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之美》名师教案_第1页
《无言之美》名师教案_第2页
《无言之美》名师教案_第3页
《无言之美》名师教案_第4页
《无言之美》名师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5《无言之美》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核心概念,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梳理文章论述思路,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3.运用文中理论方法,鉴赏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无言之美”。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进文本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这篇课文,是否对文章大意有了大致的了解?老师用一个故事来考考大家:宋徽宗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前来应考的学子,有的在山腰间画古庙,有的在丛林深处画古庙;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垣断壁……宋徽宗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细端详了一番,连连点头称赞,并将之点为“魁选之作”。你们知道这幅画是怎么画的吗?同学们,老师先卖个关子,暂不揭晓答案。我们认真上课,到课堂最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会比现在更有灵感设计意图:九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但是朱光潜的文章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教师在进入新课时要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设置悬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课堂高效。二、自主学习,理解观点《无言之美》是文艺理论家朱光潜所写的文章,朱先生是美学大师,读他的作品一定能让我们提升审美的能力。在此之前我们要搞清一些意思和概念。朗读并解释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铢两悉称轻描淡写栩栩如生信手拈来2.请四位同学依次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言”?什么是“无言”(2)“言”与“意”有什么关系?(3)文中所提到的“美术”和我们平时所说的“美术”概念一样吗?(4)作者认为一切艺术中的“美”应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小结:(1)“言”并不专指语言文字,而是包含一切艺术所用的“语言”。“无言”也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而是注重含蓄,避免直露的表达。(2)“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3)第7自然段中说:“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作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应该是认为文学也是一种美术。第13自然段中又说:“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在起,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这说明作者所说的美术包含所有的艺术形式。(4)作者认为: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让读者体会到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就是“无言之美”。3.教师小结: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朱光潜先生是美学大师,他在这篇文章里讨论的不光是文学中的美,更是整个艺术领域的“无言之美”。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对文章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有整体把握。“美术”一词是美学术语,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美术”的广义,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播下审美的种子,那么学习文章的过程就充满了审美的乐趣。三、合作探究,理清思路层次段落内容一①引用庄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二②④阐述“”与“”的关系,提出“”的问题三③⑤承接上文的问题,提出了“”的观点。并从四个方面来迸行论述段落内容⑥从和两个角度,拿和作比较,说明了⑦举了八个例子来详细阐发的道理⑧用和中的句子为例,证明=9\*GB3⑨的雕刻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四第13段得出结论:⑩1.学生借助批注及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填写表格。2.小组讨论研究,合作互助完善表格,梳理本文写作思路。3.分组研讨,全员参与,展示成果。明确:①第1-2段;②第3-6段;③第7-12段;④言、意,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⑤“文学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图画、文学、音乐、雕刻;⑥第8段,“和自然逼真”“美感浓厚”、相片、图画、图画不必“和自然逼真”,美感也更浓厚;⑦第9段,《论语》《时运》《读〈山海经〉》《省试湘灵鼓瑟》《登幽州台歌》《怨情》《归园田居》《后出塞》,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⑧第10段,《琵琶行》《希腊花瓶歌》,音乐上的“无声”能带给人更“幽美”的感受;⑨第11-12段,含蓄不露,希腊著名雕刻《拉奧孔》4.教师小结:文章逐层深入展开论述,这是一般论述性论文常用的思路,值得同学们学习和借鉴。设计意图:自读课要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本文逻辑严密,思路清晰,但思辨性较强,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个环节设计了表格,帮助学生将繁杂的思路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消除畏难情绪,课堂参与度高;又以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助互动中获得成就感,使课堂学习渐入佳境。四、延伸运用,触类旁通不同的艺术门类,各自的“语言”不同,却有着各自相同的“美学追求”,都注重以“无言”获得更浓厚的审美体验。你能再举几个艺术中“无言之美”的例子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预设(1)图画:油画和素描讲究写实,而水墨画讲究写意,也就是留白。含蓄表达,留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体会无尽的美感。(2)文学:辛弃疾《丑奴儿》中“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不说愁绪有多深重,但一个“欲说还休”,读者就已完全领会。(3)音乐:交响乐中停顿后的爆发,流行乐中的前奏与尾声,都是留白,使整个乐曲流畅而完整(4)雕刻:“断臂维纳斯”,残缺的双臂却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即使假想出一百种手臂的可能,也没有残缺带给人的美感强烈,这也是一种“无言之美”。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理论方法,鉴赏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无言之美”。既可以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又可以提升思维品质,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也和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相一致。五、课堂总结,强化主题朱光潜先生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不完美也是一种美,无言胜有言。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感受“无言之美”,还要去创造“无言之美”。回到课堂开头提到的那个“深山藏古寺”的题目,你现在可以想象到“魁选之作”是什么吗?(学生再次回答后PPT显示)这幅画有什么精妙之处吗?那位高明的画家,根本就没有画庙。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和尚,正用扁担挑着两桶水,走在上山的路上。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极了,也准确极了。这幅画比起那些画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墙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题意。教师小结:在本文未人选的后半部分,作者对“无言之美”有一个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