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地税事项反馈表及经验11考研金融_第1页
经营地税事项反馈表及经验11考研金融_第2页
经营地税事项反馈表及经验11考研金融_第3页
经营地税事项反馈表及经验11考研金融_第4页
经营地税事项反馈表及经验11考研金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2经营地涉税事项反馈表纳税人名称

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编号税跨报〔

〕号实际经营期间自

日起至

日货物存放地点合同包含的项目名称预缴税款征收率已预缴税款金额实际合同执行金额开具发票金额(含自开和代开)应补预缴税款金额

合计金额

经办人:

纳税人(盖章):

日税务机关意见:

经办人:

税务机关(盖章):

【填表说明】1.本表由纳税人在跨区域经营活动结束时填写,向经营地的国税机关填报。国税机关受理后,纳税人可索取《税务事项通知书》(受理通知)。2.本表一式一份,经营地的国税机关留存。3.“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栏,未换领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纳税人填写原15位纳税人识别号,已领用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纳税人填写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4.“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编号”栏填写原《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中注明的管理编号。5.“实际经营期间”栏填写实际经营开始日期和经营结束日期。6.“货物存放地点”栏填写跨区域经营货物的具体存放地点,要明确填到区、街及街道号。若无跨区经营货物的,此栏不需要填写。6.“预缴税款征收率”栏按预缴税款时适用的征收率填写。7.“已预缴税款金额”栏填写已向经营地国税机关预缴的增值税税款的累计金额(金额单位:元,下同)。8.纳税人在向经营地的国税机关预缴税款后,应当及时向经营地的地税机关申报缴纳相应的税费。纳税人结清经营地的国税机关、地税机关应纳税款以及其他涉税事项后,才能向经营地的国税机关填报本表。

各专业复试情况

首先着重说明:英语和专业课面试是在一起进行的,一般很多专业先问你英语再问专业课。最后总分的算法:

总分=初试成绩(总500)+复试面试成绩(总150)+复试笔试成绩(总100)

,没有什么乘百分之多哪么啰嗦,所以复试很重要很重要,因为复试面试成绩好的能到140+,差的到90+,这就差50分了,就相当于初试差50分呀!笔试也可能相差20分,你比别人笔试高20就相当于初试成绩追回20分!复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己掂量掂量吧!!!!!!!!!!!!!

可能是受去年金融406的影响,今年的岭院整体分数不是太高,有四个专业上线不足,上线充足的专业分数也不是高的可怕!以下是分专业统计情况(注意:金融,西经,数量,国贸,世经,管科上线充足先面试,被刷的人里面分高的可以被调剂到另外4个专业(人口,政经,区经,财政),最后有20+的人被调剂,但面试不及格的会直接被刷,没机会调剂!调剂表是每个人在报到时都要填的,劝各位明年如果也要填的话一定要慎重考虑各调剂专业,这非常关键!选不好就有可能成炮灰!):

金融:由于今年的专业课分数较低,所以初试没有过390的,最高分380+,进复试的最低分是335,共40人参加复试,刷了3人(面试不及格),7人调剂别的专业,高分380也有被刷的,低分330+的也有上的,所以一定要注重复试!!

西经:分数都很高,23人参加复试,进复试最低分354,高分380以上的9人,379的也有3人,所以竞争激烈!最后没刷人,6人调剂!

数量:14人参加复试,最低分354,最后刷1人(面试不及格),2人调剂!

国贸:14人复试,最低分332,刷1人(此人没去),2人调剂!

世经:21人复试,最低347,5人调剂!

财政:今年财政招10人,过线的正好10人,最低334,最高390+,因为不够1:1.3,所以调剂过去3人(此三人因为不是本专业的,问专业知识肯定不会的,虽然分数不低,但都被刷了,很同情他们,因为只有财政没要调剂的人,他们如果调剂别的专业肯定能上)

区域:现在心情还很冲动,因为我就是调剂到这专业的,我是学管理的,一点经济学专业知识也没有,面试前我就感觉自己来就是当炮灰的,真没想到老师们一点经济学的知识也没问,要不我面试肯定不及格的,具体情况以后有介绍!今年区域经济5人上线,最低320,7人调入,最后要了9人!

政经:7人上线,最低336,5人调入,最后要了9人!

人口:上线只有一人,335分(老师们都很佩服),调入8人,最后9人只刷了2人,所以这是调剂比较好的专业,有很大机会入取,就是专业差点,老师们都会问你选这专业会不会后悔!!

管科:因为是本专业,所以比较了解,着重说一下!复试的人数是32人,招24个,最低分343,高分也不少!今年的管科是分两组面试,一组是报物流,信管,运营方向的18人只招7人,而且不看初试成绩,只看面试成绩,面试完当场宣布结果,很残酷的,只有短短10分钟的复试时间就决定你的去留!另一组就是其余方向的了,有14人,却要17人,结果这14人全上了,刷的就是我们物流方向的11人,这11人中又有3人调过去,剩下的8人有6人调入别的专业,2人被刷!

今年岭院去复试的一共刷了也就20人左右,录的录调的调,所以去复试的人基本就有的上,高分基本没有被刷的!低分翻盘的也很多!总之一句话:岭院很公正,很透明!!考生放心就好!完全凭实力!没有学校,地区,专业的歧视!英雄不论出身,是英雄的就大胆来吧!!!!

由于打字太累了,先写到这,以后会继续推出2009岭南学院考研最权威分析报告第二章!里面会包括今年岭院面试的过程和提问以及复试专业课笔试的试题,以及对下一年考生的几点建议和忠告!!望广大考生敬请关注本论坛!!下回见!!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10年金融学复试经验谈-今天出复试结果,还是比较顺利的入了。把自己的笔试和面试经历共享下,非常感谢在考研中,论坛的信息和大家的帮助!

一、笔试

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简章中虽然没有给出指定书,但2007年是给出的,《现代金融体系》(乔治。考夫曼著,经济科学出版社)和《国际金融》(南开版)。我的前辈认为准备货币银行学,《现代金融体系》不需要仔细看,可以参照联考的复旦版。但从2009以及今年的笔试,《现代金融体系》中的部分章节还是要仔细看。2011年开始不联考,情况不是很好预计。

国际金融

1.

给出1991(有点忘了)-2001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要求进行评价。

2.

计算题.香港出口商3月出口,金额为100万美元,但6月才收到,如何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效果如何?题目中的数据:当前汇率,3个月的远期合约汇率,3个月的预期即期汇率,3个月的外汇期货合约价格和期权费率,美国和香港的借款利率以及投资利率。

3.

IS-LM-BP模型分析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4.

结合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分析上海、广州作为金融中心的优势。

5.

分析货币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并分析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银行学

1.

一道常规的综合计算题.给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条件,如C,T,I,G,X,M,MS,MD,P还有充分就业时的Y

(1)

求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2)

问X,M(其目中X,M为常数),减少相同量,是否会影响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3)

价格和利率保持不变,达到充分就业时,G与MS如何调整

2.

金融危机下各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即“量化宽松”

(1)问为什实行,作用机理

(2)信贷扩张,带来哪些潜在问题,如何避免

(3)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黄金市场及其他有色金属市场出现价格飙升,是否与宽松货币政策有必然的联系?

(4)?

3.关于存续期缺口的计算题,可以参照《现代金融体系》第17章《管理利率风险》的课后题第八题。

4.(1)M=mm*H,推倒货币乘数mm

(2)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时,货币乘数是否一定会下降,并说明理由

5.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施中,为什么要进行操作目标或中介目标的选择?选择的标准如何?央行选择了正确的货币政策目标和操作目标,是否能一定达到政策目标,并说明理由。

二、复试

前辈告诉我的经验,复试中面试的重要程度远远高于笔试,并且要注意自己报考的方向的一些问题。

金融组分为两组,通过复试次序在前的考生交流,可以确定下复试的风格。我经历的面试,首先是通常的英文自我介绍,然后用英文回答日常问题(whydoyouchooseLingNancollege?)。专业问题是阐述APT理论,凸性(是否知道负凸性)。回答APT理论,我的回答老师可能认为不到点子上,卡的时间比较多。回答凸性时,比较诚恳的和老师说知道凸性的定义式和意义,但具体的负凸性不了解。接着老师问了一下我们学校的金融学课程设置,然后问在课程学习中是否有学过蒙特卡洛模拟等。我本科金融学专业,每年都有到岭南学院的推免生和统考生,复试的老师比较了解,接着聊本科时最喜欢哪位老师。旁边的老师问我简历上的信息,如论文获奖的情况。有些考生认为,复试的老师在了解下不同院校的金融学学科培养情况。

总体上老师不会为难考生,这次的面试问题比较广。我们组的考生有些问到利率风险的度量,衡量风险的希腊字母,对人民币是否要升值问题的看法等。复试的时候不要紧张,如果遇到专业问题一下子难回忆,就尽量回答自己知道的那部分。

此次按照1:1.3进复试,虽然有些考生不能进入岭院,但岭院的老师说会尽量帮助联系中大其他专业。

祝大家好运!2010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点经验-如愿以偿,中山先生把我留下来了。我是在中大南校区复试的。环境很好,建筑有特色,北门就挨着珠江。第一次来,感觉上跟武大有些神似,都是读书圣地,大树很多,很幽静。我考的是岭南学院管科,复试结束,回学校的火车上,自己罗列了一些必须做的事,现在就把自己这一年来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是复试整体情况:

岭南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201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总成绩

排名

复试专业

初试成绩

报考方向

复试成绩

总成绩

录取情况

1

管理科学与工程

375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08

583

建议录取

2

管理科学与工程

389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90

579

建议录取

3

管理科学与工程

37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05

577

建议录取

4

管理科学与工程

352

企业战略与咨询管理

217

569

建议录取

5

管理科学与工程

38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86

568

建议录取

6

管理科学与工程

361

企业组织

202

563

建议录取

7

管理科学与工程

364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98

562

建议录取

8

管理科学与工程

352

项目管理

210

562

建议录取

9

管理科学与工程

362

信息管理

194

556

建议录取

10

管理科学与工程

364

企业成长与战略管理

185

549

建议录取

11

管理科学与工程

36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82

544

建议录取

12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5

营销管理

209

544

建议录取

13

管理科学与工程

357

运营管理

185

542

建议录取

14

管理科学与工程

346

营销管理

195

541

建议录取

15

管理科学与工程

363

信息管理

176

539

建议录取

16

管理科学与工程

341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97

538

建议录取

17

管理科学与工程

344

项目管理

192

536

建议录取

18

管理科学与工程

365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69

534

建议录取

19

管理科学与工程

360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74

534

建议录取

20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9

人力资源管理

184

523

建议录取

21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8

营销管理

184

522

建议录取

22

区域经济学调入

403

区域发展与规划

187

590

建议录取

23

金融学调入

396

公司金融

183

579

建议录取

24

金融学调入

393

金融市场与投资

179

572

建议录取

25

金融学调入

387

金融市场与投资

182

569

建议录取

26

管理科学与工程

354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65

519

不录取

27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8

供应链管理

179

517

不录取

28

管理科学与工程

355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60

515

不录取

29

管理科学与工程

35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61

513

不录取

30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8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72

510

不录取

31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0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78

508

不录取

32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0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71

501

不录取

33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5

企业战略与咨询管理

157

492

不录取

34

管理科学与工程

343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72

415

不录取

貌似这里面“不录取”的有被调剂到中大的国际商学院的。

初试:选学校,我个人认为,考研要选个自己很喜欢的学校,我很喜欢中大,所以放弃了些东西,很早就下决心,为中大而战。

英语:我英语一般,感觉还可以的方法,就是在阅读时背单词,把真题里面所有单词都搞定,单词量就可以了。我也背过徐某的单词,根本记不住,我坚持不下来,所以就干脆不背了。可能就是不用功的原因吧,今年只考了50几分,刚过线。

数学:考数三,看完课本,我就老老实实做题,自己总结,改错。我很喜欢数学,所以做起来很舒服。先是把某辅导班的讲义做了两遍,然后就做李永乐的全书,第一遍我先自己做,后看答案,所以很慢。第二遍,只做了上次做错或不会做的题目,感觉挺快的。线代做的是李永乐的讲义,看了4.5遍,据说李的讲义很好了,所以,全书里的线代就没看。平时还做了基础过关660,说实话,这本书不是很简单,有的题目是有难度的。最后一个半月时,我开始做真题。这个要认真对待,给自己两个半小时,这个时间要全神贯注,不能做其他事。自己看着时间,准备好草稿纸和答题纸,完全按考试来模拟,答题步骤都要自己写清楚,第二天对答案,打分,要注意步骤分。对完答案,自己要花时间改错,分析,总结。因为考试时会紧张,所以平时给自己规定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自己评分,当时有几年做的不好,120+;其他的都135+。很遗憾,考试没考好。不过我感觉自己做真题的方法还不错,就和大家分享下。

政治:我高中理科生,本科学物流管理,政治蒙了80+。选择单选错了一个,多选记不清了,错两个左右。考题其实很公平,今年的题目让每个人都有话说。我的经验是:选择,把红宝书看两遍,其中的“最”“最重要”“。。。的根本是。。。。”这些要自己刻意记下,很可能在单选的时候遇到;多选,除了靠记忆基础知识外,还要自己分析,今年最后一道多选,好像是“中国-东盟贸易区”的知识点,其中有个选项“东亚。。。。”当时靠地理知识排除这个选项的。总之,大家考试时要综合运用知识,灵活些。简答题,我的观点是:把自己认为最正确的写在前面,要分条写,这样有条理,逻辑清楚些;最后再把自己认为可能正确的写到后面,考研政治简答题,标准答案点会很多,要答全很困难,所以要“解放思想”放开自己的思路,尽量从不同角度来回答。

专业课:考管理学和管理经济学。

我在网上问了两个星期,得到的回答都是------------没有资料。

于是,在学长的建议下,我开始自己做笔记。

管理学-----------罗宾斯7版,知识很多。每看一章,自己都在本子上把该章的框架结构画出来,把重点写下来。(后来复习,发现这个过程起了决定性作用。)要考选择题的(可以说是送分的),每年都有很多重复的,所以只要好好看看书,对付选择题还是没问题的(有的年份考课外的,这就靠自己课外积累了)。特别提醒下,2010年简答题,考的都是些概念,如“利益相关者”“组织公民行为”“领袖魅力的领导”等。所以大家复习时,最好每个知识点都要有印象。最后一题考的是彼得德鲁克的书和书的主要思想(4本),我就会个《旁观者》,面试那天,家聊起来,哈哈,大家都差不多,不怎么会。所以,只要把书看好了,这门管理学考得肯定不会差。个人感觉,只要把7版课本看透就可以了。我感觉没考过课后题,所以课后题也不是必须看的。创业单元也没考过。另外提醒下,大家最好提前看看真题,再看书时有个方向。貌似0910两年简答题跟以前风格有点变化,个人的感觉是变简单了。可惜,估了130分就考了一百零几。我打听过了,最高的专业课考110+,好像是113吧。大部分专业课都在100----110,所有人专业课都差不多,拉不开分。

管理经济学------------4版。我也是每看一章自己做了笔记。考得也是比较全的。书上的那些图都要记住,今年就考到了“价格刚性”的图。这门课,不难,关键是要理解。

复试:今年管理分数线:5090330.感谢中大!英语降了5分,我今天才有机会在这里写东西。从过完大年初五到出复试名单,我一直都在担心自己的英语,终于线过。复试通知出来后就准备下广州了。通知6号报到,我提前几天过去的,适应下气候。六号下午在岭南行政楼报到,交了100元,领了体检单,就去体检了,(还要体检费65)。

7号笔试,在黄传经堂,9点到11点。个人感觉题目有点多,管理信息系统考的全是课外的(指定书上的死知识很少,考得很活,看自己的课外积累)还考到了一篇英语阅读,要用中文回答(哈哈)。运筹学第一题是线性规划,有好多问。第二题是动态规划(建模还要求解)。第三题是个租赁仓库的题,只用建模(感觉本科上课时老师讲过)。第四题是关于原解和对偶解的判断题。第五题是排队论。(4分,我一个字都没写,没记住公式)。

面试:说我们管科上线人数不足,其他专业8号面试,我们和人口,政经到9号面试(因为会有8号其他专业刷下来的调剂过来,如上表那几个调剂来的都是高分,还有400+的)。

9号早八点半在岭南堂一楼。具体情况:分两组A组(报1到6方向的,属于物流系)20人上线,只要了9人。B组(方向是报7----------14的10个加1个支教的再加4个调剂过来的。)15人。两组同时开始,分别在两个房间面试。我是在A组的,介绍下基本情况,第一名出来后,被我们“包围”,她说-------------让用中文自我介绍!!!!!然后英语问到了专业知识,“物流跟供应链的关系”。。。。。。。还用中文问了些专业的,最后还问了,如果没上,愿不愿意调剂,想被调到什么专业之类的。感觉她6,7分钟的样子,反正面试时间很短。一个接一个出来,进去。。。。。。出来的都长舒一口气,然后我们坐成一个圈(从墙角搬得椅子)聊天。。。。。。。

个人感觉,面试很随意,注重英语口语和专业知识。有可能被问到用英语回答专业问题,出来的也有说答的不好的。关键一点是不要紧张,会的就说,不会的不要装,你面前的都是专家,不会就老实说不会。老师都很好,很和善,不会刻意为难大家。

中文自我介绍(差不多就是自己的英文介绍又翻译成汉语了)接着,老师问我对哪个方向感兴趣,我说质量或库存(我事前向学姐打听清楚了有的导师研究方向),然后一个老师提问“6西格玛是什么?”我背了几个数字,当时有老师质疑,我很慌,(当然没被看出来)然后故作镇定得解释了一番,有个老师说了句“哼!背那些数字有什么用呢?!!”还好,没等我来得及应对,其他老师就问了“你认为现在质量管理今后研究方向是什么?”我就简单说了下全面质量管理,捎带提了下现在丰田召回事件,提到了它的大规模生产(零件)是导致质量问题的一个原因(大规模生产的质量不好控制)。。。。。。刚才说“背数字没用”的老师严厉得质问我“你怎么知道丰田的质量是因为大规模生产产生的?!!!”千万不要慌!我立刻老实得回答“丰田这个问题,我个人不是很了解,我也是看杂志和网站上的资料,我没研究过,我只是简单了解下。。。。。。。”还好,老师没接下来追问。其他老师就问我英语成绩咋样,数学成绩咋样,运筹学咋样。。。。。。。还问了统计学。。。。。。最后还问了我对哪个方向感兴趣之类的。离开之前,也问了如果我没上,愿意调到啥专业,我立刻说“HR”。后来老师轻松得放我走了。出来后,心里一点都没底。最后把我们A组全叫进去,客套了一番。。。。。。说,这里只要九个人。。。。。。最后念道10位同学的名字,说这些同学还有一次机会到B组面试?!!?后来,知道有位同学没来面试。B组面试完一开始的15名后,就是把后来调过去的10个也面了。最后招多少,最低多少可以上,自己看上面的表格吧。

当天下午,5点上榜名单在岭南行政楼贴出来了。效率很高。

总之,中大岭南很公平(我是普通二本的),效率很高,当天出结果。

就这些吧,时间有点紧,写得有点乱,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2010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400+的一些经验-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我的考研之路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现在希望能将自己的一点点经验跟大家分享下,因为当初我正是在这个论坛中受益匪浅,希望今天我能帮助到有志报考中大的同志们!呵呵~

初试:

公共课:公共课的经验相信大家在论坛里随便搜搜就有很多,我也就不赘述了,只是再提一下吧,政治先不用急,暑期看看马哲和毛概,之后以红宝书为主,跟着辅导班的进度来,最后10天左右狂背20天20题,再怎么考,70多分都有保障了。英语我这次也没有考好,大家把阅读基本功打好,包括单词和长难句,应该是最重要的吧,然后张剑的真题真的很好,推荐~数学的基础也很重要,课本一定要看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尤其推荐高数和线代的课后习题,很好~~然后就是复习指南或者全书,之前我也为该买哪本而困惑,现在发现其实哪本都一样,关键是要用好,琢磨透。当然中后期的真题和模拟440都是很好的资料,适合把不会的题反复做。

专业课:专业课包括微观经济学和管理学。由于我是跨学校跨专业,资料的获得之难深有体会。在这里,我想对一位名叫菜菜的所谓的学姐说:虽然当初你很“仁慈”的告诉我,不买你600块的专业课资料,我这名外校的考生肯定是考不上的!你知道吗,当时我有多恨你~不过现在,哈哈,多谢你的恶语打击!正是你那番令我郁闷良久的话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终于今天我考上了,还是很不错的成绩~!

好,言归正传。

中大考的微观经济学历年来对计算题的要求不高,主要考察的是对一些名词一些经济理论和现象的理解。我建议上学期先将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看透,包括课后习题。暑期时就要开始看平狄克的了,那本书真的好厚,当时拿在手上我心里都有压力,呵呵~当然,其实没那么恐怖啦,暑期好好利用起来,可以先看一遍课本,然后再仔仔细细的做笔记,案例也要仔细看。做好这些之后再回头看一遍高鸿业,你会发现原来如此简单,知识点其实并不难。然后,就应该不时的拿出历年真题出来好好研究,每次看都会有新的收获。最后,我建议可以买本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就是金圣才的那本,各种题型都有,帮助很大。

管理学考的是中大翻译的那本,由于以前有考邵冲的那本管理学原理的相关内容,我也就把那本书借来看了看,不过没有太仔细。现在的趋势看来,以后的试题应该会脱离那本邵冲的书而完全以指定教材为主了,今年的考题就是基本上都是指定教材上的,除了几个名词解释实在是没见过就瞎编编,但是简答论述题只要把课本弄透就没问题了。之前很担心一本书的东西实在太多背不下来,其实只要暑期做好笔记,把关键的知识点都记好,并且真题仍然很重要,要不定期的拿出来看,学习答题技巧。第二个学期就基本上都是背了,我当时就每天抽出些时间背管理学,开始时两天一章,背完一遍一点感觉没有,有点急。然后赶紧又背几遍,后来一天一章,甚至一天两章,每天睡觉前可以回想下管理学各章的知识点发散开来又有哪些小知识点,这样的巩固记忆我觉得特别有用。管理学不用做什么题,不过背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就去看罗宾斯管理学配套的练习,那本书有详细的答案,可以多看下里面的题目,学着点答题技巧,然后案例也可以有收获。

复试:

今年的复试中,笔试很意外,7道题,全是指定参考书上的内容,一点超纲的都没有,而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以为会考很活,课本的会考很少,加上复试准备和初试时的心态很不一样了,书不怎么看的进,看的很浅,也没有好好背,所以答的并不好。面试分为综合面试和英语口语。综合面试是3个人一个小组,里面有6,7个老师,他们都很和善,进去后就是自我介绍,然后老师问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每个人谈谈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英语口语2个人一组,先自我介绍,然后看漫画,2个人可以讨论1分钟,再用英语表达或者讨论2分钟。

关于资料:

公共课的资料究竟哪些好其实还是要看个人的,当然一些主流的普遍受欢迎的参考资料很多人也讲过了,我就讲下专业课吧。专业课我当时弄了份别人上培训班的资料,里面真正有用的就是历年真题的详解以及管理学的各章PPT,那里面整理了各章的重点,很适合在看好课本后再回忆,以在脑中形成框架。我还弄了份别人整理的管理学各章要点,这个要点是比较详细的,也可以说是背诵版的,但是我觉得不是太全,其实真正背诵的话可以就直接拿课本背,而且这样有时随便翻翻说不定就能翻到书上被自己忽略掉的东西。然后,最最关键的,其实还是要自己做好笔记了。我微观经济学和管理学都做了详细的笔记,我觉得自己做的会看着比较舒服,而且每次想到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专业热点出现的话,就可以记在本子上,平时就翻来看看。

好了,暂时就写到这吧,真心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专业方面的问题的话,可以发我邮件elaine.125@w

w

w.iky.c

n我的复旦考研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好,我是一名二本的考研人,09年考上复旦经院世界经济系。我考复旦两年,08年过了初试,考了380,但由于复试表现不佳,最终被刷掉了,第二年又重头再来,考了390+。比较幸运,09年是人称的“小年”,上线的人不是太多,最终被留了下来。

我觉得对于许多外校的同学尤其是对于外校二本的同学来说,考复旦最大的困难就是信息的不畅,在此我想把我的这两年来的考研经历和大家说说,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吧,也希望有更多有实力的同学不要因为一些外部因素而抱憾终身。

一、公共课

我正式的准备是在07年的2月份,当时开始下决心去考复旦的经济学院。但是这里有一点要说的是,我指的正式准备主要是是针对专业课而言的,实际上大家都应该明白,像数学和英语这样的公共课一定要有以前的基础,甚至我觉得高中的基础也要有,在大一和大二这两年,虽然玩的也比较多,但我还是注意了要多注重对于数学和英语的学习,尤其是打基础,我想大家应该都明白,学习本身是没有捷径的,完全就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想在几个月内去一下子从无到有,从0分到100分,我个人认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为我一直觉得我不是个聪明的人,所以我只能从一点一滴做起,慢慢积累。所以在此希望大家不要轻信某人三个月可以把经济学综合基础给拿下,或者上什么辅导班去速成,也许这样的事情会有,但毕竟是少数,决定你实力的是你天天看多少小时的书,以及你本身原有的实力。

1、数学

由于数学在大一和大二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英语也过了四六级,所以这两门花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前期花的时间较多,以后时间逐渐减少),数学我用了三个月做完了陈文灯书,到了六月份我就开始做了数学的真题(我留了03~07年的真题到十一月后再演练),完全是按照考试的要求去做,并评分,来检验下自己的数学水平以及知识点有哪些疏漏,七八月份的话就开始把以前数学做错的题目又重做了一遍,当时又把李永乐的660题做了遍,这样一直到九月份。九月份后,我开始做李永乐的400题,我觉得比较难,当时平均分也就110多分吧,当时挺打击自信心的,因为数学110多分想考上几乎不可能,除非英语有80分。十月份后调整了心态,开始重新通过对数学大纲来查找自己的薄弱环节,还有就是把以前做错的题目反复的做,直到会做为止,当然,一定要对着大纲做,陈文灯和李永乐书上有些题目我觉的是超纲的,所以没有必要去琢磨了。在这段时间我把剩余的几套真题给做了,检验下自己的水平,以后的日子就是做题来保持题感,以免过于生疏。后来的数学花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第二年的话数学方面花的时间更少,大概一天最多3个小时吧,只要就是做卷子,做自己原来的错题,保持状态,这样一直延续到了考试之前。

在此我想对基础不大好的同学说,如果你在考研前基础不如别人,那就你在考研时就要付出比你基础好的同学更多的时间和汗水,这是必然的,而且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毕竟自己身上的潜力是不可估量,一定要有信心,这个信心的来源就是你在教室里或者在图书馆里学习的时间,不要因为卷子做得很差就打退堂鼓,就丧失信心,以为做得不好说明你有问题,你要做得就是防止这些问题在临场考试时暴露出来。

通过这两年的数学试卷,我觉得命题的趋势有些改变,现在的数学考得题目更注重基础,至于解题技巧方面的要求是比较低的,难题几乎没有,所以在复习时我觉得大家应该把数学课本给吃透,勿盲目的去做题,毕竟要考得知识点全部都在课本上,你只有把这些知识点全部吃透了才能去用它。还有就是注意要数学的定理和性质,以前的数学考题都是直接将定理或者性质或者公式拿来去用,但是这两年的考题却让你证明公式定理,比如今年的证明拉格朗日定理,这本身就说明了数学的命题趋势和数学学习的方法。我想,任何一门学科,它可以自成体系,本身就有它的内在的逻辑性,数学尤其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在复习时一定要把知识点与知识点给串接起来,就是有一个从A推到B再推到C的过程,我觉得这样才能事倍功半吧。就如微积分来说,它的起点就是极限,而所有讨论的中心都是以极限为中心的,对于导数、定积分、多元积分的定义都是用极限来定义的,我觉得在学习微积分时要首先把这条线索给记住,来层层推进。

至于真题,当然要去做,但也没有必要做个7~8遍,主要是弄懂为什么要这样做,说来说去又归结到了基础知识上面。对于能力很强的同学,而且时间充裕的同学来说,可以适当看看数一和数二里的与数三相关的考题,应该有帮助。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数学方面的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英语

我的英语两次考得都不是太好,一次66,一次65,而且比我原定的分数70要低些,这说明我在复习方法上还是有问题的,这里大概说下我的复习思路。

英语的组成:词汇、阅读、作文。所以,词汇是基础,一定要去背,不管它有多麻烦,这是基础。但是也不是一天到晚全拿着个单词书在那里背,这样既枯燥又乏味,效果也很差。所以这里给大家的建议有两个:一是采用艾宾浩斯单词速记法,每天的不要花整体的时间去背,用零散的时间去记忆,然后就是反复的记忆;二是通过阅读去记忆单词,我一向很讨厌单纯记忆单词,所以采用的是这种方法。

关于阅读理解,我用的是张健的那本书,也是以前的学长学姐们推荐的,还不错吧。但我觉得一个重要问题是,英语的阅读到底该怎么做?是不是像某辅导班说的那样有所谓的万能方法呢?我想方法一定有,这在参考书里写的一清二楚,但我觉得大家在做阅读时应该把精力放在看懂文章大意上,方法本身是次要的。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感觉,大家在做题时还需真正体会一下。

至于翻译和作文,这两项我练的最少,所以这次主观40分我只拿了17分也在情理之中吧,这也直接导致了我的总分被拉了下来。在这方面我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只是希望大家要多注意作文和翻译,不要拖后腿。两次考试我都是在还剩20分钟的时候写作文的,所以策略上有些失误吧。

3、政治

有好多人说政治不难,考前背背就行了,但我的观点正好相反,而且,我觉得政治可能是你花时间复习,反而你却进步很慢,得高分可能性很低的科目。常听别人说某人政治从来不复习却考了XX分,于是自己索性也不去看了,实际上这是及其错误的方法。政治是社会科学的龙头,它的复习不是简简单单的看大纲解析、去背它,而是要去理解,多关心实事,将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相结合,也许这就是社会科学的特点吧。我第一年从7月开始看,第二年看的时间比较杂吧,具体的计划就是做选择题之类的;至于大题目,我在考前写了几套题,用于练手,还有就是在考前重新把知识点做了个总结。我个人觉得政治的分数有多少由你的平时的知识储备量和把大纲解析看得有多透来决定,两者大概是3:7的比例吧,所以把大纲解析看明白是很重要的。我政治还报了个班,感觉一般化吧。

二、专业课

1、初试

初试的科目是微观、宏观、政经、国经。至于看几遍,我想因人而异吧,关键还是理解。这里我主要说下除了他提供的参考书外,我还看了些其他的书目,有平迪克的《微观经济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这三本书我是作为补充教材来翻看的,感觉主要还是搭架子吧,对于参考书目看得不大懂的地方,可以翻翻这几本书。这三本书我是在第二年考时才看的,第一年只看了指定的参考书,但我觉得这几本书还是有必要过一下,因为要考得知识点太广了,参考书不是每个知识点都会涵盖到,尤其是你碰到一个不熟悉的东西时,如果一题论述25分拿不下来的话,基本上宣判了你的死刑,所以考经济学综合基础的话讲求的是要全面些,不要有盲点,否则会很麻烦,所以这个尤其是对于外校生来说更是如此,你不可能打听得到重点的,实际上也没有,所以只有自己一点一点的把书给啃下来,直到全会为止。

我在第一年的暑假时还上了一个专业课的辅导班,因为当时对于专业课是彻底没底。这个大家都应该知道,网上可以搜到,是一个叫“考研梦”的网站旗下的辅导班。我简单说下我上这个辅导班的经历,千万不要抱着上辅导班就可以打听到题目、或者有大幅度的提高的想法,他可能给你把知识点梳理一遍,这个还不错,但是他讲得非常快,一周七天而且只有上下午讲课,关键还是自己要把专业课的书熟透,因为到了考场上你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的,完全是你平时的积累,到时候就是不停的写,把试卷写满,能写多少就要写多少。我两次考试,写到最后手都是酸的,我高中学的是理科,没做过文综,我想可能就是写高考文综的感觉吧。而且如果你只看辅导班上的笔记,你会觉得你写的东西很空洞,语言也很少,笔记本身是书的浓缩,这可能是条捷径,但是却会丢失经济学的真实血肉,真正的笔记只有自己总结的才有意义,所以我觉得大家根本不需要去购买谁的笔记或者谁的讲义,这些东西只有自己来融会贯通。还有他上面的知识点的总结是不全面的,他只是把历年出现过的题目或考点罗列上去,预测性不是很强(当然你想通过预测来猜题绝对是不可能的)。所以家庭上困难或者有很强实力的同学完全可以自己看书就能解决问题,这个大家可以自己考虑是否决定上。

初试时写卷子应该还是遵循文科考试的方法吧,分点答,让老师看着舒服些,尽量多答些,尤其是政治经济学,更要答细。一般分数的分布是:宏微观75分、国经35分、政经40分,近两年是这样的分数分布,也不排除有异样的情况出现。

总而言之,在准备专业课时一定要谨慎又谨慎,功夫一定要下到,对于外校生来说,花的功夫最多的也应该是专业课,但是最后你得到的分数却可能很低。

下面说下分数的情况,我的两次考试,两次都在105左右,比较低。实际上,复旦的专业课是压分的,或者说,他改得很严,不会轻易给高分,一般历年的专业课线是90分,所以你会发现,你花的时间最长的是专业课,但取得的分数是最低的,性价比很低,但是这就更意味着你必须在专业上多下功夫,在每年的基本分数要求中,专业课的分数从来没有低过90分,即使英语和政治降分(如今年是50,历年基本是60),专业也不会降分,所以为了过90分,就必须更加努力,全面的准备。

2、复试

复试是每年的三月下旬至四月初,而且复旦经院不在网上公布排名和复试情况,所以如果分数有个差不多的话就一定要提早准备,因为复试是会刷人的,有时按1:1.2来复试,有时是1:1.5的比例来复试,近三年复试线就是院线,也就是说,过了院线就可以参加复试,而以前是要通过专业上线的人数来确定复试名单和分数线的。

我第一年的复试是在4月1日,一个特别令人讽刺的日子,我在一周前收到的复试通知单,当时还没有准备复试,因为对于一切的信息都不知晓,再加上自己有些兴奋,所以有些高兴过头了,现在回头看看,当时准备的时间已经是晚了,这也成为了我复试被刷的因素之一。08年的复试有四个房间,专业英语,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每个房间抽一道题目,最好不要换题目。虽然先前在光华上浏览过相关的信息,但是还是由于准备不足,再加上自己的知识面过于匮乏,所以最终被淘汰了。专业英语没有让我自我介绍,而是用提问的方式来考察英文水平,前面的问题就是聊家常,所以还好,最后他问了我个谈谈中国经济的前景,结果我居然有些懵了,答得很结巴,而且我还把次级贷给说错了,也有些冷场,反正最后很尴尬。后面三个房间我抽到的题目有:央行为什么觉得加息也是一项难事?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和作用?关税和配额的比较以及解释美国为什么在19世纪80年代对日本实施VER?应该说题目是不难的,但是自己的准备,包括发挥都不好,所以面试很失败。在面试结束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已不可能进入经院了。

第二年的复试是在4月10日,今年复试有些晚,准备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准备的较为充分,而且答得也比较顺利,英语没有问我太难的问题,很基本,而且老师也特别和蔼,但是听别人说有问到用英语解释moralhazard,还有用英文解释G20的成果,这说明英语还是要充分准备的,尤其是在你的初试分数不高的情况下。专业课今年只有一轮面试,后来听说是因为今年上线的人很少,350的才50多个,所以就降低难度了。而我在面试时抽到的题目居然是我去年回答过的问题,所以运气也比较好吧,还有一题是对于周小川主张“超主权货币”的评价。面试的题目有很多,不是只有几题,这是我听到的,为什么LIBOR和美联储基准利率的关联性较弱,为什么去年下半年日元汇率和日本股市呈现负相关性,国际油价波动的原因,为什么在次贷危机下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升值等等。有难题也有简单的题目,实在不行那就看你的运气如何了。

复试问的问题有书本上的,更多的是关于现实中的问题,这是要在平时积累的,平时要多看新闻,多思考,多进行知识储备,才能答好这些题目吧,我个人认为。所以,复试时光看书也是不行的,要多关注现实。复试的参考书目一般不公布出来,我知道的要看的是庄起善老师的《世界经济新论》,另外尹翔硕老师的《国际贸易教程》也要看看,以防被问到理论上的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复试的看法。

3、信息

注意浏览日月光华BBS的考研版,里面有有价值的信息,也有扰人心的信息,这个要自己区分。我记得今年在某论坛上看到一个人发布的虚假的复旦大学基本分数线的信息,上面说今年的经济类线是385(6595),这种人是无耻的,分析他的心里肯定是自己的心里紧张所以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打压自己的竞争对手,我想这种人最终被录取也没有什么前途,会被人唾弃。所以要竞争,但一定要良性竞争。还有就是注意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上公布的信息,里面有你想要的信息。考研不是一天到晚蒙头看书,获取信息也很重要。

三、总体

下面说下对于总体分数的看法。今年的院线是350,是近几年的最低分了,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就容易考,实际上考研存在大小年,今年难,分数低,明年分数线就会涨,这可能是个趋势吧。如08年的复旦金融联考是410多分吧,06年420多分,今年是373分,07年好像也是370多分吧,而经济学院的其他专业基本是跟着院线走,去年是365,今年是350。所以一般你要有考到365分左右的实力,我觉得这是最起码的衡量标准吧。

一般来说,我觉得数学可能会衡量你能否过初试,一般是要考到130~135分,今年是个例外,我有个朋友,他今年数学只有110多,但英语很高,接近80,所以如果你的数学不大好的话,英语还有其他的科目就要考得相当好才行。

上海的改卷应该说是比较严格按照标准去改的,所以不像其他的省份会有“放水”的现象,所以大家不要担心,自己好好复习,会有自己应得的分数。

还有,这是我听我的学长说的,一般你能考到390分以上的话只要复试没有太大的问题,就会收你,390以下的一定要认真准备复试。

四、关于辅导班

辅导班前面已经大体提过,不要迷信某老师的押题,辅导班只是梳理,不可能面面俱到,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思路和自己的复习。我记得我有次上了个英语词汇免费讲座,老师说英语试卷很难,要考中美文化的差异,我到现在都没有找到哪里通过中美文化差异来做题,我觉得既然是考试,就可以用考试自身的规律来答题,或许我和他的思路存在差异吧。我还一个同学什么辅导班都报,一共花了2000多,结果最后数学才考了60多,没过线,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关于专业课的辅导班,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去复旦听课吧,这个我没有试过,成本太高,不过肯定比上专业课辅导班要好吧。

五、心理状态

不知道大家看累了没有,或许会嫌我太过于啰嗦吧,呵呵,这是最后一个部分了。

自我考研开始,我就一直有个疑问,复旦到底歧不歧视二本的学生?这也是我第一次被刷后反复问自己的问题,是不是因为自己是二本才刷我?现在,我可以用我的实际行动和大家说复旦不歧视二本的学生,他看重的是你有多少实力,你一定要看得起自己。

可以说,这个疑问是一直伴随我考研初始到最末的,甚至有时侯在考场上也会出现这一念头。可以说没有人看好我能考上这所学校,换来的可能是别人的鄙视,因为这个世界上小人太多,他们做不到的事情,岂能让别人做到,所以他们会百般的阻挠你,用言语来攻击你,很简单:你是个二本生,你怎么能上一本的研究生?当第一年我失败时,我面对的全是嘲笑和鄙夷的声音,我仍然记得有一次在饭馆里听到别人说:“看,那个人是考复旦的,380分,复试被刷了,嘿嘿嘿~~”第一年被刷后我原打算调剂到本校的,谁知道本校调剂的时间到了,所以我没有调成,当时我周围的考研的同学几乎全都考上了。后来甚至是父母也劝我放弃。但我选择了坚持。而第二年由于国家线降得太低,我的本科学校居然又招满了,不招调剂生,那些人似乎又想等着看我的笑话,但我决定忍下来。幸运的是,第二次我成功了,我没有被口水淹没。但我深知,一定还有许许多多想追求自己梦想的人却因为各种阻力而不得不放弃,而这种阻力可能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或者就是眼前的烟雾,你需要拨开你眼前的烟雾,这样你才能看到光明的、前进的方向。所以,我想对有志于考名校的同学说:“相信自己,不要考虑别人对你说些什么,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只要方法得当,结果可能会不如意,但一定可以有所收获的,不要太在意结果,要注意过程本身。毕竟,每年考上的人就那么多啊,所以大家的心态一定要放平和。但是该争取的就是要去争取,不然你的人生就不会有意义!”我希望能用我的亲身经历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机会就在你们眼前,你们可以用你们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这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你们说是吧?所以,在你选择考时,就不要轻易放弃,而且不要想着不行怎样等等,全力以赴,不要给自己留后路,要考就要认真的去考,不要指望考几年,那是不现实的,因为你的士气会越来越低落。

对于我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第二年的5、6月份,因为大家都返校了,要面对一群人,所以那段时间虽然坐在教室里,但总是心不在焉的,知道八月份才开始正式进入状态。考研是孤独的,所以说,我觉得在考研的过程中自身的实力是一方面,但你还必须有一个过硬的心理素质,这点也是很关键的,有些事情你不可能向别人去倾诉,因为别人也有事情要去处理,你这样做长时间看也会招致别人的反感,所以要自己学会去默默承受,学会抗压,因为你选择了考研,那你就必须去承受它。所以,心理状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在两次考试的时候,第一次说实话,很紧张,因为专业课一直没有底,怕它出的很偏,而且考试每门科目中途都有想放弃的念头,当时心里就只在想,不管怎样,我只要把卷子做完就行了,于是我完成了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但是得到的分数确是我意想不到的,这也给我的第二年增加了无穷的动力。这也说明了,只要坚持下来,结果也不会太差。正因为第一次的全力以赴,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水平到底如何,也使我在第二年的考试中更有底气,第二年的考试中我的心理状态要比第一次好的多。

再有就是不要去抱怨什么,有的同学整天抱怨看不进去书,或者不会做题,然后就是找人聊天,你应该记住,你的成绩是你每天坐在教室里换来的,抱怨归抱怨,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认认真真的看书复习,而且要去思考为什么老是进步不了,可以采取什么方法等等。只会抱怨的话不去干正事你就连与其他人竞争的最基本筹码都没有了,你不失败谁失败呢?关键是行动!当然也要适当的锻炼身体,不能一味的看书。

我的经验说完了,谢谢看完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人!最后,祝福要考复旦的同学们以及想通过考研改变自己命运的同学们,祝你们梦想成真!CCER考研随想

这些天有一些学弟学妹问我一些关于考CCER的问题,于其一个一个的单独说明,不如写点东西,也方便后来者查阅。大家各取所需,看看就好,关键是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为什么选择经济学?为什么选择中心?

我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会计系ACCA方向。自打大一考入ACCA系后,老师就教导我们,不要考研,会计注重的是实际经验,况且ACCA的P阶段的内容已经达到了研究生水平,再读研究生也没什么太大意义,所以实际上一直到大二下我都没有真正动过考研的心思,一直到08年11月(也就是大三上)我脑子里都没有CCER的概念,复试时看到有大二的学妹来踩点求经验,实在是十分汗颜。会计虽然属于经管类,实际上学过的人都知道它和经济学差别还是挺大的。我在大一下和大二上分别修了经贸院开设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用的是平迪克和多恩布什的书,说实话我开始对经济学还挺有兴趣,可是平迪克的书为了避免使用数学,大量使用图形,虽然使我对经济学有了直观的感受,但是内心总是不太放心,毕竟什么结论都是画出来的总觉得不太踏实。而且还让我对经济学形成了不靠谱,很简单的浅薄看法,自以为学的很好,平时也不看书,课也翘了大半,考前突击突击,宏微观加起来才考了刚刚160,当时只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所幸大二下修了门《现代货币金融学说》,老师推荐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和范里安《现代观点》,由于身体原因大二暑假没当成志愿者,于是在家闲极无聊翻了翻这两本书,写得确实经典,也改变了我的经济学的错误认识,甚至激起了一些学经济学的兴趣。于是大三上我又选修了《财政学》,《计量经济学基础》来进一步看看我是否对经济学有兴趣。孙芳老师的财政学讲得相当好,我学得也很开心。大三下又选修了《管理经济学》,又收获不少。我又反复想了想自己对经济学和会计学的态度和看法,而后彻底下定决心,转专业报考经济学的研究生。而后在同学的建议下,决定到中心看一看。先烦搅了一下穹学姐和WH学长,而后在中心蹭了一节宏观一节微观,感受感受气氛。并去看了09年的复试,十分喜欢中心古朴的建筑风格,让人内心感到很平静,(大概是因为我是安徽人),向学姐学长们进一步了解了情况,最终决定报考中心。

初试及复习过程

我以中等成绩进入复试,是外经贸今年应届进入复试的三个人中成绩最低的(另两位是信息院的大牛)。没有什么考得出彩,所幸考得十分平均,没有特别拖后腿的。政治:71,英语:72,数学:135,专业课:121,总分399。

整体情况

我知道自己懒。贪睡,于是决定跟着绝对靠谱的HYJ同学一起自习,并让第三方保管一份考研自习记录(如果一天自习时间达到8小时,就在本子上盖一个小叮当,以被后来查证。),结果一共就盖了56个章。不过所幸算是坚持到了最后。我知道宁远是贸大考研基地,大家学习都很努力且压力很大,于是选择了图书馆,这样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情。知道自己不靠谱,于是参照审计理论模仿审计计划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宏观但并不十分细致的计划,事实证明这是很有效的。

大多数考生都会好奇究竟一天看多长时间的书为宜。我认为太长(一天12个小时)没效率且徒增心理压力,太短(小于6小时)看不完,7个半到8个小时是比较好的。其实我准备的还算比较早,从09年三月初到4月中旬准备了一个半月(大约一天6个小时),而后开始ACCA串讲,全球考试,期末考试,一直中断到7月末。8月1号开始在家复习,一直到九月5号返校(夏天效率低,一天5小时)。而后开始在学校进行正式复习,整个过程折合下来应该可以看成从9月5号到1月8号,每天7个半到8小时。

政治

全部资料:红宝书,任汝芬序列一至四,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启航20天20题,海天28题,历年政治真题(和张剑黄宝书一个牌子的)

政治是我最担心的一科,因为我高中学理科的。9月初就买了红宝书,原打算十一前过一遍,无奈实在看得想吐,计划搁浅。红宝书写得很杂,于是买了序列一,理理思路。中间基本没看政治(实在看不下去),十一月底才把序列一看了两遍,序列二做完单选。十二月份,政治还不太会,辅导书又层出不穷,心里有点急。于是上网下了强化班的录音,边听边看序列一(主要是中特部分),一天4个小时都砸在政治上,真是朝于斯,夕于斯。又疯狂做了序列二,到12月15号,序列二选择题搞定。买了序列三,除了时政部分,其它部分一天解决一个。接着买了序列四和肖秀荣最后四套题,配合真题,一天一套,其间又翻了一遍28题和20天20题。到了1月6号,终于把这些卷子做完了。考试前一天晚上,又重看了一遍序列三。

政治我完全不指望背下来,对于这种比较无聊的内容,我向来记不住,只求政治能过线。大题没写过,只看过,考试就凭着几个关键句子关键词,一顿乱写(前提不能反党反国家),在结合经济学管理学扯了点自己的观点(这个后来听说会有加分)。虽然71不算高,但我已经很满意了。

建议:政治十月份得开始,给自己派任务,得坚持。看不下去也得看,免得12月份时间不好分配。

英语

全部资料:星火掌中宝单词,星火阅读150篇,张剑黄宝书,历年真题试卷版,考试虫阅读笔记,星火作文黄金模板,新概念英语三和四

我本科专业课基本都是英文教材,英文虽然算不上好,但基础也还不错。大三下基本那一个半月每天做几篇阅读,做完了星火阅读150篇。又做了一下09年卷子,还不错,英语就放下了。开始没准备背单词,暑假又做了几套真题,觉得还是得背背单词,对翻译和作文有好处。大本单词书看的慢,就整了本掌中宝,一共55个单元,开始一天翻5个单元,后来一天十个,最后一天半本。和政治一样,我不背单词,只是不停的翻,久而久之自然会有印象。

从9月到十月初基本除了看看单词,都没怎么看英语。就是看看新概念,保持语感,也相对有意思。十月中旬开始做剩下的几套英语卷子。我做一套真题都做三天,第一天做除作文外的题目,做完对答案。第二天将所有单词查完,将错的地方对照答案解释推敲一下。第三天把整个卷子口头翻译一遍。我真题用的是试卷版,黄宝书基本没看。真题一共做了三遍。第一遍11月中旬结束,第二遍按题型做强化训练(除作文)十二月中旬结束,第三遍用的是考试虫阅读手记,只做了阅读部分,5天做完。个人感觉阅读最好是能看懂文章,将答案排除到只剩两个的情况下,再用阅读手记上的方法比较有效。12月月底和同学合买了周固的模拟题,实在太BT,做了两套就扔了。作文就看了两遍黄金模板,仗着自己是ACCA班的,平时英文答题无数,没有写过一篇作文,差点最后悲剧。

建议:1.一定要背单词,大三下可以背些比较详细的书。考研后期就看看掌中宝吧。

2.一定要亲自动手写作文。考ACCA时,写错了画个叉,用错词,写错句子。Marker会原谅你。考研时这都是减分项,你画个叉估计老师会把你也叉了。

3.真题要仔细做。阅读不要局限于阅读理解,平时有空多看看英文报纸。话说我大三下英语手感很好,文章一下就看完了,应该和我学P3时的阅读量很大有关。

数学

全部资料:同济高数上下,同济线代,浙大概率。李永乐系列,数一,数二十年真题

说到数学就郁闷,奔着150去的结果只搞定九成。我大学数学成绩不错,也很喜欢数学。大三下就开始复习数学了。我先看教材,没做课后题(太多了,懒得做)。我个人比较喜欢看教材,喜欢把所有的定理定义推导一遍。大三下那一个半月,我主要复习数学,看一章书,配套做一章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所以在暑假前我全书已经快写完了。暑假做了《基础过关660题》,《线性代数辅导讲义》。返校后,做了几套真题,一个多小时就做完了,感觉不错。数学就放下了,就时不时的做点数一,数二真题的相关部分。十月国庆后,开始做著名的400题,对于比较难的,做上近3小时,过程较纠结,结果还不错。对于比较简单的,两小时随便写写就吃饭去了。第一遍不太认真,后来没题做了,又做了一遍,第二遍比较认真。

三天一套,十月和十一月就过去了。十二月初,买了超越135,当时忙着政治,一时着急,一天看完一个部分外加三天写完后面三套卷子,6天就搞定了超越135.于是买了最后5+3,一天一套,题也比较容易,8天做完。没题做了。于是20号到24号,把数一数二剩下的十几套真题集中做了,当时数学做疯了,强化效果不错。无论是准确率和速度都很高,写出的方法经常比答案还简单。于是数学信心大增,觉得满分没问题,从此放下数学投到了政治的怀抱,事后证明这很失误。

建议:1.数学不要看,要亲自动手做。我就是动手太少,写得到快,可是老出错。

2.要坚持。千万不要最后为了搞政治就把数学放了,否则是血的教训。我今年数学一直做到倒数第二题,才用了一个小时20分钟,倒数第二题老是算错(最后是因为少了个2,从头错到尾),倒数第二题用了一个半小时还是总算错,最后。哎!

3.有时间还是给自己3个小时模拟一下,不要老是很快写完然后就扔了,这样有助于培养耐性和适应考试。

4.不要指望检查这一点我对自己还算满意。我从不指望检查出错误,个人比较信奉全面质量管理,要从源头上控制错误。

5.考场上千万不要太想考150,否则连140都考不到。

专业课

全部资料:中心参考用书,十八讲,全球视角,中心历年真题,中心经典二十次作业

今年专业课不算太难。但是我那道十五分的伯努利函数还是放弃了,因为实在不知道那是啥函数。在大三下过了一遍曼昆和周惠中的书。范里安的书大二暑假当闲书看过一遍。暑假里看了一遍巴罗和半本尼克尔森。返校后,以宏观为主线,一个月一本宏观。9月曼昆第二遍加做课后习题,微观看十八讲到第十二章加前九章习题。10月,巴罗第二遍加课后习题,微观看十八讲到十五章,尼克尔森看完一遍。11月,看全球视角第一遍外加课后题一直到19章(后面没时间了,就没看),尼克尔森第二遍加做课后题。十二月,重翻曼昆巴罗,微观看现代观点,4天做完20次作业。开始做网上流传的历年真题。1月初,看看曼昆的英文Solution。看看整理的笔记,十八讲看完剩下的三章。

建议:1.宏观较散,可以适当做摘抄。把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也整理进去。每次看都会有新收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然你每次看书都得思考)。

2.微观多做做题没坏处。(也别太多,课后题就差不多了)。个人认为尼克尔森习题质量比十八讲高。

3.不用看什么高微高宏。中心每年的题都控制在中级水平。用高微高宏实在胜之不武!况且中级能解决的偏用高级方法才行也只能说你自己没理解透。再说考试时间有限,这样也得不偿失。

关于复试

中心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恰好在地坛闲逛,没接到电话,只好打了过去。大概他没搞清我是北京考生,硬要我在周一前把资料寄过去。我只好周四当天晚上写PS,周五自己改了两遍,再让ZN学姐帮忙看看。周六就急匆匆地寄出去了。复试时看到别的同学PS改了又改,心里相当紧张。不过所幸PS里都是些大实话,老师又很仁慈,惊险过关。

复试前,看学姐学长说不用刻意准备,我理解成了不用准备,顺其自然,差点坏了大事。

大家以后要引以为戒。

听力很简单,比重也不大。我就不多说了。

我是第二组,面试的有五个老师,生平第一次面试,开始有点紧张。不过我一个面试老师都不认识,所以后来也没啥可紧张的了。开始在外面听说要英文自我介绍,临时编了个。谁知整个面试都是中文的,没用上。开始,左边的一个女老师发问(后来据说是沈艳老师,whatever啦),准确的说,她应该是问我问题最多的老师。是PS里关于会计和经济学关系的我的一些看法。她并不太同意。然后我也说说自己的理由。我觉得她说的对的,就接受,不是特别同意的就随便听听。然后右边的老师问问我对为什么选发展经济学之类的,个人有啥体验。我就从我家的思想观念扯了一扯。然后问我制度经济学,我说不知道,因为我就看到点威廉姆森和科斯的一点理论,不想不懂装懂。然后沈艳老师又问什么是比较优势,我结合绝对优势说了说。问为什么有规模报酬递增?我结合复制论扯了扯。中间一老师问我家是农村的么,我答曾经站在我家的房顶上可以看到田(众人笑),又问那为什么农民一个人吃得饱,人民公社反而吃不饱,这不违反复制论么?我说这是激励问题,后来一老师说这在经济学中的术语是什么?其实是FreeRide.我一时没晃过神,居然说什么激励相容,还答了lift(givemealift搭便车)。后来又问到制度经济学,我本想说威廉姆森,结果脱口说周其仁教授上学期在外经贸开了场讲座之类的,还好老师很仁慈,放过我了。后来又问为什么不去学理论物理(PS里的),我说我体质不适合做放射性实验。问我考研是自己意思还是家里意思?我说自己意思,其它人都劝我别考。我同学说智商高不应该考研。老师说他太受打击了(众人又笑)。最后一个问题最有意思,老师问我有啥弱点。我说我比较急,你看我说话也挺快的。耐心虽然不太好,但随着报表越变越多现在是越来越好(众人又笑)。想了半天,又添了句,可能我不太会交际。问曰何谓不会交际,答曰不太会看人脸色。最后老师给我提了点很中肯的意见就把我放走了。

总体面试气氛还不错。我忙着答题,什么传说中的黑脸红脸,反正是没看出来。老师人很好,其实他们还是很为学生着想的。问我想从中心学什么,我理解为他们也在看能帮助我们些什么。面完感觉良好,主要是问了我最后一个问题。依据教我战略管理老师的理论,当老师问你弱点并提建议时就是要录你,否则干嘛影响你心情。不过后来听几位大牛说面试,顿时就觉得没底。再说了问弱点也没影响我心情啊。

最终被录,还是觉得挺幸运。我觉得可能使我很真诚吧。本来就没打算隐瞒什么。面试其实是双向选择,最好要双方有完全信息。只不过大学相对议价力强,所以看起来像单向选择。

建议:好好准备PS,适当做点功课。坦诚。BeYourself!

不过我室友认为可能是我太傻了,老师面了这么多年没遇到这么傻的。于是大发慈悲,于是就录了。

后记

罗嗦一大堆,大家看看笑笑就行了。其实道理大家都明白。关键要坚持下去,亲自做。

考研不确定性大,大家都会有压力。后期要顶住压力,前期要顶住诱惑。找同学谈心,看看书什么的。我考研期间,图书馆一层所有的社科地理自然旅游的书都看完了。看看那些,在想想自己。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其实也没什么好忧虑的。我平时也常看三字经,感觉比什么做最好的自己都好用。

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该玩的时候玩,学习的时候就不要想写有的没的。我一同学平时很认真,考研期间还抽空去绍兴那块玩了几天,最后也考上了。

最后

感谢支持我的各位同学好友和我的家人。

小白你虽然没出啥力,但那OFFER却给了我很大的安慰。

感谢ZN学姐给我答疑解惑。上次能遇到你真是去年最幸运的一件事。

大谢HYJ同学

你就像美联储,在宴会举行时端走盛满酒的大酒杯!

最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