

在此次培训中,卢氏县教研室张彦红老师以“增强六个

意识,教好统编教材”为题,围绕国家意识、目标意识、文

体意识、读书意识、主体意识和研究意识向我们解读了统编

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在课堂中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等,解决

了教师们心中的困惑。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树立远大

的目标意识,还要搞明白我们“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

人?怎样培养人”,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在大胆传授必

要的语文知识的同时,去渗透责任意识、国家意识等,为祖

国培养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只有这样,我们教师也才会在

教学中努力实践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一理念,让语文的训练在教师的

引导下体现自得、自悟的过程,为祖国培养钻研、创新的新

时代少年;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会在“埋头赶路”的同时,

去“抬头看天”,时不时地为前进的道路正方向,更学会带

着“望远镜”去谋划学生未来。教育事业越发展,对教师的

能力要求就越高,所以我们教师不能单凭一本教材,这样是

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教材以外多看些书,勤于思考,勤于总

结,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培养祖国新时代好少年

夯实基础。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看得见多远的未来,

就能走到多远的远方,我们将以新教材培训为契机,深挖教

材,研究教法,在教学中,渗透六个意识,期待着在新的学

期,与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美丽相遇,在知行合一中挑战自我,

与学生共同追求卓越!

新《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2022年4月出版了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暑假期间学

校号召全体语文教师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我通过学校组

织的线上讲座参与了这次培训,认真学习了新《语文课程标

准》的指导思想,修订原则和主要变化。以下是我在学习中

所记的学习笔记:

一、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

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聚焦中国学生

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为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新课标的修订原则

新课标在目标导向中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

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了课程的思想性。坚持问题导向,

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

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坚持创

新导向。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

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

性。

三、新课标的主要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1.新课标的修订完善了培养目标。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

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

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2.优化了课程设置。在保持义务教育九年9522总课时

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

一体化设计。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中独立出来。

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3.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

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

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

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二)关于课程标准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

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

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

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

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

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

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

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

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

“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

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在语文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应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

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地体现教

学目标的育人立意。

教师应充分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从

培养核心素养出发,把握四个方面整体交融的特点,设定教

学目标时既有所侧重,又融为一体。注意教学目标之间的关

联,避免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简单罗列。

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与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

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

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

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

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

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

应。

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合理安排学习内容,

把握学习难度,组织学习活动。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学习支持,

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经验,发

展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注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避面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

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

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

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

习设计。

语文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

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

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

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

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

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

确立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内涵

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

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

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

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

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

底蕴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

累、梳理和整合,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

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

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具有深厚感情。

评价建议: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

价。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终结性评价包括学业

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结果。

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

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根据各学

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

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

点。

(1)过程性评价原则

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教师要有意识

地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与问题,提

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

方法。要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的问题和不足,优化教

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第

一学段的评价要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过程性评价应统筹安排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立足重点,

关注各个学段的水平进阶。评价要真实、完整地记录学生参

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表现,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沟通、合作和创新能力。

过程性评价应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充

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

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

励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家长参与过程性评价,通过多主

体、多角度的评价反馈,帮助学生处理好语文学习和个人成

长的关系,发掘自身潜能,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

作业评价建设:

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

业评价的关键。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

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

确、难度适宜。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

的可选择性,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要紧

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

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等多种类型的作业,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

量,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

验。

总之,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阅读新《语文课程标准》明

确了语文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的内容和新的要求,这次语文课程标准

的修订给每一位语文老师一个新的导向。作为一名语文教育

工作者,我会坚持终身学习,依据课改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立足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

受益颇深。它加深了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

认识到了贯彻执行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是我的几

点心得体会:

一、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上,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

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

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

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

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仍然体现的是

“讲”、“练”、“考”。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

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

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

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各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

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

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

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

先贤也很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可能

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很单一,熟读成诵,积少成多,

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他们一味的读,一味的背,不也

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

有相当的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

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

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

显热闹,可学生学完后实质上却知之甚少,并且遗忘很快。

三、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式的“教师讲授,学生聆

听”,还是翻新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是改革的“教

师拨,学生转”,实际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其实,语文教

学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学生的自悟探究。

四、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

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

书”,真正做到“减负”,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

五、突出学生学习语文的体验性。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

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

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

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

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

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

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要用脑子去想,用眼睛去看,用耳朵

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一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

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

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

陶。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

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

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

良好的现状。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

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

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

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

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

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

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

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

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

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

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

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

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讨论交流的

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同桌交流,或分组讨论,自由组合交

流,达到全员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

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寻找

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

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值得我们深

思。

总而言之,这次新课改带给我很多感悟。今后,在新的

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我们老师引领

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我们师

生将共同努力,共同成长,迎风破浪,展翅翱翔!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

这次的培训从新课标的解读入手,向各位老师阐述了新

课标背景下的各项语文教学活动将如何开展,我感觉受益匪

浅。其中有几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

首先是教诗歌三部曲:一读,想想有什么;二读,想想

是怎样的;三发挥想象,还可能有什么。调动学生的多重感

官,要达到作者和读者共同感受,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力,感

知能力,五感一心,情景交融。感知能力形象思维伴随着联

想活动展开,如何更好地去教好学生领悟教学内容,让学生

去动脑,去想象,才能学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诗歌教学相比

于课文教学,难度更加大,由于内容的深刻,让学生在理解

方面也更加困难,但有了这些方法的指导,对于我的教学有

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即将教三年级的老师,作业也开始

成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此次培训中,XX老师风趣幽

默地解读作文教学,也让我感触颇多,教师解读单元习作要

求如何设计作文课:1、教材训练点;2、写作支撑点教师解

读单元习作要求教给学生的写作所需知识能力方法策略,招

数即无招,需“顺”。选取少数合适的习作方法,不贪多;

3、教学着力点:关注如何教,当堂写发现学生困难,设计教

学流程中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写作困难处,如写景作文,教认

识顺序,排列景点,引用连接词串联。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

本次培训由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

员XX老师和深圳市教研员白晶老师主讲,为一线教师在新

课标理解和实践方面提供了有益指导。何老师为大家提供了

从宏观到微观的课标解读路径,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

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六大板块逐一阐释

新课标的变化,并且利用关键词深入浅出地帮助教师们把握

“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等新概念的内涵。他还介绍

了五种课标阅读的方式,分别为逐字式细读、提取式阅读、

理解式阅读、关联性阅读、摘录式阅读,并提供详实的阅读

范例。最后,他再次强调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及学习任务群

带来的思维转变,勉励老师们领会新课标精神,致力培养学

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文化人。这些细致入微的讲解解答了

我心中不少疑惑。

经过一天培训后,我思考了以下三点:

一是在日常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做到精致与务实。在教

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标准,将标准中罗列的具体方法、条款、

建议,化为与学生的互动、交往,这是一线教师新课标实践

的最佳途径。

例如,新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阅读与鉴赏”分项课标

中提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指导学生

纠正习惯性地指读,告诉学生在阅读时出声会降低阅读速度、

影响思考等问题。

二是在参与教研与培训中吸收与转化。例如,学校教研

组、备课团队组织的教研,区域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培

训等。本次新课程标准修订,在课程实施部分专门列出了对

“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具体要求,提出了教师应该坚持

终生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努力提高教研水平,才能适应时

代要求的观点。可见,每位教师既是教学实践的操练者,又

是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教师

应努力吸收新课标中的新理念,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三是在富有时代特质的实践中创新与探索。教师可以在

富有时代特色的各种实践中培植创新精神,在全新的教学领

域探索中成长。例如,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关注

学生校内外个体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

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教师在作业设计中

应更加开放地吸收先进的理念,努力设计出更具有挑战意味

的创意作业。

总之,随着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预示着义务

教育进入了新课标的新时代。一线教师应有强烈的使命感,

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努力。

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云培训心得

体会

今天有幸聆听了XX教授对于2022版新课标的解读,感

慨良多。

新课标中提及,语文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在温教授看来,语言运用

是基础,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把思维训

练、文化自信、审美情趣的培养带动起来,这四个方面应当

是一个整体,要协调发展。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有时又

会不经意间出现了割裂,甚至将四个方面孤立看待,这就需

要在日后不断强化意识,并将想法付诸实践。

统编教材的设计围绕着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展开,在同

主题的课文编排中实现单元学习要素的渗透,这为语文核心

素养的落地生根提供了一片沃土。就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

例,这是学生首次触及的思维主题单元,面对看不见摸不着

的“思维”,学生与教师均存在着畏难情绪。为此,统编教

材编排了三篇横跨古今中外且极具情节性与思辨性的课文,

但能否在课堂有所生成,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让思维

在课堂真正“活起来”。我想,我们在授课时,若能将语言

运用作为工具,为学生创设实际的情境,也许就能事半功倍。

例如“你就是楚人,你会怎样推销你的矛与盾呢?”“假如

你是赛马现场的记者,你会如何实时解说?在比赛结束后,

你又最想采访哪位角色?”“如果你是船长,你会怎么做?”

诸如此类的情境化问答设计,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余更能加深

对角色思维的理解。当然,教学至此,为了让思维逻辑更加

清晰明了,我们就需要做出相应的推演,让思维实现可视化。

也许,一幅精美清晰的板书设计,或是学生自主绘制的导图

设计,都可以成为课堂中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相互融合的呈

现,当然,我们的作业本也为教学提供许多辅助支撑,简洁

明了的图示题就是一种思维的凝练。

新课标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索的教学途径与模式,如

何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习得语言运用能力,体悟人文

情怀,增强文化自信,这是我们每个语文人的使命。

与文为伴,与生为友,深耕讲台,何其所幸……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2022版《语文课程标

准》,作为教材编写和考试改革的重要指导材料,新课标的落

地与广大师生息息相关。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

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

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

识器。在工作室主持人带领下,我们一起研读新课标,学习

新理念。

新旧课标不一样的六个关键点:一是新增核心素养内涵,

增加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二是课程

内容全部更新:新增主题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

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三

是学段要求中,将每学段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

将“写作”“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将“综合

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四是新增学业质量,从学业

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两部分编写。五是新增教学研究与

教师培训相关要求;六是附录:语法修辞要点中增加常用标

点符号的说明。

新课标中统领总体目标的是核心素养内涵,包括四点:

文化自信、语言应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其中我对“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最感兴趣。说到

“思维能力”,我们往往会觉得那是理科该干的事情。语文

和思维关联不大。但如今的我,越来越觉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离不开思维的训练和提升。语文的内在是逻辑,是思维。风

花雪月是建立在严密逻辑之上的美的事物。所以“发展思维

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是语文课要特别关注的事情。新稿中

对于核心素养的界定中其中一条为:思维发展与提升,崇尚

求真创新。具体解释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通过语言

运用,逐步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

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逐步发展思

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崇尚真知,用于探索创新。着地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可

以怎么做呢?让孩子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内在密码,知其妙,

也要知其所以妙。进入高段,我对读书笔记做了革新,原先

为好词、好句摘录,现在我改成摘录句子、赏析句子,让孩

子解码语言,不是表面的感知,而是内在的发现与习得。孩

子语言完整表达的背后就是思维有意练习的结果。所以语文

的深处是思维。我们要多在课堂中使用类似思维导图这样的

有效手段,这是孩子练习有序严密思维的很好的方法。我们

要多引导孩子去关注表象后的那个为什么。

再说“审美创造”,“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

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核心素养中再次

提到“审美鉴赏与创造陶冶高尚情操”。比如一堂优质语

文课的板书也是“思维”与“审美”的完美结合。现在有一

些老师,把“黑板”变做“舞台”,展示自己的课堂亮点,

这些“优质板书”,无一不是思维和审美的结合,这样的美,

是内外兼具的,不仅只是漂亮而已。“文学鉴赏”也是审美

的活动。六下第二单元是阅读外国名著,语文园地中有一-题

是: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

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我发现,上课时很多老师都把最

终结果指向第一种也就是课文中的版本。确实,课文中的版

本语言夸张、幽默,是非常符合孩子的阅读口味的。但其实,

这是一道开放题,译者语言风格不同,看你欣赏哪一种。张

友松的文字读来文绐绐的,可能成年读者会比较欣赏。成时

的版本语言简约,质朴,是另一种味道。让孩子在这样多元

的品评中学会文字的鉴赏,文学的鉴赏,从而慢慢形成自己

独特的审美趣味。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

活力,同时也是新的挑战。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在实践中

不断实践探究,不断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学习能

力体系,努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有了丰厚的收获,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

体会更加深刻了。在以后教学实践中,我将以下方面做出努

力:

1、认真学习新课标,多听取专家的解读,像吕老师一样,

多听,多记,多思考。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

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使自己能深入领会

《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在学习中逐

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准确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主动开展的学习,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2、语文教学要“守正创新”。吕老师在讲座中反复强调

“守正创新”这个词,新课标的“变”与“不变”中体现着

守正创新,教学任务群的设计要体现守正创新。“守正创新”

是指在继承优秀的教育成果,准确理解好的教育理念的基础

上力求创新。

语文教学要守正创新。无论如何改革,语文教学必须以

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

后工作打下坚实的根底。在守好“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

语文教育要更新理念,要切实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树立正

确的语文教育观。语文教育要创新就要关注学生的经历和体

验,从孩子的经历出发引导学生进入语文的世界,以学生的

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语文教材中的语言

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在体验中发现语文

的文字之美,使其的体验、理解转化为表现的智慧,进而引领

学生表现语言之美,在表现语言美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创作

欲,从而去创造美。

作业设计要守正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小学语

文作业的创新设计有思考。布置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是可以

有效得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学

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的有效方法。但传统的一致

的书写作业让一部分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无奈和负重。教师可

以根据家庭教育、成长经历及个人学习能力等的不同,针对

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找准每类学生的学习能力

区域,为学生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选择作业。另外,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

他们的作业量。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

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通过此次培训,我对双减背景下如何借助新课标进行课

程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这也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后

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

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把科研和教学

结合起来,努力用自己的所学培养出新时期有“创造精神”

的学生。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感悟

作为工作室的一名成员,有幸在许会娜名师工作室再次

聆听许昌市教研室XX老师的讲座,我感到很幸福,受益匪

浅,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深度思考。X老师从教材的变化、学

习任务群、基础性作业的设计等方面详细解读了新课标。怎

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每一名语文教师需要思

考的问题。

首先,老教师要不要学习新课标?要,老教师学习新课

标,还要运用新理念进行课堂改革。拿我来说,我是一名老

教师,从教32年,长长的教龄也让我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

问题就是经验,凭老经验教课,而缺乏创新与活力。培训后,

深度思考着怎样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自己的课堂中去。

2022年4月,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让我感到越来越不会教,

越来越不敢教,越来越大的压力迫使我必须不断地学习。新

学期,该怎么做?学课标,转观念,促成长。

其次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课

堂是学生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标要求学生扩大知

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

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

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

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

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在反思中提升。

最后说说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

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倡导以学为主的121生长课堂。121生长课堂是将时

间合理利用,减少教师讲的时间,课堂注重生成,注重学生

成长。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

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

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

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

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

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料的学习和探究

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师生共同在课堂中生长,在生长中提升素养。

2.采用大单元主题教学。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

语文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

程标准》、教科书与新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

编写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

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哪些变化,有哪些独到的进步和

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

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

教学。

3.关注学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