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经济与社会生活3.文化交流与传播高二历史学习内容选择性必修1.学习内容职能对内职能对外职能政治统治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官员选拔与管理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五单元货币赋税制度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2.时空范围时: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空:中国+西方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国家: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政治生活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线索。

课程标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壹重要名词世袭制、内外服制、宗法制、分封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外朝制、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行省制、内阁制、军机处本课重点本课时间轴Contents目录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二、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秦汉至明清时期地方制度的演变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商朝的内外服制西周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国家制度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礼记·礼运》政权性质:公天下→家天下权力传承:传贤→传子社会形态:原始公有制→奴隶私有制时间:约BC2070--BC1600,建立者: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夏朝周朝商朝2.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1.建立3.如何理解禅让制到世袭制的变化?夏朝周朝商朝时间:约BC1600年-BC1046年建立者:商部落首领汤都城:多次迁移,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2.政治制度----内外服制

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松散联盟、集权程度不高。内服外服外服外服外服材料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材料二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

——《尚书·盘庚》材料三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3.史料反映商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神权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结合;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1.建立夏朝周朝商朝时间:周:约BC1046年-BC256年西周:约BC1046-BC771

东周:BC770-BC256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1.建立2.政治制度3.从右图和下列材料中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特点《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同姓诸侯国多于异性诸侯国多位于富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战略要地----①分封制分封对象?分封序列?分封地区?诸侯权利?诸侯义务?4.评价--积极: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巩固了统治。扩大了周文化范围;使国家结构由松散趋向严密消极:西周后期,导致诸侯国势力膨胀,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P2思考点】:商朝内外服制与西周分封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①与王室关系:内外服制之下,王室与附属国是同盟关系,未必有血缘关系;分封制下诸侯国的主体与王室有血缘或姻亲关系。②对地方控制力:内外服制下,商王对地方控制力相对较弱;分封制下诸侯国义务明确,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相同①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②都是国家结构的体现,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治理的一种形式。不同提醒:可从目的、本质、与王室关系、控制力等方面思考政治制度

----②宗法制

含义:以父系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原则:嫡长子继承制夏朝周朝商朝政治制度

----③礼乐制是统治阶级内部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

厉王虐,国人谤王。

——《国语·周语》

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

——《左传·昭公四年》先秦时期国家制度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夏朝周朝商朝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左传·襄公十四年》材料体现了商周政治的哪些特点?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原始民主传统对王权有制约作用拓展提升0105040203等级森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迷信色彩浓厚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⑥具有原始的民主传统社会经济发展各国政治上的重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瓦解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开始产生旧制的瓦解封建政治制度的诞生社会经济发展,宗族血缘关系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各国政治上的重大变革,使君主权力得到加强。秦创立汉巩固战国萌芽两汉至明清中央行政制度是如何演进的?主要趋势怎样?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隋唐成熟宋元加强明强化清秦始皇陵中的大秦帝国秦始皇陵的信息:修筑时长:37年工徒数量:约三四十万人工徒来源:全国各地皇陵规模: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占地120750平方米。秦为什么能够完成如此伟大的工程?①皇帝制度②中央--三公九卿制1.秦朝中央的政治制度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2.文书制度特点:皇权中心,家国一体,相互分工,牵制配合作用:①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②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③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云梦睡虎地秦简》局部“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东汉王充《论衡》内容:……【史料阅读】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书同文字”木方“车同轨”驰道示意图书面报告、行文人的责任意识时效性强,使用问责机制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1、秦朝的政治制度文书制度思考:秦朝文书制度得以推行依赖哪些措施?【概念辨析】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区别(1)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自掌握政权,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强调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

秦朝官制的特点:以皇权为中心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体体现“家天下”的特点主要矛盾:皇权vs相权主要矛盾:中央vs地方小结1:先秦到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内外服受原始民主传统影响,权力尚未高度集中君主权力皇帝制度,皇权至上中央与地方分封制郡县制、文书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走向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中央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史料阅读】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左传·襄公十四年》文献史料:史书、档案文书、报刊、碑铭简牍等。实物史料:遗址、遗迹、器物、建筑物等。口述史料:神话、传说等;回忆录与其他口述史记录。图像史料:照片、古地图、绘画等。互相印证、补充小结2:认识不同的史料及其价值汉武帝如何解决?西汉内外朝制度秦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僚机构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尚书令侍中常侍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外朝”“中朝”汉承秦制“(汉代)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反映汉代宰相怎样的地位?对君主专制制度有何影响?位尊权重预示着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位高权轻位低权重2.

汉朝--中外朝制1.

秦朝--三公九卿制转移相权及机构三公权力被削弱的原因?3.

隋唐--三省六部制作用①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牵制,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②分割相权(程序上),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特点相权三分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央官制的完善与进步,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材料]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唐代政治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特点:分割相权、职能明确、维护统治;存在的问题:导致了“三冗”和“积贫”“积弱”的局面。4.

宋朝--二府三司5.元朝--

中书一省制原因:元朝疆域辽阔,政事繁多,为提高行政效率,改三省为一省。弊端: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造成元中后期内乱频繁。废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亲理政务,绵延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结,标志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更高阶段、新的高度。设内阁:废丞相后,明朝逐步建立起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行政中枢。6.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7.

清朝--设军机处雍正帝时期,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的主要职权是撰拟谕旨,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但它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做主;它也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而皇帝则可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秦汉唐宋元明清外朝丞相内朝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中书省一省制废丞相重用亲信削弱相权相权一分为三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财权相权扩大相权消失君主专制的演进示意图

君权相权六部军机处顶峰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趋势: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丞相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条主线发展演变。010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渐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0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0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三、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唐宋元明清扬州—会稽郡—江南道—苏州—两浙路—秀州江浙行省—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浙江省—依据所学,结合课本知识,指出以下朝代嘉兴的行政归属?汉三、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分为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郡国并行制→郡、县二级制→州、郡、县三级制西汉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刺史有行政权和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也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州、县二级制废郡,以州统县秦汉隋唐道、州、县三级制→节度使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三、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宋元明清州(府、军、监)和县二级→路、州(府)、县三级制路的主要职责是监察州县各级官吏行省制行省制以犬牙交错原则划分行政区域,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省、府、县三级制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省、府、县三级制除巡抚外,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1)层级变化?说明什么?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五级制的演变,其中三级制占主体地位,层级的增加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2)谁最稳定?谁变化最频繁?县最稳定,最高一级变化最频繁,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特征。3)州、道、路最初的职能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