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庖丁解牛》+高一语文下学期+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庖丁解牛》+高一语文下学期+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庖丁解牛》+高一语文下学期+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庖丁解牛》+高一语文下学期+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庖丁解牛》+高一语文下学期+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大宗师》导入《庄子·养生主》

庄子(约前369——前286)庄氏,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和孟子同时而稍后,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生活贫困,做过漆园吏,但学识渊博。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宋王偃昏庸残暴以致亡国的现实对庄子的思想影响很大,所以他不再出仕(做官)与统治者合作。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庄子简介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秋水》(精神自由)庄子思想1.庄子的人生观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意思是说,你无法对抗命运,你只能顺应自然顺应命运。我们要安时顺命,超然物外,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和逍遥。选择做官富贵就没有自由,选择自由就要甘于平凡和贫困,庄子选择了后者。庄子思想2.庄子的齐物论这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础。庄子认为,这世界上的一切,其实从更高远的境界来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一切都是一样的。什么喜怒哀乐,什么荣华富贵,甚至连生与死,最终都是一样,他们之间没有差别。朝三暮四庄子思想朝三暮四有个玩猴子的人拿橡实喂猴子,他跟猴子说,早上给每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所有的猴子听了都急了;后来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所有的猴子就都高兴了(见于《庄子·齐物论》)。从整体出发看人的一生,每个人得到的都是差不多的,有的人年轻时拿多了点,有的人年迈时多拿点,总体上是一样的。3.庄子的辩证法老子的思想中的一大特点就是辩证法。而庄子也继承了这一点。庄子认为,事物是由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对立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庄子在《德充符》中列举了很多对矛盾对立的现象:“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这些矛盾是相互转化的。庄子思想《庄子》《庄子》共33篇:内篇(7)为庄周所作外篇(15)杂篇(11)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庄子》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庄子》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据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寓言寓言是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喻、讽刺的文学作品。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流传下来。《孟子》《吕氏春秋》《庄子》

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在复杂的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解题“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题目是后来加的。庖:厨师。文学常识丁:厨师的名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解牛之礼《周礼》中专设有“庖人”一职,“庖人掌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王飨xiǎng等祭祀活动中。解题庖丁用的不是普通的杀牛刀,而是祭祀宗庙场合的礼器刀具——鸾刀。并且这种刀的刀环位置是一个铃铛,因此每一个动作都会发出悦耳的声响。更进一步,庖丁用礼器来解牛,动作和刀环铃声都合乎祭祀音乐的节拍,这极有可能是一次祭祀表演,而非厨师炫技或者梁惠王的心血来潮。正所谓“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庖丁解牛的故事可能实际描述的是一国之君观摩祭祀演练的纪实。解题古汉语中的一种人物称谓法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

“职业+名”的方式。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匠石:就是名叫石的匠人。师旷:就是名叫旷的乐师。优孟:就是名叫孟的优伶。医和:就是名叫和的医生。一整体感知庖丁所踦砉然騞然盖至此批大卻导大窾技经肯綮大軱发于硎有间謋然páoyǐxūhuōhéxìkuǎnqìnggūxíngjiànhuò自学指导和检测1.借助课下注释、辅助资料,翻译文本。2.抓住重点字词、重点句式。二疏通文意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所+动词=名词/名词性结构,这里指:……的地方。手接触到的地方,肩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取独替,给,介词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进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名作动,踩抵住同“响”

合乎又节奏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会达到这种程度呢?”

盖通“盍”,何,怎样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放下

取独

超过

接触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天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最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三年以后,不曾见到完整的牛了【即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解的东西】。现在,我用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天道,自然的规律

不曾

感官的知觉

精神活动介词,同“于”,比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古义: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自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

依照依照于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不曾拿刀碰到过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更换一把刀,砍断骨头。引导,引刀进入

名作状,每年

同“隙”,空隙空隙

本来的样子

脉络相连之处

没有尝试介词,同“于”adj,众,一般的

名作状,每月宾前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

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

于硎。

磨出

磨刀石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状后

间隙

形作名,厚度

宽绰的样子

刀刃的运转

因此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即使如此

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因为这个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省略

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动词,做,分解

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

善:通“缮”,修治。拭擦。省略

看,望因为这个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懂得,得到

养生之道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高超的原因。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突出庖丁技术高超。理清思路三研读文本欣赏“解牛之美”探究“解牛之道”解砉然、向然、騞然手“触”肩“倚”足“履”膝“踦”任务一

赏析庖丁的解牛之美“桑林之舞”

“经首之会”描绘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说明其技艺已达到至高境界。(2)声音(1)动作(3)节奏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和动作的娴熟。四个动作,突出庖丁的手脚利索,活画出他的姿态。描摹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富有节奏,具有美感。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任务二

探究“解牛之道”1、庖丁解牛的逐步升级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三境界以神遇而不以自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游刃有余)运用规律第二境界(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目无全牛

)

认识到内部结构懂得规律第一境界(三年内)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仅看见外部结构不懂规律任务二

探究“解牛之道”2、庖丁技艺达到如此境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解牛的规律。天道,自然规律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

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从来不骄傲大意。任务二

探究“解牛之道”3、文章是如何表现庖丁解牛技艺之高的?割也良庖岁更刀:对比折也族庖月更刀:刀刃新发于硎臣之刀十九年: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新,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之重要。直接:描绘场面动作、声音的描绘侧面:文惠君的称赞:善!技盍至此乎?解牛之道养生之道喻体喻体特点本体本体特点刀牛解牛“养生之道”:任务三

体悟养生之道文惠君听庖丁介绍之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解牛之道养生之道喻体喻体特点本体本体特点刀牛解牛“养生之道”:十九年若新批大郤:避开硬骨依乎天理:按照生理规律筋骨交错导大窾:顺着空隙保全、长生关系错综复杂顺应规律避开尖锐矛盾选更好走的路人社会处世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今天我们学习此文,可以得到哪些的启示呢?   

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谈谈课文中的语句能教给我们怎样的道理。《庖丁论人生》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热爱本职,掌握规律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抓住本质,用心处事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顺其自然,不强求技经肯綮之未尝

避开锋芒,从长计议以无厚入有间以己之利攻彼之弊每至于族……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不莽撞,谨慎行事善刀而藏之

收敛锋芒,低调做人谨行藏锋依理春秋战国----纷乱的时代儒家的回应: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企图以道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的私欲。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成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现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道家的回应:道家所关心的,却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所以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