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致大海》学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B/37/wKhkGWXBlRuAXBrSAAKziCds5M8917.jpg)
![第13课《致大海》学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B/37/wKhkGWXBlRuAXBrSAAKziCds5M89172.jpg)
![第13课《致大海》学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B/37/wKhkGWXBlRuAXBrSAAKziCds5M89173.jpg)
![第13课《致大海》学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B/37/wKhkGWXBlRuAXBrSAAKziCds5M89174.jpg)
![第13课《致大海》学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B/37/wKhkGWXBlRuAXBrSAAKziCds5M89175.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致大海【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的意象与意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2.品味优美的诗歌语言,学习丰富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学习过程】一、作者介绍现代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出身贵族。在俄国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普希金写了不少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普希金对俄国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代表作有:叙事诗《茨冈》《青铜骑士》;抒情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历史悲剧《鲍里斯·戈东诺夫》。二、典型事迹追求自由和理想1820年,普希金创作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民间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古典主义诗歌,向贵族传统文学提出挑战。这些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1820年他被外派到俄国南部任职,是一次变相的流放。在此期间,他与十二月党人的交往更加频繁,参加了一些十二月党的秘密会议。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确,更强烈了。普希金写下《短剑》《囚徒》《致大海》等名篇以及四篇浪漫主义叙事长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强烈憧憬。这些都是对沙皇统治的挑战。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把普希金召回莫斯科,处于沙皇警察的秘密监视之下的普希金没有改变对十二月党人的态度,于是创作了政治抒情诗《寄西伯利亚囚徒》,表达自己对十二月党理想的忠贞不渝。三、写作背景《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1824年,普希金曾把《致大海》寄给一位朋友时说:“奉上悼念上帝的奴仆拜伦的短诗一首。”四、时代特征19世纪初的俄国处于内忧外患、痛苦的转型期,彼得大帝的改革使古老的俄国在万分不情愿中逐渐摆脱了生存已久的农奴制,在向西方的借鉴与学习中向近代化靠近,俄国文学也在艰难的蜕变中寻求新生,开始了俄国文学的复兴。五、拓宽视野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是指那些以诗的形式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的作品。它将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相结合,常采用长诗的形式,讲求节奏分明,声韵铿锵,具有鼓动性。六、文本初读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补充空缺内容。七、文本精读任务驱动一分析诗歌意象[学习策略]分析诗歌的意象主要是把握诗歌意象的特点、描绘的情境和诗人借以表达的思想情感。1.诗歌写了大海的哪些方面?2.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任务驱动二分析概括诗歌的情感[学习策略]要结合诗歌中具体的诗句体会这首诗歌内在情绪的起伏跌宕,理解其中对现实和自我的思考,感受诗人在重重束缚下迸发出的斗争激情。3.诗歌追怀了拿破仑、拜伦,作者用怎样的语言描写他们?透露了作者对他们怎样的评价?4.诗人对大海的热爱和赞颂,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诗人面对自由奔放的大海为什么又感到悲伤痛苦?7.诗歌第1、2两节和第14、15两节都是写诗人和大海的告别,其内容与感情有何区别?任务驱动三赏析诗歌手法[学习策略]赏析诗歌手法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方面去分析,要明确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注意分析手法在描绘意境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8.诗人在诗中以“你”称呼大海,这种写法有何作用?9.试分析本诗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10.(素养提升)普希金的《致大海》和曹操的《观沧海》都是面对大海有感而发的名作,一外一中,既有相同,又有不同。试比较二者的异同。任务驱动四仿真高考·综合研读纵览全文,完成下面的问题。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大海》第1节和第2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使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紧紧相连。B.“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珍爱的愿望”指普希金曾想秘密逃到海外去。C.诗人在诗中对大海直抒胸臆,对大海倾诉衷肠,激情澎湃,使全诗呈现高昂的欢快的基调。D.从诗的开头可以看出,诗人在面向大海告别的时候,内心的万千思绪也同大海一样翻腾奔涌。1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海这一意象已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因为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因而大海也仿佛在为诗人发出“忧郁的絮语”。B.大海也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在这临别时,大海又向诗人发出了“喧声呼唤”,这正是反抗精神的召唤。C.诗中“最后一次了”用的是反复的修辞。“再见吧,自由的元素”用的是呼告手法。“你的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用的是比拟的修辞。D.大海与诗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的精神,所以第二人称、拟人手法的使用,使得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紧紧相连,表现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爱和羡慕。13.诗歌是如何体现对自由的讴歌的?试分析。14.拿破仑和拜伦与大海的精神有何相通之处?诗人为何追念拜伦?八、思维拓展《致大海》这首诗气势豪放、意境雄浑、思想深沉,是诗人作品中广为传诵的名篇。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你学完这首诗,有怎样的感想?请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参考答案】六、回忆和联想七、1.①大海的美丽:波浪、容光。②大海的人情味: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③大海的深远:心灵的愿望所在。④大海的阴沉:声调。⑤大海的特点:自由、寂静、反复无常、任性。2.(1)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的元素”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2)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3.人物语言评价拿破仑“峭壁”“光荣的坟墓”“伟大的回忆”“在寒冷的梦里沉没”“熄灭在那里”礼赞、同情拜伦“天才”“风暴之声”“心灵的另一个主宰”;将大海与拜伦联系起来,“他是由你的精气塑成的”“他是你的形象的反映”礼赞4.①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赞颂和追求。②诗人虽然热爱自由、追求自由,可是,此时的诗人并没有得到自由,抒发了诗人想摆脱黑暗,投奔自由而不得的痛苦与无奈。5.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6.自由奔放的大海,勾起了诗人对坎坷人生经历的回忆,这实际上是诗人失去自由后的内心表白。7.第1、2两节,诗人向大海告别,诗人笔下的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出它的美,并召唤世人;而诗人也有崇尚自由的精神,但并不能像大海一样自由地展示,不能随心所欲地应和大海的召唤,并因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而苦恼,所以他听到的是大海“忧郁的絮语”“沉郁的吐诉”。这里的忧郁和沉郁其实就是诗人的情感。经过第3~13节的思考、回忆与联想,诗人尽管在精神上感到忧郁和渺茫,但并没有绝望,因为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壮美和声响充斥,所以他在第14、15两节告别大海时,表示永不忘记大海的壮美和声响,决心把大海的精神带向自己足迹所将要到达的地方,永远不会忘记自由,会为自由勉励自己,为自由奋斗不已。这里诗人的情感是激昂的,意志是坚定的,情绪是高涨的。8.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是诗人对大海的倾诉,诗人在诗中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出现,直接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激情和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哀歌式的忧郁美。9.诗歌以开阔的意象、澎湃的激情,纵情抒写大海。诗歌气势磅礴,意境雄浑,诗情奔放,读之好像我们也成了站在山崖上向大海呼唤或在风中久久徘徊于大海边的诗人。诗人把自己最真实的心路历程借大海这一形象,用第一人称“我”对第二人称“你”的倾吐方式直接展现出来,使“我”与大海互为映衬,融为一体。10.(相同点)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观沧海》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胸怀,我们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不同点)①《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歌讲求篇幅短小的特点,“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但在简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远的意味。相比而言,《致大海》篇幅较长,抒情充沛。②《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歌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在字面义以外,诗句的可涵咏价值大。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致大海》则体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如“啊,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我爱听你黄昏时分的幽静,/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而这往往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力避免的。11.C【解析】有激情澎湃,也蕴含深沉的苦闷,全诗具有哀歌的忧郁美。12.B【解析】这正是自由精神的召唤,而非反抗精神的召唤。13.①开篇以“自由的元素”称呼大海,将其与自由联系在一起,意在借对大海的讴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讴歌。②第三节“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热爱、向往与矢志追求。“迷惘地徘徊”写追求中经历的艰难与迷惘;“珍爱”表现诗人对自由的珍重与热爱。③写大海有雄浑壮阔的回声,也有低沉、喑哑的发自深渊的声音;有黄昏时的幽静,也有“任性的脾气的发作”;海的“喜怒无常”,正是它自由属性的体现。大海的自由和多样的美,引发诗人对自由和解放的向往。④“被缚住”“想要挣脱开”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和理想而不得的痛苦,“在岸边留下来”也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的坚定。14.(1)拿破仑追求自由,领导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当时的封建统治,虽然为反动势力所打败,放逐于小岛上,但仍不能动摇他寻求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金刚石膜-声表面波器件(SAW)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绝缘材料:绝缘套管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2025年个体经营物流配送协议
- 2025年耐高温可加工陶瓷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发泡消泡剂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5年授权代理业务综合合同范本
- 2025年建筑器材租赁合同标杆
- 2025年仓储物流服务合作协议合同
- 2025年工业外包合同中的环境管理措施
- 2025年城市绿化养护服务合同文本
- 《建筑施工图设计》课件-建筑施工图平面图
- 贵州省铜仁市2024年中考英语模拟试卷(含答案)
- DB43-T 2939-2024 酱腌菜咸胚中亚硝酸盐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制度及流程
- 护士延续注册体检表
- MOOC 中外铁路文化之旅-华东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电力系统自动化运维综合实》课件-通信设备接地线接头制作
- 国际标准《风险管理指南》(ISO31000)的中文版
- 2023年4月自考00808商法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高中物理 选修1 第四章 光(折射反射干涉衍射偏振)(2024人教版)
- 中医外科疮疡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