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一)_第1页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一)_第2页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一)_第3页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一)_第4页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人民教育八年级下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二)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二)

7《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二

8《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二)

8时间的脚印同学们,你有没有注意到,当把一棵大树锯倒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树墩的横断面上有一圈一圈色泽不一、大大小小的同心环纹。有经验的人通过观察这些环纹就可以说出这棵树的年龄,凭借的是什么呢?大树是用年轮记录自己生命的脚印。其实,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更替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那么,岩石又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让我们走进《时间的脚印》来探寻答案吧。检查预习腐蚀(shí)浑浊(huó)山麓(lù)海枯石烂(ū)粗糙(cāo)龟裂(jūn)刨刮(bào)楔形文字(iē)词语解释山麓:龟裂:海枯石烂:山脚。裂开许多缝子;呈现出许多裂纹。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但本文是原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本文主要写了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原因,记录的内容和人类读懂大自然这种记录的重大意义,以丰富的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探索自然奥秘。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痕迹。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色?本文标题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是“时间的脚印”。时间在不断流逝、不断前进,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把时间比作脚印,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读者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诗课文引用高士其的诗开头,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吸引读者。文题《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从岩石上,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的意思。文章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旨?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6段独句成段,有什么作用?本段是过渡段,作者把时间的概念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引申到自然界中,总起下文,引出文章要说明的对象——岩石是怎样被自然界的各种因素改变的,又是怎样记下时间的。文章中还有哪些独句成段的段落?它们的作用是什么?8、12、14、19、23、28段。它们的作用要么是提示重点内容,要么是标示层次结构,或者是承上启下。第7段点明了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从文中不难看出“时间的脚印”是在岩石生成过程中留下的,那么,作者为什么又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呢?是为下文说明岩石生成做铺垫的,没有“老”的岩石不断地被破坏,就没有“新”的岩石不断地生成,这是物质运动规律的体现。这样会让人们对说明对象了解更具体、更全面。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请大家分组讨论并阅读23到30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①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②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③岩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④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⑤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所有这些都叫作化石”中“所有这些”在文中指什么?指和泥沙埋在一起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的生物遗体,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等。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冰河时期的地球分别有怎样突出的特点?作者分别列举了哪些例子?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寒武纪:地球上海洋宽广;石炭纪:地球上温暖而潮湿;第四纪冰河时期:天气寒冷。分别列举了三叶虫化石(寒武纪)、高大树木的化石(石炭纪)、长着长长的毛的“象”和“犀牛”(第四纪冰河时期)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读懂“时间的脚印”有什么意义?读懂“时间的脚印”,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寻找地下的宝藏,造福人类。我们应发扬科学探索的精神,在人类前行的历史上,贡献出一份心力。理解语言,探究写法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你还能从文中找出哪些拟人句?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作者在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逻辑顺序。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就能记下时间的痕迹,保存历史的记录。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岩石还可以比作什么?请你用“岩石是……”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昆明的气候昆明为什么会四季如春呢这是由昆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决定的。昆明处在北纬30°以南的地区,终年接受太阳光热较多,而且均匀。夏季受西南风和东南风的暖湿气流影响,阴雨天多,日照少,地面温度不易上升;加上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云贵高原,气温随高度而降低,所以夏季温度不会很高。冬季昆明等地上空盛行西风。这股的气流把附近印度半岛的干暖空气引导过来。另外,昆明地处云南东部,云南北部和东部的高大山脉又能北方冷空气南下,因而晴天多,空气干燥,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夏季不热,冬季不冷,四季的气温也就比较均匀了。

2.能准确概括本文说明内容的是下列哪一项()A.昆明四季如春。B.昆明夏季不热,冬季不冷。C.昆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D.昆明四季如春的原因。D1.依次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A.强劲阻塞B.强健阻挡C.强劲阻挡D.强健阻塞C3.文中昆明“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云贵高原”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数字夏季温度不会很高的一个原因4.昆明的什么地形特点使得这个地方冬季不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昆明地处云南东部,云南北部和东部的高大山脉又能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5.文中画括号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A.从主要到次要B,从概括到具体C从本质到现象D.从部分到整体B6.从内容看,本文属于哪一类说明文()A事物说明文B.事理说明文B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说明文的语言,不仅可以简洁平实,也可以生动有趣。知道了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同时我们还知道岩石原来也能记下时间,岩石就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