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2/05/wKhkGWXDuI6AIRwXAAG-BDwOCAw561.jpg)
![2025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2/05/wKhkGWXDuI6AIRwXAAG-BDwOCAw5612.jpg)
![2025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2/05/wKhkGWXDuI6AIRwXAAG-BDwOCAw5613.jpg)
![2025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2/05/wKhkGWXDuI6AIRwXAAG-BDwOCAw5614.jpg)
![2025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2/05/wKhkGWXDuI6AIRwXAAG-BDwOCAw56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
2025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020版课标:1.3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建立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
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中外历史纲要》第4课P211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前256年
前221年前209年前207年前202年公元9年秦灭周王室秦朝建立大泽乡起义秦朝灭亡西汉建立王养政权建立约170万年
约1万年前
约5000年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统一度量衡
编制户籍改革币制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尊崇儒术中华文明的发展封建政治制度产生男耕女织
货币《诗经》“楚辞”中华文明的奠基中华文明的起源母系氏族社会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中华文明的产生父系氏族社会原始民主传统铁农具逐步推行百家争鸣平抑物价、提花机丝绸之路造纸术佛教传入时空坐标·单元通览秦汉时期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三皇五帝时代:
炎黄部落尧舜时期原始人群元谋人、
北京人“黄巾军”
森汉
起义
灭亡西周(分封制
和宗法制)木、石、骨、蚌为主,少量青铜封建国家的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前770年东周建立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前356年商鞅变法夏(王位
世袭制)公元
25年
东汉
建立约公元
前1600年约公元前2070年夏商西周早期国家春秋战国
列国纷争商(内外
服制)公元前
1046年公元前
771年公元
184年220年2考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夯实基础
:全面梳理考点(1)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2)汉武大帝与西汉的强盛(3)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4)两汉的衰亡(5)两汉的文化【二】
拓展提升:知识关联、能力提升
(1)分析汉初施政方针调整的表现及背景
(2)汉武大帝施政方针调整的表现及原因
(3)认识两汉时期文化的特点及原因(4)深化认识两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三】
课堂小结:考点内容结构化【四】
巩固练习:精选高考真题课标: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在
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汉武帝像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承秦制”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表现:(1)承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承袭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制。(3)
承袭郡县制,但兼有封国制。(4)承袭监察制度。(5)承袭上计制。(6)承袭田租、徭役、兵役制。(7)继续使用圆形方孔钱。影响:(1)其实质是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2)有利于汉初的政治统治与稳定。
(加强皇权、管辖地方)(3)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4)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控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代,史称“汉承秦制”。但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中外历史纲要》第4课P17考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夯实基础1: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月胝关度
留T圆理(5)分封诸侯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部吴西汉勃能中央拉府直接统治构地区话王匈及具统治地区联
高
判
康
反
析
的
七
@仑
复梁
母鲁
阳床
通的雨东海风术推
明淮
南沙
宋画商
越幽通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
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
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中外历史纲要》第4课P20材料:汉初,同姓诸侯的封地略占汉疆域的一半以上。吴楚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取消了诸侯王的治民权,又行“众建诸
侯而少其力”的政策,“惟得衣食租税”。武帝行“推恩令”,侯国被纳入中央直属的汉郡统辖。中央直属的郡由原
先15个增加到80个。
——王家范《大学中国史》体制:
郡国并行体制。问题:
导致王国问题。解决:
汉景帝根据晁错的“削藩令”建议,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
收归朝廷直接统治;借平定七国之乱,取消治民权;削弱诸侯经
济实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纳入中央直属汉郡统辖。
5问题2:根据材料,指出西汉初年在地方采取了怎样的管理体
制?这一体制出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一步步得到解决的?考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夯实基础1: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原因:(1)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2)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3)统治者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4)与周边政权减少战争,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5)
“汉承秦制”,制度建设上的平稳过渡。【史料阅读】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中外历史纲要》第4课P20考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夯实基础1: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问题3:阅读材料及教材P20
表述,简要分析“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6问题4:阅读教材P21,列举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政治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岛葱岭孙
匈西域都护府◎教婷都ng
酒
泉截发羌奴n鲜率uvo设立中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确立察举制确立新的官吏选拔制度设立刺史13州设刺史监察官员及子弟和豪强任用酷吏打击豪强、游侠等不法行为经济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商贸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此威都⑥长安抑制工商业者向商人征收财产税等重税思想思想大一统“尊崇儒术”,儒学成为正统开拓
疆域北击匈奴三次北击匈奴,控制阴山以南及河
西走廊大片区域,设立河西四郡◎
都城●
都级驻所●
河西都
nnnn长城一--故权部族界
—禁今国界汉(衰牢南海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道路即“丝绸之路”西北管辖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东南、西南比以前的治理更加有效
7▲西汉形势图考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夯实基础2
:汉武大帝与西汉的强盛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
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中外历史纲要》第4课P21【
学习聚焦】项目措施政治上①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②严格控制
外戚干政;③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④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⑤改革刺史制度经济上①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②轻徭薄赋;③释放奴婢;④安置流民,赈济贫民;思想上①重视儒学,修太学;②以孝道治天下;光武帝刘秀吸取西汉后期的教训,采取加强集权、发展生产等措施,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
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中外历史纲要》第4课P22问题5:阅读教材,刘秀吸取了西汉后期的什么教训?采取了什么措施?考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夯实基础3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中外历史纲要》第4课P22◎
都
城—
-
-
政
权
部
族
界今国界进,东以时靴,台湾是称为典洲:东汉形势图鸟苏西鲜
申洛阳象源噬秀东印
;汉航海域8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新,西汉灭亡。184年,黄巾军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
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第4课P22-23东汉末年哲学家、政论家仲长统在其名著《昌
言》中描绘了东汉豪强势力的迅猛发展: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妖童美妾,填乎绮室;倡讴伎乐,列乎深堂。宾客待见而不敢去,车骑交错而不敢进。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睇盼则人从其目之所视,喜怒则人随其心之所虑。此皆公侯之广乐,君长之厚实也。
——《后汉书·仲长统列传》原因:
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社会矛盾尖锐;
皇帝昏庸或年幼,无力掌控政权;东汉时地方豪强发展威胁中央集权等。考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问题6: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两汉衰亡的原因。史学
成就《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汉书》东汉班固撰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文学成就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乐府诗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称为乐府诗,其中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五言诗东汉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医学《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莫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科技东汉蔡伦改进造纸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考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夯实基础5:两汉的文化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
《中外历史纲要》第4课P23【学习聚焦】问题7:阅读教材,梳理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10表现:采取“与民休息”政策。背景:(1)经济:长期战争给经济造成极大破坏(2)政治:统治集团吸收秦朝速亡的教训(4)思想:黄老无为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3)民心:民众向往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西汉初立,
社会残破,连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
将相大臣只能乘牛车出行。曲逆城原有3万多户,战后只剩下5000户。——《中外历史纲要》第4课P20【史料阅读】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汉书·景帝纪》考点:两汉
—
—
统
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二】拓展提升1: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拓展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施政方针调整的表现及背景。11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
一
系列巩固和发展大
一统国家的措施。——
《中外历史纲要》第4课P21【
学习聚焦】★拓展2: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调整施政方针的表现极其原因。表现: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但是,社会也潜伏着危机。
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
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为了加强中
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形势,
积
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人教版●《历史》必修三从汉初的黄老“无为”思想调整为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原因:
【王国、土地、边境问题】(1)60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
(2)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3)土地兼并剧烈不断激化社会矛盾
(4)匈奴侵扰威胁到西汉边疆的安全
(5)汉武大帝雄才大略顺应时代需要考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二】
拓展提升2:汉武大帝与西汉的强盛史学成就《史记》。西汉可马迁耀写,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若《汉书》:东汉班固撰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文学成效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面乐府诗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称为乐府诗,其中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兄五言诗东汉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医
学《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苦考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二】
拓展提升
:两汉的文化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
——《中外历史纲要》第4课P23【学习聚焦】★拓展3:结合所学知识,
认识两汉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原因。特点内容丰富、成就斐然、世界领先、
气势恢宏、交流频繁……原因:(1)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稳定
(2)农业、手工业封建经济发展(3)民族间、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
(4)汉朝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5)统治者的重视与教育的发展(尊崇儒学、学校教育)(6)继承和发展前代科技文化成就
(7)两汉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
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
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
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
的文化传统。
——摘编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科技东汉蔡伦改进造纸
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
“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
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
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
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
前的巩固,
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开启了中国文明
富强的序幕。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
局,对后世留下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开创了中国帝制时
代第一个恢宏盛世。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版《中国通史》考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二】拓展提升5: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概述P1两汉
大一统
巩固疆域大一统★拓展4:
结合所学知识,深化认识两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政治大一统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概述P11.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两
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汉武大帝与西汉强盛2020版课标: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考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三】课堂小结:3.东汉建立
与光武中兴东汉衰亡与军阀割据4.汉代文化
与两汉统一西汉衰亡与王莽改新总述: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汉
武帝时期的强盛和东汉的“光武中兴”都对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两汉大一统局面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后世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两汉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科技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汉朝两度倾覆,皆因外戚内乱。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汉武大帝与西汉强盛西汉衰亡与王莽改新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概述P11.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考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三】课堂小结:2020版课标: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3.东汉建立山光武中兴东汉衰亡与军阀割据4.汉代文化
与两汉统一考点:两汉
—
—
统
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四】巩固练习: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2016·全国Ⅲ卷·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
“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
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
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021·山东·2)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表1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表1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
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17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2015·全国
I
卷高考·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
高
帝
十
二
年前
1
9
5
年
。1
5
郡汉
文
帝
十
六
年前
1
6
4
年
。2
4
郡汉景帝中六年。前
1
4
4
年
。68郡、国,汉
武
帝
元
封
五
年前
10
6
年108郡、国。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考点:两汉
—
—
统
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四】巩固练习: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2017·全国
I卷
·
25)
表118(2017·江苏高考·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
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2017·全国Ⅲ卷·25)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
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
“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考点:两汉
—
—
统
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四】巩固练习: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19(2018·全国Ⅱ卷·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
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2016
·全国
I
卷·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考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四】巩固练习: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图
4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20郡名。西汉末。东汉中期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20123太原(今属山西)16986330902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316528551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587404448豫章(今属江西)。67462406496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092212284考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四】巩固练习: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2021·全国乙卷·25)表1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A.
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B.
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
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
个体农耕经济衰退21(2019·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
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
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王国势力强大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
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2020·全国Ⅱ卷高考·24)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
“盖杂技乐也,巴俞(渝)
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
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
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
)A.
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
B.
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
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
D.
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考点:两汉
—
—
统
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四】巩固练习: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2250.(2021.
湖北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高三9月联考·2)刘邦
曾命陆贾著书论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陆贾著《新语》称“君子
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这
—
思想(
)A.满足了统治者追求长生的愿望B.反映了新政权励精图治的风貌C.
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逐渐恢复
D.体现了儒家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陆贾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属于清静无为的
黄老思想,有利于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故选C项;这一
思想是为了满足汉初经济恢复的需要,排除A项;这一思
想主张休养生息,而非要求新政权励精图治,排除B项;
这一思想属于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排除D项。23皇帝下诏次数下诏原因史料来源武帝l总结失政《汉书·西域传下》宣帝2地震;总结失政《汉书·宣帝纪》元帝5地震、日食;总结失政《汉书·元帝纪》成帝4地震、日食;总结失政《汉书·成帝纪》D【解析】据材料,汉代黄
帝颁布“罪己诏”的原因多为
自然异象和总结失败,说明
皇权受到自然异象和政绩失
败的拷问;据所学,“罪己诏”充分体现了董仲舒儒学
的核心“天人感应”的思想,故选D项;黄帝的“罪己诏”
是自我反思的表现,说明皇
权受到一定的制约,排除A项;材料未指明自然灾害的
具体发生时间和频次,排除
B项;材料中的四位皇帝不
能代表所有封建帝王,排除
C项。19.
(2021·山东临沂高三上学期期中3)表1是西汉皇帝颁布“罪已
诏”情况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A.
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B.
自然灾害爆发频繁
C.
皇帝自省意识普遍
D.
深受儒学思想影响2420.(2021·广东普通高中学业质量联合测评.2)
《张家山汉简》
中有涉及家庭暴力的法律条文,如规定“妻悍而夫殴笞之,非以兵刃也,虽伤之,毋罪;妻殴夫,耐为隶妾”“妇贼伤、殴詈夫之泰
父母、父母、主母、后母,皆弃市”等。由此可见汉代(
)A.重视缓和社会矛盾
B.延续了先秦的宗法制度C.司法体系严密细致
D.儒家伦理与法律相融合从材料中关于家庭暴力的法律条文可以看出,汉代女性在
家庭中的地位低下,这符合汉代儒学的纲常伦理,可看出
儒学伦理与法律的结合,故选D
项;材料中法律对女性的不公对待不能缓和社会矛盾,排除A
项;宗法制度于春秋
战国时期崩溃瓦解,排除B项;仅从材料所给的两款法律
条文不足以推知汉代的司法体系严密细致,排除C项。2521.(2021·山东淄博高三4月阶段性诊断考试·2)司马迁的《史记》没有单独的惠帝传,将惠帝附于其母《吕太后本纪》中,太后从其本姓,母子同传
班固的《汉书》作《高后纪》,舍其本姓从夫称“高后”,还专门为惠帝作《惠帝纪》,置于《高后纪》之前。对这一变化原因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人修史方式的不同
B.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
母系意识影响力减弱
D.儒家思想影响力增强西汉司马迁为吕后设《吕太后本纪》,惠帝和吕后同传,体现了司马
迁著史的求实精神;东汉班固为惠帝作《惠帝纪》,为吕后作《高后
纪》,舍吕后本姓从夫,且置于《高后纪》之前,体现了儒家思想中
的男尊女卑,尊礼从礼等,是其影响班固著述,故选D
项;材料客观陈述两人修史方式的不同,但题干问题是解读其出现不同的原因,排
除A项;西汉和东汉均有加强君主专制,排除B项;母系意识影响力减弱的原因正是因为儒家思想影响力的增强,且题干强调思想文化影
响下引起的修史方式的不同,排除C
项。2642.(2021·浙江精诚联盟高三12月适应性联考·3)汉代太学设置和隋唐以来
科举制设置的社会影响极大,下面有关两者社会影响相同(似)点的表述正
确的有(
)①一定程度上改变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情形②推动儒学的传播和发展③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④促进思想解放和学术自由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
的子弟也可以凭借太学资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高销售管理能力的培训课程
- 2025天津市农资买卖合同范文
- 家居装饰设计与施工方案
- 劳动合同知识产权保密条款
- 房屋中介买卖服务合同范本
- 2025《代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合同》(合同模版)
- 的买卖合同范本
- 社工劳动合同
- 2025工程外包合同模板
- 农业机械设备采购安装合同
- JTGT H21-201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 卖花生混声合唱简谱
- 【永辉超市公司员工招聘问题及优化(12000字论文)】
- 柴油加氢装置知识培训课件
- 汽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中国直销发展四个阶段解析
-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镇海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材解读
-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说课稿
-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要求及控制措施
- 诗豪刘禹锡一生部编教材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