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1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2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徐、篱”等6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宿、徐”等1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读诗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4.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感受诗中蕴含的情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大意。教学难点1.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感受诗中蕴含的情趣。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描写乡村生活的诗句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所见》《村居》《小儿垂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儿童生活的美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富有童趣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2.板书课题,介绍作者。(1)板书课题,指名朗读,注意读准字音。(2)理解题目意思。宿:过夜。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宿新市徐公店: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3)介绍作者。杨万里,号诚斋,南宋大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教师: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却为奸臣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杨万里的诗吸收了大量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在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那么,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1.课件出示初读要求:(1)自由朗读诗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同桌互读、正音。2.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徐公”“篱落”“疏疏”等词语,指名认读并正音。(2)课件出示第一首诗中要求会写的三个生字,学生认读,口头组词。(3)学生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识记方法和写字要领。(4)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空后临写。(6)教师巡视指导。3.课件出示全诗节奏,指名朗读诗句,检查自学情况。(1)教师范读、学生练读。(2)学生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三、了解诗意,想象画面。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指出来,一起讨论、交流。3.学习第一、二句。(1)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①(理解字词)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②理解诗句意思时调一下顺序: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板书:篱笆径)过渡:这句诗描写的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看到的景象。作者紧接着收回视线,从远望到了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2)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①(理解字词)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②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③理解诗句意思:叶子没有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④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和星星点点的光斑。)⑤教师: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画面,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内容。4.学习第三、四句,理解诗句。(1)作者抓住了哪些对象?(板书:儿童黄蝶菜花)(2)(理解字词)走:跑。急走:快跑。处:地方。寻:寻找。(3)理解诗句意思: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4)课件出示后两句动画图,引导体会。[这两句写了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是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5.指名读诗句,说说全诗的意思。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枝上的叶子还没形成树荫。儿童们奔跑着追逐黄蝴蝶,可是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它们了。6.学生再次读诗句,说说自己眼前浮现的景象。7.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的心情。(1)指名读全诗,齐读。(2)讨论:诗中表达了什么心情?(板书:对乡村景色和儿童生活的喜爱)8.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什么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填空)诗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来表现__________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心情。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仿佛就在眼前。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1)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预设: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我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2)学生边想象画面边背诵。(配乐)五、绘幅彩画,深化理解。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菜花)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预设:黄(绿)3.学生自由动手绘画。(配乐)4.小结:学习这首诗,我们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六、朗读背诵,体会感情。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2.指名背诵。3.集体背诵古诗。七、读写结合,布置作业。1.练写本节课学习的生字。2.背诵并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小练笔:以“捕蝶”为题目,按《宿新市徐公店》第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儿童捕蝶这一场景,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字词展开想象。第二课时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田园生活图片,引导学生欣赏。2.教师导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朝范成大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3.学生齐读课题,释题。杂兴:随兴而写的诗,没有固定的题材。二、初读古诗,简介作者。1.简介诗人范成大。范成大,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其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所作的一组大型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中的一个场景。2.学生自由读古诗,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3.组内“开火车”读诗,交流学习,扫除障碍。4.课件出示生字,指导读准字音。杂兴稀蜻蜓5.指名读诗,相机正音。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回顾旧知:学习古诗不但要会读,还要弄清楚诗的意思,你觉得要读懂诗的意思,有哪些方法?(结合注释、查字典或资料、与同桌交流等)2.运用刚才我们找到的这些方法来理解这首古诗。(教师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3.课件出示词语的意思,指导学生自学。(1)词语意思。①篱落:篱笆。②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这里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3)讨论、交流: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预设:诗中描写了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篱笆、蜻蜓、蝴蝶,展现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四、再读古诗,回归整体。1.学生比赛读古诗。2.引导背诵。(1)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的顺序背诵: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篱落——蜻蜓——蛱蝶(2)练习背诵。(3)指名背诵。3.小结: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了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的画面。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的景象。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五、学以致用,自学诗词。1.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清平乐·村居》。(1)学生自读,扫清字词障碍。(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预设: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的草丛中,剥着刚摘下的莲蓬。(3)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2.展开想象,描述情境。(1)过渡:这户人家虽然住的——“茅檐低小”,但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了,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从诗句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2)交流,评价。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用精练、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欢,而且非常——热爱、向往、羡慕。六、想象画面,巩固练习。1.背诵三首古诗词,想象画面。2.抄写本节课学习的生字。板书设计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篱落一径树头(静)儿童——急走黄碟——飞入(动)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篱落——无人过蜻蜓蛱蝶——飞清平乐村居茅檐青青草吴音翁媪大儿中儿小儿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教学过程中,采取自读自悟、以读促学的方式,先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再引导读懂诗意,理解诗中的情感,效果较好。不足之处:没有很好地启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诗句的描述想象画面时,学生的语言还不够准确生动。教学建议:指导学生读诗句想象画面时,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准确表达。2乡下人家教学目标1.会认“构、冠”等10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构、饰”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尝试给课文配画,并给每幅画取个名字。3.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之情。4.引导学生积累、品味优美语言,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给课文配画,并给每幅画取个名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大丽菊、纺织娘等动植物的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教师导言: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夜晚,在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去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正音。3.介绍作者。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要求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或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2.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开火车”读课文,互相帮助识记生字。3.学习字词。(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学生自由读。①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如形近字比较、加一加、减一减、换部首等识字方法,如“冠”和“寇”,“附”和“付”)②指名读生字。③齐读生字。(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①指名读,相机纠错。②采用多种方式读词语。(自由读、小组内读、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3)课件出示课后的生字。①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交流自己的发现。②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重点指导以下生字的写法:蹲率谐寄③指名在全班展示自己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议。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1.细读课文,思考并标记理解:作者描写乡村生活时抓住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试着给每幅风景画取一个名字。2.课件出示名称:瓜藤攀檐图、鲜花斗艳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学生齐读。3.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描写得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那些美丽的画面。4.小组交流,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5.全班交流。(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四、布置作业,巩固所学。1.练写1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搜集描写乡村美景的词语。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直奔中心。1.教师导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诗情画意的乡村。那里,柳枝摇曳,流水潺潺;那里,野花遍地,果实满园。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乡村生活,走进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指名读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3.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并齐读这句话。二、细读文本,品文悟情。教师导言:如果说繁华的都市带给我们的是喧闹与嘈杂,那么乡村生活的美好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让我们先漫步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体会这里独特迷人的风景吧。(一)屋前搭瓜架1.幻灯片出示瓜藤满架的情景:同学们,从房前的屋檐上,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瓜藤满架)2.教师:这满架的瓜藤有什么独特之处?你能用作者的话来描述吗?指名读句子。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装饰”是指在身体和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1)城里楼门前会用什么来装饰?(蹲石狮、竖旗杆)看到这样的装饰,你有什么感觉?(严肃、冷漠、呆板,不敢靠近)(2)农家小院的装饰却是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瓜藤和叶子,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这样的装饰又会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亲切可爱、纯朴自然、春种秋收、夏可遮凉)4.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在第1自然段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乡下人家的可爱,我们也试着用对比的方式读一读,女生读青瓜碧藤的部分,男生读狮子旗杆的部分。教师小结: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他们的心情却是愉快明朗的,生活又是那么纯朴自然,这不正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吗?(二)门前种鲜花1.教师导言:农家小院的屋前,除了那绿绿的瓜架,我们还能看到色彩明丽的——鲜花,课文是怎么描写的?谁来读读?我们大家边听边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场景?它又带给你怎样的独特感受?2.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余学生思考:“朴素”和“华丽”是反义词,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3.交流答案。预设:乡下人家所种的花儿都是常见易活的,不及城市人家盆栽的君子兰、文竹……那些花儿娇贵、高雅,所以说是朴素的。乡下人家园中的花儿依着时令无拘无束地不遗余力地开放,是那么鲜艳,那么明媚,装点了乡下人家的院落,所以,它们的生命是华丽的!教师小结: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这一派农家风光真是——独特、迷人啊!(三)屋后冒春笋教师导言:从房前来到屋后,我们会看到一片片浓浓的绿荫,那又是谁的身影?(竹笋)1.教师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2.如果把这句话浓缩成最奇妙的一个字来形容竹笋,你会选哪个字?(探)3.讨论交流:“探”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冒、钻、伸、露……)为什么作者却选中了“探”?(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的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天勃勃的生机。)4.激趣说话:假如现在你就是这些小春笋,告诉我你那么快想从地里钻出来想看到什么?5.指导学生带着渴望、迫切的心情,读小竹笋想快点钻出来的语句。(四)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教师导言:刚才我们眼前出现的画面都是植物,这里还有农家饲养的家禽小动物呢!先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一读描写“鸡觅食”的一段和“鸭戏水”的部分。一会儿我要请你来展示小动物们的风采。1.指名读课文。2.学生读后教师提问:(1)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鸡妈妈正带着小鸡觅食)雄鸡呢?这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它在干什么呢?心里会怎么想?你试着学学。(2)那河中的鸭子呢?谁来读读?(3)从描写鸭子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游戏”中读出鸭子们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4)在作者的笔下,鸡啊,鸭啊,都仿佛有了情感,有了思想,你能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其他小动物吗?教师小结:它们的生活是那么自由快乐!乡下人家的道道风景,的确是那么——独特,那么——迷人!(五)门前吃晚饭1.教师导言:夏天到了,傍晚你出去散步,看到的又是什么?和同桌一起读读这个自然段。(课件出示语句)“……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说说乡下人家的晚餐有什么独特的地方。3.思考、交流:“天高海阔”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不但指他们在院中吃饭,地方开阔,也指他们无拘无束地谈天说地。)他们会说些什么呢?4.教师:如果老师让同学们给夏天傍晚的乡村画一幅画,你要画上什么呀?(吃晚餐的人们、红霞、微风、鸟儿)5.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把自己深切的感受带进朗读中,用语言来描绘这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六)夜静催眠曲1.教师导言:秋天的晚上,人们在纺织娘“织,织,织,织啊”的叫声中进入梦乡,让我们也一起走进这静谧的世界,在轻柔的音乐中,让辛苦了一天的人们睡得更甜……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回归整体,想象拓展。1.教师导言: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房前屋后,还是在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也无论在白天、傍晚,还是深夜,乡下人家都有着它独特的、迷人的美。2.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3.讨论: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4.学生与同伴交流对课文中描写的景致最感兴趣的部分。5.拓展。(1)课件出示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词,学生读一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2)教师启发学生说话:同学们,你在乡下生活过吗?你了解乡下的自然恬静、别具风趣的美吗?乡下的植物、动物、庄稼、河流、人们的生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说说你印象最深的画面吧!6.全班齐读最后一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四、布置作业,巩固所学。1.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2.用一段话把自己见到的乡村景致写下来。板书设计2乡下人家搭瓜架种鲜花春笋探鸡觅食鸭戏水吃晚饭独特、迷人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进行绘声绘色地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足之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虽然指导得比较到位,但没有关注少数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交流的机会较少。教学建议:学习中,要指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描写的几个主要场景,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想象,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品悟语言之美,感悟乡下人家自然、和谐的生活。3天窗教学目标1.会认“慰、藉”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卜”的读音,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慰、藉”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2.默读课文。知道什么是天窗,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作者的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天窗的投影片,问:这是什么?(天窗)2.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学习作家茅盾给我们带来的散文《天窗》。3.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5.教师:《天窗》中,孩子在无奈、孤单的时候,小小的天窗带给他们无穷的想象,孩子们从天窗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今天,我们也跟随着作者一起去感受一番吧!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1.教师导言:大作家茅盾笔下的天窗是什么样子的呢?快点打开课本,到课文中去看看吧。2.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课件出示词语,采用多种方式读词语。(自由读、小组内读、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慰藉扫荡威力锐利河滩帐子闪烁奇幻蝙蝠霸气猫头鹰复杂(1)指导读准字音:慰藉帐子蝙蝠闪烁(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慰藉、一瞥、神奇、威力”。(3)指导书写生字。①“慰、藉、霸、鹰”,注意笔画顺序和间架结构。②教师范写,学生练写。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检查反馈读书情况: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3.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重点写了哪部分。预设: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天窗的位置与作用。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天窗引发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表达了对发明天窗的大人们的感激之情。其中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又可按“下阵雨时”与“夜晚”两个情境分为两层。四、自由读文,理解课文。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一部分。(2)思考:城里的房子和乡下的房子有什么不同?(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2.乡下人为什么要开天窗?请同学们找出句子来读一读。预设:乡下人为了使关上木板窗的屋子里有光线,所以开了天窗。3.齐读课文第1~3自然段。小结:漆黑的屋子有了天窗,有了亮光,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练写本课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教师导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知道了乡下人为了采光而在屋顶开了一个小方洞,装块玻璃,成了“天窗”。2.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天窗的。二、品读美文,质疑解惑。(一)学习第二部分。1.学生自由读第4~7自然段,思考:(1)为什么小小的天窗会使想象锐利起来?为什么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2)这小小的一块玻璃就是天窗呀!它能带给孩子们什么呢?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文中有几处写了看天窗时产生的想象,默读课文并找出来,再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和同学说一说。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4.引导体会重点句子:(1)学生读第4、6自然段,理解: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①夏天阵雨来了时,大人们是不许我们在外面玩的,木板窗又关起来了,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无奈的心情)②教师:同学们,当你在雨天被关在地洞似的屋子里时,当你刚才还在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上和同伴们玩耍,可现在却被大人逼着上床休息时,心里……这时,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配乐朗读,把文中的“你”换成“我”)请你再来读一读,尽情地去体会。③学生交流对“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的理解。(2)读第5自然段,理解“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①文中说“你会看见……你想象到……”,你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②配上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通过学生的想象和感受,懂得想象的威力要比在露天真实感到的大十倍百倍,理解小小的天窗会使想象锐利起来。(3)小小的天窗还带给我们哪些神奇的幻想呢?(引导学生学习第7自然段)①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你想象到了什么?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你又想象到了什么?(朗读体会夜的美丽)②补充出示:“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你还想到了什么?③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夜的神奇、美丽、奇幻。(二)学习第三部分。2.再读第5~7自然段,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懂得想象中的一切比所看到的东西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3.小结:是啊,若不是有了这小小的天窗,若不是这天窗让我们产生了这么美好的想象,我们的心灵也得不到慰藉。4.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教师:《天窗》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20世纪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课文叙述的是一个小孩子借助房屋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达了他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的强烈愿望。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全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可以说,小小的天窗是那么神奇,它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2.把生活中透过各种窗口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四、布置作业,学以致用。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2.选择以下三个话题中的一个与同伴交流。(1)选择有雨的一天,透过自己家的玻璃窗看看外面的世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2)乘汽车或火车时,仔细看看窗外的世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3)以《窗外》为题,选择你看的景物,展开想象,写写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板书设计3天窗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看(仔细观察)想(合理想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不足之处:在指导学生写田字格中生字的教学环节,只让学生进行了书写,教师缺乏巡视指导。教学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利用课文中的留白展开想象说话、写话,发展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4*三月桃花水教学目标1.会认“绮、谈”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的不同读音,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言,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重点体会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春水的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1.导入语:同学们,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到处充满了生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三月的桃花水不但滋润了大地,还催生了万物。听!三月桃花水犹如一首舒缓轻柔的小夜曲向我们涓涓流来了——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三月桃花水》,领略她带给我们的春天的美好!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3.提出问题:什么是桃花水?桃花水是什么样的?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通课文,课件出示要求:(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语。(2)画出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2.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认读。绮和谈(1)学生自由读后,指名读并正音。(2)学习多音字。和:hé和平和气hè应和和诗huò和药和弄huó和面和泥hú和牌(3)课件出示词语,检查字词掌握情况。绮丽纤细谈心应和(4)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认识生字、生词。3.“开火车”读课文,在读中正音。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预设:这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四、研读课文,讨论交流。1.课件出示句子:“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1)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和段落。(2)学生说说到底是什么声音,像小铃铛一样,走过村边。2.教师:是啊,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板书)能演奏出各种悦耳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1)大家读一读第3、4自然段并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声音的词语。(2)教师:这么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定非常好听,请同学们读出桃花水不同的声音。(指名读)3.教师: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些奇妙的声音,都是三月桃花水发出来的。那么又是什么光芒,像丝绸一样映照着蓝天呢?(课件出示语句)(1)学生读第5、6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2)思考:在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燕子、白云、垂柳、姑娘)(3)教师:这么美的画面你喜欢吗?带上你的喜爱之情读一读课文第6自然段。(学生自由读课文)(4)指名读,把这种美的感受带给同学们。4.教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一下,在这幅春天的美景中你都看到了什么?除了这些,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5.教师:这珍贵的三月桃花水带给我们如此美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称赞它吧!(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学生齐读。6.小结: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让我们听到了美妙的乐曲;是春天的明镜,让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画面。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板书:沉醉)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教师总结:这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成竖琴、明镜,揭示了春水的珍贵,说明春天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三月,春天悄悄地来到我们中间,同学们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喜悦,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吧!六、布置作业,学以致用。1.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2.用你的笔写下你心中的春天或用彩笔将你感受到的春天画出来吧!板书设计4*三月桃花水春天的竖琴声音春天的明镜光芒喜爱、赞美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并且朗读得比较有感情,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足之处:由于少数学生不能一边读课文一边展开想象,因此对课文中表达的情感体会得还不够透彻。教学建议: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口语交际:转述教学目标1.能根据情境分小组练习转述,能够弄清楚要点,转述时不遗漏主要信息。2.转述时,能注意人称的转换。3.能够设计一些情境,练习转述。教学重点根据不同情境分小组练习转述。教学难点转述时弄清要点,不遗漏主要信息,注意人称的转换。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口语交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揭示话题。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悄悄告诉他”,我请一组同学来参加,我只把话说给第一个同学听,然后一个一个往后传,注意:传话的时候只能说一次,而且不能让其他人听见。(传话内容:明天上午8点我们去春游)1.老师把传话内容告诉第一个同学,然后依次往下传。2.请最后一个同学大声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3.揭题:刚才的游戏中,把话转告给别人,可以叫传话,也可以叫转述。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转述。(板书:转述)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知道了转述应注意什么呢?(板书:听清楚、说明白、有礼貌)二、练习转述,学习内容。1.练习简单转述。教师:我这有几句话,现在咱们就先来练一练。内容:(1)今天下午,四年级在操场举行跳绳比赛。(2)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3)明天的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学生自由练习转述)2.学习文本内容。(1)结合情境,联系生活,分小组进行转述。情境1:你去图书馆借书,看到刚张贴的“关于更换借阅卡的通知”,通知规定在本月20日之前,请大家带好身份证或学生证以及旧卡,到一楼办卡中心更换新卡。你要把这个消息转述给好友小聪,你要怎么说?情境2:今天下午放学班主任通知大家明天学校统一组织去博物馆参观,请大家穿秋季校服、戴红领巾、穿运动鞋并带好水壶,明天早上8点在学校北门集合。小丽今天请假了,老师让你把这个消息告诉她,你要怎么转述?(2)学生尝试练习。①想一想,转述时应该注意什么?(弄清要点,不遗漏主要信息;转换人称)②同桌互说,纠正说错的地方。③学生在全班表演,练习转述。三、游戏巩固,提高能力。1.教师:在生活中,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有人打电话来谈事,你能转告吗?你转告过吗?想想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说)2.当对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记不住时,怎么办?3.如果需要转述的内容没弄清楚,怎么办?4.师生合作表演。(表演内容:请你妈妈星期六上午9:00到学校开家长会。)表演打电话的情景,老师演妈妈,学生转述。5.师生互动评议。四、总结方法,布置作业。1.小结:今天,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会了转述,知道了转述的时候要先记住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并注意人称的转换。说的时候还要注意有礼貌。希望大家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更好地去转述别人的话。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会转述他人讲,细倾听;不打断,表尊敬;倾听完,要牢记;转述时,有礼貌;口齿清,语意明。2.作业:请大家设计一个转述的内容,并说给同学听。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依据教学内容,及时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了学生转述的欲望,让学生掌握了转述的要点。不足之处:交际训练太少,学生转述时态度不够自然大方,语言不够通顺简洁。教学建议:口语交际中,要创设宽松、自由、信任的交际氛围;进行师生评议要把握住要点:是否正确清楚地转述,人物间的交流是否文明礼貌,是否做出适度的情感反应。习作:我的乐园教学目标1.写清楚自己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自己在那儿最爱干什么,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快乐。2.能照样子填写表格,与同学分享习作,修改习作。教学重点写清楚自己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自己在那儿最爱干什么,有什么快乐。教学难点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分享自己的快乐,修改习作。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回忆自己的快乐生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快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自己的快乐生活吧。2.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快乐生活。3.教师:同学们,童年的生活是最美好的,童年也是美好的乐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写我的乐园吧。4.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乐园。二、出示题目,生生互动。1.课件出示课本第12页的六处乐园,学生自由读一读。2.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乐园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这个乐园给自己带来了什么乐趣。3.小组推选,在全班进行交流。三、写前指导,打开思路。1.填写表格。(1)读一读课本上的例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学生照样子填写表格。(3)与同学交流自己填写的表格。2.习作指导。(1)按照一定顺序写。一般来讲,写事情的习作可以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写景的习作可以按照季节、方位、游览顺序来写。(2)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课件分别出示以下内容:①对比法。例如:在童年的乐园里,令我陶醉的既不是让我流连忘返的游乐场,也不是琳琅满目的玩具,而是村头小河边的草地。②比喻法。例如:空地上还有一棵老枇杷树。这树很高大,攀到了第二层楼的阳台边上。它有深深的根和粗壮的枝干。干上的树皮就像深褐色的粗布大衣,老树仿佛成了一位站在空地上的忠诚的老兵。③拟人法。例如:春风吹来,迎春花随着风儿摇摆着娇媚的身姿,绽开了羞涩的笑容。④衬托法。例如:不用说蝴蝶从角落的花丛上头飘飘忽忽飞过,蜻蜓振着瘦弱的翅膀在草堆上东停一会儿,西绕一圈;也不用说迎春花随着风儿摇摆着,绽开羞涩的笑容,不知名的小野花,七零八落地点缀在草丛里,白的、红的、黄的、蓝的相间着;单是角落里的那口井,就令人无限欣喜。(3)抒发感情。写自己的乐园还可以展开联想,抒发一些个人感受。四、静心习作,评议草稿。1.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查,相机指导写作。2.分享草稿。3.按照以下要求互相评议。(1)文通字顺,把自己的乐园介绍得很清楚。(2)能合理运用所学的词语或语句,来表现自己的快乐。(3)能在描述快乐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4)能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5)能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事件。五、自我完善,分享习作。1.想一想,怎样做才能保证习作不会有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地方?2.写完作文要检查。检查的最好办法就是朗读,那么现在拿起你的习作大声朗读一下吧。如果在朗读过程当中发现有问题,那就修改,直到读起来觉得很顺畅,听起来很舒服为止。3.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分享快乐的同时,请同学提出修改意见。4.认真、仔细地修改习作。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习作指导过程中,能恰当地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快乐生活,学习氛围较好,学生兴趣较为浓厚。不足之处:没有选取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习作在全班交流,也没有及时对习作水平较低的学生的习作进行评议,并进行修改指导。教学建议:动笔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介绍自己的乐园,写清楚乐园中的趣事。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交流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语句。2.能借助拼音,正确识记并积累10个词语,选择两三个词语,说说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3.读描写景物的语句,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4.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背诵《卜算子·咏梅》,理解大致意思,感受词中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1.交流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语句,认读词语。2.看图写一段描写景物的话,朗读、背诵《卜算子·咏梅》。教学难点1.选择两三个词语,说说乡下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不同。2.体会《卜算子·咏梅》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学生预习语文园地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一、交流平台。1.导入:同学们,一个单元的学习转眼间又结束了。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在本组课文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吧。请大家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一下这一节课的学习任务。2.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句子,学生自由读。3.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4.运用方法,迁移学习。(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读一读。(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感悟。二、词句段运用(一)。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现在我们再去感受一下“词句段王国”的无穷魅力吧!1.课件出示课本上“词句段运用”中的10个词语。(1)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查字典弄清词语的意思。(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交流词语的意思。(3)师生合作,说说这些词语可以用来描写什么。(4)选择两三个词语说话,表达出自己体会到的乡下生活与城市生活的不同。2.读一读,记一记。描写乡村生活的词语:炊烟袅袅小溪潺潺稻禾青青笛声悠悠山路漫漫瓜藤满架鲜花开放绿竹成阴雨后春笋鸡群觅食描写城市生活的词语:五彩缤纷摩肩接踵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络绎不绝门庭若市水泄不通人声鼎沸震耳欲聋座无虚席富丽堂皇气势雄伟金碧辉煌鳞栉次比热闹非凡3.从以上两组词语中选择词语练习说话。三、布置作业。1.朗读并积累今天学习的词语。2.用上下列词语描写一处景物。凉风习习彩霞满天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第二课时(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一、词句段运用(二)。1.读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句子,学生熟读这两句话。(2)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检查自学结果。(1)指名朗读这两段文字。(2)说说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再读句子,体会写作特点。4.选择一幅图,照样子写一写。二、日积月累。1.课件出示《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3.学生自由读词,互相交流意思后课件出示意思: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4.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尝试背诵。5.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阕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阕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6.熟读成诵。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三、布置作业。1.积累今天学习的两个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学习“交流平台”时,大多数学生能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并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谈自己的体会。不足之处:学习《卜算子·咏梅》时,缺少表达能力的训练的时间,使得一少部分学生不能用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说出词意。教学建议:指导学生看图写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景物,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图上的内容。5琥珀教学目标1.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扎”的读音,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怒、吼”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2.默读课文。学会动脑思考,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4.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明白琥珀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提问:谁能说说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课件出示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查询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2.小组内讨论交流。3.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4.指导学生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这块琥珀有何特点?有什么价值?(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2.学生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标记。思考: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3.再给课文划分脉络,并批注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指名读每部分后再说说每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叙述了渔民的儿子发现琥珀的过程。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写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4.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这块琥珀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四、观看图片,复述课文。1.课件出示琥珀图片,学生对照图片,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2.听课文录音,动画显示琥珀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3.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2.抄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1.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发现了一块奇异的琥珀,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索它的奥秘吧!2.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生字新词,现在我们就比比谁的记忆力最强,好吗?3.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4.课件出示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二、学习课文,了解成因。1.默读第一部分,想想苍蝇和蜘蛛为什么会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2.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2)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1)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松脂滴下来那一瞬间的情景。(3)课件出示视频,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过程。(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4.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5.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讨论。6.小结:第一,要有松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二,要在炎热的夏天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树才会渗出大滴松脂。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三、细读课文,了解变化。1.再读课文,思考:一对敌对的小虫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2.默读第11、12自然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3.教师指导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地壳变化——埋在海底——时间漫长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四、顺藤摸瓜,弄清依据。默读(第13~18自然段)1.教师: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了它形成的必备条件,同学们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科学家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况,科学家这样推测的依据是什么呢?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4.教师相机指导。五、复述故事,提问答问。1.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2.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六、布置作业,拓展思维。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交流。板书设计5琥珀夏天热辣辣蜘蛛扑苍蝇大滴松脂包住小虫陆地下沉,海水上漫,松脂球被淹没经历了几千年渔民的儿子挖出化石——发现化石远古时代已有苍蝇和蜘蛛——科学价值形成条件教学反思成功之处:直接导入新课,让学生介绍有关琥珀的知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课文起到了促进作用。不足之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琥珀的形成过程时,没有给学生出示简单的提纲,少数学生的语言不够简练,有的直接引用课文中的语句,缺乏创意和新意。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然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将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目标1.会认“钝、仅”等12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笨、钝”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笨重”等15个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不懂的问题写出来并尝试解决。3.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写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2.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2.课件出示恐龙图,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3.教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竟然与灵活的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团。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2)指名认读生字、正音,理解词语意思。3.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三、研读课文,自读自悟。1.精读第1自然段。(1)教师:人们对恐龙和鸟类的一般印象是什么?(出示第1自然段)①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文中的哪些词语体现了人们对恐龙和鸟类的印象?②同桌互相交流。③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预设)a.学生:“凶猛”“笨重”“迟钝”用得特别生动,让我了解了恐龙的特点。教师:你体会得真好,说得多么形象,你能把它读出来吗?b.教师:对于写鸟的句子,你们有何看法?学生:用上“轻灵”“五彩斑斓”,我感到了鸟儿小巧玲珑,十分可爱,羽毛是多么鲜艳美丽。教师:多么机灵,多么漂亮的鸟儿呀!你能把它读好吗?(2)分角色读这句话,男生读写恐龙的句子,女生用甜美的声音读写鸟的句子。2.小结学法并学习第2自然段。(1)教师:刚才我们通过比较、朗读,体会到这篇文章语言生动,用词准确。课文的第2自然段哪些地方也让我们体会到语言的准确与生动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并在课本上圈画相关词句。(2)课件出示句子: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这句话中哪些词用得非常准确?(很可能)表示不能肯定,只是一种猜测,用词严谨。(3)指导学生读句子,思考:科学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假设呢?(因为早在19世纪……)(4)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恐龙和鸟类的骨骼结构,寻找相似之处。(5)引导学生找其他语句。预设:辽西的发现——①画卷指什么?辽西的发现是什么?这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是在我国境内发现的,作为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自豪、兴奋)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吧!②师生合作读第2自然段,教师读半句,学生接下去读,这样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结构是多么严谨!引导学生体会科普文章的特点。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这篇有趣的科普文章激发了同学们无穷的想象,准确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推断。我知道,同学们心中还有很多疑惑,如“恐龙的一支是怎样演化为鸟类的”等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2.作业:(1)读课文,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2)练写本课的生字词语。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教师导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鸟类。那么,恐龙的一支是怎样演化为鸟类的?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4自然段。二、研读课文,理解演变。1.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介绍了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2.思考: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我们大家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提示:这个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后的句子具体指出了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3.再读全段,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与小组同学合作填写下面的表格。4.根据所填表格,模拟解说员解说。(1)解说第一种恐龙。教师导言: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离我们太久远,听了他的复述,你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吗?怎么想出来的?(学习作比较介绍事物)(2)解说形态各异的庞大恐龙家族。①教师导言:这一句好长呀!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恐龙家族是庞大的,恐龙家族形态各异?文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分类别、作比较)②练习表达:假如你是这庞大家族中的一员,该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呢?请试着说一说。(3)解说猎食性恐龙的形体变化。①提问:庞大的恐龙家族都能飞上美丽的蓝天吗?让我们把第4自然段中描写猎食性恐龙的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它们的形体发生了什么变化。②看课本上的图说一说。(4)解说恐龙学会飞翔的过程。①谈话:外形像鸟,不一定能飞上蓝天。只有具备飞翔的本领,才是真正的鸟类。对恐龙是怎样具备飞翔能力的,科学家做出了哪几种推测?②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边讲边表演。(5)引导学生看表格,用自己的话再说一说科学家是怎样推测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的。预设: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了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羽毛,没有了鳞片或鳞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具备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另一种看法是,地面上有羽毛的恐龙在奔跑中学会了飞翔。因此,一种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5.思考: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①自由读课文,找找科学家得出了什么结论,把结论画下来,多读几遍。②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最后一段,说说主要内容。最后一段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7.学生分小组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内容自由提问,并尝试解决。三、课堂小结,提出希望。1.小结:这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大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2.教师:据我了解,到目前为止,恐龙到底是如何演变成鸟类的这一历史进程,还不能重现在我们面前,但全世界的科学家仍在不断努力,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如果你们也热爱科学,仔细探究,说不定到时实现这一愿望的就是你们了,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发现哟!四、布置作业,拓展练习。1.完成课后第2、3题。2.小练笔:假如有一天,恐龙和鸟儿相遇了,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想象到的内容有条理地写下来。板书设计6飞向蓝天的恐龙亿万年前——变成鸟类,飞向蓝天?——一些猎食性恐龙变得象鸟数千万年后——繁衍成一个庞大家族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出现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通过表格形式的学习,学生对段落的理解比较到位,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不足之处:让学生模拟解说员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时,虽然学生练习的次数较多,但老师的指导不够详细,学生似懂非懂。教学建议: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突出科普文章的特点,通过分析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及严谨。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目标1.会认“乒、乓”等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率”的不同读音,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纳、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2.朗读课文,把文中的科技术语读正确,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和同学交流。3.联系生活实际和查找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和含义深刻的句子。4.感受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养成在阅读中思考、提问的习惯,学会与同伴合作尝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纳米的相关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1.多媒体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小虫子,趁铁扇公主喝茶时进入她肚子里的片段。学生观看后,请学生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并谈谈感受。2.教师导言:这是神奇的神话,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比这神话更神奇的科技呢。3.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国科学家研制的纳米机器人在人体血管中巡游)4.教师:这种机器人能自我复制,能杀灭人体内的有害病菌……这样微小而具有神奇功能的机器人,就是应用纳米材料并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纳米机器人。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了解纳米技术吧。5.出示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解开了心中的什么疑问?还有什么不懂的?要求:读准生字新词,不添字、不漏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自学情况,相机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导认读。(2)理解词语“无能为力、隐形、病灶”。3.出示要求会写的15个生字。(1)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学生与同桌交流容易写错的字的识记方法,教师相机点拨。重点指导“箱、蔬、碳、健、需”的写法。(3)学习多音字“率”。lǜ效率概率圆周率shuài率领草率表率(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5)在学习小组内展示自己写的生字,并进行评价。4.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简单问题。(如,什么是纳米?纳米的神奇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教师相机正音。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介绍了纳米和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四、布置作业,巩固所学。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练习写本课生字词语。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发散思维。1.教师:同学们,如果要切除肿瘤,肿瘤小而手术刀大,那该怎么办呢?医生如何完成不流血的外科手术呢?这一切就要请纳米机器人了。纳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高新技术,是继基因、互联网之后人们关注的又一大热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之旅吧!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纳米技术的认识。二、朗读课文,明确概念。1.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全文。(1)什么是“纳米”?(2)什么是“纳米技术”?(3)什么是“纳米机器人”?(4)“纳米”神奇在哪里?2.学生自主思考后交流问题。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与同学交流并尝试解决。三、重点阅读,深入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话分别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讨论交流:(1)第3自然段是围绕“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来写的,主要写了纳米技术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2)第4自然段是围绕“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来写的,主要写了纳米技术用在医学上可以预防、治疗疾病。3.学生围绕这两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四、讨论交流,感悟写法。1.教师导言:这篇短小的科技说明文将“纳米”“纳米技术”这样一些专业术语以及蕴藏其中的深奥抽象的理论说得浅显易懂,你们能举例说说作者用了什么妙招吗?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所得。预设:(1)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2)借助大量的事例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抽象的理论。(3)尽量多次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3.引导学生体会科普读物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其中要对学生强调的一点是:写科普文章语言除了生动、活泼外,用词准确也是必须做到的。五、延伸学习,展示神奇。1.课件展示收集到的有关纳米技术的新产品。(1)图片1:美国已研制成功的“自净”玻璃。(2)图片2:中国研制成功的人工骨粉。(3)图片3:美国正在研制的“纳米战袍”。2.介绍纳米的神奇之处:在医学上,外科手术不用手术刀,而用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清除病灶,不流血,病人无痛苦;在日常生活上,由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变色材料组成的纱窗会自动送入新鲜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在航空方面,用纳米制造卫星可以将数百万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六、科海冲浪,布置作业。1.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发挥想象写一写。2.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去科海遨游,领略了纳米的神奇,体验了阅读的快乐,大家还想了解纳米科技的最新进展吗?请以四人为一小组,查阅报纸、杂志,或上网查阅资料,每一个小组办一份以纳米科技为主要内容的手抄报。板书设计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让人们更健康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与同伴交流,并尝试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之处:第3、4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到位,没有引导学生提出有效问题。教学建议:本篇课文理解起来不是很难,课上应该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试着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8*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目标1.会认“鹏、揽”等9个生字,认读本课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3.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千年飞天梦在今朝实现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熟读课文,查找“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的有关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激发情感。1.播放“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壮观场面,学生观看。2.教师导言:同学们,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学生交流)3.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二、质疑课题,交流资料。1.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学生带着激动自豪的感情齐读。2.质疑:学生看着课题,说说自己通过预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3.学生分别在小组内、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三、默读思考,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并批注:课文写了什么梦?想一想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想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小组内讨论交流。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3.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纠正字音。重点指导“践、懈、碑”的读音。4.小组代表发言,讨论交流读书感受,教师相机指导。预设:古人的奇妙想象——万户的火箭飞行——人造卫星的发射——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成功探月四、研读感悟,升华情感。1.自主研读,批注。(1)在中华民族千年的寻梦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说一说,并读出你的感悟。(2)千年梦圆在今朝。“神舟五号”能发射成功,你认为应该归功于谁?请你仔细读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圈圈画画,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可以有感而发,写上批注。(3)“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又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为什么说“嫦娥四号”探月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2.讨论交流读书感受,并抓住关键语句指导读文。预设: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这句话承上启下,一方面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着,不断努力。)3.讨论交流: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2)教师相机指导点拨:我国千年的飞天梦想能变成现实,是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精神的体现。4.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感想。5.总结写作方法:(1)课文中列举的事情做到了详略得当。(2)在具体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既有说服力又具体感人。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1.教师总结: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2.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中,体会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六、布置作业,学以致用。1.找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读一读。2.小练笔:结合课上学习的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给我国航天工作者写一封信吧!板书设计8*千年梦圆在今朝古人的奇思妙想——美好愿望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尝试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进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努力探索奉献骄傲自豪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能突出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不足之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得还不够到位,特别是结合语境朗读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学建议:略读课文要注重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要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从容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