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广东省东莞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将儒道文化人为地对立,为古代学术的一个痼疾。随着学术与思想的分野,从梁启超“南派”“北派”之分到当代学界,将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所彰显的价值观人为地对立,又成为近代学术的思维定式。其实,老子学说与孔子学说基本理路的原点不同,考察问题的具体方法不同,但所彰显的社会价值观则基本相同。②老子之“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又是现象存在的本体。道,既是无名无象的“玄之又玄”的超验存在,也是天地人事“混而为一”的经验存在。老子不仅在语源上以人类所行之路作为“道”的形象指称,而且在规律上也以“道生之”“德畜之”作为万物的生成本原与生长条件。可以说,抽象于“道”,形之于“德”是老子学说的基本理路,由此而使老子之道具有了价值论的意义。③道,表现在价值原则上是“上善”。上善,就是至善的道德。道与德原是两个不同概念,道是哲学概念,德是社会学概念。但老子却把德作为道的自然延伸,由此也衍生出一个新的名词“道德”。在老子看来,道德的核心是“善”。万物中,水最能体现道德之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若人性如水,则为“上善”。④道,表现在社会行为上是“无为”。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像水那样为而无为。社会行为的核心是“治国治身”。老子认为未雨绸缪是治国治身的先机。概括说,治国必须政通简要,积微功而成大业;顺乎民性,休养生息,切忌偏颇粗暴。治身必须善始善终,追求圣人境界;以学养性,行循自然,切忌玩物丧志。⑤道,表现在主体性情上是“复性”。复性,就是回归于本然之性。本然之性至真至纯,是圣人道德境界的标志。《老子》有言:“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苏辙《老子解》认为“抱一”就是“复性”。也就是说,唯有秉持于道,才能复归至纯至真的本性。出乎本性的道德是“上德”,迫于外在规范的道德则是“下德”。老子否定虚伪的标签式的下德,推崇出自本心的上德。⑥老子论“道”并未天马行空,而是巧妙地将道与上善的道德境界、无为的圣人境界、纯真的人生境界黏合在一起,将抽象之道落实到现实与人生中,从而具有普遍的价值论意义。这与儒家之仁就产生了内涵上的叠合。⑦孔子之“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又是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一方面落实在“礼节”“立身”“行为”的具体人生实践中;另一方面又是抽象之“道”的存在根本,“本立而道生”。将“仁”由秩序伦理的具体规范,上升到抽象之“道”,是孔子学说的基本理路。由此也使孔子之仁具有了抽象的哲学论意义。⑧仁,必须形之于“德”。仁,是心性修养的一种抽象存在,必须以道德的形式具体呈现出来。所以,孔子既将仁作为人生矢志不渝追求的道德目标,强调“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又将仁作为人生修养的道德品质,其核心是“爱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博施于民”,在时世艰难时能“济众”。孔子又指出“爱人”要先从正已做起,影响他人,仁与德,必须表现在博爱与正己之间。⑨仁,必须导之于“礼”。自由追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秩序建构是社会存在的必然前提。如何在自由与秩序之间寻求一个行之有效的平衡点,是历来思想家所思考的严肃问题。孔子既强调自觉遵守秩序,也热爱生命自由,在不越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人生。如果说,仁是人性,是道德,是境界;那么,礼则是理性,是规范,是秩序。二者缺一不可。仁与礼,必须落实于自由与规范之间。⑩仁,必须成之于“行”。“仁”是君子精神世界的支点,但必须落实到人生行为之中,才能彰显其意义。孔子将君子之道概括为“不忧”“不惑”“不惧”,并强调唯有仁者、智者、勇者才能做到。乃因“道”的根本是“仁”,仁者、智者、勇者都是以道一以贯之。他所说的“刚毅木讷,近仁”,即刚健、果决、质朴、寡言,既是精神的、人性的,也是现实的、行为的。也就是说,仁,又贯穿于现实生活的精神与行为中。⑪可见,孔子建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修养、礼仪规范、行为准则等一系列抽象性原则,始终落实在博爱与正已、自由与规范、精神与生活之间。⑫老子、孔子都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面对如此乱局,儒道都企图开出一剂救世良方。老子以“道”为核心,抨击异化的仁义礼智。孔子以“仁”为核心,试图重构仁义礼智。老子论“道”,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孔子论“仁”,强调社会的应然状态。在理论逻辑上,老子从道德人心的角度,企图救赎异化的人性;孔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企图重构崩溃的秩序。在价值取向上,老子之“道”以具体的社会之“德”为理论归趣,其抽象哲学观与社会价值观并无判然界限;孔子之“仁”以社会之“道”为理论指向,其社会价值观与抽象哲学观也无判然界限。二者构成理论上的互补关系,价值观上的辩证性关联。(摘编自刘运好《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认为道德的核心是“善”,又认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水”最能体现道德之善。B.在老子眼中,治国治身要未雨绸缪。治国要积微功而成大业,顺乎民性;治身要善始善终,不要玩物丧志。C.“上德”不关乎外在规范,其有道德之名,却无道德之实;“下德”迫于外在规范,其无道德之名,却有道德之实。D.“仁”是君子精神世界支点,将仁落实到人生行为之中,才能彰显仁的意义,由此可见,仁既是精神的,亦是行为的。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之“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与现象存在的本体,具有无穷的创造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对其形象的阐述。B.本然之性是圣人道德境界的标志,“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孔子在融合二者的基础上,形成了儒家的理论体系。C.无论是“爱人者人恒爱之”,还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在强调“爱人”要先从“正己”做起,并影响他人。D.老子抨击春秋时期异化的仁义礼智,这不是否定仁义礼智,而是否定文明异化,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⑨段观点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B.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C.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D.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4.请简要概括老子学说与孔子学说基本理路的原点及主要内涵。5.文章认为,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在理论上互补,在价值观上辩证性关联。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答案〗1.C2.B3.D4.①老子学说基本理路的原点是“道”,其主要内涵包括:万物生成的本原、现象存在的本体、超验存在、经验存在。②孔子学说基本理路的原点是“仁”,其主要内涵包括:道德修养、礼仪规范、行为准则。5.①开篇先表明观点:老子学说与孔子学说基本理路的原点不同,考察问题的具体方法不同,但所彰显的社会价值观则基本相同。②然后具体分析“道”在价值原则上、社会行为上、主体性情上的表现,论证“道具有普遍的价值论的意义”,与“仁”在内涵_上叠合。③接着分析“仁”在道德修养、礼仪规范、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具体人生实践和抽象性原则,论证“仁”的哲学论意义。④最后从老子学说与孔子学说的产生背景、逻辑理论、价值取向方面对二者理论上的互补关系、价值观上的辩证性关联进行总结。〖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上德’不关乎外在规范……无道德之实;‘下德’……其无道德之名,却有道德之实”错,原文“出乎本性的道德是‘上德’,迫于外在规范的道德则是‘下德’”,只是辨明了什么是“上德”什么是“下德”,其他内容没有涉及,选项无中生有。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孔子在融合二者的基础上,形成了儒家的理论体系”错,原文“老子论‘道’,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孔子论‘仁’,强调社会的应然状态”“二者构成理论上的互补关系,价值观上的辩证性关联”,可见“融合二者”的说法错误。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⑨段观点是:仁,必须导之于“礼”。A.强调“仁”是“礼乐”的基础,不能证明第⑨段观点;B.说的是交友之道,不能证明第⑨段观点;C.是颜渊极力称赞自己老师的教育方法,不能证明第⑨段观点;D.约束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说明仁导之于“礼”,能证明第⑨段观点。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①由“老子之‘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又是现象存在的本体。道,既是无名无象的‘玄之又玄’的超验存在,也是天地人事‘混而为一’的经验存在”可得出老子学说基本理路的原点是“道”,其主要内涵包括:万物生成的本原、现象存在的本体、超验存在、经验存在。②由“孔子建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修养、礼仪规范、行为准则等一系列抽象性原则,始终落实在博爱与正已、自由与规范、精神与生活之间”可得出孔子学说基本理路的原点是“仁”,其主要内涵包括:道德修养、礼仪规范、行为准则。【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由“其实,老子学说与孔子学说基本理路的原点不同,考察问题的具体方法不同,但所彰显的社会价值观则基本相同”可知,开篇先表明观点:老子学说与孔子学说基本理路的原点不同,考察问题的具体方法不同,但所彰显的社会价值观则基本相同。②由“道,表现在价值原则上是‘上善’”“道,表现在社会行为上是‘无为’”“道,表现在主体性情上是‘复性’”“老子论‘道’并未天马行空,而是巧妙地将道与上善的道德境界、无为的圣人境界、纯真的人生境界黏合在一起,将抽象之道落实到现实与人生中,从而具有普遍的价值论意义。这与儒家之仁就产生了内涵上的叠合”可知,然后具体分析“道”在价值原则上、社会行为上、主体性情上的表现,论证“道具有普遍的价值论的意义”,与“仁”在内涵_上叠合。③由“仁,必须形之于‘德’。仁,是心性修养的一种抽象存在,必须以道德的形式具体呈现出来”“仁,必须形之于‘德’。仁,是心性修养的一种抽象存在,必须以道德的形式具体呈现出来”“仁,必须导之于‘礼’。自由追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秩序建构是社会存在的必然前提”“仁,必须成之于‘行’。‘仁’是君子精神世界的支点,但必须落实到人生行为之中,才能彰显其意义”“可见,孔子建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修养、礼仪规范、行为准则等一系列抽象性原则,始终落实在博爱与正已、自由与规范、精神与生活之间”可知,接着分析“仁”在道德修养、礼仪规范、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具体人生实践和抽象性原则,论证“仁”的哲学论意义。④由“老子、孔子都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面对如此乱局,儒道都企图开出一剂救世良方。老子以‘道’为核心,抨击异化的仁义礼智。孔子以‘仁’为核心,试图重构仁义礼智……二者构成理论上的互补关系,价值观上的辩证性关联”可知,最后从老子学说与孔子学说的产生背景、逻辑理论、价值取向方面对二者理论上的互补关系、价值观上的辩证性关联进行总结。(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奇死莫言成麻子带领鬼子兵轰炸完村里的草鞋窨子后,终于获得解放。他倚在一棵树上喘着气,听着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鬼哭狼嚎声,腿自动地萎缩。他的背擦着柳树枯燥的皮,一滑到底。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村东头偏僻角落上那个数一数二的大窨子,每天夜里都聚着三十二十的男人,一边编草鞋,一边说笑。日本人往这个窨子里投进去四十多颗炸弹,爆炸过后,窨子就成了一个颓平的坟墓,只有一根支撑顶盖的柳木棍子从泥土中伸出来,像枪口一样指着红彤彤的天。他挣扎着回到家里时,发现他漂亮的妻子和十三岁的女儿躺在院子里,肝肠涂了一地。他眼前乌黑,直挺挺地摔倒了。……他躺着,有时自觉死去了,有时又觉得还活着……他追赶着玫瑰色天空中漂游着的一大片圆圆的红云,妻子、女儿,村里许多熟悉的男女老幼,都站在上边。他在地上飞跑,仰着脸,追赶那片缓缓移动的云。云上的人都不理他,都对着他啐唾沫,连妻子女儿也对着他啐唾沫。他急急忙忙地辩解着,说自己给日本人带路是怎样万般无奈。可是那云里的唾沫更像雨点般落下。他眼见着云团越飞越高,终于变成一个血红的亮点……他醒过来后又开始寻找儿子,八岁的儿子头朝下脚朝上立在水瓮里,身体僵硬如一段棍棒。成麻子把绳子拴在大门框上,挽出一个圆圆的圈套……一个小伙子高举一把腰刀,横着把绳子斩断。一九四〇年早春,天气异常寒冷。这时,成麻子已是胶高大队里有名的虎胆英雄。他不愿用枪,只愿用手榴弹,每次战斗,他都冲到最前边,把一枚枚木柄手榴弹闭着眼乱扔。距离敌人七八米远,他也敢扔手榴弹,而且从不弯腰躲避,说也奇怪,那些弹片像飞蝗一样从他身边飞过,却从没碰伤过他的肉体。这天,大队长江小脚召开干部会议。一个书生气十足的中队长站起来:“我们是,饿死不低头,冻死不弯腰,谁要认贼作父,丧失气节,我就和他刀枪相见!”脸色枯黄的干部也毫不示弱,说;“就是要把人饿死冻死吗?是最聪明的人,应该机动灵活,投降伪团长,是假投降。小忍为大谋,只有保存革命力量,才能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成麻子说:“大队长,我有一条计可解决这问题。”胶高大队采纳了成麻子的计策,趁着暗夜,偷走了我父亲和爷爷钉在村里断壁残墙上的一百多张狗皮,又盗走了爷爷藏在枯井里的几十支钢枪。他们四处打狗,补充了营养,恢复了体力,筹齐了避寒衣——每人一张狗皮。那年漫长寒冷的春天里,高密东北乡广阔的大地上,出现了一支身披狗皮的英雄部队,使鬼子,尤其是使伪团闻狗叫而丧胆。第一场战斗发生在古历二月初二,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日头将落时,胶高大队是日落时离的村,村里有人曾看见过当时情景:在血红的暮色里,二百多个土八路哈着腰出了村。他们每人披一张狗皮,狗毛朝外;狗尾巴拖在两腿间。成麻子披着一张黑狗皮,胸前挂一个布袋.布袋里装着二十八颗手榴弹。他们潜入马店镇时,已是半夜,寒星满天,严霜遍地。为了行动方便,成麻子把挂在胸前的一袋手榴弹摘下来,摸出了一枚披在腰里。他把手榴弹袋子递给一个身材高大的队员,说:“我在门口得手后你快点送上来。”那队员点点头。微弱的星光照耀着大地,日伪营房挂着十几盏马灯,院子里昏黄如傍晚。大门口游动着两个鬼魂般的伪军,影子长长地投在地上。从大门不远修建炮楼的砖石堆后边,跳出了一只黑色的老狗,他颠颠地跑着;紧跟在他身后,又追出了一条白狗,一条花狗。他们厮咬着,翻滚着,趋着暗影,靠近了大门。在离大门只有十几步的一堆木料暗影里,三条狗咬成一团。远远地看,像三条狗在争夺着什么美味佳肴。大队长江小脚在砖石堆后,满意地听着看着成麻子他们的精彩表演,不由想起成麻子刚参军时那副木讷懦弱的样子,那时候他动辄流泪抹鼻涕,像个老娘们。成麻子他们在木料堆的暗影里耐心地厮咬着。一个伪军弯腰寻到一块砖石,用力投过去,怒骂一声:“这群瘟狗!”成麻子摹仿出狗被击中的嗷嗷叫声。确实是惟妙惟肖,江大队长憋不住想笑。伪军耐不住了,端着上着刺刀的步枪,小心翼翼地往木料堆旁走。狗厮咬得更加欢快。伪军走到离木料堆三五步远时,成麻子他们从地上飞一样腾起,兵营里马灯射出的昏黄光线照耀着他们的皮毛,好像三道闪电飞向两个伪军。两个伪军都像装满沙土的布袋沉甸甸地倒了。成麻子在大门口接住了他那一袋子手榴弹,发疯地往瓦房扑去。他对准一个窗口,接二连三地投进去二十颗手榴弹,屋子里的爆炸声和受伤鬼子的惨叫声使他想起几年前日本鬼子往草鞋窨子里扔炸弹的情景。这类似的情景并没有使他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像尖刀一样,在他心脏上划出一道深刻的裂痕。这场战斗,是胶高大队组建以来最大的战斗、绝对辉煌的胜利。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头一棵柳树上。他穿着那张狗皮,从后边看,好像吊着一条狗;从前边看,吊着一个人。(节选自《红高粱家族》,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麻子为了保命出卖乡亲,带鬼子兵轰炸了村里的草鞋窨子,让人觉得可恨;发现妻子和儿女被害死,他生无可恋,想要自杀,又让人心生怜悯。B.成麻子刚参军时动辄流泪抹鼻涕,后来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扔手榴弹从不弯腰躲避,说明经过战火洗礼,他的思想发生蜕变,自觉为革命献身。C.脸色枯黄干部提出了假投降来解决队里的饥寒问题,说明他处事机动灵活;中队长认为这是认贼作父,坚决反对,表明他坚持原则、看重气节。D.小说结尾成麻子在村头柳树上吊自杀,一前一后、亦人亦狗的视觉形象描写,既蕴含作者对历史人生的理性反思,也使读者反复咀嚼,回味深思。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村民在村东大窨子编草鞋、说笑的情景,加重了成麻子的罪恶感,为下文他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及最后自缢的情节做了铺垫。B.小说写暮色、寒星、严霜的景象,为马店镇战斗渲染了清冷肃杀的气氛;星光微弱、马灯昏黄的交代,也使战士扮狗骗伪军的情节显得合理。C.成麻子他们伪装成狗,厮咬、翻滚、嚎叫,引得伪军投石怒骂、大队长憋不住想笑,写出了战士们的表演以假乱真、惟妙惟肖。D.作者善于运用色彩词汇,特别是红色系词汇,如一、二段中“红彤彤的天”“玫瑰色天空”“红云""血红的亮点”等,给残酷的战争带来温暖的底色。8.小说第一、二段是如何表现成麻子痛苦挣扎的心理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本文题目最初叫“狗皮”,后来改为“奇死”。对于这两个题目,你认为哪个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B7.D8.①直接心理描写:“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是对成麻子心理的直接描写,写出了他出卖乡亲、害死乡亲后深重的负罪感。②细节动作描写:“倚”“喘着气”“腿自动地萎缩”“一滑到底”等是对成麻子的动作描写,写出他的恐惧、痛悔的心理。③幻觉想象描写:第二段中,写到成麻子追赶红云上的人们和被唾弃的这些虚幻境况,写出他无奈与后悔、痛苦与挣扎的复杂矛盾的心理。9.示例一:“狗皮”更好。①从情节上看,“狗皮”串联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从成麻子献计到偷狗皮,再到胶高大队披狗皮骗伪军立功,最后成麻子披狗皮自杀,“狗皮”串联了小说的主要情节。②从人物形象上看,“狗皮”突出了成麻子“亦人亦狗”的形象。③从主旨上看,“狗皮”使主题深刻,意蕴丰富。成麻子一前一后、亦人亦狗,反映了普通民众面对战争的生死选择,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理性反思。示例二:“奇死”更好。①从情节上看,“奇死”突出了情节的曲折离奇。既突出成麻子舍命复仇而不死的传奇色彩,又蕴含立大功后却自杀死去的离奇意味。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奇死”突出了人物形象的不同寻常。③从主旨上看,“奇死”使主题鲜明,意蕴丰富。“奇死”体现了作者对成麻子赎罪复仇、舍命抗日的肯定以及最终在自责与悔恨的挣扎中死去的感慨。〖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他的思想发生蜕变,自觉为革命献身”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十四段“这类似的情景并没有使他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像尖刀一样,在他心脏上划出一道深刻的裂痕”可知,成麻子作战勇猛不怕死,是因为他想复仇赎罪,最后一段成麻子立功后自杀也证明了这一点,并不是成麻子思想发生蜕变,自觉为革命献身。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D.“给残酷的战争带来温暖的底色”错。色彩强烈,带来视觉感官和心灵的冲击。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由原文“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可知,这是对成麻子的心理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他出卖乡亲、害死相亲后深重的负罪感。由原文“屋子里的爆炸声和受伤鬼子的惨叫声使他想起几年前日本鬼子往草鞋窨子里扔炸弹的情景。这类似的情景并没有使他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像尖刀一样,在他心脏上划出一道深刻的裂痕”可知,马店镇战斗中他炸死鬼子后想起草鞋窨子被炸的情景,没有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直接表现了他内心的自责、悔恨与痛苦。所以文章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表现成麻子内心的自责和悔恨。由原文“他不愿用枪,只愿用手榴弹,每次战斗,他都冲到最前边,把一枚枚木柄手榴弹闭着眼乱扔。距离敌人七八米远,他也敢扔手榴弹,而且从不弯腰躲避”“发疯地往瓦房扑去。他对准一个窗口,接二连三地投进去二十颗手榴弹”可知,这是对成麻子战斗时的行动描写,表现了他对鬼子刻骨的仇恨以及复仇的决绝。由原文“他倚在一棵树上喘着气,听着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鬼哭狼嚎声,腿自动地萎缩。他的背擦着柳树枯燥的皮,一滑到底”可知,“倚”“喘着气”“腿脚自动地萎缩”“一滑到底”等是对成麻子的动作细节描写,写出他的恐惧、痛悔的心理。由原文“他眼前乌黑,直挺挺地摔倒了成麻子”可知,这是成麻子发现妻子、女儿被害死后的动作细节描写,运用侧面烘托表现了他的悔恨与绝望。由原文“他追赶着玫瑰色天空中漂游着的一大片圆圆的红云,妻子、女儿,村里许多熟悉的男女老幼,都站在上边。他在地上飞跑,仰着脸,追赶那片缓缓移动的云。云上的人都不理他,都对着他啐唾沫,连妻子女儿也对着他啐唾沫。他急急忙忙地辩解着,说自己给日本人带路是怎样万般无奈。可是那云里的唾沫更像雨点般落下。他眼见着云团越飞越高,终于变成一个血红的亮点”可知,原文运用了幻觉描写的手法,写到成麻子追赶红云上的人们和被唾弃的这些虚幻境况,写出他无奈与后悔、痛苦与挣扎的复杂矛盾的心理。运用幻境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成麻子无奈与后悔、痛苦与挣扎的复杂矛盾的心理。【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和作用的把握能力。示例一:“狗皮”更好由原文“胶高大队采纳了成麻子的计策,趁着暗夜,偷走了我父亲和爷爷钉在村里断壁残墙上的一百多张狗皮,又盗走了爷爷藏在枯井里的几十支钢枪。他们四处打狗,补充了营养,恢复了体力,筹齐了避寒衣——每人一张狗皮”可知,成麻子献上的计策是偷狗皮。由原文“他们每人披一张狗皮,狗毛朝外;狗尾巴拖在两腿间”“大门不远修建炮楼的砖石堆后边,跳出了一只黑色的老狗,他颠颠地跑着;紧跟在他身后,又追出了一条白狗,一条花狗。他们厮咬着,翻滚着,趋着暗影,靠近了大门。在离大门只有十几步的一堆木料暗影里,三条狗咬成一团。远远地看,像三条狗在争夺着什么美味佳肴”可知,文章写到胶高大队披狗皮骗伪军立功。由原文“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头一棵柳树上。他穿着那张狗皮,从后边看,好像吊着一条狗;从前边看,吊着一个人”可知,成麻子披狗皮自杀。所以,“狗皮”串联了小说的主要情节。由原文“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头一棵柳树上。他穿着那张狗皮,从后边看,好像吊着一条狗;从前边看,吊着一个人”可知,小说结尾成麻子在村头柳树上吊自杀,一前一后、亦人亦狗的视觉形象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历史人生的理性反思,“狗皮”突出了成麻子“亦人亦狗”的形象,反映了普通民众面对战争的生死选择,人物形象更真实复杂,更具代表性。文章开篇写到“成麻子带领鬼子兵轰炸完村里的草鞋窨子后,终于获得解放”“他急急忙忙地辩解着,说自己给日本人带路是怎样万般无奈”可知,成麻子为了自己活命出卖乡亲、苟活求生。“狗皮”暗含作者对成麻子出卖乡亲、苟活求生的否定,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理性反思。文章结尾说到成麻子在村头柳树上吊自杀,一前一后、亦人亦狗,“狗皮”含有讽刺意味,更使人警醒。示例二:“奇死”更好。由原文“成麻子把绳子拴在大门框上,挽出一个圆圆的圈套”可知,成麻子害死乡亲与家人后想自杀。由原文“一个小伙子高举一把腰刀,横着把绳子斩断”可知,成麻子被救。由原文“成麻子已是胶高大队里有名的虎胆英雄”可知,成麻子被救后抗日复仇。由原文“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头一棵柳树上”可知,成麻子立功后又自杀死去。所以,“奇死”写出了成麻子的经历,突出了情节的曲折离奇。由原文“距离敌人七八米远,他也敢扔手榴弹,而且从不弯腰躲避,说也奇怪,那些弹片像飞蝗一样从他身边飞过,却从没碰伤过他的肉体”“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头一棵柳树上。他穿着那张狗皮,从后边看,好像吊着一条狗;从前边看,吊着一个人”可知,“奇死”既能突出成麻子舍命复仇而不死的传奇色彩,又蕴含立大功后却自杀死去的离奇意味,人物形象丰满立体。由原文“这时,成麻子已是胶高大队里有名的虎胆英雄。他不愿用枪,只愿用手榴弹,每次战斗,他都冲到最前边,把一枚枚木柄手榴弹闭着眼乱扔。距离敌人七八米远,他也敢扔手榴弹,而且从不弯腰躲避”“成麻子在大门口接住了他那一袋子手榴弹,发疯地往瓦房扑去”体现了作者对成麻子赎罪复仇、舍命抗日的肯定。由原文“屋子里的爆炸声和受伤鬼子的惨叫声使他想起几年前日本鬼子往草鞋窨子里扔炸弹的情景。这类似的情景并没有使他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像尖刀一样,在他心脏上划出一道深刻的裂痕”“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头一棵柳树上”可知,体现了作者对成麻子最终在自责与悔恨的挣扎中死去的感慨。所以,从主题上看,“奇死”体现了作者对成麻子赎罪复仇、舍命抗日的肯定以及最终在自责与悔恨的挣扎中死去的感慨。“奇死”中“奇”是神奇的意思,“奇死”突出了传奇意味,引发阅读兴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太祖吴元年九月,新内三殿成,殿之后为宫,前曰乾清,后曰坤宁。六宫以次序列,皆朴素不为饰。命博士熊鼎类编古人行事可为鉴戒者,书于壁间,又命侍臣书《大学衍义》于两庑壁间。太祖曰:“前代宫室,多施绘画,予用此备朝夕观览,岂不愈于丹青乎!”夏四月丙辰,上谓侍臣曰:“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其在宫禁,止可使之供洒扫,给使令而已。向使宦官不得典兵预政,虽欲为乱,其可得乎?”十一月辛丑,延儒臣教授太子、诸王,以起居注魏观侍太子说书。上问太子:“近儒臣讲说经史何事?”对曰:“昨讲《汉书》七国叛汉事。”遂问:“此曲直孰在?”对曰:“曲在七国。”上曰:“此讲官偏说耳。景帝为太子时,常投博局杀吴王世子。及为帝,又听晁错之说,黜削诸侯。七国之变,实由于此。若为诸子讲此,则当言藩王必上尊天子下抚百姓为国家藩辅以无挠天下公法如此则为太子者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为诸子者知夹辅王室尽君臣之义。”二年二月戊申,上与詹同论文章,上曰:“古人为文章,以明道德,通世务,皆明白易知。至如诸葛孔明《出师表》,亦何尝雕刻为文,而诚意溢出。自今翰林为文,但取通道理,明世务者,无事浮藻。”六年二月甲午,上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及试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众。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有司察举贤才,必以德行为本,文艺次之。”秋八月,上惩元氏以宽纵失天下,颇用重典。上谓彦良曰:“法数行而辄犯,奈何?”彦良曰:“用德则逸,用法则劳。”上曰:“江南大儒,惟卿一人也。”(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则当言藩王必上尊/天子下抚百姓/为国家藩辅以无挠/天下公法/如此/则为太子者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为诸子者知夹辅王室/尽君臣之义B.则当言藩王必上尊天子/下抚百姓/为国家藩辅以无挠/天下公法/如此/则为太子者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为诸子者知夹辅王室/尽君臣之义C.则当言藩王必上尊天子/下抚百姓/为国家藩辅/以无挠天下公法/如此/则为太子者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为诸子者知夹辅王室/尽君臣之义D.则当言藩王必上尊/天子下抚百姓/为国家藩辅/以无挠天下公法/如此/则为太子者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为诸子者知夹辅王室/尽君臣之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居注,中国古代负责记录帝王言行的职官,左史记事,右史记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B.“而诚意溢出”中的“诚”字与《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诚”字意思相同。C.文艺,有“有关文章写作方面的学问”和“高超的技艺”两个意思,此处是前一个意思。D.“用法则劳”中的“劳”字与《送东阳马生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的“劳”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太祖命人在新建宫殿的墙上书写有鉴戒意义的内容,又让人在两廊的墙上抄写《大学衍义》,可见他讲求朴素,不愿奢华。B.明太祖认识到宦官参政是加速汉、唐灭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即位之初就禁止宦官典兵参政,力图防止这类事件再次发生。C.明太祖认为七国之乱是因为汉景帝在做太子时杀死了吴王世子,称帝后又黜削诸侯,明太祖借此教育太子汲取历史教训。D.明太祖认为有关部门以文辞取士并不能选拔真正人才,并暂停了科举考试,在他看来,察举贤才时文艺水平并不重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前代宫室,多施绘画,予用此备朝夕观览,岂不愈于丹青乎!(2)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14.明太祖认为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文章观?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0.C11.B12.D13.(1)以前朝代的宫殿,大多用绘画(装饰),我用这些准备早晚观看,难道不是胜过了绘画吗?
(2)我以真实的心意寻求贤才,但天下人用空洞的文字来响应我,这非常不合乎我的心意。14.明太祖认为明道德、通世务、明白易知、无事浮藻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这反映了他讲实用、尚质朴的文章观。〖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给众诸侯王讲说这件事,就应该说藩王一定要对上尊重国君,对下安抚百姓,做国家的辅国重臣,不要扰乱国家的法令。这样,做太子的就知道亲厚和睦亲族,崇尚亲近亲族的情谊,众位做诸侯王的知道辅佐王室,尽到君臣的情谊。”“上尊天子”与“下抚百姓”是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子,中间要断开,排除AD。“挠”,动词,扰乱,“天下公法”作“挠”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而诚意溢出”的“诚”,真诚。句意:却诚意满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诚”,确实。句意: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D.“用法则劳”中的“劳”,刻苦,劳累,此处有使动意,使……劳累。句意:用法治国就会使人劳累。《送东阳马生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的“劳”,刻苦,劳累。句意: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察举贤才时文艺水平并不重要”说法错误,“文艺次之”的意思是“有关文章写作方面的学问次之”,这并不意味着文艺水平不重要。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施”,采用;“备”,准备;“愈”,胜过。(2)“实心”,真实的心意,诚心;“虚文”,空洞的文字;“称”,符合,合乎。【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文中“古人为文章,以明道德,通世务,皆明白易知。至如诸葛孔明《出师表》,亦何尝雕刻为文,而诚意溢出。自今翰林为文,但取通道理,明世务者,无事浮藻”可知,明太祖认为明道德、通世务、明白易知、无事浮藻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这反映了他讲实用、尚质朴的文章观。参考译文:明太祖吴元年九月,新的内廷三大殿建成,殿的后面是宫,前面的叫乾清宫,后面的叫坤宁宫。六宫按照次序排列,都很质朴不做装饰。明太祖命令博士熊鼎分类编录可以被借鉴警惕的古人的行为,写在墙壁上,又命令左右近臣在宫殿东西两廊的墙壁上书写《大学衍义》。明太祖说:“以前朝代的宫殿,大多用绘画(装饰),我用这些准备早晚观看,难道不是胜过了绘画吗?”夏季四月丙辰日,皇上对左右近臣说:“汉、唐末期,都被宦官败坏蛀蚀。宦官在宫廷中,只能让他们任洒水扫地之职,供人使唤罢了。假使宦官不能掌管军事、参与国家大事,他们即使想要作乱,怎么能够做到呢?”十一月辛丑日,皇上招请儒臣教授太子、各诸侯王,让起居注魏观陪从太子讲说书籍。皇上问太子:“近来儒臣讲述解说了经史里的什么事?”太子回答说:“昨天讲了《汉书》七国背叛汉朝之事。”皇上于是问:“这件事是非在谁?”太子回答说:“错在七国。”皇上说:“这是侍讲官员偏颇的言论罢了。汉景帝做太子时,曾经扔棋盘杀死了吴王世子。等到(汉景帝)做了皇帝,又听信晁错的话,罢免削除诸侯。七国之乱,实际上是因为这。如果给众诸侯王讲说这件事,就应该说藩王一定要对上尊重国君,对下安抚百姓,做国家的辅国重臣,不要扰乱国家的法令。这样,做太子的就知道亲厚和睦亲族,崇尚亲近亲族的情谊,众位做诸侯王的知道辅佐王室,尽到君臣的情谊。”洪武二年二月戊申日,皇上与詹同讨论文章,皇上说:“古人作文章,用来彰明道德,传告谋身治世的道理,都清楚易于理解。至于像诸葛亮的《出师表》,又何曾刻意修饰文辞,却诚意满溢。从今往后翰林写文章,只选取通晓事理、阐明谋身治世的道理的,不要使用浮华辞藻的。”洪武六年二月甲午日,皇上晓谕中书省大臣说:“我设立科举,是为寻求天下贤才来供任命使用的。现在有关部门大多凭借文章取用人才,等到任用时,不能安排于实际事务的人有很多。我以真实的心意寻求贤才,但天下人用空洞的文字来响应我,这非常不合乎我的心意。还是暂停天下科举。有关部门考察推举贤才,一定要以道德品行为根本,有关文章写作方面的学问次之。”秋季八月,皇上以元朝因为宽容放纵失去天下为鉴戒,很注重用严厉的刑律。皇上对彦良说:“法律多次推行却总是有人触犯,怎么办?”彦良说:“以德治国就会安逸,用法治国就会使人劳累。”皇上说:“江南大儒,只有你一个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为老人①寿洪咨夔天理从来屈有信②。东风到处物皆春。门前骢马权奇种,台上慈乌反哺心。花岛屐,柳湖尊。好将长健傲长贫。诸孙认取翁翁意,插架诗书不负人。〖备注〗①老人:这里指词人的父亲。②信:通“伸”。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骢马权奇”比喻智谋出众,运用“慈乌反哺”的典故来比喻侍奉父母的孝心。B.下阕开头用“花岛”“柳湖”写父亲游玩地方的美好,用名词“履”“尊”表现父亲的动作。C.这是一首词人为父祝寿的作品,词人直抒胸臆,语言质朴,表达了“长健”的美好祝愿。D.词人认为正是因为家族中的孙辈能够听从长辈的教诲,刻苦读书,才有家族世业之盛。16.上阕开头两句体现了怎样的哲理?词人在祝寿时又是如何劝慰父亲的?〖答案〗15.D16.(1)上阕开头两句意为天道从来都是有曲有伸,春风所到之处,万物都生机勃勃。这说明上天对世间一切都是公平公正的,只要有机会就能有美好的未来。(2)词人先阐明哲理,再以家中子弟智谋出众且孝顺亲长,身体康健比富贵重要、孙辈听话学习来劝导父亲珍惜眼前的生活。〖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因为家族中的孙辈能够听从长辈的教诲,刻苦读书,才有家族世业之盛”错误,结合原文“诸孙认取翁翁意,插架诗书不负人”可知,家中的孙辈都听从祖父的教诲,认真读书不辜负期望,但没有说这是家族世业之盛的原因。故选D。【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结合原文“天理从来屈有信。东风到处物皆春”可知,上阕开头两句是词人对父亲的劝导之语,“东风”指春风;一个“皆”字道出真理,指出上天对万物都是公平的。结合原文“门前骢马权奇种,台上慈乌反哺心”可知,“门前”两句写家中的情况,“骢马权奇”指良马卓异,此处比喻家中子弟智谋出众,“慈乌反哺”则运用典故,写家中子女对亲长的孝养之心。结合原文“花岛屐,柳湖尊。好将长健傲长贫”可知,下阕一、二句写父亲寄兴山水,于“花岛”“柳湖”游玩,“好将”则是词人对父亲的劝慰:心态平和地对待生活,长寿比富贵更重要。结合原文“诸孙认取翁翁意,插架诗书不负人”可知,结尾两句写家中的孙辈都听从祖父的话,认真学习,不负期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古人常用“百无一用是书生”来形容有才但浮夸的读书人,用《论语》中的句子说就是他们“____________”,所以孔子提倡“____________”,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2)古人善于用典,《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以“鱼”“雁”含蓄地表现思妇想要向漂泊在外的丈夫传递信息也不能实现。(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高度赞扬屈原面对种种邪恶,始终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3)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禾木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神奇地方。时值七月中旬,清晨的禾木草原,还透着几分寒意,在生长着禾本科植被的碧绿草原上,黄色的贯叶连翘、糙叶败酱、紫色的柳兰、薰衣草,红白相间的飞廉,紫粉相间的牛至……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儿,争奇斗艳。初升的太阳,揭开了蒙在禾木大地上的神秘面纱,站在观景台①__________,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苍翠的阿尔泰山脉披金戴银,葳蕤的草原花海②__________,散落草原的民居星罗棋布,矗立在村口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在阳光下③__________,格外抢眼。返回时我们抄近路,零距离寻访了禾木河。河道不宽,淡蓝色的河水波光粼粼。河两岸的白桦林,如一排排亭亭的少女,在为远行的使者送行;哗哗啦啦的流水声,是激昂悠扬的天籁,令人陶醉痴迷;奔腾的浪花,似蓝天上飘动的朵朵白云,给禾木平添了几分灵动和神秘。回到车上,翻看途中拍摄的美图。欣赏窗外掠过的美景,我看到了美丽中国的生态画卷,也找到了深藏心底的那份静美诗意。禾木,真是人间天堂。18.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19.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省略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阿Q正传》)B.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百合花》)C.他对这两位上级党组织的代表断断续续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D.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党费》)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河流两岸生长着一排排笔直的白桦林:流淌的水声就是那激昂、悠扬、令人陶醉痴迷的天籁”。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18.①极目远眺(极目远望)②姹紫嫣红(万紫千红、花团锦簇、五彩纷呈、五彩缤纷)③熠熠生辉(光彩夺目)19.D20.①句式上,原句采用短句,明快惬意,与后文形成整齐,匀称句式结构,富有节奏感。②修辞上,原句使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将两岸的白桦林比喻成一排排亭亭的少女,在为远行的使者送行,生动写出了白桦树整齐笔直的美丽形象。〖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所填词语应是动词,结合“站在观景台”以及后面的景象,这里可填“极目远眺”或“极目远望”。极目远眺:指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极目远望:指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②形容草原花海盛开着各种颜色的花儿,可用“姹紫嫣红”或“万紫千红”“花团锦簇”“五彩纷呈”“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花团锦簇:意思是花朵锦绣聚集在一起。原指华丽高贵的服饰,现用来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五彩纷呈:意思是好多种颜色。/五彩缤纷: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③由鲜艳的红旗“在阳光下”“格外抢眼”可知,可填“熠熠生辉”或“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光彩夺目:光彩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容色彩的美丽、鲜艳;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紫色的柳兰、薰衣草,红白相间的飞廉,紫粉相间的牛至……”,文中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A.话还没有说完,故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B.是歌词,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全新酒店品牌形象托管合作协议书3篇
- 2024双方新能源发电项目合作协议书3篇
- 2 江南 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四川省2024-2025学年高三数学上学期12月阶段考试文试题含解析
- 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评论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深圳技术工人劳动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版房地产投资咨询保密协议示范文本5篇
- 七年级生物上册《走进生命世界》教学实录 (新版)北师大版
- 2024三方文化产业股权置换及版权转让合同3篇
- 软件购销合同
- 图纸会审要点
- 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初中数学实验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建构
- 危险工艺安全措施
- 实习过程中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08(全国一等奖)
- 成功必备的八个心态课件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教材解读培训PPT
- 毛选读后感课件
- 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
- 规培培训检验(改)课件
- 腹部损伤的现场急救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