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宿舍思修作业doc_第1页
252宿舍思修作业doc_第2页
252宿舍思修作业doc_第3页
252宿舍思修作业doc_第4页
252宿舍思修作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2014学年第一学期题目:家乡春节风俗文化调查研究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专业班级:礼仪一班小组成员:于晓京141303091314陈思141303091327高子涵141303091302郝云琪141303091318朱宇萌141303091304指导教师:李艳丽实践地点:石家庄实践时间:从3月9日至3月10日止,共2天成绩:教师评语:教师签名:年月日题目:家乡的春节当地风俗摘要:宿舍成员家乡的春节当地风俗关键词:春节风俗正文:一.春节的由来:据介绍,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定义: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同时也是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二.春节的定义中文名春节英文名SpringFestival;ChineseNew

Year别

称年,岁首节日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节日类型传统节日流行地区大中华区、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日本、其他华人华侨聚集地节日起源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人员祭拜天地节日活动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爆竹、发压岁钱等节日饮食腊八粥、年糕、饺子、春卷、元宵(汤圆)节日意义农历新年的开始设定时间中国虞舜时期持续时间4000余年定型时期西汉风俗习惯传统民俗福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三.各地区的风俗习惯1.北京: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则要串亲走友,相互拜年,请客送礼、逛庙会、逛厂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称“破五”,百姓“送穷”、商人“开市”(初六正式开业)。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称之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内不犯“小人”顺顺当当。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2.河北河北各地的风俗人情深州武强安平“放灯”衡水北部的深州、武强、安平三县,元宵节都有“放灯”的习俗,在深州,正月十五俗称“小年”。旧时,这一天各家各户要张灯结彩,中午吃馒头、肉菜,放鞭炮。人们互相宴饮,夜不为禁。这天晚上,人们用黄米面做成灯盏,用麦莛作灯捻,蘸食用油点着,散放在屋内屋外的角角落落有人把灯在自己或其他亲属的头顶、四肢放一放,据说可以消灾祈福,这叫“散灯”或“祭灯”,也叫“十五的神灯正月十六,人们步行到寺庙上香或游玩,叫“散百病妇女在这一天回娘家,中午一般吃饺子晚上用锯末、香头做成灯放在屋旁、路边、水坑边,叫“放灯”,也有“十六的鬼灯”之说安平民间,正月十五又名“灯节”,也叫“过十五”或“过小年中午吃肉菜,晚上挂红灯笼,放鞭炮年画“放灯”年画“放灯”邯郸丛中花会丛中是邯郸的一个镇,早在明太祖年间,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四至二月十六这里就开始举行民间花会表演。花会表演分为四组,共有20多种表演形式,如造型艺术、武术、杂耍等,内容都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老故事或历史故事为主。届时在大街小巷都可欣赏到精彩的演出,人们往来穿梭,络绎不绝,热闹非凡。邯郸正月初五送穷灰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这五天叫过大年在这五天中,家家每天都烧香、上供、敬奉天神,求得一年的太平、丰收初五这天,又是预卜小丰收的日子。初五晚上,大年已过完了,预卜小丰收的一天也过去了为了迎接这一年的丰收和富裕,在初五的夜里家家要送穷灰:就是把灶里的做饭草木灰和炕洞中取暖的草木灰打扫出来,把屋子、院子打扫干净将这些土灰装进一个筐里,送到村边儿一个十字路口,堆在路上然后点上香,插在这上堆土灰上,送穷灰的人跪下磕头,口中念道:“穷灰穷灰你快走,俺家金银满屋流”念罢站起,在穷灰堆上点几个大炮打仗,把穷灰崩得四散飞溅,表示穷灰再不受欢迎了送穷灰的人点了炮就往回走,把盛灰的筐子扔在街上,这天不往家里带;进家就把街门闩上,怕穷灰再跟了固来。送“穷灰”图片邯郸大隐豹彩布拧台“隐豹拧舞台,大家一起来”,“隐豹拧鼓楼,人人有一手”……在邯郸市邯山区大隐豹村,流传着一种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彩布拧台”。“彩布拧台”流传了600多年大隐豹村位于邯郸市西南8公里处,属邯山区北张庄镇,因该村古时野草丛生,常有豹子出没而得名。据村里老艺人口传,大隐豹“彩布拧台”是明代永乐年间从山西迁民时流传过来的,这种手工艺最早为冀南一带的豪门望族搭灵棚时使用,后被大隐豹村创造性地用彩布移植到戏台、楼阁上,经明、清两代发展至清末已趋完善,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邯郸大隐豹彩布拧台邯郸大隐豹彩布拧台---村民在抻布,为“戏台”吊顶。邯郸元霄节荡秋千邯郸西部一带城乡百姓有过元霄佳节荡秋千的习俗。时节自正月初十搭秋千架开始,荡秋千的高潮却是在正月十四、十五两日。每逢元霄佳节前后,邯郸西部一带的百姓便家家产户搭起秋千架,老老少少的人们与青壮年人一同荡秋千。至此时,每个村镇还将自行或与相邻村镇举行荡秋千比赛,这个习俗倒颇有些象朝鲜民族的习俗。荡秋千有单人荡、双人荡、坐荡、立荡等几种形式。平常的荡法比较简便,但此地还有比较特殊的秋千,一是荡木驴,一是过梁悠,一是板不煞。过梁悠和板不煞比较复杂,可荡出花样,秋千的架法也与平常不同。由于荡秋千既可锻炼身体,又能增添娱乐气氛,所以,邯郸一带的荡秋千活动持续传到如今,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孩童在玩荡秋千邯郸圣井中掏牌祷雨圣井中掏牌祷雨是古今一大奇观。据邯郸具志载:井居庙中神像前,深约丈余,雨不溢,旱不枯,故名圣井。1986年从井中掏出97块取水金属牌,牌高0.23米,宽0.5米,有银、铜、锅、铁牌之区分。据查,自门1386——1940年来邯郸县上任的县令中就有百余位封芒封岗掏脾祷过南,如明朝嘉靖年问(公元1541年),邯郸县上任的县令中就有百余位到圣井岗掏牌祷过雨。如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41年),邯郸县令沈麒,遇到天旱,他心急如焚,徒步西行40里,三次到圣井岗祷雨,三祷三应。清顺治年间(公元1658年),邯郸县令乔振翔也曾“步祷圣井岗,往返数十单,行烈日中无难色,随有甘雨之应……”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邯郸县令单传及,他年已64岁,仍徒步列圣井岗祷雨,囚忧劳而致病。弥留之阡,犹时时问雨不止。但天仍未下雨,他就“诵云汉诗,至‘宁丁我躬,大命近止,诸句,辄泣下,复不雨,病遂笃,辗转床篑间,时时问雨,仰天叹曰:‘天呼!天呼!许以予—人命活千万人命,可乎?’言汔而绝,大雨倾盆,四野沾足……”县志上这段记载是单县令的下任杜受全县令为纪念他所写《邑令单公祷雨记》中的一段,称赞单公的诚心,读后令人叹人叹服。而杜受全本人更不含糊,他多次到圣井岗祷雨,心诚意坚,也受百姓爱戴。邯郸圣井岗建筑我们河北省广袤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还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定窑、邢窑、磁州窑和唐山陶瓷是中国历史上北方陶瓷艺术的典型代表。蔚县剪纸、廊坊景泰蓝、曲阳石雕、衡水内画鼻烟壶、易水古砚、武强年画、丰宁布糊画、白洋定苇编、辛集皮革、安国药材等名扬中外;河北梆子、老调、皮影、丝弦等饶有特色;沧州武术、吴桥杂技、永年太极、保定康长寿之道独见魅力。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是我们河北省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美丽的白洋淀在这里介绍下位于河北中部的白洋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现有大小淀泊143个,其中以白洋淀、烧车淀、羊角淀、池鱼淀、后塘淀等较大,总称白洋淀。白洋淀水域辽阔,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河北省避暑胜地。这里四季景色分明,水光天色,美不胜收。春天,芦苇出水,满淀青翠,每逢清晨,红日映透淀底,白洋淀好象披上了绿带霞衣;夏天,淀水涨满,鱼跃水面,绿苇摇曳,菱叶灿灿,荷花吐艳,一派水乡景色;秋天,芦花纷飞,稻谷飘香,鸭鹅成群,莲菱遍布,小舟穿梭往来,渔歌此起彼落;冬天,地冻冰封,一片碧玉,恰似一幅巨大的明镜镶嵌在冀中的原野上。白洋淀荷花节白洋淀荷花节突出三大主题:7月的主题是“出水芙蓉”。7月的白洋淀风景宜人,姿容俏丽,层层叠叠的荷花一眼望不到边,刚出水面的荷花在重叠的荷叶之间或举或藏,或开或闭,或躺或卧,浑然天成,充满野趣。8月份的主题是“百里荷香”。到了8月,满白洋淀荷花盛开,红白相间,亭亭玉立,分外纤妍。在这如诗如画的环境中,白洋淀旅游部门组织游客在白洋淀垂钓园开展垂钓比赛、举办“百里荷香笔会”和“荷花情”书画摄影作品展,推出“十八弯水路生态游”等活动。9月份的主题是“荷塘月色”。水乡9月的夜晚,淀风习习,蛙鼓阵阵,万亩荷塘翠叶叠盖,荷花清影缥缈可见。在白洋淀“荷塘月色”的夜晚举办“白洋淀旅游码头赏月活动”,其它旅游景点统一开展“品莲”活动,并举办“白洋淀之秋”文艺汇演、水乡民俗风情故事会和白洋淀荷花节有奖征文评奖活动。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3.东北东北人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就特别多。■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年夜饭后吃冻梨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年三十点长寿灯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正月不剪头东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克(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利。■初一初二不扫地在东北,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不扫地,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气扫走。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4.山西山西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山西北部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每逢春节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看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一、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比前一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