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23中考二模精准预测卷01(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1页
语文-2023中考二模精准预测卷01(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2页
语文-2023中考二模精准预测卷01(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3页
语文-2023中考二模精准预测卷01(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4页
语文-2023中考二模精准预测卷01(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中考二模精准预测卷01(上海专用)

一、古诗文(40分)

(一)默写(16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2.,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望着银杏树叶纷纷下落,小李赞美不己,小王却十分感伤。•旁的小张同学感叹道:“你俩对同•景物的感受截然不同,正如《岳阳楼记》中所写的

【答案】似曾相识燕归来长风破浪会有时千骑卷平冈春蚕到死丝方尽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解析】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

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燕、骑、冈、览”等字词的书写。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24分)

【甲】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

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

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谢无逸①闲居。一日,有一举子来谒,坐定,日:“每欲问公一事,辄忘之。尝闻人言欧阳修者,果何如人?”无逸熟视久之,口:“旧亦一书生,

后甚显达,尝参大政。”又问:“能文章否?”无逸曰:“文章也得。”无逸之子宗野方七岁,立于旁,闻之,匿笑而去。此等举子,如何唤作书生?

注释:①宋代临川城南人,北宋文学家。

6.【甲】文选自课文《》。(2分)

【答案】醉翁亭记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由选文“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等句

子,可以推断出选文出自《龄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

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答案】太守回去而宾客跟随(他)。/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在整体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本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尽量字字落实。本题注意下列重点词语:归:回去。

而:表顺承。从:跟随。

8.梳理【甲】文第①段内容,填写表格。(6分)

场景生活特点

滁人游

(1)_______

太守治理下滁州百姓过着(3)_______的生活

(2)_______

太守醉

【答案】太守宴众宾欢安定富足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场景的描绘,理清思路,划分层次,概括文意。【甲】文第①段共包含四个句子,

每个句子为一个层次,每一层次均是先描绘具体的场景,最后对这一场景加以概括。场景依次是:滁人游也、太守宴也、众宾欢也、太守醉也。所以(1)

(2)处应填:太守宴、众宾欢。(3)选文从内容上来看,叙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描绘出琅哪山上一派欢乐热

闹的景象,体现了滁州百姓生活安定富足。

9.解释【乙】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宗野方•七岁()(2)匿笑而去()

【答案】正;刚刚离开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确定词义,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1)大意:宗野刚满七岁。方:正,刚

刚。(2)大意:偷偷笑着离开了。去:离开。

10.对【乙】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经听人说过欧阳修,果然有这样一个人吗?

B.曾经听人说过欧阳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C.尝试听你说过欧阳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D.尝试听你说过欧阳修,果然有这样一个人吗?

【答案】B

【解析】B.此句中,“尝”是“曾经”的意思,而非“尝试”之意:“果”是“究竟”的意思,而不是“果然”;“何如”是“怎样”“怎么样”的意

思;“人言”的“人”指的是他人,非指谢无逸,不能理解为“你”。整句的意思是:曾经听人说过欧阳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故选B。

11.从【甲】【乙】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有两大才能:(1);(2)o(6分)

【答案】善理政善为文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刻画,去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甲】文的尾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句包含两层意思:“醉能同其乐”体现的是“与民同乐”的思想,只有百姓安定富足,才能同游同乐,从侧

面反映了欧阳修的治理能力,为政有.方,善于治理:“醒能述以文者”是说欧阳修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也表明他擅长写作,善于为文。【乙】

文中“尝参大政”“文章也得”也突出了欧阳修这两大才能。

【参考译文】

【甲】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

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井口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

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

醺陆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木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

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

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

谢无逸闲居在家。有一天,有个贡生来拜见他,坐卜.后,问道:“每次想问您一件事,却总是忘记。曾经听人说过欧阳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谢无逸仔细看他,过了•会儿,说道:“以前的一个书生,后来当了官,参与国家大事。”贡生乂问道:“他能写文章吗?”无逸说:“他写的也可以。”

无逸的儿子谢宗野刚满七岁,站在旁边,听到后偷偷笑着离开了。这样的考生,怎么能叫作读书人呢?

二、现代文(3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9分)

沸腾的火锅,滋味绵长

彭薇

①老舍在《骆鸵祥子》里写道:“先去扫扫雪,晌午我请你吃火锅。”作为一种应景菜肴,火锅一直是冬日的最佳搭档。中国的饮食文化脉络万千,

你知道火锅的前世今生吗?不同流派有哪些各异的特点?

(1)—

②火锅是•种历史悠久的餐饮形式。火锅,古称“古董烫”,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中国的火锅具体起源于何时已无确凿考

据,但考古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类似火锅的烧炉。2015年,在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挖掘时,发现了类似火锅炉子的陪葬品。经过鉴定,考古专家初步

认定这是一个距今2000多年的青铜火锅。唐代末年,中国岭南地区会制作一种烫汤叫“不乃羹”,“以羊鹿鸡猪肉和骨同一釜煮之,令极肥浓,漉去肉,

进之葱姜,调以五味”,类似今日火锅汤料,然后“贮以盆器,置之盘中”。到了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还是一道“宫廷菜”。史料记载,乾隆

皇帝就是火锅的爱好者,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必备火锅。

(2)______________

③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独特的水土,也养出了一方的地道火锅。

④川渝•带的火锅讲究鲜香麻辣。这种风味的火锅适合巴蜀大地的潮湿气候,麻与辣的交汇使得川渝火锅“很热血”。食材各色各样,仿佛•切都

能涮进火锅里。川渝火锅调料•般选用最基本的葱姜蒜和香油,这样才能搭配“重口味”的火锅味。烫菜也有规矩,先吃毛肚、鸭肠等食材,有个流传

的“七上八下”烫法,这样烫出来的菜才最嫩。对于川渝人来说,火锅这种形式似乎是最好的朋友聚餐方式,符合川渝人热情好客的性格。

语文试题第3页(共14页)

语文试题第4页(共14页)

⑤老北京火锅最讲究的是“涮”。吃老北京火锅,铜锅、木炭、清汤锅底、羊肉等搭配少不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涮”的效果。与川渝火锅的麻

辣交替相比,老北京火锅的“涮羊肉”更讲究木味,肉片薄而匀,尤其是刚刚切好的手切鲜羊肉,在铜锅里•涮,鲜嫩的羊肉瞬间紧致。再配上麻酱蘸

料、红腐乳等施料,以及现烤的芝麻烧饼,别有一番滋味。

⑥广东人喜爱海鲜火锅。对许多食客来说,它的汤底恬淡,口味平和,更显“素面朝天”,保留食材原味。有人比喻,广东的“打边炉”里,藏着

海洋的壮阔。虾、蟹、花甲、鲜八爪鱼等各种海鲜,配上猪骨、枸杞等熬成的高汤,浓香而清鲜。

⑦上海作为“海纳百川”之都会,在餐饮方面显示了充分的包容性。19世纪以来,五湖四海的移民带来了各种饮食方式,其中就包括火锅。《中报》

1893年12月13日刊发的一则启事提到了“什锦火锅”。1937年上海出版的《家庭》中就写道:冬至节边,松江四鳏妒鱼最适合在火锅中烹食。锅中用

鸡汤,另加冬笋片、火腿丝、冬菇、鲜蘑菇等作为点缀,待沸透,然后投入新鲜豆苗数茎以及刚剖杀之活纳鱼数尾,一熟便吃,卜.酒尤佳。上海火锅改

良南北两地火锅,形成了对上海人口味的风味。

⑧云南菌子火锅、贵州酸汤火锅、海南椰子鸡火锅……大江南北,火锅家族日益兴盛。

(3)—

⑨中国人为何如此热爱火锅?学者易中天曾经这样解释:“火锅简直浑身上下都是中国文化。”火锅最为宜观地体现了“在同•口锅里吃饭”的深

刻意义。火锅热,表示“亲热”:火锅圆,表示“团圆”;火锅用汤水处理原料,表示“";火锅不拒荤腥,不嫌寒素,用料不分南北,调味不

拒东西,山珍、海味、河鲜、时菜、豆腐、粉条,来者不拒,一律均可入锅,表示“":火锅荤素杂糅,五味俱全,主料配料,味相渗透,又体

现一种“”。

⑩可见,沸腾的火锅中,盛着流动的中国味道。热气鼎沸之间,又多了几分人情来往。“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一些火锅爱好者

甚至将此作为一种生活的释怀。白居易诗云:“绿蚊新醋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今读来,不失为冬日发出的一份火锅“邀请

函”。

(有删改)

12.第⑨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是()(4分)

A.兼济天下中和之美以柔克刚

B.以柔克刚兼济天下中和之美

C.中和之美以柔克刚兼济天下

D.兼济天下以柔克刚中和之美

【答案】B

【解析】考查词语运用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词语本义,联系句子语境进行辨析。兼济天下:指同时涉及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中和之美:意思是

相对的事物互相抵消,失去各自的性质,以达到美好的境界:以柔克刚:指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第一空,根据上文中“火锅用汤水处理原料”的内

容可知,水是柔软的,被处理的原料相对坚硬,所以应选择“以柔克刚”:第二空,根据上文中“火锅不拒荤腥,不嫌寒素,用料不分南北,调味不拒

东西,山珍、海味、河鲜、时菜、豆腐、粉条,来者不拒,•律均可入锅”的内容可知,火锅可以接纳各种食材,所以应选择“兼济天下”:第:空,

根据上文中“火锅荤素杂糅,五味俱全,主料配料,味相渗透”的内容可知,火锅中的各种食材的味道相互“融合”,所以应选择“中和之美”;故选B.

13.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o(4分)

【答案】引用了老舍在名著《骆驼祥子》中关于火锅的句子,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火锅,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解析】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合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句子中“老舍在《骆驼祥子》里写道:'先

去扫扫雪,晌午我请你吃火锅’”的内容可知,本句采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引用老舍在名著《骆驼祥子》中关于火锅的内容,引出了本文的说明

对象一一火锅,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增添文章文学色彩的作用。

14.第②段中加点词“初步”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性,请说明理由。(5分)

【答案】“初步”是指开始阶段的,不太完备的,是考古专家在开始阶段认定的研究结果。限定了这个研究成果认定的程度。或者不排除经过考古专家

进•步研究鉴定,会有新的发现,这个结论可能会改变。

【解析】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解答时,首先分析词语本义,再结合句子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初步是指开始阶段的;不太完备的。结合第

②段中“经过鉴定,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这是一个距今2000多年的青铜火锅”的内容可知,“初步”是指是考古专家研究结果是开始阶段认定的,在程度

上对这个研究成果认定起到了限定作用。也有可能经过考古专•家进一步的研究鉴定,会有新的结论,“初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15.围绕“火锅”,在文中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小标题。(6分)

(1)。

(2).

(3)o

【答案】火锅的历史发展或前世今生或起源与发展火锅中的风土人情火锅中的中国文化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时,要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文章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概括。(1)处,通过第②段中“火锅是•种历史悠

久的餐饮形式。……中国的火锅具体起源于何时已无确凿考据,但考古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类似火锅的烧炉。……唐代末年,中国岭南地区会制作

一种羹汤叫‘不乃龚',……到了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还是一道‘宫廷菜’”的内容可知,是介绍了火锅的起源和悠久历史以及不同时代的发

展,可概括为:火锅的历史变迁:(2)处,通过第③段中“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独特的水土,也养出了一方的地道火锅”的内容和④至⑧段中“川

渝一带的火锅讲究鲜香麻辣”、“老北京火锅最讲究的是‘涮’”“广东人喜爱海鲜火锅”“上海火锅改良南北两地火锅,形成了对上海人口味的风味”

“云•南菌子火锅、贵州酸汤火锅、海南椰子鸡火锅……大江南北,火锅家族日益兴盛”的内容可知,介绍了火锅在全国遍地开花,并且各地人民加以改

进来适应本地人喜好的情况,可概括为:火锅里的风俗人情;(3〉处,通过第⑨段中“中国人为何如此热爱火锅?学者易中天曾经这样解释:'火锅简

直浑身上下都是中国文化°'火锅最为直观地体现了’在同一口锅里吃饭’的深刻意义"和第⑩段中“沸腾的火锅中,盛着流动的中国味道。热气鼎沸

之间,又多了几分人情来往”的内容可知,介绍了火锅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关联,可概括为:火锅里的中国文化。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0分)

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

刘世芬

①有一次,作家周晓枫到河北作协开讲座。开讲前,主持人先做介绍,周坐在台下第一排座椅上,我就坐在她身后,此时的我,作为听众,懒洋洋

地靠在椅背上,极为放松,可我前面的周晓枫,却没将身体向后倚靠,她自始至终将身体离开椅背两个拳头的距离,正襟危坐,从后面看,她的双臂应

该是整齐地叠放于胸前,绝对是那种芭蕾舞演员的身姿,朴素安然,雕像般一动不动。

②这种坐姿,显现的是一种自律。这种自律唤醒我记忆深处的一个“孩子”。

③那个“孩子”,当时是西安某大型集团总裁助理,27岁,清瘦、文弱,眼神悠悠淡淡,声音细细微微,神情羞羞涩涩,一举一动,生怕惊动了什

么。扎在叔叔阿姨辈的人堆里,特别是在那群德高望重的行业老前辈面前,“乳臭未干”这个词,像是为他定制。

④在周一例会上,我所带的实习团队一律坐到后排,观摩并等待集团为我们举行的欢迎仪式。那“孩子”与那群久经沙场的老前辈一起围坐,研讨

上周工作,总结一周得失,言谈举止间,仍是静悄悄的青涩模样。

⑤如果不是仪式后他坐到后排时那个腰板笔直的姿势,我至多仅记住这样一个安静谦恭的背影。例会结束,欢迎会开始,我们的实习团队围坐到会

议桌前,那“孩子”与集团领导则退居会议桌后面一一只留三两个中层领导致欢迎词。

⑥前一分钟,他们还在汇报上周各自分管的工作,谁都明白,这一次的例会大有不同,因为后面坐着我们这些外人,他们虽非首次“登台”,可是

有“观众”在场,毕竟有别于平时的‘‘例行公事”,每人都极为“重视”,一板一眼,生怕在外人面前出错,此刻坐到后面,可以稍事放松,允许紧绷

的状态分神懈怠。

⑦然而,我还是从会议桌对面一眼看到了他:就在一片静悄悄的松懈中,那“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一样身姿挺直。能够让我牢记并心有所感,

是因为这个姿势的唯一和抢眼。

⑧起初,我还以为他有过军旅经历,他的坐姿真的很“军人”,曾见过部队官兵们持帽端坐,那神情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庄严与敬畏,此刻的他,

双腿笔直并拢,笔记本平摊其上,目光平视,而腰板和脊柱,就那么直直地挺立,自始至终,纹丝不动。

⑨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策”了一下。

⑩在我心中,如此•坐,“泄露”了自励与自持、功力与涵养,为•个初涉职场男孩的•生提供了一套绅士密码,这个姿势所涉极多:砥砺、坚韧、

卧薪尝胆,还有表象背后不为人知的心灵熬炼和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成长。

C这样的坐姿,看起来似乎缺少那么一点倜傥、洒脱,十足的青涩、懵懂,可是谁又敢说,青涩曾缺席自己的成长?只有青涩才不为世俗所囿滞,才

能秉持梦想的鲜纯与清俊,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

门卜年后,我遇到几位西安作家,向他们打听那“孩子”。那大型集团在全国已如雷贯耳,而那“孩子”已成功甩掉“助理”二字,升任总经理。

。不知他现在是否显得成熟了,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他的坐姿肯定一如既往。

。是的,他和周晓枫的坐姿透露出的是自律。残忍的自律!我有时想,有这个必要吗?但同时我又明白,自律,让他们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

自律以一种水滴石穿的韧性,成就其人生的辉煌。

口而且,这样的坐姿,给人的感受,正与身陷绵软沙发时那种昏昏沉沉的感觉相反一一那样正襟危坐的人,其心灵是清澈灵透的,其灵魂则是可以飞

翔的。

16.本文主要讲述了哪两件事?(4分)

【答案】①作家周晓枫坐姿端正。②那“孩子”坐姿端正一如既往。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此题可按照“什么人做什么事”的模式概括作答。由第①段“可我前面的周晓枫,却没将身体向后倚靠,她自始至

终将身体离开椅背两个拳头的距离,正襟危坐”可知,第一件事为:作家周晓枫坐姿端正:由第③段‘‘那个‘孩子’,当时是西安某大型集团总裁助理,

27岁,清瘦、文弱,眼神悠悠淡淡,声音细细微微,神情羞羞涩涩,一举一动,生怕惊动了什么”和第十三段“不知他现在是否显得成熟了,但是,有

一点我可以肯定:他的坐姿肯定一如既往”可知,第二件事为:那“孩子”坐姿端正一如既往。

17.下面对选文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文中第③段描写那个“孩子”时,连用一个荏词“悠悠淡淡”“细细微微”“羞羞涩涩”细腻地表现出那“孩子”在行业老前辈面前“乳臭未干”的

样子。

语文试题第7页(共14页)

语文试题第8页(共14页)

B.文中第⑥段写集团领导们坐在后面时分神懈怠,与第⑦段中那“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一样身姿挺直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那“孩子”灵魂的

样子。

C.文中第【谡”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与第(1段”但同时我乂明白,自律,让他们有•种'时

刻准备’的姿势。”两句互相照应。

D.全文紧紧围绕坐姿来写,突出了坐姿里灵魂的样子;第6段则插叙了十年后那“孩子”的状况,深化了文章主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进行鉴赏分析的能力。D.插叙指的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

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结合第十二段“十年后,我遇到几位西安作家,向他们打听那‘孩子'"和第十三段“不知他现在是否显得成熟了”

可知,作者对于那“孩子”的记忆是在按时间顺序展开的,并未中研叙述,所以“插叙”分析有误;故选D。

18.赏析第⑨段中“蚕”字的表达效果。(4分)

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策”了•下。

【答案】蛰,本义是刺痛,刺伤。这里生动地写出了他的坐姿给“我”的震撼之大。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此题要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其具有的生动、形象等表达效果和人物情感。“蛰”的本义指蜂、蝎子等用

毒刺人或动物。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前文第⑧段“此刻的他,双腿笔直并拢,笔记本平摊其上,目光平视,而腰板和脊柱,就那么直直地挺立,自始至

终,纹丝不动”可知,这里正是指“这个坐姿”带给“我”的巨大震撼与冲击,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19.本文主要写“坐姿”,③④两段为何要用大量笔墨写那个“孩子”的青涩?(4分)

【答案】欲扬先抑,为下文突出那“孩子”的坐姿和成就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分析③④段的内容,由“清瘦、文弱,眼神悠悠淡淡,声音细细微微,神情羞羞涩涩,•举•助,生怕

惊动了什么”和“言谈举止间,仍是静悄悄的青涩模样”可知,这里写那个“孩子”的表现让人在来觉得非常文弱、怯生,是抑笔:联系后文第⑦段“就

在一片静悄俏的松懈中,那“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样身姿挺直”可知,这里写那个“孩子”的身姿给人挺拔、难忘的感觉,与前文③④形成对比,

是扬笔.所以是欲扬先抑的写法,突出表现了那“孩子”的坐姿给“我”的震撼之大,也使文章跌宕起伏,避免了平淡;再结合后文第十二段“那大型

集团在全国已如雷贯耳,而那‘孩子’已成功甩掉‘助理’二字,升任总经理”可知,这里写那“孩子”事业成就的内容,也更能凸显出“自律”对人

生有重大影响这一主题。

20.标题中“灵魂的样子”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4分)

【答案】①自律。②自律以一种水滴石穿的韧性,成就其人生的辉煌。

【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理解标题要与理解全文内容相结合。第一问,由第卜一段“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着

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和第十四段“是的,他和周晓枫的坐姿透露出的是自律。残忍的自律!”等语句可知,“灵魂的样子”指的就是自律。

第二问,由第十四段“但同时我乂明白,自律,让他们有种‘时刻准备’的姿势。自律以一种水滴石穿的韧性,成就其人生的辉煌”和第十五段“那

样正襟危坐的人,其心灵是清澈灵透的,其灵魂则是可以飞翔的”可知,他们的坐姿正是他们灵魂的姿态,正是因为他们严于律己,坚韧不拔,•点'

滴,一步•个脚印,才能够成就其人生的辉煌.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1-23题。(11分)

“学校学生会”将开展名著阅读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21.【改通知】有一处格式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3分)

通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名著•传文化”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中国古典小说”专题探究活动,请整理读过的中国古典小说知识

及十一假期所做的问卷调查数据,于10月20日上午10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阅读交流活动。

2020年10月8日

修改意见:

【答案】添加着名:校学生会

【解析】本题考查通知的格式。通知的格式如下:第一行正中间首先写标题,标题可以直接写为“通知”或“关于**的通知”;然后第二行顶格写被通

知方的名称,后加冒号。但如果正文已明确了通知的对象,被通知方的名称也可略去;接着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交代清楚申请理由,根据表格调查

数据提取申请分析;然后换行空两格写正文。如果正文内容较多。可分条列举以便突出要点;最后右下角分两行写落款,上面是发出通知的单位名称(校

学生会),卜而是发出通知的具体的时间(***年**月**日).据此可知格式不规范在落款处,应在日期的上一行添加著名:校学生会C

22.【析数据】卜而是对某一社区(100人)做的四大名著阅读情况调查问卷结果,请完成调查分析。(4分)

项目《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

读完原著的30%36%15%29%

1看过影视的

85%100%65%80%

社区人员阅读情况分析结果:

【答案】示例一:阅读四大名著原著的人数占比较低,《红楼梦》最低仅有百分之十五:百影视的占比明显高于读完原著的,《西游记》全都观看过,

占比百分之百。

示例二:阅读完四大名著的人数占比均较低,没有超过仃分之四十的,《红楼梦》最低仅有百分之十五;通过影视百名著的与读完原著的相比,占比明

显高,均高于百分之六十五。

【解析】本题考杳表文转换c解答此题,苜先要认真阅读表格,阅读表格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表格的标题,二是表格的行和列的提示,三是表格中的数

据。然后要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找出变与不变之处。仔细观察图表第二行,可看出阅读完四大名著原著的人数占比分别为《水浒》30%、《西游

记》36M《红楼梦》15%、《三国演义》29监据此可知:阅读完四大名著的人数占比均较低,没有超过百分之四|•的,《红楼梦》最低仅有百分之卜五:

观察图表第三行,可看出看过四大名著影视的人数占比分别为《水浒》85%、《西游记》100%,《红楼梦》65%《三国演义》80%,由此可知:看影视的

占比明显高于读完原著的,《西游记》全都观看过,占比百分之百。

示例1:观看四大名著影视的人数明显多于读完原著的人数。

示例2:存过《西游记》账视的人最多,读完《红楼梦》原著的人最少。

23.【辩论点】你赞同哪方观点?请结合情节简要阐述理由。(4分)

针对林冲这•人物形象,正方观点:林冲是《水浒传》中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反方观点:林冲不是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

【答案】示例:赞同正方观点。因为林冲在经历妻子被调戏,误闯白虎堂,发配充军被暗杀等一系列事件后,真正看清了朝廷的腐败和黑暗,因此对朝廷

招安亳不妥协,。

【解析】本题考查写辩论词。首先选择自己赞同的观点,然后再阐述理由,选择哪种观点都行,阐述理由时要结合名著情节和林冲人物形象,自圆其说

即可。

示例一:赞同正方观点。《水浒传》第七回,林教头剌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因为得罪了高衙内,受到高太尉的打击报复,以持械进入白

虎节堂的缘由,剌配沧州,路过野猪林,两个公人意欲谋害林冲,被早先结识并互为敬重的朋友鲁智深所救。林冲在遭陷害家破人亡时他还对腐朽朝廷

抱有幻想,认为自己只要认罪伏法,自己的家人就可以免遭毒手。谁知道发配充军被暗杀,险些丧命,这时他才真正看清了朝廷的腐败和黑暗,对朝廷

招安坚决不妥协。

示例二:赞同反方观点-林冲是个缺乏独立人格的人,没有主动和独立行事的勇气。他确实有不满现状的情绪,但没有勇气主动去改变现状,无论是妻

子长得漂亮,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还是林冲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堂,蒙冤刺配沧州,途中幸亏等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他都在忍受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