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实小:“适合教育”十年实践与思考_第1页
河南许昌实小:“适合教育”十年实践与思考_第2页
河南许昌实小:“适合教育”十年实践与思考_第3页
河南许昌实小:“适合教育”十年实践与思考_第4页
河南许昌实小:“适合教育”十年实践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许昌实小:“适合教育”十年实践与思考

教育十年,是历史长河的一瞬间,但对一所学校的影响却足够长久,对学校的改革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十年间,河南省许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许昌实验小学”)紧跟时代步伐,逐步形成了“适合教育”办学理念,致力于“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也发展成为包括一校五区、近万名师生员工的集团学校,办学质量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赞誉,并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校园”“河南省首批教育名片学校”等荣誉称号。本文在回顾梳理学校十年办学历程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呈现我们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创生理念文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用“大一统”的教育方式,显然不能很好地实施适合不同个体的教育。2009年4月,顾明远教授为许昌实验小学50周年校庆题词:“给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成为我们深刻理解、生动践行“适合教育”的起点。

1.基于办学实际,形成“适合教育”的基本思考

为改变基础教育领域办学目标脱离社会需求、教学内容脱离学生需要、学校教育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和智力多样性等种种弊端,十年来,许昌实验小学一直将助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作为办学使命,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服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立足于解决办学实践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探索将“适合教育”的思想引入学校办学实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文献梳理和相关政策研究,我们形成了如下认识。

一方面,古今中外诸多教育家为“适合教育”提供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理论土壤。例如: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强调教育首先要顺应自然;霍华德·加德纳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不同的智力组合决定了每个人后天能力的差异等。

另一方面,“适合教育”在我国有明确、坚实的政策依据。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也提出要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等科学教育理念。

2.汲取理论智慧,建构“适合教育”办学理念

我们在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从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中汲取思想精华和教育智慧,探索建构“适合教育”办学理念,提出“做真人,办实事”的校训和“培养气质儒雅、身心健康、学有兴趣、负有责任的社会主义小公民”的育人目标。

我们认为,在“适合教育”中,“适”就是适应、适度;“合”就是符合规律和需要,包括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人才成长规律、学生特点和需求等。“适合教育”的内涵包括如下几方面:面向每个学生,赋予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权、选择权,[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站立在学校中央,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学生在丰富多元的学习、活动、生活中,兴趣得到激发、习惯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以张扬,从而为自身全面可持续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定坚实基础,成长为最好的自己。“适合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多元和公平发展、自由和自主发展、个性和全面发展、科学和高效发展、创新和特色发展。[2]

二、厚植教育生态:有效聚合学校发展的动能

“适合教育”的校本化实践是一个不断深入、逐步进阶的过程。在近十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把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涵养师生明亮的精神气质,才能更有效地聚合助力学校发展的动能,更好地支撑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1.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通过确立“三项机制”,不断推动学校党建工作由“基础保障型”向“提高引领型”迈进,探索形成富有成效的学校党建工作特色,较好地解决了党建工作和行政工作“两张皮”现象,党组织的向心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真正让学校党建工作鲜活起来。如今,学校本部253名在职教师中有党员教师106名,还有47位教师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达了要求入党的强烈愿望。

一是党建工作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高位引领机制”。学校通过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许昌实验小学党建经验”,真正落实学校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例如:学校进行重要人事调整、规划方案设计以及重大决策时,首先把关规划、方案、决策的方向性,绷紧政治责任弦,切实把党建工作的高位引领机制落到实处。

二是党建工作与学校重点工作的“深度融合机制”。学校积极营造“让担当者担当、为担当者担当”的工作氛围,将党建与教师培养相融合,把党支部建在学科,班子成员、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关键职位均由党员担任,同时把更多优秀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将党建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发挥课程教材课堂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站稳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将党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三是党建工作与学校主要工作的“双促进机制”。学校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党建策略,切实把党建思想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例如:通过创建标准化党员活动室,深入开展“121一起走(一名党员与一位年轻教师、两位特殊学生、一个班级建立手拉手联系)”“年度十大事件、十大人物评选”等特色党建活动,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党建工作品牌;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切实提升教师队伍政治素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案、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以“建家行动”涵养教师成长的精神家园

学校文化是师生精神价值、生活方式与集体人格的体现。我们探索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涵养全体教职工的精神情怀,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根基。学校以“爱·生命·成长”为主题,积极实施“建家行动”,不断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及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我们所建的“家”是多元多彩的,有“党员之家”“团员之家”“辅导员之家”“班主任之家”“教工之家”“名师工作室”“项目研究组”“教育家书院”“水墨坊”“体艺中心”等。每当课外、周末或者假日,我们把教师从传统的教室、办公室“逼”出来,走进自己参与设计的温馨舒适、设施完备、功用不同的“家”中,交流工作、碰撞思想、健身休闲、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家”的建设不仅丰富了学校的组织形态,拓宽与提升了教师的教育视野和人生境界,同时为教师创造了不一样的教育生活,塑造着教师职业的神圣感与教书育人的使命感。

三、深耕育人沃土:让“适合教育”落地生根

“适合教育”不仅是一个系统的办学思想体系,更是一套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十年来,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学变革、德育工作、学生评价等方面实践不辍,充分体现、扎实落实“适合教育”的内涵和目标,使“适合教育”真正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行动绳尺和价值追求,成为学校的文化特色。

1.创新德育工作,为学生自主和谐成长筑基石

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到建立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基础教育完成了新时代教育的顶层设计,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学校在落实学科德育、用心上好思政课的同时,通过坚持实施班队自动化管理、开展别具意义的“温馨百合”守护活动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中为自主发展蓄能、为未来生活奠基。

一是实施班队自动化管理,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慢慢长大和逐步社会化的过程。我们基于“学校是家、我做主人”的理念,探索把班队管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班队的主人。班队自动化管理强调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教师则以辅导员的角色参与其中。其核心理念是:自己的小队自己建,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伙伴自己帮,自己的进步自己争。各班队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自愿组合”的原则,学生根据性别、性格、家庭住址、学习能力等要素组建自动化小队;小队成员通过协商决策队内各项事宜,包括队名、口号、公约、队旗、队徽、队歌、展示和评价方式等;小队文化要与班队文化相统一,与学习、实践活动和学科评价相结合。实施班队自动化管理,极大地提升了每个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在各项学习、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逐步成长为自己生活的主人,为未来自主发展储备丰富经验、奠定底层能力。

二是开展“温馨百合”守护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基于百合花象征纯洁、代表爱的寓意,我们从2016年开始在校内外开展“温馨百合”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学会自我调节、关心他人、关爱社会、亲近自然。活动根据每学期的学校德育工作重点确定一个主题,如“关爱”“学会担当”“学会自护”“感恩”等。学期初,每个学生抽卡确定守护对象,活动中,每个人都拥有双重角色—既是关爱他人的“守护者”,又是被他人关爱的“被守护者”。在学期中,守护行动默默进行,直到期末才揭晓答案。教师“温馨百合”活动也同步进行,校园里到处洋溢着爱与被爱的温暖。每到寒暑假,学校还特别为师生每人印制十张“温馨百合卡”,帮助师生将感恩与祝福传递和播撒到全国各地。

2.变革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十年来,学校在不断反思、实践的基础上,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持续推进课堂教学转型与变革,形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的“教”为支持系统的课堂教学样态,构建了“主体多元·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型,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同时有效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课堂以自主为基础。课前自主旨在教学前给学生提供思维支架,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中自主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出示学习目标后,学生在前置性学习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自学。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设置更加精准的核心问题,给学生提供明晰的思维路径和学习支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是课堂以合作为常态。课堂上,教师要基于学习目标和学情分析,引导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尤其是引导各小组组长充分发挥组织能力,通过有序的交流强化合作意识,从而保证学生全员参与、分工协作、深度对话、大胆质疑,进而促进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的大幅提升。

三是课堂以探究为主线。探究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前置性学习环节,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呈现学习提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环节,小组成员共同梳理问题,彼此答疑解惑;交流展示环节,各小组充分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小组间互相分享见解、观点、思路,共享智慧成果,让生成点亮课堂精彩。

四是课堂以表达为展评形式。在课堂上,不同层次学生的表达机会均等,这使得课堂展评的广度得以拓宽;展示和评价相互碰撞、交融互生,构建了富有生命力的课堂话语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表达要注重呈现思维过程,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优化解决问题策略,提高课堂的思维智能含量,进而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空间进一步探究。

3.开展多元评价,让学生看到成长的足迹

近年来,学校不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探索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生活和学习为内容,以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为节点,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注重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引导学生认识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进而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是“每日一评”—记录点滴成长。班级日常评价工具是为每个孩子印发的《每天进步一点点》争章本和配套的13种小印章。评价内容涵盖了德智体美劳不同方面,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综合实践、主动发展、自理能力等方面的进步,都可以用小印章评价,并在争章本中及时记录、点滴呈现。

二是“每周一评”—强化参与体验。各班级每周五上一节特色评价课,由小队成员轮流统计每个同学本周所获印章数并进行奖励,每积累10枚印章可参与一次刮刮乐抽奖。同学们集思广益,共同商定创意奖项,如合影卡、免作业卡、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