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
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
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
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
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
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
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
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
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
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
秒)
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
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
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
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
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
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
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
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
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
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
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
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
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
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
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
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
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
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
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
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
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
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
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
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
李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
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
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
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
该地的昼长
七:区叱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力口,求西用减.若求
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
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回答者:122.15***8*2009-11-2213:34
检举???
L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T太阳系T银河系T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
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
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
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
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
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
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
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
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回答者:我叫天使CC-一级??2009-11-2620:04
检举???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
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
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
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
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
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
高度的变化一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一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
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
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
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
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
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
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
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
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
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
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二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一夜长
日出时间=12:00一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
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
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一一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
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
最慢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
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
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昼短夜长,北极
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
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雪线上升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受东
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夏季风影响,降水多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
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大
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
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
温多雨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
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
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
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
强风、暴雨、风暴潮)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较多较少
第三单元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
(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
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
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
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
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
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
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
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
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
〉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
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
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
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
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
(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
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
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
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
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
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
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
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
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
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
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②反气旋(高
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
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
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
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
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
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
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
日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
晚。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
动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
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
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
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
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
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度以上,全球只有
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
——40。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
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
局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
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o-60。大陆西岸(地中海
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
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
r§j温多雨o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
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
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
月,年降水量较多。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
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旱涝灾害寒潮
发生的时间夏秋季节春夏秋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蒙古、西伯利亚
影响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
国范围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
雨大风、雨雪、冻雨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
氧层破坏(氟氯燃消耗03)、酸雨(SO2sNO2)
29、温室效应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
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
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
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
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
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0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
噪音、美化环境
第四单元水环境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
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
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
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
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
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
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
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
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
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
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
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
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
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一增温增湿,
寒流一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一一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一寒暖流交汇;
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裹阳光集中,生物光
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
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
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
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
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
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
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
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
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②反气旋(高
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
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
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
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
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
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
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
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
晚。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
动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
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
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
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
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
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
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
——40o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
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
r§j温多雨o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
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o-60。大陆西岸(地中海
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
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
JSJ7皿.多雨o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
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
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
月,年降水量较多。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
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旱涝灾害寒潮
发生的时间夏秋季节春夏秋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蒙古、西伯利亚
影响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
国范围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
雨大风、雨雪、冻雨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
氧层破坏(氟氯燃消耗03)、酸雨(SO2、NO2)
29、温室效应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
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
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
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
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
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0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
噪音、美化环境
1、用地图学地理法:大家都知道,学地理时,首先要掌握的
就是事物的地理位置。因为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地理位置,事
物的许多地理属性、特征、特点以及与其他地理事物间的
内在联系、内涵规律等才容易一下子揭示出来。举个例子来
说,比如,我们知道了某个城市的位置是在北纬35度某大
陆西岸。这样,我们就容易一下子推断出:它是地中海式气
候。冬季多雨,夏季反而少雨。没有长久的冰冻,生长着耐
旱的,树皮很厚的常绿灌木。春季景色最美,宜于游览等
等。
上述是仅就掌握事物的地理位置,谈谈地图运用的效
能。地图对学好地理的作用当然不局限于此。有人曾说:离
开地图,便不是地理课。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要
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
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己看书,或是做别的事情。教师指图
讲课,事先是经过充分备课的。他会把图中的知识直接指
给学生,避免学生费时间走弯路地自己去查找。
运用好地图的另一个做法是要把《中国地图册》、《世
界地图册》和教科书中的插图,作为自己学习上得心应手的
辅助工具。“两图”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与教材紧密
配合的。而且色调鲜艳悦目,内容生动活泼。如《中国地
图册》中《地球》一图,只要看一眼,便会得出地表一片汪
洋的结论,而且会掌握大陆分布的基本形势。《地球五带》
一图,作者更是用心巧妙,用冷暖颜色显示地带温差,配
合以动植物画面,十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地带的特点。运
用好地图的最后一个做法是不要忽视地理作业填充图的作
用,一定要按教师的要求和布置认真做好填充图作业。
2、字头记忆法: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
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
例1、有关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市名称以及
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等系列知识,地名数据多,硬记有困难,
可用字头法编成顺口溜:
两湖两江两海安,川西云流六千三;
流域超过百八万,宜昌湖口各拉段。
第一句及第二句的“川西云”是字头,指明长江流经的
十省市名称,“六千三”(百公里)是长江全长,“百八(十)
万”(平方公里)是长江流域面积,第四句“宜昌”和“湖
口”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点,“各拉段”与“各拉丹”音
近似,很容易联想到长江的发源地“各拉丹冬”。
例2、记忆世界煤炭储量丰富的七个国家,可以这样记
忆:俄巴中澳印加美。中亚五国,哈吉塔土乌。
3、综合法: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
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下面结合
北美简易图像,说明如何分析它的气候特征。并介绍综合法
的一般步骤。
图中哪种气候分布的面积最广(1)指出北美的位置及范
围,即搞清楚在哪里的问题。
(2)根据事物的组成分解成部分。如分析气候成因,就
要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气压及风带等方面去
分析。
(3)分析各因素的特点,看它们在构成地理事物中起了
什么作用。由上图可知,纬度、西风和地形的特点都对北美
气候产生了影响。
(4)分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述因素中,纬度位置决
定了北美主体在北温带,并处在西风控制范围,南北纵列的
高大地形阻碍了太平洋湿润气流的进入。这反映了北美纬
度、西风同地形之间的紧密联系。
4、谐音记忆法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
忆。
例3、下列几个地理方面的世界之最:
(1)世界最低点死海,海平面以下392米(死孩是三舅
儿);
(2)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22米(加大
马力压那海狗,它只摇摇动双耳)。这是利用汉字谐音来换
字,一语双关,生动有趣,易于记忆。
例4、地壳的物质组成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为:氧、硅、
铝、铁、钙、钠、钾、镁等元素,可记为“养闺女贴给哪家
5>识图记忆法: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
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
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
功。
例4、我国地形特征之一是:地势西高东低,有明显的
三大阶梯。这一特征在地图上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显示出来:
最高一段的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呈储色:由此往
北往东就变成深黄色,是海拔1000—2000米的高原或山地,
属第二段;越过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往东直到海
滨,是绿色或深黄色相同的地区,就是平原和丘陵了。通
过识图,即可记得一清二楚。其次,要养成看图用图习惯,
日积月累,方可熟能生巧。
6、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
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通过
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
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
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
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
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
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原始型:高低
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三低(发达
国家)、传统型:“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
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
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
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
(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
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
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
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
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
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
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
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
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
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一交通
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
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
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
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
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
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
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
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
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
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
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
现象。
②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
明显。
②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③城市发展不合理:
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
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郊
热力环流、大气污染严重
(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
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
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
污染。
(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
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颈椎病预防
- 市场营销主管的职责(3篇)
- 煤气回收操作规程(3篇)
- 两方案计划执行情况范文(2篇)
- 医院氧气瓶使用管理规定(4篇)
- 机械行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范文(2篇)
- 2024年银行主管竞聘演讲稿(5篇)
- 2024年企业客服部工作计划(5篇)
- 2024年客服经理工作总结模版(2篇)
- 2024年市场销售部工作计划(四篇)
- 地下建筑结构:第3章 地下建筑结构及设计1
- 公司售后维修记录表
-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案(公开课)
- 微软Azure 与阿里云的对比分析
- 承台施工工艺标准
- 《分物游戏》说课
- 多媒体信息编码及处理课件
- (完整版)虬髯客传课件
- 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绩效考核管理规定
- 外贸英语口语(课堂PPT)课件(PPT 92页)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表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