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诗歌语言的成熟与时代的精神面貌是分不开的。诗歌语言的成熟有其自身的内部规律,这要经过曲折的发展过程;唐诗的归真返璞,自然并不等于一味的素朴;所谓深入浅出更不就只是浅近而已。没有建安以来四百年诗坛的发展,唐诗的语言也不会一下子就立地成熟。但是时代的条件又决定着诗歌语言成熟得是否充分以及快慢如何。没有唐代那种生气蓬勃的时代精神面貌,五七言诗究竟能取得多高的成就,绝句是否就那么风靡诗坛等,就都难免会打个问号。所谓“盛唐之音”一下子就爆发出满园春色,展现出那么绚丽的奇花异果,这乃是诗歌语言自身的成熟与唐代社会发展成熟的共同产物。这两个发展成熟的汇合,产生了唐诗的高潮与高峰,那波澜的壮阔,气象的高远,在古典诗坛上是空前绝后的。在这空前绝后的诗坛上出现的一个引人瞩目的歌唱,那就是边塞诗。唐诗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边塞题材也不过是其中之一。其所以特别引人瞩目,就因为它仿佛是只属于盛唐的一个题材;盛唐之前既颇少见,盛唐之后乃几成为绝响;李益几乎就是边塞诗的最后一个诗人。而盛唐时代却恰恰是边塞上最为平静的时刻。边塞诗因此主要并不在于写战争,而是一种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充满着豪迈精神的边防歌。唐代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击溃东突厥,收编其残部,贞观九年又大破吐谷浑之后,边塞上的形势基本上就稳定了下来,到开元年间就更为缓和;而一百年间唐代社会的蓬勃发展,国势不断走向鼎盛的高峰,边防上的威望这时也就与日俱增,实际上完全掌握了和平的主动权,边塞诗就正是在这样条件下的产物。安史之乱后,边防的和平已如明日黄花,边塞诗也就随着唐王朝的鼎盛之成为过去而同时成为过去。边塞诗由于只属于盛唐时代,它因此也就更具有时代的特征与诗歌高峰上最鲜明的标志。王维的山水诗绝不只是“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那些远离人世间的作品所能代表的。王维早年的精神状态乃是“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行》之一)那种生气蓬勃的少年精神。没有这种精神状态,就没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的山水诗,也就不会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样的边塞诗。边塞风光其实正是时代豪情的考验。高适的《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没有这种坚强的生活信心,黄云蔽天、北风刺骨之下,还有什么风光之可言呢?为什么盛唐高峰一过去,这些风光的歌唱也就一去不复返了?边塞诗的涌现,因此乃正是时代精神的产物。那辽阔的视野,奔放的豪情,反映着整个时代高视阔步的足音,这也就是历代称誉的盛唐之音的特色。而边塞诗又是以七绝、七言古诗的作品最为出色。从王昌龄的七绝到李益的七绝,边塞诗的歌唱又一次证明了绝句的广阔天地。而七言诗在整个唐诗高潮中的作用,在这里也就特别容易看得清楚。五七言古诗作为一个整体的完全成熟其实乃正是以七言古诗的成熟为标志的。这些既是诗歌语言自身的发展,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边塞诗就恰好可以说明这之间的血肉关系。(摘编自林庚《唐代这一诗歌高潮得来不易》)材料二:初唐时期的四杰是在高宗、武则天时期发展起来的新时代知识分子,各个才华洋溢、胸怀大志、高高在上,创作的边塞诗作中充满了强烈的功名和欲望,希望以此来获取君主的重用,从而平步青云直达卿相,他们创作的许多边塞诗中都蕴含着这样的情绪表达,例如杨炯的《从军行》中写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骆宾王在《从军中行路难》中叙述到“长驱万里詟祁连,分麾三命武功宣”等。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中不仅涵盖了强烈的功名和欲望,同时还表达着高尚的社会愿望,体现出了和平民百姓同甘共苦的意愿,反映出了浓烈的社会责任心,这样的诗作情感在盛唐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代表作品,例如王昌龄在《出塞》中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盛唐时期的诗作相比较初唐时期,更加地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凸显出了对人们和国家命运的关心。初唐时期的边塞诗主要书写了战乱时的艰辛和无奈,营造出了一种悲壮的情境,例如卢照邻在《结客少年场行》中写到“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横行徇知己,负羽远从戎”,表达出了战乱时期人们生命的卑微,在进入盛唐时期,边塞诗中情感的叙述逐渐向乐观、浪漫的方向发展,虽然盛唐时期边塞的战事频繁,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更多的是传达出一种正能量,去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树立唐代军队的强大和勇往直前的气势,让人们能够通过诗句联想到战争胜利的欢快感,巩固百姓和将士对于战争的自信心。例如,高适在边塞诗《塞下曲》中写到“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初唐时期由于其处于唐朝建立的开始阶段,使得诗人在边塞诗中进行丰功伟业的情感表达时流露较为透彻,降低了旧社会生活对诗人创作的影响,让诗人能够随着自己的心境进行自由的创作,无所畏惧地诉说着对社会的不满,引导着唐朝诗歌逐渐走向激扬、豪迈的创作风格。在进入盛唐时期以后,也出现了许多放荡不羁的诗歌风格,但是相比较于初唐时期的边塞诗,语句中蕴含了更多的浑厚感和优美感,在整体意境构造上较初唐时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同时在文字的运用上也更加地精练、准确。(摘编自周文慧《初唐与盛唐时期边塞诗意境表达的区别分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以前,诗坛不重视建安以来诗坛的成就,诗歌的语言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B.没有盛唐的精神面貌这种时代的条件,唐代的五七言诗和绝句就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C.边塞诗似乎只属于盛唐,成就非凡,引人瞩目,这使得盛唐是边塞最为平静的时刻。D.王维诗歌中反映的精神早年和晚年不一样,他早年的山水诗和边塞诗有一种昂扬之气。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从贞观到开元年间,边境比较稳定,社会也得到巨大发展,国势走向强盛,这是唐代边塞诗产生的时代背景。B.唐代边塞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属于盛唐;唐朝安史之乱后,边境的安稳和平的环境被破坏,边塞诗也成为过去。C.高适的《别董大》(其一)描绘了边塞的风光,反映出诗人坚强的生活信心,盛唐以后,边塞这些风光消失了。D.七言古诗的成熟是诗歌语言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而边塞诗说明了诗歌语言与时代精神的密切关系。3.从材料阐述的观点看,下列唐代边塞诗中,不属于盛唐边塞诗的一项是()A.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C.虏骑三秋人,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D.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4.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5.初唐与盛唐时期边塞诗有哪些区别?请简要分析。〖答案〗1.D2.C3.C4.首先提出诗歌语言自身的成熟与唐代社会发展的成熟产生了唐诗的高潮与高峰,这方面的代表是边塞诗。接着阐述盛唐相对平静的和平环境与边塞诗的关系,然后阐述盛唐生气蓬勃、充满豪情的精神与边塞诗的关系。5.①主题有所不同:初唐的边塞诗传达了功名欲望,缺少盛唐的边塞诗中的社会愿望。②意境有所不同:初唐的边塞诗传达了战乱环境,没有盛唐边塞诗的乐观、浪漫意境。③风格有所不同:初唐的边塞诗风格放荡不羁,没有盛唐边塞诗的浑厚感和优美感,在意境和文字上不如盛唐边塞诗。〖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诗坛不重视建安以来诗坛的成就,诗歌的语言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错误。从原文“没有建安以来四百年诗坛的发展,唐诗的语言也不会一下子就立地成熟”“所谓‘盛唐之音’一下子就爆发出满园春色,展现出那么绚丽的奇花异果,这乃是诗歌语言自身的成熟与唐代社会发展成熟的共同产物”来看,“盛唐之音”是建立在之前诗歌语言发展的基础之上,故不能说“诗歌的语言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诗坛不重视建安以来诗坛的成就”的说法于文无据。B.“唐代的五七言诗和绝句就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没有唐代那种生气蓬勃的时代精神面貌,五七言诗究竟能取得多高的成就,绝句是否就那么风靡诗坛等,就都难免会打个问号”,故“盛唐的精神面貌这种时代的条件”是唐代的五七言诗和绝句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选项因果关系不严密。C.“这使得盛唐是边塞最为平静的时刻”错误。从原文“唐诗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边塞题材也不过是其中之一。其所以特别引人瞩目,就因为它仿佛是只属于盛唐的一个题材;盛唐之前既颇少见,盛唐之后乃几成为绝响;李益几乎就是边塞诗的最后一个诗人。而盛唐时代却恰恰是边塞上最为平静的时刻”来看,“边塞诗似乎只属于盛唐,成就非凡,引人瞩目”与“盛唐是边塞最为平静的时刻”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C.“盛唐以后,边塞这些风光消失了”曲解文意,原文的意思是,盛唐以后,人们没有了坚强的生活信心,面对黄云蔽天、北风刺骨,不会认为有什么风光。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A.体现豪放的精神。B.体现浪漫的精神。C.“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没有盛唐边塞诗的风格特点。D.描绘边塞风光,体现一种坚强的生活信心。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有三段。第一段,结合“这乃是诗歌语言自身的成熟与唐代社会发展成熟的共同产物。这两个发展成熟的汇合,产生了唐诗的高潮与高峰,那波澜的壮阔,气象的高远,在古典诗坛上是空前绝后的。在这空前绝后的诗坛上出现的一个引人瞩目的歌唱,那就是边塞诗”分析可知,首先提出诗歌语言自身的成熟与唐代社会发展的成熟产生了唐诗的高潮与高峰,这方面的代表是边塞诗。第二段,结合“而盛唐时代却恰恰是边塞上最为平静的时刻。边塞诗因此主要并不在于写战争,而是一种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充满着豪迈精神的边防歌”分析可知,接着阐述盛唐相对平静的和平环境与边塞诗的关系。第三段,结合“边塞诗的涌现,因此乃正是时代精神的产物”“这些既是诗歌语言自身的发展,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边塞诗就恰好可以说明这之间的血肉关系”分析可知,最后阐述盛唐生气蓬勃、充满豪情的精神与边塞诗的关系。【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初唐时期的四杰是在高宗、武则天时期发展起来的新时代知识分子,各个才华洋溢、胸怀大志、高高在上,创作的边塞诗作中充满了强烈的功名和欲望”“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中不仅涵盖了强烈的功名和欲望,同时还表达着高尚的社会愿望,体现出了和平民百姓同甘共苦的意愿,反映出了浓烈的社会责任心”分析可知,主题有所不同:初唐的边塞诗传达了功名欲望,缺少盛唐的边塞诗中的社会愿望。结合“初唐时期的边塞诗主要书写了战乱时的艰辛和无奈,营造出了一种悲壮的情境……表达出了战乱时期人们生命的卑微”“在进入盛唐时期,边塞诗中情感的叙述逐渐向乐观、浪漫的方向发展,虽然盛唐时期边塞的战事频繁,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更多的是传达出一种正能量,去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树立唐代军队的强大和勇往直前的气势,让人们能够通过诗句联想到战争胜利的欢快感,巩固百姓和将士对于战争的自信心”分析可知,意境有所不同:初唐的边塞诗传达了战乱环境,没有盛唐边塞诗的乐观、浪漫意境。结合“初唐时期由于其处于唐朝建立的开始阶段,使得诗人在边塞诗中进行丰功伟业的情感表达时流露较为透彻,降低了旧社会生活对诗人创作的影响,让诗人能够随着自己的心境进行自由的创作,无所畏惧地诉说着对社会的不满,引导着唐朝诗歌逐渐走向激扬、豪迈的创作风格。在进入盛唐时期以后,也出现了许多放荡不羁的诗歌风格,但是相比较于初唐时期的边塞诗,语句中蕴含了更多的浑厚感和优美感,在整体意境构造上较初唐时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同时在文字的运用上也更加地精练、准确”分析可知,风格有所不同:初唐的边塞诗风格放荡不羁,没有盛唐边塞诗的浑厚感和优美感,在意境和文字上不如盛唐边塞诗。(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金牙裘山山袁医生有一颗金牙,说话的时候刚好可以看到。袁医生的金牙在我们东岙镇远近闻名,以至于很少有人叫他袁医生,而是叫他金牙医生,还有人直接叫他金医生、金大夫,平白无故地让金氏家族添了个人丁。我见到袁医生时,他已经小有名气了,人称东岙一把刀。人们都说他技术了得,动过刀的地方细细一条线,没有疤痕。袁医生见到我,亮出那颗金牙朝我笑,脸上泛着油光,我一下觉得腻歪。医生难道不该是高冷的吗?他本来就其貌不扬,还弄颗金牙,好俗气,像旧社会的地痞流氓。我很快发现,袁医生和地痞流氓相差十万八千里,他是个宅心仁厚的男人。首先他对病人很好,病人自然对他感激不尽,墙上挂着的几面锦旗可以佐证。其次,袁医生对我也很好,从没把我当成小杂役,而是认真地教我打针换药这些技术活儿。在我熟练掌握了基本的打针换药技能后,袁医生决定教我创伤缝合技术。这在他也是顶级技术,属于看家本领。我很激动,如果以前学的是护士手艺,现在学的就是医生手艺了。转眼我在卫生院已经半年了,从春到秋,秋分都过了。那天早上袁医生一来脸色就不好,说头疼,进到里间休息去了。天气依然很热,秋老虎发威。我坐在诊室搓棉球,对着一台老旧的电风扇吹,听窗外最后一批知了声嘶力竭地叫,一时间有些厌倦,也有些惆怅。忽然听见门外一片嘈杂,有人大哭,有人吆喝。大哭的是个年轻女人,捂着脑袋,血从她的指缝流出,像几条红色的蚯蚓爬过脸颊,吆喝的是她家人,说家里盖房子,一根房梁掉下来砸在了她脑袋上。“金牙医生呢?”“金医生呢!”“金大夫!”他们大喊大叫,金光闪闪。袁医生从里间出来了,他查看了伤口,对众人说:“问题不大,缝几针就好了。”他把我叫到一旁低声说:“你来做。我今天状态不好,脑壳痛得很。”我瞪大了眼睛。他说:“就是个表皮缝合,伤口不大,缝几针就可以了,你没问题的。”我点点头,心情很激动,转身去拿器械包。袁医生让家属出去,把她安置到椅子上,拿出做手术的洞巾盖住她的脑袋。我上阵了。在此之前,我已在手术室多次观摩袁医生给老乡缝合伤口,程序已经烂熟于心。先用剪刀剪掉伤口四周的毛发,然后做清创,接着局麻,再然后穿针引线。开始缝合时,我的手还是有些抖。亮晃晃的针下不去手。我闭上眼在心里想着千万别出什么岔子,然后,就下手了。一共缝了五针,我感觉我那五针缝得比平日里练习时还要好,针脚、间距都很标准。袁医生给我比了个大拇指,然后一屁股坐到旁边的椅子上,看上去很虚弱。我仔细包扎好伤口,摘下女人的洞巾。女人已经平静下来了,但抬眼看到我,很惊诧地说:“是你给我缝的?”她伸手去捂脑袋,好像要确定脑袋是否安在。袁医生在一旁说:“不要乱碰伤口,我告诉你,缝得很好,不信拆线的时候你看。”袁医生的语气不容置疑。女人终于不说话了。走之前女人说:“谢谢了,医生”。她是冲着袁医生说的,捎带着也看了我一眼。我的满足感瞬间爆棚,早上的厌倦情绪和惆怅心情都不复存在。就在我给那个砸破头的女人缝了针后的第二天,父亲告诉了我恢复高考的消息。也就是说,我也可以通过考试进大学了。我忽然感觉天地开阔,激动不已,毫不犹豫地抛弃了袁医生,开始在家复习。我甚至都没有去卫生院给那个女人拆线。什么注射、清创、缝合,都被我抛在了脑后,我抱着几本书开始死记硬背。某一天,忽然听妈妈说起了袁医生,感觉很遥远。妈妈说:“今天我去卫生院拿药,听说袁医生的金牙没了,成了个‘缺牙巴’。说是出了一起医疗事故,患者追着他赔钱,他没钱,就把金牙取下来赔了。”这让我很意外。第一没想到他那颗金牙是真的,我曾怀疑只是包了一层金纸。第二没想到他会出医疗事故,那么心细的一个人。这也太倒霉了。一个多月后,我走进考场,再之后,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妈妈说:“你应该去看一下袁医生。你知不知道,那个找袁医生闹事的患者,就是你缝合伤口的那个女人。”我目瞪口呆,简直无法相信。妈妈说:“我骗你干嘛?我去问了袁医生,他亲口告诉我的,就是那个砸破头的女人,只不过袁医生坚持说是他缝的,不准那个女人来找你,害怕影响你复习。他还特意嘱咐我不要告诉你。”我跑去看袁医生。袁医生一见我就开心笑道:“大学生,太好了,太好了。我就晓得你能考上,你可以去上大学了。好羡慕你哟,太羡慕了。”他果然成了“缺牙巴”。我说:“那个,那个女的,那个伤口……”他摆摆手:“莫事莫事。伤口感染很常见。就是掉了一根很短的头发在伤口里,天又热,有点感染。现在已经好了,已经好了。”我说:“那您的牙,金牙?”他说:“也不晓得是哪个造的谣,牙齿是我自己掉的,牙龈炎。原来就是个烂牙齿、烂牙齿,包了一下。”我将信将疑,这和妈妈说的不一样。他是不是为了安慰我才这样说的?但我没有追问下去,选择了相信。我将父亲托人给他买的新版《外科医生手册》递给他。袁医生拿到书,半晌无语,抬眼看我的时候,竟然眼泪汪汪。(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初见袁医生时没有好感,因为“我”认为医生应该是高冷的,而袁医生的金牙让“我”想到了旧社会的地痞流氓。B.“那天早上袁医生一来脸色就不好,说头疼”,对袁医生身体状况的介绍为下文写为了救急,让“我”做缝合手术做铺垫。C.小说中画波浪线的段落,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写“我”为急诊病人做手术,表现“我”自觉圆满地完成了任务。D.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使作品具有了真实感。小说还呈现出了时代感,几处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7.关于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气依然很热,秋老虎发威”是环境描写,照应上文中的“从春到秋,秋分都过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B.天气炎热也是下文伤者伤口感染原因。因为一根很短的头发缝合进了伤口,再加上天热而导致了伤者感染。C.这一段对“我”心境的描写非常到位,让读者体会到了“我”淡淡的愁绪,感受到“我”对当下的极度不满意。D.“一时间有些厌倦,也有些惆怅”与下文早上的“厌倦情绪和惆怅心情都不复存在”作对比,说明“我”有了满足感。8.文中的袁医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9.评论家对作者裘山山有这样的评价,“裘山山的内心具有很强的向善性、向光性……这种温厚的内在沉淀,使她能够在创作中对人性加以温暖的守护”。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认识。〖答案〗6.C7.C8.袁医生来自基层,其貌不扬,医术高超,宅心仁厚;对“我”倾心传授技艺,信任关爱。9.①人物塑造方面,袁医生虽平凡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医者仁心,能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温暖。②情节方面,具有很强的向善性。当病人找到卫生院闹事时,袁医生一力承担,拿掉了口里的金牙赔偿给病人。③主题方面,表现的主题温暖感人,体现了医德和善良温暖的人性。〖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错误。小说中画波浪线的段落没有“语言描写”,有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感受到‘我’对当下的极度不满意”错误。结合句子“一时间有些厌倦,也有些惆怅”可知,此时的我只是有些厌倦和惆怅,并不是对当下的极度不满意。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袁医生的金牙在我们东岙镇远近闻名,以至于很少有人叫他袁医生,而是叫他金牙医生,还有人直接叫他金医生、金大夫,平白无故地让金氏家族添了个人丁”可知,袁医生的金牙在我们东岙镇远近闻名,可见袁医生来自基层;结合“他本来就其貌不扬,还弄颗金牙,好俗气,像旧社会的地痞流氓”可知,袁医生其貌不扬;结合“我见到袁医生时,他已经小有名气了,人称东岙一把刀。人们都说他技术了得,动过刀的地方细细一条线,没有疤痕”可知,人们都说他技术了得,动过刀的地方没有疤痕,袁医生医术高超;结合“我很快发现,袁医生和地痞流氓相差十万八千里,他是个宅心仁厚的男人。首先他对病人很好,病人自然对他感激不尽,墙上挂着的几面锦旗可以佐证”可知,袁医生对病人很好,病人自然对他感激不尽,他宅心仁厚;结合“次,袁医生对我也很好,从没把我当成小杂役,而是认真地教我打针换药这些技术活儿。在我熟练掌握了基本的打针换药技能后,袁医生决定教我创伤缝合技术。这在他也是顶级技术,属于看家本领。我很激动,如果以前学的是护士手艺,现在学的就是医生手艺了”可知,袁医生认真地教我打针换药这些技术活儿,还决定教我创伤缝合技术,对“我”倾心传授技艺,信任关爱。【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人物塑造方面,结合“他本来就其貌不扬,还弄颗金牙,好俗气,像旧社会的地痞流氓”可知,袁医生其貌不扬,很平凡;结合“我很快发现,袁医生和地痞流氓相差十万八千里,他是个宅心仁厚的男人。首先他对病人很好,病人自然对他感激不尽,墙上挂着的几面锦旗可以佐证”可知,袁医生对病人很好,病人自然对他感激不尽,他宅心仁厚。袁医生虽平凡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医者仁心,能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温暖。情节方面,具有很强的向善性。结合“说是出了一起医疗事故,患者追着他赔钱,他没钱,就把金牙取下来赔了”可知,病人找到卫生院闹事,患者追着他赔钱,袁医生一力承担,拿掉了口里的金牙赔偿给病人。主题方面,表现的主题温暖感人,袁医生对病人很好,病人感激不尽;袁医生认真地教我打针换药这些技术活儿,还决定教我创伤缝合技术,对“我”倾心传授技艺,信任关爱;体现了医德和善良温暖的人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①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②,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景帝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文本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备注〗①吴王:刘涛,汉高祖侄子,公元前195年封吴王,其封地为吴国,后联合楚、赵等七国发动叛乱,失败后,逃到东越被杀。②践更:受钱代人服徭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诱天下A亡B人C谋D作乱E今F削之G亦反H不削之I亦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系治,囚禁审其罪,“系”与《水浒传》中“即系经略府提辖”的“系”含义不同。B.几杖,坐几和手杖,皆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借指老人。C.陵迟,也作“凌迟”,既是一种残酷刑罚,也指渐趋衰败,文中意指后者。D.存问,问候的意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国太子侍奉皇太子饮酒、下棋,走棋路时与之发生了争执,态度不恭敬,被皇太子用棋盘打死了,这件事成为吴王谋反叛乱的诱因。B.因吴太子之事,吴王称病不再朝见文帝,此举有违藩臣的礼节,不过文帝在听了使者的解释后,未追究吴王过错,特许吴王不再上朝。C.面对吴国的威胁,削藩已成朝臣共识。柳宗元也认为,西汉时由于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并由朝廷自己管理诸侯国。D.晁错多次上奏文帝,陈述吴王过失,建议削减他的封地,文帝于心不忍;景帝即位后,晁错仍力主削藩,他认为吴王最终会发动叛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2)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14.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严重,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论》的创作目的。〖答案〗10.CEH11.D12.C13.(1)景帝下令公卿、列候、宗室共同讨论这件事,没人敢和晁错争辩,唯独窦婴有争议,从此窦婴与晁错有了矛盾。(2)纠正秦朝偏颇的做法,遵循周朝的制度,分割天下来确立、分封宗族子弟和功臣。14.以西汉削藩的史实,论证了郡县制的优越性,讽谏唐王朝要削弱藩镇势力。〖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招诱天下逃亡人,阴谋叛乱。现在削减他的封地会反叛,不削封地,他也会反叛。“诱天下亡人”中,“天下亡人”是动词“诱”的宾语,其中“天下”修饰“亡人”,因此应在“人”后断开,即E处;“今削之亦反”与“不削之亦反”结构一致,语意对应,应单独成句,前后断开,即EH处;故选CEH【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系上;囚禁。句意:因吴国几批使者被朝廷拘留又被治罪。/就囚禁了经略府提辖。B.正确。C.正确。句意:如此衰落不振达三代之久。D.错误。都是问候的意思。句意:每年按时慰问茂才/(宾客)屈驾前来问候我。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削藩已成朝臣共识”错误。据文本一“莫敢难,独窦婴争之”可知,削藩一事仍有人反对。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杂议”,共同讨论;“难”,争辩;“隙”,嫌隙,矛盾。(2)“矫”,纠正;“徇”,遵循;“剖”,分割。【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二中柳宗元说“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说明汉朝开始恢复封建制的时候,诸侯国和郡县各占一半疆域,那时只有反叛的诸侯国而没有反叛的郡县,秦朝郡县制的正确性也已经明白清楚了。继汉朝而称帝的,就是再过一百代,郡县制比封建制优越,也是可以知道的。而结合唐王朝因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而由盛转衰的史实可知,柳宗元运用西汉削藩的史实,是为了充分论证郡县制的优越性,从而讽谏唐王朝要削弱藩镇势力。参考译文:文本一:当初,在孝文帝时,吴国太子入宫朝见皇上,侍候皇太子饮酒、下棋。吴太子走棋时与皇太子发生争执,态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盘猛打吴太子,吴太子被打死,灵柩送回安葬。到了吴国,吴王怨恨地说:“天下都同是一家,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为什么要送回来呢!”吴王又把吴太子的灵柩送回长安。吴王从此渐渐违背藩臣的礼节,声称有病,不再朝见皇上。京师知道吴王是因儿子的缘故,便拘留、审理、查问吴国的使者。吴王害怕,开始有了反叛的想法。后来,在长安行秋季朝见礼时,吴王派人参加,文帝再次问起吴王不来朝见的原因,使者说:“吴王其实没病,因吴国几批使者被朝廷拘留又被治罪,吴王害怕,所以才借口生病。前人说‘查看深渊中的鱼,是不吉祥的’。希望皇上不再追究他以前的过失,让他悔改自新。”于是文帝释放了使者,让他们回国,并特意赏给吴王坐几和手杖,表示照顾他年老多病,特许不必进京朝见。吴王能够被赦免他的罪名,他谋反的意图也渐渐消解了。可是,因吴国内能冶铜、制盐,百姓不缴纳赋税,服兵役时,吴王发给代役金,雇人服役;每年按时慰问茂才,赏赐百姓;其它封国的官吏来吴国搜捕逃犯,吴王都阻止保护。这样持续了四十多年。晁错多次上奏陈述吴王的过失,认为应削减他的封地。文帝宽厚,不忍心惩罚他,所以吴王更加骄纵。到景帝即位,晁错对景帝说:“以前高帝刚平定天下,兄弟少,诸子年幼,大封同姓诸侯王,封给齐国七十多个城、楚国四十多个城、吴国五十多个城。这三个非嫡亲诸侯王的封地,占去天下的一半。现在,吴王因先前太子死亡而生出嫌隙,谎称有病不来朝见,依古法应处死。文帝不忍心,赏赐他几案和手杖,对他的恩德深厚,本该悔改自新才对,但他却更加骄横放肆。利用矿山采铜铸钱,煮海水制盐,招诱天下逃亡人,阴谋叛乱。现在削减他的封地会反叛,不削封地也会反叛。如果现在削减他的封地,反得快,祸害还小;不削减他的地,反得慢,祸害会更大。”景帝下令公卿、列侯、宗室共同讨论这件事,没人敢和晁错争辩,唯独窦婴有争议,从此窦婴与晁错有了矛盾。文本二:汉朝统一了全国之后,纠正秦朝偏颇的做法,遵循周朝的制度,分割天下来确立、分封宗族子弟和功臣。但没有几年,为了平息诸侯国的叛乱便闻命奔赴镇压,以至连救死扶伤都来不及,汉高祖刘邦被围困在平城,被飞箭射伤,如此衰落不振达三代之久。后来由于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并由朝廷命官管理诸侯国。但是汉朝开始恢复封建制的时候,诸侯国和郡县各占一半疆域,那时只有反叛的诸侯国而没有反叛的郡县,秦朝郡县制的正确性也已经明白清楚了。继汉朝而称帝的,就是再过一百代,郡县制比封建制优越,也是可以知道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捣衣诗柳恽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备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16.《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答案〗15.D16.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③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表现边塞环境恶劣”错误。“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故选D。【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运用想象或虚实结合的手法。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想象中含有无限思念与体贴,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用典。“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人归来而“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景。对仗。“木叶下”,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人归来;“秋云飞”的意象,不但明点秋令,而且象征着游子的飘荡不定(浮云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喻)。这一片飘荡无依的“秋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下”与“飞”则皆为动词,两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一实景一悬想,不但对仗工整,形象鲜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面的联想。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面上看,似单纯写景,而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感情即寓其中,意绪虽略带悲凉,而意境疏朗阔远,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的《登高》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用到了“白发”这个意象,对应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借梦境表达自己的心酸与伤感。(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__”的结局。〖答案〗(1)艰难苦恨繁霜鬓早生华发(2)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课内知识(本题共3小题,6分)18.下列各项之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列缺霹雳,丘峦崩摧。B.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D.一尊还酹江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列,通“裂”,开裂,指云的缝隙。电气从云中决裂而出,故称“列缺”。句意: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B.画,通“划”,用拔子划。句意: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D.尊,通“樽”,酒杯。句意: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故选C。19.下列各项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暮去朝来颜色故。B.百年多病独登台。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颜色”:古义,容貌;今义,色彩。句意:暮去朝来我也年老色衰。B.“百年”:古义,晚年;今义,一百年。句意: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C.没有古今异义。句意:大好江山如画卷一般壮美,一时间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D.“次第”:古义,光景;今义,次序,一个挨一个地。句意: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故选C。2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用法相同并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虎鼓瑟兮鸾回车。②座中泣下谁最多。③云青青兮欲雨。④乌鹊南飞。⑤栗深林兮惊层巅。⑥羽扇纶巾。⑦古来万事东流水A.①③⑥/②/④⑦/⑤B.①③/②⑥/④⑦/⑤C.①③/②⑤⑥/④⑦D.①③⑥/②⑤/④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名词作动词,弹奏。句意: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②动词作名词,眼泪。句意: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③名词作动词,下雨。句意: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④名词作状语,向南。句意:乌鹊向南飞。⑤使动用法,使……震惊。句意: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⑥名词作动词,手拿羽扇。句意: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⑦名词作状语,向东。句意:自古以来万事都像向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①③⑥名词作动词/②动词作名词/④⑦名词作状语/⑤使动用法。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咖啡行业业务员招聘合同
- 城市排水施工合同
- 影视制作公司水电管理暂行办法
- 烟草行业销售:天价烟管理办法
- 思政教师招聘合同模板
- 铝合金门窗简易工程施工合同
- 摄影棚租赁合同模板
- 2025版国有企业股权转让与项目合作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安全技术咨询与解决方案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生物质生物质颗粒燃料购销及售后服务保障合同3篇
- 外研社小学英语三起点五年级上册(中英文对照)
- 重大行政执法法制审核流程图
-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牌
- GB∕T 2518-2019 连续热镀锌和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 海南省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 美国文学各个时期作家作品集合
- 空运委托书范本
- 工业氯化苄企业标准连云港泰乐
- 机翼翼肋实例零件库设计
- GB∕T 10596-2021 埋刮板输送机
- 标准工时之评比系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