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用语文教程(第二版)教案 3江姐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3/0D/wKhkGWXF0LyAfW_zAAGF9tBxdXw917.jpg)
![高职应用语文教程(第二版)教案 3江姐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3/0D/wKhkGWXF0LyAfW_zAAGF9tBxdXw9172.jpg)
![高职应用语文教程(第二版)教案 3江姐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3/0D/wKhkGWXF0LyAfW_zAAGF9tBxdXw9173.jpg)
![高职应用语文教程(第二版)教案 3江姐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3/0D/wKhkGWXF0LyAfW_zAAGF9tBxdXw9174.jpg)
![高职应用语文教程(第二版)教案 3江姐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3/0D/wKhkGWXF0LyAfW_zAAGF9tBxdXw91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应用语文教程》教案授课内容《江姐》(节选)课时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1.了解歌剧、中国民族歌剧常识。2.了解歌剧《江姐》创作过程。1.理解歌剧演唱技法、表演技能和舞台展示效果。2.把握民族歌剧与地方音乐关系,感受民族音乐与文化传承。1.感悟江姐精神的激励。2.体会民族文化、传扬红色经典。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通过歌剧的演唱技法、表演技能和舞台展示,感悟江姐精神。1.体会歌剧中的民族文化,传扬红色经典。教学环节任务导入(5分钟)→讲授新知识(60分钟)→训练巩固、知识拓展、检验(15分钟)→课堂总结(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授课方式讲授研讨练习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教材、教案、教学PPT教学过程【任务导入】播放歌曲《红梅赞》:好兔视频:《江姐》插曲《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红梅赞》是由阎肃作词,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的爱国歌剧《江姐》的主题歌,在剧中多次反复出现。歌曲赞美了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追求者,为了革命信念和崇高理想,毫不动摇,大义凛然,犹如傲雪的红梅,顶天立地、不肯低头,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今天我们就通过歌剧《江姐》节选,去深入了解这部经典歌剧。板:江姐(节选)【讲授新课】一、常识简介(一)歌剧1.歌剧:歌剧(Opera),是用声乐和器乐表现剧情的戏剧作品,是音乐与诗歌、戏剧表演、舞蹈、舞台美术、服装等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体裁。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歌剧在1600年前后,出现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2.主要分类:歌剧根据其音乐的性质等方面的不同,可分为严肃歌剧与通俗歌剧两大类。严肃歌剧,包括西方18世纪的正歌剧,19世纪的大歌剧,20世纪严肃歌剧类型的歌剧,东方的部分歌剧等。其特点大致为:有较严谨的、完整的音乐戏剧结构;第二,有较鲜明的音乐形象及其发展;第三,在剧情上常为重大题材、历史事件,或是反映社会及哲理等。通俗歌剧,包括18世纪的喜歌剧,19世纪的轻歌剧,20世纪的音乐剧等。其特点大致为:在音乐上通俗易懂、优美动听,且易于接受;第二,剧中的每首曲子相对来说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不一定强调音乐戏剧上的展开与音乐戏剧结构的完整性(不强调并不等于没有);第三,在剧情上,常有讽刺性、幽默性,但也不尽然;第四,在剧中常有说白,并是音乐完全停止下的说白,甚至剧情的展开完全靠说白(当然也有全剧中没有说白的);第五,常是唱、说、舞、表演与乐队演奏的结合。呈现方式(1)表演方式歌剧的语言表演是用歌唱和管弦乐队来完成的。歌剧的动作表演对歌剧演员来讲相对简单,基本动作即所谓的肢体语言和话剧差不多,除了个别情节需要根据剧情做简单设计外,大多是有感而发或由音乐而发的下意识动作。(2)声乐1)咏叹调歌唱性的独唱。在歌剧中多是对角色的心理刻画,表现其内心繁复的心情或是向知心人的倾诉。其特点大致为:第一,一般的说有清晰动人的旋律,容易被人记住;第二,有较明确的曲式结构与调式、调性;第三,有时有声乐技巧上的发挥;第四,在音乐与歌词上均常使用反复的手法;第五,器乐部分表现力丰富。2)宣叙调又说又唱的部分,有时“唱”的成分多些,有时“说”的成分多些,多为独唱,又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朗诵性宣叙调,也称清宣叙调或干宣叙调,在歌剧中常是在交待与展开剧情时用,或是作为咏叹调前的引子;第二,旋律性宣叙调,又称有伴奏的宣叙调、器乐宣叙调,在歌剧中,除在交待与展开情节时用外,有时在塑造人物音乐形象时也用,甚至全剧音乐大部分均是旋律性宣叙调。3)重唱多为歌唱性段落,它是歌剧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角色表现各自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意念等的表演形式,也是歌剧中立体的、多侧面的表现特点的体现之一。4)合唱歌剧中的合唱是表现众人的情感、行动与意志的,是塑造群体音乐形象的手段之一。5)伴唱从旁唱歌,配合主唱表演。负责低中高等不同的音域。(3)声部歌剧有其声部的划分。它的划分主要基于人的生理条件不同而定。人声被分为不同的声部:男女高音、男女中音、男女低音。每一类又可细分为抒情、戏剧两类,在女高音中还可以加入花腔。4.著名歌剧:《弄臣》《茶花女》《卡门》《图兰朵》《小丑》《奥赛罗》《魔笛》《浮士德》《乡村骑士》《阿依达》(二)中国歌剧中国歌剧根植于本土,题材以中国的历史、现实为主。1.中国歌剧:可以说,从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以歌舞、宾白并重,亦属于“歌剧”性质,但还不是歌剧。中国歌剧可以说萌芽于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儿童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黎锦晖作曲),配乐剧《扬子江暴风雨》(聂耳作曲)它们都将歌曲与对白并重。四十年代初的《上海之歌》(张昊作曲),《大地之歌》(钱仁康作曲),《秋子》(黄源洛作曲)等作品,在如何吸收西洋歌剧特色以探索中国歌剧创作的道路方面,起了先行作用。直到1942年以后,由延安秧歌剧发展而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白毛女》(马可,瞿维等作曲)的诞生,它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是中国歌剧成熟的标志和发展的奠基石,它的诞生也为我国歌剧创作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与中国固有传统戏曲相区别,此种歌剧被称为新歌剧。到解放战争期间,又产生了不少新的歌剧创作,如《刘胡兰》(罗宗贤等作曲),赤叶河(梁寒光等作曲),《王秀鸾》(艾实惕等作曲)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歌剧得到了新的发展,许多作品在继承《白毛女》的传统时,又吸收了地方戏曲的特点和西洋歌剧的一些有益经验,陆续涌现出《小二黑结婚》(马可作曲),《红霞》(张锐作曲),《洪湖赤卫队》(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江姐》(羊鸣等作曲),《草原之歌》(罗宗贤作曲),《阿依古丽》(石夫,乌斯满江作曲),《伤逝》(施光南作曲)等优秀作品。中国歌剧特点:(1)音乐特点:中国民族歌剧的音乐创作其实是处在中与西的交汇点上,中国的歌剧是受一些戏曲的影响的,在“以中为主,洋为中用”的原则上,中国歌剧充分展示出各自民族音乐独有的民族特色。在音乐发展的场合中,从先秦的“十五国风”、汉代的“乐府”到明清“小曲”等,民族音乐形成一条璀璨的艺术链条。中国民族歌剧更是充分继承了历史音乐文化的优秀素材。表演特点中国歌剧区别于西方歌剧最大的一点就是表演形式,中国歌剧会通过演唱者塑造人物形象,带动故事情节发展,吸引观众的视觉,这对表演唱有着更高的演唱要求,除了有扎实的演唱功底,还要有表演功底,用形体配合演唱。中国歌剧继承了戏曲的特点,要求表演和演唱、音乐等服从于剧情,用形体动作配合演唱,以抒情为主,演唱者用纯净明亮的音色、口齿清晰的咬字、婉转的行腔来抒发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3.中国十大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很多歌剧中的旋律,让人似曾相识。比如选自歌剧《白毛女》里的“北风吹”;歌剧《洪湖赤卫队》里的“洪湖水,浪打浪”;歌剧《江姐》里的“红梅赞”……中国歌剧自带的民族性,突出的是民族音乐的特点,符合中国人对声音形象审美习惯,同时也借鉴了中国戏曲的唱腔。三、歌剧《江姐》的创作(一)创作背景:大型民族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剧团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中的有关内容改编而成的,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从公演以来,曾四次复排,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堪称中国民族歌剧史上的巅峰之作。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广泛吸取川剧、婺剧、越剧、杭滩、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音乐与会和手法进行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刻画了英雄人物形象。主要内容:歌剧《江姐》讲述的是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务,离别重庆,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华蓥山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在与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取得联系后,抑制巨大的悲痛,投入对敌斗争。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关押于渣滓洞集中营。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她大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义。全剧由第一幕《序曲红梅赞》、第二幕《巴山蜀水要解放》、第三幕《相对无言》、第四幕《截取军火》、第五幕《江姐被捕》、第六幕《春蚕到死丝方尽》、第七幕《绣红旗》组成。文中所选部分为歌剧《江姐》第二墓。四、选文探讨:(一)快速浏览选文,思考:选文主要人物是谁?并尝试用简要的语言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明确:选文主要人物有江姐、华为、敌警察局长等。选文主要内容: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省委交托的发展华蓥山游击队的重要任务,离开重庆奔赴川北,在赴华莹山途中,突遇敌方警察盘问,并亲眼目睹丈夫彭松涛同志牺牲惨状。但江姐抑制住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沉着应对,投入了对敌斗争……(二)探究解析1.再次阅读选文内容,思考:江姐与华为在去往华蓥山的途中,触景生情,两人对唱部分有何作用?明确:通过对唱的音乐表现手段,突出戏剧矛盾沖突的展开和情节的发展,“轻松林内红旗扬”部分,使人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里联想到了美好的未来,表现出了革命主义的浪漫精神。2.观赏歌剧节选,思考:好看视频:寒风扑面卷冰霜歌剧《江姐》/v?vid=17506455978912659103江姐目睹丈夫遇害的惨状后,内心波澜如何?歌剧通过何种艺术手法表现?明确:江姐的内心是震惊、大恸。选文通过“雾茫茫,遮断高山”“雨蒙蒙,不见青天”的环境渲染、江姐内心独白的独唱以及周围人的伴唱来突出表现江姐的内心感受。3.再次阅读选文,思考:选文中的伴唱有何艺术作用?明确:(1)烘托剧中气氛通过伴唱的运用,给剧中人物带来一定的想象和回忆,强烈的烘托剧中“风声紧锣声响”的紧张气氛。(2)塑造人物形象通过伴唱,突出人物性格的刻画,强有力地揭示出江姐和他丈夫“一片丹心向阳开”的革命忠贞形象。(3)深化人物情感伴唱的运用还结合了川剧“帮腔”的音乐表现手法,如《革命到底志如钢》是江姐的咏叹调,在它的前面与中间都安排了伴唱,在自然的帮衬中引出了咏叹调的抒情,深化人物情感的表达。(三)探究革命精神《红梅赞》是歌剧《江姐》中最为经典的主题曲,再次聆听,思考:这首曲子体现了江姐哪些革命精神?明确:歌曲《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歌,“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歌曲铿锵激昂、震撼人心,借赞扬红梅不畏冰霜、昂首怒放,歌颂了“江姐”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表示革命者向红梅一样光彩照人,用它们的精神唤醒更多的人民起来,前仆后继,迎接革命的成功,音调高昂,节奏明快,对未来充满希望。【课堂总结】歌剧《江姐》创造出了江姐、甫志高、华为、双枪老太婆等经典人物形象,主题旋律音乐《红梅赞》贯穿始终,准确地表达了千千万万怀揣报国理想的共产党人坚持信仰、甘愿为祖国奉献的精神。重温经典,让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安全文化的培育与现场改善措施的推进
- 环保意识教育培养公民的环保责任感
- 《信息系统的组成》说课稿
- 环保出行下的电动交通工具发展前景-以电动车产业园为例证分析
- 生产工艺控制的持续改进与质量提升
- 现代住宅设计与社区人文环境的构建
- 环保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方法
- 现代办公室中磁性技术的应用及效益分析
- 物联网时代的移动终端安全防护策略分析
- 未来城市中的科技展览馆设计与实施全案
- 武汉2025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管理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家庭燃气和煤气防火安全
-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达标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2025年销售部年度工作计划
- 2024年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ESG表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 DB3713T 340-2024 实景三维数据接口及服务发布技术规范
-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长沙专用)(考试版)
- (工作规范)公路预防性养护工作手册
- 车间空调岗位送风方案
- 使用错误评估报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