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宋元明清史题库及完整答案5篇范文_第1页
历史学专业-宋元明清史题库及完整答案5篇范文_第2页
历史学专业-宋元明清史题库及完整答案5篇范文_第3页
历史学专业-宋元明清史题库及完整答案5篇范文_第4页
历史学专业-宋元明清史题库及完整答案5篇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学专业——宋元明清史题库及完整答案5篇范文第一篇:历史学专业——宋元明清史题库及完整答案中国古代史试题:宋元明清部分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庆历新政: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庆历三年(1043),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韩琦为枢密副使,让他们就当是急务提出处置意见。范仲淹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旗帜鲜明的提出整顿冗官,任用贤能。庆历新政并非全国的改革,只是在吏治、徭役等问题上搞了一点较温和的革新,但因触犯了大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范仲淹等被斥为朋党,相继被逐出朝。新政推行不到一年就失败了。主户客户:宋朝把全国人口分为坊郭户和乡村户两大类。坊郭户的主、客户划分,主要是依据有无户产等生活资料,有房产等的称主户;自己没有房产而依靠租赁房屋住户的称为客户。乡村的主户,指占有土地、向国家交纳两税的民户;乡村客户是那些没有土地、没有耕牛和农具等生活资料,依靠租种土地为生称为佃客。北南面官制: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这种新体制是辽世宗即位后才形成的,中央行政机构分别隶属于南北两枢密院,称为“北面官”“南面官”。南面官用唐制,北面官制采用契丹传统的部族官制度。决策权掌握在北面官机构。除南、北面官之外,还有超越南、北面官之上的更高级的职务。真正的确立了皇帝的绝对权威。猛安谋克制:金朝在女真族聚居区建立的地方行政组织。始于古代出猎时的生产组织。随着金政权的建立,猛安谋克又演变为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组织,金太祖时,以300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就相当于领地、领户之长。金熙宗统一全国行政区划时,仍保留猛安谋克作为女真地方的地区政权组织形式,使之成为军事、经济、行政三位一体的封建化基层组织,猛安相当于州,上隶所属各路都总管,谋克下有基层组织村寨。这种兵农合一、军政合一的制度,加强了女真人的力量,在反抗辽国的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金宣宗南迁后,猛安谋克瓦解。投下制度:投下制度是蒙古时期的一种贵族特权制度;投下,意为分地、采邑,又引申为拥有分地、采邑的诸王贵族。中原地区的投下形成于蒙古时期。各投下的政治地位很高,它们在中央政府、包括中书省和枢密院等高级机构中,都能以不同方式举荐用私人,充当自己的代表,参与政务,对于元朝的政治有很大的影响,元世祖忽必烈即为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限制,但没有起到根本的作用。绍兴和议:中国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宋军在反击金的入侵中已取得一定的胜利,但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唯恐有碍对金议和,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甚至制造岳飞冤狱,使抗战派对投降议和活动无法进行反对。绍兴十一年(1141)双方达成和约:①宋向金称臣。②宋金两国,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中间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商(今陕西商县)、和秦(今甘肃天水)秦州之大半皆属金。③宋每年向金纳银25万两、绢25万匹。这就是所谓的绍兴和议。南宋与金南北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斡脱:指为蒙古统治者经营商业和高利贷的西域商人。翰脱经商通常持有圣旨、令旨,可使用驿站铺马、官给饮食、货物可以免课税、携带军器、或有官军护卫。翰脱依势横行、为非作歹、追征钱债。他们的活动不仅阻碍商业正常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都起着破坏作用。怯薛是蒙古大汗的宫廷近卫亲兵,蒙古国早期承担行政中枢的职能。入元后,怯薛仍然保留,执掌宫廷事务,并成为元朝高级官员的主要来源。怯薛成员本身并无品级,为纳入官僚系统,但他们却能够凭借近侍的身份干预朝政。他们可以直接奏准皇帝,对大臣进行弹劾。怯薛成为最接近权力源头、超越机构之上的决策团体。行省制:行省制是元时期逐渐形成的一套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对元朝广袤的疆土实施了有效的统治。行省一词,源于金朝。元后期,全国共有十个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在邻近首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由中书省直辖,称为“腹里”。其主要起了代表中央控制地方局势、搜刮财富的作用。驱口:金、元对奴婢的称呼。原意为“被俘获驱使之人”﹐即战争中被俘强逼为奴﹑供人驱使的人。始见于金代,元代演变为男女奴婢通称。驱口成家,称驱户。驱口主要被用于家内服役,也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元朝法律规定,驱口是贱民,只能互相婚嫁,不能聘娶良家。为使长的私产,可任意转卖。子女称为家生驱口,身份不变。驱口只有通过赎身才能摆脱贱人身份,成为良人,仍与使长保持一定依附关系。驱口受压迫甚重,故多有逃亡或参加起义者。钓鱼城之战:钓鱼城之战又称合州之战,是宋蒙重要战役之一,南宋抵御蒙古军进攻时的著名要塞防御战。淳佑二年(1242),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采纳冉进、冉璞建议,筑钓鱼城(四川合川县北五公里)于钧鱼山上,徙合州治所于此,以抵御蒙古军队的进攻。宝佑六年(1258),蒙哥汗率大军入川。开庆元年二月,围攻合州,宋将王坚率军力战,蒙哥汗死,蒙军伤亡甚众。蒙哥汗在钓鱼城下的败亡,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它是蒙古势力崛起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是相对于骈文而言的散文,盛于秦汉以前,所以称为古文。“古文”。最早由韩愈提出。古文运动其名义上是复古,实际是继承古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质朴、自由的新散文代替骈体。是使文字、文风语言都前进一步的革新运动。同时,其提出“文以载道”的主张,将新文体变为弘扬儒学的工具。新儒学中国北宋出现的以阐发儒家经典义理为特征的哲学思潮。北宋初期的范仲淹、欧阳修和胡瑗、孙复等人首倡,北宋中期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加以发展,朱熹集其大成。他们以孔、孟为宗,以《周易》、《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书为主要依据,批判隋唐以来以空无为本体,否定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的佛、道学说,他们关心社会现实,提倡所谓“道德性命”之学,并从本体论的高度,探讨宇宙与人生问题。“新儒学”并不简单地回到先秦儒家学说,而是把当时的理论思维水平提高了一步。朱熹:朱熹,徽州鹭源人。朱熹早年受业于理学大师李侗,得程颢、程颐之传,兼采周敦颐、张载等人学说,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其理学思想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理气论、心性论和格物致知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著名科学著作,为综合性科学著作,详细记载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对当时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贡献亦多记述。《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全书共30卷。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全书内容丰富,范围很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各个方面,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包括自然崇拜、图腾、万物有灵、巫术等在内的原始宗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巫教。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当人们还用石器打猎时这种宗教就已经存在。它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各民族。第二篇:明清史名词解释红色的是我记得的重点,黄色次之,不完全保证啊,反正你都看看吧。先这么多,回学校我把笔记翻出来再说。名词解释保甲制度八旗三省六部制永乐大典理学内阁源于明朝,它是明初专制皇权进一步强化的产物。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宣布废除宰相,先设春夏秋冬“四辅官”,后翰林院,从中分化出皇帝的秘书机构——内阁。明太祖即位后从翰林院选杨士奇等七人入文渊阁当值,参与机密,自此内阁常设,遂有,“内阁”之称。内阁主要执掌“票拟章疏”和’“参预机务“。阁臣对皇帝制定决策有重要的影响。军机处清朝自雍正开始设置的中枢决策机构。为了当时用兵西北的军事需要,以达到办事密速的效果,一开始仅是临时性机构,称军机房。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初设时仅为军事方面,后来发展成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实权远远超过内阁。它的设置彻底清除了宰相制度的残余和影响。军机处不下属机构,所以权力虽大,但并不同于宰相,仍同皇帝的秘书班子。军机大臣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充任,俗称打军机,其幕僚称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一条鞭法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初名条编,又名类编法、明编法、总编法等。后“编”又作“鞭”,间或用“边”。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一条鞭法改革主要是役法改革,也涉及田赋。明代徭役原有里甲正役、均徭和杂泛差役。其中以里甲为主干,以户为基本单位,户又按丁粮多寡分为三等九则,作为编征差徭的依据。丁指十六至六十岁的合龄男丁,粮指田赋。粮之多寡取决于地亩,因而徭役之中也包含有一部分地亩税。这种徭役制的实行,以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广泛存在及地权相对稳定为条件。明中叶后,土地兼并剧烈,地权高度集中,加以官绅包揽、大户诡寄、徭役日重、农民逃徙,里甲户丁和田额已多不实,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针对这种现象,不少人提出改革措施,国家从保证赋役出发,遂逐渐把编征徭役的重心由户丁转向田亩。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作用的上升,也为这一变革创造了条件。差徭和田赋,对农民来说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剥削。在未实行一条鞭法以前,差徭之中虽然有一部分摊派于田亩,但所占比重很小。实行一条鞭法后,役银由户丁负担的部分缩小,摊派于田亩的部分增大,国家增派的差徭主要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已初步具有摊丁入地的性质。它不只减少了税目,简化了赋役征收方法,更重要的是赋役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具体反映了两个过渡,一是现物税和现役制向货币税过渡,一是户丁税向土地税过渡。但除少数府州县外,绝大多数地区的人丁还须承担多寡不等的役银,清代实行摊丁入地后,这一过渡才最终完成。一条鞭法的实行,在役银编征方面打破了过去的里甲界限,改为以州县为基本单位,将一州县役银均派于该州县之丁粮。编征时并考虑民户的土地财产及劳动力状况,即所谓“量地计丁”。据隆庆四年(1570)户部奏:江南布政司所属府、州、县各项差徭,通计一岁共用银若干,照依丁粮两项编派,有丁无粮者作为下户,仍纳丁银;有丁有粮者编为中户,丁粮俱多者编为上户,“俱照丁粮并纳”。此经批准“著为定例”。可见“量地计丁”是当时编征役银的基本原则。摊丁入亩又称摊丁入地,地丁合一,丁随地起。即将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为清代赋役制度的重大改革。历代均以人丁、地亩作为双重征税标准。虽有明朝一条鞭法规定代役丁银摊入地亩,但未普遍实行。清初赋役制度十分混乱,弊病丛生。为厘清积弊,康熙五十一年(1712)规定依照上年所报丁数,固定丁银税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五十五年四川、广东等地首次试行将丁银摊入各府州县地亩征收。雍正元年(1723),世宗从直隶巡抚李维钧所请,准于直隶地方一体仿行,次年令各省次第举行。惟奉天府(今辽宁)以民人入籍增减未定,仍行分征。此法虽各省实施程度不一,但到乾隆十年(1745),除山西个别地区外,已基本通行全国。摊丁入亩使地丁合一,田亩成为单一的征税标准,简化了税种和稽征手续,减轻了无四、少地农民的负担,在赋役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卫所制度明代最主要的军事制度,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明代开国初期,国家财力有限,为了满足壮大武力、扩充兵员的需要,朱元璋开始设置卫所,军民分籍,实施“卫所制”。“卫所制”规定军队士兵的主要来源为“籍选”,即从世袭的军户籍中抽丁出来,每户派一人为正丁去卫所服兵役。军户的社会地位较高。为了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军丁在卫所中轮流戍守、屯田。战争时期,则临时充军从征调发;和平年代,则归还卫所耕地种田。屯田耕作收获所得用来供给军户的生活和正军之所需。卫所制规定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军士及官属军籍。每一卫所的驻地固定,军士数额固定。明宣德以后,伴随着边患的日益加剧,边境紧张局势步步升级,“卫所制”日益废弛。到明亡,卫所作为一个军事组织彻底消失。王阳明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余姚人。曾任刑部兵部主事。因上书宦官刘瑾,营救薄彦徵,贬官为贵州龙场驿丞,期间曾讲学于贵州修文县的阳明洞。后因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叛乱有功,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有《王文成公全书》38卷。王阳明是明代重要的哲学家,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反对程朱学派。章学诚章学诚,清代史学家,文学家,方志学家,字实斋,会稽人(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进士,官国子监典籍。曾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书院,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地方志。后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其编纂《续资治通鉴》。章学诚倡“六经皆史”的观点。所著《文史通义》共九卷,其中内篇六卷,外篇三卷,是清中叶著名的学术理论著作,与唐刘知几的《史通》并称史学理论名著。章学诚一生主修、参修各类地方史志十余部,并撰写了大量的志评著作。修志的过程是他史学理论逐步成熟的过程,以其提出较为系统的方志学理论而被梁启超称为中国方志学的创始人。他是浙东史学学派的主要代表。史学观点,认为主要包括史事、史文和史义三部分,其中史义是灵魂。他经世致用的思想体现在:扶持世教,匡正人心;扭转僵化的考据学风;对考据学以为的其他不良学风进行揭露和抨击。三法司中国旧制三个司法机关的合称。《商君书•定分》:“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后世“三法司”之称即源于此。汉代以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三个司法机关的会议,称三法司。重大案件皆由三个机关共同审理。明清两代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清制,凡大辟(死刑),御史、大理寺官会同刑部司员覆核,称“会小三法司”。录问既毕上报长官。再由都御史、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复核,称“会大三法司”。三法司将审核结果,奏报皇帝,由皇帝召大臣覆按后执行。轮班工匠明代官府手工业中服劳役的工匠。明初工匠分为:(1)由外地调到京师的称“轮班”,籍隶各行省。每三年或一两年到京师服役三个月,轮班更替,属工部管辖,可免全家其他科差。(2)派在本地服役的又有两种:籍隶京师的称“住坐”,每月服役十天,属内府内官监管理,留在本府杂造、织染等局服役的称“存留”。匠户世代承役,因不堪封建政府的压榨和剥削,逃亡很多。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开始对轮班匠实行输银代役。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普遍实行“匠班银”制,但匠户对封建政府的劳役义务仍旧存在。荥阳大会荥阳大会指的是在今河南荥阳境内的一次农民起义军的大聚会。公元1634年(崇祯七年)八月,明朝政府调动河南、湖北、四川、山西各省军队,分进合击,企图把农民军消灭于陕西。农民军为了避免与敌军主力作战,分别向甘肃、湖北、河南等地转移,这年十二月,大部分农民军经转战后会集于河南。明崇帧八年(1635),农民起义军攻占汜水、荥阳、河阴、荥泽等县,进军广武山。为了粉碎明王朝“围剿”,农民起义军领袖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13家义军72营20余万人在荥阳聚会。商讨作战方略。会上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主张,得到大家赞同。史称“荥阳大会”。四库全书丛书名。清乾乾隆时编纂。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但《四库全书》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并且不收戏剧著作和章回小说。这是它的不足之处。明实录编年体史书。明朝重视实录的纂修,凡新帝登基后,即命史官根据档案纂修前一代皇帝的实录。明思宗是亡国之君,南明福王时期曾筹划纂修崇祯朝实录,但倾覆之际,未能完成。《明实录》总计3045卷,内容丰富,包括崇祯朝以前15朝的史实,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方面都有详细记载。是研究明朝历史极其重要的史籍。清实录全称《大清历朝实录》,共4484卷,清代历朝官修史料的汇编。除全局总目、序、凡例、目录、进实录表、修纂官等51卷外,其中《满洲实录》8卷、《太祖实录》10卷、《太宗实录》65卷、《世祖实录》144卷、《圣祖实录》300卷等。各朝实录,篇幅不等,记事细目多寡不均,但主要类别大多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及自然现象等方面的内容。《清实录》是清朝历代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纪,用编年体体例记载了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国故。清朝十二个皇帝,有十一个编纂了实录。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在位仅三年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仍由原修《德宗景皇帝实录》的人员完成了《宣统政纪》。此书虽不再用实录的名称,但体例与实录无异。庚戌之变明嘉靖中期鞑靼兵至北京城下的事件。当时严嵩执政,边政废弛。嘉靖29年,俺答汗南下进攻大同,宣府,兵临京师。世宗任命仇鸾为平虏大将军,节制诸路兵马。丁汝夔秉承严嵩之意,戒令诸军,不得轻举妄动。鞑靼兵在京师附近焚掠8日,满载离去。仇鸾不敢追,仓促对敌,惨遭失败。严嵩倭过于丁汝夔,于守谦,将人处死。仇鸾谎报战功,加封为太保。土木堡之变1449年,瓦剌分兵四路大举南下,进攻大同。宦官王振挟英宗领兵50万亲征。八月初,明军抵达大同,听到前线兵败,便惊慌撤退。行至土木堡(河北怀来境)时,被瓦剌军所袭,兵士死伤过半,英宗被俘,王振被杀,此即“土木堡之变”东林党是明代由正直士大夫组成的政治集团。神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在统治阶层内部,朝臣间争权夺利的现象日益严重。无锡人顾宪成因不阿权贵,又敢于直谏,被神宗革职还乡。家乡原有东林书院,是宋代大儒杨时讲学的地方,便与弟顾允成倡导修复。万历三十二(1604)在常州知府欧阳东凤及无锡县知县林宰的支持下,书院落成。于是,顾宪成同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谦等在书院讲学,他们都是因触犯当权者而被罢官免职的人。在讲学之余,常常议论朝政,抨击权奸,逐渐形成一个颇有影响的政治集团,被称作东林党。他们反对矿监、税使的掠夺,主张广开言路,革除弊政。熹宗天启年间,魏忠贤权重势威,一时东林党的反对派,浙、齐、楚、宣、昆党派都依附于魏忠贤,统称“阉党”。东林党人杨涟上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阉党反扑,编造《东林点将录》、《缙绅便览》、《百官图》、《东林同志录》等,据此大肆杀戮东林党人。天启五年(1625),首先逮捕、迫害东林党著名领袖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六人(史称“六君子”)。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又捕杀东林党人高攀龙、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七人(史称“七君子”)。崇祯帝时,为了平定民愤,恢复东林党人名誉,并将大批阉党定为“逆案”,给予严惩。但两党残余势力相互争斗时起时伏,一直持续到南明王朝的灭亡。奴儿干都司明朝政府设置于黑龙江、阿速江(今乌苏里江)、松花江以及脑温江(今嫩江)流域的地方军政机构。全称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洪武年间,黑龙江下游奴儿干地区的元朝故臣多率部纳贡归降。永乐元年(1403),明朝派行人邢枢等往谕奴儿干,招抚诸部。二年,置奴儿干等卫,其后相继建卫所达一百三十余个(见都司卫所)。七年,明政府决定设置奴儿干都司,统辖各卫所明朝政府设置于黑龙江、阿速江(今乌苏里江)、松花江以及脑温江(今嫩江)流域的地方军政机构。全称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九年,太监亦失哈等领官军千余、巨船二十五艘,护送康旺等官员至亨滚河口对岸的特林地方,正式开设奴儿干都司,是为明政府管辖黑龙江口、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都司的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管辖范围西起斡难河(今鄂嫩河),北至外兴安岭,东抵大海,南接图们江,东北越海而有库页岛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秦、汉时以廷尉主刑狱,审核各地疑狱重案。汉景帝、汉哀帝、东汉末汉献帝、南朝梁武帝四次改为大理,均仍复旧。北齐定制,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隋以后沿用。大理之意:古谓掌刑曰土,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刑部审批。凡遇重大案件,唐制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会审,称三司使。明、清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会审,称三法司。决狱之权三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时,可上奏也裁。大理寺卿官秩,隋初为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同。明、清均正三品。可参与朝廷大政会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度并入刑部,旋复旧。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大理院。改土归流广西地区的“改土归流”,自明代中叶以后便逐步开始。它是在土官与封建王朝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朝的统治者大多主张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康雍乾时期﹐清朝国力强盛﹐雍正帝又是锐意进取的君主﹐因此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条件已趋成熟。改土归流后﹐部分上层土司不甘心失败﹐时刻图谋复辟。即使改流处﹐也还保留原土司的残馀势力﹐他们仍能不同程度地控制原来的属民﹐但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赋役黄册所谓黄册,就是全国户口的总清册。因为地方布政司呈报户部的户口册必须用黄纸做封面,故称之为黄册。所谓“黄册”,就是户口簿,以此作为科派差役的依据。它是明代用来管理户口、征调赋役的重要依据。黄册制度是在推行户帖制度、普遍进行人口调查的基础上实施的。洪武十四年,明朝政府在洪武三年制定的户帖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户籍调查,在各地编制了赋役黄册。二十四年准奏攒造赋役黄册格式”黄册以户为主,详细登录各户人丁、事产及其变动的情况,每隔十年要重新编造一次。简答:1.明初朱元璋采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就是废丞相、设内阁什么什么的,具体不记得了。2.张居正改革的原因、背景、内容、意义。其中一条鞭法很重要。3.清初清朝统治者入关后采取的措施。两个方面,积极地和消极的。积极的就是礼葬崇祯啊什么的,消极的就是圈地、剃发什么的。4.清朝(主要是康熙)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行动,就是收复台湾、平定葛尔丹、平三藩之乱什么的。第三篇:明清史辩明、清史辩作者:壶公评论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以程朱理学为本,以明代史实为依据。这个讨论其目的在于:清理被掩没的中华文化;重塑中国人的形象、意志、人格;重建形而上的“理”以代替人格化的主裁。将发现展现于我们面前的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为了变革中的中国,展望灿烂的明天,我们在努力。记张横渠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关于明清史,一般人都相提并论,这实在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尤其是从文化的角度看,两者有根本性的区别。它们的区别是,明朝是一个进步的社会,清代却是――即使是在人类史上都难以见到的窒息人性的朝代。从文化的角度言,明代是一个学术极为兴盛的时期,基本沿袭了宋代的风格,其中的代表性的思想如王守仁学说和李贽学说,都有一个完整的形成过程和具有广大影响的思想体系,直至现代中国,这种思想、学术上的现象都没有出现过;从政治上而言,明代基本上可以算是君主立宪制的社会,君主的行为常常受制于仕子的“道理”而出现了一些不敢置问朝政的皇帝,而以理学为本的仕子却能够置生死于度外勇于为正义而抗争,著名的如不避灭十族的方孝儒和抬棺进谏为民请命的海瑞,后来的东林党案所表现的仕子的精神亦足以成为后世进入政治者的灵魂之感召。这一时期在文化、思想与政治的结晶体现于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明末三仕的学说,至今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思想。反之,清朝是一个什么时代?其文化主要由附会满清部族政权的汉奸理论,实学论和考据学三部分组成。附会满清部族政权的汉奸理论是人类社会最卑鄙无耻的理论之一,它的特点是篡改中国历史,扭曲宋明理学,窒息社会思想。而实学论和考据学则是仕子逃避残酷的文化禁锢的渠道。满清部族政权本质上是殖民统治,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和其他一些民族沦为奴隶,这种奴隶人格的形成直至现代还难以得到矫正。读史者常常质疑明代抗日的意义,甚至认为当年明朝毁于滿不如毁于倭。这一段历史实在令研究中国历史者痛苦万分,甚至宁可承认八国联军、甲午战争对中国进步的客观意义。不明白明、清史及其区别是不能理解东亚文化的脉络的。论辩:其一:作者:无垢余孽(回复日期:2007-7-722:37:00)问:从政治上而言,明代基本上可以算是君主立宪制的社会,君主的行为常常受制于仕子的“道理”而出现了一些不敢置问朝政的皇帝—————————————这个太猛了吧,以前还有太监权臣废立君主的,岂不早就共和了?壶公评论复:明代出现的政治形态是一种体制使然,这种体制在唐太宗时代就已经出现,而宋代甚至表现得尤其完美。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政治结构的思想基础,也就是说参与者对这种政治结结构的认同,包括皇帝和大臣们。这个思想基础就是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和孔子学说一样都是政治哲学,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仁义道德和总结孔子之后的千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更具有完备性、哲理性的学说,更主要的是宋代政治实践的结晶。当然程朱理学仍然有片面性,明代的混乱证明君臣关系常常难以谐调,也因此导致宦官乱政。这是因为这个政治哲学不具有近代西方哲学、法学自我调整、完善的能力。可以说程朱理学是近代共和思想的先声,而明代政治是近代君主立宪制的雏型。这一个过程为蛮族文化拦腰折断,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国殇。其二:上帝的使者陈天使(2007-7-923:29:00)问:“楼主,我对明朝的热爱所依据的原因与你有些许不同,事实上对明朝的热爱并不是建立在明朝会自己发展出来君主立宪这么一个假设上,而是建立在明朝会主动学习会主动改变这么一个事实上,是建立在明末东西方交流频繁,其广度和深度也不可小视之上,是建立在明代人才辈出,个性突出之上,是建立在明朝人有主人翁意识之上,等等等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并不一定要民主宪政才能带来进步,富强和繁荣,这是历史证明了的!所以,还请楼主不要试图证明明朝能自己发展出来君主立宪,这是毫不相干也毫无意义的!事实上中国只要在十九世纪变了,照样可以一直保持强大!壶公评论答:“明朝的君主立宪”并不是一个假设,而是一个事实,这一点最初的判断可以从明代造访中国的耶苏教士和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对中国的认识中就得到,本人在搜狐博客上的《感受启蒙》是论述这个话题的;同时,笔者的另一篇讨论理学的文章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进入这个话题。本人原来对明政治也无好感,但是思维不能不遵循理性,观点服从于事实及逻辑的演绎。其三:《明、清史辩》观点之一:“从政治上而言,明代基本上可以算是君主立宪制的社会,君主的行为常常受制于仕子的“道理”而出现了一些不敢置问朝政的皇帝,而以理学为本的仕子却能够置生死于度外勇于为正义而抗争,著名的如不避灭十族的方孝儒和抬棺进谏为民请命的海瑞,后来的东林党案所表现的仕子的精神亦足以成为后世进入政治者的灵魂之感召。”网友阿朱:不敢苟同。不能因为明代内阁跟西方内阁都叫内阁,就以为明代就是君主立宪制了啊!比较直接的反击来自许大龄先生给他的弟子谭天星备受好评的博士论文--《明代内阁政治》一书的序言:“然而,宰相制的废除给明代中央政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内阁制究竟在明代政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以及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过去一般认为,由此而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君主专制发挥到了极点。这种观点为大多数同行锁接受。不过,有人却提出了一个相反的观点,即明代的中央政治实际上是一种虚君制。对此,我不敢苟同。但它却至少说明,过去我们通常所说的明代绝对君主专制政体须存疑义。对此,首先要做的是具体而深入的分析,而不是先入为主的概念,不是由概念而套史实。”而对于内阁的诸多职权和基本概念问题,我也摘录几段文字来,大家一起分享:“我国内阁制度,人治成份多,法治成份少,制度虽有许多缺憾,但由于大学士考选公平,训练合理,故阁臣皆一时之人杰,更因能久于其任,明礼仪,知进退,辅国安民,率以正道,故明代内阁制度能延续三百余年之久。”杜乃济的《明代内阁制度》:“我认为,明代中央政治实际上是君主专制下的内阁政治。换言之,它首先是君主政治,其次是内阁政治。把握这种政治的关键就在于将各个政治集团置于君主专制政体的总体权力系统中去进行研究。内阁只有把它看作为一种权力机构,内阁政治只有把它看作为一种权力政治,才能真正理解内阁并揭示其实质。......从内阁的职掌来看,票拟批答、草拟诏旨、献替可否、内阁会议以及同知经筵事等,说明内阁在一定程度上是宰相制的回归,它是一种辅助皇帝决策的制度。但它同时又具有秘书型、顾问型与学术型等多种职能特点。......内阁是明代始有的一种中央政治制度。军国大政,悉由票拟,是内阁政治的主要特色。无相名,有相职,无相权,有相责的矛盾机体及其演化称为解释明代政治史的一把钥匙。它的真正内涵在于内阁是一种次君主权力发展不够的辅助皇帝决策的制度,而非在乎它的秘书性、顾问性或学术性等。利用皇权、抑制宦权,侵夺部权,是阁权膨胀的主要途径。从权力结构的层序去探讨这种新型的儒生官僚政治即可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的制约、维系政局的相对稳定,使内阁政治有对于宦官专权并具有积极意义。”(谭天星《明代内阁政治》)而在序言中,许大龄先生总结到:“作者形成的结论是,明代内阁在体制规定上无相名,无相权,却有相职和相责,表明它是一种有似于宰相制而又实质不同的独特的辅政体制。由于内阁权力的运用有着不同于宦官专权的兴致,它在对于皇权与宦权的制约过程当中,防止的皇权的腐化,维系政治与一个稳定的状态,因此,内阁权力的膨胀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谭天星《明代内阁政治》)我想,大家可以看的很清楚了,因为明代的内阁依附于皇权,并未取而代之,更加何况,内阁更加没有制度上确定他的相权地位,还何谈君主立宪?!壶公评论答:明清之辩对于现代中国的命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首先,尊重历史就是尊重社会自己,中国人不可能在充满谬误的历史中认识自己,近代不断发生全盘西化,否定自我的事情,考察这些主张的代表者,常常是一些真正的爱国者,问题出在谬误的历史的误导;其二,笔者对于古今中外历史有所研究。如果说但丁是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先导,北宋五子就是中国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先导。欧洲16-18世纪发生的思想革命实质上受到二个方面的影响,其中之一即来自中国程朱理学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在明代发生的--西方耶苏教士本来想在中国传教,但是实际上他们却从中国带回引起欧洲思想爆炸的新思想;其三,西方社会对于明、清现代的评价是截然不同的,清代来华的教士主要的是官方的,但是最终他们也对满清政治感到厌恶,愤而离去。他们带回去的信息引发全人类对东方这一个野蛮政权的蔑视,也就形成后来侵华的种种动因;其四,我们现代讲爱国主义,讲民族主义,但是我们常常陷入一种困境,我们必须为满清这样一个罪恶的、深深地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政权辩护—因为我们要证明自己爱国;我们必须背叛孙中山、***那一代人的信念,为了维护所谓的民族团结;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必须在忍辱负重中度日,或者接受种种欺骗。如果如此,我们的社会又怎么可能进步?其四:网友“独倚望江”质疑:这样就说明朝是君主立宪?这么说,蒙古人在还没有进驻中原之前大汗产生的方式忽里台大会就是民主选举咯?再看现在世界上的那些君主制的国家,他们的内阁是怎么来的,明朝内阁是怎么来的?前者是首相组阁,而首相是全民选举出来;后者却是皇帝任命的,皇帝哪天不喜欢你了,就得下去.壶公评论答“独倚望江:你问到:“这么说,蒙古人在还没有进驻中原之前大汗产生的方式忽里台大会就是民主选举咯?”我认为,游牧民族并非都是野蛮的,其文化中有许多可取之处。历史学家汤因比这样写到:游牧民族:他们所遇到的自然挑战同产生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苏末文明一样的草原干旱现象。为了控制草原,他们使出了全副力量,不再有余力留存。游牧生活比农业生活有好几个方面的优越性:他们发展了驯化动物的能力,发展了经济技术,在这一方面他们同工业更为近似。因此,游牧生活要求严格的高度的性格和行为水平。好牧人乃是基督教的最高理想的标志。壶公评论答“独倚望江”:你问到:“再看现在世界上的那些君主制的国家,他们的内阁是怎么来的,明朝内阁是怎么来的”需要说明的是,早期--12世纪出现在英国的首相组阁,不仅仅英王有主裁权,参与者也基本上是贵族。君主立宪制是一个演变的过程,不要以现代的标准来评论萌芽时期的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在对于君权的约束,事实上现代中国都不能完全实现这一点,因为***对官僚政客的监督没有任何合法的路径,但是你不能说现代中国体制连君主立宪制都不如,因为对于权力的监督仍然以某种形式存在。其五:需要说明的是,早期--12世纪出现在英国的首相组阁,不仅仅英王有主裁权,参与者也基本上是贵族。君主立宪制是一个演变的过程,不要以现代的标准来评论萌芽时期的君主立宪制。“独倚望江”问:说12世纪的英国出现了首相组阁,可是那时候的首相是怎么产生的?那时候真正的君主立宪制确立否?那时候算的上是君主立宪吗?再说阁下是把君主立宪制看作为一个单纯的政体形式还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政体形式?有人说,君主立宪制就是将以前的以国王皇帝手中的立法权行政权过度到以宪法为中心的国会中但国家任然保留君主.那么世界上最早的立宪国因该属于日本,其天皇在封建时代就已经是国家的象征了(将军可算做首相,武家法度可算做宪法,评定众可算议会).如果这么说话明朝也算的上是.但是那么宋朝时候的大理国算不算,大理王根本没有实权,完全是由大理白族的大领主高氏可算为首相等等,要是这么一来,符合这一条件的就太多了,为什么独说明代一朝了?其实我是对明朝的内阁政治不熟,呀呀比我了解的多,了解的深,我比较赞同她的看法。“独倚望江”认为:说到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等阁下所谈到的那些,说到背叛孙中山这一代人的信念,想来国父的信念是顺应形势而来,而时代在发展,他们那一代的信念可否继续完全继续继承?驱除鞑奴,恢复中华这点是否适用于现在?真相始终是真相,是无法掩盖和否定,只要言之有理,明事理的人都会相信的.但是我不希望大家都去学习希特勒的极端民族主义,试想一下,中国56个民族,要是各个都是民族主义者,只是认为自己本民族是最伟大的,别的都是垃圾,后果会如何?壶公评论答“独倚望江”:之一,关于明代政治的君主立宪制的问题。除了我前面谈到的观点之外,需要强调的是程朱理学在宋代的出现---后来出现于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新哲学与之有相同的意义,这是君主立宪制作为近代政治形式而应有的文化、思想内涵。这种思想的意义在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作为广泛的社会意识的出现。是君主立宪制出现的前提条件---虽然需要不断的完善。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是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是对权力的监督。所谓公民投票,其实是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的一种形式。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在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的每一个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的。例如西方的斯巴达时期、条顿集团、德国的选帝侯形式等等;中国的老子的道德观,孔孟的仁义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及于宋明理学。但是作为比较完整的理论,或者说是理论在理性上发生的质变,则只能以程朱理学和西方的近代哲学为代表。或者说没有近代的思想就不可能有君主立宪制。之二,关于民族团结问题。你的观点具有普遍性。“团结”与“和谐”相对于“是与非”是完全不同层面的概念。没有“是非”的判断也就不存在有意义的政治思考与讨论。没有“是非”的所谓“民族团结”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和谐。笔者的文章在批判满清奴化思想,而不是在清除满族,尽管对于这个犯罪的民族并没有好感。宣扬满清奴化思想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看一看与其相伴而行的社会现象是什么?经历过20世纪末的中国人都知道,当康熙大帝、雍正大帝、乾隆大帝在CCTV耀武扬威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什么:亿万中国的工人和农民正在承受政见下岗和欠薪的折磨,“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一个天经地义的天理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成为奢侈的愿望;一小撮精英在公开场合大谈对“40-50”的惩罚,年龄和满清的辫子一样具有相同的内涵;20%的人创造了80%的财富也应该享受80%的财富成为舆论的主流,没有人告诉你,这是人类极右翼分子的期望,可是在世界没有人敢宣扬,在中国却在成为实行年薪制的理论基础。等等。一个成熟的社会,必须有“是与非”的标准。如果一个民族长期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只有两条出路:或者如同满清时期的中国人任人宰割;或者如同进入中世纪的欧洲人,受支配于神权。妄议团结与和谐,而不明白是与非,已经陷入无意识的状态,这是现代中国社会可悲的形态。第四篇:晚清史题库1历史文化(民族学院)晚清史(1840-1912)题库一、名词解释(60小题)林则徐、魏源、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冯桂芬、郭嵩焘、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盛宣怀、慈禧、奕訢、袁世凯、赫德、闭关政策、总理衙门、洋务运动、洋务派、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立宪派、早期维新派、《海国图志》、《天朝田亩制度》、《时务报》、《钦定宪法大纲》、《大清现行刑律》、《烟台条约》、《中俄密约》、“门户开放”政策、亚罗号事件、马嘉理事件、金田起义、天京事变、辛酉政变、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马尾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扶清灭洋”、庚子赔款、日俄战争、三国干涉还辽、“北周南张”、海防与塞防之争、帝后党争、中国同盟会、预备立宪公会、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南北议和、“二次革命”。二、列举题1、、《南京条约》及其附约的主要内容。2、太平军从金田到南京的胜利进军的原因。3、太平天国的主要政策、制度。4、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稍后对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5、洋务派所创办的主要军工企业。6、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基本特征。7、中国无产阶级的主要特点。8、洋务派创办的主要洋务学堂。9、19世纪7、80年代中国边疆危机的主要表现及其基本原因。10、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表现。11、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12、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13、康有为在甲午战前的主要变法活动。14、“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15、戊戌变法的主要历史意义。16、晚清教案频发的基本原因。17、义和团在山东首先兴起的原因。18、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19、清末“新政”的主要措施。20、甲午战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2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宣传家代表及其著作。22、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主要功绩。23、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论战的主要内容。24、革命派与立宪派论战的主要内容。2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6、晚清近代化城市的地域分布及近代化的基本表现。27、晚清婚姻家庭惯制变革的基本特征。28、清政府灾荒预防政策与主要救治措施。29、晚清当代史、边疆史和世界史研究的主要成就。30、晚清社会礼俗、习俗变革的时代特征。三、论述题1、清朝闭关政策的形成原因及其评价。2、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及其危害。3、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林则徐、魏源、龚自珍思想的异同。5、试析《天朝田亩制度》。6、试析《资政新篇》。7、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8、试结合《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9、试析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的性质及特点。10、为什么说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述论。12、中国资产阶级的诞生、内部结构及阶级特征述论。13、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封建军事资本主义的雏型?中国为什么没有走上如同日本、俄国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的道路?14、洋务运动评价。15、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严重危害。16、《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17、试述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期的主要历史功绩。18、试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19、“扶清灭样”口号。20、在强调开放的今天,你如何评价义和团的反帝斗争?21、试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确立。22、清末预备立宪评价。23、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晚清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的关系述论。24、同盟会纲领述评。25、南京临时政府性质简析。26、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27、试运用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理论阐述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28、试述进化论的传入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四、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两则史料,分别指出作者姓名及其对烟毒的立场和主张。材料一:然法令者,胥役棍徒之所借以为利,发愈峻则胥役之贿赂愈丰,棍徒之计谋愈巧。„„计惟仍用旧例,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入关交行后,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如官员、士子、兵丁私食者,应请立予斥革,免其罪名,„„其民间贩卖吸食者,一概勿论。材料二:臣谓非不能禁,实未知其所以禁也。„„今欲加重罪名,必先重治吸食。„„伏请饬谕各省督抚,严切晓谕,广传戒严药方,毋得逾县限吸食。并一面严饬各府州县,清查保甲,预先晓谕居民,定于一年后,取具五家邻右互结。仍有犯者,准令举发,给与优奖。倘有容隐,一经查出,本犯照新例处死外,互结之人,照例治罪。„„现任文武大小各官,如有逾限吸食者,是以奉法之人甘为犯法之事,应照常人加等。除本犯官治罪外,其子孙不准考试。2、请读下列《中国同盟会总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同盟会性质。第一条,本会定名为中国同盟会,设本部于东京,设支部于各地。第二条,本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第六条,凡会员皆有实行本会宗旨、扩充势力、介绍同志之责任。第七条,凡会员皆得选举被选举为总理及议员,及各地分会长,被指任为执行部职员,及支部部长。第八条,本会设总理一人,由全体会员公举,四年更选一次,但得连举连任。„„第十一条,议事部议员,由全体会员投票公举。以三十人为限,每年公举一次。第十二条,议事部有议本会规则之权。„„第十六条,本会支部,于国内分五部,国外分四部,借直接受本部之统辖。„„第二十四条,„„东京总部之组织,总理之外设三部:一执行部,二评议部,三司法部。执行部之下又分为六:曰庶务,曰内务,曰外务,曰书记,曰会计,曰调查六科。评议部有评议长,有评议员。司法部有部长,有检事长。3、阅读材料,指出文字作者姓名及篇目名称,并简要说明写作的背景和目的。今夫日本,幕府专制,诸藩力征,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之大成在变官制。4、阅读下列材料,指出文字篇名和颁布时间,并对其政策予以简要评价。凡田分九等:其田一亩,早晚二季可出一千二百斤者为尚尚田,可出一千一百斤者为尚中田,可出一千斤者为尚下田,„„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尚,受田多逾十五岁以下一半。5、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国人留学日本的原因以及留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一:出羊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此赵营平百闻不如一见之说也。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此孟子置之庄岳之说也。„„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一、路近省费,可多遣;一、去华近,易考察;一、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一、西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材料二:泰西各学,自政治、律例、理财、交涉、武备、农工、商务、矿务莫不有学,日本变新之始,遣聪明学生出洋学习,于泰西诸学灿然美备,中华欲游学易成,必自日本始。„„近年以来,日本讲求西学,大著成效。又与中国近在同洲,往来甚便。既经该国函请派往游学,臣等公同商酌,拟即妥定章程,将臣衙门同文馆东文学生酌派数人,„„知照日本使臣陆续派往。6、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所办学堂之名称,并简介该学堂。认识外国文字通解外国言语之人,请饬广东、上海各派二人来京差委,以备顾问也。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闻广东、上海商人,有专习英、法、米三国文字之人,请饬各省督抚,挑选诚实可靠者,每省各派二人,共派四人,携带各国书籍来京。并于八旗中挑选天资聪慧,年在十三四岁以下者各四五人,俾资学习。7、请阅读下面文字,指出文字著作名称及其作者姓名,并简要说明该名作者在近代中国的影响。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诛绝五百万有奇批毛戴角之满洲种,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则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至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度时代之要义也。„„嗟予小子,无学顽漏,不足以言革命独立之大义,兢兢业业,模拟美国革命独立之义,约为数事„„条述如左:一、中国为中国人之中国,我同胞皆须自认为自己的汉种中国人之中国。„„一、诛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儆万世不复有专制之君主。一、对敌干预我中国革命独立之外国及本国人。一、建立中央政府为全国办事之总机关。一、区分省分,于各省中投票公举一总议员,由各省总议员中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一、定名中华共和国。(清为一朝之名号,支那为外人呼我之词)一、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一、自由独立国中,所有宣战、议和、订盟、通商及独立国一切应为之事,俱有十分权利与个大国平等。一、立宪法,悉照美国宪法,参照中国性质立定。一、自治之法律,悉照美国自治法律。一、凡关全体个人之事,及交涉之事,及设官分职,国家上之事,悉准照美国办理,皇天后土,实共鉴之。8、阅读下列史料,指出其文字作者姓名和篇目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历史背景。„„夫言战者,固结民心,宜筹大局,可以图存。言和者,解散民体,鼓舞夷心,更速其亡。以皇上圣明,反覆讲辩,孰利孰害,孰得孰失,必当独断宸衷,翻然变计者。不揣狂愚,统筹大计,近知为可战可和,而必不致割地弃民之策,远之为可富可强,而必无敌国外患之来。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强天下之治而已。9、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其对鸦片问题的不同态度,并指出材料一作者在禁烟运动中贡献。材料一:古圣王正惟不乐于用法,乃不能不严于立法。„„盖因时制宜,非得已也。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材料二:然法令者,胥役棍徒之所借以为利,发愈峻则胥役之贿赂愈丰,棍徒之计谋愈巧。„„计惟仍用旧例,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入关交行后,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如官员、士子、兵丁私食者,应请立予斥革,免其罪名,„„其民间贩卖吸食者,一概勿论。10、阅读下列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说明清政府当时的内外对策以及这种对策提出的历史背景。„„自换约以后,该夷退回天津,纷纷南驶,而所请尚执条约为据。是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似与前代之事稍异。„„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忧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11、阅读下列材料,指出文字作者,并分析其在此时期的思想状态。材料一:予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一八八五年),始决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之志。由是以学校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十年如一日。材料二:太傅爵中堂钧座:敬禀者:窃文籍隶粤东,世居香邑,曾于香港考授英国医士。幼尝游学外洋,于泰西之语言文字,政治礼俗,与夫天算地舆之学,格物化学之理,借略有所窥,而尤留心于其富国强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规;„„然而犹有所言者,正欲乘可为之时,以竭其愚夫之千虑,仰赞高深于万一也。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12、读下列两则材料,请分别指出其文字作者、著作名称,并说明两则材料共同的思想主张。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夷目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如钦天监夷官之例。而选巧匠精兵以习之,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材料二:笔者于书,凡为篇四十,旧作附者又二,用后汉《赵壹传》语,名之曰抗议,即位卑言高之意。„„以今论之,约有数端: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不副符不如夷。„„宜于通商各口,拨款设船造炮,聘夷人数名,招内地善运思者,从受其法,以授众匠,工成与夷制无辨者,赏给举人,一体会试。出夷制之上者,赏给进士,一体殿试。第五篇:清史期末答案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1皇太极几次进关行动1.0分A、3.0B、4.0C、5.0D、6.0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2清太祖是谁?0.0分A、康熙B、乾隆C、努尔哈赤D、皇太极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A3明朝的陪都是:A、洛阳B、开封C、南京D、昆明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4松锦之战中,洪承畴:A、被俘B、逃亡C、投降D、立功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5清世宗指谁?A、顺治B、康熙C、雍正D、乾隆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6康熙时,最初被册立为太子的是:A、允礽B、承祜C、胤祉D、承瑞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7明人称为“形胜之取”、全辽根本的辽西城邑是:A、广宁B、辽阳C、开元D、山海关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8努尔哈赤能够成功,其主要的客观原因不包括:A、明朝衰弱B、辽东大乱C、朝鲜投降D、女真内部对手少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9林丹汗在谁统治时期被完全征服?A、顺治B、皇太极C、多尔衮D、努尔哈赤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10清军是在哪一年入关的?A、1644年B、1645年C、1646年D、1647年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11被明朝称为形胜之取的是A、开原B、沈阳C、广定D、辽阳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12清政府收复台湾是在:A、1661年B、1673年C、1683年D、1856年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13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是在:A、天启年间B、天命年间C、崇德年间D、崇祯年间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14居住在辽东山区北东部的是:A、建州女真B、海西女真C、熟女真D、野人女真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15南明政权中存在时间最短的是:A、弘光政权B、隆武政权C、绍武政权D、永历政权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16皇太极继位十七年中,进关的军事行动有:A、3次B、4次C、5次D、6次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17张存仁提出的攻取锦州的建议不包括:A、围城攻心B、围困C、军队屯田D、牵制朝鲜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18三藩中主动提出撤藩的是:A、吴三桂B、耿精忠C、尚可喜D、郑成功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19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是A、内秘书院B、六部C、理藩院D、都察院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20松山战中被清军处死的将领有:A、马科B、洪承畴C、夏正德D、曹变蛟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21努尔哈赤生前最后一战是:A、大凌河围城战B、广宁之役C、宁远之役D、宁锦攻坚战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22皇太极亲率大军西征大凌河城是在:A、天聪3年B、天聪5年C、崇德元年D、顺治元年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23明在东北的统治于哪一年宣告结束?A、1641年B、1642年C、1643年D、1644年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24“神韵”诗派的代表人物是:A、王士祯B、袁枚C、沈德潜D、纳兰性德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25哪一位不是李自成派去招抚吴三桂的人?A、张若麒B、唐通C、左懋泰D、耿精忠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26皇太极害死袁崇焕采用的计谋是A、下毒B、战场刺杀C、离间计D、刺客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27广宁战争时的广宁巡抚是:A、王化贞B、熊廷弼C、袁崇焕D、袁应泰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28胤禛即位的遗嘱收于:A、清太宗书B、清圣祖实录C、清实录D、满洲实录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29明朝统治中国于哪一年宣告结束?A、1641年B、1642年C、1643年D、1644年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30蠲免的意思是:A、减免B、去税C、减负D、免除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31康熙皇帝第一次征讨噶尔丹时任命谁为“抚远大将军”?A、福全B、胤褆C、佟国纲D、索额图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B32阿敏是努尔哈赤的:A、儿子B、养子C、侄子D、孙子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33努尔哈赤与明人交易中的重要收入来源是辽东所产的:A、人参B、大豆C、红木D、山羊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34因为灾荒歉收而免去一定数量的赋税叫:A、蠲捕欠B、灾蠲C、恩蠲D、巡幸蠲免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35努尔哈赤死于哪一年?A、1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