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教科书

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之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卡尔·马克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本单元所选作品,或剖析社会矛盾,宣示历史使命;或概括伟人贡献,致以崇敬之情;或是上书言事,谏阻逐客;或为临终绝笔,直抒心志。这些作品表现出革命导师、有为之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精神。

学习本单元,要通过专题研讨,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要注意这些作品切于实用、关注特定对象、富于针对性的特点;要结合具体作品,学习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阐发主张;要把握书信注重交流、抒写自由的文体特质,体会作者的深挚情感。第五单元

这两篇演讲词是演讲史上的经典之作,为我们诠释了时代使命与个人抱负的要义。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马克思面对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发表的即席演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发了蕴含在资本主义社会“干硬外壳”下的深层矛盾,富于前瞻性地向世界宣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担当资本主义灭亡的“执刑者”。文章善用比喻和典故,将容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论表达得鲜活生动,极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学习演讲词,要从演讲的目的、场合和对象等方面把握其针对性。还可以设想作者演讲时的现场氛围,揣摩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想象其表情和肢体语言,做简要批注,并尝试自己做一次演讲,学会在公共场合表达意见。学习提示学习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相关常识及写作背景。2.反复诵读文章内容,学习演讲词从演讲的目的、场合和对象等方面把理其针对性。3.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4.学习革命导师、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树立对无产阶级革命过程的正确观点。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1、合作探究文章结构,分析文章中的深邃思想。2、品味语言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深邃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演讲又叫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文体知识(文学常识)

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在各种会议上,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与倡议。演讲词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②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③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说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的心灵之门。演讲词的类型

大体有如下四种:

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

照读式演讲。读稿式演讲。演讲者拿着事先写好的演讲稿,走上讲台,逐字逐句地向听众宣读一遍。其内容经过慎重考虑,语言经过反复推敲,结构经过精心安排,话讲得郑重。它比较适合于在重要而严肃的场合运用。

背诵式演讲。脱稿演讲。演讲者事先写好演讲稿,反复照背,背熟后上讲台,脱稿向听众演讲。这种演讲方式比较适合于演讲比赛和初学演讲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培养演讲者的演讲能力。其缺点是不便于演讲者临场发挥,使听众觉得矫揉造作,一旦忘词,就难以继续,往往要当场出丑。演讲的形式

提纲式演讲。提示式演讲。演讲者只把演讲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按照提纲形式写出来,借助它进行演讲,而不必一字一句写成演讲方式。是初学演讲者进一步提高演讲水平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演讲方式。

即兴式演讲。演讲者预先没有充分准备而临场生情动意所发表的演讲,它是一种难度最大、要求最高、效果最佳的演讲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听众的心理和需要,灵活机动,迅速调动语言的一切积极因素,以悬河之口生动的直观和形象的直接感染力,是其它各种演讲方式都无法比拟的。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①开头:也叫开场白。形式通常有:开门见山,揭示主题;说明情况,介绍背景;提出问题,引起关注。

②主体:是演讲的正文和核心部分。要选用真实、典型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采用与内容适合的结构形式,层次清晰地表达深刻思想、明确态度和强烈情感。

③结尾:是演讲内容的自然结尾。或对整个演讲进行简单小结,或以号召性、鼓动性的话收尾,或以诗文名言及幽默俏皮的话结尾,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演讲词的结构

①针对性。一是演讲主题要针对听众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辩要有逻辑力量,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二是针对不同的听众对象,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②可讲性。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演讲稿的要求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

③鼓动性。演讲要依靠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精辟独到的见解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发人深思。

④整体性。

⑤口语性。

⑥临场性。

演讲词的特点演讲是个隆统的概念,它可以有几个具体分类:1.发言:在圆桌会议中,参会者轮流演讲为“发言”。有的舞台有立式讲台,上面可以放“发言稿”,主持人也常常表达说“有请某某上台发言”。发言,比较明显的特征是“会议”形式,但是仪式感没有“活动”形式那么强。2.讲话:特征是演讲者身份为领导,主持人会说“有请领导讲话”。领导讲话,给听众的演讲范畴一般是做“工作指示”。3.致词:特征是“活动”形式,比如开业庆典、周年庆典、年会等。开场的叫“致词”——致开场词,仪式感和规模更隆重的场合,甚至叫致开幕词,然后接着是嘉宾——致贺词。4.分享:在会议、活动中,邀请某一个有经验的嘉宾叫分享经验。5.汇报:在会议中,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为“汇报”。6.总结:在会议中,会议主持者或者会议的最高职务者,对会议进行概括总结为“总结”。7.点评:在比赛活动中,评委对选手的表现进行即兴发言为“点评”。8.宣导:在公司有新的政策要发布,有新的信息要通知为“宣导”。

所以演讲和发言、致词、分享……等的区别,就是“演讲”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化身为不同的词汇,用以精确表达该场景、该身份的讲话。尽管不同场景的用词是不同的,但是都可以统称为“演讲”。马克思简介卡尔·马克思(1818—1883),德国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1818年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重点却在哲学和历史上。1841年大学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编辑,1843年因《莱茵报》被普鲁士国王查禁而失业。在此期间马克思认识了恩格斯,并结下深厚的友谊。1847年两人加入正义者同盟并指导该同盟改组成共产主义者同盟,此后起草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作者简介1848年在科隆创办《新莱茵报》,1849年遭驱逐出境,辗转到达伦敦。在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马克思翻阅伦敦大英图书馆里的资料并写出他的最重要著作——《资本论》(第一卷)。1864年,马克思参加第一国际成立大会,被选入领导委员会。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883年马克思在伦敦辞世。

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写作背景

1848至1849年,资产阶级革命席卷了除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大陆。这一革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锻炼了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在这一革命过程中,工人阶级崭露头角,同资产阶级并立相争。马克思积极投身革命,辗转于比利时、法国、德国之间,奔走宣传。然而随着各国的革命运动相继失败,反动势力日益猖獗,马克思于1849年被迫离开德国前往巴黎,后又被驱逐,流亡到伦敦。1856年4月14日,流亡英国的马克思受邀出席《人民报》创刊四周年宴会并上台讲话,讲话的记录稿发表在1856年4月19日的《人民报》上,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篇演讲词。资料链接欧洲1848年革命

欧洲1848年革命,是指1848—1849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反对君主政体的一系列共和派的革命,是平民与贵族间的抗争。1848年1月,革命运动首先在意大利西西里岛掀起,然后扩展到德意志和法国诸国,以及奥地利帝国。法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确定了普选权。在中欧,则出现自由政治改革和民族统一之类的运动。然而,军队仍忠于王室,君主不久即重建其政权,废除大部分承诺的改革。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但自由主义者自此觉醒。

这次革命是欧洲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时一方面是工业革命正在扩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洲已经开始进入大工业生产阶段;各国工业阶层经济力量得到加强,而政治上多数国家的工业阶层仍处于无权的地位或初掌政权;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在欧洲不断高涨。另一方面是欧洲大部分国家还处在旧的君主专制统治之下,或受到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压迫;维也纳会议在欧洲所确立的反动体系也还存在着。欧洲社会各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样革命就无法避免了。

《人民报》是英国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年10月至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予帮助。该报除了刊登马克思和恩格斯专为它撰写的文章外,还从《纽约每日论坛报》上转载一些重要的文章。在这个时期,该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后来,琼斯和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接近,使马克思和恩格斯停止为《人民报》撰稿,他们和琼斯的关系也一度破裂。1858年6月,该报转到了资产阶级实业家的手中。《人民报》

暴露(

走锭纺纱(

氛围(

衰颓(

狡狯(

毋庸争辩(

)字的读音lùdìngfēntuíkuàiwú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衰颓:衰落颓败。也指身体、精神等衰弱颓废。毋庸争辩: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狡狯:诡诈。也指机灵。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词

语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评价1848至1849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指出其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2~3):指出当时的革命气氛,点明19世纪“工业和科学的力量”与“衰颓的征兆”互相冲突的事实。第三部分(4):列举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2段):演讲的开头:由1848年革命引出无产阶级革命,并揭示这个革命即将到来。第二部分(3、4段):演讲的主体:集中阐释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及其使命。梳理层次结构内容简析1、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第一段)

运用比喻,将当时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对比,突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宏大。形象生动,吸引听众。“微不足道”与“汪洋大海”是规模的对比;“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与“粉碎”是力量的对比。“但是”话锋一转,指出“1848年革命”的意义是暴露了专制势力虽然根深蒂固(“无底深渊”),但是它们将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浪潮面前被“撞得粉碎”。课文内容简析2、为什么说“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第二段)“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代表工业革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由这一生产方式产生了无产阶级;而“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代表,由他们发起的革命必将被无产阶级革命取代,所以说“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更危险”。

“不敢否认的事实”是指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即“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其中,前者构成了爆发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经济基础,而后者则说明了这场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3、如何理解第三段中提及的“不敢否认的事实”?4、“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第四段)“这种对抗”表现在哪些方面?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表现:①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却带来工人的贫穷和劳动强度的提高;②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大多数人更加贫困;③无序竞争使社会道德日益沦丧;④人所创造的技术,反过来成为束缚人自身的枷锁;⑤人成为物质的奴隶。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使现代工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站在了人们生活福祉、社会安定和谐的对立面。

观点一:认可。每一种事物确实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就如马克思在文中提到的机器、财富和技术等,它们都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

观点二:不认可。这句话中有“好像”一词,这说明作者并不非常认可这一说法。尤其是马克思在提到“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时,其中也有“似乎”一词。换句话说,如果这一事物不具备绝对优势,人们是不会接纳它的。5、“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第四段开头),你认可这种观点吗?为什么?6、第四段中,“我们看到”后面的内容说明了什么?与上下文有何关联?

马克思列举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扰。即上文第三段,“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其中,前者构成了爆发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经济基础,而后者则说明了这场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最后,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阐述了这场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执刑者。

在这篇演讲词中,马克思通过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述了社会革命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资本主义灭亡的“执刑者”,无产阶级革命将最终在全世界取得胜利。主

题1.唯物辩证色彩浓厚。

在整篇演讲中,马克思能从人所共知的正面的事实中看出其包含的负面影响,进而发掘这种矛盾的本质,给出解决矛盾的途径,这种思想的穿透力来自对辩证法的使用。“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是整篇演讲的辩证法基础,是“纲”;对科学、工业生产的发展带来贫困、饥饿、道德败坏和人本身的愚钝化的概括性论断,是辩证法的具体应用,是“目”;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关系不适应这种发展的矛盾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革命,是基于辩证分析得出的观点,是一个闪烁着辩证法光芒的结论。写作特色2.语言形象、生动。

本文是关于社会科学问题的演讲,但并不晦涩、枯燥、艰深,这得益于文中运用的比喻、典故等修辞手法。从演讲开头对1848年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生动描述,到演讲主体“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的精彩表述,再到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菲默法庭”的判决等典故的机智运用,以及演讲结尾对“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的形象总结,读者始终在一种鲜活的语境和生动的文化氛围中。3.用伟人的思想方法来观察社会现实。

马克思对当时社会的新发展、新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思想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将物的变化(工业与科学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等)与人的处境(工人乃至一般意义上的人的生活状态、道德处境、精神状况等)结合起来思考,或者说是以生产力的发展去解释社会发展的历史,关注新的技术性力量对社会和人本身的巨大影响。内容探究1、马克思以1848年革命导人演讲,有什么特殊用意?

从《人民报》的创立背景及其创立者的身份推断,创刊四周年纪念会上演讲的听众应主要为英国和其他国家无产阶级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此时距离1848年革命已有八年之久,而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可以说无产阶级革命处于较为低迷的时期。当年的革命战友中,也出现了对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持怀疑态度者。马克思在演讲开篇对1848年革命的回顾和评价,将那场声势浩大、场面壮阔的革命从听众的回忆中拉至眼前,极易引起听者的共鸣,激发战友的战斗豪情,惊醒处于低潮中的怀疑论者。2、演讲多处巧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深邃的思想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述出来。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①开篇便将轰轰烈烈的1848年革命比作“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将无产阶级运动喻为“一片汪洋大海”,两个比喻互相对照,无产阶级革命的磅礴气势和深远意义不言而喻,演讲的气势也在比喻中升腾而起。

②马克思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引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典故,还将革命喻为“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风趣幽默,拉近了与在场听众的距离。

③文末,马克思谈到了“菲默法庭”,颇有历史庄严之感,而最后一句“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更是将演讲推向高潮,庄重有力,颇具感染力。3、整篇演讲的思路清晰、严谨、集中,有高度的整体感。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①前后呼应。马克思的演讲从无产阶级解放这个潜藏于社会干硬外壳之下的秘密谈起,以无产阶级必定能通过革命解放自己的论断结束,前后呼应。在演讲的开始部分概述生产技术革命对社会革命的巨大推动力,在演讲的后面部分肯定最先投身于生产技术革命的英国工人必定也能成为社会革命的先锋,这是一种前后呼应。这些呼应带给这篇演讲很强的整体感。

②围绕矛盾展开。演讲的主体部分围绕“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展开,从这种矛盾的起因(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说起,既而谈到这种矛盾的具体表现(各种进步、发展引发了负面甚至反向的效果),接下来点出矛盾的本质,最后指出解决这种矛盾的根本途径(发动社会革命,由工人阶级掌握“社会的新生力量”)。整篇演讲的思路清晰、严谨、集中,有高度的整体感。4、这篇演讲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试分析演说论述这一观点的思路。

①中心观点:无产阶级在社会革命中起主要作用,在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的尖锐矛盾下,最终会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

②论述思路:开篇先由1848年革命谈起,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足引出无产阶级革命。接着宕开一笔,讨论了工业和技术的发展,旨在说明随着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社会革命正如科技革命一样随时就在我们身边爆发。科技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也“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这些论述直指19世纪的社会问题,意在说明无产阶级革命的缘由,然后列举大量的事实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只有“社会的新生力量”才能解决社会矛盾。而这些社会矛盾的解决就只能由“新生的人”(工人)来掌握新的力量。最后指出“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5、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力量和作用是什么?

现代工业产生工人,工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力量。这种由新生力量发起的革命具有普遍性,将解放全人类。作者将无产阶级革命比喻为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中的主要人物小精灵迫克,易于引起在场听众的共鸣。①形成落差,吸引听众。在欧洲,19世纪中叶是一个崇尚革命、追求革命、推动革命的时代,是一个被革命气氛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压抑着的时代。发表演讲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马克思首先从1848年革命谈起,称这场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此时,1848年革命的壮烈场面、浩大声势还深深印在听众的心中。因此,从听众的接受心理来看,马克思对1848年革命的这种评价就与听众的接受期待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从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听众。②形成对照,突出无产阶级革命。在这篇演说词里,马克思意欲以1848年革命来对照反衬由它“宣布”预示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他把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喻为“一片汪洋大海”,一旦它汹涌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马克思把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比喻性的评价对照起来,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6、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为什么首先从1848年革命谈起?

演说的中心观点是无产阶级在社会革命中起主要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尖锐矛盾下,最终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但作者并未直接抛出这一观点。开篇先由1848年革命谈起,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足引出无产阶级革命。接着作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指出社会革命由来已久,“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随后直奔主题,点明资产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全社会的层面上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如“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即“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在层层铺垫、逐步分析的基础上,演说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新生力量——工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力量。最后以形象的比喻发出胜利的号召:无产阶级革命必将在欧洲取得胜利。演说的观点是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的基础上得出的,闪耀着科学的光芒,使听众信服。7、这篇演讲词虽然不长,但逻辑严密、推断合理,有强烈的感染力,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马克思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描述了当时现代工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民生活福祉、社会安定和谐对立的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今天,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不再是相互对立的,科技不断创新发展,为我们提高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科学技术,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人文价值,解放更多的劳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因为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第一位的作用,推动生产力诸要素的发展与变革,促进生产力结构的优化,促进人的思想变革,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8、如何理解这篇演讲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①思想深邃。

在第四段文字中,马克思提及了“机器”“财富”“技术”等推动社会进步的事物,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与这些事物有关的许多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如“道德”等。作者深刻地看到了技术进步背后的东西,在文章最后提出了“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的观点。这些均体现出其观察问题的细致,思考问题的深入。

②语言形象生动。

在演说中,马克思或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例举大量的事实;或用长句,或用短句;或运用“狡狯的精灵”“‘菲默法庭’的判决”等比喻,隽永的语言始终在一种鲜活的语境和生动的文化氛围中,取得了生动形象的效果。9、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了深邃的思想,试加以分析。10、马克思在这篇演说中,表述了关于科技既带来生产进步又产生社会矛盾的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名青年,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我们应该站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角度去重新审视马克思关于科技生产力的论断。今天,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不再是相互对立的,科技不断创新发展,为我们提高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科学技术,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人文价值,解放更多的劳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水平的标志。科技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风貌、社会的精神文明也必然随之发生较大改变,公平、正义、进取、诚信、友爱等成为社会主流的精神状态。马克思在这篇演说中闪烁的深邃思想,在我们今天有什么意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是否有应该重新审视的方面?

示例:共产党人的目的就在于在资本主义带来的物质条件下,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同时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社会公平,为全人类带来福祉。为了人民,为了共产主义,共产党人必须付出自己的一切一切,这是历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