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升六暑期阅读专项提升阅读中的主观表述题专题复习试卷()_第1页
2023年五升六暑期阅读专项提升阅读中的主观表述题专题复习试卷()_第2页
2023年五升六暑期阅读专项提升阅读中的主观表述题专题复习试卷()_第3页
2023年五升六暑期阅读专项提升阅读中的主观表述题专题复习试卷()_第4页
2023年五升六暑期阅读专项提升阅读中的主观表述题专题复习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五升六暑期阅读专项提升阅读中的主观表述题专题复习试卷()知识梳理

一、提问方式

①读完全文谈谈你对“…”的理解?

②结合实例谈谈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生活启示。

二、知识梳理

小学阅读的考查中离不开的一个考点就是最后一题的主观表述题,对于这类题型看似简单但实则也是失分点,它重点是考查我们的语言组织和提炼主旨的能力。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阅读题的考查中都偏重于对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述的考察,常见的题型就是阅读练习中的最后一道主观表述题,可以说这也是小学期中期末甚至小升初的高频率考点。

答题思路:对于主观表述题,我们的答题思路基本遵循“三步走”的方针。

1.启示类的题目

(1)概括主要事件;

(2)结合生活实例;

(3)揭示主旨。

2.评论性的题目

(1)提出观点(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

(2)点明正确或者错误的原因

(3)发出倡议或者给出建议

三、方法总结

(1)审清题目,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答什么;

(2)挖掘含意,注意结合文章,联系实际生活;

(3)思路清晰,答题分清要点,尽量对号入座。

专项提升

一、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向善良的心行礼

朱成玉

一天早晨,坐在的士里,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收听着本地的一个新闻频道。当时本地发生了一起煤矿透水事故,一共12人被困井下,通过抢救,已经成功救出其中的8人,还有4人生死未卜。忽然,收音机里的音乐骤然停止,紧急播出了一条新闻:被困井下7天7夜的矿工已成功救出,正在送往医院的路上。我看见司机兴奋地自言自语:太棒了,太棒了。看他如此兴奋的样子,我问他,那4个人中是否有他的亲戚。“没有,”他说,“我就是为那几个顽强的生命感到震撼。”那天,我们谈了很多,在关于矿工赔偿金的问题上,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都认为不应该仅仅是给死去的人赔偿金,更应该给在井下坚强地活下来的人一笔奖金。因为如果能形成这样一个条文,被困井下的矿工就会更多一些活下去的动力。“但愿有一天,有人大代表可以把我们的想法作为一个提案提交上去。”他说。

经过医院的时候,他问我能否等他一小会儿,他说他要看着那几个生命被抬进医院,然后对他们鸣几声喇叭。“我只能用我自己的方式表述一下我的敬意,就算是向他们行礼了吧。”

我欣然应允,我不停地点着头,看似在默认他的行为,其实这也是我在向他那颗善良的心行礼。

高考的日子,我照例天还不亮就起床,照例打开音响,让音乐引领我快乐的一天。可是妻子悄悄将它关掉了。妻子说:“隔壁的孩子今天高考,让她再多睡一会儿……”

我给了妻一个轻轻的吻,这是我在向她善良细腻的心行礼。

当天,在公共汽车上,我遇到一个学生,看样子是个窘迫人家的孩子,穿着很朴素,或许由于没怎么出过门,她有些紧张。别的孩子高考,有一大帮亲人陪着,而她只有一个人。

她怯怯地问司机:“在哪里下车离五中最近?”

“你是去参加高考的吧?”司机问道。

她点了点头。

“今天破例一次,送你到五中门口吧。”司机爽朗地说道,“祝你考个好成绩!”

我看到她感激地向那个司机鞠躬行礼,满世界的阳光似乎都汇聚到了她的脸上,只因为一个陌生人的一句祝福。

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崔永元的一件让人感动的事,他宴请北京“7·21”特大暴雨中救人的154名农民工吃饭,给他们敬酒,向他们鞠躬,对他们表示敬意,质朴中透着一份大爱和尊重。

我的一个朋友,她把不能穿的衣服洗干净,叠整齐,用袋子装起来再放在垃圾桶旁边,她说如果有人需要它的话还可以再穿,如果直接扔垃圾堆里那它就真的是垃圾了。她说话时是那么漫不经心,却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我用崇敬的眼光向她善良的心行礼。

周立波说,你的一次微笑、一次宽容,都是在做一次公益慈善。那么,为那些朴实的、善良的心行一次礼,投去一抹赞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是不是也是一种善良呢?

善良是火种,只有不停地传递,才能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文中写了五位凡人的善举,照样子,各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其他四位凡人的善举。

(1)的士司机目送被救矿工抬进医院并鸣笛表示敬意。

(2)

(3)

(4)

(5)

2.“她说话时是那么漫不经心,却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我用崇敬的眼光向她善良的心行礼。”从“漫不经心”中,你读出了什么?

3.向善良的心行礼,其实很简单,就是,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怎样才算是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5.文中凡人的善举给你哪些启示或感想?请仿照最后一段,再写一句。

善良是火种,只有不停地传递,才能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善良是

1.妻子关闭音响为高考学生有充足的睡眠。司机破例将高考女生送到五中门口。崔永元为北京“7·21”特大暴雨中救人的154位农民设宴。一位朋友将旧衣服留给有需要的人。

2.她常常做这一类的善举,说明她是一位有爱心、善良的人。

3.一抹赞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

4.善良是为身边的人考虑,为他人提供方便,为他人提供帮助。一个微笑,一句话,一句安慰都是善良。

5.音符,只有不停的唱响,才能悦动人们的每一方心灵。

1.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本题要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其他四位凡人的善举,要将人物与善举的行为概括出来。

(1)文章第一、二、三自然段写了的士司机目送被救矿工抬进医院并鸣笛表示敬意。

(2)文章第四。五自然段写了妻子关闭音响为高考学生有充足的睡眠。

(3)文章第六到十一自然段写了司机破例将高考女生送到五中门口。

(4)文章第十二自然段写了崔永元为北京“7·21”特大暴雨中救人的154位农民设宴。

(5)文章第十三自然段写了一位朋友将旧衣服留给有需要的人。

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分析。

“漫不经心”的意思是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在文中指朋友说“如果有人需要它的话还可以再穿,如果直接扔垃圾堆里那它就真的是垃圾了。”这句话时很随便,说明朋友这种善举不是第一次了,她常常做这一类的善举,表明她是一位有爱心、善良的人。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文章例举了五件事情,还引用周立波的话“你的一次微笑、一次宽容,都是在做一次公益慈善。”告诉我们为那些朴实的、善良的心行一次礼,投去一抹赞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也是一种善良。所以向善良的心行礼,其实很简单,就是一抹赞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一句关心的问候,一个温暖的拥抱……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文章后面写道:周立波说,你的一次微笑、一次宽容,都是在做一次公益慈善。那么,为那些朴实的、善良的心行一次礼,投去一抹赞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是不是也是一种善良呢?所以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就是能够为身边的人考虑,为他人提供方便,为他人提供帮助。一个微笑,一句话,一句安慰都是善良。

5.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善良是火种,只有不停地传递,才能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句话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善良比作火种,然后说明只有不停地传递,才能让善良如火种一般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仿写的句子使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善良比作一种积极的事物,然后说明应该怎么做才能使善良发挥最大的作用即可。

二、记叙文阅读

母亲·我·狗

①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的确有些“说狗心寒”。

②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学。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走倒(dǎodào)还不怎么怕;但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③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儿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④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jiājiá)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木棒,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⑤到了那个村子,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sìshì)的。

⑥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儿,别怕!有妈在,狗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地安稳下来。

⑦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时,她的一句话说得我心猛地一颤(chànzhàn):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儿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儿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我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脆弱的心!

⑧如今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地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6.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7.短文从两个不同角度描写了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请用“﹏﹏”画出相关语句。

8.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9.短文多次写到了母亲湿漉漉的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0.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1.读了这篇短文,相信你对母爱有了新的理解,请仿照例句,以“母爱是……”的句式写一个句子,表述你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例:母爱是夏日里的一泓清泉,甘甜、清冽。

母爱是,。

6.dàojiāshìchàn

7.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时,她的一句话说得我心猛地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儿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儿丢了命。

8.我因怕狗,只能在母亲的护送下上早学,而“我”后来得知母亲比“我”更怕狗。

9.不仅写出了母亲很怕狗,更衬托了母亲对“我”的爱护,体现母亲那伟大无私的爱。

10.母亲怕狗,是胆小的;但为了孩子,在母爱的驱使下,能够战胜自我,又是胆大的。

11.示例: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舒适

6.考查了汉字读音。

倒:读dǎo时,指竖立的东西躺下来。读dào时,指位置上下前后翻转。结合语境。应选择读音“dào”。

夹:读jiā表示1.从两旁同时向同一对象用力或采取行动。2.夹东西的器具。3.处在两者之间;从两旁限制住。4.掺杂;混合。读jiá表示1.里外两层的(衣服等)。读gā表示腋窝。也作胳肢窝。夹上jiā。

似:读sì释义1.相像;类似。2.副词。表示不确定,相当于“仿佛”“好像”。3.介词。用在“强”“好”“胜”之类的形容词后,引进比较的对象。读shì表示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跟某事物相像。结合语境,应选择读音“shì”。

颤:读chàn表示1.短促而频繁地抖动。读zhàn指发抖。结合语境,应选择读音“chàn”。

7.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通读短文,从文中第⑥段的“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直接描写;以及第⑦段“有一次同大婶闲谈时,她的一句话说得我心猛地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儿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儿丢了命”间接描写可知,短文从这两个不同角度描写了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

8.考查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短文主要讲述了“我”上三年级时要路过一个养狗的村子,“我”很怕狗,母亲爬“我”被狗咬着,每天接“我”上学,其实,母亲也是怕狗的。

9.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通读短文可知,文中描写母亲湿漉漉的手的句子有第⑥段“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以及第⑦段“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我眼前一闪”,以及第⑧段“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程……”,第一句写出了母亲很怕狗,二三句衬托了母亲对“我”的爱护。其作用体现出母亲那伟大无私的母爱。

10.考查人物形象评价。

对于母亲是胆大还是胆小这件事,要看针对什么来说,对怕狗这件事来说,母亲是胆小的;但对“我”的爱护又体现了她胆大的一面,她能够为了孩子,战胜内心对狗的恐惧,在孩子面前展现出坚强勇敢的一面。因此,母亲害怕狗,是胆小的;但为了孩子,在母爱的驱使下,母亲能够战胜自我,又是胆大的。

11.考查对知识的拓展能力。

以“母爱是……”的句式写一个句子,表述你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仿照例句“母爱是夏日里的一泓清泉,甘甜、清冽”可仿写句子为:母爱是冬日里的一日里的一盆炉火,温暖,舒适。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和补充材料,回答问题。

一罐果酱

①记得有一年,我丢了工作。在那之前,父亲所在的工厂倒闭了。我们全家就只靠妈妈为别人做衣服的收入维持生活。

②有一次妈妈病了几周,没法干活。因为没钱付电费,家里被电力公司停了电,然后煤气公司停了煤气。最后要不是因为健康部门为了公共卫生的原因制止了自来水公司,我家就会连水也没有了。家里的食品柜空空如也,幸亏我家有个小菜园,我们只好在后院生起柴火煮菜充饥。

③一天,妹妹放学回家,兴冲冲地说:“我们明天要带些东西到学校去,捐给穷人,帮助他们过难关。”妈妈正要脱口而出:“我不知道还有比我们更穷的人!”当时外婆正和我们住在一起,赶紧拉住妈妈的手臂,皱皱眉,示意她不要这么说。

④“伊瓦,”外婆说,“如果你让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她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她会永远等待别人的帮助,这样的人怎么能振作起来,怎么能当上‘富人’呢?咱们不是有一罐自家做的果酱吗?让她拿去。一个人只要还有力量帮助别人,他就是富有的。”外婆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张软纸和一段粉红色的丝带,把我家最后一罐果酱精心包好。第二天,妹妹欢情而自豪地带着礼物去帮助“穷人”了。

⑤直到今天,拥有三家酒店的妹妹仍然记得那罐果酱。无论是在公司里,还是在社区里,一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妹妹总认为自己应该是“送果酱”的人。

12.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送果酱’的人”意思是()

A.帮助别人的人。B.接受帮助的人。

C.给顾客送果酱。D.让人送来果酱。

13.下面不是文中描写外婆运用的方法的是()

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C.神态描写

14.下列对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我”家极度贫困,家中只剩下一罐果酱。

B.外婆让妹妹把家中仅有的一罐果酱拿去帮助“穷人”。

C.拥有三家酒店的妹妹总认为自己是“送果酱”的人。

D.妈妈病了几周,家人只好在后院生起柴火煮菜充饥。

15.前两个自然段描写了“我”家的贫困境况,这样写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什么作用?

16.有人认为,外婆不应该让妹妹把家中仅有的一罐果酱送给“穷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

12.A13.C14.B

15.既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贫困,又衬托出仅有的最后一瓶果酱的珍贵。

16.不同意。因为外婆不想让妹妹感受到自己是“穷人”。一个人只要还有力量帮助别人,他就是富有的。当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时,我们除了感到快乐,还会充满自信。这是心灵的富足,这会让我们更加快乐,更加自信。

12.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短文中心可知,画横线的句子中的“送果酱”已经有了更深层的含义,它不仅仅是指文中在外婆的教导下妹妹送给“穷人”的那瓶果酱,还有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妹妹给予他人的许许多多的帮助。因此,此处的“送果酱”的人是指:帮助别人的人。故选A。

13.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赏析。

结合短文第④自然段,可知,短文主要抓住了外婆的语言、动作来描写。故选C。

1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

通过阅读可知,这篇文章主要讲“妹妹”发现有穷人需要帮助,可是妈妈认为自己比他们还要艰苦,但外婆劝住了妈妈,把我家最后一罐果酱精心包好,让妹妹送去帮助穷人,从而让“妹妹”明白一个人只要还有力量帮助别人,他就是富有的,最后她成为了拥有三家酒店并乐于助人的“富人”。故选B。

15.本题考查对表述方法的赏析。

结合第①段“记得有一年,我丢了工作。在那之前,父亲所在的工厂倒闭了。我们全家就只靠妈妈为别人做衣服的收入维持生活”;第②段“有一次妈妈病了几周,没法干活。因为没钱付电费,家里被电力公司停了电,然后煤气公司停了煤气。最后要不是因为健康部门为了公共卫生的原因制止了自来水公司,我家就会连水也没有了。家里的食品柜空空如也,幸亏我家有个小菜园,我们只好在后院生起柴火煮菜充饥”可知,这两段话写出了我家的困难,这样的描写就为下文外婆让妹妹去送果酱做了铺垫,从而突出了这份礼物的珍贵,烘托出外婆的善良。

16.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表述的主旨表述你的看法及理由。

通过阅读短文,可知,这篇文章主要讲“妹妹”发现有穷人需要帮助,可是妈妈认为自己比他们还要艰苦,但外婆劝住了妈妈,让“妹妹”明白一个人只要还有力量帮助别人,他就是富有的,最后她成为了拥有三家酒店并乐于助人的“富人”。如:不赞同。因为关心帮助他人,这是做一个精神上富有的人。

四、短文阅读。

舌尖上的记忆

①我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贫穷给我们兄妹带来的深刻记忆是偶尔能吃到一个鸡蛋的快乐。家里没有多余的粮食养鸡和猪,吃鸡蛋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望。

②没有鸡蛋,却有鸟蛋,水煮鸟蛋是我们童年的第一种味觉记忆。

③每逢入夏时节,稻田里偶尔会出现一窝水鸟蛋,这是大自然对我们这些吃不上鸡蛋的孩子的一种馈赠,母亲深知其中的道理,于是捡蛋成为地端午前后最重要的劳作。说是“捡蛋”其实并非随手可得。她每天铁人一般早出晚归,也捡不到多少,有时为了一小窝鸟蛋,她得在田里穿梭一整天。一周左右,她的小筐里聚到了八十多只鸟蛋。那些蛋小小的,外壳上遍布着芝麻大小的褐色斑点。我们对这些小小的蛋居然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崇拜,仿佛那是一种圣物。那些蛋就像母亲写的书,揭示着不劳无获的道理。

④煮蛋,在我们家是一件神圣的事。兄妹仨围着母亲筐中的鸟蛋,看着母亲挑出四个,搁在锅里,倒上一点水,点燃干稻草,吹旺那一团火。当火与烟一起升腾的那一刻,我们的心也跟着升腾起来。母亲笑眯眯地看着我们,静静地享受着做母亲的荣耀。

⑤蛋煮毕,分蛋也是独特一幕:我们仨自然都能分到一个,第四个雷打不动是给父亲的。父亲总把蛋分一半给母亲,母亲总不接受,直到父亲逼着母亲吃下去,母亲才会咬上一小口,之后剩下的又逼着父亲吃下去。多次目睹,我们也学会了每人留一口蛋给母亲,母亲让我们学会了分享和爱。

⑥存蛋,更绝。母亲将蛋管用绳子吊在井里,阴凉的空气能让这蛋许久不会变质,我们便能地吃上一个,细水长流的生活之道也随之存入我们的记忆中。

⑦后来,家里的日子好过些了,吃鸡蛋已经不成问题。母亲干农活是一把好手,但是因家里长期的贫困,在厨艺上她显得有心无力。她勉强做,我们勉强吃,我们羡慕的眼神常常向別家的烟囱。

⑧倔强的母亲开始学做菜,她想用菜园里那些菜征服我们的味蕾。于是,我们家的餐桌上出现了青辣椒炒青番茄、咸肉丝炒南瓜藤、毛豆炒韭菜梗子、蒜泥拌空心菜叶……适度的富足和适度的贫困成就了母亲的厨艺,母亲独特的菜肴成为我们童年的第二种味觉记忆。她用一把小小的锅铲,让我们明白:没有学不会的事。以至我们仨成年后都会做一道菜:青番茄配上切成丁的青辣椒,经菜籽油爆炒,是我们记忆中的味道。

⑨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17.文中第⑥、⑧自然段中的括号处应填入的合适的词语是()

A.隔三差五经久不变独一无二B.隔三差五独一无二经久不变

C.经久不变隔三差五独一无二D.经久不变独一无二隔三差五

18.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两个“升腾”该怎样理解()

A.第一个“升腾”指烟火升起,第二个“升腾”表述了我们激动的心情。

B.第一个“升腾”指烟火升起,第二个“升腾”表述了母亲的自豪之情。

C.第一个“升腾”表述了母亲的自豪之情,第二个“升腾”表述了我们激动的心情。

D.第一个“升腾”表述了我们激动的心情,第二个“升腾”指烟火升起。

19.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两个“逼”字,体现了什么()

A.体现了父亲关爱母亲。B.体现了母亲关爱父亲。

C.体现了父母之间关系差,强迫对方接受。D.体现了父母之间相互的关爱。

20.“我”童年记住的第二种味道是()

A.青辣椒炒青番茄B.煮鸡蛋C.母亲独特的菜肴D.咸肉丝炒南瓜藤

2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介绍了童年时母亲做的美食,主要想表现童年生活的贫穷。

B.本文通过写童年味道背后的故事,表述对母亲的感激。

C.水煮鸡蛋是我们童年的第一种味觉记忆。

D.本文和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述的情感相同。

22.第③-⑥自然段写了四幕情景,请分别用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标题2—6个字)

(1)_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___;(4)__________。

23.第③自然段中,“我们对这些小小的蛋居然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崇拜,仿佛那是一种圣物。我们把这些鸟蛋当成圣物崇拜”的原因是

24.文中,母亲让我懂得了哪些道理?

25.文章第③自然段中写“那些蛋就像母亲写的书,揭示着不劳无获的道理。”而结尾却告诉读者“母亲不识字”,这样写是否前后矛盾?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17.B18.A19.D20.C21.C

22.捡蛋煮蛋分蛋存蛋

23.家里贫穷得揭不开锅了,吃鸡蛋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奢望。

24.不劳无获的道理,分享和爱,没有学不会的事。

25.不矛盾,母亲虽然不识字,不会写书,但是她却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我们很多道理。

17.本题考查选词填上空。

隔三差五:时常;每隔不久;经久不变:历经长时间也没发生变化或变质;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读句子,从句子“细水长流的生活之道也随之存入我们的记忆中。”可知吃蛋是隔不久就会吃一次,这样才会细水长流,因此选择“隔三差五”。

读句子,从句子“母亲独特的菜肴成为我们童年的第二种味觉记忆。”中“独特”一词可知母亲的厨艺是与众不同的,因此选择“独一无二”。

读句子,句子意思为这种味道我们不会忘记,故选“经久不变”。故选B。

18.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从第④自然段句子关键词“火与烟一起升腾的那一刻”可知第一个升腾是指“火与烟一起升腾起来”,从句子关键词“我们的心也跟着升腾起来”可知第二个升腾是指“我们的心情十分高兴”。故选A。

19.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从第⑤自然段句子“直到父亲逼着母亲吃下去,母亲才会咬上一小口,之后剩下的又逼着父亲吃下去。”可知父亲和母亲为了谁吃那个蛋而互相谦让,都想让对方吃,从中可以看出父母之前浓浓的关爱之情。故选D。

20.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从第⑧自然段句子“母亲独特的菜肴成为我们童年的第二种味觉记忆。”可知“我”童年记住的第二种味道是“母亲独特的菜肴”。故选C。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从第⑨自然段句子“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可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阅读文章,可知选项说法正确。

C.从第②自然段句子“水煮鸟蛋是我们童年的第一种味觉记忆。”可知选项说法有误。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表述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现实的痛恨和悲愤情感。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

22.本题考查概括小标题。

这类题要注意回到原文,分层次的梳理和总结主要内容。作答时要注意条理清晰,语言通顺。第③自然段从句子“于是捡蛋成为地端午前后最重要的劳作”中可以抓住主要内容,概括为捡鸟蛋;第④自然段从句子“煮蛋,在我们家是一件神圣的事。”可以概括为为煮鸟蛋;第⑤自然段根据第一句话“蛋煮毕,分蛋也是独特一幕”总结为分鸟蛋;第⑥自然段根据第一句“存蛋,更绝。”总结为存鸟蛋。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一般可以从艺术手法、结构作用和主题思想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内容上,根据第①②自然段,我们知道家里已经很穷了。而捡鸟蛋可以暂时缓解这种状况,所以吃鸡蛋是不可能的,而鸟蛋却能满足这种愿望,所以对鸟蛋当成圣物崇拜。

24.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从第③自然段句子“那些蛋就像母亲写的书,揭示着不劳无获的道理。”可知母亲告诉了我们“不劳无获”的道理;从第⑤自然段句子“多次目睹,我们也学会了每人留一口蛋给母亲,母亲让我们学会了分享和爱。”,母亲教会的就是分享;从第⑧自然段句子“她用一把小小的锅铲,让我们明白:没有学不会的事。”可知母亲教会我们“没有学不会的事”。

25.本题考查语言表述。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即可。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却教了我许多道理,从第③自然段句子“那些蛋就像母亲写的书,揭示着不劳无获的道理。”可知母亲告诉了我们“不劳无获”的道理;从第⑤自然段句子“多次目睹,我们也学会了每人留一口蛋给母亲,母亲让我们学会了分享和爱。”,母亲教会的就是分享;从第⑧自然段句子“她用一把小小的锅铲,让我们明白:没有学不会的事。”可知母亲教会我们“没有学不会的事”。组织语言表述,如:不矛盾,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她却拥有生活的智慧,她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我们许多道理。

五、阅读理解。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备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

26.从“我”没有与家人一起去海滩的这件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出三个特点。

27.第⑨段画线句中的“骂”与“哽住”是否矛盾?为什么?

28.以“痴心石”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9.下面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些名句,请你选出与本文主题最一致的一项()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0.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26.喜爱阅读;自私;受父母的宠爱。

27.不矛盾,“骂”写出了“我”对父母做法的不忍;“硬咽”写出了“我”深深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我”怕一开口就会泪流满面。

28.“石头”是文中传递情感,表述爱意的物品,用“痴心”修饰“石头”,表述了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切中文章主旨。

29.C

30.示例:孩子们同大人们一样,有着与众不同之处,而这与众不同之处也像父母及其他大人的个性与原则一样,需要别人去包涵。大人们可以对孩子们的“怪癖”保持和而不同的态度,但不能以一个成年人的思维去干涉孩子们的独特性。为了孩子独一无二的未来,大人们应该尊重包涵孩子们的“怪癖”。

26.本题考查了文章人物性格的分析。

通读短文,结合语句“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可知“我”通宵看书,喜欢阅读;结合语句“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可知,“我”是一个不考虑他人想法、自私的人,结合语句“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可知父母对我的小心翼翼与宠爱,看出“我”是一个受父母的宠爱的人。

2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语段“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可知心情的复杂,从“骂”字可看出对父母做法的不忍,从“哽咽”一词可体会出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怕一开口会泪流满面,故“骂”与“哽住”并不矛盾。

28.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在仔细通读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标题进行理解和概括,挖掘深层意义。

结合语段可知,石头是父母在海边辛苦翻找拿回来给“我”的,表述了父母对“我”的包容、关心和深沉的爱,石头是传递父母对子女的爱的媒介,“痴心石”表现了父母对“我”的爱的程度之深,因此以“痴心石”为题目,能够切合文章主题。综合上述分析,结合自己的语言,语句通顺即可。

29.本题考查对知识的拓展能力。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代李白的《赠汪伦》,全诗主要表述了与友人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B.“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此句常用来比喻男女恩爱不离,夫妻一心,表述情爱的矢志不渝。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此诗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述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表述了诗人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包含一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畏精神。

通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可知,与本文主题最一致的一项是《游子吟》,故C选项正确。

30.本题考查语言表述能力。

解答时,要把握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主旨进行分析。

文章讲述了父母对孩子的包容和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和大人的想法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观点不一致、存在分歧并不意味着吵架,尤其小孩们的世界是充满稀奇古怪的,孩子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父母们应该肯定他们各种想法,允许他们有“怪癖”。另一方面,孩子们的“怪癖"不应该成为乱来的借口,孩子们做一些事情时要征得父母的同意,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叙述即可。

示例:我很赞同文中父母的这种做法,因为孩子同大人们一样,有追求,有理想,有着自己的思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这需要父母去尊敬、理解孩子,让孩子们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大人们不能以一个成年人的思维去干涉孩子们的独特性,与大人相比,孩子们的“怪癖”正是他们不具备的,而这“怪癖”也是将来能让孩子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的前提条件,为了孩子的未来,大人们应该学会去尊重。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已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

“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3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勃对警察说“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表现了他在和老友见面前的愉快心情。

B.鲍勃说“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反映出他负罪在逃的窘迫之状。

C.高个子男子担心鲍勃很快认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D.鲍勃读便条时微微颤抖,表现了他当时惊愕、恐慌、尴尬等复杂的内心活动。

32.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

33.小说主要塑造了哪个人物?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34.欧·亨利的小说构思巧妙,尤其是结尾,常被人称之为欧·亨利式结尾。请简要分析本篇小说结尾的妙处。

35.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31.A

32.第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