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64/Txxxx-2020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与防撞垫应用技术规范1.0.1本规范对现行规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中关于设计、施工、验收、管理等方面规定不明确、技术要求不够具体的问题,进行了补充完善,严格特殊部位防撞设施的技术要求。1.0.2本规范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高速公路、干线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道需要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及防撞垫的道路。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简称JTGD81标准)JTG/T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简称JTG/TD81标准)JTGB05-01-2013《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简称JTGB05标准)GB50688-201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简称GB50688标准)GBT31439-2015《波形梁钢护栏》(简称GBT31439标准)GB/T18226-2015《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简称GB/T18226标准)GB/T28650-2012《公路防撞桶》(简称GB/T28650标准)GB/T18833《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简称GB/T18833标准)GB/T700《碳素结构钢》(简称GB/T700标准)GB/T1231-2006《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简称GB/T1231标准)DB/Txxxx—2020GB/T33363-2016JTGF71-2006JTJ041-2000JTGF80/1-2017JT/T495-2014MASH2009《预应力热镀锌钢绞线》(简称GB/T33363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简称JTGF71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简称JTJ041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简称JTGF80/1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质量检验抽样方法》(简称JT/T495标准)《MASH2009》安全性硬件评价手册(美国)《EN1317》道路防护系统(欧盟)DB64/Txxxx-20203术语3.1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guardrailwithcentraldivideropening设置于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具有开启功能的公路护栏结构段。3.2护栏过渡段guardrailtransitionsection将两种不同结构型式或不同防撞等级的护栏连接成整体并实现结构刚度逐渐过渡的专用结构段。3.3防撞垫crashcushion设置于道路交通分流端处或障碍物前端的一种吸能结构,车辆碰撞时通过自身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从而降低乘员的伤害程度。3.4可导向防撞垫redirectivecrashcushion一种具备侧碰导向功能的防撞垫,当车辆碰撞防撞垫侧面时,能将碰撞车辆导向正常行驶轨迹。3.5非导向防撞垫non-redirectivecrashcushion一种不具备侧碰导向功能的防撞垫,当车辆碰撞防撞垫侧面时,不具备将碰撞车辆正确导向的性能。3.6阻挡功能containmentperformance护栏、防撞垫阻挡碰撞车辆穿越,翻越和骑跨的能力。3.7缓冲功能bufferingperformance护栏、防撞垫降低对碰撞车辆和车内乘员冲击程度的能力。3.8导向功能redirectiveperformance护栏、防撞垫使碰撞车辆向行车方向顺利导出并恢复运行状态的能力。3.9公路护栏防护等级protectionlevelofhighwaybarriers按照设计防护能量或设计防护速度对公路护栏安全性能划分的等级。3.10设计防护能量designprotectionenergy护栏标准段、护栏过渡段和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能够安全防护的车辆最大碰撞能量。3.11设计防护速度designprotectionvelocity护栏端头和防撞垫能够安全防护的小型客车最大碰撞速度。3.12路侧安全净区roadsidesafetynetarea路侧安全净区是指道路行车方向最右侧车行道以外、相对平坦、无障碍物、可供失控车辆重新返回正常行驶路线的带状区域,该区域不应存在能导致碰撞伤害的坚硬危险物。DB/Txxxx—20204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4.1一般规定4.1.1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作为永久防护设施被使用,其设置目的是防止一般车辆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驶入对向车道;在发生较大事故或出现紧急状况时可以临时开启,方便特种车辆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掉头行驶。特种车辆主要是指交通事故处理车辆、急救车4.1.2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高速公路收费广场中心线处宜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作为次要干线的一级公路在禁止车辆掉头的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可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4.1.3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应方便开启和关闭、具有可移动性,宜在10min内开启10m及以上的长度。为使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具备方便开启与关闭的功能,可将中央分隔4.1.4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设计流程宜符合下列规定:1)收集公路交通量及组成、运行速度和设计速度等数据。2)收集中央分隔带宽度、路缘石高度、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等数据。3)收集中央分隔带护栏标准段的间距、栏板高度等数据。4)改扩建公路收集原道路所采用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的结构形式及运营期间的交通事故情况。5)所选用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结构,应通过现行《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B05-01)规定的安全性能评价。4.2设置原则DB64/Txxxx-20204.2.1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5m时,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宜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的公路中心线位置,设置的长度应能有效封闭中央分隔带开口,防止车辆驶入对向车道。4.2.2中央分隔带宽度大于或等于5m时、或者在分幅路基路段的横向连接道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宜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的两侧、或横向连接道的两端;设置的长度应能有效封闭中央分隔带开口,防止车辆驶入对向车道,或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违停。4.2.3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的设置高度应与中央分隔带标准段护栏的高度协调一致,并保证两种护栏形式能够过渡顺畅。4.2.4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上部应设置轮廓标或反射体。设置反射体时,规格不宜小于4cm×18cm,可由Ⅲ~Ⅴ类反光片或反光膜制作,颜色和设置高度宜与中央分隔带保持一致。4.2.5位于有防眩要求路段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上应设置防眩设施。4.2.6当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处于开启状态下,应在开口之前做好引导和防护,使得正常行驶车辆有序通行。设置交通锥、水马或爆闪灯等设施,并应安排专人指挥,避免在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打开参考《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4部分:作业区》(GB57684.3防护等级4.3.1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的防护等级分为三(Am)级、四(SBm)级和五(SAm)级。行驶速度高,发生事故时所产生的碰撞能量大,因此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Am级;另外,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区域内不会设置距离较长的桥梁构造物,中央分隔带开口宜避免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的可能性小。因此,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的防护等级在对比《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B/Txxxx—20204.3.2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防护等级宜与相邻路段保持一致。线形良好路段经论证可低于相邻路段1~2个等级,但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不得低于三(Am)级。4.3.3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各个防护等级的设计防护能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各等级的试验碰撞条件规定如表2。表1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设计防护能量表2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试验碰撞条件碰撞角度(°)4.3.4车辆与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发生碰撞时,护栏必须能有效阻挡车辆驶入对向车道,并能引导事故车辆驶回正确的行驶轨迹。其安全防护性能应能符合以下规定::a)阻挡功能:1)应能够阻挡车辆穿越、翻越和骑跨;2)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构件及其脱离件不得侵入车辆乘员舱。b)缓冲功能:1)应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降低车速,减轻碰撞对车辆和车内成员的冲击程度;DB64/Txxxx-20202)乘员碰撞速度的纵向与横向分量均不大于12m/s;3)乘员碰撞后加速度的纵向与横向分量均不大于200m/s2。c)导向功能:1)车辆碰撞后不得翻车;2)车辆驶出驶离点后的轮迹经过图4.3.3-1所示的导向驶出框时不得越出直线F。图1车辆轮迹导向驶出框表3参数A和B的取值单位:mAB);4.4结构组成及要求4.4.1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由上部拦截构件、下部连接构件和下部可移动的万向脚轮组成。上部拦截构件主要由护栏迎撞面和支撑横隔梁或立挡组成,是事故车辆碰撞护栏时的直接受力结构;下部连接构件主要由连接插管和钢套筒组成,通过连接插管与钢套筒之间的反作用阻挡力保障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能够达到相应的防撞等级;下部可移动的万向脚轮是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具备可移动性的主要构件。4.4.2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的上部拦截构件又可分为外部的导向构件和内部的支撑构件;外部导向DB/Txxxx—2020构件主要起引导事故车辆驶回正确行驶轨迹的作用,一般为波形栏板或旋转桶;内部支撑构件主要为外部导向构件和护栏立柱之间的连接件,支撑外部导向构件发挥护栏的拦截作用,且具备一定的吸能缓冲作用。a)中央分隔带组合型波形梁开口护栏是由数节活动护栏单元铰接串联组成;活动护栏单元包括两块竖向平行的、与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两侧固定波形护栏形状相对应的波形护栏板,两块波形护栏板之间通过数个均匀分布的套管支架连接,套管支架中部的套管套在设置于地面的钢管立柱上并固定,套管支架底部设有可调节高度的万向脚轮;各节活动护栏单元端部之间、活动护栏单元端部与中央分隔带开口两侧固定波形护栏端部之间通过波形护栏连接铰进行连接。中央分隔带组合型波形梁开口护栏通过不同的结构组成可达到三(Am)级、四(SBm)级和五(SAm)级的防护等级要求。图2中央分隔带组合型波形梁开口护栏标准段b)中央分隔带钢屏障型开口护栏是由数节活动护栏单元串连组成;护栏单元之间通过其端部伸出的连接件和互补连接件相互重叠后,在连接件和互补连接件的销孔中插入连接立柱而实现首尾串连;护栏单元包括波形侧板和立挡,立挡底部设有可调节高度的万向脚轮;活动护栏单元端部与中央分隔带开口两侧固定波形护栏端部之间通过波形护栏连接铰进行连接。中央分隔带钢屏障型开口护栏通过不同的结构组成可达到三(Am)级和四(SBm)级的防护等级要求。DB64/Txxxx-2020图3中央分隔带钢屏障型开口护栏标准段图4中央分隔带钢屏障型开口护栏标准段图5中央分隔带1)当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采用钢屏障结构时,应在底座预留泄水孔;泄水孔间距应根据本地区气象观测资料通过水文与水力计算确定。2)钢屏障结构护栏外屏障可采用波形板,波形板应采用一次滚压成形的工艺。3)钢屏障结构护栏底部应设置翻边结构,其翻边结构宜采用弧形板,使得地面与护栏屏体过渡顺畅。DB/Txxxx—2020图6钢屏障型开口护栏底部翻边结构示意图7钢屏障型开口护栏底部翻边c)中央分隔带钢屏障旋转型开口护栏是由若干刚性的导向隔离元件及两端的导向装置串连组成;导向隔离元件之间、导向隔离元件与导向装置之间通过其相邻端部伸出的连接板和互补连接板相互重叠后,在连接板和互补连接板的销孔中插入实芯销杆而实现首尾串连;导向隔离元件包括底座屏障和横梁,在底座屏障与横梁之间设置有数根旋转桶固定立柱,旋转桶套装于旋转桶固定立柱上并能以此为轴旋转;导向装置包括底座屏障和至少两组连接骨架与底座屏障的横梁以及斜梁,在其骨架轻型槽钢底部支撑件的两端上预留有用于锚固的销钉孔,斜梁上面还设置有螺纹通孔。中央分隔带钢屏障旋转型开口护栏可达到三(Am)级的防护等级要求。图8中央分隔带钢屏障旋转型开口护栏标准段DB64/Txxxx-2020图9中央分隔带钢屏障旋转型开口护栏端头段d)中央分隔带框架易开型开口护栏由数节活动框架单元首尾相连组成护栏主体,再与两端框架锚固端头连接组成完整护栏;活动框架单元包括三层以上回形框横梁,各回形框横梁通过若干立档框架连接组成一个整体;每层回形框横梁两端短边外侧各焊接有一块固定连接钢板;两个框架锚固端头内侧端也各焊接有一块固定连接钢板;活动框架单元之间、活动框架单元与框架锚固端头之间均通过相邻端部固定连接钢板重叠后用防盗销杆固定连接;活动框架单元下部装有活动脚轮;两个框架锚固端头底部采用植筋螺栓与路面固定。中央分隔带框架易开型开口护栏可达到三(Am)级的防护等级要求。DB/Txxxx—20204.4.3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的迎撞面应顺适、光滑、连续、无锋利边角。4.4.4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通过钢管立柱与地面埋设的钢套筒进行连接,钢套筒与立柱不进行锚固,通过连接立柱与钢套筒之间的横向反作用阻挡力共同发挥开口护栏防护能力。a)钢套筒深度应大于或等于30cm。其孔径宜比连接立柱直径宽4~10cm。b)钢套筒与连接立柱之间的空隙可采用沥青麻絮填塞,或在连接立柱上设置套筒帽,以防止雨水或尘土填满钢套筒与连接立柱之间的空隙。c)钢套筒宜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中,且基础边缘距钢套筒边缘应大于或等于20cm。d)钢套筒基础设置时,与沥青路面接缝处应采用水泥砂浆抹平,并保证接缝处不被雨水侵入。4.4.5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端部应与地面进行连接锚固,并应与中央分隔带一般路段护栏进行过渡连接。a)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端部可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开口两端填土区域内;护栏端部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开口两端填土区域时,应设置混凝土基础与端部构件进行固定。b)当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端部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开口两端填土区域时,应保证基础埋入深度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小于90%。当填土区域内有管线等埋设物,不能保证基础埋入深度时,可考虑设置连续基础的方案。c)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端部应与中央分隔带一般路段护栏进行连接。1)中央分隔带一般路段护栏采用波形梁护栏形式时,其衔接段应采用波形梁板连接,连接板应与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端部紧密连接,并与中央分隔带一般路段护栏合理搭接。2)中央分隔带一般路段护栏与开口护栏衔接过渡采用波形梁板时,过渡板应尽量采用等截面波形梁栏板。3)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与中央分隔带一般路段护栏衔接也可采用钢板包头的形式,采用此形式衔接时,包头两端与中央分隔带一般路段护栏连接,包头应将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端头全部围封。DB64/Txxxx-2020a)组合型波形梁开口护栏端部连接示意图b)钢屏障旋转型开口护栏端部连接示意图c)钢屏障型开口护栏端部连接示意图d)框架易开型开口护栏端部连接示意图图12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端部连接示意d)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端部应与中央分隔带一般路段护栏进行过渡设计。当中央分隔带一般路段护栏横向间距大于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宽度时,应设置护栏渐变段;护栏渐变段宜设置在中央分隔带一般路段护栏范围内,且渐变段长度不应小于10m;其渐变率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中央分隔带一般路段护栏端头处渐变率带开口护栏端部均设置在路面通铺范围内,由于带开口护栏端部与地面进行锚固时,对已完成的DB/Txxxx—20204.4.6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需设置万向脚轮,以方便开口护栏的开启与关闭。a)万向脚轮应具备双向制动功能,在禁止状态下保证脚轮不转动、不移动。b)万向脚轮的选取应根据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上部拦截构件的总质量进行确定,万向脚轮的尺寸与额定荷载关系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万向脚轮的尺寸与额定荷载关系注:具体尺寸及其额定荷载可依据《工业脚轮和车轮》(GB/T14687)的c)万向脚轮的转动性能与转向性能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万向脚轮的转动抵抗系数与转向抵抗系数表6万向脚轮的转动抵抗系数与转向抵抗系数(续)DB64/Txxxx-2020d)万向脚轮在制动状态下,车轮锁紧力应大于2μ1maxW;转向锁紧力应大于2μ2maxW。(W为脚轮的额定荷载,单位为N。)e)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在关闭状态时,其万向脚轮应悬空,避免成为开口护栏上部结构的支撑件;在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移动时,万向脚轮方可着地。同时,为防止轴承生锈,万向脚轮应设置有黄油嘴等润滑连接构件。4.5材料要求4.5.1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各组成部分主要为钢构件,所用基底金属材质应为碳素结构钢,其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指标应不低于GB/T700规定的Q235牌号钢的要求。主要力学性能考核指标为下屈服强度不小于235MP、抗拉强度不小于375MPa、断后伸长率不小于26%。4.5.2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标准段上部拦截构件和下部连接构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a)当横梁为波形梁板时,其防腐处理前横截面公称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的规定。1)3.0mm厚和4.0mm厚三波形梁板防腐处理后成形护栏板基板的实测最小厚度应分别不小于2.95mm和3.95mm,平均厚度应分别不小于3.0mm和4.0mm,θ应不大于10°。2)三波形梁板的弯曲度应不大于1.5mm/m,总弯曲度应不大于三波形梁板定尺长度的0.15%。3)三波形梁板端面切口应垂直,其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不超过30′。DB/T图13三波形梁板图14三波形梁板断面图表7h/mmh/mmr/mmr/mmαβθb)上部拦截构件的其他钢制构件,其截面最小厚度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金属制护栏的截面最小厚度值钢33334333DB64/Txxxx-2020c)拼接螺栓的外形见图15;其公称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的规定。图15拼接螺栓表9拼接螺栓公称尺寸及允许偏差αbtRΦdR1ΦΦJI-1--接 - - -4 -d)立柱宜采用钢管立柱、方管立柱和H型钢立柱。立柱定尺长度应符合JTG/TD81的规定或按设计图纸确定。其断面形状、尺寸及标注符号见图16、图17;其断面公称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0、DB/Txxxx—2020图16钢管立柱、方管立柱图17H型钢立柱表10钢管立柱公称尺寸及允许偏差DΦthhL14.5+定256+L10DB64/Txxxx-2020表11方管立柱公称尺寸及允许偏差DΦtL022+10L1.表12H型钢立柱公称尺寸及允许偏差hhYBHt1t2L256+60+4.5+限定6.0+限定L101)钢管立柱的弯曲度应不大于1.5mm/m,总弯曲度应不大于立柱定尺长度的0.15%。2)方管立柱的壁厚防腐处理前为6mm。3)方管立柱的弯曲度应不大于2mm/m,总弯曲度应不大于立柱定尺长度的0.2%。4)方管立柱弯角外圆弧半径、平面凸凹度、扭转度等均应符合GB/T6728的要求。5)立柱端面切口应垂直,其垂直度公差应不超过1°。4.5.3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所采用的万向脚轮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a)万向脚轮外表面应光滑、无明显破损、污迹、毛刺、残缺,无披锋、开裂现象。b)万向脚轮圆度公差不应大于1.0mm。c)万向脚轮各转动零部件应转动灵活,不得有卡塞、松动、松脱及转动异响;铆接应牢固。d)万向脚轮的抗静压能力是用承载重量的1.5倍力垂直施加于万向脚轮上,并在3min内万向脚轮应保持下列性能:1)用手转动各转动部件,不得有卡塞、松动或卡死现象;2)各部件不允许出现变形,影响万向轮转动。DB/Txxxx—2020e)万向脚轮的行走性能是在负重15±1公斤,以100圈/min的行走速度下进行行走性能试验,万向轮应满足如下性能要求:1)行走500圈后,观察万向轮,滚轮不出现裂纹、过量磨损及脱落;万向轮各部分不允许有严重损坏及影响使用的永久变形;转动部分转动正常,无异响。2)万向轮转动10000圈,不脱落。f)万向脚轮的耐热试验是将其放入100℃的沸水中浸泡5min后取出观察。试验结束后,在常态下冷却,应无影响使用的变形现象。4.6防腐处理4.6.1钢构件防腐要求a)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所有钢构件均应按照《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的规定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处理方法及技术要求必须符合相关规定。b)对于方、圆管柱产品,其内壁防腐质量要求应不低于外壁防腐质量要求。交通工程金属钢构件防腐应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选用。防腐工艺种类较多,有传统工艺的热浸镀锌涂层、热浸镀铝涂层工艺环保节能的环氧锌基涂层,交通工程金属钢构件防腐应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选用,中央分立的小型构件,结构设计为多组拼装构件,零部件相对多而密集,浸塑、喷塑、环氧锌基工艺构件脱落、剥离的情况,能修复利用的构件,防腐层脱落后无法在现场进行二次防腐处理。根据运营反的防腐工艺为热浸镀锌工艺,综合考虑性价比因4.6.2防腐层材料、附着量、厚度要求热浸镀锌用的锌锭牌号应为GBT470规定的Zn99.995或Zn99.99,螺母、垫圈等紧固件在热浸镀锌后必须清理螺纹或做离心处理。热浸镀锌附着量及厚度应满足以下规定:a)钢板、钢管、梁板、托架等主要构件,平均镀锌层附着量不低于600g/m2,平均镀锌层厚度不低于84μm。b)螺栓、螺母、垫片、地脚螺栓等紧固件,平均镀锌层附着量不低于350g/m2,平均镀锌层厚度不DB64/Txxxx-2020低于49μm。4.6.3防腐层外观质量镀锌构件表面应颜色一致、均匀完整,镀件无漏镀等缺陷;表面不应有流挂、滴瘤或多余结块。4.6.4防腐层附着性镀锌构件的锌层应与基底金属结合牢固,经附着性试验后,锌层不剥离、不凸起,不得开裂或起层到用裸手指能够擦掉的程度。4.7施工技术要求4.7.1安装护栏时,未完全固定的构件需采取预防坠落的措施。4.7.2打、压立柱的桩机应安设牢固、平稳。桩机移动时应注意避让地面沟槽、地上架空线路等障碍物。4.7.3应根据设计文件对护栏立柱进行放样并安装,按照公路线形进行测距以合理控制护栏的位置。4.7.4应该对立柱所在位置的地下管线等设施,或构造物顶部埋深进行调查。4.7.5护栏渐变段或过渡段的立柱,应该按设计文件规定的坐标进行安装。4.7.6所有的连接螺栓应在护栏的线形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拧紧,应具备足够的终拧扭矩。4.7.7对活动护栏单元的接头及活动护栏与分隔带波形梁护栏应该采用三向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确保活动护栏在完全打开后固定波形梁护栏圆弧端头的整体性。DB/Txxxx—20205防撞垫5.1一般规定5.1.1防撞垫适用于公路交通分流端或位于路侧安全净区宽度内的障碍物前端。a)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主线分流端、匝道分流端、隧道入口等位置应设置防撞垫。城市主干路主线分流端、匝道分流端设置有护栏的端部宜设置防撞垫。b)高速公路、干线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中央分隔带护栏起始端部、收费站导流岛端部、跨线桥中墩,以及车辆撞击易造成冲击伤害的其他障碍物前端,宜设置防撞垫。5.1.2防撞垫根据道路类型不同,分公路和城市道路两种防护等级标准。在设置原则上执行统一标准,在防护等级上按各自标准选取,在技术、构造、材料、施工、验收等其他方面的规定城市道路可参照公路要求执行。决定防撞垫采用什么防撞等级的因素很多,但根据发生事故碰撞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按各自体系设计防护速度取定防撞等级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等方面规定不明确,技术要求不够具体的问题,进行了补充完善,严格特殊部位防撞设施的原则、构造及材料、施工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上5.1.3公路防撞垫防护等级为TB、TA、TS三个防护等级。城市道路防撞垫等级为A80(B80)、A65(B65)、A50(B50)三个防护等级。城市道路防撞垫防护等级代码由导向性能+设计防护速度组成,A80表示(A可导向性防撞垫+80设计防护速度),5.1.4防撞垫的阻挡功能、缓冲功能、导向功能(非导向类型不含)必须满足“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的指标要求。5.1.5防撞垫支撑固定结构必须与地面可靠固定,防撞垫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路缘带范围内。DB64/Txxxx-20205.1.6防撞垫应设置视线诱导设施,包括轮廓标或反光膜。5.1.7防撞垫结构型式的选择应根据道路情况、环境因素、防护对象,遵循安全防护、经济耐用、方便施工、易于维修养护的原则。5.2设置原则5.2.1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主线分流端、匝道分流端、隧道入口等位置应设置可导向防撞垫。已设置护栏过渡处理的隧道入口,可不设置防撞垫。5.2.2一般规定中属于宜设置防撞垫的,有条件应首选可导向防撞垫,对于发生侧碰防撞垫可能性较低的位置,可以采用非导向防撞垫,收费站导流岛端部可采用非导向防撞垫。可导向防撞垫不仅能够降低正面碰撞的危害程度,且车辆侧面5.2.3当双向行驶存在正反向碰撞障碍物的可能性,或防护危险障碍物存在刺穿侵入车辆乘员舱危险时,应增大防撞设施有效设置范围,不同结构防护设施之间宜设置过渡段。安全设施设置不当或者设置不完善,起不到保障安全的作用,还会造成严离的轨迹计算净区宽度范围内障碍物的有效防护长度,双向的薄弱环节,存在两种结构迎撞面断面宽度、角度、刚度、现应力集中,导致连接处断裂、设施构件插入驾驶舱,导向不利造成车辆5.2.4过渡段与相邻防护设施的连接强度应不低于防护设施自身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5.2.5新建项目需要设置防撞垫的,设计应明确防撞垫的防护等级、结构形式、安装验收要求。防护断面较宽的特殊部位,主体工程应考虑合理设置渐变过渡段,避免后期防撞垫不能与其平顺搭接,造成安全隐患。要求和图纸,更没有考虑衔接设计。因为设计深度不足,无法保证设置的合理有效性DB/Txxxx—2020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防护断面尺寸相差悬殊,缺少合理设计要求,主体工程与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应相互协调配套设置。因此,明确设计要求,细化衔题的关键。下图为防撞垫后端截面宽度与三角端护栏或者其危险障碍物的迎车面宽度不一致,缺a)防撞垫缺少过渡段示例1b)防撞垫缺少过渡段示例2c)防撞垫过渡段不完善示例3图18防撞垫设置示例5.2.6防撞垫的平面布设应与公路线形相一致,设置于主线分流端、匝道分流端或收费站导流岛前端时,防撞垫的轴线应与两側道路交角的中心线相重叠,防撞垫后端的截面宽度应与三角端护栏或者其危险障碍物的迎车面宽度协调一致,并且防撞垫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路缘带范围内。5.2.7防撞垫的结构形式应适应道路纵横坡度及道路排水要求。防撞垫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设置后不应阻挡道路正常5.2.8对景观有特殊要求的公路可选择外观自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防撞垫型式,但不得降低防撞垫的防撞性能。5.2.9防撞垫可配套设置智慧安全监管系统,提升安全生产监测预警能力,形成一种保障安全、提高效率、节约能源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全流程监管方式。倒/碰撞实时监测,对事故过程高清录播,撞击发生实时上报平台,及时维护避免二次事故,有效提高交通公共服务水DB64/Txxxx-20205.3防护等级5.3.1防撞垫的防护等级应依据道路类别、设计速度选取,防护等级见表13。表13防撞垫防撞等级适用条件级级级级级A50、B50注:1.防撞垫根据道路类型不同,分公路和城市道路两种防护等级标准,在设置原则上执行统一标准,在防护等级上5.3.2因道路状况、运行速度、交通量等因素易造成更严重碰撞后果的路段,应结合实际防护需要提高防撞垫的防护等级。高速公路的防撞垫设计防护等级应与设计速度保持一致。防撞垫的防护等级和碰撞条件参考了美国的安全性硬件评价手册《MASH2009》及我国《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B05-01-20防撞垫的设计防护等级应与设计速度保持一致,由于标准较低,区内高速公路已设置的防撞垫等级均采用最低等级,当车辆超过60km/h的速度撞击防撞垫时,不能保障车辆及成员的安全,在我区实际运营阶段已经反映出防护能力过低的弊端,为了实现行运营安全,本标准规定高速公路的防撞垫设计防护等级应5.3.3防撞垫防护等级按碰撞速度分为三个等级,各等级碰撞条件规定如表14、表15。DB/Txxxx—2020表14防撞垫防撞等级与碰撞条件(公路)防撞垫类型防撞等级碰撞条件碰撞类型碰撞车型碰撞质量(t)碰撞速度(km/h)碰撞角度非导向防撞垫一(TB)级正碰小型客车600斜碰偏碰0二(TA)级正碰小型客车800斜碰偏碰0三(TS)级正碰小型客车0斜碰偏碰0可导向防撞垫一(TB)级正碰小型客车600斜碰偏碰0正向侧碰20反向侧碰20可导向防撞垫二(TA)级正碰小型客车800斜碰偏碰0正向侧碰20反向侧碰20DB64/Txxxx-2020表14防撞垫防撞等级与碰撞条件(公路续)防撞垫类型防撞等级碰撞条件碰撞类型碰撞车型碰撞质量(t)碰撞速度(km/h)碰撞角度三(TS)级正碰小型客车0斜碰偏碰0正向侧碰20反向侧碰20表15防撞垫防撞等级与碰撞条件(城市道路)防撞垫类型防撞等级碰撞条件碰撞类型碰撞车型碰撞质量(t)碰撞速度(km/h)碰撞角度非导向防撞垫B50正碰小型客车0斜碰B65正碰小型客车650斜碰B80正碰小型客车800斜碰可导向防撞垫A50正碰小型客车0斜碰A65正碰小型客车650斜碰A80正碰小型客车800斜碰DB/Txxxx—2020本标准中关于防撞垫的防护等级与碰撞条件主要借鉴美国和欧盟相关标准,以及我国JTGB05标准,同时结合我国已有的试验研究成果制订的。防撞垫结构作为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尺碰撞试验的方式验证其安全性能,对于已经过安全论证的防撞垫结构,可以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碰撞的方式进行结构5.3.4发生碰撞时,防撞垫必须能有效阻挡车辆撞击危险对象,并使其正确改变行驶方向,避免对临近车辆造成二次事故。其安全防护性能应能符合以下规定:a)阻挡功能:1)应能够阻挡车辆穿越、翻越和骑跨;2)防撞垫构件及其脱离件不得侵入车辆乘员舱;3)变形的防撞垫不得侵入防护障碍物的前表面;4)质量大于2kg的防撞垫脱离件散落时,散落位置在防撞垫两侧0.5m范围内,散落位置区域图防撞垫构件不得穿透车厢,不允许对车厢造成变形或侵入,否图19质量大于2kg的防撞垫脱离件散落位置限制区域b)缓冲功能:1)应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降低车速,减轻碰撞对车辆和车内成员冲击程度。2)乘员碰撞速度的纵向与横向分量均不大于12m/s;3)乘员碰撞后加速度的纵向与横向分量均不大于200m/s2。c)导向功能:DB64/Txxxx-20201)车辆碰撞防撞垫后不得翻车;2)防撞垫的碰撞类型如图20所示;3)车辆正碰防撞垫后,车辆轮迹越出图21所示阴影区范围时,车辆重心处速度小于碰撞速度的4)车辆偏碰、斜碰和正向侧碰防撞垫后,车辆轮迹越出图21所示阴影区范围时,车辆重心处速度小于碰撞速度的10%;5)车辆反向侧碰防撞垫后,车辆轮迹越出图21所示阴影区范围时,车辆重心处速度小于碰撞速度的10%;6)车辆侧碰可导向防撞垫时,应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能,车辆碰撞后的驶出角度应小于碰撞角度的60%;7)按照防撞垫的标称防护等级进行侧面碰撞后,可导向防撞垫的最大动态变形量不得超过相邻车道的限界。图20防撞垫的碰撞类型图21防撞垫的车辆轮迹驶出导向框DB/Txxxx—2020可导向防撞垫的导向性至关重要,直接关系道路上其他正常行驶车辆5.4结构组成及要求5.4.1防撞垫主要由前端吸能防撞端头,中间缓冲吸能结构,两侧防撞导向结构,前后端支撑锚固结构,导轨及支架装置,过渡搭接结构,视线引导装置几个部分组成。防撞垫的结构尺寸高度应在(80~110cm)。防撞垫结构示例如22、23图所示。图22可导向防撞垫结构图(箱式)图23可导向防撞垫结构图(桶式)DB64/Txxxx-2020条文说明:防撞垫是采用模块化设计组装成多种性能缓冲产品,一般可以组装成同一组组件的不同型号,以获得不同的形状和性能,各种类型产品结构形式有所区别,但主要结构组件具有相同的工作机制。通过国内市场调查分析目前产品结构主要分为箱式结构、桶式结构两类。防撞垫是特殊交安防护产品,其结构形式及防撞等级均需要通过实车碰撞试验性能评价,道路设计单位多数不具备产品设计研发平台,因此在设计应用中该设施一般是外购成品后置安装。本规范中列举的防撞垫结构(箱式、桶式是目前试验研究成果已成熟、相对科学合理的两种防撞垫结构,该结构均经过实车足尺碰撞试验,满足JTGB05安全性能评价,并且在国内多条公路上均有实施案例。防撞垫结构示意图仅为方便使用者更好地了解防撞设施结构而设置,对于防撞垫的防护等级、防护断面、材料要求应根据本规范设置原则确定,防撞垫的结构形式、结构尺寸应结合实际需要选取,防撞垫的具体结构尺寸由选取产品决定,示意图中不提供具体尺寸,不能作为设计依据。图24可导向防撞垫结构图(箱式)DB/Txxxx—2020图25可导向防撞垫结构图(桶式)图26可导向防撞垫内部导轨结构图(桶式)DB64/Txxxx-20205.4.2前端防撞吸能桶设置在防撞垫最前方,通常由外弧板围成,桶状内设支撑板,碰撞时迎撞面有效阻挡车辆。前端吸能桶钢板下料冷弯后焊接,不得拼接加长,外弧板应光滑连续无锋利角,保证车辆任意角度撞击端头不会造成车体穿透伤害。a)前端防撞吸能桶正面图(箱式)b)前端防撞吸能桶侧面图(箱式)图27前端防撞吸能桶a)前端防撞吸能桶正面图(桶式)b)前端防撞吸能桶侧面图(桶式)图28前端防撞吸能桶5.4.3防撞垫缓冲吸能结构DB/Txxxx—2020目前成熟的吸能结构都是模块化设计,多个吸能箱体拼接成一组吸能装置,可以装成同一组组件的不同型号,以获得不同的形状和性能。有些吸能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导向面,设置于吸能单元的两侧,当可导向防撞垫受到正面碰撞时,导向面也会收缩,起到吸能作用。吸能结构必须满足在车辆碰撞时,吸能箱通过有规则的压缩变形将车辆的动能转换成变形做的功,使车辆安全停车。吸能结构材料应选用塑性良好、屈强比小、板厚方向性系数大、板平面方向性系数小、材料的屈服强度与弹性模量的比值小的材料,有利于冲压变形。图29缓冲吸能箱体结构(箱式)图30缓冲吸能箱体结构(桶式)DB64/Txxxx-20205.4.4防撞导向结构目前成熟的侧方防撞导向结构,多采用标准波形梁板改制,通过在梁板上开设导向槽,实现正碰时吸能并向后滑动,也有采用整片钢板全包裹导向结构。图31防撞导向结构(箱式)图32防撞导向结构(桶式)DB/Txxxx—2020导向结构应与主体框架牢固搭接,应具有较好的导向功能,碰撞时不得发生解体完全脱离,或者阻绊车辆,最大动态变形量不得超过相邻车道的限界。导向结构应具有一定吸能效果,降低事故车辆重心处速度应不大于碰撞速度的10%。防撞垫的侧面导向结构宜与后部构造物连接为一个整体。防撞垫采用波形梁板作为防撞缓冲导向构件时,梁板等级不应低于相邻路段的护栏等级。波形梁钢护栏构件应符合现行《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的技术要求。5.4.5防撞垫前后端支撑锚固结构防撞垫支撑固定结构必须与地面可靠连接,才能满足防撞垫在发生碰撞时的整体稳定性。锚固方式常用两种:通过法兰盘地脚螺栓与混凝土基础连接;通过植筋、锚栓法与混凝土地面连接。防撞垫支撑锚固结构示例如图33。a)锚固结构示例1b)锚固结构示例1c)锚固结构示例3图33防撞垫支撑锚固结构示例防撞垫设置于沥青混凝土路面,防撞垫固定端应采用混凝土基础;防撞垫设置于混凝土路面,后锚固采用植筋法、锚栓法连接时,植筋及锚栓技术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的要求。混凝土基础与沥青路面间隙需要进行防水密封灌缝处理,防止雨水对沥青路面造成破坏,影响路面与防撞垫基础的强度与稳定性。防撞垫末端支撑结构在保证结构强度前提下,也可和防撞垫后部护栏端部或其他固定构造物连接。DB64/Txxxx-2020钢筋可以和混凝土形成良好的整体结构,但钢筋不能与沥青路面材料形成有效整体;第结构基础均锚固在混凝土路面中,植筋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础连接方式,不能沥青路面混凝土基础设置建议精确定位后现浇混凝土基础,提前预埋基5.4.6导轨及支架装置防撞垫主体结构通过导轨和支架装置实现自身与地面固定,在发生各方向碰撞时,吸能组件在导轨上滑动,利于多个吸能单元对汽车的冲撞力进行吸能,导轨有效的防止防撞垫在外力撞击吸能过程中的整体偏移变形,使其具有较好的导向功能。目前成熟的结构,采用整根钢管、型钢、缆索钢绞线设置为导轨。防撞垫下部的导轨结构应与路面基础连接牢固,导轨应采用无缝钢材,禁止焊接加长。5.4.7防撞垫过渡搭接结构过渡搭接结构是防撞垫与后部构造物之间的衔接过渡处理结构,设置搭接过渡段的目的和意义如本章5.2.3条所述。通用的设置方式:a)防撞垫结构宽度与后部防护构造物宽度一致或接近,采用端头过渡板直接过渡搭接。a)过渡板搭接结构1b)过渡板搭接结构2c)过渡板搭接结构3DB/Txxxx—2020c)过渡板搭接结构示意图图34防撞垫过渡搭接结构示例b)防撞垫结构宽度与后部防护构造物宽度一致或接近,采用波形梁护栏结构过渡搭接。图35波形梁护栏结构过渡搭接示例设置要求如下:1)过渡段与相邻防护设施的连接强度应不低于防护设施自身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2)过渡段两端护栏的迎撞面不在同一横断面位置时,可通过护栏过渡段进行渐变过渡处理,刚DB64/Txxxx-2020性结构渐变偏角不宜大于3°,半刚性结构渐变偏角不宜大于4°。3)采用波形梁护栏加强结构形式的护栏过渡段,其设置原则、防护等级、技术要求按《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执行。5.4.8防撞垫视线引导防撞垫视线诱导设施应设置在前端及两侧,诱导图案方向应与两侧行车方向保持一致,反光膜等级不小于Ⅲ类,性能参数应符合GB/T18833要求,外观颜色宜采用黄黑、红白相间,设置尺寸不宜小于迎撞面积的2/3。诱导方向应符合图36、图37所示。图36诱导图案图37诱导图案5.4.9防撞垫高度应满足80~110cm,防撞垫后端的截面宽度应与三角端护栏或者其危险障碍物的迎车面宽度协调一致。设置长度应与碰撞试验报告中相应防护等级保持一致。5.5材料要求5.5.1防撞垫各组成主要钢构件,所用基底金属材质应为碳素结构钢,其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指标应不低于GB/T700规定的Q235牌号钢的要求。主要力学性能考核指标为下屈服强度不小于235MP、抗DB/Txxxx—2020拉强度不小于375MPa、断后伸长率不小26%。5.5.2连接螺栓、螺母、垫圈、横粱垫片等所用基底金属材质为碳素结构钢,其力学性能的主要考核指标为抗拉强度Rm,Rm不小于375MPa。5.5.3拼接螺栓连接副应为高强度拼接螺栓,螺杆公称直径不小于16mm,拼接螺栓连接副整体抗拉荷载不小于133kN。5.5.4高强度螺栓应选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或合金结构钢制造,其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应符合GB/T1231-2006《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的规定。5.5.4防撞垫采用的主要钢构件厚度不小于3mm,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T709的规定。5.5.5防撞垫采用钢管公称尺寸、单位长度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T21835的规定。5.5.6缆索用钢绞线其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应符合GB/T33363的规定。5.5.7防撞垫中采用波形梁护栏板构件应符合《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的规定。5.5.8混凝土基础标号不小于C25,基础内钢筋采用Q235钢,地脚螺栓采用Q345钢。5.6防腐处理5.6.1钢构件防腐要求防撞垫所有钢构件均应按照《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规定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处理方法及技术要求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对于方、圆管柱产品,其内壁防腐质量要求应不低于外壁防腐质量要求。交通工程金属钢构件防腐应本着经济适用原则选用。防腐工艺种类较多,有传统工艺的热浸镀锌涂层、热浸镀铝涂层工艺环保节能的环氧锌基涂层,交通工程金属钢构件防腐应本着经济适用原则选取,防撞垫结构设计为多组拼装构件,零部件相对多而密集,碰撞后主构件会剧烈压缩变形,浸塑、喷生外塑层开裂、脱落、剥离的情况,能修复利用的构件,防腐层脱落后无法现场二次防腐处理。根DB64/Txxxx-2020久性最好的防腐工艺为热浸镀锌工艺,综合考虑性价比因素,地标首选热浸镀锌作为防撞5.6.2防腐层材料、附着量、厚度要求热浸镀锌用的锌锭应为GBT470规定的Zn99.995或Zn99.99牌号,螺母、垫圈等紧固件在热浸镀锌后必须清理螺纹或做离心处理。热浸镀锌附着量及厚度应满足以下规定:a)钢板、钢管、梁板、法兰盘、加劲肋、托架等主要构件,平均镀锌层附着量不低于600g/m2,平均镀锌层厚度不低于84μm。b)螺栓、螺母、垫片、地脚螺栓等紧固件,平均镀锌层附着量不低于350g/m2,平均镀锌层厚度不低于49μm。5.6.3防腐层外观质量镀锌构件表面应颜色一致、均匀完整,镀件无漏镀等缺陷,表面不应有流挂、滴瘤或多余结块。5.6.4防腐层附着性镀锌构件的锌层应与基底金属结合牢固,经附着性试验后,锌层不剥离、不凸起,不得开裂或起层到用裸手指能够擦掉的程度。5.7施工技术要求5.7.1防撞垫的放样应以其后部的被防护结构为主要控制点,防撞垫的平面布设应与公路线形相一致。应考虑与后部的被防护结构连接方便、顺畅。5.7.2放样后,应先确认防撞垫施工不会造成对地下管线等其它设施的损坏,否则,应调整防撞垫与路面基础或防撞垫末端支撑结构与路面基础的连接方式。5.7.3混凝土基础设置宜先精确定位后设置。5.7.4混凝土基础施工浇筑时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埋设连接件,混凝土基础所用的钢筋、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拌合用水、外加剂等材料,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的规定。5.7.5基础施工时应尽量减少对路面的破坏,混凝土基础与沥青路面间隙需要进行防水密封灌缝处5.7.6防撞垫安装应严格执行产品结构细节设计图纸的要求。特别注意护栏板的搭接方向是安装的关键,安装搭接方向应与行车方向一致。DB/Txxxx—20205.7.7过渡段波形梁护栏,施工注意事项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5.7.8防撞垫施工基本流程图如下图,安装严格执行产品要求。图38防撞垫施工基本流程图5.7.9所有的连接螺栓终拧扭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16螺栓的终拧扭矩DB64/Txxxx-20206检测及验收6.1检测规则及试验方法6.1.1设计要求的各种防撞等级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及防撞垫在使用时应进行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应满足《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B05-01-2013的相关要求。a)试验产品的结构尺寸、材料型号和性能指标均应与设计图纸要求一致。b)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安全性能评价应采用小型客车检测其缓冲功能、导向功能、护栏最大横向动态变形值D和护栏最大横向动态位移外延值W;应采用大中型客车(包括特大型客车)和大中型货车检测其阻挡功能、导向功能、护栏最大横向动态变形值D、护栏最大横向动态位移外延值W和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值VI。防撞垫的安全性能评价应采用小型客车检测其阻挡功能、缓冲功能和导向功能。c)目前,我国能够进行护栏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并能出具可靠的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报告的主要单位有:河北健柏交通安全设施检测有限公司、北京深华达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等。6.1.2检测规则依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及《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质量检验抽样方法》(JT/T495-2014)的相关规定,应经过出厂检验--专业机构抽检—现场质检部门抽检三个流程。6.2验收流程图39验收流程示意图6.2.1设计符合性检查依据施工图设计文件,检查相应设施的设置位置、防护等级、产品类型等技术要求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的安装线形应与道路中线一致;防撞垫的安装线形应与两侧道路线形、三角端护栏(或其它被防护构筑物)线形相协调。防撞垫的后端截面宽度应与三角端护栏或者其危险障碍物的迎车面宽度协调一致,并且防撞垫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路缘带范围内。6.2.2产品符合性检查验收时需要逐项核查,产品质量证书、出厂检验报告、专业机构抽检报告、实车碰撞试验性能评价DB/Txxxx—2020报告(《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报告》)等资料。现场安装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和防撞垫各方面参数应与实验样品的结构参数描述(组件、外部尺寸、内部消能装置间距)及试验照片结构保持一致。6.2.3外观检查验收方式:目测及手感检查a)各个构件表面不得有裂纹、气泡、折叠、夹杂和端面分层,但允许有不大于公称厚度10%的轻微凹坑、凸起、压痕和擦伤。表面缺陷允许用修磨方法处理,其整形深度不大于材料公称厚度的10%,切断面及安装孔不允许有卷沿、飞边和严重毛刺。b)防腐层外观,其主要表面应平滑,无滴瘤、锌刺,无起皮,无漏镀,无残留的溶剂渣,在可能影响热浸镀锌工件的使用或耐腐蚀性能的部位不应有锌瘤和锌灰。c)焊接质量检验标准视检验:目视检验焊锋外部缺陷,如咬边、表面气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西省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5-2030年中国金属锡产业运行动态与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配电变压器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装饰画市场现状调研及投资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船舶修理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经编机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等离子废气净化器市场发展现状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祛痘护肤品市场需求状况及发展盈利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硼酸市场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畜牧机械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11.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电子技能与实训》课件
- 基础摄影培训
- 高一政治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7篇)
- 《面试官培训》课件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7
- 汽车维修保养协议三篇
- 2024年银行、金融反诈骗必知知识试题与答案
- 2024年汇算清缴培训
- 幼儿园监控项目技术方案
- 《智能家居系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