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2023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2023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2023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2023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2023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二模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4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测试用条形码。

3.答题时,务必将解析涂写在“答题卡”上,解析答在试卷上无效。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测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解析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解析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8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8分。1~4.6小题,每题2分;5.7~11小题,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啜泣(duò)奢望(shē)温馨(xīn)黯然失色(àn)

B.匿名(nì)泥泞(nìng)沮丧(jǔ)潜心贯注(qián)

C.默契(qì)喧嚣(xiāo)轮廓(kuò)戛然而止(gá)

D.案牍(dú)屹立(yì)混淆(yáo)忍俊不禁(jīn)

B

考查字音。

A.啜泣(duò)——chuò;

C.戛然而止(gá)——jiá;

D.混淆(yáo)——xiáo;

故选B。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们常说,建筑是文化的,文化是建筑的。我深深地知道,让我着迷的,并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其中所蕴藏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些古老而优美的建筑,就是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的。建筑是有生命的,只有天、地、人和谐的建筑,才能称为有生命的建筑。

A.载体灵魂化身B.灵魂载体化身

C.载体灵魂变化D.灵魂载体变化

A

考查词语运用。

载体:泛指一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

灵魂:心灵;思想。

化身:指事物以不同方式展现的形象。

变化:事物的性质、形态变得与原来不同。

第一空:建筑承载着文化,故应用“载体”。

第二空:建筑有了文化,就如同人有了思想。故应用“灵魂”。

第三空: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借助着这些古老而优美的建筑呈现出来。故应用“化身”。

故选A。

3.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版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②伴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文化市场的繁荣,使版画艺术得到空前发展。③这个时期版画题材广泛,品类繁多。④在文人、画家、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明清版画呈现出新的面貌。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B

考查病句修改。

B.成分残缺,去掉“使”。故选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史大家周汝昌先生曾说,中华文化有三大国宝□《兰亭序》《文心雕龙》《红楼梦》,皆属极品,后人难以企及。其中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绝代佳作。今天的绍兴,在兰亭故地辟有右军祠,配建流觞亭、曲水流觞等小品,定格那场雅集盛况。流觞亭廊柱有对联:“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

A.:《》。”B.:“””。

C.——“”。”D.——《》”。

C

考查标点运用。

第一处:后面的“《兰亭序》《文心雕龙》《红楼梦》”是对前面的“三大国宝”的解释。又因为破折号管到句中,冒号管到句末。故应用:破折号。

第二处和第三处:“天下第一行书”是对《兰亭序》特殊称谓,应用引号。

第四处:完整引用对联,句号在后引号内。

故选C。

5.下面对《野望》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首联用典表述了诗人一种孤寂无依愁绪,“望”字引出中间两联对景色的描绘。

B.颔联写染上金黄秋色的树林,在夕阳余晖中起伏的山峦,宁静、开阔、美丽。

C.颈联中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D.尾联以“长歌”做结,在美丽的秋色中,诗人终于将自己满怀的愁绪排解殆尽。

D

考查诗歌赏析。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本项“诗人终于将自己满怀的愁绪排解殆尽”不当。故选D。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也许你正在看电视剧,偶然瞥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你一定会觉得很奇怪,电视剧每集的时长有啥特殊之处吗?

②说起来就像某些历史剧的开头。在很久很久以前,胶片卷盘的片盘一般可以容纳15分钟的容量。技术制约形成习惯,因此电影或电视剧的长度一般都是15的倍数。短片一般为15或30分钟,故事片一般是90分钟或者105分钟,电视剧一般为45分钟。

③但真正的问题是:15分钟的片盘是老底子的事情了,拍摄电视剧后来使用的是磁带,而如今电影电视剧使用的则是数字技术,根本不会受到这15分钟的制约,为什么电视剧仍然大多是45分钟左右呢?

④这里面的原因,就是经济学上的“路径依赖”。它的含义是有些事情当你做出了第一个选择,那么未来的道路就不可逆转地决定了。影视业已经从叙事、制作、发行、终端等各个环节都适应了这个时间长度,因此改变意味着巨大的成本。

⑤最能说明“路径依赖”原理的例子就是铁轨轨距。美国使用的轨距是4.85英尺,这是从何而来呢?原来这是英国铁路的标准,因为美国早期的铁路都是英国人设计建造的。那么英国的标准从何而来呢?解析是最初的英国铁路是由建电车轨道的人设计的,而4.85英尺,就是电车轨道的标准。

⑥我们继续溯源,电车轨道的标准从何而来?原来最早是以马车的轮宽做标准。那么马车的轮宽——这个该死的4.85英尺究竟从何而来?解析在古罗马人手里。4.85英尺正是古罗马战车的宽度。那么古罗马人为何使用4.85英尺作为战车的轮距呢?谜底就是4.85英尺是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宽度。

⑦这个说法你也许觉得过于故事性,但这大半是有史可查的事实。1937年铁路轨距的国际标准就是4.85英尺,这就是沿袭了美国1835年的规格,而美国最早的铁轨,就是承袭了英国的规格。据英国第一条蒸汽机推动的铁路设计师乔治·斯蒂文森的儿子罗伯特后来回忆说的4.85英尺轨宽没有任何科学理论上的依据,纯粹是因为已经有人在用了。

⑧今天你坐在宽敞的高铁中,你脚下的铁轨轨距正是两个马屁股的宽度——4.85英尺。历史就是这样不可思议,45分钟的电视剧也是由工业时代的一卷胶片决定的,就像一英尺的长度是由一位国王的鼻尖到手指的长度决定的。

6.对本文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电视剧大多每集45分钟的原因。

B.“路径依赖”的原理及对生活的影响。

C.我们现在使用的铁轨轨距的来源。

D.我们使用的一英尺长度的标准确定。

7.下面对本文主要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电视剧为什么大多每集45分钟”的话题谈起,目的是引发读者的兴趣,引起下文说明的内容。

B.第⑤⑥段连用五个问句,让读者带着好奇心跟随一步步追溯铁轨轨距标准的来源,读起来引人入胜。

C.第⑦段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铁路轨距标准的来源是有史可查的。

D.全文按照从古至今的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向读者介绍了决定电视剧时长和铁轨轨距的原因。

8.下面的表述与文章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在很久很久以前,技术的制约形成习惯,决定了电视剧时长一般都为45分钟。

B.当技术不再制约电视剧的时长时,影视业却依旧很少做出改变,主要原因是时长标准没有改变。

C.经济学“路径依赖”原理是指有些事情当你做出了第一个选择,那么未来的道路就不可逆转地决定了。

D.今天高铁铁轨的轨距与英国第一条蒸汽机推动的铁路铁轨轨距是相同的。

6.B7.D8.B

考查说明内容。

B.根据第④段中的“这里面的原因,就是经济学上的‘路径依赖’。它的含义是有些事情当你做出了第一个选择,那么未来的道路就不可逆转地决定了。影视业已经从叙事、制作、发行、终端等各个环节都适应了这个时间长度,因此改变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可知,本文的说明内容是“路径依赖”的原理及对生活的影响。分析电视剧大多每集45分钟的原因,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我们现在使用的铁轨轨距的来源”“我们使用的一英尺长度的标准确定”是为了介绍“路径依赖”。故选B。

考查写作手法。

D.根据第⑤段中的“解析是最初的英国铁路是由建电车轨道的人设计的”,第⑥段中的“我们继续溯源”,“那么古罗马人为何使用4.85英尺作为战车的轮距呢”,第⑦段中的“1937年铁路轨距的国际标准就是4.85英尺,这就是沿袭了美国1835年的规格”可知,运用从今到古的时间顺序来介绍决定铁轨轨距的原因。故选D。

考查筛选信息。

B.根据第④段中的“影视业已经从叙事、制作、发行、终端等各个环节都适应了这个时间长度,因此改变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可知,主要原因是改变意味着巨大的成本。故选B。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惩:惩罚。

B.且焉置土石?焉:哪里。

C.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D.何苦而不平?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10.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达于汉阴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寒暑易节D.其如土石何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

B.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他们都反对愚公移山,只有“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帮助愚公,衬托了移山之艰难。

C.文章中对人物的称呼暗含了的感情倾向,例如“愚公”的“公”是敬称,“智叟”的“叟”则似乎略带不敬。

D.随着情节的发展,愚公由一般人眼中的“愚蠢”到最后的“大智若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A10.B11.B

考查词语释义。

A.句意: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惩,苦于。故选A。

考查词语用法。

A.汉水的南边。无特殊用法;

B.用箕畚,名词作状语;

C.冬夏。无特殊用法;

D.土块和石头。无特殊用法;

故选B。

考查内容理解。

B.愚公之妻“献疑”是出于关心愚公,并不是反对。本项中“他们都反对愚公移山”有误。故选B。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3题,共92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古人常借登高来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让我们看到了胸怀天下的曹操;《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让我们看到了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王安石;《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看到了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杜甫。

①柳暗花明又一村②风正一帆悬③大漠孤烟直④悠然见南山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⑥会当凌绝顶⑦一览众山小

考查名篇背诵,注意:帆、悬、孤、凌、览。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龙泉多大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①其间。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②衣,支九节筇③,历游四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④,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⑤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改度⑥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选自宋濂《看松庵记》)

①庵庐:简陋的茅屋。②鹤氅(chǎng):羽毛编织的外套。③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④谢公履:谢灵运为登山发明的一种木鞋。⑤唶(jiè):赞叹。⑥度:态度。

1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1)遂以名其庵庐云名:_____________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改度者易:_____________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励,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15.章君感叹“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看松之趣”体现在哪两方面?请你依据文章简要概括。

13.①命名②改变

14.所以过去的君子常常会借松树来勉励自己,探求章君的心意,大概也是像这样吧。

15.与松树相对,物我两忘,好像与千古豪杰对话;松树似解人意,发出笙箫的声音与章君的屐声、歌声呼应。

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遂以名其庵庐云”的句意是:于是用这个来命名他的茅屋。名:命名。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改度者”的句意是: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易:改变。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是故(所以)、昔(过去)、托(依托)、求(探求)、盖(大概)、斯(这)”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语句“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的意思是:章君长久地注视,精神集中,物我两忘(外物和自己都忘记了),仿佛和古代的豪杰们一起交谈了一千多年。章君非常高兴,起身穿上谢公屐,每天在万松间唱歌吟诗,屐声清脆符合节拍,与歌声想应和。髯松也好像理解章君的心意,也稍微发出笙箫的声音来相互娱乐。据此可概括出章君“看松之趣”体现在:章君与松树对视,物我两忘,似乎是与千古豪杰对话;章君在万松间唱歌吟诗,屐声清脆,松树也好像理解人意,发出笙箫的声音与章君的屐声、歌声相呼应。

参考译文:

龙泉地区多有大山,山上长满髯松,满眼望去高耸直插云霄,满山新绿照耀如同洗过一样。我的朋友章三益喜欢这里,在山中新盖了茅屋。

章君在读诗书的闲暇,身披鹤氅(羽毛制成的裘)大衣,手拿九节竹杖,在这三个亭中逐个游玩,返回后就在茅屋中坐下,回望髯松,像元夫(善士)、巨人在左右环绕卫护(或:拱手作揖)。章君长久地注视,精神集中,物我两忘(外物和自己都忘记了),仿佛和古代的豪杰们一起交谈了一千多年。章君非常高兴,起身穿上谢公屐,每天在万松间唱歌吟诗,屐声清脆符合节拍,与歌声想应和。髯松也好像理解章君的心意,也稍微发出笙箫的声音来相互娱乐。章君赞叹说:“这就是我得到的看松的乐趣啊!”于是用这个来命名他的茅屋。

植物之中,生成坚贞刚正之气的,只有松树是最多的。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就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品德高尚的人)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君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我二十一岁那年》(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我二十一岁那年

史铁生

①19年前,父亲搀扶着我第一次走进那病房。那时我还能走,走得艰难,走得让人伤心就是了。当时我有过一个决心: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

②那天恰是我21岁生日的第二天。我对医学对命运都还未及了解,不知道病出在脊髓上将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我舒心地躺下来睡了个好觉。心想:十天,一个月,好吧就算是三个月,然后我就又能是原来的样子了。和我一起插队的同学来看我时,也都这样想,他们给我带来很多书。可是我不仅没能出院,病反而更厉害了。

③整个冬天就快过去,我反倒拄着拐杖都走不到院子里去了,双腿日甚一日地麻木,肌肉无可遏止地萎缩。我已经没了读书的兴致。整日躺在床上,听各种脚步从门外走过。心里荒荒凉凉地祈祷:上帝如果你不收我回去,就把能走路的腿也给我留下!

④窗外的小花园里已是桃红柳绿,22个春天没有哪一个像这样让人心抖。我已经不敢去羡慕那些在花丛树行间漫步的健康人和在小路上打羽毛球的年轻人。我记得我久久地看过一个身着病服的老人,在草地上踱着方步晒太阳:只要这样我想只要这样!只要能这样就行了就够了!我回忆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是什么感觉?想走到哪儿就走到哪儿是什么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踢着它走是什么感觉?没这样回忆过的人不会相信,那竟是回忆不出来的!老人走后我仍呆望着那块草地,阳光在那儿慢慢地淡薄,脱离,凝作一缕孤哀凄寂的红光一步步爬上墙,爬上楼顶。

⑤我乞求上帝不过是在和我开着一个临时的玩笑——在我的脊椎里装进了一个良性的瘤子。对对,它可以长在椎管内,但须要长在软膜外,那样才能把它剥离而不损坏那条珍贵的脊髓。

⑥朋友送了我一包莲子,无聊时我捡几颗泡在瓶子里,想,赌不赌一个愿?要是它们能发芽,我的病就不过是个瘤子。但我战战兢兢地一直没敢赌。谁料几天后莲子竟都发芽。然而科学胜利了。定案之日,我像个冤判的屈鬼那样疯狂地作乱,挣扎着站起来,心想干嘛不能跑一回给那个没良心的上帝瞧瞧?后果很简单,如果你没摔死你必会明白:确实,你干不过上帝。我终日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随后由着一个死字去填满。

⑦王主任来了。我面向墙躺着,王主任坐在我身后许久不说什么,然后说了,话并不多,大意是:还是看看书吧,你不是爱看书吗?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将来你工作了,忙得一点时间都没有,你会后悔这段时光就让它这么白白地过去了。这些话当然并不能打消我的死念,但这些话我将受用终生,在以后的若干年里我频繁地对死神抱有过热情,但在未死之前我一直记得王主任这些活,因而还是去做些事。使我没有去死的原因很多,“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亦为其一,慢慢地去做些事于是慢慢地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

⑧晚上朋友们走了,在小台灯幽寂而又喧嚣的光线里,我开始想写点什么,那便是我创作欲望最初的萌生。我一时忘记了死。

⑨21岁过去,我被朋友们抬着出了医院,这是我走进医院时怎么也没料到的。我没有死,也再不能走,对未来怀着希望也怀着恐惧。在以后的年月里,还将有很多我料想不到的事发生,我仍旧有时候默念着“上帝保佑”而陷入茫然。但是有一天我认识了神,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名字——精神。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唯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

(有删改)

16.梳理文章的脉络,依据原文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21岁生日的第二天(2)定案之后王主任来找我谈话之后

心理(1)祈祷上帝给我留下能走路的腿,乞求上帝在我的脊椎里装进了一个良性的瘤子。(3)(4)

17.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老人走后我仍呆望着那块草地,阳光在那儿慢慢地淡薄,脱离,凝作一缕孤哀凄寂的红光一步步爬上墙,爬上楼顶。

18.文章结尾画线句有何含义和作用?

19.对文章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A.第①段中“要么好,要么死”写出和自己斗狠的心态,这是年少的血气方刚,此时的充满了必死绝望。

B.第④段写窗外的小花园里桃红柳绿,和内心的凄惶形成对比,颇有古典诗词中乐景反衬哀情的意味。

C.第⑥段中的莲子寄托着真切的希望,文章用“莲子竟都发芽”渲染出此时内心的狂喜。

D.第⑨段中“我没有死,也再不能走,对未来怀着希望也怀着恐惧”一句照应开头,既是对二十一岁这一年的收束,也标志着实现了心灵的突围与蜕变。

E.这篇文章以第一人称进行写作,运用了许多心理独白的方式展示细腻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16.(1)舒心,认为过一段时间又能是原来的样子。(2)整个冬天就快过去(春天来了)(3)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随后由着一个死字去填满。(4)慢慢地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一时忘记了死。

17.示例一:这句话是景物描写,用太阳慢慢落下营造了惨淡凄寂的氛围,烘托出孤独哀伤的心情,表现了病情带给的打击和痛苦。

示例二:这句话使用拟人的修辞,描绘了阳光渐渐消逝的过程,营造了惨淡凄寂的氛围,烘托出孤独哀伤的心情。表现了病情带给的打击和痛苦。

18.含义:在科学不能解决人的问题而使人陷入迷茫的时候,在命运把人推到无法解释的灾难和绝望中的时候,人只有凭借着精神力量来拯救自己。作用:卒章显志,富含哲理。19.AC

考查筛选信息。

(1)根据第②段中的“我舒心地躺下来睡了个好觉。心想:十天,一个月,好吧就算是三个月,然后我就又能是原来的样子了”可得:舒心,认为过一段时间又能是原来的样子。

(2)根据第③段中的“整个冬天就快过去,我反倒拄着拐杖都走不到院子里去了”可得:整个冬天就快过去(春天来了)。

(3)根据第⑥段中的“我终日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随后由着一个死字去填满”可得: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随后由着一个死字去填满。

(4)根据第⑦段中的“慢慢地去做些事于是慢慢地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和第⑧段中的“那便是我创作欲望最初的萌生。我一时忘记了死”可得:慢慢地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一时忘记了死。

考查语句赏析。

从描写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处环境描写。联系句中的“阳光在那儿慢慢地淡薄,脱离,凝作一缕孤哀凄寂的红光一步步爬上墙”可知,用太阳慢慢落下,红光一步步爬上墙来渲染惨淡凄寂的氛围。联系前句“只要这样我想只要这样!只要能这样就行了就够了!我回忆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是什么感觉?想走到哪儿就走到哪儿是什么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踢着它走是什么感觉?没这样回忆过的人不会相信,那竟是回忆不出来的”可知,此处环境描写烘托了此时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从此时的心境中,可以感受到病情给带来的巨大打击与内心的痛苦。

从修辞的角度来看,“爬上墙,爬上楼顶”把夕阳的投射下来的光线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太阳慢慢落下,光线逐渐消失的过程。联系前句“只要这样我想只要这样!只要能这样就行了就够了!我回忆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是什么感觉?想走到哪儿就走到哪儿是什么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踢着它走是什么感觉?没这样回忆过的人不会相信,那竟是回忆不出来的”可知,此处环境描写烘托了此时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从此时的心境中,可以感受到病情给带来的巨大打击与内心的痛苦。

考查语句理解。

“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指的是科学并不能解决人的所有问题,有时候还会让人人陷入迷茫之中。在身上的具体表现就是现代医学不能拯救的双腿,让内心迷茫,对生命产生的怀疑。

“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指的是当我们身处人生的困境时,只有凭借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拯救自己。在身上的具体表现就是王主任说的话给了以启示,从而开始了文学创作,“一时忘记了死”。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富含哲理,起到了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的作用。

考查内容理解。

A.联系首段中的“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可知,此时的心中充满了一定要好起来的强烈欲望;

C.联系本段中的“定案之日,我像个冤判的屈鬼那样疯狂地作乱,挣扎着站起来”可知,本项“内心的狂喜”有误,应为:内心的痛苦;

故选AC。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2022年12月,有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留言,认为《水浒》一书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建议将这部作品移出教材推荐书目。对此,2023年2月8日,浙江省教育厅在政府网站上做了回复。围绕这个问题,请你阅读下面有关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以下是关于《水浒》阅读情况的调查统计。调查时依据家长参与学生阅读的比例将样本分成了三组,第一组同学家长参与阅读的比例在50%及以上,第二组同学家长参与阅读的比例在10%到49%之间,第三组同学家长参与阅读的比例在9%以下。

《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书中很多创新之处,被后文学争相模仿。仅从文法角度来说,全书“行文如行兵”,谋篇布局非常纯熟,将草蛇灰线法运用得淋漓尽致。明代文学家金圣叹曾指出,书中有十五种创新文法,包括倒播法、夹叙法、大落墨法、绵针泥刺法、弄引法等,这些写作手法直到今天,我们仍能常常看到。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文本的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等方面赏析作品,提升语言技能和鉴赏水平。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敏强认为:“《水浒》内容很有价值,应在中小学课本中保留。”我们既不能一味强调其经典性而完全忽略对学生困惑的引导,也不能因为其充斥“暴力”等元素而因喳废食,应该让学生理解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华”和“糟粕”,要以理性的态度来解读它,通过解读,实现解“毒”。批判性阅读能力,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对学生阅读思维乃至个人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水浒》没有给我们展现一个“正确”的世界,而是一个多样的世界。有善,有恶,有善与恶之间的种种不得已,幻想、隐忍、挣扎、妥协、反抗……一言一行背后都镌刻着人性的复杂。丰富且深刻的内核,是《水浒》被列入名著的理由,也是值得我们(包括中小学生)一读再读的根本原因。

20.阅读,简要概括你从这个调查数据中得出的结论。

21.阅读后三则材料,概括将《水浒》保留在教材推荐书目中的理由。

20.家长参与阅读比例越高的家庭越推荐孩子阅读《水浒》,相应喜欢阅读这部作品的孩子比例也越高。(家长对学生阅读的参与度决定了家长和孩子对阅读这部作品的态度。)

21.《水浒》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可以帮助中学生提升语言技能和鉴赏水平;内容有价值,能提高学生批判阅读的能力;有丰富且深刻的内核,让学生了解多样的世界。

考查从表格中得出结论。

看图可知,第二组同学家长参与阅读的比例在10%到49%之间,这一组家长推荐阅读《水浒传》比例和喜欢阅读《水浒传》比例就要高于第三组的同学,这一组同学家长参与阅读的比例在9%以下。第一组同学家长参与阅读的比例在50%及以上,这一组家长推荐阅读《水浒传》比例和喜欢阅读《水浒传》比例又高于第二组的同学。由此可得结论:家长参与阅读比例越高的家庭越推荐孩子阅读《水浒》,相应喜欢阅读这部作品的孩子比例也越高。(家长对学生阅读的参与度决定了家长和孩子对阅读这部作品的态度。)意近即可。

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材料二中的“《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书中很多创新之处,被后文学争相模仿”“提升语言技能和鉴赏水平”可得:《水浒》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可以帮助中学生提升语言技能和鉴赏水平;

根据材料三中的“《水浒》内容很有价值,应在中小学课本中保留”“批判性阅读能力,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可得:内容有价值,能提高学生批判阅读的能力;

根据材料四中的“而是一个多样的世界……一言一行背后都镌刻着人性的复杂。丰富且深刻的内核”可得:有丰富且深刻的内核,让学生了解多样的世界。

(二)名著阅读(8分)

22.在我们阅读过的名著中经常会出现有关“书信”的内容,或倾诉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推动情节的发展。请你写出与以下书信内容相关的作品名称。

有关书信的内容作品名称

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而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砸碎,他拿起新的成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1)______

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的等着。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的等着。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2)_____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3)_____

三藏谢了恩,收了文牒,又奏道:“贫僧一来倒换文牒,二来与陛下寄有家书。”国王大喜道:“有甚书?”三藏道:“陛下第三位公主娘娘,被碗子山波月洞黄袍妖摄将去,贫僧偶尔相遇,故寄书来也。”(4)_____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傅雷家书》③《朝花夕拾》(《藤野先生》)④《西游记》

考查名著内容。

(1)根据“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可知,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指的是保尔在病床上创作的《暴风雨所诞生的》。

(2)根据“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可知,出自《傅雷家书》。这是傅雷获悉儿子傅聪获奖后给儿子写的信。

(3)根据“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可知,出自《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匿名信事件和后来发生的看电影事件,促使弃医从文。

(4)根据“陛下第三位公主娘娘,被碗子山波月洞黄袍妖摄将去,贫僧偶尔相遇,故寄书来也”可知,出自《西游记》。此时悟空被唐僧赶回了花果山,后唐僧被黄袍妖化作的驸马变成了老虎。

23.下面两幅图是《骆驼祥子》一书的封面,来自于两家出版社,你更喜欢哪一家出版社封面上文字?请说明理由。

理由参考:中国文联出版社的封面文字不仅高度概括了以祥子为代表的城市贫民的悲惨生活,而且概括了作品的写作风格,揭示了小说的主旨,语言隽永,发人深思。延边人民出版社的封面文字将祥子一生起起落落的经历做了较为具体的概括,让读者对小说的情节先有了大概的了解,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

考查名著阅读。

中国文联出版社的封面:封面上的“说不尽城市贫民的心酸悲剧”“道不完独在异乡的艰辛情愫”高度概括了以祥子为代表的城市贫民的悲惨生活。“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一出永不落幕的人生大戏”概括了作品的写作风格,也揭示了小说的主旨。这几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语言隽永,引人思考。

延边人民出版社的封面:封面上的文字高度概括了祥子的一生,从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新的生活到最后堕落成行尸走肉。让读者对小说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想要详细了解祥子曲折的一生。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题目:实践后才发现

要求:(1)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例文:

实践后才发现

今天,我翻阅积累簿时,目光无意间落在了这样一句话上:“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妈妈以前给我讲的小故事。赵括是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读过不少兵书,满腹才华,但缺少实战经验,只能在纸上写一写策略,可赵王听信谗言,把大将廉颇换成了赵括,结果赵括被秦兵用乱箭射死,而带领的四十万士兵全部被坑杀。

赵括“纸上谈兵”,只研究理论、缺乏实践而导致战败,这印证了上面那句警句。居里夫人说过:“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所以,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要勇于尝试,只有多次实践之后,才能获得宝贵的经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水平,如果只学而不练,最终只会像赵括一样走向失败。

我不禁也想起了一个事例。外国人断言在中国找不到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可李四光却始终不相信,他亲自跋山涉水到处找寻,最终在山西大同附近找到了冰川遗迹,又在庐山、太行山等地发现了许多强有力的证据,推翻了外国人的“定论”。这个例子同样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如果李四光没有深入探索,就不能推翻外国人的言论,也不能推进我国地质事业大步前进。

实践确实非常重要。我们在小学时就开设科学课,通过做科学实验能够让我们更形象深刻地理解科学原理。比如上学期邺老师让我们回家做热空气实验,我在家用了一根筷子、两个纸杯、两条细线做了一个平衡模型,通过加热空气很快就领悟了热空气较轻且会上升的原理,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呀!

实践后才发现,实践能够出真知,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多实践、勇于尝试,相信成功的大门终会被我们打开!

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写作。

一、审题立意。“实践后才发现”这个题目有两层意思。一是告诉我们“实践”之后才有“发现”,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对“发现”有着巨大的意义;另一层意思是,实践后才发现一些具体的道理,如实践后才发现坚持的价值,实践后才发现努力的意义,实践后才发现学习的重要性等。本文可写成记叙文,叙述实践后发现了什么真理、道理,也可写成议论文,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二、选材构思。可表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体验需力行”等道理。从读书、旅行等方面来选材。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之间,并不是绝对的取此舍彼的关系。我们常常把理论和实践割裂开来,殊不知,唯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真正地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仅有理论,便如束己于空中楼阁,仅有实践,则似驰骋于洪荒之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地感知这个世界。学习上、生活上,实践出真知的例子都可以作为选材内容或论证依据。

12023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二模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4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测试用条形码。

3.答题时,务必将解析涂写在“答题卡”上,解析答在试卷上无效。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测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解析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解析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8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8分。1~4.6小题,每题2分;5.7~11小题,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啜泣(duò)奢望(shē)温馨(xīn)黯然失色(àn)

B.匿名(nì)泥泞(nìng)沮丧(jǔ)潜心贯注(qián)

C.默契(qì)喧嚣(xiāo)轮廓(kuò)戛然而止(gá)

D.案牍(dú)屹立(yì)混淆(yáo)忍俊不禁(jīn)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们常说,建筑是文化的,文化是建筑的。我深深地知道,让我着迷的,并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其中所蕴藏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些古老而优美的建筑,就是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的。建筑是有生命的,只有天、地、人和谐的建筑,才能称为有生命的建筑。

A.载体灵魂化身B.灵魂载体化身

C.载体灵魂变化D.灵魂载体变化

3.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版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②伴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文化市场的繁荣,使版画艺术得到空前发展。③这个时期版画题材广泛,品类繁多。④在文人、画家、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明清版画呈现出新的面貌。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史大家周汝昌先生曾说,中华文化有三大国宝□《兰亭序》《文心雕龙》《红楼梦》,皆属极品,后人难以企及。其中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绝代佳作。今天的绍兴,在兰亭故地辟有右军祠,配建流觞亭、曲水流觞等小品,定格那场雅集盛况。流觞亭廊柱有对联:“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

A.:《》。”B.:“””。

C.——“”。”D.——《》”。

5.下面对《野望》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首联用典表述了诗人一种孤寂无依的愁绪,“望”字引出中间两联对景色的描绘。

B.颔联写染上金黄秋色树林,在夕阳余晖中起伏的山峦,宁静、开阔、美丽。

C.颈联中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D.尾联以“长歌”做结,在美丽的秋色中,诗人终于将自己满怀的愁绪排解殆尽。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也许你正在看电视剧,偶然瞥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你一定会觉得很奇怪,电视剧每集的时长有啥特殊之处吗?

②说起来就像某些历史剧的开头。在很久很久以前,胶片卷盘的片盘一般可以容纳15分钟的容量。技术制约形成习惯,因此电影或电视剧的长度一般都是15的倍数。短片一般为15或30分钟,故事片一般是90分钟或者105分钟,电视剧一般为45分钟。

③但真正的问题是:15分钟的片盘是老底子的事情了,拍摄电视剧后来使用的是磁带,而如今电影电视剧使用的则是数字技术,根本不会受到这15分钟的制约,为什么电视剧仍然大多是45分钟左右呢?

④这里面的原因,就是经济学上的“路径依赖”。它的含义是有些事情当你做出了第一个选择,那么未来的道路就不可逆转地决定了。影视业已经从叙事、制作、发行、终端等各个环节都适应了这个时间长度,因此改变意味着巨大的成本。

⑤最能说明“路径依赖”原理的例子就是铁轨轨距。美国使用的轨距是4.85英尺,这是从何而来呢?原来这是英国铁路的标准,因为美国早期的铁路都是英国人设计建造的。那么英国的标准从何而来呢?解析是最初的英国铁路是由建电车轨道的人设计的,而4.85英尺,就是电车轨道的标准。

⑥我们继续溯源,电车轨道的标准从何而来?原来最早是以马车的轮宽做标准。那么马车的轮宽——这个该死的4.85英尺究竟从何而来?解析在古罗马人手里。4.85英尺正是古罗马战车的宽度。那么古罗马人为何使用4.85英尺作为战车的轮距呢?谜底就是4.85英尺是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宽度。

⑦这个说法你也许觉得过于故事性,但这大半是有史可查的事实。1937年铁路轨距的国际标准就是4.85英尺,这就是沿袭了美国1835年的规格,而美国最早的铁轨,就是承袭了英国的规格。据英国第一条蒸汽机推动的铁路设计师乔治·斯蒂文森的儿子罗伯特后来回忆说的4.85英尺轨宽没有任何科学理论上的依据,纯粹是因为已经有人在用了。

⑧今天你坐在宽敞的高铁中,你脚下的铁轨轨距正是两个马屁股的宽度——4.85英尺。历史就是这样不可思议,45分钟的电视剧也是由工业时代的一卷胶片决定的,就像一英尺的长度是由一位国王的鼻尖到手指的长度决定的。

6.对本文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电视剧大多每集45分钟的原因。

B.“路径依赖”的原理及对生活的影响。

C.我们现在使用的铁轨轨距的来源。

D.我们使用的一英尺长度的标准确定。

7.下面对本文主要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电视剧为什么大多每集45分钟”的话题谈起,目的是引发读者的兴趣,引起下文说明的内容。

B.第⑤⑥段连用五个问句,让读者带着好奇心跟随一步步追溯铁轨轨距标准的来源,读起来引人入胜。

C.第⑦段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铁路轨距标准的来源是有史可查的。

D.全文按照从古至今的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向读者介绍了决定电视剧时长和铁轨轨距的原因。

8.下面的表述与文章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在很久很久以前,技术的制约形成习惯,决定了电视剧时长一般都为45分钟。

B.当技术不再制约电视剧的时长时,影视业却依旧很少做出改变,主要原因是时长标准没有改变。

C.经济学的“路径依赖”原理是指有些事情当你做出了第一个选择,那么未来的道路就不可逆转地决定了。

D.今天高铁铁轨的轨距与英国第一条蒸汽机推动的铁路铁轨轨距是相同的。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惩:惩罚。

B.且焉置土石?焉:哪里。

C.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D.何苦而不平?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10.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达于汉阴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寒暑易节D.其如土石何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

B.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他们都反对愚公移山,只有“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帮助愚公,衬托了移山之艰难。

C.文章中对人物的称呼暗含了的感情倾向,例如“愚公”的“公”是敬称,“智叟”的“叟”则似乎略带不敬。

D.随着情节的发展,愚公由一般人眼中的“愚蠢”到最后的“大智若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3题,共92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古人常借登高来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让我们看到了胸怀天下的曹操;《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让我们看到了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王安石;《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看到了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杜甫。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龙泉多大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①其间。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②衣,支九节筇③,历游四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④,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⑤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改度⑥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选自宋濂《看松庵记》)

①庵庐:简陋的茅屋。②鹤氅(chǎng):羽毛编织的外套。③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④谢公履:谢灵运为登山发明的一种木鞋。⑤唶(jiè):赞叹。⑥度:态度。

1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1)遂以名其庵庐云名:_____________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改度者易:_____________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励,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15.章君感叹“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看松之趣”体现在哪两方面?请你依据文章简要概括。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我二十一岁那年》(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我二十一岁那年

史铁生

①19年前,父亲搀扶着我第一次走进那病房。那时我还能走,走得艰难,走得让人伤心就是了。当时我有过一个决心: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

②那天恰是我21岁生日的第二天。我对医学对命运都还未及了解,不知道病出在脊髓上将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我舒心地躺下来睡了个好觉。心想:十天,一个月,好吧就算是三个月,然后我就又能是原来的样子了。和我一起插队的同学来看我时,也都这样想,他们给我带来很多书。可是我不仅没能出院,病反而更厉害了。

③整个冬天就快过去,我反倒拄着拐杖都走不到院子里去了,双腿日甚一日地麻木,肌肉无可遏止地萎缩。我已经没了读书的兴致。整日躺在床上,听各种脚步从门外走过。心里荒荒凉凉地祈祷:上帝如果你不收我回去,就把能走路的腿也给我留下!

④窗外的小花园里已是桃红柳绿,22个春天没有哪一个像这样让人心抖。我已经不敢去羡慕那些在花丛树行间漫步的健康人和在小路上打羽毛球的年轻人。我记得我久久地看过一个身着病服的老人,在草地上踱着方步晒太阳:只要这样我想只要这样!只要能这样就行了就够了!我回忆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是什么感觉?想走到哪儿就走到哪儿是什么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踢着它走是什么感觉?没这样回忆过的人不会相信,那竟是回忆不出来的!老人走后我仍呆望着那块草地,阳光在那儿慢慢地淡薄,脱离,凝作一缕孤哀凄寂的红光一步步爬上墙,爬上楼顶。

⑤我乞求上帝不过是在和我开着一个临时的玩笑——在我的脊椎里装进了一个良性的瘤子。对对,它可以长在椎管内,但须要长在软膜外,那样才能把它剥离而不损坏那条珍贵的脊髓。

⑥朋友送了我一包莲子,无聊时我捡几颗泡在瓶子里,想,赌不赌一个愿?要是它们能发芽,我的病就不过是个瘤子。但我战战兢兢地一直没敢赌。谁料几天后莲子竟都发芽。然而科学胜利了。定案之日,我像个冤判的屈鬼那样疯狂地作乱,挣扎着站起来,心想干嘛不能跑一回给那个没良心的上帝瞧瞧?后果很简单,如果你没摔死你必会明白:确实,你干不过上帝。我终日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随后由着一个死字去填满。

⑦王主任来了。我面向墙躺着,王主任坐在我身后许久不说什么,然后说了,话并不多,大意是:还是看看书吧,你不是爱看书吗?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将来你工作了,忙得一点时间都没有,你会后悔这段时光就让它这么白白地过去了。这些话当然并不能打消我的死念,但这些话我将受用终生,在以后的若干年里我频繁地对死神抱有过热情,但在未死之前我一直记得王主任这些活,因而还是去做些事。使我没有去死的原因很多,“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亦为其一,慢慢地去做些事于是慢慢地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

⑧晚上朋友们走了,在小台灯幽寂而又喧嚣的光线里,我开始想写点什么,那便是我创作欲望最初的萌生。我一时忘记了死。

⑨21岁过去,我被朋友们抬着出了医院,这是我走进医院时怎么也没料到的。我没有死,也再不能走,对未来怀着希望也怀着恐惧。在以后的年月里,还将有很多我料想不到的事发生,我仍旧有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